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现状调查

时间:2019-05-12 19:3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现状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现状调查》。

第一篇: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现状调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现状调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总人口中有9亿农民,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和构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难点。目前我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非常突出,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现有的农村医疗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因此亟需改革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我国广大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

现有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与经济快速发展已不相适应,看病这一最基本的生存保障竟然成了悬在农民头上的一把利剑。下面的一系列数据可以说明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体系的形势。

(一)我国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方面的财政支出

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大约70%用于城市,30%用于农村;然而我国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一半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据统计,2002年我国卫生事业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左右,公共卫生事业费用约占总卫生事业费用的15%。我国农村卫生费用投入严重不足,2002年政府在卫生事业上投入587.2亿元,其中只有92.5亿元投向农村,仅占政府投入的16%。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占有的卫生资源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70%的农村人口只占用了20%的医疗资源和设施。这样造成了城市医疗设施、医疗技术人员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而农村很多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施很差,缺少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要求,从而形成了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二)农民收入与医疗费用支出的比较

农村无钱看病买药、无钱住院治疗的病人正在逐渐增多。据调查,农民生病无钱就诊的比例由1995年的4%上升到2003年的7%,需要住院因无钱而未住院的比例由1995年的13.4%上升到2003年的24.5%。农民患常见病后,有32%找村医治疗;22%自己买药吃;仅有20%到乡卫生院就诊。

(三)我国农民的健康状况

另一组数据表明,近年来农民健康水平改善不大甚至有所下降。1995年与2003年相比,我国农民患病率从69.0‰提高到128.2‰,慢性病患病率从86.0‰提高到130.7‰,因病休工天数从5.4天提高到6.8天,因病卧床天数从2.4天提高到3.2天,这几项反映农民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都有了明显增加。

(四)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数与日俱增

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人群占贫困户的30%-40%,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即使在经济发达的苏州地区,仍有20%以上的农民看不起病,它正顽强地抵消着政府扶贫、减贫的努力。

由此可见推广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顺应形势,适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性制度安排,在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度的医疗和卫生保障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从部分省份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在: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医疗保障的依托

在中国农村,随着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逐渐退出,造成了农村人口看病贵和看病难等现实问题,甚至一些农民因此而致贫和返贫。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并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农民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满足医疗和卫生保健的需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是应农民对医疗保障的迫切需要而产生,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

(二)新型合作医疗为大病医疗提供了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了大病统筹机制,比如贵州省参保的农民以户为单位每人每年交10元的保险费存入个人账户,就能得到国家、省、市、县财政共计40元的补贴形成社会统筹基金,参保者大病治疗所发生的费用就可以按规定的标准得到补偿。这一机制切实解决了农民大病治疗问题,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三)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和服务体系正在形成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旧合作医疗制度相比,统筹层次高,管理体制健全,各级财政补贴到位,并逐渐形成了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规避了制度运行的道德风险问题,提高了制度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还在刚刚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1.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政策失灵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虽然全国农村已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但在大多数地区,政府资金大部分投到县级卫生机构,导致为农民提供基本预防和医疗保障的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几乎名存实亡。

2.缺乏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政策法律规范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长期以来是通过行政命令等手段强制推行,没有法律规范,主观随意性大,容易形成“一紧二松三垮台”局面,缺乏法律保障也是导致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难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3.中央政府对改革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资金投入不足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政府应该承担重要责任;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的现实条件下,也只有依靠政府加大投入才可能有效实施这一事业。

4.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措困难,医疗制度覆盖率依然很低

据调查,我国医疗保障覆盖率仍然处在很低水平。在我国城镇居民中,医疗制度覆盖率为55.2%,而在人口众多而相对贫困的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制度覆盖率仅为20.9%。农村合作医疗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户、县乡政府、村集体和乡镇企业。不少基层县、乡政府的财政紧张,导致对合作医疗的投入严重不足,财政投入启动资金缺乏,农民参保率低,基金规模小,医疗制度覆盖率偏低。

5.医疗资源“重城轻农”

