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中国农大演讲词:贫困的原因演讲稿

时间:2019-05-12 19:3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昌平中国农大演讲词:贫困的原因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昌平中国农大演讲词:贫困的原因演讲稿》。

第一篇:李昌平中国农大演讲词:贫困的原因演讲稿

李昌平中国农大演讲词:贫困的原因演讲稿

李昌平中国农大演讲词:贫困的原因

近段时期,我主要是在云南、贵州等地的国家级贫困县走动。走了一些穷地方,发现贫困的原因并不那样简单:贫困就是因为农民素质低、没文化、愚昧、自然环境条件差,等等。我们把贫困的原因归结到穷人本身,好象贫困与政府、制度、主流人群没有多大关系。不是的!在很大的程度上,贫困源于没有权利,源于主流社会设计的不合理制度。

我先从一个故事开始。我到了贵州毕节地区的一个乡,全乡有14000人,有锡矿、铅矿、煤矿,每天从这个乡运出去的矿值约40万元。开矿的是浙江、四川、云南的“大老板”,他们每年给乡政府提供的税收不足50万元,但来来往往的运矿车辆,每年损坏路面用以维修的资金不少于150万元。矿开了,资源没有了、环境破坏了,并且矿是有毒的,矿工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每个劳工在矿里只能工作三个月就不能再工作了,时间长了有生命危险。这样的劳动,每个矿工的工资不到300元/月。如果你到矿上看到那些矿工,你的第一感觉是矿工和牲口没多大的差别。不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的人是很难理解“宁可累死,不可饿死” 的现实选择的。

说那个地方穷,每天却有那么多财富源源不断的运出来。我算了一下,那个地方的人均GDP超过了10000元,但他们的人均纯收入不到700元。这是什么 GDP?我取了一个名,叫垃圾GDP。发展不是硬道理吗?开发了资源,资本家得到了财富,当地的人民分享了发展的什么呢?不仅没有收益,而且还受害,房屋倒塌了,储藏红薯的地窖掉下去几十米,还有水库的水漏掉了,等等„„

第二个故事:我去云南的一个贫困县,那些原始森林是九十年代以来砍伐的,砍树的时候没有任何补偿,因为主流社会的人说森林是国家的,砍伐森林自然不关当地人的事了。没有砍伐森林的时候,当地人主要以守猎为生,辅以简单的农作,生活还是比较舒坦的。树砍了之后,当地人不得不从守猎生活转向农耕生活,千辛万苦地造了梯田。最近几年,主流社会要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政府强制当地人退耕还林。森林砍了,没有补偿;辛辛苦苦开的梯田,一个文件下来,说补给你每年三百斤粮食,给5——8年就了事,5---8年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我身临其境的时候,无比的羞愧,为我们主流社会的人满口的仁义道德羞愧。很多人讲保护动物的时候表现的无比善良和慈悲,而面对弱势的同胞却是如此的不道义!

当我走进贫困的深处面对贫困的时候,我实在没有理由指责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他们没有错!我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对贫困有了新的认识。

一,制度与贫困

至少有十几种主要的限制穷人权利、导致贫困的不合理制度,需要我们重新检讨:

第一,产权制度。

上面的两个故事都与产权制度有关。国家一句话:矿产资源属于国有,这就割断了资源所在地人民与资源的联系。国有是谁有呢?谁有权审批矿产资源开发,谁就代表国家了。什么人有权开发国家的矿产资源呢?制度规定只有资本家。当地人是国民,我们在制度中找不到国民的位置。有人会说,国民分享税收啊!谁代表国家征税呢?当然是几个人的事。1吨煤35元——50元的税收,可是一车装10吨却只算5吨,白天运10车计税,晚上100车不计税;就是征了税,当地的老百姓又如何实现分享税收收益的权利呢?

如果说森林、矿产资源是国家的,穷人分享不到收益也就罢了,但本来是穷人的财产,“国家”也要占有。

比如说,农民集资办起了电,产权属于谁?属于国家的电力总公司;农民集资修了学校,产权属于谁?属于代表国家的教育部门;农民集资办的厂,产权也属于国家;农民集资办起了电话,产权属于国家信息产业部;农民集资办的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等等,产权都不属于农民。既然是农民集资办起来的,为什么农民没有产权收益呢?如果把农民投资的电力、交通、能源、通讯等等基础设施,都让农民分享产权和收益,农民也不至于这么苦、这么穷。谁剥夺了穷人的产权?!

不仅如此,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鼓励农民办粮食加工厂,一个加工厂要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到了90年代,国家一个文件下来,不允许农民经营粮食了,农民损失惨重!国家不承担任何责任;八十年代政府鼓励农民贩猪、宰猪,九十年代,要“定点屠宰”,农民办起来的生猪“一条龙”全垮了,谁也不赔啊;八十年代后期,允许农民经营种子、农药、化肥,九十年代,供销社重新专营,把农民害的可苦了。农民由此所负的债是一代人、两代人都还不清的。城里的企业破产了就破产了,农民的企业被逼得破产了,钱还是要还的。农民怎么不穷啊!

第二,财政制度。农村电、电话是农民自己集资建起来的,城里电、电话是国家投资的,城里人用的电和电话比乡村便宜;农村的学校是农民自己集资建的,农村老师的工资是农民自己开的。城市里的学校是国家建的,城市里老师的工资是国家财政开的;城市里的公路是国家修的,一公里就是好几百万甚至千万,农村里的公路主要是农民自己修的,农民修了公路,国家去收费,路坏了之后又要农民自己修。农村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农民自己集资的,当然国家也有财政支持,但那是杯水车薪。都是中国的公民,在占有财政资源方面,标准是不一样的。剑川县黑桃树乡大满山红的那个村子,农民自己集资来办电,一根电杆,从山下运到山上去,要用四十个人抬两天,中途回不了家,还得在半山腰过一夜。城里的人什么时候这样自力更生过啊!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覆盖农民的。这个极大的不平等说也是白说,不说也就罢了。可是,主流社会的人却破坏农民自己的保障制度。去年3 月1日生效的《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承包30年、50年不变。假设我今年有十五、六岁,过五、六年,要娶妻、生子,我这一家人一分地也没有,政府也不给我任何的补偿,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包含我,我怎么生存啊!生在农村,是一个农民,就应该天然的有拥有土地的权力,谁有权力剥夺人生存的权利?!每一部法律都不能违背《宪法》,《宪法》要保障人权,农民最基本的权利就是拥有土地,拥有生存的权利。站在城里人的视角,《土地承包法》这是一部很好的法律,固化土地承包关系可以生产出更多、更廉价的农产品,供给城里人消费。我们有没有考虑到、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他们怎么生活?我们为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提供了什么样的社会保障呢?

第四,金融制度。银行的银行叫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叫国有商业银行。城里人可以用身份证贷款买房,乡下人不可以;城里人可以用房作抵押贷款,农民的房子也是房子,为什么不能用他们的房子、土地去抵押贷款呢?农民也是国民,为什么国家的银行不承认呢?农民的财富也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也是人民币的基础,为什么中国的银行不承认呢?如果我们农民的身份、农民的山、农民的地、农民的房,也能在银行里抵押,那农村也不缺投资,农民也有钱发展。现在,农民贷款生产农产品供城市人享用,贷款也是那么、那么的难,利息还高于城里几倍。外国银行不下乡,中国的银行也进了城,国家又不允许乡村民间金融存在,难道农村指望太空人提供金融服务不成!

第五,税收制度。农民的人均收入是(每年)2000多块钱,不是可支配收入,这些收入中还含着种子、自己和牲口吃的粮食。国家按农户农产品产量的 8。4%来收取农业税,但如果把农民自己消费和投入生产的这一块除开,那肯定是20%多或更高的税率了。再如果把粮食加工流通环节的税率考虑进去,农业的税率可能就在30%以上了。一个农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就只有几百块钱,要交税;城里人一个月有几百块钱的社会保障。城里人做生意亏本,可以不做;农民种地亏本,可不可以不种?不种(的话)可不可以不纳税?不可以,不种地照样纳税。农业是最弱质的产业,农民是最弱势的群体,却面对最不优惠的税收政策。农民怎么不贫困呢?

第六,资源的配置制度。就说说扶贫的资源配置制度吧。国家的扶贫资源是属于穷人的钱,这个资源是由谁来配置的?是干部来配置的。谁跑步“钱”进、谁跑的勤就给谁。跑到扶贫资源是要付成本的,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下拨是要雁过拔毛的。这些资源到了项目点、到了社区该怎么使用,还是没有穷人的发言权,还是国家干部说了算。不少贫困地区搞工程招标,谁主持,是干部,谁有权参加投标,极少数有钱的人,穷人在哪里呢?占99%的穷人被排斥在外了。

我们在贵州大山里扶贫,不到1万块钱可以修1公里5米宽的山路,而政府去做扶贫,修1公里同样的路要8—10万块钱。那我们怎么配置资源呢?到村里去跟老百姓谈,群众说要修路,我们问怎么修,他们说只要乐施会提供炸药、铁锤、碎石机、碾压机、技术员就可以了,劳动力由他们自己组织。这样1公里路 3000---8000元钱就够了。钱给他们,我们来做协作者,跟村民一起买炸药、机器,铁锤,风里来、雨里去,两年里6万多块钱修了26公里路。26公里路要是政府修,至少要200多万。

如果法律制度来配置扶贫资源,肯定会比干部权力配置更有效力;如果资源到了社区,由老百姓主导资源的使用,就可以用很少的钱办很大的事,因为中国农村有的是过剩的劳动力。

有权力的人相信权力配置资源,有钱的人相信市场配置资源。其实,在解决贫困的问题上,权力配置资源不是最有效的,这个好理解;市场配置扶贫资源解决贫困问题也不是最有效的,这点很多人还没有认识。中国农村每天有3亿的劳动力在家里打麻将,中国农村每天有

第二篇:李昌平:农民贫困的原因

李昌平:农民贫困的原因

近段时期,我主要是在云南、贵州等地的国家级贫困县走动。走了一些穷地方,发现贫困的原因并不那样简单:贫困就是因为农民素质低、没文化、愚昧、自然环境条件差,等等。我们把贫困的原因归结到穷人本身,好象贫困与政府、制度、主流人群没有多大关系。不是的!在很大的程度上,贫困源於没有权利,源於主流社会设计的不合理制

度。

我先从一个故事开始。我到了贵州毕节地区的一个乡,全乡有14,000人,有锡矿、铅矿、煤矿,每天从这个乡运出去的矿值约40万元。开矿的是浙江、四川、云南的“大老板”,他们每年给乡政府提供的税收不足50万元,但来来往往的运矿车辆,每年损坏路面用以维修的资金不少於150万元。矿开了,资源没有了、环境破坏了,并且矿是有毒的,矿工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每个劳工在矿只能工作3个月就不能再工作了,时间长了有生命危险。这样的劳动,每个矿工的工资不到300元/月。如果你到矿上看到那些矿工,你的第一感觉是矿工和牲口没多大的差别。不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的人是很难理解“宁可累死,不可饿死”的现实选择的。

说那个地方穷,每天却有那麽多财富源源不断的运出来。我算了一下,那个地方的人均GDP超过了10,000元,但他们的人均纯收入不到700元。这是什麽GDP?我取了一个名,叫垃圾GDP。发展不是硬道理吗?开发了资源,资本家得到了财富,当地的人民分享了发展的什麽呢?不仅没有收益,而且还受害,房屋倒塌了,储藏红薯的地窖掉下去几十米,还有水库的水漏掉了,等等......

