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9:3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本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理念,今年暑假我以“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为题,选择xx市xx区进行了相关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医疗保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该国国民健康水平和国民素质。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70%的农业的大国,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农村经济的振兴以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水平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却十分突出,现存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称。本文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需要从相关政策、法规、政府职责、资金筹集等方面入手来构建我国农村新型医疗保障体系。

关键词

农村;新型;医疗保障体系

一.构建我国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总人口中有9亿农民,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和构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难点。目前我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非常突出,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现有的农村医疗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因此亟需改革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我国广大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问题及其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在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背景下出台的一项惠农政策,自试行以来,普遍得到农民的一致好评,基本上帮组农民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2003年江苏省开始试点推广新型合作医疗,建立起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取得了初步进展。有效地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每一项政策、社会制度的出台必有其合理性、积极建设性,对于规范和改善我们的生活都存在重大的现实意义,存在建设性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其执行现状、过程,把握它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使其得到不断的完善。通过这期间的观察和实地的访问,采用结构式和非结构式两种访谈方式,总结出目前我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中的政策与法规问题

在政策与法规方面的缺失,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政策名存实亡,并且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根基不牢固。

1.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政策失灵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虽然全国农村已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但在大多数地区,政府资金大部分投到县级卫生机构,导致为农民提供基本预防和医疗保障的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几乎名存实亡。随着经济发展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不相适应,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2.缺乏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政策法律规范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长期以来是通过行政命令等手段强制推行,没有法律规范,主观随意性大,容易形成“一紧二松三垮台”局面,缺乏法律保障也是导致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难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要保证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顺利发展,同样必须有法律作为后盾,不能仅停留在卫生管理部门的条文和规定上。今后的医疗服务保险市场将由医疗服务需求方、提供者及作为中介组织的保险公司组成,其顺利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的力量。

(二)补偿机制不合理。

为了规避道德风险,各地在制定报销的管理办法时,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限制条件都很严格,很多医疗费用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列,而且起付线较高、封顶线偏低、参合农民受益面小。以“大病”统筹为主的补偿内容不公平,我国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不高,为保证基金的有效利用并维持一定的保障水平,我国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这实际上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患大病的概率相对来说还是较小的,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保大病为主,只能使有限的人从中

受益。没有受益或受益很少的人将会退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导致参合率不断降低,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就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考虑,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起付线过高,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需求,无法切实服务农民,降低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致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三)基金监管力度不够,资金外流、占用现象严重。

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机构设在卫生行政部门,经办机构隶属县级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卫生部门负责政策的制定,经办的基金管理机构具体操作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形成“钱账分离”的筹集与支出模式。但实际上很多试点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既管钱又管账,既管政策又管基金收支,缺乏科学的制约、监督机制。而且一些试点地区的农民个人缴费基金和上级财政补助基金并未进行财政专户管理,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封闭运行。在财政紧张时,时常占用和挪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四)医疗资源“重城轻农”

我国存在事实上的医疗资源“重城轻农”,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

支出的比例是1.6%—1.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大约70%用于城市,30%用于农村;然而我国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一半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中西部地区农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达60%—80%。我国目前的农村医疗体系设施落后、功能薄弱,体制不健全。大量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里,政府对基层农村卫生经费的人均投入还不及城市的1/4,医疗资源配置呈现严重的城市偏好。另外医疗人才的配置也极不平衡。从整体看,我国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目已经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并不缺乏医疗人才。但是很多医科毕业生因为乡镇卫生院条件差、收入低,没有良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不愿到那里工作。医疗资源“重城轻农”导致农村医疗服务网络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五)制度推进与宣传不到位,影响农民参保积极性

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存在着宣传不到位、行政强制推派等问题。宣传力度不够,使农民不能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从农民自身来看是受教育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比如宣传的内容不够详细,在宣传的过程中没有向农民解释清楚哪些药是在“合医”范围,诊疗项目的范围不够明确、经办的程序不够明确,有许多农民不了解药品范围和诊疗范围不知道住院的补偿标准,存在以上问题主要还是宣传的欠缺、力度不够管理不到位直接造成的。

三、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群众自愿参与是动力

县委、县政府对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高度重视,确保了机构、人员、办公地、经费“四有”、“四落实”。把工作的重心放到基层,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不订指标、不压任务,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积极动员引导和农民群众的亲身体会,使群众自愿缴费参加。

