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紫阳县界岭镇双泉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时间:2019-05-13 19:2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省紫阳县界岭镇双泉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省紫阳县界岭镇双泉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篇:陕西省紫阳县界岭镇双泉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陕西省紫阳县界岭镇双泉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2011—2013)界岭镇人民政府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双泉村资源条件、发展现状和村民的愿望需求,结合市、县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求,制订本规划:

一、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双泉村隶属陕西省紫阳县界岭镇,地处大巴山北麓,位于界岭镇政府所在地西南部,东与本乡双明、金狮接壤,南接四川万源、重庆城口,西邻国有大南河林场,北连本乡双明村,总面积35.1平方公里,属高山地区,气候较温和,日照率为36%,属低日照区。有霜期短,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凉夏热地带。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4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份。农业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雨,生活用水主要靠河沟山泉管道引水。

双泉村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08户,人口1621人,其中劳动力880人。全村共有林地面积44926.0亩,森林覆盖率达85.3%,林特产品种繁多;全村土地总面积3115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000亩,常用耕地 亩。2010年双泉村社会总产值74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农业产值)占总产值60%,第二产业占总产值5%,第三产业(含外出务工)占总产值35%,农民人均纯收入4125元,林业经济和劳务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本村是陕西省秦巴山区中等发展规模的典型农业村,村级负债近十万元。

2、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洋芋为主,燕麦、苦荞、红小豆等特产也有种植,养殖业以养猪、养鸡、山羊为主,目前我村共有养猪养羊大户5户,药材1000余亩,魔芋300亩,已形成了药、畜、芋为一体的支柱产业。

(二)主要特点

2005年之前,双泉村一直属于紫阳县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村,2006年以来,通过对支部班子的改选,四年的努力使全村有了较大变化。一是村级道路全部贯通,村组道路共计14.6公里,已硬化5公里,5个村民小组全部通车;二是信息畅通,新建移动手机塔一座,电信宽带已开通,ETS电话230余户,移动手机350部,固话和手机入户率85%,电视入户率达95.3%。;三是村内风光秀丽,境内山谷纵横,河溪密布,自然景观丰富,连接川陕的重要通商通道之一的盐茶古道从境内穿过,八角庙、百步梯、龙头寨、棺材峡等古迹作为旅游资源开发,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四是全村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煤矿、青板石、菱镁矿、冰洲石、水晶石、金矿等矿产资源均有丰富的储藏。五是支部班子团结务实,有开拓精神,能为老百姓办实事,村民建设新农村的愿望迫切,积极性较高。

(三)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除劳务输出以外,还没有其他增收产业。

2、矿产和自然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利用开发。

3、农户居住分散,特别是在海拔1200米以上居住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移民搬迁及旧房改造任务量大面广。

4、基础设施薄弱,通村到组公路硬化率低,低压电网虽已改造,但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增多的需求,人畜饮水困难。

5、农民素质偏低,产业型、技术性农民缺乏。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农业部关于“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思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繁荣农村各项事业为目标,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突破口,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发展壮大新产业、建立健全新组织、规划建设新村居、培养造就新农民、引导树立新作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稳定发展二、三产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整治和村民住宅规划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健康发展。科学规划、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循序渐进,力争通过3年努力,把全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对山区同类型村庄的发展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二)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立足该村实际,突出区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2、突出特色,全面发展。以发展生产、增加村民收入为根本,围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公共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注重实效,循序渐进。从村民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4、依靠群众,项目带动。动员引导村民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实施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三)建设目标及任务

按照双泉村以“产业兴村、生态富民,努力建设旅游休闲名村、特色产业大村”的发展目标,建设以“药、畜、游、芋”为主的经济框架。从2011年规划起步实施到2012年全面推进建设,2013年完善提高,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将双泉村建成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充满发展生机的新农村示范村。

1、经济快速发展。到201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到3000万元,初步构建起特色鲜明和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子,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村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开始建立,多元化的收入格局初步形成。

2、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基本实现魔芋和厚朴主导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管理。

3、人居环境改善。按照“调整自然村、建设中心村”的思路,适当压缩人均宅基地面积,鼓励和支持村民进行危旧房改建,农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全村消除露天厕所、粪坑,基本实现垃圾集中处理。

