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岭桥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上岭桥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2009年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镇政府以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新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明确目标,整村推进
2006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要继续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和“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村级“1+2”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按照省委整村推进扶贫村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区委“全面建设小康村”示范点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小康新村建设。要充分整合各种帮扶力量,形成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
和小康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按照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村级“1+2”模式创新村级组织制度,实现村级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核心领导、村民主体自治、配套组织紧密配合的和谐机制。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各村、单位、工作队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平安、和谐上岭桥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这项工作。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各工作队要按照区委确立的“一村一品”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布局做文章、想办法。坚持从驻点村产业结构实际出发,调优产业布局,调长产业链条,扩大规模,提高品质。要在驻点村大力发展沼气,推行“猪—沼—茶”、“猪—沼—鱼”、“猪—沼—菜”、“猪—沼—烟”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和集体经济两种收入,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力争使驻点村农民人均
收入增长350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0000元以上。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工作队要在驻点村全面推行村级“1+2”模式的同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基层技术服务部门和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多元化、多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体素质和带动农户的能力。
四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乡的投资方向和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即由以城县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对农业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各项支农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全乡将逐步建立稳步增长、合理有效的农业投入机制。各村、镇直单位和工作队要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资金和原材料补助或“以奖代投”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工投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是要积极推进小康新村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小康新村建设规划,全面实施“六改六建”,即改水、改沟、改路、改栏、改厨、改厕,建产业、建经济合作组织、建村民理事
会、建小康住宅区、建休闲广场、建垃圾池,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根据农村现状,加大旧村整治改造力度,加快小康建房步伐。努力把驻点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功能配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文明富裕小康村。
六是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真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理论、法律“五下乡”活动,全面提高村民文明素质,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县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继续实行“领导挂帅、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的责任机制。要坚持作好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各村继续坚持县级领导办点制度,乡级主要领导的联系点要由乡党委考核验收。包村单位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做好农村建设扶贫工作后盾。全乡领导都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多花精力谋大事,多下基层搞调研,多为群众解难题。全体工作队员既代表自身形象,又代表单位形象,更代表区委、区政府形象,要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二是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镇、村两级基层办、扶贫办要加强对全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年中要进行两次全面督查,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及时通报建设扶贫工作情况,总结成绩、经验,指出问题、差距,促进各
项工作全面发展。年底要根据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进行检查验收,评先评优。
加快推进我镇新农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保持我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在全县的领先局面,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而努力奋斗!
上岭桥镇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13日
第二篇:上岭桥镇新农村消防建设意见
上岭桥镇新农村消防建设方案
各行政村:
为进一步推进我镇新农村消防建设,提高农村防火、灭火能力,保障农村消防安全,根据《新农村消防建设意见》精神,并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齐抓共管,形成农村消防管理新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消防工作责任制,明确职责,全面分析农村消防实际情况,要结合村庄总体规划编制消防规划专篇,将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和消防设施建设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协调发展。要在2008年上半年前完成村庄消防规划,由镇村建站牵头,聘请专业部门编制各村消防规划,并会同派出所等部门进行严格审定,做到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消防装备、通讯、设施等消防资源。镇安监办要定期分析研究农村消防工作,解决消防重大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提高认识,加快推进新农村安全型住宅建设,完善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当前,我镇农村的消防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火灾隐患特别是蘑菇大棚火灾现象依然存在,各村要把消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利用道路、桥梁改造,结合消防规划要求,进一步明确村域消防通道,提高消防与通行能力;结合村居电信点建设,使村域公共配套电信设施均有直拔镇专职消防队和县公安消防大队“119”火警电话的功能。在村庄规划布点中,凡新建的农民自建房、联建房、拆迁