(二)建立完善法律体系

国家应尽快出台农村合作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以指导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农村合作医疗法,以规定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办法;规定合作医疗保险组织、村级合作医疗保险站的组建方法及其职能;规定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资金使用办法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农村合作医疗法的基础上,制订具体的适合本地特点的实施办法。

(三)坚持信息公开,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

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定期向社会、向群众公开合作医疗工作运行状况、基金使用等有关内容,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合作医疗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合作医疗基金规范、合理、有效的使用,保障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维护合作医疗参加者的权益。

(四)充分兼顾合作医疗保障的公平性

改进农村医疗设施,健全农村医疗体制。政府加大对基层农村卫生经费的人均投入,缩小城市与农村医疗资源与医疗人才配置的差距。

(五)政府执行政策透明、民主

按农民的意愿办事,真正做到为人民的利益而着想,一切为人民打算。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从更深一层面了解合作医疗制度,正确认识合医制度,积极参与到其中来。

参考文献:

[1]林闽钢:《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治理结构的转型》《江海学刊》2002.3[2]王小丽 谢玉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缺陷与防范分析和》《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3

[3]陈森 张宁:《大力发挥公共财政作用 加快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农业

经济》2006.5

[4]王红漫:《大国卫生之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3月

[5]毕泗生 齐子忠 彭树人:《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前沿问题报告》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3年12月

第二篇: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沈宏芳

实践主题: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1年 1 月 27 日

地点:苏州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总人口中有9亿农民,农民的医疗保健问题和构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难点。目前我国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非常突出,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合作医疗制度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面筹集资金,用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担负起农民医疗保障的重任,而要缓解农村医疗保健中存在的困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调查报告分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江苏几个县市的运行现状及制度实施的成效,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现状

试点至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推行了近四年,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农民还有哪些愿望和要求?如何才能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通过与当地卫生局、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开展座谈,走访乡镇卫生站院、村卫生室,并深入到农户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问卷方式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体会当前农民的生存状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大部分农户的认可,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中的政策与法规问题

在政策与法规方面的缺失,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政策名存实亡,并且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根基不牢固。

1.原有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政策失灵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各级政府分级管理,以县(市)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虽然全国农村已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但在大多数地区,政府资金大部分投到县级卫生机构,导致为农民提供基本预防和医疗保障的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几乎名存实亡。随着经济发展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不相适应,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2.缺乏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政策法律规范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长期以来是通过行政命令等手段强制推行,没有法律规范,主观随意性大,容易形成“一紧二松三垮台”局面,缺乏法律保障也是导致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难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要保证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顺利发展,同样必须有法律作为后盾,不能仅停留在卫生管理部门的条文和规定上。今后的医疗服务保险市场将由医疗服务需求方、提供者及作为中介组织的保险公司组成,其顺利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的力量。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障的资金问题

医保资金筹措难问题是实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一只拦路虎,这个问题不解决,医疗保障体系就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用。究其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

1.中央政府对改革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重建主要是缺少相应的资金投入,尤其是来自中央政府的财政投入。卫生医疗事业本是公共产品,政府对其必要的投入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近些年由于指导思想的原因,国家对合作医疗没有明确的筹资政策,各级财政对合作医疗也没有明确的支出项目,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的投入仅仅是象征性的。1991—2000年,中央政府拨给合作医疗经费是每年500万元,各级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也是每年500万元经费,全国每年各级政府对合作医疗的总投入,让8亿(该期间的农业人口数量)农民分摊,平均每人每年约1分钱。这不仅达不到应有的互助共济、分担风险的目标,而且增加了合作医疗的管理成本,最终削弱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我国一直以来在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明显不足,中央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严重缺乏。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大大制约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2.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措困难,医疗制度覆盖率依然很低

据调查,我国医疗保障覆盖率仍然处在很低水平。在我国城镇居民中,医疗制度覆盖率为55.2%,而在人口众多而相对贫困的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制度覆盖率仅为20.9%,其余79.1%的农村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这部分群体一旦生病,所有的医疗费用均需自己承担。截至去年底,全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8000万人,8000万相对于9亿农民而言,还不到1/10。农村合作医疗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户、县乡政府、村集体和乡镇企业。政府从财政中为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所有费用是不实际的,各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又没有明确的支出项目。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地方财政困难、乡村两级负债累累,乡镇企业不发达,加上税费改革滞后,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乡村两级全靠国家转移支付来维持工作运转,更无资金用于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因而无力负担医疗费用的农户反而成了合作医疗资金的主要来源。不少基层县、乡政府的财政紧张,导致对合作医疗的投入严重不足,财政投入启动资金缺乏,农民参保率低,基金规模小,医疗制度覆盖率偏低。从1990年初以来,不少地方重建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往往因为筹措资金困难,设计存在缺陷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方面的问题持续时间很短。