4、公共事业配套。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初步建立村级医疗、养老、低保等社会保障,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35岁以上村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力争达到60%以上。农村文化生活更加活跃,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5、村民素质提高。经过培训,村民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全村力争培养2个以上农民高级技师、20个以上农民技师,每户有1~2名技术明白人,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项专业技术。村民公德意识、环保意识、节俭意识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乐于助人、互敬互爱、团结协作的新风尚。

6、管理民主有序。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选举、民主决策体制更趋完善,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7、农村社会和谐。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村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相处,村民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勤勉协作的意识明显增强。

三、规划布局及建设内容

(一)村庄规划布局及建设内容

按照“立足现状、适度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庄布局,基本保留已形成的居住区,对空闲庄基进行复垦或改造,压缩现有村庄面积,开展旧村改造升级,实现集中居住。规划三处新的集中安臵点,鼓励有条件的住户结合旧房改造迁入集中安臵点,并向农民免费提供住宅设计图样,指导村民建设节地、节能、节材和功能配套合理的二层板石特色民居住宅,逐步解决村民住房布局不合理、造型不美观、功能不完善及频繁拆建的问题。

1、小村镇建设。以村委会所在地转角楼为中心,向北延伸至瓦铺子,向南延伸至河马湾,形成由北向南长800米,可容纳100户居民,街道宽6米,新安臵移民户80户,对原有的20户进行改造;以八角庙为中心,向东延伸至刘家河坝,向西延伸至龙家湾口,新安臵移民户30户,对原有的30户进行改造;以龙行坝为中心,新安臵移民户30户,对原有的10户进行改造;对村内不搬迁的200户原住户进行民居环境改造。

2、活动场所。完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拓宽现有活动场所达到占地1000平方米的群众活动广场,设臵农家书屋、农民健身运动项目,成立双泉村鼓乐队、秧歌队,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新建村卫生室,面积100平方米。

3、旅游观光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八角庙及沿村公路两侧,开发村内自然风景八角庙、双拱桥,完善基础设施,对现有5公里通村路进行绿化,优化景点环境,在完善八角庙景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恢复重庆桥,龙王庙等景点,配套建设5家自助式农家乐展示农耕文化设施,开发绿色农家菜餐饮,让游客参观、亲自体验特色农家菜的烹调过程,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树立品牌,吸引城市人气,作为城市人群回归大自然、体验农家生活乐趣的基地,达到外来游客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旅游产业区。

(二)产业规划布局及建设内容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双泉村的产业发展应立足本地特点,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为目标,明确畜牧业和魔芋、木本药材种植业、劳务输出作为本村的主导产业,配套餐饮、观光旅游等农家休闲项目。畜牧业以生猪养殖为龙头,兼顾牛、羊、土鸡等;种植业主要以魔芋规范化种植为主导,发展木本药材种植,努力建设旅游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建设:

①培育养殖示范户。在村内培育养殖大户6户,按照正大模式带动全村养殖业的发展,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加快发展畜牧业。力争到2012年新建成猪舍6000m,完善和新建兽医室、防疫室等附属设施100m,年出栏育肥猪1000头。在规划期内,按照以生猪养殖为重点,适度发展其他品种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和推行科学养殖方法。同时促成特种水产动物—娃娃鱼的养殖,从而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②千亩厚朴、千亩魔芋园建设。通过土地流转,在全村规划建设

2千亩厚朴、千亩魔芋园。分5年时间逐步实施,2011-2013年规范化种植魔芋500亩,厚朴3000亩,后期进行推广,分年实施,预计3年建成魔芋初加工等产品加工项目,形成以“药、芋”为支撑的村落经济发展产业链。

③劳务输出

继续发展劳务经济,稳定劳务输出数量,提高劳务输出质量,认真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和维权工作,逐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每年劳务输出稳定在500人以上,切实促进农民增收。

④矿产资源开发。优化投资环境,在巩固江苏投资商开采煤矿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五组硫铁矿的开采。从而带动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

(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及建设内容

1、新修河堤2000米。

2、电网改造:升级改造全村变压器三台,以及全村输电线路12公里/100杆位,使全村305个用电户享受同网同价的惠民政策。

3、建电信基站一个,移动直放站一个。

4、新建便民桥5座。

5、改造硬化3条村到组道路总计9.6KM;实施大院落联户路的硬化,道路采用水泥硬化路面。统一配套村庄路灯、垃圾投放点、排水、排污沟。积极实施信息入户工程,推进通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到2013年力争固定电话率达到98%,电脑入户率达到50%。