安置房由镇村建设、国土所统一负责审批,并负责统一管理。建
设中,要严格控制建筑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电气线路铺设和
通道疏散等消防安全要求,不允许将人员住宿与生产车间、储存
仓库、经营等场所共设在住宅建筑内,如人员住宿必须与生产车
间、储存仓库、经营一起合用的,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
和有一定耐火等级的楼板将住宿部分与非住宿部分完全分隔,住
宅与非住宅部分应分别设置独立的疏散设施。要组织力量对已建
建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对于住宅建筑内设置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的,要对照公安部2007年发布的《住宿与生产储存经
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A703-2007)要求实施整改,消除隐患。
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消防组织建设,提高农村
抗御火灾能力。为切实提高农村火灾自防自救能力,有效遏制农
村火灾的发生,加大对农村义务消防组织的建设。2007年,我镇要完成茯塘村、竹塘村等2个新农村消防建设示范村。在抓好
示范村的同时,可根据实际对离专职消防设施较远的村、村里出
租房、家庭作坊或私营企业较多的村同步落实建设工作,尽快尽
早地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通过抓
示范村的样板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消防工作。
附件:
1、《上岭桥镇新农村消防建设标准》
上岭桥镇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抄送:区府办、区消防大队
附件1:上岭桥镇新农村消防建设标准
为切实加强新农村消防工作,规范农村消防管理,提高农村
抗御火灾能力,有效遏制农村火灾多发,形成有组织、有规划、有制度、有队伍、有设施、有教育、有氛围、有考评的农村消防
建设新格局,确保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协调
发展。根据《湖南省农村消防建设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结
合我市农村消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一、健全组织。各行政村成立由村民委员会主任为组长,村
民委员会成员为组员的村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六员合一”(安全生产、消防、交通、食品安全、环保、消费维权)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各村民小组应明确一位义务消防员
二、落实责任。明确各级职责,村民委员会主任是农村消防
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农村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村民委
员会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消防工作会议,分析消防工作形势,专
题研究和解决消防重大问题;村民委员会应当与辖区内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出租户等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三、完善制度。村民委员会应当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村民自治章程,组织制定防火公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制订防火安全检查、企业消防管理制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力量建设等台帐。
四、消防规划。结合村庄总体规划编制消防规划专篇,无消防规划专篇的一律不予审查,无总体规划的应结合农村改造,按功能分区逐步优化布置用地;消防基础设施应与村庄建设同步进行,合理设置市政室外消火栓(每个村居集中点不少于1只,保护半径不大于200米),自来水源压力不足和无自来水源的行政村要设置消防水池或利用天然水塘、河流作为消防水源并设立取水口(通车、停车场地沿浜岸建设并设立标志,混凝土或沥青地面、承重不低15吨、沿浜岸长15米宽6米),保证经常性的消防用水,消防车道(宽不少于3米)、消防水源通企业,消防车道距村民住宅不大于150米、消防水源距村民住宅不大于300米。
五、村庄建筑。村庄新建建筑的耐火等级应尽量采用一、二级,控制三级耐火等级,限制四级耐火等级。原三、四级建筑应对电路线路进行改造,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固定用火处应有可行的消防安全措施。学校、幼儿园、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六、消防力量。单独或依托企事业单位组织建立5人以上有经费保障、固定队址、办公场所、消防器材(消防水带、水枪、分水器、消防斧、救生绳、个人防护装备等)的义务消防队不少于1支,并设置消防办公室一间。新建义务消防队由市、区|、镇三级财政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
七、区域联防。每个村民小组应有1部消防报警电话,倡导村民家庭户户配置小型灭火器,有条件的村每户配备一具4kg的ABC干粉灭火器,条件尚不具备的每10户配备不少于4具4kg的ABC干粉灭火器,建立十户联防制度和重点对象监护制度。
八、隐患整改。每月开展1次防火安全巡查,重点时期应当组织消防安全大检查,积极开展夜间消防安全巡查,及时纠正消防违法违章行为,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对一时难以整改的火灾隐患应及时报告辖区公安派出所;加强出租房管理,消除并杜绝“三合一”现象。
九、宣传教育。村主要入口设置《村民防火公约》和消防公益广告牌不少于1块,利用村务公开栏建立消防宣传栏或消防画廊1个并每月更换消防宣传内容;每年11月9日全国消防日要组织开展村民和有关单位参与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1次;利用村有线广播设立消防宣传专栏、定期播放消防常识,结合出租房管理、外来务工人员登记等活动适时开展对外来务工人员消防安全教育,每个村民每年接受消防安全教育不少于1次,村办学校消防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4课时。
十、经费保障。村民委员会应将消防工作经费纳入正常开支,除硬件建设外,消防办公经费每村民不少于10元;并逐年适度递增,确保农村消防工作正常运行。
十一、考评机制。农村消防工作应纳入平安乡村、社会综合治理考核内容;各村应建立农村消防工作考评制度,年终按2%的比例开展村级“消防五好户”评选活动,并定期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兑现奖惩措施。
上岭桥镇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13日
第三篇:……镇201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镇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
2011年,……镇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从编制规划入手,明确建设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全力抓好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全镇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遵循的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省级示范村先行、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按照市场供需关系,确立重点发展项目和产业调整方向,避免盲目性 1
和趋同性。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将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相结合,着力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坚持群众自愿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用政策、信息引导农民自主调整产业结构,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积极向上争取和增加财政投入,重点向主导产业倾斜,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保护和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有比较优势、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重点围绕农、畜业,不断提高非农产业收入比重,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三、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优质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优质化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扩大认证数量、开发总量和加工规模。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和培