(三)基层卫生人员学历偏低,医疗服务水平不高

卫生技术人员是卫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学历不高,有的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这种状况与卫生部在2004年的统计结果基本吻合。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表明,我国乡镇卫生院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零,大学本科学历人员1.6%,大专学历人员17.1%,中专学历人员59.5%,高中以下学历人员21.8%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的这种学历结构,直接影响了其医疗服务水平,使得许多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沦为农民买药的药店,间或为年老体弱者提供简单的上门打针挂水服务,不能满足农民的医疗服务需要。

三、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一)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效率低下

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机构是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疗机构。农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单位,也是这三级医疗机构。这三级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和水平,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能否取信于民的又一关键。但是,从全国来看,还存在明显的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目前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使得医疗服务提供者转型为以服务换取收入的组织,即使是公共卫生机构也不例外。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呈现民营化趋势。据统计,到2005年,江苏省有2253所村卫生室为公私联合形式运营,165所为私人经营或已变成个体医疗点,占到全部卫生室的约20%。还有一些卫生室在形式上承包给医疗卫生人员,但实质上由于村委员会放弃了管理,而与个体医疗点没有什么差别。同时,乡镇卫生院面向市场,但医疗市场并没有完全放开。所以,无论是民办还是公立,所有卫生服务提供者均以按项目付费的方式向病人收费。在激励结构发生变化之后,供方诱导下的过度消费问题也在乡村医疗部门出现,各级卫生机构和卫生从业人员都缺少主动降低医药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导致医疗费用的畸形增长,使得本来就不充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更加难以捉襟见肘,无法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筹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目前施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坚持以农民自愿参加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但是国家对新型合作医疗没有建立有效的筹资机制,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在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前提下,各级政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又往往给下级政府下达完成比例的各种硬性指标,如江苏规定参合率要达到80%以上。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常常使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既要完成指标,又没有强制执行的手段。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基层干部一般采取只好逐门逐户边做工作边收取的方法,但由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程度不同,导致筹资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影响了基层干部的筹资时积极性,有的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还有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挫伤农民参合的积极性。有些地方采取集体垫支、包干方式筹集资金,筹资效率是提高了,但又不利于培养农民主动参合的意识。

(三)农民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农民是合作医疗制度的直接受益者,是合作医疗制度的主体之一,如果缺失农民的参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在“自愿”参加的原则下,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参加合作医疗的态度。农民的认知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政府对合作医疗的宣传程度,二是农民自身的接受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合作医疗主管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印发一些小册子,张贴一些标语等等,其手段和力度都值得商榷。而农民的接受能力则取决于个人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收入、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强。但现实中,一般是年轻些的农民文化水平较高,但这部分农民平时多在城市打工,家里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且在家庭经济结构中处于从属地位,即使能够认识到合作医疗的益处,也多因“不当家”而影响资金的及时筹集。此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农民重眼前、轻长远,重事实、轻教育,认为自己目前身强体壮,不需要现在就花“冤枉”钱,更何况现在的报销比例也没有达到农民的预期值。因此,如何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知度,是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成败的关键。

三、构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措施

(一)改革人员培养模式

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新型合作医疗的运作,关键还是靠人。而目前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学历较低、人才匮乏,因此,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继续教育制度。一是要定向培养适用人才,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的在职或离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由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委托高校定向为农村培养全科医生,或由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面向农村的学员进修班,学生全部定向分配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的学历层次。二是要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我国各地农村医生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医学知识素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与全科医生的标准还相差较远。要加强对在职乡村医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 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

(二)规范报销程序,建立医疗费用控制制度

1、改进简化报销手续,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及时、足额地领取到医疗补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同感和参与程度。尤其是在制度开始初期,取得农民信任显得尤为重要。及时报销小额费用,可以通过把补偿过程转入管理部门的内部循环系统完成。如由财政统一拨款建立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在各个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计算机联网,对参保农民建立家庭名册、健康状况、结算补偿金额等基础性数据,农民可随时查看。当农民住院看病时,直接按规定实行电脑结算,扣除补偿部分后再收费。补偿部分由医疗机构定期汇总统计上报,由相关部门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简化农民的报销手续。