6、全面实施环境治理工程工程,到2013年农户节柴灶覆盖率达到100%,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入户率达到60%以上;完成全村农户厕所改造100户;加强村内环境卫生管理,建设垃圾集中填埋场二处和30个家

庭垃圾临时堆放点;加强对农药、化肥、薄膜使用的管理,逐步减少农业污染;控制污水、废渣等各种污染物排放,逐步实现生活污水废水集中处理。

7、安全饮水工程。在启动前期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力争通过2011年努力,建成四组安全饮水工程一处,并以此带动全村居住集中的大院落饮水工程的实施,成立供水协会,采用市场运作方式管理和维护,除极少数居住分散的农户外,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

8、小流域治理工程。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治理原则,力争大沟“小流域治理工程”立项上马,以发展小流域区域经济为目标,努力形成“杉栗戴帽,厚朴缠腰、粮田作底”的治理模式。坚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采取以种植核桃、厚朴、杜仲等经济林为主,以松杉树等水保林为辅的办法,加大项目工程建设力度;坚持治坡与治沟相结合,用生物措施有效涵养水分和固土,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精神文明建设

1、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综合素质

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围绕双泉村魔芋、厚朴、核桃、畜牧产业,针对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每年举办4~5期农业技术培训班,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专业技术。魔芋、厚朴关键技术普及率达70%以上,积极组织参加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训。对初高中毕业回村青年和复员退伍军人进行家电维修、建筑、餐饮等技能培训,每年有组织的劳务输出100人左右。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全民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讲法制和改陋习为主题的“四讲一改”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坚决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

2、发展公共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小学教学设施,完善多功能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提高语音教学和远程教育水平。

(2)建立村级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加大对村级医疗及公共卫生的投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争取政府补一点、集体贴一点、村民拿一点,初步建立村级养老保险制度,鼓励村民办理养老保险。完善五保、低保评定管理,做到应保尽保,五保老人全部入住敬(托)老院。

(3)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建立农村书屋。建设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村民活动中心,建立农村红白理事会。树立移风易俗、文明道德新风尚,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五好家庭”、“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每年表彰 “十星级文明户” 10户,“好媳妇”、“好公婆”、“五好家庭”、“文明家庭”各5个。

3、加强民主建设,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制度、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制度,全面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完善“一事一议”制度,不断修订完善党务、村务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推行“54321”工作方法,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在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对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改造建设计划、产业发展计划、农业新技术推广等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都要经过村民讨论,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逐步形成村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由生产或经营大户牵头,村民自愿参加,组建双泉村魔芋协会。引进市场机制,培养营销人员,组织产品对外销售。培育或吸引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投资概算与筹措

(一)人居环境

1、中心村建设移民搬迁160户668人,总投资128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7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10万元。

2、中心村内砖混结构旧房改造200户826人,总投资600万元,其中部门捆绑资金138万元,群众自筹462万元。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改造9.6公里,总投资10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部门捆绑63万元,群众自筹28万元。

2、公路涵洞一座15延米,总投资20万元,其中部门捆绑20万元。

3、便民桥5座,总投资30万元,部门捆绑15万元,群众自筹15万元。

4、人饮工程1处4500米,总投资25万元,部门捆绑25万元。

5、河堤2500米,总投资32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部门捆绑200万元,群众自筹75万元。

7、新建农田100亩,总投资80万元,其中部门捆绑60万元,群众自筹20万元。

8、农电改造高压6.5杆公里,需投资78万元,低压6杆公里,需投资24万元,总投资102万元,部门捆绑102万元。

9、雨污分流排水、垃圾处理总投资80万元,其中部门捆绑80万元。

10、安装路灯36盏总投资18万元,其中部门捆绑18万元。

11、街道硬化1000米,总投资23万元,其中部门捆绑23万元。

12、建设征地及场地平整30亩,总投资40万元,其中部门捆绑40万元。

13、建电信基站一个,需投资60万元,其中部门捆绑60万元。

移动直放站一个,需投资30万元,其中部门捆绑30万元,总投资90万元,其中部门捆绑90万元。

14、节柴灶376户,总投资37.6万元,其中部门捆绑15.04万元,群众自筹22.56万元。

(三)产业建设

1新发展魔芋500亩,其中种源100亩,总投资22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万元,部门捆绑资金5万元,群众自筹5万元。

2、栽植厚朴3000亩,总投资900万元,部门捆绑资金63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70万元。