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在农业上实施“651”工程。6就是突出六项产业发展,即突出瓜菜、西瓜、辣椒、谷子、葵花、杂粮杂豆等六项产业发展。5就是加大五个培育,即,培育主导产业、培育农业经纪人队伍、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农村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产品市场。1就是一个实现,即实现富镇裕民的目标。在瓜菜生产,主要以……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屯。全镇瓜菜面积1000公顷,力争实现收入2000万元。在西瓜生产上,主要以……村、……村为主,辐射周边村屯。全镇西瓜面积1000公顷,力争实现收入5000万元。辣椒主要以……村和……村为主,辐射周边村屯。全镇辣椒面积500公顷,力争实现收入1500万元。谷子主要以……村、……村、……村为主,辐射周边村屯,全镇谷子面积2000公顷,力争实现收入2500万元。葵花和杂粮杂豆在全镇各村都有种植。全镇葵花面积3000公顷,力争实现收入3000万元。杂粮杂豆面积4000公顷,力争实现收入4000万元。
(二)做精做强畜牧业。以生猪、肉鸡养殖为重点,引导群众积极推进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增强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2011年全镇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实施“431”工程,即依托四个基地,突出三个重点,实现一个跨越。依托四个基地:即,一是养猪基地。以……村和……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屯。二是养羊基
地。以……村和……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屯。三是养牛基地。以……村、……村和……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屯。四是养鸡基地。以……村、……村和……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屯。突出三个重点:即,一是突出发挥牧业协会的作用。二是突出发挥牧业小区和示范户的作用。三是突出发挥畜牧部门科技服务的作用。实现一个跨越:即,实现由牧业大镇向牧业强镇的跨越。具体措施是一是实施良种繁育工程,优化畜禽结构。以猪、羊、牛、鸡为重点,建立完善良、繁、推相结合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鼓励养殖户购进优良品种,对本地品种进行改良,从而提高整体养殖水平。二是成立畜牧业专业协会,争创……镇畜产品名牌。倡导群众自发成立养猪、养羊、养牛、养禽四大畜牧业生产协会,对规模养殖户和畜产品营销领域的行为进行协会化管理,加强对养殖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完善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以协会的名义申报畜产品品牌,推进我镇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形成。三是加强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畜牧站协助各村要做好养殖户的培训工作,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每个村年培训次数不能少于3次。力争使广大养殖户都能掌握高端的养殖技术。四是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镇里将积极协调银行部门,扩大畜牧业的贷款投放力度,解决广大养殖户资金短缺的问题。各村
也要结合本村实际多渠道和银信部门沟通,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于本村畜牧业的发展。五是加大牧业小区建设和示范户的培养,带动畜牧业整体推进。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加大牧业小区建设和示范户的培养,今年镇里计划再新建牧业小区2-3个,各村要做好畜牧业示范户的培养,通过牧业小区和示范户的典型带头作用,大力发展本村的畜牧产业。六是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招商引资。镇里将制定切合实际,能够广泛吸引资金、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优化畜牧发展环境,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积极走出去,大力搞好畜牧业的招商引资,积极吸引资金,吸引人才到……镇进行畜牧业养殖、投资办场。使我镇的牧业小区再上一个新水平。
四、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一)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形成镇村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启动环境整治工程,明显改善农村环境和面貌。
(二)加快农村住房建设。今年是泥草房改造的最后一年,借助我镇泥草房改造试点的优势,通过努力力争我镇泥草房改造达90%以上。
(三)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加大农村文化休闲场所建设,和文化、卫生设施建设,通过努力合我镇农村环境卫生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一是加强街道环境卫生科
学化、规范化管理,加强了对镇城管办和保洁队伍管理。街道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全天保洁。二是镇内主街道两侧种植了树木和花卉。三是加大镇内路灯保养。做到路灯四季长明。实现净化、绿化、美化,提升了镇区的品味。
第四篇:某镇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主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第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西集镇做为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镇,更重要抓这次历史性机遇,充分国家出台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利契机,发挥自身乡镇企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为了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和基础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重点,突出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现代农业建设,突出新农村建设质量标准,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镇域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镇新农村取得明显成效。
(二)具体目标
1、推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功能健全,通村及村屯内道路全部硬化,屯屯达到晴雨通车;给水设施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环卫设施齐全,有公厕,垃圾处理设施;清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通水、通电、通广播、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农民住房基本实现砖瓦化(砖瓦化率鬃80%),明显改善农村面貌。鼓励引导农民使用新型能源,太阳能和沼气,使城乡环境大大改观。
2、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快沼气工程推广步伐,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对驿马山旅游景区和哈肇公路沿线、主要河流的生态保护及沟壑治理,并搞好观光农业展示。保持村庄水、旅游早点,推动生态旅游业和发展,到试点期末镇接纳旅游人次100万人。