我国存在事实上的医疗资源“重城轻农”,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

1.6%—1.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大约70%用于城市,30%用于农村;然而我国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一半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中西部地区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60%—80%。我国目前的农村医疗体系设施落后、功能薄弱,体制不健全。医疗资源“重城轻农”导致农村医疗服务网络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四、完善新型农场合作医疗体系的措施

1.增加政府资源投入,创建科学有效的农村医保资金的筹措机制

各级政府必须提高认识,承担起供给公共卫生产品的责任,完善政策、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较大地投入财政资源,切实有效地改善财政资金在城乡卫生医疗的差异化支出结构,以便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促进农民的脱贫致富和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2.规范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网络,加强保障基金的科学管理

单关注于资金的筹集还远远不够,还须加强对保障资金的科学管理。县、乡、村三级设立专门机构,构筑“村村都设联络员,乡镇都有专管员”的县、乡、村三级全面覆盖、有效管理的农村合作医疗网络。保障基金到位后必须建立并履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3.确保法律支持的效力

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对于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非常重要。要保证我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农村医疗保障系统的健康和谐发展。

4.建立健全新型药品采购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效用,真正使农民群众受益,农村合作医疗的医药用品采购应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实行由政府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代表共同参与管理的崭新格局。完善药品购销制度,药品监管部门、物价部门要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根除药价虚高的不良风气;保证药品质量,规范医疗服务及药品价格,真正让农民群众享受到实惠。

第二篇: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调查研究 论文 2007-11-13 13:27:22 阅读358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调查研

究2007年8月

趁着暑假的大好时机,我们更应该接近社会、了解社会,由于家乡东莞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体系做得比较成功,这使我更有兴趣去研究,因而我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体系”作为暑假的调查对象。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对解决“三农”问题,以至中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必将起到推动的作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截至2007年3月31日,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到2319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1.03%,覆盖农业人口7.99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91.93%,参加合作医疗人口6.85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78.78%,参合率为85.70%。从受益情况看,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累计受益7418.19万人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系在东莞的发展

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我的家乡东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已经到一个比较高层次的阶段。2004年6月份,东莞市在原有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全市统一的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市98%的农村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总人数为109万人。新制度于7月1日正式实施,无论是待遇还是服务水平都较原来的农村合作医疗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受到广大农(居)民的普遍欢迎。2005年全市100%的农村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

为保证全市农(居)民都能得到医疗保障,东莞市坚持“最基本保障”原则,在农(居)民中实施了以“保大病、保住院”为特征的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并设置了A、B两个参保档次,实行不同的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满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参保人的医疗保障需求,保护了参保人的参保积极性。A档按90元/人年标准缴费,B档按220元/人年标准缴费(其中A档个人缴费60元/年,B档个人缴费190元/年,市、镇两级财政分别补贴15元/年)。

就当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到农医保的好处时,东莞市的农医保却也遭遇到了一些原先意想不到的尴尬——由于选择筹资水平较低的A档农医保的农(居)民比预期多,农医保基金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

据了解,针对当时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收不支出的情况,市财政已经出台了相应的对策。从05年7月开始,财政补贴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费的标准由原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60元,个人缴费标准及享受待遇标准保持不变。同时,为了减轻农医保基金的压力,将医保抚恤金待遇改由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支付。杨科长预计,如果不出现重大疫情等特殊情况,农医保基本上可以达到收支平衡。

对全市具有东莞本市户籍且未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及居民,实行全市统筹,打破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格局,参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做法进行设计和实施。同时,医保工作由社保部门具体负责管理,减少了运作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益,有利于今后全市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而且采取财政拨款支持,尽量不对农民加压。

大力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系

把东莞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体系作为一个案例来分析并参考,将有利的地方传播到各地,大力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调查中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和参考借鉴有利的地方。

1.明确农村合作医疗的定位。农村合作医疗若要真正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就要“保大病”,这也是广大农民真正需要的。但也有人认为,若提高缴费标准,则会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但倘若换一种角度考虑,在不提高缴费标准的情况下也可能“保大病”。因为大病的发生概率毕竟较低,若参保率较高,则可以用全体的缴费资助大病患者,以体现“互助”精神。这一思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试点和实验。