3、新发展核桃1000亩,总投资2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2万元,部门捆绑8万元,群众自筹5万元。

(四)社会事业

1、新建卫生室1所,总投资12万元,其中部门捆绑5万元。

2、社区服务中心1处,总投资33万元,其中部门捆绑33万元。

3、绿化工程3项,总投资30万元,其中部门捆绑30万元。

4、文化活动广场1处,总投资20万元,其中部门捆绑20万元。

5、鼓乐队、秧歌队一支,总投资5万元,其中部门捆绑5万元。

6、开发八角庙旅游区,总投资100万元,其中部门捆绑100万元。

(二)能力建设

1、产业实用技术培训350人次,总投资7万元,其中部门捆绑5万元。

2、劳动力转移培训150人次,总投资15万元,其中部门捆绑15万元。

3、文明户、五好家庭建设210户,总投资2.1万元,其中部门捆绑2.1万元。

该项目总投资439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74万元,部门捆绑资金2020万元,群众自筹2003万元。

五、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分析

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为了帮助贫困乡村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广大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保障贫困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移民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建设、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项目,有利于因势利导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农民增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人们共同富裕的目标。

六、实施进度与安排

(一)2011年建设内容

1、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机构。

2、编制双泉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3、编制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积极争取政府扶持。

4、完成30户迁移民居建设。

6、完成村活动中心建设五间两层340平方米以及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成立双泉村鼓乐队、秧歌队。

7、新修河堤500米。

8、新建便民桥2座。

9、新栽植1000亩厚朴及新建500亩核桃园;发展魔芋种源基地50亩,商品魔芋200亩。

10、完成移动直放站建设及完成100户电视“村村通”安装工程。

11、完成危旧房屋改造30户。

12、完成安全人饮工程1处。

13、完成高压6.5杆公里,低压6杆公里的电网改造任务。

14、完成6公里公路绿化及村庄绿化。

15、新建成100户节柴灶。

16、完成饮水工程1处

(二)2012年建设内容:

1、管理好1000亩厚朴及500亩核桃园、新栽植1000亩厚朴;新建商品魔芋300亩。

2、完成3家农家乐建设

3、启动开发八角庙景点。

4、完成中心村1000米街道硬化。

5、完成80户迁移民居建设。

6、新修河堤800米。

7、完成新建成276户节柴灶。

8、完成群众文化广场建设。

9、完成电信基站建设。

10、完成旧房改造130户。

11、完成9.6公里通村路改造硬化。

(三)2013年建设内容

1、完成河堤修建700米。

2、完成八角庙旅游景点开发。

3、完成完善新村设施,安装路灯36盏,完善排水300米。

4、完成垃圾填埋场及30个垃圾投放点建设。

5、管理好2000亩厚朴园及500亩核桃园;新栽植1000亩厚朴及500亩核桃;新建商品魔芋300亩。

6、完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7、对示范村建设项目进行全面验收。

8、总结经验。

第二篇:上岭桥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上岭桥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2009年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镇政府以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新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明确目标,整村推进

2006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要继续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和“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村级“1+2”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按照省委整村推进扶贫村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区委“全面建设小康村”示范点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小康新村建设。要充分整合各种帮扶力量,形成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

和小康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按照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村级“1+2”模式创新村级组织制度,实现村级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核心领导、村民主体自治、配套组织紧密配合的和谐机制。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各村、单位、工作队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平安、和谐上岭桥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这项工作。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各工作队要按照区委确立的“一村一品”工作思路,围绕建设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布局做文章、想办法。坚持从驻点村产业结构实际出发,调优产业布局,调长产业链条,扩大规模,提高品质。要在驻点村大力发展沼气,推行“猪—沼—茶”、“猪—沼—鱼”、“猪—沼—菜”、“猪—沼—烟”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和集体经济两种收入,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力争使驻点村农民人均

收入增长350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0000元以上。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工作队要在驻点村全面推行村级“1+2”模式的同时,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集体经济组织、基层技术服务部门和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多元化、多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引导、扶持和管理,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体素质和带动农户的能力。

四是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乡的投资方向和结构将发生重大转变,即由以城县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对农业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各项支农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全乡将逐步建立稳步增长、合理有效的农业投入机制。各村、镇直单位和工作队要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资金和原材料补助或“以奖代投”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益设施建设投工投劳,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是要积极推进小康新村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小康新村建设规划,全面实施“六改六建”,即改水、改沟、改路、改栏、改厨、改厕,建产业、建经济合作组织、建村民理事