3、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巩固提高农村教育“普九”成果,农民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按照“农民治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标准,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具有非农业技能;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以上,乡镇卫生达村率70%以上,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农村科技、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加快发展。
4、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十一五”期末农业科技贡献率由“十五”期末的52.6%提高到65%,种植业标准化率由62&提高到100%,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由49%提高到70%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畜牧业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8%提高到65%,实现农业生产主辅换位;农产品加工业销售出入由1.2亿元增加到1.8亿元,加快由农产品生产镇向农产品加工大镇的跨越。
5、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努力实现无越级和群体性上访,无纠纷械斗,无刑事案件、无“黄赌毒、傅资抢”目标,形成家庭和睦、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诚信守法的新风尚,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打造富有竞争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
3、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坚持科学替代是,试点先行的原则。要对试点村屯进行科学规划,坚持试点村屯先行,确实主它们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把常兴村做为我镇的试点村,政府成立专门班子,对该村的工作进行大力支持。
5、坚持全面参与,各方配合的原则。要坚持发挥全县各方面的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投入,部门配合,以城带乡,农民参与相结合的动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和规模化。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农民按标准生产。发挥农业科技展示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农业村标准化覆盖面。“十五五”期末,全镇各村业实现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的标准化,养殖业标准化饲养水平大幅度提高。发展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饲养场,扩大经营规划,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十一五”期末,全镇实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农户占50%以上,规模化养殖比率达到65%以
上。一是科技应用标准化。二是科技推广标准化。在哈肇两侧建立现代科技展示带,展示面积达到3万亩。三是生产管理标准化。统一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加大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贸市场的规范管理,保护农民的生产安全安全。建设国家级玉米、大豆标准化生产300万亩,其中玉米万亩,大豆万亩。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优势资源吸引域外酱参与我镇农业产业化开发,扩大龙头企业规模。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培育大型龙头企业集团。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重点抓好以哈工大集团,造大粮油公司为主的西集工业园区建设;引进以味精,食用油,啤酒、淀粉、糖醛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以繁荣,中山牛场为龙头的黄牛养殖业;努力发展以糖醛余热做动力的食用菌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的农村经营组织,重点在养猪、养牛、食用菌、绿色蔬菜、玉米、水稻等专业协会上发展。到2010年各类专业协会发展到30%个,中介组织发展到100个。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搞好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基地农户的对接,让农民从产业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发展“两高”大豆5万亩,a级绿色水稻5000亩,年生猪出栏40万头。“十一五”期末,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牵动基地面积10万亩,基地农户户均增收2300元以上,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29.8%和31%。
3、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沼气节能技术推广、农畜粪便的利用和生物机肥的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防止化肥、农药、农膜、废水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1、挖掘种植业内部增收潜力。优化粮食供应作物种植结构和品质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粮食供应生产效益。调整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提高种植业效益,发展“一村一品”,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杨坡大葱、山前绿色水稻、兴旺绿色蔬菜。繁荣玉米的开发,搞好农产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十一五”期末,杨坡大葱、大蒜种植1500亩,绿色蔬菜种植万亩,发展大棚和日光节能温室100个,达到7万平方米。粮食综合加工能力稳步提高,加工转化率达到95%以上。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示范区、示范场、示范户等生产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饲养总量,使猪、牛、家禽饲养量达到30万头,2万头和88万只。“十一五”期末,全镇实现“主辅换位”的目标。
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增强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全面推进劳务对接,拓宽转移就业渠道,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资源,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农民就近转移,支持引导有专长的农民就地创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用工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及时收集发布信息,为农村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服务。对有序输出的务工农民在劳务输出集中的城市建立农民工服务站,派驻协调员,每年定期派专人到劳务输出集中城市了解农民工工作情况,解决农民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切实维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我们要发挥能人带动作用、政府有序推动作用、调整产业内部结构牵动作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承载作用,加快我镇劳动力转移步伐。要积极创建我镇劳务品牌,不断增强我镇劳务竞争力,积极打造烟花企业和建筑等领域方面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诚信度,把我镇建成特色劳务基地、品牌劳务基地和诚信劳务基地。“十一五”期末,全镇转移农村劳动力8500人,实现劳务收入6500万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21%和2.5倍。
(三)大力发展镇经济,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反哺能力