第二个故事:我去云南的一个贫困县,那些原始森林是90年代以来砍伐的,砍树的时候没有任何补偿,因为主流社会的人说森林是国家的,砍伐森林自然不关当地人的事了。没有砍伐森林的时候,当地人主要以守猎为生,辅以简单的农作,生活还是比较舒坦的。树砍了之後,当地人不得不从守猎生活转向农耕生活,千辛万苦地造了梯田。

最近几年,主流社会要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政府强制当地人退耕还林。森林砍了,没有补偿;辛辛苦苦开的梯田,一个文件下来,说补给你每年300斤粮食,给5~8年就了事,5~8年以後的日子怎麽过啊?我身临其境的时候,无比的羞愧,为我们主流社会的人满口的仁义道德羞愧。很多人讲保护动物的时候表现的无比善良和慈悲,而面对弱势的同胞却是如此的不道义!

当我走进贫困的深处面对贫困的时候,我实在没有理由指责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他们没有错!我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对贫困有了新的认识。

一、制度与贫困

至少有10几种主要的限制穷人权利、导致贫困的不合理制度,需要我们重新检讨:

◆第一,产权制度

上面的两个故事都与产权制度有关。国家一句话:矿产资源属於国有,这就割断了资源所在地人民与资源的联系。国有是谁有呢?谁有权审批矿产资源开发,谁就代表国家了。什麽人有权开发国家的矿产资源呢?制度规定只有资本家。当地人是国民,我们在制度中找不到国民的位置。有人会说,国民分享税收啊!谁代表国家徵税呢?当然是几个人的事。1吨煤35元~50元的税收,可是一车装10吨却只算5吨,白天运10车计税,晚上100车不计税;就是征了税,当地的老百姓又如何实现分享税收收益的权利呢?

如果说森林、矿产资源是国家的,穷人分享不到收益也就罢了,但本来是穷人的财产,“国家”也要占有。比如说,农民集资办起了电,产权属於谁?属於国家的电力总公司;农民集资修了学校,产权属於谁?属於代表国家的教育部门;农民集资办的厂,产权也属於国家;农民集资办起了电话,产权属於国家信息产业部;农民集资办的公路、桥梁、水利设施等等,产权都不属於农民。既然是农民集资办起来的,为什麽农民没有产权收益呢?如果把农民投资的电力、交通、能源、通讯等等基础设施,都让农民分享产权和收益,农民也不至於这麽苦、这麽穷。谁剥夺了穷人的产权?!

不仅如此,上个世纪80年代後期,国家鼓励农民办粮食加工厂,一个加工厂要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到了90年代,国家一个文件下来,不允许农民经营粮食了,农民损失惨重!国家不承担任何责任;80年代政府鼓励农民贩猪、宰猪,90年代,要“定点屠宰”,农民办起来的生猪“一条龙”全垮了,谁也不赔啊;80年代後期,允许农民经营种子、农药、化肥,90年代,供销社重新专营,把农民害的可苦了。农民由此所负的债是一代人、两代人都还不清的。城的企业破产了就破产了,农民的企业被逼得破产了,钱还是要还的。农民怎麽不穷啊!

◆第二,财政制度

农村电、电话是农民自己集资建起来的,城电、电话是国家投资的,城人用的电和电话比乡村便宜;农村的学校是农民自己集资建的,农村老师的工资是农民自己开的。城市的学校是国家建的,城市老师的工资是国家财政开的;城市的公路是国家修的,一公里就是好几百万甚至千万,农村的公路主要是农民

自己修的,农民修了公路,国家去收费,路坏了之後又要农民自己修。农村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农民自己集资的,当然国家也有财政支持,但那是杯水车薪。都是中国的公民,在占有财政资源方面,标准是不一样的。剑川县黑桃树乡大满山红的那个村子,农民自己集资来办电,一根电杆,从山下运到山上去,要用40个人抬两天,中途回不了家,还得在半山腰过一夜

。城的人什麽时候这样自力更生过啊!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覆盖农民的。这个极大的不平等说也是白说,不说也就罢了。可是,主流社会的人却破坏农民自己的保障制度。去年3月1日生效的《土地承包法》,规定土地承包30年、50年不变。假设我今年有15、6岁,过5、6年,要娶妻、生子,我这一家人一分地也没有,政府也不给我任何的补偿,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包含我,我怎麽生存啊!生在农村,是一个农民,就应该天然的有拥有土地的权利,谁有权力剥夺人生存的权利?!每一部法律都不能违背《宪法》,《宪法》要保障人权,农民最基本的权利就是拥有土地,拥有生存的权利。站在城人的视角,《土地承包法》这是一部很好的法律,固化土地承包关系可以生产出更多、更廉价的农产品,供给城人消费。我们有没有考虑到、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农民、一旦失去土地,他们怎麽生活?我们为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提供了什麽样的社会保障呢?

◆第四,金融制度

银行的银行叫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叫国有商业银行。城人可以用身分证贷款买房,乡下人不可以;城人可以用房作抵押贷款,农民的房子也是房子,为什麽不能用他们的房子、土地去抵押贷款呢?

农民也是国民,为什麽国家的银行不承认呢?农民的财富也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也是人民币的基础,为什麽中国的银行不承认呢?如果我们农民的身分、农民的山、农民的地、农民的房,也能在银行抵押,那农村也不缺投资,农民也有钱发展。现在,农民贷款生产农产品供城市人享用,贷款也是那麽、那麽的难,利息还高於城几倍。

外国银行不下乡,中国的银行也进了城,国家又不允许乡村民间金融存在,难道农村指望太空人提供金融服务不成!

◆第五,税收制度

农民的人均收入是(每年)2000多块钱,不是可支配收入,这些收入中还含着种子、自己和牲口吃的粮食。国家按农户农产品产量的8.4来收取农业税,但如果把农民自己消费和投入生产的这一块除开,那肯定是20多或更高的税率了。再如果把粮食加工流通环节的税率考虑进去,农业的税率可能就在30以上了。一个农民1年的可支配收入就只有几百块钱,要交税;城人1个月有几百块钱的社会保障。城人做生意亏本,可以不做;农民种地亏本,可不可以不种?不种(的话)可不可以不纳税?不可以,不种地照样纳税。农业是最弱质的产业,农民是最弱势的群体,却面对最不优惠的税收政策。农民怎麽不贫困呢?

◆第六,资源的配置制度

就说说扶贫的资源配置制度吧。国家的扶贫资源是属於穷人的钱,这个资源是由谁来配置的?是干部来配置的。谁跑步“钱”进、谁跑的勤就给谁。跑到扶贫资源是要付成本的,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下拨是要雁过拔毛的。这些资源到了项目点、到了社区该怎麽使用,还是没有穷人的发言权,还是国家干部说了算。不少贫困地区搞工程招标,谁主持,是干部,谁有权参加投标,极少数有钱的人,穷人在哪呢?占99的穷人被排斥在外了。

我们在贵州大山扶贫,不到1万块钱可以修1公里5米宽的山路,而政府去做扶贫,修1公里同样的路要8~10万块钱。那我们怎麽配置资源呢?到村去跟老百姓谈,群众说要修路,我们问怎麽修,他们说只要乐施会提供炸药、铁锤、碎石机、碾压机、技术员就可以了,劳动力由他们自己组织。这样1公里路3,000~8,000元钱就够了。钱给他们,我们来做协作者,跟村民一起买炸药、机器,铁锤,风来、雨去,两年6万多块钱修了26公里路。26公里路要是政府修,至少要200多万。

如果法律制度来配置扶贫资源,肯定会比干部权力配置更有效力;如果资源到了社区,由老百姓主导资源的使用,就可以用很少的钱办很大的事,因为中国农村有的是过剩的劳动力。

有权力的人相信权力配置资源,有钱的人相信市场配置资源。其实,在解决贫困的问题上,权力配置资源不是最有效的,这个好理解;市场配置扶贫资源解决贫困问题也不是最有效的,这点很多人还没有认识。中国农村每天有3亿的劳动力在家打麻将,中国农村每天有大量的事情没人干,过剩的劳动力市场配置不起来。中国解决农村贫困的最大资源是农村劳动力,配置农村劳动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靠农民自己的组织。只有民间组织把劳动力资源配置起来与其他资源相结合,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最大化。

我们这个国家,权力和市场配置财政资源,配置的结果,是绝大部分配置给了强势阶层。医疗资源80都在县以上;教育资源主要是配置在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配置在城市。在不少地方,扶贫资源和公共资源配置成了权力和权力、权力和资本的交易游戏。

◆第七,教育制度、医疗制度

这两个制度差不多,只说教育。人们似乎公认:“教育改变命运”。中西部的教育能改变中西部人民的命运吗?我看不能,反而使他们越来越苦难。我在我的《扶贫日记》写过一个高中生,他的父母亲为了培养他这个高中生,借了一身的债,他高中毕业到城打工,每月的工资400元,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打工来还债。他说只要还清债攒够2,000元钱,他就准备回到他的那个小山村去结婚,再不来打工了。那时候他大概有40岁了,不回山城人也不会要他打工了。现在的农村教育是什麽?贫穷的父母亲,负了一身的债,支付了巨额的教育成本,好不容易培养一个高中生。高中生给了父母什麽回报?没有!

他把20~40岁黄金的时间给了城,他得到了什麽?没有!到了40岁,快要老了、城市和发达地区不要他了,把养老的包袱又甩给了中部,甩给了穷人。教育是不是抽水机?教育不断的把中西部的资源向发达地区抽,不断的把穷人的资源往富人抽啊!

我读小学时,几毛或1块钱读1年;初中时,1年2块钱;高中时,3块、5块读1年;大学时,国家1个月补贴20多块钱、35斤粮票。现在我的孩子读书呢?小学100多,中学1,000多,中考把录取分数线提得高高的,缺一分100元、几百元不等。现在我们读大学,国家给一点钱甚至不给,更多的是学校收钱。我计算了一下,从85年到目前为止,农产品的价格涨了不到7倍。以稻谷为例,85年的价格0.095元,今年可能高些,涨到了0.6~0.7元,以前是0.4~0.5元。算涨了7倍,相当於农民的收入(在价格上)长了7倍。但现在农民教育支出涨了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你说农民怎麽不穷!农民能够卖的一点钱,就被我们的教育吸得一乾二净,农民是要负债来培养自己的孩子,并且是给发达地方培养人才就像北大、清华给美国人培养人才一样。

医疗制度和教育制度一个样,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赘述了。

◆第八,就业制度。

很长时期,政府谈就业、失业问题,只谈城人,农民不在这个话语。直到今天,劳动法能保护的还是城的职工,失业保障与农民工没有关系。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依然还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

更为严重的是在财政税收资源解决就业问题时,农民依然是极少考虑的,常说的再就业工程根本与农民无关。

国家的金融资源也偏向解决城市居民和国有企业职工的就业,每年有数百亿的贷款给了国有企业;证券市场也有更多的资源被输入国有企业。重要的职能就是保障就业。

谁给了农民这样的政策资源呢?

解决农民的就业是不是没有办法呢?不是的。国家有很多的机会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例如,1998年大洪水後,国家拿出数百亿元治理大江大河,长江大堤每方土12元,这样的好事给了大资本家做了,大资本家转包给农村的拖拉机施工,每方土3。6元承包出去,一方土坐地净赚8元多。如果是从农民就业的角度去考虑,几百亿可以解决多少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数百亿收入。再如,农村还有很多的水利工程待建,有的是要恢复原有功能。假如国家一时拿不出钱来,可不可以让农民先干上,发给农民劳动工积累券,农民可以凭券购买教育、医疗等服务或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

主流社会,面对农民就业难的时候,总是指责农民文化水平低,素质差,不适应城市社会,不适应市场经济等等,全是歧视性的语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把农民的就业问题当成是“国民的基本权利”,没有把创造农民就业岗位当成政府的基本职责。中国的农村什麽最多,劳动力最多。每天有几亿农民没有活干,能挣钱的活专给有钱的人干,你说农民能不穷吗?