会、建小康住宅区、建休闲广场、建垃圾池,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根据农村现状,加大旧村整治改造力度,加快小康建房步伐。努力把驻点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功能配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文明富裕小康村。

六是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真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理论、法律“五下乡”活动,全面提高村民文明素质,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县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继续实行“领导挂帅、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的责任机制。要坚持作好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各村继续坚持县级领导办点制度,乡级主要领导的联系点要由乡党委考核验收。包村单位领导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做好农村建设扶贫工作后盾。全乡领导都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多花精力谋大事,多下基层搞调研,多为群众解难题。全体工作队员既代表自身形象,又代表单位形象,更代表区委、区政府形象,要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二是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镇、村两级基层办、扶贫办要加强对全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的组织管理、督促检查、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年中要进行两次全面督查,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及时通报建设扶贫工作情况,总结成绩、经验,指出问题、差距,促进各

项工作全面发展。年底要根据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进行检查验收,评先评优。

加快推进我镇新农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继续保持我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在全县的领先局面,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而努力奋斗!

上岭桥镇人民政府

2010年11月13日

第三篇:陕西省旬阳县关口镇宋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陕西省旬阳县关口镇宋坪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2016——2020

根据中、省、市、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村支部扩大会议研究,制定本规划。

一、宋坪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宋坪村位于关口镇西面,距政府驻地12公里,毗邻316国道,与本镇蒿塔、铺沟村接壤。境内有丰富的铅锌矿藏,现有采矿企业2家,选矿企业1家。

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448户1445人,耕地面积2338亩,无水田,林地面积16576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200亩。2005年末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858元。

(二)主要特点

一是因有矿产资源,加之土地条件差,劳务经济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有线电视、移动通讯开通较早,村民思想解放,市场意识强,易接受新事物新技术;三是民营企业年为村集体提供一定经济收入,相对本镇其它村而言集体有一定积累;四是群众邻里团结、社会风气好,两委班子年富力强,作风硬,带领村 民奔小康的作用发挥的好。

(三)现状分析

1、特色产业品种多,但无规模、无支柱。2005年栽植烤烟200亩,养蚕50张,花椒实有面积700亩均为老劣园,家禽存栏2000只,养猪600头,产业品种杂而不专、多而不精,缺乏支撑农民增收的长效支柱产业。

2、户户通电,但用电质量不高。1993年农户投资投劳拉通了电,但因资金短缺,使用的是木杆细线,年久失修,急盼农网改造。

3、仅有30%农户通路,且路况很差。现有村组道路12.7公里,路面窄,坡度大,弯道急,均未实施硬化。

二、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民主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本村实际,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既要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3、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4、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通过15年的艰苦努力,至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农户住房砖瓦舒适化、道路通行畅通网 络化,用电质量优良化,致富产业体系化,社会服务公共化,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移动通讯拥有率均达到100%,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主要任务:一是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彻底消除脏、乱、差现象,以村庄规划、环境治理为抓手,加快农户三改一建(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进程,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全面提升生活质量。二是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发展格局,提高农业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三是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学致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造就一批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新型农民。四是完善村民自治工作组织,大力发展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民的互助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意识,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五是引导农民实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完善农村公共管理服务体系,转变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树立农村新风尚。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构建农业支撑体系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1、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紧紧围绕烤烟、蚕桑、畜牧和林果四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至2020年村民人均实现1亩园,户均喂养5头猪,其中烤烟700亩、蚕桑500亩,以拐枣、核桃为主的林果业700 亩,40%的农户成为种植大户,20%农户成为养殖大户。

2、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充分利用本村矿产企业优势和劳动力富余优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型的非农产业。要积极为务工村民提供就业技能、权益保护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主动同劳动力需求量大的企业和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协作关系;要确定专人负责劳务信息的搜集、传递、以及输出劳动人员的管理、维权事务,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有序转移,力争到2020年全村40%农户成为劳务经济大户。

3、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围绕特色产业组建各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在信息引导、技术服务、纠纷处理、组织发动等方面的作用。

(二)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全面提升村组道路通行等级。7公里村主干线全部实施水泥硬化,改造砂石硬化组级道路57公里,新修标准通组路