2.使报销更方便。各地可参考东莞即时赔付的做法,推动县、乡镇医疗机构使用电脑计费、收费,探索在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办理补偿支付。

3.基金管理应该要更严。为堵塞漏洞,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镇统筹改为县统筹,以县为单位实行专户存储,统一管理、封闭运行,有力防止贪污腐败。

4.农村合作医疗的统筹级次应适当提高,以县级统筹为宜。县级统筹可以在全县范围制定统一的制度,增加农民就医的选择空间,也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根据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疑虑和想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6.加强政策研究,探索方便有效的筹资和管理方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的机制创新,缺乏现成经验可供借鉴,需要积极研究探索和不断完善。

7.发展本地区经济,只有地区经济达到一定的水平,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才有强而有力的后盾。才能真正的普及,做到惠及每家每户。

8.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当前,许多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在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中国将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好的经验与做法,促进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

总之,工作当中,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健全新农合的管理体制,完善新农合管理网络,可以委托农村信用社代扣合作医疗缴费;要以方便农民、减轻农民负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能受医疗机构利益左右;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尽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使广大农民真正从参合中得到实惠;扩大报销病种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建立各项监督审计和公开的制度,对医疗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合作医疗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机构自身的运行效率,努力控制新农合费用并降低服务价格,以实际行动赢得民心。

第三篇: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

实践主题: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1 年 01 月 25 日 地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总人口中占很大比例,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一直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射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4年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始终把它作为造福农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取得了良好成效,参合率逐年提高,群众受益面不断扩大。农业人口参合率2004年为88.15%,2006年达到95.85%。截止10月底,全县2006年门诊补偿35.44万人次,补偿金额为733.97万元;住院补偿1.85万人次,补偿金额为1 262.35万元;累计补偿37.29万人次,补偿金额共为1 996.32万元。其中补偿万元以上的有43人,最高补偿达3.2万元,切实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状况大大缓解。在今年寒假今年寒假,我选择盐城市的射阳县就新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

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完备、基本设备齐全,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规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在现有基础上逐年提高;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政府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居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使农村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居民“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患病后看得起、能看好、花钱少”。全面完成省、市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指标,在苏北率先建成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

2010年预期指标:

(一)提前达到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标准。

(二)县、镇、村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95%。

(三)县、镇、村卫生服务人员资格合格率100%。

(四)建制镇建成标准化、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任务,培训乡镇卫生院长60名,卫生院技术骨干340名,具备全科医学知识的镇卫生技术人员100名,乡村医生700名。

(五)建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行政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到60%以上。

(六)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实际补偿水平随筹资标准的提高而逐年提高。

(七)以镇(区)为单位,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率达到90%以上。

(八)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二以下,农村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以下。

2006年工作目标

(一)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保障水平。2006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0%,人均筹资达到50元,除省、市级财政按农业人口人均分别补助25元、2元,不足部分(人均8元),由县财政补足。

(二)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目标》明确的任务,认真落实儿童保障、妇女保健、重大传染病防治、特殊人群健康管理、健康教育、食品和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公共卫生信息收集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2006年按照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6元的标准设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除省、市财政补助外,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足。

(三)加强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按照省乡镇卫生院设备配备标准,加快镇卫生院基本设备设施配套,加速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的转型。大力推进省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县工作,适时总结经验,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精心组织好镇村卫技人员培训,年内培训12名卫生院长、69名技术骨干、140名乡村医生,全面落实好省、市卫生主管部门下达我县的培训计划。

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认真贯彻江苏省财政厅等七部门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以逐步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总量,提高参合农民保障水平与受益程度为目标,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稳定的筹资机制和增长机制,坚持农民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政府资助资金到位,农民个人筹资到位,并逐步提高政府资助标准,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研究制定科学的补偿方案,合理确定补偿范围,提高基金使用效益;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严格基金管理,实行必审,确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完善计算机网络结报,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强化对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严格控制目录外用药和诊疗费用,积极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及时、质优、价廉的综合服务,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落实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加强直接面向农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公共卫生服务。第一类是农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免疫预防接种,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第二类是农村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第三类是农民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包括对农村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监测、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等。农村基本公共卫生任务严格按照项目,实行分级考核,确保质量,服务到位。