◆第九,工资制度

工资制度是一个最大的抽水机。城人的工资面包含有结婚、生儿育女、孝敬父母的部分,还有再教育和养老部分。农民工的工资呢?它包含这些吗?不包含。农民工一个月就500元钱左右,他们不可能完成劳动力再生产、承担不了赡养老人的义务,自己养老的问题也无法解决。一个社会劳动力再生产不能完成,那比马克思笔下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更加残酷。

根据陆学艺、郭书田等先生的计算,平均每个农民工在城创造的价值是25,000元,但每个农民工得到的平均工资只有6,000~8,000元(这是高估了)。城市和发达地区每年从农民工身上得到16,000元以上的剩馀价值。如果进城1亿农民,农民工每年被剥夺的就有1.6万多个亿。

工资制度对农民工严重的不人道,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後果。

据统计,全国现在有千万以上的娶不上媳妇的农民和农民工。乡下的女孩子都嫁到城去了,她们不愿意在乡下找一个养不起孩子和老人的老公,有的女孩子做二奶也不愿嫁给农民为妻。社会学家樊平呼吁,农村“美女”的流失将导致农村社会“荒漠化”!我们追求的城市化难道要以农村社会“荒漠化”为代价的吗?这样一定会遭到报应的!

◆第十,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可能是第2大抽水机了。宪法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产权再明晰不过了。但农民的土地不能自主的进入市场交易,只能先给国家征用,再由国家出卖。国家征用1亩地几千、几万不等,转手就卖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不等;农民自己在自己的地盖厂子可不可以?不可以,还得先给国家征用了再买回来;农民在自己的地挖鱼塘可以吗?不可以,要挖也得出钱给国家。国家啊国家!农民占国家的70,怎麽就不代表国家呢?据统计“国家”每年从农民的土地上拿走数百亿甚至更多的钱。

这还不够,国家2003年3月1号出台了《土地承包法》。这部法律规定土地的承包期30~50年不变。越是占地多的越有能力进城,很多进城的人当“地主”收租;越是占地少的越没有能力进城,只能给“地主”种地。贵州省的土地是80年代初期分到户的,後来一直没有调整过,20多年过去了,土地占用严重的不平衡,很多没有土地的人租种进了城的人(有些成为国家干部了)土地,一年交300斤的租子,此外还要交农业税。这样的农民怎麽不穷啊!

土地是集体所有,人不在集体了,自然就应该将土地交还集体;集体所有,但集体却没有收回、分配、甚至调整土地的权利,眼看着集体的成员被“新地主”剥削、受穷而束手无策!这正在孕育着革命啊!

◆第十一,干部制度

农民是没有权力当干部的,考公务员农民是不可以考的。但我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干部制度也是一个抽水机。干部是上面提拔的,要当干部就只有找上面。想当干部就要跑步“钱”进,不跑步“钱”进想提拔,难!所以每年用於跑官的钱不是个小数目。这些钱从哪来呢?当然是“灰款”。干部提拔了,付出了很高的成本,怎麽办?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赶紧用权力从老百姓身上寻回来。提拔的干部越多、干部换的越勤,老百姓的负担就越重。如果干部选拔权在人民,公布干部的权力在人民代表大会,当官就要给老百姓送礼了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要是这样就好了。

现在也搞民主,干部也要选,谁提名呢?上面提名。谁想当干部,还是要给上面送礼才行。现在的民主还是上面的要“民举”,就是借下面的手把上面要的人“举”上去,和原来的效果是一样的,只是更加劳民伤财了;其实,老百姓要的是下面的民主,是要把那些不为民服务的人选下来的民主,这些人不选下来,好人怎麽选得上去呢?好人选不上去,农民怎麽不穷呢?

◆第十二,法律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立了很多法,法律制度也是抽水机。现在是依法治国,可是,来北京上访的人越来越多了,一年比一年多。这说明什麽?法不管用。那“法”为什麽不管用呢?。一个农民一年可支配的收入就是几百块钱,怎麽打得起官司?怎麽请得起律师和法官?穷人是用不起法律这个奢侈品的。当穷人用不起法律的时候,法就是富人或有权人用来欺负穷人的工具了。不打官司又没有其他方式救助,一般的情况就只有忍气吞声;实在是忍无可忍了,穷人才进紫京城。

很多人是相信法律的,但打官司打得倾家汤产,没有足够的钱,结果有理也打不赢官司。很多人因此走极端,由维权者变成一个违法者,冤上加冤啊!有些人嘲笑相信包青天的农民和“私了”的“法盲”。假如你是穷人,你就明白是怎麽回事。

依法治国叫了很多年了,但犯法的农民越来越多了。一个农民从四川跑到北京打工,兜只有500块钱,到了北京把车费一除,只剩下200块钱了。办暂住证、又要健康证,还要办什麽证,需要很多钱,也不知道在那办,为了生存只有不办了;要是不办,就是违法;不是违法,是不得不违法啊!穷人是逼得为了降低生存成本而不得不违法,真是冤枉啊!

作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府,不违法也是不能生存的,因为财政只给了60的预算,还有40要靠创收。以派出所所长为例,他的职责是惩治犯人的,保卫人民,就得给钱他履行义务,但实际是政府财政只给人头经费的60,没有办案经费,此外,公安局不仅没有钱给派出所,派出所还得每年给公安局交8万元钱。派出所从哪搞钱,当然是用自己的权力找老百姓搞钱,这不就成了一个违法者吗?这就是“靠违法养所谓的执法”。派出所是这样,基层的法庭也是吃了原告被告,基层的部门基本都是这样。

谁愿意从一个派出所所长变成一个流氓,但现在是不得不变成一个流氓。如果不变成流氓,所长就当不成了。所以,执法的也冤枉!

我曾经总结说,中国乡村有两个发展的趋势,要引起警惕:底层的民众不得不违法来降低自己的生存成本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基层的政府和基层的组织,以违法来养执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有的人说中国的法制越来越完备了,中国社会越来越接近法制社会了,我相信一半。因为为少部分人服务的法制是越来越完备了,越来越被这个社会“默许”了。这个社会的多数人(特别是穷人),要想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是越来越难以支付成本了。

◆第十三,科技推广制度

科技推广制度也是一个抽水机。农村急需要科技服务,这是毫无疑问的。农业大学的学生,读了4年大学,几年的硕士、博士,到农村当技术员,会去吗?当然不去!因为农村小农经济没有可能支付高价读大学後所需要的回报。市场配置技术,结果就是有农业技术的大学生远离农民、远离小农经济、农村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技术是不是绝对的不下乡呢?不是的,比如杂交种子下乡了,技术为了追求高额回报以一种物化的特殊垄断方式下了乡,农民不得不付出使用“技术”的高额代价。所以,靠市场配置技术的结果是两个,一是技术人才远离农村;二是农民使用技术必须付出高成本。

历次乡镇机构改革,工商要加强、税务要加强、财政要加强、土地要加强,凡是找农民收钱的部门都要加强。凡是农民需要的技术服务部门,比方说,农业技术推广站、渔业技术推广站、林业技术推广站统统转制,统统推向市场自谋生路,这样改革的结果就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网破、人走、技黄”,农民获得廉价的技术服务的权利被剥夺,为技术获得垄断收益创造了可能,这样改革的结果只会导致贫困的农民更加贫困。

既然市场可以把技术配置好,那麽干嘛还要送科技下乡呢?既然市场配置技术对落後的农村有害,干嘛把农业推广技术的部门推向市场呢?改革以来,有一条规律:我们的制度设计总是“打着减轻农民负担的旗帜”让农民越来越失利,总是让强势阶层越来越有利,科技推广制度只是一个缩影。

◆第十四,市场主体制度

很多人都认为,农村最早改革开放,分田单干了,农民肯定是市场的主体,肯定有市场主体的资格。其实不是这样的,今天的农民还没有获得完全的市场主体的地位。

农民休耕,不仅要照常交税,还要受到罚款。这就等於用一种强制力逼农民用低偿或无偿的劳动力与土地结合,生产大量的廉价的农产品,来保证城市人的要求。农民有市场主体的地位吗?显然没有完全的市场主体资格,而我们那些主流经济学家和政府的官员动不动就要求将农民统统“推向市场”。一方面不给农民市场主题资格,另一方面要把农民推向市场。这是个什麽道理?很清楚,强制2.3亿个农户生产,生产了,再把他们推向市场,形成无序的过渡的竞争,农民能够得到社会平均利润吗?农业本身回报就很低,农民怎麽不穷啊!

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应对大资本的剥夺,才能增强市场主体性。但是,中国允许成立商会,还有很多很多的会,唯独农民要成立自己的组织却是难上难。市场经济条件下本来就处於不利的小农,怎麽可能不穷啊!

农民办的合法的企业,政府文件一下来,要农民的企业停就得停,巨大损失政府不管,这也是不给农民平等市场主体地位的一种表现,这样农民怎麽不穷呢?

◆第十五,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也是一个抽水机。城市户口相对於农村户口是很值钱的,我读小学时就知道城市户口的人的优越和高贵,城镇户口的同学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和我们农家子弟不一样。我当时好羡慕有城市户口的人。85年,我当乡书记了,很多农民找我解决户口,户口要粮食、公安、民政等好几个部门联合办公,最後分管的县长签字才能解决,解决一个户口除了要花很多钱外,还要花好多的时间和精力。到了90年代初期,县城的户口每年出售100个、200个、500个不等,每个20,000元、30,000元不等。一些农民,借债也给自己的孩子买户口,买高价户口还要开“後门”,那时也有好多人求我走後门,有的人真是哭着求我帮忙。再到後来,全国都卖户口了,有的城市一个户口卖十几万甚至更高,现在要得到北京等城市的户口,依然还要出高价,我在北京工作好几年了,就是做不成北京人,因为买不起户口。

户口这个东西,吸走了多少农村的财富,罪该万死!

◆第十六,招标制度

现在,农村做一点公共设施都要招标了,似乎这就是公平的制度。也许招标制度在国际上或发达地方确实好,但在不发达的农村就不怎麽好,是一个歧视的制度,是加重农民负担的制度,必须改进。在一个不发达的地方,市场不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招标就是几个干部和几个他们招来的“哥门”之间的公开的、合法的“灰色交易”。在招标的游戏中,既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又没有民主监督,99的人被排斥在外,这样的招标只能是权钱的合谋。本来可以10万干好的事情,预算打到50万,权力和资本分肥;本来可以让农民的组织组织农民干或以工代赈,最後也来一个什麽依法办事──招标,实际上是权力和资本排斥穷人。现在,国家投入农村的“六小建设”资金的使用,和80年代比较,一元钱只能做一毛钱的事;国家最近几年的扶贫资源越来越多,但脱贫的人数越来越少,有一个贫困省的政策研究的领导跟我说,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的效果了。对於扶贫资源使用的效力越来越低的问题应该引起反思了。

◆第十七,监督制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食品越来越让人不放心,越来越多的药品越来越让人不放心,越来越多的彩票越来越让人不放心,越来越多的股票越来越让人不放心,越来越多的保险越来越让人不放心,越来越多的银行越来越让人不放心越来越多的监督部门越来越让人不放心。面对越来越多的不放心,如何解决呢?越来越多的人开的处方依然是加强监管。

西安宝马假彩票案出现了,大家说主要是缺乏监督,公证部门不是监督部门吗?彩票管理中心不是监督部门吗?消费者协会不是监督部门吗?很多人又说了现在的问题是谁来监督监督部门,需要在监督部门之上再安排监督部门。人民银行是监督银行的,现在又搞一个银监会,那我要问,假如银监会腐败了,那是不是再搞一个“强监银会”呢?