公里。二是积极 争取电力部门大力支持,全面实施农网改造。共计改造高压7公里,低压25杆公里。三是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高效农业。继续抓好烟水配套工程,新修水窖300口,实现户均一口窖;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加快安全引水工程建设,15年共计引水41公里,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四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抓住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沼气池建设的机遇,按照“统筹规划,坚持标准,圈厕沼三位一体”的原则,积极引导、帮助农民兴建沼气,以沼气池建设带动畜牧产业发展,实施改厨、改厕、改圈“三改”工程。力争5年内完成圈、厕、沼三位一体示范户400户,100%农户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得到无公害环保处理,庭院达到净化标准。五是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着力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根据宋坪村地理地形,不具备建新型村庄条件,农户居住只能采取适度集中,拆旧建新、旧房改造、美化绿化、依湾就院的方法星罗棋布的建成生态园林式的农家院落。

2、推进公益事业发展。一是倾力教育事业。要创造条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公开公正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目标,确保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二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村医疗室的建设和监督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 的积极性,力争5年内实现参合率100%。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新建移动通讯发射塔1个,开通互联网和无线数控电视信号传输,使有线(无线)电视覆盖率、移动通讯覆盖率、拥有率均达到100%。村新建广播室1个,分3片建成3处小型文化室、图书室、村民健身场等文化娱乐场所,充分利用农闲和农村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三)着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努力提高村民整体素质。按照“乡风文明”的总体要求,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纪律”的新型村民,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本村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有针对性的对村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以普法宣传教育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普及重点法律法规,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

2、扎实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围绕建设和谐农村的要求,扎实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开展“文明户”、“信用户”、“信用村”、“平安村”、“卫生庭院”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为载体,不断革除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抵制迷信、赌博等不良文化侵蚀,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塑造宋坪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着力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1、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强“两委”班子建设。采取“两推一选”的方法,把政治立场坚定,有求真务实精神,具备一定经济头脑的人员充实到“两委”班子队伍中来。不断加强班子成员的培训教育,逐步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两委”班子。强化干部监督,完善考核奖惩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按照省、县建议样式,计划2006年建成标准化“两委”活动室200平方米。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开展无职党员岗位定责活动,大力实施“流动党员”之家工程和新发展党员素质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全面推进民主管理。一是强力推行村务公开,着力构建民主公开长效机制。二是强力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进行民主决策,努力提高“一事一议”的执行效果。三是强力推行民主理财制度。切实规范理财程序,着力提高理财水平,确保民主理财制度取得实效。四是强力推行民主评议制度。每年对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村组干部工资待遇兑现的重要依据。

四、实施进度与安排(一)2006年建设内容

1、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2、编制宋坪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3、编制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4、组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烟草、畜牧);

5、力争建村委活动室1所。

(二)2007年建设内容

1、改造村级公路7公里,水泥硬化;

2、新修道路10公里,砂石硬化;

3、新修水窖40口;

4、种植烤烟500亩;

5、有线电视入户60户;

6、改造房屋60户180间。

(三)2008年建设内容

1、完成新建道路22.7公里,水泥硬化;

2、有线电视入户80户;

3、新修水窖60口;

4、庭院房屋改造70户210间

5、种植优质地膜烟300亩;

6、人畜饮水15公里。

(四)2009年建设内容

1、有线电视入户80户;

2、新修水窖60口;

3、房屋庭院改造80户240间;

4、新修沼气100口。

5、人畜饮水10公里。

6、农网改造32公里。

7、新建移动基站一个。

8、建村级卫生室一个。

9、建新型农民培训室1座。

(五)2010年建设内容

1、新建联通基站1座。

2、人畜饮水41公里;

3、新修水窖300口;

4、房屋庭院改造100户300间;

5、完成沼气100口;

6、新建村办小学1座;

7、移民搬迁50户。

(六)2011-2015年建设内容

1、新修沼气300口;

2、完成有线电视入户400户;

3、完成房屋庭院改造450户;

4、建文化活动室1座;

5、新建农民体育场1个;

6、移民搬迁90户。

(七)2016-2020年建设内容

1、宋坪村容村貌建设基本完成;

2、各项公共事业全面完成;

3、产业建设达规范化;

4、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验收。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兵、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村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强化标准,保证进度。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制定详细的目标规划、规章制度、文明规范、村规民约、创建指标等内容。排出各项建设进度表,并抓紧落实,尽快组织实施。确保三年大 变化,六年大发展,十年见成效。