(三)加强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改善镇、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条件,提高其履行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省卫生厅制定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对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旧危房进行改造,添置必要设备。

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严格农村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管理,对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员在2007年底前要坚决清退,对达不到执业标准的人员要转岗分流。同时加强农村卫生队伍的学历教育,强化在职人员培训,为农村培训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掌握适宜技术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把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列入政府工作目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镇(区)要成立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农民健康工程的实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并将任务层层分解,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确保农民健康工程的顺利实施。要加强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农村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社会氛围,形成社会关心、全民参与、共同支持农民健康工程实施的良好局面。

(二)深化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每个建制镇由政府举办和建设好一所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居)设一个村(居)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保证农村居民步行半小时能够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多种选拔任用方法,择优选聘镇卫生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法人代表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取得省卫生厅颁发的卫生管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改革用人制度,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推行全员聘用制、人事代理制;定编定岗,公开选聘,岗位管理,合同上岗;对超编或超比例聘用的行政工勤人员和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按程序解除合同。做好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其他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工作。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对职工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等进行综合考核,合理拉开分配档次,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建立县、镇二级,镇、村一体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镇(区)政府要成立农村公共卫生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一位领导分管卫生工作,并在村级干部中确定一名公共卫生兼职管理员,协助村(居)做好村级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四)加快建设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要大力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建立县镇两级、镇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投资、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镇卫生院要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主要提供常见病及多发病诊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以及康复等“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村卫生室要转型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提供入户服务,开设家庭病床,开展健康教育并进行简易的治疗。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综合、连续、便民的社区卫生服务,落实服务责任,开展社区调查,作出社区诊断,建立动态健康档案,针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实行分类管理,进行健康指导,实施科学干预,提供连续不间断的卫生服务。要重视和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要建立服务规范、运转有效的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分流病人,逐步做到小病在村镇、大病到医院。

(五)加大卫生支农力度。认真贯彻省卫生厅《关于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意见》和《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城乡基层卫生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卫生支农规划,落实《射阳县卫生支农和巡回诊疗工作方案》,组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援赠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专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结对帮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至少选择一所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并制定支援建设目标,限期达标。组织实施“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严格执行《射阳县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管理办法》。制订完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通过加强卫生支农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急诊、急救的能力。

(六)落实政府对农村卫生的补助政策。要认真落实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卫生厅《关于政府对农村卫生补助政策的意见》(苏财社[2003]59号)和《江苏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逐年增加卫生事业投入,并积极调整卫生支出结构,增加的投入应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用于直接面向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基金。遵循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逐步提高财政资助标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水平。县、镇财政要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县财政要适当安排农村特困人群医疗救助经费,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和实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要按照农村服务人口设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镇、村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专项资金设立的标准,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

建立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设备的投入,县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增加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干部、业务骨干及镇村医务人员岗位培训经费,努力提高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服务站)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落实上述经费的同时,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逐年增加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以及必要的医疗服务、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

(七)强化农民健康工程项目管理和考核。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机构基本服务能力建设等专项资金要实行项目管理。要按规范合理使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镇政府每半年要对辖区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县政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和评估,将服务到位情况和农村居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并建立项目工作进度报告制度。县财政、卫生部门组织绩效评估,根据考核评估结果核拨专项补助资金;县财政、卫生、审计部门要做好专项资金的筹措、拨付、管理和审计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农民健康工程实行百分制考核,90分为优秀,80分为合格。成绩优秀的镇(区)由县政府授予“农民健康工程先进集体”称号,并予以表彰;考核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相应减拨奖补资金。

第四篇: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定稿)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我国事一个农业大国,13亿总人口中有9亿农民,农民的医疗保健题目和构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难点。

目前我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题目非常突出,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现有的农村医疗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因此亟需改革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在我国广大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题目的重大举措,也是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

现有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与经济快速发展已不相适应,看病这一最基本的生存保障竟然成了悬在农民头上的一把利剑。