我要申明,我不是反对监督,当然要监督。但有两点要搞清楚:一是什麽样的监督,谁来监督;二是谁支付监督的成本,支付的监督成本谁在受益。我们现在的监督体系越来越复杂,但总是见不到老百姓的角色,总是有权的人监督有权的人,最後的结果是合伙搞我们这些没有权的普普通通人的鬼。监督是一种权力,权力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总是打着为多数人的旗号,让多数人支付成本,而某他们自己的利益。监督者越多,老百姓支付的成本越高;支付的成本越高,养的“监督”越多;养的“监督”越多,监督的有效性越难以保证;越是难以保证,越要更多的“监督”。这个“监督怪圈”让我们老百姓一次又一次的出钱,一次又一次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受骗上当,还不得不再一次又一次的出钱......

要打破这个怪圈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主权在民的人民民主监督。

◆第十八,代表制度

县面开人民代表大会,10几个农民的代表权只相当於一个城人的代表权。至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更不用说了。就是一个乡镇开人民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干部,没有几个是纯农民的;有几个是纯农民的都是干部提名的。在我们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人数最多的农民“失语”。

这个代表制度是穷人长期受穷的制度根源!

类似上述导致贫困的制度还有,我一时也想不完整。

如果这些制度对穷人和富人;城人和乡下人;对老百姓和当官的;对主流和非主流是一视同仁的、是公平的,我想农民不会这麽苦!农村不会这麽穷!

主流社会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就是建立自以为是的认识基础上的。就像当年回城知青对农民农村的认识一样。知青在乡下的时候,农民把最好的房间给他们住,让他们吃白米饭,而农民吃的是菜饭。有谁听说过饿死知识青年呢?没有。可那个时候有很多农民饿死了。有些知青回到城後,讲述在农村的苦难,说在农村浪费了十年的青春。当时,没有人认为这句话有问题,其实说这句话的人也并不一定有歧视农民的思想。但是这句话的潜台词,却是说世世代代的农民根本不是人,农民是人中的垃圾!正是主流人群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人,把农民看作垃圾人,所以才有这些不平等的制度。这些不平等的制度设计,是有意或无意间设计出来的。所以,主流社会要认真反思;正因为是无意识的歧视,更应该认真反省。

二,结构与贫困

◆制度性贫困导致了结构性的贫困

我们国家存在很多二元,比如说,城乡二元、东西部二元、工农二元、当官的和老百姓二元、劳动和资本的二元、穷人和富人的二元、主流和边缘的二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二元、实物经济形态和虚拟经济形态的二元,产业链条高端与低端的二元。这些二元是怎样形成的呢?是上述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所有的二元对立中,一个是处於弱势,一个处於强势,强势从弱势中获取利益。现在严重的两极分化,极少数人掌握着全社会85以上的财富,并且,财富还在进一步向少数人集中。

当在这种二元对立中得到了利益的人成为一个阶层的时候,弱势的一方要想获得平等地位是很困难的,这就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利益格局(结构)。这种结构一旦形成,很难打破它,已经固化。现在,主流人群强调“稳定压倒一切”。主流人群所说的“稳定压倒一切”是什麽内涵呢?就是稳定既得利益。很多人以打着“稳定压倒一切”的这一口号为名,行固化他们既得利益之实。现在,很多腐败分子在台上的时候,讲的最多的就是“稳定压倒一切”,他们和江泽民同志讲的稳定是不一样的稳定。

◆打破社会结构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要打破结构是很困难的。大多都是用破坏性的力量打破的结构。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出现过一次用和平方式打破结构的先例,那就是家庭承包瓦解了人民公社,由此引发市场经济替代了计划经济,社会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变革。

为什麽家庭经营能够把公社制度瓦解掉呢?因为人民公社後期,工业化进步後,拖拉机、化肥等生产资料要下乡,和农村进行交换,国家是希望通过公社得到农村更多的农产品转移到城面来。但公社体制束缚了农民积极性,粮食等农产品的产量难以增长,城乡交换时,城吃亏,乡下人也吃亏。这时候城市人和乡下人的利益在公社体制下都在减少。在这种状态下,当家庭经营使每亩增加200多斤的粮食产量,除了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农民还剩下大头是自己的时候,国家不吃亏,集体不吃亏,农民也不吃亏。所以,国家废除了捆绑农民手足的人民公社。实际上,农民获得的自主生产的权利是农民创造的巨大增量赎买回的。

当农民有了剩馀以後,就要投资,就要消费,就要创办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发展以後,农民觉得农村的天地太小了,就要到城,也就有了1亿多农民工进城。这都是由於家庭经营解放了生产力,农民创造的增量不断增加,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所以不断赎买权利又不断发展而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所以,人民公社的垮台以後的一系列变化是中国农民的一次“和平演变”。成本是巨大的,但比起农民革命的代价要小多了。

◆中国的未来,在民主和集权之间

今天,我们要改变诸多的二元结构,农民是否还有足够的力量创造巨大的增量去赎买权利呢?似乎很难,最近十几年来没有看到任何的希望和机会,所以,不合理的结构更加固化了。怎麽办呢?只有三个方法来打破:第一,强势的一方妥协和让步;第二,通过暴力来打破;第三,通过民主来打破。

我们到底要采用什麽样的路径、方法、方式,去改变现有不合理的二元结构呢?指望既得利益阶层能够主动的放弃一些东西,这似乎不现实,这不符合资本的本性;通过暴力实现实在是灾难,是应该极力避免的;最好通过民主的办法来实现,似乎更没有可能,我感觉有越来越强的力量推动中国走向更加集权。

为了说明我对走向更加集权的担心,请大家回味我开场时讲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都潜伏着一个道理:当西部的资源(煤、电、天然气等)很廉价的让东部的资本家“开发”的时候,实际上是西部的资源转化成了东部的资本;当西部的资源不断的廉价输入东部和大城市的时候,会进一步促进东部和大城市的产业发展,会吸引更多的西部劳动力流向东部和大城市流动;当西部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都非常廉价的流向东部和大城市的时候,东部和大城市的产业资本怎麽会西进呢?防止西部开发演变成“西部殖民”是必须面对的一个潜在的大问题。

现在,主流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共识是要工业化(当然是东部)、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还有什麽什麽“化”,很多的“化”,要实现这些“化”,前提都是一个──那就是加快、加大东西部的不等价交换和城乡的不等价交换。这种不等价交换,不是在民主政体下的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的公平交易,是集权政体下的不平等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代表着强势集团的利益,保证东部飞速发展和城市膨胀。我常想,不要多少年,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城市都会是2,000万人、1,000万人的国际大都市;省会城市和东部的经济总量会占到全国的经济总量的90左右。到时候“稳定压倒一切”内涵自然就是维护大城市和东部的繁荣昌盛。“稳定压倒一切”的结果会是民主吗?到时候不“稳定压倒一切”也不行啊!其结果是民主还是集权呢?

当百分之60~70以上的处於社会底层的农民没有权力的时候,我们所有的“化”,包括城市化,都只会更加使农民边缘化!当越来越多的人边缘化的时候会有民主化吗?!

中国的未来道路到底怎麽走啊?!

同学们,借用一句官话──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很多的重大问题我没有能力想清楚,我把这些问题留给你们,留给大学的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些问题。我们有责任找到一些比较好的途径、方式、方法,来改变现有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状况。好在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写到了党的旗帜上,为我们思考中国的未来打开了自由的窗户。我相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解决发展中各种新问题的思想武器和金钥匙。

第三篇:中国农大毕业论文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张家口地区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注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签名:

年 月 日

摘 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社会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随着集体土地效益的提升,农村土地问题也不断的增多,如农村村民宅基地违法层出不穷、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薄弱、土地承包经营操作不规范等。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平稳、快速的发展。就以上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文中着重从严把宅基地审批关,要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严格遵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做到保护耕地和经济发展并重,严格土地的补偿标准、加强执法监督,严肃处查违法占地的行为,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等四方面入手。并结合“十七大”、“十八大”中关于农村土地问题的报告,进一步为农村土地管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对策作为参考。

关键词

农村土地 管理问题 对策

1.前言..................................................1 2.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2.1农村村民宅基地违法层出不穷.........................1 2.2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薄弱...............................2 2.3土地承包经营操作不规范.............................2 3.解决农村土地管理中的对策分析...........................2 3.1严把宅基地审批关,要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2 3.2严格遵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3 3.3做到保护耕地和经济发展并重,严格土地的补偿标准.....4 3.4加强执法监督,严肃处查违法占地的行为,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4 4.结论...................................................4 参考文献.................................................6

1.前言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保障,是农民最基本地生产资料。近年来,我国农

[1]村政策的不断变革,使土地效益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这使张家口地区农村中的土地问题日益增多并凸现出来。如村民宅基地违法层出不穷,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薄弱,土地承包经营操作不规范等,解决好农村的土地管理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审视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找出解决的办法,以促进张家口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2.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土地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项法律法规也随之不断完善,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无视法律的存在,有法不依,违背农民群众的意愿,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发展。总的说来,农村的土地管理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2.1农村村民宅基地违法层出不穷

目前,农村宅基地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类违法现象:一是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和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当前,有不少建房户采取隐瞒已有房屋、虚报家庭人口、变更户籍等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二是非法转让宅基地,利用集体资产进行隐形交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移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一律不予批准”。在我县的土地信访件案中有很多是反映部分村民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了两处甚至多处宅基地,然后将宅基地倒手转让,从中非法获取暴利。这种现象尤其在县城结合部和城镇郊区比较突出,无形中建立了土地隐形交易市场,既影响了宅基地管理,也给社会造成了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超面积占地、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现象时有发生;《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

[4]理法>办法》第32条规定:“每一户用地面积使用耕地不超过130㎡,使用荒山荒地不超过210㎡,使用其他土地不超过180㎡”,而在实际操作中,每户都大大超出了批准面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76,77条规定,对违法建筑的处理是限期拆除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或没收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而法律赋予土地管理部门的执法权力就是单一的制止权,按照法定程序处罚、申请法院执行,还得需要很长的时间,期间违法建筑已成规模,这时候再去执行,群众抵触情绪极端强烈,它必定牵扯着农民的经济利益。

没收或拆除很不现实,这是当前土地管理中非常棘手的问题,违法占地处理难的问题。因此,对违法占地行为,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综合处理。

[5]2.2节约集约用地意识薄弱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这使人地关系呈现紧张的状况,同时在土地利用方面,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现象并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前的非农建设大量的占用耕地,导致农村的土地面积的减少,影响到农民的利益。据调查,每年的非农建设所减少的耕地面积在整年所有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占据的比例至少为30%,尤其在城镇周边或者主要交通干道附近的优质耕地,这些损失是难以用开发出的荒地来弥补的。二是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当前,一些地方在房地产开发、城区改造和各类园区建设中,仍然存在[6]着占用耕地、城郊菜地甚至基本农田的现象。虽然各地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对土地实现了”占补平衡“的管理,补充了新增耕地,但是新增耕地的质量也不过关,这必然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三是当前城镇建设的步伐加快,有些地方为了追求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建设的合理安排与规划。在建设中没有对用地进行合理的规划,造成土地闲置现象较多,另外农村的居民点不集中,呈现分散状态,一户多宅、空心村以及超标用地现象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7]2.3土地承包经营操作不规范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大地减少,导致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入不敷出。一些地方的经济来源除了较少机动地承包费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甚至出现了新债务。因此,为了提高集体经济的收入,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随意的变更《土地承包合同》、收回或者调整农民的承包土地,使农户的权益受到很大的损害。还有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为了在城镇建设中获得个人的利益,不经承包户的许可强制流转农户的承包地,出卖集体土地,或者是通过高价对外出租获取经济效益,其中挪用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现象最为突出,造成农民的不满,甚至出现群体上访事件。