1、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大力发展镇域工业,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产品优势以及哈尔滨经济圈等区位优势,发展各类精深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突出发展资源加工型经济。加快建设工业园区,加强产业聚集,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十一五”期末,镇域工业产值达到按可比价计算2.2亿元,占镇域生产总值的75%以上。镇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递增8.5%以上。
2、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则,为民营经济打造绿色通道,支持拓展发展领域。与农行部门密切合作,完成烟花厂、啤酒厂、浸油厂、淀粉厂、砖厂、饲料厂的资产变现,实现民有民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服务和保护,为民营经济提供贷款、担保等支持,促进县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十一五”期末,民营经济占镇域经济总量的80%以上。
3、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小城镇的产业支撑体系,提高小城镇对人口、产业的吸纳和承载能力。重点建设多功能广场、垃圾处理厂、震区商贸中心、驿马山旅游区、工业园区,打造优势明显的经济强镇。针对各住宅楼建筑较早、锅炉老化、牧业管理较难、环境污染较重的实际情况,鼓励引导投资商来西集建集中供热系统。
(四)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大力开展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履行中低产田,提高抗旱排涝能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十一五”期间,发展农田灌溉面积5万亩,治理中低产田4万亩,完成共同大壕清淤工程,加固少凌河堤防30公里。加强农机化建设。继续加大投入,推进
农机体制创新。发展农机大户,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标准化水平。“十一五”期末,全镇农机总动力达到0.2千瓦,更新大型农机具10台(套),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39%,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加强土壤肥力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积极推广秸杆还田,全面提升地力,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科学施用化肥。实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十一五”期末,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万亩。
2、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的原则,加强通村公路建设,形成城乡通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建立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重点推进通畅,通过公路网络化建设,改造桥梁5座,200延长米,全面完成镇级公路水泥路以及村级公路硬化任务。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农村供水、排水等设施建设。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加强饮水工程管理。延长工程的饮用水水质普遍达到国家标准。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推广应用天然气、沼气、秸杆气化和型煤等能源,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太阳能和电能等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能源,加快家居取暖清洁化步伐。
3、加强农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快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境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形成城市配送中心级超市、村屯农家店本配套的全镇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到2010年,建立1个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3个生产资料连锁店,1个劳动力市场。
4、加快农村住房建设。组织设计一批平面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节能安全、造型美观、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房设计方案,向农民免费提供设计轻重缓急。启动“康居工程”,开展住宅建设试点,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新型住宅,新房舍建设一要美观、二要实用、三要节约,做到节约与集约相辅相成。“十一五”期末,农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1平方米,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5、治理乡村环境。启动环境整治工程,突出搞好改路、改厨、改灶、改厕和改圈。做到垃圾、粪便集中存放,污水通过明渠、暗沟排放,柴草垛不入村,厕所卫生符合要求。解决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泼畜禽乱路、柴草垛乱等“五乱”现象。实现村屯四旁绿化,鼓励农户庭院美化,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治、生活舒适的新乡村,做到人居与自然趋向和谐。
(五)发展公共事业,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1、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推进集中办学,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双高”普九工作,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深入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城镇支持农村,强校动摇弱校”工作,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优化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切实搞好农民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十一五”期末,农村小学、实践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和98%,新增农村劳动力全员接受就业技能培训。
2、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建立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到2008年在全镇基本普及。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生殖健康推进计划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十一五”期末,全镇乡村医生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3、发展审查起诉噗。镇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农村广播电视、镇文化馆、图书馆和镇综合性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扶持农民建立文化大院、文化室、图书室、电影放映队等,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十一五”期末,全镇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覆盖到全镇。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大病救助比例和标准,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引导农村从业人员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形成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整合改造敬老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提高供养标准。“十一五”期末,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比例达50%以上。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1、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转变镇政府职能,创新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制和人员,5年内镇编制只减不增,努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展好化解镇村债务工作。