2、建立费用公开制度,控制费用虚高

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和不合理支出,是新型合作医疗成败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因素。目前,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较城镇职工差异悬殊,但是,农民需要支付的医疗服务价格却与城镇职工相同,出现农民支付需求不足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滞销的两难困境。而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提升农民的医疗需求支付能力,但可能会拉动医疗消费价格进一步提升,继而抵消或损失合作医疗制度的效率。因此,必须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实施统一、公开、透明的价格制度,由政府施以强有力的干预,有效控制医疗消费价格的虚高和抬高。

(三)探索科学筹资途径,建立医疗保障新格局

资金筹集是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筹集资金要广开渠道:一是向农民筹资,提出具体的政策规定,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筹资方式,如在农民自愿和知情的前提下,农民个人缴纳的资金可从政府对农户粮食直补费用中扣缴,或采取滚动筹资等,从而降低筹资成本。当然在筹资过程中要与农户签订合同,开具统一的收费发票,做到手续齐全、责任清楚;二是向政府筹资,建议增加省财政扶持苏北、苏中地区的力度,对苏北非财政转移支付县、农业人口较多的市辖区和苏中经济困难的非转移支付县,应该首先合理确定地方各级财政负担比例,然后省级财政再予以一定金额的补助,以推动这类地区更好地开展合作医疗工作。此外,针对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政府还可以考虑通过调整税收的使用方向、开征社会保障税、发行彩票和建立合作医疗基金等方式,为农村合作

医疗筹集资金。经济发达的农村应鼓励农民参加商业保险,逐步形成家庭保障、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和商业性医疗保险互为补充的多元化保障新格局,将民政、卫生、残联、妇联、卫生扶贫等用于医疗救助的资金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农民获得适合其预期与经济承受能力的医疗服务。

(四)改革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农民认知水平

政府要依靠行政手段,针对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识不足问题,改革宣传教育手段,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力与义务以及报销和管理办法等,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或其他方式详尽地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和体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树立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乡镇干部要从宣传发动阶段开始,抓实基础工作,打牢群众基础,既要让群众充分了解合作医疗的先进性,又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道理讲透,变农民“要我保”的观念为“我要保”。在工作中要讲究实事求是,把报销范围和比例对农民讲清,不能过分夸大合作医疗的作用,以免农民期望值过高,使结果适得其反。

四、结束语

经过对这些的调查,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耳闻目睹了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广大农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农村医疗制度建设方面的不断完善。当然,我们也体会到了农民在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也注意到了政府部门在制定和实施有关政策时存在的问题。就我们所学的财政学专业而言,结合这次社会调查的主题,我们充分认识到,各级政府应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的新思路,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解决“三农”问题。

五、参考文献

[1]毕泗生 齐子忠 彭树人:《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前沿问题报告》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3年12月

[2]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05》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年2月

[3]李和森:《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 [4]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中国卫生部网站2006年4月25日

学院:东方学院班级:08国贸1姓名:沈宏芳

第三篇: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的调查报告》

——以扬州高邮界首为例

学校: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1中文S姓名:梁秋坪学号:11111125

今年寒假学校开展了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我选择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这一选题,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是由我个人进行的,调查的主题是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时间是在寒假期间(春节期间未调查)。调查的地点主要是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界首镇龙翔村以及界首卫生院。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必要性

(一)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实行的是一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面筹资为主的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并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的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区为单位统筹,由政府组织,并有财政补助和支持,有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具有强的社会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对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的健康水平;有利于促进使用公共产品的公平性,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宪法第45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利益不容忽视,中国共产党一直很关注“三农”问题,关心农民的利益,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体现党对农民的关怀。在我国,农业相对于工业和第三产业,属于弱质产业,但是目前却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农村相对于城市,面临着经济滞后,公共资源不平等的窘境,但中国广袤疆土存在着大量农村地区;农民相对于市民,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风险,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方面属于弱势群体,但是中国农民几乎存在9亿之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必须的,其中发展并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自2003年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卫生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民医疗保障问题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下面以我的家乡扬州市高邮市界首镇为例:

二:界首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状

(一)在界首镇,有一间大的界首卫生院,另外每个村都有有另外专门的卫生室,方便病人就近治病。虽然医院诊所在界首分布不少,但是界首卫生院的医疗水平还是无法与高邮人民医院,扬州苏北医院等相比的,更别提一些小的卫生室了。在界首卫生院,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卫生院基础医疗设施不全,缺乏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无法满足大多数农民的医疗要求。

(二)一直以来“看病难”始终是令百姓头疼问题。但是自从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对象是全镇农

村户口人民,每人每年交一定的统筹资金,今年交了60元。每家每户都会拥有一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此证仅限本户参合人员使用,不可借给他人,如果发现出借、冒名等弄虚作假行为,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并取消此户当年补偿资格。所有参合人员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就医都会享有补偿。在2011年5月12日高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发布20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告,通知了20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对付工作的正式启动。补偿有两方面:一是门诊结报补偿,二是住院结报补偿。

1.门诊结报补偿:参合人员凭合作医疗证件到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按照新农合相关文件规定,结算补偿同门诊收费同步进行,补偿金在应交款中直接减免。不设起付线,市、乡、村门诊补偿比例分别为20%、30%、35%,日补偿限额分别为30元、25元、20元,年补偿限额均为200元。

2.住院结报补偿:当基金补偿兑付工作启动后,参合人将市内或市外住院票据、费用清单、出院记录、转诊申请书、合作医疗证件、有效身份证件等,送交所属乡镇合管办,并履行交接手续。(1)在乡镇府卫生院,起付线为200元,补偿比例为70%,其中,基本药物补偿的部分补偿比例为80%。(2)在市直定点医院,起付线为400元,补偿比例为55%,其中,基本药物的部分补偿比例为65%。(3)在市外公立医院,起付线为700元,1万元以下部分(含一万元,下同)补偿比例为35%,1-2万元的部分补偿比例为40%,2万元以上部分补偿比例为45%,其中,基本药物的部分补偿比例在原有补偿比例的基础上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4)当年内累计起付线为700元,当年内累计封顶线为15万。

高邮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始终完善着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有着如此明确的补偿条例使得农民看病不再难,大大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也方便了农民就诊报销,也基本实现了新农合广覆盖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制度运行仍存在一些问题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

(一)、筹资成本比较大,筹资机制还不够健全。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在党和

国家的许多重要文件中做了明确规定,但还没有专门的法律予以保证。各级地方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条文。

(三)、保大病思路不符合国情。第一,在农村,真正需要优先关注的、与广大

农民基本健康关系更为密切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定位于保大病与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目标相悖。第二,将保障目标定位为保大病,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卫生投入绩效。很多大病都是因小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所致。第三,以大病为保障对象,一般只有住院治疗费用才能纳入补偿范围,受益面必然很低,无法激励农民积极参保,也很容易导致逆向选择。第四,较低的筹资水平也保不了大病。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给予农民的补偿方式包括住院补偿,门诊补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有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的限制,如果定点医疗的医疗费太高就会限制农民参加该制度的积极性。

(五)、基金监管力度不够,资金外流、占用现象严重。按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机构设在卫生行政部门,经办机构隶属县级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卫生部门负责政策的制定,经办的基金管理机构具体操作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监管形成“钱账分离”的筹集与

支出模式。但实际上很多试点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既管钱又管账,既管政策又管基金收支,缺乏科学的制约、监督机制。

四:建议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在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的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筹

措资金,包括接受社会捐助来支持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二)、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立法工作。

(三)、保障目标必须立作于保基本健康,保大病的思路必须放弃。无论是考虑

到经济问题还是卫生投入的绩效以及农民的实际需要,保大病思路都市不可取的。作为政府推动的医疗保障体系,必须以保健康为出发点,重点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受益,并且全面提高卫生投入的绩效。

(四)、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保障能力。

(五)、政府透明、民主的执行,按农民的意愿办事,真正做到为人民的利益而

着想,一切为人民打算。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从更深一层面了解合作医疗制度,正确认识合医制度,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政府作为“合医制度”的主导,应该加强管理、完善管理机制,通过培训促进“合医”工作人员责任感的提升、工作意识的提高,从而使合作医疗真正成为惠农的重大政策。

(六)、统筹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

(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医疗改革模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为根本前提,并借鉴国外先进的医疗保障

模式,逐步建立健全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五:结语

实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体系,不断造福广大农民,彻底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只有这样,国家的发展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国泰民安。