[8]3.解决农村土地管理中的对策分析

3.1严把宅基地审批关,要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

建立统一的农民不动产登记制度要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控制超标准建房。应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合理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加强对 2

“空心村”用地的改造,盘活用好农村现有宅基地。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安排满足集体建设用地需要。

新建宅基地由村民个人申请,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张榜公布,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宅基地的审查申报工作,县国土资源局统一审核,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审批,登记确权,颁发证书。在审查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标。农村村民一户有两处宅基地的,必须由村民组或村委会将多余的宅基地依法收回,统一安排使用。对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且事实上已形成超标准的建房用地,原则上要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行拆除。对于房地产继承等原因形成的多处住宅,村民可以出卖多余的住宅,也可以维持原状,但不得翻建,房屋损坏后多余的宅基地应当依法收回。

[9] 对于新建的房屋,要做到建房用地审批结果公开及审查到场、定点到场、开工放线到场及竣工验收到场,接受群众监督。

3.2严格遵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10]

由于农村普法的大力宣传,广大农民对我国的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有了充分了解,懂得了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基层干部就更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因此应当组织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政,确保相关政策、路线以及方针的落实到位。在土地承包期间,村干部不得干预或强制农民进行土地的流转,不能损害农民承包土地期间的自主决定权。农民有权决定土地的流转期限以及流转方式,关于土地的补偿款和标准都应当由双方自行商讨决定,坚决抵制通过不法途径进行土地流转和违反合同的行为。在坚持稳定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遵循有偿、自愿和依法的原则,努力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

[1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

[12]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服务土地流转。同时,要逐步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一是坚持原则,引导流转。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在流转的方向上从自发、零星、无序、无偿流转向连片、集中、有序、有偿流转转变。在流转推进上从行政手段配置土地资源到行政引导、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为主转变。在流转目的上,从主要解决人地矛盾,用于粮、棉、油生产,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转变;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流转。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措施,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服务,全力搞好土地流转指导、合同签订及跟踪服务工作;三是完善机制,规范流转。要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介机构,建立农村信息储备库和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化。依法规范流转合同,严 3

禁强迫农户流转土地或截留、挪用农户流转收益。

3.3做到保护耕地和经济发展并重,严格土地的补偿标准

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征地方案组织征地,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依法按规定足额补偿到位,切实做到先安置后拆迁,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仅要看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应当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保证耕地的合理利用,防止浪费土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严格增量、管住总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为准则,开源节流,对旧城老村实施大力改造,盘活闲置基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农村的征地问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土地的补偿费低,且土地增值分配不科学的现象严重,这也是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农村的持续发展,应当严格征地补偿标准,严格区分公益用地与经营用地征地补偿,结合当地的土地市场价格,使老百姓得到应有的补偿。全面考虑本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并按照最低生活标准赋予土地应有的市场价值。

[13]3.4加强执法监督,严肃处查违法占地的行为,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不断建立和完善执法巡查制度,加大对违法占用土地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查处力度,坚决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稳定。严肃查处违法占地行为要认真贯彻对违法用地以预防为主、预防和查处相结合的方针,制订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实施 方案,建立县、乡、村三级动态巡查机制,形成三级国土资源监察网络,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那种经审批获得土地使用权的,要搞好跟踪管理工作,对不按出让合同约定开发利用土地的,要依法收回其土地使用权,避免土地被闲置。就现阶段的土地违法形势而言,必须要求充分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设立农村土地执法监督员,使农村基层组织的负责人成为土地执法的“第一”责任人,构建起法制宣传、举报监督、调查处理的协调联动执法体系。虽然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农民的土地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农业的经营效益不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物价持续上涨,农民的土地创造出的净利润降低,仅仅依靠土地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农村的医疗、养老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且覆盖面较窄,[16]失去土地的农民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因此国家应当加快建设并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其真正的落实,尤其对于失去土地的农民,应当优先的考虑,保证其基本的生活。失去土地的农民大多数没有技术、文化索质不高,没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和经营之道,在就业方而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保障机构,对失去上地的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其就业,使其生话得到保障,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索质,有利于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14]4.结论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下业发展中,应当强化上地答理制度,[15]严格的依法办事,维护农民的利益。作为基层的一部,应当不断地增强法律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思想,切实的落实国家的相关上地政策,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6]

参考文献

[1]白俊超.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案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7,(7):1 [2]谭善凯.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基础理论研讨,2011(03):12-78 [3]付志.关于我国土地管理改革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0(01)

[4]我国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思路[J].科学社会主义,2010(01):32-38 [5]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6]张琦.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模式探索.当代经济科学,2006,28,(5):16-58 [7]王建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管理若干问题初探[J].山东国土资源,2010(02):45-50 [8]公司法一本通,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34-95 [9]张宣国.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再探与新思考.科技咨询导报,2007,(16)

[10]郑有贵.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农业经营模式和制度创新,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48-56

[11]中澳管理项目国家发改委体改司澳大利亚工作访问—农村城市土地使用流转程序及土地管理改革[J].四川改革,2010,(04):58-60 [12]赵胜轩.《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5-24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4]施勇杰.中国农地制度现状及对策.中国经贸导刊,2007,(21):24-35 [15]党的十八大报告

[16]中国经济改革30年农村经济卷.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第四篇:演讲词——演讲稿

第一,明确演讲词的中心。要从头到尾贯穿一条主线,不转换话题,感慨的内容不要随便转移。第二,确定演讲的题目。题目要与内容一致,要有美感,要吸引人。第三,选择演讲的材料。所选材料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时代感与演讲氛围。第四,安排好演讲的结构。一般说来,开场白要抓住人心,重点部分要调动语音因素突出它,结束语要耐人回味。

此外,演讲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听众的心理。在演讲时要分析听众的逻辑层次,求同存异,从而消除障碍与干扰。

2、要提高应变能力。演讲时,环境可能发生变化,要有应变能力,处理意外的变故。

3、恰当地表达感情。注重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4、注意服饰仪态。演讲者的穿着应该庄重、整齐,适合特定的环境。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把握演讲词的主旨

生1:老师,把握演讲词的特点与主旨是什么意思?

师:如何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可以参看“兴趣情境导引”中的解说。把握演讲词的主旨,就是概括性地了解演讲词的中心。

生2:怎样概括性地掌握演讲词的中心呢?

师:可以通过分析演讲词的主要内容来概括中心。

生3:有哪些基本方法呢?

师:①抓住文题;②把握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语句;③分析归纳演讲词的论证过程,明确论据内容(事实、理论)以及论点之间的关系。

相关知识链接:把握主旨的基本内容

题常常直接明示演讲内容

开 头常常提出演讲主题

结 尾常常总结演讲主旨

关键段落深刻揭示或充分论证主旨

关键语句暗示或明示演讲主旨

提示与注释常常揭示演讲背景与演讲目的

文后习题题目含有演讲主旨

文章层次在区别主次之中,理解演讲主旨

范例1 简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主旨。

分析:

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的称谓,表明马克思在创建革命理论与参加革命实践两个方面的贡献。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范围又十分广泛,恩格斯的演讲词用三段(3-5段)文字进行了概括;马克思的革命实践也是比较丰富的,文章通过两段(7-8段)文字进行了概括。

解答: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与颂扬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

相关知识链接

注意从特定称谓、文章结构、关键语句等方面概括主旨。

范例2 试分析《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针对性与鼓动性。

解答:

从标题看,“我有一个梦想”是针对美国黑人权益危机提出来的,比如当时曾发生一个黑人妇女没有给白人让坐而被拘捕的事件;“我的呼吁”是针对世界缺乏生命伦理提出来的,比如国家之间战争的威胁时时存在,和平出现的危机,人类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

两篇演讲词的语言都有明显的鼓动性。“我有一个梦想”有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听众有较强的鼓动作用;《我的呼吁》通过直接“呼吁”听众,亦有鼓动作用。《我有一个梦想》中排比句的运用,如“让自由之声响彻纽约州的崇山峻岭!让自由之声响彻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高峰!让自由之声响彻科罗拉多州冰雪皑皑的洛基山!让自由之声响彻加利福尼亚州的婀娜群峰!……..”《我的呼吁》中对比句的运用,如“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它们都具有非常强烈的鼓动性。

相关知识链接

侧重从主题角度看演讲的针对性,侧重从语言角度看演讲的鼓动性。

范例3 《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在内容方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

分析:

(1)《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我的呼吁》也主张种族平等:“白人和有色人种必须以伦理的精神相处,始能达到真正的和解。为了实践的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推行富有将来性的政策。凡受人帮助,从艰难或重病中得救的人,必须互助,并帮助正在受难的人们。这是受难的人们之间的同胞爱。我们对所有的民族都有义务以人道行为及医疗服务来帮助他们。”

(2)《我的呼吁》“呼吁”尊重生命,反对战争;《我有一个梦想》要求黑人斗争不要施行暴力:“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

解答:

两篇演讲词至少在主张种族平等与反对暴力方面是相同的。

相关知识链接

注意筛选彼此相同的信息,尽管文章侧重点不同。

范例4 怎样理解《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演讲主旨?

分析:

(1)分析课文标题与作者。标题与作者交代了“讲话”者与“讲话”重点。“讲话”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讲话的重点内容是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当然听话的主要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以及全国青年。根据这样的要素,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江泽民同志对北京大学一百年来的有关情况的回顾和评价,应该包括对青年的期望和要求。标题下面还有一个时间标志,“1998年5月4日”,一表明这天是五四青年节,二表明这是处在世纪之交的一个青年节;其讲话内容必然与纪念五四青年节以及世纪更新的重大主题有密切关系。(2)捕捉整体感受。这是一篇激情洋溢的演讲。共和国领袖在他演讲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客观评价、对未来的热情憧憬和对青年的无限期望。本文融庆祝与回顾为一体,融纪念与希望为一体,融北大与民族为一体,融青年与国家为一体,融中国与世界为一体。由把浓厚的政治责任感和凝重的历史使命感组合为高瞻远瞩的视野与热情洋溢的祝愿。(3)注意体裁特征。这既是一篇演讲词,又是一篇纪念稿。根据这两方面特征,可以知道这篇演讲词的主旨既有回顾北京大学光辉历史的内容,又有提出希望与要求的内容。

分析:

首先,应当承认这段具有过渡性质。但是它的特点是含有两层过渡:一是从评述马克思的科学发现过渡到讲他对科学事业的看法,二是从评述科学巨匠马克思到评述革命家马克思。第一层过渡属于同一部分内的联系,是本段内容的重点,因此,第6段属上比较稳妥。

其次,揣摩第6段第一句话“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的关联范围。这句话中的“这样”两字,是直承第5段说的,指的是马克思所有科学发现的共同特点,而不是对整个前一部分的总结。如果是对前一部分的总结,后面“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一转,就可能说到实践方面来。现在并非如此,“远不是主要的”还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解答:

第6段虽然是过渡段,但与马克思的理论贡献联系得更为紧密;应该属上。

解题方法链接

对段落的深刻理解,可以采用“逐句揣摩、瞻前顾后与分析综合”的学习策略。第6段共五句话。第1句承第5节。第2句“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之“这”是指第1句中的“这样”,那么反过来说,什么“在他身上是主要的”?第3句作了回答,“科学是一种在历史起推动作用的”;意思是理论对实践的推动作用与指导作用。而事实这个证明观点的内容便是第4句、第5句。