2、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
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健全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农民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划经营,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切实保护逐民利益。
3、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食用社改革试点,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改善资产质量,增加信贷资金规模,强化农业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3、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这,维护成员权利。提倡村委会和农民协会“两会”合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形成以镇农经中心为龙头的养猪、养牛、绿色蔬菜和农民经纪人等10个行业协会、个专业协会和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0.8万人,带动农户近0.2万户。
(七)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农村和谐社会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农村实际,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重点问题。继续开展农村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大规模培训农村干部,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赞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探索和推进镇级直接赞誉,加快农村民主化进程。
3、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教育农民遵守村规民约。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法宗教活动,创建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瓣风貌。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四、工作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立足实际,着眼增收,稳步发展,有效地进行。
首先,要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生产生活条件等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1、要从农民最盼望的改善发展生产的基础高,设施和生活环境入手建设新农村,要加强村屯道路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生活环境改善,建设优美家园。
2、要适应农民渴求致富的愿望,搞好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要加大投放建设利用好农民文化大院,为其致富搭建平台,搞好知识、送信息、送技术下乡活动。建立帮扶机制,有计划地培育致富带头人,带动农民创业国。
3、要加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健全镇村卫生所管理体制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服务。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确保消除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
其次,要多渠道增农民收入,让农民富起来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及时推广优良、高产、高效的农作物种植,逐步淘汰传统的种植模式,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走品牌化经营之路。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产业化经营。通过建设和引进农产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持续稳定的增收。同时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培育各类农民经济人,为农民切实解决销售难问题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专心生产。
3、加快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机制,切实让农民有一持之长,能打开致富之门,为农民就业提供机会。
4、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增收搭建平台。规划建设商贸小区,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办企业,大力转移劳动力,建设通用廉价租给农民经商扶持其自主发展。依托本地骨干企业发展配套加工业,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工厂”实现增收。
最后要注意实效,稳步有序地进行新农村建设。贯彻中央精神,抓住大好机遇,积极有效地推进,要立足村情,按照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不下达硬性指标。
1、做好调查摸底,按好中差三个档次分类,加强科学规划,做到建设底子清,规划详细可行,目标适度明确。
2、示范带头,分类实施。重点扶持先进村,通过示范带动整个镇的农村建设进程。
3、加强建设指导。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整理一下环境,盖几座新房、修几条巷道的表面现象,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稳步推进的深刻的农村大“振兴”。为避免搞形式,走过场,镇政府先派政府觉悟高、思想先进和有实干精神的同志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四、推进措施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是根本,我们将全力做好增加农民收入这篇文章。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是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收。我们西集镇将继续发恽工业经济基础较好,小城镇发展较快的优势,以城带乡,以加工带种养,城乡互动,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广泛开辟农民增收小花伞和,重点发展畜牧业,劳务经济等产业,使全镇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较快地增加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目标。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我们将全力做好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篇文章。从起点开始尽可能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事情抓起,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好处和实惠,调动农民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自愿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来。同时,我们将智力于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逐步提高全镇农民的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形成积极健康的村风民风,达到硬件建设和农民思想素质提高同步推进的效果。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是主导,我们将全力做好统筹兼顾,系统推进这篇文章。我们西集镇常委、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全新任务和系统性工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要求,科学分配工作力量,建立一套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工作体系。