(一)我国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方面的财政支出

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

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大约70%用于城市,30%用于农村;然而我国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一半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据统计,2002年我国卫生事业用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左右,公共卫生事业用度约占总卫生事业用度的15%。我国农村卫生用度投进严重不足,2002年政府在卫生事业上投进587.2亿元,其中只有92.5亿元投向农村,仅占政府投进的16%。

我国农村人口均匀占有的卫生资源大大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即70%的农村人口只占用了20%的医疗资源和设施。

这样造成了城市医疗设施、医疗技术职员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而农村很多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施很差,缺少高水平的医务职员,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要求,从而形成了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二)农民收进与医疗用度支出的比较

农村无钱看病买药、无钱住院治疗的病人正在逐渐增多。

据调查,农民生病无钱就诊的比例由1995年的4%上升到2003年的7%,需要住院因无钱而未住院的比例由1995年的13.4%上升到2003年的24.5%。农民患常见病后,有32%找村医治疗;22%自己买药吃;仅有20%到乡卫生院就诊。

(三)我国农民的健康状况

另一组数据表明,近年来农民健康水平改善不大甚至有所下降。

1995年与2003年相比,我国农民患病率从69.0‰进步到128.2‰,慢性病患病率从86.0‰进步到130.7‰,因病休工天数从5.4天进步到6.8天,因病卧床天

数从2.4天进步到3.2天,这几项反映农民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都有了明显增加。

(四)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数与日俱增

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人群占贫困户的30%-40%,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

即使在经济发达的苏州地区,仍有20%以上的农民看不起病,它正顽强地抵消着政府扶贫、减贫的努力。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题目及其分析

在上述思想中,让我们从不同侧面了解到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也让我们充分熟悉到该体系中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题目。

这些题目可以总结回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中的政策与法规题目

在政策与法规方面的缺失,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存在的最根本题目。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政策名存实亡,并且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根基不牢固。

1.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政策失灵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分级治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治理体制。固然全国农村已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但在大多数地区,政府资金大部分投到县级卫生机构,导致为农民提供基本预防和医疗保障的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几乎名存实亡。

2.缺乏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政策法律规范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长期以来是通过行政命令等手段强制推行,没有法律规范,主观随意性大,轻易形成“一紧二松三垮台”局面,缺乏法律保障也是导致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难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要保证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顺利发展,同样必须有法律作为后盾,不能仅停留在卫生治理部分的条文和规定上。

今后的医疗服务保险市场将由医疗服务需求方、提供者及作为中介组织的保险公司组成,其顺利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的气力。

(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资金题目

医保资金张罗难题目是实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一只拦路虎,这个题目不解决,医疗保障体系就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究其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1.中心政府对改革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资金投进不足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政府应该承担重要责任;在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农民收进水平偏低的现实条件下,也只有依靠政府加大投进才可能有效实施这一事业。

卫生医疗事业本是公众服务事业,政府对其必要的投进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近些年由于指导思想的原因,国家对合作医疗没有明确的筹资政策,各级财政对合作医疗也没有明确的支出项目,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投进仅仅是象征性的。

我国一直以来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明显不足,中心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严重缺乏。

2.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张罗困难,医疗制度覆盖率依然很低

据调查,我国医疗保障覆盖率仍然处在很低水平。

在我国城镇居民中,医疗制度覆盖率为55.2%,而在人口众多而相对贫困的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制度覆盖率仅为20.9%,其余79.1%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这部分群体一旦生病,所有的医疗用度均需自己承担。

农村合作医疗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户、县乡政府、村集体和乡镇企业。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地方财政困难、乡村两级负债累累,乡镇企业不发达,加上税费改革滞后,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乡村两级全靠国家转移支付来维持工作运转,更无资金用于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

因而无力负担医疗用度的农户反而成了合作医疗资金的主要来源。

不少基层县、乡政府的财政紧张,导致对合作医疗的投进严重不足,财政投进启动资金缺乏,农民参保率低,基金规模小,医疗制度覆盖率偏低。

(二)农民自身消费水平与现行制度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之间收进差距不断加大。

其中,门诊就医用度增长了1.3倍,住院用度增长了1.5倍,均匀每年门诊用度增长13%,住院用度增长11%,这些都大大超过了农民收进增长的幅度。由于农民收进较低,城乡收进差距巨大,现今医疗市场的价格是依照城市居民的标准制定,农民面临的是同一的医疗市场价格,支付和城市居民一样价格的医疗用度,然而却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