范例3 详细分析《我有一个梦想》的结构层次。

分析:

第1段,一百年前,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影响与作用。第2段,今天我们要将种族歧视的情况公诸于众。第3段,今天我们是要求兑现诺言而集中到这里来的。第4段,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第5段,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提醒美国政府实现诺言。第6段,如果美国政府低估黑人的决心,不给黑人公正的权利,那是危险的。第7段,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暴力行为。第8段,我们要信任许多白人兄弟。第9段,有人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第10段,只要黑人遭受迫害就不会满足。第11段,只要黑人从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就不会满足。第12段,只要黑人不能找到旅馆就不会满足。第13段,只要黑人不能参加投票就不会满足。第14段,只有正义与公正来往才会满足。第15段,受尽折磨与苦难的人要坚持下去。第16段,我们的状况是能够改善的,请不要陷入绝望。第17段,我有一个深沉扎根于美国梦想的梦想。第18段,梦想有一天人人生而平等。第19段,梦想有一天奴隶与奴隶诉主的儿子如同兄弟。第20段,梦想有一天密西西比州变成自由与正义的绿洲。第21段,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儿子并不以其肤色评价在国度里的生活。第22段,我今天有一个梦想。第23段,梦想有一天亚拉巴州黑人与白人的男孩与女孩情同骨肉。第24段,我今天有一个梦想。第25段,梦想有一天世界会大变样。第26段,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就有希望。第27段,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就能一起斗争。第28段,在自由到来那一天,上帝的儿女将一起高唱“我的祖国”。第29段,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就必须实现这个梦想。第30段,让自由之声从各个州响起来。第31段,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州响起来。第32段,自由之声到处响起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手挽手唱黑人灵歌。

解答:

全文共32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6段),指出此次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可分为4层:第一层(第l段至第2段),简述本次游行的起因。一百年前,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给千百万黑奴带来了光明。但一百年来,黑人的境遇依然凄惨,黑人仍在美国的社会底层受苦难。所以,“我们”组织并参加了这次争民权、争自由的游行。第二层(第3段至第4段),游行的第一个目的:到首都来兑现诺言。他将美国历届总统关于民权的许诺比做一张支票,将美国政府比做支票签字者,而每个美国公民都是支票的合法继承人。“都保证拥有不容剥夺的生活权利,享受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就有色公民——黑人而言,这些权利都没有得到,拿在他们手中的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因此,他们要兑现一张支票——自由和正义的保障权利。第三层(第5段),游行的第二个目的:提醒美国政府,现在是实现诺言的最佳时机。第四层(第6段),不兑现诺言的后果。黑人的不满将会撼动国家的根基。演讲词的这一部分,作者以饱满的情绪,真诚的情感,流畅的语言证明他们的游行是为了索回总统和政府的承诺,是完全合理的要求。

第二部分(第7段至第16段),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7段至第8段),提出斗争的策略和对白人的态度。斗争的策略是不使用暴力。这和马丁·路德·金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对白人的态度,不应该全都不信任,因为普通白人的命运与黑人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第二层(第9段到第14段),指出斗争的目标:黑人获得自由,争得正义的权利。这一层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飞瀑直泻,表达了黑人争民权,争平等,争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第15段至第16段),坚定的信念。斗争是长期的,不是这一次游行就能解决的,黑人的境遇也许暂时还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但只要我们怀着不变的信念和热忱,坚持下去,正义的愿望终会实现。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澎湃的激情中,蕴含着理性的导向作用,使一个民权运动领袖形象跃然纸上,从而使演讲获得了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第三部分(第17段至第32段),写出了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这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先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的排比句式(第18段到第25段),畅快、深情地正面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气势磅碍,雄劲有力,抒发了演讲者忧愤和热切的情感,如同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在这六个排比句中,作者期待的是人的平等、南方与北方的平等、人格的平等、种族平等、万物平等这样一个无限美好的明天!接着,作者毫不犹豫地宣告了自己的信念(第27段),呼喊出了要追求“人类生而平等”公理的决心,赋无形的信念和思想于实在的东西,表明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最后,展望自由到来的未来(第26段到第32段)。

解题方法链接

先概括各段大意,再把关系最密切段落合并起来,然后综合全文进一步合并,最后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范例4试分析《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逻辑层次?

分析:

这是一篇演讲词,开头一段属于文体特征的段落。从第二段开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2—5段)回顾北京大学的创建史和新中国成立的历程,高度评价北京大学的伟大贡献包括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第二部分(6-11段),强调新时期的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要求。第三部分(12一18段),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号召青年学生投身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文章呈总分式结构,“分”中为逐层递进式逻辑关系。

解答:

全文的逻辑层次是:回顾过去——直面现在——寄望将来。思考这类主题的演讲,自然需要先简要地回顾历史,叙述它艰难奋斗的历程;而北京大学的历史又与中国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民族奋斗史分不开,所以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北京大学历史的时候,自然把它与党、国家民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历史的回顾又往往是为现实服务的,所以讲话必然是回到现实,从高处着眼,联系高校、教育、人才问题,重点论述科教兴国战略问题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问题。最后,因为讲演的对象主要是北大师生,重点又是青年学生,所以江泽民同志自然要从国家民族角度,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要求全国各界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对他们提出了“四个统一”的希望和要求。

解题方法链接

分析逻辑层次,可以借助文章的结构分析,段落搞清楚了,逻辑层次就容易搞清楚。理清逻辑层次不能满足于了解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以为眉目清晰的文章不必多加思索就能理清。其实,多加探究,多发问,多思考,会对内容的理解深入一步,对作者的构思有所领会。江泽民同志这次演讲,它不仅是对北京大学的演讲,也是面对中国所有大学的演讲;它既是对高校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又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它既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演讲,也与政治经济文化不无关系。

范例5 详细剖析《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6段文字的逻辑层次,并呈现方法具体分层的操作过程。

分析:

第一,将该段若干句子用序号标起来。(1)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在大学里度的岁月。(2)那时候,中国正处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3)中国人民正在进行抵抗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4)虽然环境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但广大爱国进步的青年发愤学习,追求真理,积极投身人民革命运动的洪流。(5)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在那段生活中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和确立的人生理想,至今仍然受用。(6)大学时代,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

第二,将联系最密切的句子合并起来,同时将最容易分离的句子分开来。第(1)句是一个部分的中心句,可与后面句子分离;第(2)(3)(4)句之间为一个总分关系的整体,可以合起来;第(5)句意思转换,与前面几句分开,且同第(6)句合为一组。

第三,再一次进行“合并”和“分离”。第(1)句领起第(2)(3)(4)句,对过去的回顾,合并为一组;第(5)(6)两句合并为一组,希望大学生学习过去的爱国学生,珍惜大学这个阶段。

解答:

这段文字采用了层进式逻辑层次。先回顾五十多年前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大学生们学习和奋斗的过去;后教育当代大学生珍惜美好的大学的时代,能够继承这样的传统,追求真理,追求知识。

解题方法链接

注重逻辑层次分析的步骤,履行了三步方略:先给句子标序号,后进行两次“合并”与“分离”,再综合陈述(解答部分)。在句与句关系方面,重粗理不重细理,理清两大句组之间的层进关系,确定第一大层为总分关系,并指出其中心句。

范例6 试分析《我的呼吁》的逻辑层次。

分析:

第1段,总提全文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第2段,初步论证观点:呼吁怀善去恶,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联。第3段,联系现实论证观点:呼吁追求良善,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第4段,联系疾病问题:呼吁防治大众疫病,白人与有色人种须以伦理精神相处。第5段,联系战争问题:呼吁放弃原子武器,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第6段,继续战争问题:呼吁国家之间的问题避免战争解决,寻求和平解决。第7段,再续战争问题:呼吁国家领袖,致力避免关系恶化,互相勉励,维持和平。

第五篇:演讲词——演讲稿

演讲词——演讲稿

第一,明确演讲词的中心。要从头到尾贯穿一条主线,不转换话题,感慨的内容不要随便转移。第二,确定演讲的题目。题目要与内容一致,要有美感,要吸引人。第三,选择演讲的材料。所选材料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时代感与演讲氛围。第四,安排好演讲的结构。一般说来,开场白要抓住人心,重点部分要调动语音因素突出它,结束语要耐人回味。此外,演讲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听众的心理。在演讲时要分析听众的逻辑层次,求同存异,从而消除障碍与干扰。

2、要提高应变能力。演讲时,环境可能发生变化,要有应变能力,处理意外的变故。

3、恰当地表达感情。注重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4、注意服饰仪态。演讲者的穿着应该庄重、整齐,适合特定的环境。难点互动探索难点问题1把握演讲词的主旨生1:老师,把握演讲词的特点与主旨是什么意思?师:如何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可以参看“兴趣情境导引”中的解说。把握演讲词的主旨,就是概括性地了解演讲词的中心。生2:怎样概括性地掌握演讲词的中心呢?师:可以通过分析演讲词的主要内容来概括中心。生3:有哪些基本方法呢?师:①抓住文题;②把握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语句;③分析归纳演讲词的论证过程,明确论据内容(事实、理论)以及论点之间的关系。相关知识链接:把握主旨的基本内容题常常直接明示演讲内容开头常常提出演讲主题结尾常常总结演讲主旨关键段落深刻揭示或充分论证主旨关键语句暗示或明示演讲主旨提示与注释常常揭示演讲背景与演讲目的文后习题题目含有演讲主旨文章层次在区别主次之中,理解演讲主旨范例1简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主旨。分析: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的称谓,表明马克思在创建革命理论与参加革命实践两个方面的贡献。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范围又十分广泛,恩格斯的演讲词用三段(3-5段)文字进行了概括;马克思的革命实践也是比较丰富的,文章通过两段(7-8段)文字进行了概括。解答:《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与颂扬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相关知识链接注意从特定称谓、文章结构、关键语句等方面概括主旨。范例2试分析《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针对性与鼓动性。解答:从标题看,“我有一个梦想”是针对美国黑人权益危机提出来的,比如当时曾发生一个黑人妇女没有给白人让坐而被拘捕的事件;“我的呼吁”是针对世界缺乏生命伦理提出来的,比如国家之间战争的威胁时时存在,和平出现的危机,人类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两篇演讲词的语言都有明显的鼓动性。“我有一个梦想”有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听众有较强的鼓动作用;《我的呼吁》通过直接“呼吁”听众,亦有鼓动作用。《我有一个梦想》中排比句的运用,如“让自由之声响彻纽约州的崇山峻岭!让自由之声响彻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高峰!让自由之声响彻科罗拉多州冰雪皑皑的洛基山!让自由之声响彻加利福尼亚州的婀娜群峰!……..”《我的呼吁》中对比句的运用,如“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它们都具有非常强烈的鼓动性。相关知识链接侧重从主题角度看演讲的针对性,侧重从语言角度看演讲的鼓动性。范例3《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在内容方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分析:(1)《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我的呼吁》也主张种族平等:“白人和有色人种必须以伦理的精神相处,始能达到真正的和解。为了实践的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推行富有将来性的政策。凡受人帮助,从艰难或重病中得救的人,必须互助,并帮助正在受难的人们。这是受难的人们之间的同胞爱。我们对所有的民族都有义务以人道行为及医疗服务来帮助他们。”(2)《我的呼吁》“呼吁”尊重生命,反对战争;《我有一个梦想》要求黑人斗争不要施行暴力:“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解答:两篇演讲词至少在主张种族平等与反对暴力方面是相同的。相关知识链接注意筛选彼此相同的信息,尽管文章侧重点不同。范例4怎样理解《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演讲主旨?分析:(1)分析课