同时,科学分配财力,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通过采取上级投入,招商引资建设,农民“一事一议”自筹,“三条腿”走路的办法,切实加快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在短期内发生重大的变化。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前提,我镇将全力做好科学安排,有序推进这篇文章。我们再现在已经动手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规划,我们将充分考虑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谋划全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要抓好示范村,通过典型引路,逐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我们把常兴村作为我镇的示范村上报到省、市,我们将竭尽全力扶持,支持试点村的工作,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以便于在全镇推广。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是必要,我们将全力做好资金整合,多元投入这篇文章。镇政府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把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纳入财政支出范围,把向往重点转向农村,落实扶持政策,严格到政府扶持政策,落实试点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扶持资金。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全社会进行思想发动,广泛宣传,加大造势,使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工作内容及具体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鼓励社会团体,慈善机制,社会知名人士和志愿者都来支持新农村建设,尽快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格局。
六、组织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工作的中心和主线、政府抽调三分之一的干部全力以赴抓镇、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成立领导组织,组长由党委书记王殿清同志、镇长李彦国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书记李中文同志、杜宝秋同志及主管工交工作的韩胜波财民担任,其它班子成员分派各自帮扶的村屯,形成全镇上下齐抓共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试点村及自身试点的工作。
各村要成立领导组织,形成分级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履行新农村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第五篇:某镇新农村建设规划
党的十主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关第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西集镇做为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镇,更重要抓这次历史性机遇,充分国家出台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利契机,发挥自身乡镇企业基础较
好的优势。为了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具体目标和基础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重点,突出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现代农业建设,突出新农村建设质量标准,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镇域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镇新农村取得明显成效。
(二)具体目标
1、推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功能健全,通村及村屯内道路全部硬化,屯屯达到晴雨通车;给水设施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环卫设施齐全,有公厕,垃圾处理设施;清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通水、通电、通广播、通电视、通电话“五通”;农民住房基本实现砖瓦化(砖瓦化率鬃80),明显改善农村面貌。鼓励引导农民使用新型能源,太阳能和沼气,使城乡环境大大改观。
2、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快沼气工程推广步伐,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对驿马山旅游景区和哈肇公路沿线、主要河流的生态保护及沟壑治理,并搞好观光农业展示。保持村庄水、旅游早点,推动生态旅游业和发展,到试点期末镇接纳旅游人次100万人。
3、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巩固提高农村教育“普九”成果,农民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按照“农民治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标准,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具有非农业技能;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网络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以上,乡镇卫生达村率70以上,全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农村科技、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事业加快发展。
4、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十一五”期末农业科技贡献率由“十五”期末的52.6提高到65,种植业标准化率由62&提高到100,畜牧业标准化饲养比率由49提高到70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畜牧业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8提高到65,实现农业生产主辅换位;农产品加工业销售出入由1.2亿元增加到1.8亿元,加快由农产品生产镇向农产品加工大镇的跨越。
5、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健全,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农民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努力实现无越级和群体性上访,无纠纷械斗,无刑事案件、无“黄赌毒、傅资抢”目标,形成家庭和睦、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诚信守法的新风尚,农村基层党组织要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打造富有竞争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
3、坚持以人为本、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坚持科学替代是,试点先行的原则。要对试点村屯进行科学规划,坚持试点村屯先行,确实主它们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把常兴村做为我镇的试点村,政府成立专门班子,对该村的工作进行大力支持。
5、坚持全面参与,各方配合的原则。要坚持发挥全县各方面的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投入,部门配合,以城带乡,农民参与相结合的动作机制,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和规模化。全面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组织农民按标准生产。发挥农业科技展示园的示范带动作用,扩大农业村标准化覆盖面。“十五五”期末,全镇各村业实现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的标准化,养殖业标准化饲养水平大幅度提高。发展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和现代饲养场,扩大经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