2003年我国农民的人均收进为2622元,同年农民住院均匀用度为2236元。医疗价格极大背离农民实际收进的现象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造成农民“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局面。

目前市场治理较为混乱,各个医院、诊所购进药品、设备的途径、质量、种类不同,本钱有高有低,个体诊所的药品价格一般比乡镇卫生院低。

农民在乡镇卫生院看病时所得到的折扣可能没有在个体诊所节省的药费多。由于医院规模小,所需药品的种类、数目有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并未真正发挥作用,根本没有或极少有医药公司投标。

(三)医疗资源“重城轻农”

我国存在事实上的医疗资源“重城轻农”,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大约70%用于城市,30%用于农村;然而我国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一半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中西部地区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60%—80%。

我国目前的农村医疗体系设施落后、功能薄弱,体制不健全。

从整体看,我国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目已经超过了国际均匀水平,并不缺乏医疗人才。医疗资源“重城轻农”导致农村医疗服务网络的资源配置不公道。

三、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措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改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看。

在对“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需要程度”题目的回答中,有48%的被调查农户以为一般需要,42%的被调查农户以为特别需要,两项合计达90%。因此,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是符合老百姓需要的。

2003年,全国首批启动的试点县(市、区)有304个,2004年增加到333个,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共有641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覆盖2.25亿农民,其中有1.63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保率为72.6%;全国共补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1.19亿人次,补偿资金支出50.38亿元。

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建立在原有医疗制度基础上进行的,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必要措施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过渡。

(一)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1.建立科学公道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会受到当地农业生产特点、经营模式、家庭结构、收进水平、文化习俗及医疗条件、治理等方面的制约。

因此各地区应从实际出发,遵循“制度先行,逐步推进,政府支持”的原则,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医疗保障的模式。

在不发达和贫困的农村地区,人均收进和对医疗服务的支付能力仍然很低,因此维护“低水平、广覆盖”的合作医疗是保障低级医疗需求的公道机制,应继续推广和完善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抓好卫生扶贫和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解决贫困地区卫生设施条件差和缺医少药的题目。

2.打破部分约束,实现制度治理的同一化、专业化

合作医疗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合作医疗的治理包括基金的治理都应纳进社会保障治理机构治理的范围之内。

社会保障的各级治理部分,各地方社会保障厅、局在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所以,社会保障的治理应该同一的纳进社会保障部的治理之下,建立全国同一的社会保障治理信息系统,积极吸纳和培养专门人才,努力实现治理的同一化和专业化,精简机构,促进机构改革,并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递进性。

(二)转变观念,明确政府在改革中的职责

中国国情决定着卫生资源投进重点是广大农村。

同时,医药卫生领域的特殊性,决定着政府必须保持应有的干预,市场机制尽对不能引进医疗卫生领域。

只有这样,才能遏制医疗用度过快上涨势头,保障大多数民众享受基本医疗保障。

各级政府应及时调整卫生投进政策,向农村倾斜,将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政策纳进国家的总体社会保障规划。

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进步农民健康水平。

(三)资金的张罗及治理

资金的筹集采用以政府主导,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形式,保证所需医疗保障基金到位,并加强保险基金的科学治理。

长期实行公然、公正、透明的治理,真正为民着想、造福于民。

(四)确保法律支持的效力

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对于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非常重要。

要保证我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农村医疗保障系统的健康***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卫生治理部分的条文和规定上,必须有法律作为坚强后盾,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正当权益。

今后的医疗服务保险市场将由医疗服务的供方、需方和保险公司共同组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确保其顺利、有效地运转。

第五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doc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问卷内容

你好,我是西安财经学院的学生,我在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的问卷调查,打扰您一会,好吗?,一般情况:

1、性别()。

2、平均年龄()岁。

3、平均家庭总人口数()人。

4、家庭年人均收入()元。

5、你的户籍情况()

6、你认为你自己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7、家里有无人长期患病()。

8、如果您生了病,一般选择怎么地方看病?()

9、您和您的家人多久接受一次身体健康检查?()

10、你是否参加了医疗保险?()(如果参加了合作医疗请回答第二部分,否则回答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参加合作医疗保者()回答:

1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方便及时吗?()

2、您清楚合作医疗的报销制度吗()。

3、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情况以及住院服务满意吗?()

4、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群众是否有好处?()

5、投保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上减轻您的经济负担()。

6、您觉得参加合作医疗后,看门诊或住院花费是否要比以前高?()

第三部分未参加合作医疗保者(共计57)回答:

1、你没有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因是()。

2.您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较为合适:

3、明年您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吗?()

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什么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出背景

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5月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关注和极大兴趣。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方卫生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现在许多农村发展合作医疗,深得人心,人民群众把它称为“民心工程”和“德政””。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因此,使广大农民享受到农村保险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中国社会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

够。我国面临着农民多,农业生产力落后,农村缺乏社会保障的具体国情,这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造成农村医疗保险严重障碍。加上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经济呈现出极不均衡状态,农村医疗保险二元性特征突出,城乡差距较大。

而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的医疗负担日渐加重,根据以前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因病致困的现象严重。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民们面临的处境相当严峻。有鉴于此,政府为了缓解农民们的压力,切实保障农民们的现实利益,进一步解决农民们看病难的历史问题,政府提出了建立提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构想。

所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二.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

1.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知情况。在被调查农民中,认为合作医疗好的占93.17%,对住院报销的手续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84.88%,表明合作医疗实施一年后,绝大多数的农民对该政策持肯定态度。认为合作医疗补助大病住院更重要的占 37.97%,远远高于认为补助门诊看病更重要的 4.69%,认为补助门诊和大病两个都重要占 57.34%,显示出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对补助的方式格外关注,既要求保证大病能得到补偿,还希望小病能有所补贴。认为住院补助单病种方式好的占 38.30%(单病种补助指当农民因只患某一种疾病住院时,只需交规定的金额,其余金额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之后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再划拨给医院),反映出农民对医院治疗乱收费的担心。

2.农民对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及评价。显示,家人有病住院,倾向去县级医院就诊占75.36%,倾向在镇卫生院就诊占24.64%,前者为后者的三倍之多。认为所在地的镇卫生院技术好、服务态度好、设施条件好,分别占29.24%、50.57%、25.95%。对提供医疗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满意的占34.71%,对提供医疗服务的村卫生室满意的占42.50%,认为医院给患者或家属报销时解释政策的占50.63%,反映医生劝患者再花点钱或再多住几天,就能多报销的占12.64%。

3.实施一年后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意愿比较。调查显示,在被调查农民中2005年参加合作医疗的占85.27%,与该年实际参加百分比85.3%基本相符,从侧面反映了调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得到过门诊补偿的占32.70%,反映出农民并不急于使用家庭帐户基金(蒲城县县的做法是农民交纳10元,其中5元作为家庭帐户在门诊时补助)。2005年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依次是:无钱、不相信、身体健康、不知道和其它原因,反映出经济困难仍然是参合率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存在诸多问题,现将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政府宣传不到位,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各项知识缺乏了解.1、向农民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政策时,宣传方式过于单一,而且书面化。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根本不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什么,有哪些内容,可以起到什么作用。这些直接导致村民要不不入保,即使入保也不知如何使用的现象发生。

2、在宣传过程中,没有让村民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内在涵义。以致于参保的村民想的只是如何才能得到自己付出的那些钱,而不会去关心有没有必要拿,可以拿多

少,最后很多会因为没有得到钱而直接影响参保的积极性,甚至认为政府在找借口收钱,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二)、部分村干部在执行的过程中程序简单化