第一,明确演讲词的中心。要从头到尾贯穿一条主线,不转换话题,感慨的内容不要随便转移。第二,确定演讲的题目。题目要与内容一致,要有美感,要吸引人。第三,选择演讲的材料。所选材料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时代感与演讲氛围。第四,安排好演讲的结构。一般说来,开场白要抓住人心,重点部分要调动语音因素突出它,结束语要耐人回味。此外,演讲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掌握听众的心理。在演讲时要分析听众的逻辑层次,求同存异,从而消除障碍与干扰。

2、要提高应变能力。演讲时,环境可能发生变化,要有应变能力,处理意外的变故。

3、恰当地表达感情。注重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4、注意服饰仪态。演讲者的穿着应该庄重、整齐,适合特定的环境。难点互动探索难点问题1把握演讲词的主旨生1:老师,把握演讲词的特点与主旨是什么意思?师:如何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可以参看“兴趣情境导引”中的解说。把握演讲词的主旨,就是概括性地了解演讲词的中心。生2:怎样概括性地掌握演讲词的中心呢?师:可以通过分析演讲词的主要内容来概括中心。生3:有哪些基本方法呢?师:①抓住文题;②把握文中点明中心论点的语句;③分析归纳演讲词的论证过程,明确论据内容(事实、理论)以及论点之间的关系。相关知识链接:把握主旨的基本内容题常常直接明示演讲内容开头常常提出演讲主题结尾常常总结演讲主旨关键段落深刻揭示或充分论证主旨关键语句暗示或明示演讲主旨提示与注释常常揭示演讲背景与演讲目的文后习题题目含有演讲主旨文章层次在区别主次之中,理解演讲主旨范例1简述《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的主旨。分析: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的称谓,表明马克思在创建革命理论与参加革命实践两个方面的贡献。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内容极其丰富,革命实践范围又十分广泛,恩格斯的演讲词用三段(3-5段)文字进行了概括;马克思的革命实践也是比较丰富的,文章通过两段(7-8段)文字进行了概括。解答:《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介绍与颂扬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相关知识链接注意从特定称谓、文章结构、关键语句等方面概括主旨。范例2试分析《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的针对性与鼓动性。解答:从标题看,“我有一个梦想”是针对美国黑人权益危机提出来的,比如当时曾发生一个黑人妇女没有给白人让坐而被拘捕的事件;“我的呼吁”是针对世界缺乏生命伦理提出来的,比如国家之间战争的威胁时时存在,和平出现的危机,人类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两篇演讲词的语言都有明显的鼓动性。“我有一个梦想”有一种诗意和美感,对听众有较强的鼓动作用;《我的呼吁》通过直接“呼吁”听众,亦有鼓动作用。《我有一个梦想》中排比句的运用,如“让自由之声响彻纽约州的崇山峻岭!让自由之声响彻宾夕法尼亚州的阿勒格尼高峰!让自由之声响彻科罗拉多州冰雪皑皑的洛基山!让自由之声响彻加利福尼亚州的婀娜群峰!……..”《我的呼吁》中对比句的运用,如“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它们都具有非常强烈的鼓动性。相关知识链接侧重从主题角度看演讲的针对性,侧重从语言角度看演讲的鼓动性。范例3《我有一个梦想》与《我的呼吁》在内容方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分析:(1)《我有一个梦想》反对种族歧视;《我的呼吁》也主张种族平等:“白人和有色人种必须以伦理的精神相处,始能达到真正的和解。为了实践的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推行富有将来性的政策。凡受人帮助,从艰难或重病中得救的人,必须互助,并帮助正在受难的人们。这是受难的人们之间的同胞爱。我们对所有的民族都有义务以人道行为及医疗服务来帮助他们。”(2)《我的呼吁》“呼吁”尊重生命,反对战争;《我有一个梦想》要求黑人斗争不要施行暴力:“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崇高境界。”解答:两篇演讲词至少在主张种族平等与反对暴力方面是相同的。相关知识链接注意筛选彼此相同的信息,尽管文章侧重点不同。范例4怎样理解《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演讲主旨?分析:(1)分析课

文标题与作者。标题与作者交代了“讲话”者与“讲话”重点。“讲话”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讲话的重点内容是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当然听话的主要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以及全国青年。根据这样的要素,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江泽民同志对北京大学一百年来的有关情况的回顾和评价,应该包括对青年的期望和要求。标题下面还有一个时间标志,“1998年5月4日”,一表明这天是五四青年节,二表明这是处在世纪之交的一个青年节;其讲话内容必然与纪念五四青年节以及世纪更新的重大主题有密切关系。(2)捕捉整体感受。这是一篇激情洋溢的演讲。共和国领袖在他演讲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客观评价、对未来的热情憧憬和对青年的无限期望。本文融庆祝与回顾为一体,融纪念与希望为一体,融北大与民族为一体,融青年与国家为一体,融中国与世界为一体。由把浓厚的政治责任感和凝重的历史使命感组合为高瞻远瞩的视野与热情洋溢的祝愿。(3)注意体裁特征。这既是一篇演讲词,又是一篇纪念稿。根据这两方面特征,可以知道这篇演讲词的主旨既有回顾北京大学光辉历史的内容,又有提出希望与要求的内容。解答:江泽民回顾了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奋斗史,论述了科教兴国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基本观点,对青年一代提出了希望,要求全国各界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解题方法链接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把握主旨有诸多方法,但是在具体分析与概括一篇课文的逻辑层次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几种有效的方法。《在庆祝北京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文,可采用三种方法概括其主旨:一是抓住标题,因为这篇演讲词的标题已经明确地点出全文的中心;二是利用对演讲词的整体感知,因为这篇文章比较长,如果一段一段分析,既耗时间又容易造成前后干扰,抓整体感知反而好一些;三是注意体裁特征,虽然本文是议论文,但又是纪念性演讲稿,其中必然包含对过去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期望。范例5《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所概括的北京大学的传统是什么?分析:(1)江泽民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北京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也是北大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种优良传统和精神动力,要永远发扬光大。(2)成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现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她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民主的思想,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的著名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一批著名的进步学者,都曾在这里工作或学习过。解答:北京大学的传统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解题方法链接先通读全文,再综合概括。在综合概括时注意关键句。关键句往往直接显示了问题答案的核心难点问题2分清演讲词的逻辑层次师:理清演讲词的逻辑层次,能更好地理解演讲词。生:老师,逻辑层次是什么意思?师:本单元所说的逻辑层次,是指从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演讲的思路程序。有全文的逻辑层次,部分的逻辑层次,文段的逻辑层次。理清全文逻辑层次,要从分析全文结构、归纳各部分大意入手;理解某个部分的逻辑层次,要从这个部分的几个层次入手;而理解某个层次逻辑层次,应该从语段之间的关系入手;理解语段的逻辑层次,则应该从一句一句之间的关系入手。生:老师,逻辑层次内部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师:无论哪一个层面的逻辑层次,内部的关系主要是总分总关系,当然也有分总关系与总分关系。关键要掌握的是内部的“分”,“分”主要有承接关系(包括时空先后(如顺叙、倒叙等)、事理相承(解说、递进、因果等)、并列关系(时空并列、事理平列)、对照关系(包括转折关系)三种。相关知识链接总分总相承关系时空相承(层进与倒叙)行动相承(层进与倒叙)逻辑相承(解说、递进、因果)并列关系时空并列逻辑平列对照关系事理相反事理转折范例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节第一句话写道:“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是总写马克思一生的重大贡献,是先实践,后理论;后面五节内容详细交代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是先理论,后实践。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分析:总说不难理解,因为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最主要的是在于他的一系列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为什么

主体部分采取了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呢?那么是否可提出这样的疑问:详写部分说明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那么总写时不需要体现这种道理吗?这显然是不对的。那么是不是恩格斯安排有误呢?我认为不但不是,而且这种安排还体现了恩格斯很深的用意。就文章主体部分来看,如果还是先写实践方面,后写理论方面,那么就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马克思在实践方面的贡献和理论方面的建树似乎没有多大关系,而且读者也弄不清马克思为什么能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前面已经说过,突出马克思实践方面的巨大贡献是作者评价马克思一生成就的着眼点。基于这一点,作者就必须向人们交代清楚马克思为什么会在实践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这个原因就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非凡的建树。这样一来,不仅原因交代清楚了,也顺势交代清楚了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建树和实践方面的贡献的关系,从而达到真正全面地评价马克思一生贡献的目的。解答:主体部分先理论后实践的安排,目的在于突出马克思理论上的非凡建树,影响与指导了他在实践方面的巨大贡献。解题方法链接注意摒弃一个“实践出真知”的定势思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意在指出他。范例2《在马克思朋墓前的讲话》一文,除开头的总起和结尾的悼念语外,中间分成评述作为科学巨匠的马克思和评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两部分。第6段在这两部分中属上还属下?有人认为应该属下,文章从这一段始转入评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贡献。你是否赞同这样的观点?分析:首先,应当承认这段具有过渡性质。但是它的特点是含有两层过渡:一是从评述马克思的科学发现过渡到讲他对科学事业的看法,二是从评述科学巨匠马克思到评述革命家马克思。第一层过渡属于同一部分内的联系,是本段内容的重点,因此,第6段属上比较稳妥。其次,揣摩第6段第一句话“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的关联范围。这句话中的“这样”两字,是直承第5段说的,指的是马克思所有科学发现的共同特点,而不是对整个前一部分的总结。如果是对前一部分的总结,后面“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一转,就可能说到实践方面来。现在并非如此,“远不是主要的”还指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解答:第6段虽然是过渡段,但与马克思的理论贡献联系得更为紧密;应该属上。解题方法链接对段落的深刻理解,可以采用“逐句揣摩、瞻前顾后与分析综合”的学习策略。第6段共五句话。第1句承第5节。第2句“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之“这”是指第1句中的“这样”,那么反过来说,什么“在他身上是主要的”?第3句作了回答,“科学是一种在历史起推动作用的”;意思是理论对实践的推动作用与指导作用。而事实这个证明观点的内容便是第4句、第5句。范例3详细分析《我有一个梦想》的结构层次。分析:第1段,一百年前,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影响与作用。第2段,今天我们要将种族歧视的情况公诸于众。第3段,今天我们是要求兑现诺言而集中到这里来的。第4段,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第5段,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提醒美国政府实现诺言。第6段,如果美国政府低估黑人的决心,不给黑人公正的权利,那是危险的。第7段,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暴力行为。第8段,我们要信任许多白人兄弟。第9段,有人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第10段,只要黑人遭受迫害就不会满足。第11段,只要黑人从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就不会满足。第12段,只要黑人不能找到旅馆就不会满足。第13段,只要黑人不能参加投票就不会满足。第14段,只有正义与公正来往才会满足。第15段,受尽折磨与苦难的人要坚持下去。第16段,我们的状况是能够改善的,请不要陷入绝望。第17段,我有一个深沉扎根于美国梦想的梦想。第18段,梦想有一天人人生而平等。第19段,梦想有一天奴隶与奴隶诉主的儿子如同兄弟。第20段,梦想有一天密西西比州变成自由与正义的绿洲。第21段,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儿子并不以其肤色评价在国度里的生活。第22段,我今天有一个梦想。第23段,梦想有一天亚拉巴州黑人与白人的男孩与女孩情同骨肉。第24段,我今天有一个梦想。第25段,梦想有一天世界会大变样。第26段,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就有希望。第27段,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就能一起斗争。第28段,在自由到来那一天,上帝的儿女将一起高唱“我的祖国”。第29段,美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就必须实现这个梦想。第30段,让自由之声从各个州响起来。第31段,让自由之声从密西西比州响起来。第32段,自由之声到处响起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手挽手唱黑人灵歌。解答:全文共32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6段),指出此次