通过此次的实践调查让我对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有所了了解,也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这些年来看病拿着合作医疗证可以报销,感觉自己深深享受着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来的优惠,感觉很幸福,也感到了党对普通百姓的真切关爱。希望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能越来越好,使更多人受益。

第四篇: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陈亚芬

社会实践主题:深入基层,了解民生,关心社会

社会实践时间:2011年2月

社会实践地点: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青城村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然而医疗保障体系令人担忧,因而出现了一些“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农村居民,这个问题更为严峻。

面对这一状况,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这一改变,我对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进行了调查研究。我的调查活动分为三个步骤,一调查资料,二实地采访,三整理资料、获得体会。

通过对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调查,我了解到,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认识明确,组织有力,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农民医疗保障工作,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累了经验。根据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和2005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从2006年起,将调整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

通过对农村受保居民的调查,我了解到,虽然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未能完全根本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这一体系缓解了农民的就医困难,许多受采访的农民表示,以前,农村上没有医疗站,只有不怎么正规的赤脚医生,只能看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大病看不了,要看病得上城里,来回路上的花个几个小时,特别不方便,城里大医院的医药费还特贵,既费时间,有费钱,特别麻烦。现在好了,各个村都有医疗站,有专业医生,看病不要跑那么远了,而且村里每一个人都做了医疗保险,医药费可以省下些。通过对这些村民的采访,农村

医疗保障给农民带来了不少的便利,让农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地认识明确,组织有力,工作扎实,稳步

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为探索新形势下

做好农民医疗保障工作,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累了经验。根

据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和2005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

精神,从2006年起,将调整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进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但是由于这一体系尚未成熟,所以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

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

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

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

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

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

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

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

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

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

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所以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完善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任重而道远。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更加深入生活,了解更多的民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我是个农村的孩子,但我很少去关心这些事,平时生病了,也是由家人陪着,不是太清楚这些。在这次的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另外,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而且增长了我的行动能力和沟通能力,让我敢于与陌生人进行沟通、交流,从他们那儿获取资料,这些改变使我变得更自信。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看事情不能局限于一方面,要全面看待整件事,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才能更全面的了解事情。

学院:东方学院班级:10东国贸1姓名:陈亚芬

学号:10841203

第五篇: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1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是一个具有近9亿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既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也不可能照搬目前城市依赖国家和社会救济的传统保障模式,应立足于农村,鼓励农民从自助走向互助,以合作的力量为主,配之于国家和社会的一定扶助。这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互助型医疗保障制度。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性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是在我国政府不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旨在解决农村人口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型制度自2003年试点以来成效显著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现状

1.农村卫生机构财政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大约70%用于城市30%用于农村然而我国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一半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据统计2002年政府在卫生事业上投入587.2亿元其中只有92.5亿元投向农村仅占政府投入的16%。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占有的卫生资源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70%的农村人口只占用了20%的医疗资源和设施。这样造成了城市医疗设施、医疗技术人员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而农村很多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施很差缺少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要求从而形成了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2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中国城乡所呈现的二元社会结构一时还难以改变这不仅导致城乡居民在人均收入上的差距日益拉大而且也导致了城乡居民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得到的服务差距过于悬殊“70的农村人口只得到不足 20的卫生费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2006 年公布的数据来看2003 年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占 GDP 的比例中中国为 5.6在 190 个成员国中排名 97 位。

3小病报销问题突出,影响农民参合积极性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本来的初衷是解决大病致贫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对小病也给予报销则是为了加大参合农民受益面,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但是,由于报销人员(农民)和审核员(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办公室工作人员)的信息不对称,再加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长期养成的官僚作风,办事人员常常会借各种理由刁难报销农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看小病的费用报销手续繁琐、复杂。哪些可以报销,哪些不可以报销,很多农民并不十分清楚,使得农民抱怨很多。

在调查中,参加合作医疗并且又过看小病可以报销的农民中,有接近80%的人选择不去报销。问起原因,无一例外都是因为手续繁琐、路程太远不方便。在某些地方,要想报上自己的医药费,还要托关系、走后门才可以。有农民给我们算过这么一笔帐,要报80元的医药费,来回途中的车费钱就得50多元,这还没算上要搭上一天的时间和其他额外费用。如此一来,承诺报销小病的办法不但没能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反而使很多农民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任度将会降低,长此以往,新型合作医疗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二、影响合作医疗的具体原因