部分村干部只关心入保率,没有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相关要求真正落实到位;或者程序过于死板,导致有些村民对入保毫不知情,还有部分村民因为错过唯一的一次入保时间而没有享受这项利民政策。本来应该是政府为农民分忧解难的民心政策却到到相反的效果,让村民对政府的印象大打折扣,产生其它不好的连锁效应。

(三)、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弱。

目前大部分农民比较现实,今天用了20元参加了合作医疗,就想着能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许多农民认为交了钱没有生病就吃亏了,也有的觉得这个制度交了钱连资助谁都不知道等于白交。生病后能拖则拖、能扛则扛,也反映出一部分农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和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四)、农民不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因各不相同

农民急功近利、缺乏保险意识,或农民缺少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或不生病怕吃亏,或只保大病不保小病等等,甚至有些是因为错过参保时间而没有参保;有些农民认为是拿了自己的保险金补偿给了别人而有所考虑;而且保障水平较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

(五)、村民认为镇卫生院的药费较高、路途远,看病不方便。

由于药价的透明度不高,村民认为医生可以私自调整药价,入保后的药费要比不参保时高,因此入不入都一样。另外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出现很多村民不愿意到指定医院就诊等各种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开展。

(六)、本身制度构建存在缺陷

1、费用缴交问题。部分民众不理解为何收费,且费用缴交的时间不确定或不合理,部分农民则无力上交费用。

2.基金管理使用问题。补偿面过窄导致基金剩余,补偿面过宽导致基金短缺,有些医疗机构甚至骗报、谎报基金。

3、补偿方案不合理。一些定点机构对其形成垄断局面,补偿的范围较窄,而且农民领取补偿的手续过于繁琐。

四. 问题分析分析及建议

我认为,对于任何事物而言,要想得到完善和发展,除了分析现状,找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之外,找出其内部与外界的逻辑联系即其理论依据,然后根据政策制定的本意进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从理论依据出发,联系上文所述的基本现状和问题提出建议。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如下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是财富的创造者。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也就必须享受平等的接受医疗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广大农村的落后这与社会主义的本质不相符,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基于以上的分析,给出如下建议:

1如资金的监督管理方面加大力度防止冒名顶替时间的发生

2报销要当场结算,因资金周转问题不能及时支付的应向病人解释清楚取得谅解,零头四舍五入精确到角如123.45应支付123.5而不是支付123.00

3合作医疗证件的繁琐制作过程。费时费力费资源。

4简化报销手续

5简化转诊审批的过程延长转诊审批的时间。

新型合作医疗从本质上没有改变医院的营利性质,所以从根源上没有改变医院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诊疗活动.各种医疗上的违规行为大量存在,例如:大处方、乱检查、分解收费、重复收费、不当住院的开住院,超期住院等到现象大量存在。因而没有真正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基于以上角度来看,国家投入合作医疗的资金和人力很大程度上是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如把这笔资金投入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保证基层卫生人员的收入,各各种基本的诊疗设备。切实降低或者取消绝大部分费用,健全药品的统一配送制,医疗机构药品实行购销零差价。加大力度对基层医疗单位各项费用的监督,对乱收费单位的领导实行一票否决制。彻底改变基层卫生单位的营利性质。不必要农民参保,农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实惠。

经济1003班1001981547

冀丽波

2012-9-6

下载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现状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现状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状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协调城乡差异,构建和谐城乡关系已成为党和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医疗改革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

    农村医疗合作调查

    农村医疗合作调查 利用2011年的暑假时间,我进行了关于农村医疗合作的调查。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家乡农村等多种方式,我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和分析。这次调......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社会实践参加者:沈宏芳 实践主题: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1年 1 月 27 日 地点:苏州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的调查报告》 ——以扬州高邮界首为例 学校: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1中文S姓名:梁秋坪学号:11111125 今年寒......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陈亚芬 社会实践主题:深入基层,了解民生,关心社会 社会实践时间:2011年2月 社会实践地点: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青城村 现将......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本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今年暑假我以“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为题,选择xx市xx区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问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问卷 为调动社会各界朋友的积极性,共同关注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谢谢您的支持与关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积极参与,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问卷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问卷为调动社会各界朋友的积极性,共同关注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谢谢您的支持与关注,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积极参与,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