游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可分为4层:第一层(第l段至第2段),简述本次游行的起因。一百年前,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给千百万黑奴带来了光明。但一百年来,黑人的境遇依然凄惨,黑人仍在美国的社会底层受苦难。所以,“我们”组织并参加了这次争民权、争自由的游行。第二层(第3段至第4段),游行的第一个目的:到首都来兑现诺言。他将美国历届总统关于民权的许诺比做一张支票,将美国政府比做支票签字者,而每个美国公民都是支票的合法继承人。“都保证拥有不容剥夺的生活权利,享受自由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就有色公民——黑人而言,这些权利都没有得到,拿在他们手中的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因此,他们要兑现一张支票——自由和正义的保障权利。第三层(第5段),游行的第二个目的:提醒美国政府,现在是实现诺言的最佳时机。第四层(第6段),不兑现诺言的后果。黑人的不满将会撼动国家的根基。演讲词的这一部分,作者以饱满的情绪,真诚的情感,流畅的语言证明他们的游行是为了索回总统和政府的承诺,是完全合理的要求。第二部分(第7段至第16段),为实现其要求所使用的斗争策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7段至第8段),提出斗争的策略和对白人的态度。斗争的策略是不使用暴力。这和马丁·路德·金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对白人的态度,不应该全都不信任,因为普通白人的命运与黑人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第二层(第9段到第14段),指出斗争的目标:黑人获得自由,争得正义的权利。这一层使用了排比句式,使文章的激情如飞瀑直泻,表达了黑人争民权,争平等,争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层(第15段至第16段),坚定的信念。斗争是长期的,不是这一次游行就能解决的,黑人的境遇也许暂时还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但只要我们怀着不变的信念和热忱,坚持下去,正义的愿望终会实现。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澎湃的激情中,蕴含着理性的导向作用,使一个民权运动领袖形象跃然纸上,从而使演讲获得了更多的认同和支持。第三部分(第17段至第32段),写出了作者心中执著追求的理想,及为了实现理想所具有的决心与信念。这部分是全文的高潮,作者先连用六个“我梦想有一天……”的排比句式(第18段到第25段),畅快、深情地正面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气势磅碍,雄劲有力,抒发了演讲者忧愤和热切的情感,如同江河直下,一泻千里,不可阻挡。在这六个排比句中,作者期待的是人的平等、南方与北方的平等、人格的平等、种族平等、万物平等这样一个无限美好的明天!接着,作者毫不犹豫地宣告了自己的信念(第27段),呼喊出了要追求“人类生而平等”公理的决心,赋无形的信念和思想于实在的东西,表明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最后,展望自由到来的未来(第26段到第32段)。解题方法链接先概括各段大意,再把关系最密切段落合并起来,然后综合全文进一步合并,最后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范例4试分析《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逻辑层次?分析:这是一篇演讲词,开头一段属于文体特征的段落。从第二段开始,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2—5段)回顾北京大学的创建史和新中国成立的历程,高度评价北京大学的伟大贡献包括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第二部分(6-11段),强调新时期的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要求。第三部分(12一18段),对青年学生提出四点希望,号召青年学生投身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文章呈总分式结构,“分”中为逐层递进式逻辑关系。解答:全文的逻辑层次是:回顾过去——直面现在——寄望将来。思考这类主题的演讲,自然需要先简要地回顾历史,叙述它艰难奋斗的历程;而北京大学的历史又与中国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民族奋斗史分不开,所以江泽民同志在阐述北京大学历史的时候,自然把它与党、国家民族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而历史的回顾又往往是为现实服务的,所以讲话必然是回到现实,从高处着眼,联系高校、教育、人才问题,重点论述科教兴国战略问题和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问题。最后,因为讲演的对象主要是北大师生,重点又是青年学生,所以江泽民同志自然要从国家民族角度,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要求全国各界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对他们提出了“四个统一”的希望和要求。解题方法链接分析逻辑层次,可以借助文章的结构分析,段落搞清楚了,逻辑层次就容易搞清楚。理清逻辑层次不能满足于了解文章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以为眉目清晰的文章不必多加思索就能理清。其实,多加探究,多发问,多思考,会对内容的理解深入一步,对作者的构思有所领会。江泽民同志这次演讲,它不仅是对北京大学的演讲,也是面对中国所有大学的演讲;它既是对高校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又是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期望;它既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演讲,也与政治经济文化不无

关系。范例5详细剖析《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6段文字的逻辑层次,并呈现方法具体分层的操作过程。分析:第一,将该段若干句子用序号标起来。(1)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在大学里度的岁月。(2)那时候,中国正处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3)中国人民正在进行抵抗外来侵略,推翻反动统治,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4)虽然环境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但广大爱国进步的青年发愤学习,追求真理,积极投身人民革命运动的洪流。(5)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在那段生活中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做人的道理和确立的人生理想,至今仍然受用。(6)大学时代,对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第二,将联系最密切的句子合并起来,同时将最容易分离的句子分开来。第(1)句是一个部分的中心句,可与后面句子分离;第(2)(3)(4)句之间为一个总分关系的整体,可以合起来;第(5)句意思转换,与前面几句分开,且同第(6)句合为一组。第三,再一次进行“合并”和“分离”。第(1)句领起第(2)(3)(4)句,对过去的回顾,合并为一组;第(5)(6)两句合并为一组,希望大学生学习过去的爱国学生,珍惜大学这个阶段。解答:这段文字采用了层进式逻辑层次。先回顾五十多年前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大学生们学习和奋斗的过去;后教育当代大学生珍惜美好的大学的时代,能够继承这样的传统,追求真理,追求知识。解题方法链接注重逻辑层次分析的步骤,履行了三步方略:先给句子标序号,后进行两次“合并”与“分离”,再综合陈述(解答部分)。在句与句关系方面,重粗理不重细理,理清两大句组之间的层进关系,确定第一大层为总分关系,并指出其中心句。范例6试分析《我的呼吁》的逻辑层次。分析:第1段,总提全文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第2段,初步论证观点:呼吁怀善去恶,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联。第3段,联系现实论证观点:呼吁追求良善,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第4段,联系疾病问题:呼吁防治大众疫病,白人与有色人种须以伦理精神相处。第5段,联系战争问题:呼吁放弃原子武器,希望互相信任,和平共处。第6段,继续战争问题:呼吁国家之间的问题避免战争解决,寻求和平解决。第7段,再续战争问题:呼吁国家领袖,致力避免关系恶化,互相勉励,维持和平。解答:全文的逻辑层次是相承关系中的层进式。首先提出观点,呼吁全人类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接着稍加论证,指出怀善去恶是尊重生命伦理的必要条件;最后联系实际,强调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如此从概括到具体,从原则到方式,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难点问题3品析演讲词的基本特点与表现手法范例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演讲特点是什么?解答:《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既是演讲词,又是悼词,其演讲势必带有追悼的特点。追悼革命导师,势必追忆他的伟大贡献,加之演讲者感情沉痛;所以,演讲篇幅不长,重点突出。演讲手法以议论为主,记叙抒情为次;构成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的表达风格。此外,文章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解题方法链接紧扣演讲特征:一是文体特征,二是表达特征,三是结构特征。范例2试分析《我有一个梦想》的抒情特点。分析: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决心不改的执著精神,构成了演讲词《我有一下梦想》的灵魂。充沛的情感是这篇演讲词的主线。演讲者从“结束种族奴役的漫漫长夜”的期待开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国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兑现诺言的义正辞严,到“我梦想着”的灿烂前景;把梦幻、新曲、圣歌综合起来,寄托了演讲者悲愤与热切的情感。这种情感又在与听众的交响响应中回荡,使听众的情绪受到感染并得以升华,使演讲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解答:《我有一个梦想》的抒情特征:一是抒情灵魂的设置,二是抒情主线的安排,三是丰富内容的铺陈,四是梦幻、圣歌与曲的综合,五是听众情绪的关注。解题方法链接紧扣本篇演讲词的抒情特征:一是中心特征,二是线索特征,三是内容特征,四是表达特征,五是效果特征。范例3在一般情况下,演讲应该是激情洋溢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不是这样?试就第一段进行分析。分析:感情含蓄而深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显著特色之一。这在第1段表现得尤为突出。第一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死者的深切悼念;但是,为什么叙述的口吻又如此平静呢?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打击多么沉重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不能把自己异常悲

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单是为了寄托个人的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评述他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然是相当含蓄的。恩格斯并没有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讲话的。因此,悼词开头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丰富得多,对马克思的悼念和评价融为一体,显得更有分量,更令人感奋。

另一方面,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思想感情还不单纯是痛苦,它有着更深刻的意义。马克思逝世的一段时间内几乎一直处于病危,已经失掉了工作能力,所以作者每天都“怀着极度恐惧的心情”去探望他。马克思的死毕竟是安详的、毫无痛苦的。正像作者在3月15日,即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二天写给朋友的信中写的那样:“医术或许还能保证他勉强拖几年,无能为力地活着,不是很快地死去……但是,这是我们的马克思绝不能忍受的。眼前摆着许多未完成的工作,受着想要完成它们而又不能做到的唐达鲁士式的痛苦,这样活着,对他来说,比安然地死去还要痛苦一千倍。……不能眼看着这个伟大的天才像废人一样勉强活着,去给医学增光,去受他健壮时经常予以痛击的庸人们的嘲笑……”这段话生动地体现了恩

下载李昌平中国农大演讲词:贫困的原因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昌平中国农大演讲词:贫困的原因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农大演讲稿

    百年南农生生不息当岁月悄然转动不息的年轮 当太阳热情点燃生命的火焰 当两万多个日日夜夜已经成为昨天 当校庆的欢歌随着盛夏的喜悦飞扬 今天 请允许我将激越的音符镶在您......

    青春中国演讲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学们:用茫茫的夜色作墨 用疮痍的土地作纸 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之后 是谁?写下的两个字--中国 让人读得昏暗读得疲惫 更让人读得心痛读得悲愤 那萎缩在清末史书里......

    李昌平:全球化-中国拐点-中国道路与工人阶级的使命(演讲稿)

    全球化 中国拐点 中国道路与工人阶级的使命(演讲稿) 李昌平前30年,是中国被全球化的30年,也是中国农民和工人为中国沿海地区被全球化付出代价的30年;未来30年,中国走什么道路,决......

    贫困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我叫林浩,来自化工装备学院10级过控二班。现将自己及家庭情况报告给在座的各位。1991年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然而不幸的是,母亲也在同一年......

    “一流农大,一流社团”演讲稿

    “一流农大,一流社团”演讲稿 奋 勇 直 前力 创 辉 煌 牧医工程学院三农研究会范强 奋勇直前,力创辉煌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叫范强,是牧医工程学院三农研究会的一......

    当前中国贫困问题发生、发展的原因分析

    当前中国贫困问题发生、发展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实施一系列的扶贫政策措施,使贫困人口大大减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有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由......

    诗朗诵盛世中国演讲词[合集]

    把党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寓于字里行间,通过诵读诗歌的方式向党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沉的祝福。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朗诵盛世中国演讲词精选模......

    中国梦——教师演讲词

    中国梦需要伟大的文学塑造民族灵魂,于是我们收获莫言;中国梦需要激励一代人的偶像力量,于是我们收获林丹、刘洋;中国梦需要每个人的坚持努力;于是我们收获千千万万为美丽中国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