3、多元融资,保证投入。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户自投的主渠道。二是上下联系,多方呼吁,积极争取国家各个部门的无偿扶持和信贷投入,规划中需争取国家部门捆绑资金642.4万元,信贷扶持资金133.5万元。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依托矿产优势资源,增加村内民营企业数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通过企业壮大强盛,反哺农民,在基础设施方面开展村企共建活动。同时,积极号召宋坪在外工作人员、企业能人为家乡发展捐资引项,回报家乡,留名后世。

4、明确责任,加强领导。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村上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支部书记易有朝同志担任,村主任任副组长,村副主任、文书、各组组长及村民代表共13人为成员。

第四篇:陕西省旬阳县关口镇铺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陕西省旬阳县关口镇铺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2016——2020

根据中、省、市、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村支部扩大会议研究,制定本规划。

一、铺沟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铺沟村位于关口镇西面,距政府驻地2公里,毗邻316国道,与本镇宋坪、关坪村接壤。

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454户1450人,耕地面积1947亩,无水田,林地面积1134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987亩。2005年末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

(二)主要特点

一是该村有丰富的铅锌矿藏;二是土地条件差,劳务经济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是该村属中高山,地理条件差,农户居住较分散。

(三)现状分析

1、特色产业品种多,但无规模、无支柱。2005年栽植烤烟210亩,养蚕60张,花椒实有面积500亩均为老劣园,家禽存栏4200只,养猪1100头,产业品种杂而不专、多而不精,缺

2、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本村实际,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既要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3、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4、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目标任务

——生产发展。经过15年的努力,把我村的农村经济结构调优,农业自然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和充分利用,构建高效生态型农业发展格局。

——生活宽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年均递增8%。农民负担轻,生活质量高,居住条件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做到应保尽保。

——乡风文明。村道路主干线实现水泥硬化,组组通路并达到砂石化;人畜饮水安全卫生,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

业2000亩,其中烤烟400亩,密植桑园1000亩,拐枣、花椒、核桃等林果面积900亩。

3、畜牧养殖。一是从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入手,改变传统饲养方式,解决村民自身生活需要;二是突出大组、大户,实施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养殖,提高畜禽商品率,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力争到2020年,全村养殖大户达到10户。

(二)两扩大:即扩大有线电视或无限数控电视覆盖率,扩大移动通讯网、互联网“两网”覆盖率。

在全村现有1 座移动通讯基站的基础上,再新建 1 座,使移动通讯覆盖率达到100%;开通有线电视传输信号或无线数控电视发射系统,提高地方台收视率,达到100%。开通互联网,实现信息化。

(三)三清理:即清理粪土乱堆、杂草乱垛、乱建乱占。环境卫生状况好坏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印象。全村要从四个方面高标准、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整治工作。一是实施“教”。多形式、多途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二是突破“点”。重点清理整治粪土乱堆、杂草乱垛、畜禽乱跑这些不良卫生习惯。三是理顺“线”。村上成立环境卫生工作组,解决环境卫生长期有人抓、有人管;四是形成“体”。在组织制度,考核奖励等方面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

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根除封建迷信;四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五好家庭”、“好公婆”、“好儿媳”、“计生示范户”、“十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为手段,树立农村尊老爱幼、邻里融洽、婆媳和睦的良好风貌;五是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创建“平安和谐铺沟”,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实现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和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结合年终考评或总结工作对村干部至少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与其补贴和奖励挂钩。发挥村务监督小组作用,检查、督促村民委员会落实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事项;反映村民合理的意见、建议,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办理、落实;检查督促村务公开以及财务活动情况,协助开展村集体财务审计。

(五)五大建设:即建沼、建窖、建园、建生态农家院落、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1、建沼。全村计划新建沼气400 口,户均拥有一口沼。

2、建窖。全村计划新建水窖350口,累计达到400口,恢复修建堰塘3个,解决“雨养农业”,改善农田水利基本条件。

3、建园。实施“建、造、护、封、改”综合治理措施,管好1135亩天然林,完成300亩荒山造林,使全村林木覆盖率提高到70%。

率达到70%以上。

6、改圈。实施圈、厕、沼三位一体,建设砖混、卫生、科学的标准圈舍,实现畜禽粪便无公害处理。

四、实施进度与安排(一)2006年建设内容

1、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

2、编制铺沟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3、编制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4、组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烟草、蚕桑、畜牧);

5、新建沼气20口。

(二)2007年建设内容

1、力争农网改造8公里;