(一)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中国城乡所呈现的二元社会结构一时还难以改变,这不仅导致城乡居民在人均收入上的差距日益拉大,而且也导致了城乡居民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得到的服务差距过于悬殊,“70%的农村人口,只得到不足20%的卫生费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公布的数据来看,2003年政府公共卫生投入占GDP的比例中,中国为5.6%,在190个成员国中排名97位。按高强部长 “农村卫生投

入只占到全部卫生投入的20%” 的说法,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实在令人担忧: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其中2/3 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必然导致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和资源严重不足。2005年千人拥有医生数,城市为2.13,农村为0.96。千人拥有床位数城市为3.55,农村为0.78。也就是说,城镇居民在医疗卫生上拥有的社会资源、享有的社会福利、支付的卫生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二)筹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目前施行的新型合作医疗坚持以农民自愿参加为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但是国家对新型合作医疗没有建立有效的筹资机制,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在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前提下,各级政府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又往往给下级政府下达完成比例的各种硬性指标,如江苏规定参合率要达到80%以上。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常常使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既要完成指标,又没有强制执行的手段。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基层干部一般采取只好逐门逐户边做工作边收取的方法,但由于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程度不同,导致筹资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影响了基层干部的筹资时积极性,有的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还有一些乡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挫伤农民参合的积极性。有些地方采取集体垫支、包干方式筹集资金,筹资效率是提高了,但又不利于培养农民主动参合的意识。

(三)农民的认知度有待提高

农民是合作医疗制度的直接受益者,是合作医疗制度的主体之一,如果缺失农民的参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在“自愿”参加的原则下,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参加合作医疗的态度。农民的认知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政府对合作医疗的宣传程度,二是农民自身的接受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合作医疗主管部门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印发一些小册子,张贴一些标语等等,其手段和力度都值得商榷。而农民的接受能力则取决于个人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收入、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民,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强。

但现实中,一般是年轻些的农民文化水平较高,但这部分农民平时多在城市打工,家里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且在家庭经济结构中处于从属地位,即使能够认识到合作医疗的益处,也多因“不当家”而影响资金的及时筹集。此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农民重眼前、轻长远,重事实、轻教育,认为自己目前身强体壮,不需要现在就花“冤枉”钱,更何况现在的报销比例也没有达到农民的预期值。因此,如何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知度,是关系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成败的关键。

(四)相关的法律保障缺失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律的颁布与执行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奠定法制的基础。但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基本上是在各级政府以及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制定的规章制度约束下进行的,地方只是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为基准,并没有正式的合作医疗法规作规范。部门规章条例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约束作用,但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约束仍是有限的。这样,难免会造成制度在长期运行中缺乏法律依据,以及出现权力部门破坏规章制度的行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持久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首先,由于医疗卫生改革领域的复杂性,并且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需要通过立法来确保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建设。其次,国家对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财政投入,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的转移支付也应该在法律上给予明确规定,否则容易出现政府决策的随意性和反复性。此外,在农村合作医疗卫生体系的运作和基金管理方面,也应制定公平、公正、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非营利性的农村医疗保障管理部门,建立由农民、政府与经办机构、专家共同参加的监督审查机构,以确保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行。否则,农民就会疑虑重重,以至于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采取等待、观望态度,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阶段开始,抓实基础工作,打牢群众基础,既要让群众充分了解合作医疗的先进性,又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道理讲透,变农民“要我保”的观念为“我要保”。在工作中要讲究实事求是,把报销范围和比例对农民讲清,不能过分夸大合作医疗的作用,以免农民期望值过高,使结果适得其反。

下载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的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参加者: 实践主题: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1 年 01 月 25 日 地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现状的调查报告5则范文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现状的调查报告 参加者: 学号: 班级: 主题: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 时间:2012年2月5日 地点: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中国新型农......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参加者: 李丹梅 实践主题: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1年2月 11日 地点:南通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

    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调查报告 参加者:陈丹实践主题: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 时间:2月2号 地点:常熟市支新村现将此次实践报告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摘要 时至今日,......

    关于德城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现状的调查报告(最终版)

    关于德城区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现状的 调查报告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

    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调查研究 论文 2007-11-13 13:27:22 阅读358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调查研 究2007年8月 趁着暑假的大好时机,我们更应该接......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报告 实践参加者: 主题: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 时间: 地点:苏州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关系着农民......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定稿)

    关于新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社会实践报告我国事一个农业大国,13亿总人口中有9亿农民,农民的医疗保健题目和构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