2、新修水窖40口;

3、改造房屋20户60间;

4、种植烤烟500亩;

5、新建密植桑园240亩;

6、栽植林果100亩。

(三)2008年建设内容

1、改造村组公路14公里,水泥硬化;

2、新修堰塘1口2500m3;

3、农网改造9公里;

8、完成林果建园400亩。

(六)2011-2015年建设内容

1、新修入组路 6公里砂石硬化;

2、完成有线电视入户300户;

3、完成房屋庭院改造200户;

4、建文化活动室1座;

5、新建农民体育场1个;

6、建新型农民培训室1座。

(七)2016-2020年建设内容

1、新建村级卫生室1座;

2、新建村两委活动室1座;

3、铺沟村村容村貌建设基本完成;

4、各项公共事业全面完成;

5、产业建设达规范化;

6、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验收。

五、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兵、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调动村民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材料-镇村

新农村建设材料

西来桥镇西来村

西来村位于西来桥镇西南,地处集镇,南接常州,西傍长江,238省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区域面积约4.6平方公里,下辖4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37户,常住人口4275人,耕地2420亩。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村两委班子以“20字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业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紧抓强村富民这一主线。近年来,村累计投资260万元,分期建立富民工业区,新建标准化厂房2100平方米,改造老厂房2000余平方米,工业区内实现水、电、路三通,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承载经济发展的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村域经济长足发展,一方面带来了村级集体的增加,由“十一五”初的不足万元,到2010已达38万元;另一方面,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全村约400余人就近上班,村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9400余元。

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是强村富民的必由之路。为了充分利用岛镇特有的江滩资源,我村在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对江滩进行围垦,建成农业生态园一座,现已成为集江虾、特色鱼养殖,花卉苗木种植培育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在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的探索中,我村大胆尝试,09年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100亩建成大棚秧草种植基地,随后在此基

础上,又成立了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农民组织化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集镇的优势为发展三产服务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整个西来桥镇“产业岛”建设的深入,三产服务业的需求也会更加迅猛,为此,村里的三产服务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以提供物业房的形式引导和带动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正如村支书施为民所说:“

一、二产的发展能强村,但真正要富民,还要靠三产,要人人有事干,人人有生意做,那么西来村就真正富裕了。”

发展重在利民,截止到2010年底,村累计投入400万元,铺设改造高标准水泥路面40000余平米,村内水泥路覆盖率达98%。下大力气进行村容村貌的改造,强化环境治理力度,对河道沟塘进行疏浚清淤,对道路、河道两旁种植香樟、紫薇、广玉兰、黄香球等花卉和美化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一条条水泥路直通村民的家门口,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院里整洁卫生,鲜花盛开。“村强,民安居”的设想已经初步实现。

以村民服务中心为阵地,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其中,每年定期举办文化培训不少于8期,累计培训村民不少于400人次。各项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西来村老年秧歌队和太极柔力球队先后在市镇表演比赛中获奖。

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几年来,该村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健全规范村务运行体系。建立三级议事机制。对于事关村级发展,群众利益的大事,都要经过党

员、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讨论通过。

我村通过“产业强村、生态建村、文化兴村、民主治村”,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下载陕西省紫阳县界岭镇双泉村新农村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省紫阳县界岭镇双泉村新农村建设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枞岭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枞岭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枞岭村党支部、村委会 枞岭村位于涧池镇月河以南, 南接新华、民主,西与五星村相隔。全村1148人、334户,5个村民小组, 今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超900余万元......

    黄盖镇双洲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黄盖镇双洲村新农村建设 实 施 方 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七大坚持对 “三农”工作的部署,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规划 村隶属于市区镇,位于市东北部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2750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

    四档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安康市汉滨区建民镇四档村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建设规划 汉滨区建民镇四档村 二OO八年五月十日 - 1目 录 一、项目背景及条件……………………………………… 二......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一、基本情况全村现有88户、313人。全村有五保户11户,残疾人1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一、村情概况玉龙县黄山镇五台村委会**村,位于玉龙新县城规划区内,西邻县城中央核心区,南接丽江景观绿化带,北靠丽江人家居住小区,是玉龙县典型的......

    *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文章标题:*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一、村情概况玉龙县黄山镇五台村委会**村,位于玉龙新县城规划区内,西邻县城中央核心区,南接丽江景观绿化带,北靠丽江人家居住小区,是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