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村镇2009年工作要点
增村镇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三年大变样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对于推动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工作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富民、强镇、社会和谐稳定”为工作目标,把工作重心落到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上来,坚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强化项目建设、民营经济、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2009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把握形势、科学发展,推进我镇经济实现新跨越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机场路工业园区为招商引资平台,大力实施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做好投资1600万元的东桥寨食品园区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投产,投资1200万元众鑫包装项目的签约投产;利用炮厂闲置土地加大项目争引力度,年内新建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个,500--1000万元项目2个。二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在机场路园区架设10千伏高压线路一条,长3000米,解决园区用电难题;投资20万元完成机场路工业园区的绿化亮化;投资30万元硬化东桥寨食品园区道路5000平米。三是要积极抓好5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要充分发挥各村支部书记的“双带”作用,适时引导群众创业,让群众成为项目建设的主体,镇村干部要充分分析镇情、村情,以及存在的商机和有利条件,推选出可行项目,鼓励扶持当地群众干事创业。通过种种措施,各村每年至少新上一个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四是积极抓好镇财政收入,改变人 1
口大镇,财政穷镇的形象。切实加强收入征管,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骗税和逃税行为,规范税收秩序,做到应收尽收,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要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立镇项目,夯实税源基础。同时加大对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要整合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把关,强化管理,坚决杜绝一切铺张浪费、滥用财力的现象,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专业化水平
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上有新突破。依托河北裕邦、卤制品园区、伟业绿色鸡蛋等龙头项目,大力发展蛋鸡养殖、绿色养殖,形成蛋鸡饲养、绿色鸡蛋生产、淘汰鸡屠宰分割、禽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年内,我镇争取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蛋鸡存栏超过160万只,其中生产绿色鸡蛋蛋鸡存栏超过25万只。继续推行“一村一品,富民强路”的发展路子,以成功奶牛养殖小区、鑫发奶牛等养殖小区的扩建为契机,鼓励养殖户进园区规范养殖,实现园区养殖达95%以上,进一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总结和吸取三鹿奶粉事件教训,加大对全镇奶站的监管力度,保证牛奶质量,使我镇奶牛养殖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以吴村铺、大慈邑、增村为基地,推动特种养殖业做大做强,达到貂、狐狸、貉存栏10万只以上的规模。依托增村农机具协会,吸引农机具企业在我镇设立销售、服务机构,并培育农机具市场,以此来带动配件销售、维修服务等相关行业发展。
三、坚持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石。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党的建设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核心作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根本要求,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工作思路,使思想和行动感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农村两委换届扫尾工作,选好各村负责人,配强两委新班子,为新农村建设打造一支年富力强、政治素质高、服务理念强的党员干部队伍。认真做好干部培训工作,以换届为契机,重点对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展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政策法规等培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坚持把农村班子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龙头来抓,以创建“八个好”农村班子为目标,选拔培养“红旗党支部”和“双高双强”党支部书记,推行以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一定三有”农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短板攻坚工程,全面提高农村班子整体水平。抓好大学生村官的使用、管理,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创建服务型政府。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作风效能建设活动,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发挥整体效能,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干部勤政廉政。继续深化公开监督机制,强化村务公开,加强农村财务审计,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要落实党建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主动适应农村形势的新变化,落实镇村干部一体化管理机制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制度和《乡镇干部综合考评办法》,推进镇村干部考核的标准化、多元化和合理化,提高效率,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步入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四、预防为主,多措并举,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稳定是发展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规范化建设。以村务公开公开档案化、内容真实化,民主议事协商化,一事一议制度化,村务活动规范化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重点抓好村级民主决策,强化“六步工作法”等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完善村财镇管、村干部集中办公等项制度,从制度上消除干群之间矛盾隐患。二是继续加强信访调处力度,严格执行领导集中接待日制度,用真心诚心提高矛盾调处能力,不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不出现集体访、越级访。三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配合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冬季严打活动,严厉打击欺行霸市、打架斗殴、偷盗等扰乱社会治安和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安居乐业的农村社会环境。
五、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构建和谐增村
抓住国家资金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有利时机,以生态文明村创建为载体,结合一事一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抓好乡村道路建设,重点建设刘家佐进村路,冯辛庄、东姚村等村村内道路。铺设便道砖2万平米,新建文化广场2个,村民中心2个,植树3万株,新建沼气池340个。继续对机关大院进行环境整治和改造,改善办公条件,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小城
镇建设步伐,总结杨马村住宅小区经验,在南宋、东桥寨等村进一步推广。加快农村居民饮水工程建设,新打深水井3眼,投资30万元在中姚村开展饮水管网改造,实现集中供水,按表收费。做好京石铁路占地涉及的冯辛庄、南宋等村98户拆迁户的安置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科教、计生、文体等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清理学校债务,多方筹资改善教学条件。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年内新农合参合率争取达到90%,保证大多数农民享受国家的惠农好政策,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扶贫救困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确保特困户、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得到帮扶救助。抓好为民办的10件好事、实事的落实工作,确保年内如期完成。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落实各种补助政策。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现代娱乐活动和健身活动,丰富全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等群众性精神文明评选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对食品加工企业、农村群众性聚餐的监管水平,及时消除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09年2月13日
第二篇:2011年全市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2011年全市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展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的第一年,扎实做好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要紧紧抓住推进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的机遇,以积极有为的态度,拼搏创新的作风,努力开创村镇建设的新局面,实现新的跨越。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七届六次、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为机遇,全力推进以县城扩容、重点镇建设、新民居建设、污水处理试点建设、村镇建设管理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实现村镇建设“十二五”良好开局。
二、主要目标
1、加快推进县(市)城三年上水平建设和城区扩容:县(市)城以上水平、出精品为目标,以提升城市功能和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突出抓好园林绿化、路网、供热、供气、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亿元,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
2、全面加强重点镇、中心镇建设:加快推动39个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项目投入力度,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提升重点镇综合发展水平,增强聚集人口和辐射带动能力。
3、搞好农村新民居建设指导:抓好350个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和40个精品示范村指导与服务工作。培训新民居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1000人以上。
4、抓好镇级污水处理试点工作:完成省级以上重点镇和镇区人口1万人以上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年内30%的镇开工建设。
5、全面推开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巩固和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成果,实现“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长效运行。
三、重点工作任务
1、加快推进县(市)城扩容工程,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的要求,在巩固和深化三年大变样成果基础上,全面提速提质县城扩容工程。2011年每个县(市)城实现扩容1平方公里以上,完成控详规全覆盖;积极谋划一批新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打造城市精品和亮点。全年各县(市)共完成建设投资207.2亿元,其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亿元,实现到2011年底全市县(市)城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供水普及率98%,燃气普及率9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绿地14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的目标;推进县(市)城容貌的改造提升,要在强力推进拆违拆迁的基础上,每个县(市)城年内至少建成一条景观大道和2—3个标志性建筑,实现容貌大的改观;各县(市)启动城中村改造28个以上,全部完成村址建筑拆除和集体土地收储,安置房开工建设;27个已开工建设的城中村,全部完成改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加快城镇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馆)、养老院和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应急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安排中小学校,完善城镇功能,提高文化品位。
2、全面加强重点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按照突出重点、择优发展的原则,继续推进省、市培育的重点镇建设。一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以解决基础设施欠账为重点,加快镇区路网建设、污水垃圾处理和集中供热、供气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住宅小区的集中供热、供气、供水设施要与住宅同步建设,原有住宅小区和居住组团要逐步进行集中供热、供气、供水改造,不断扩大重点镇的集中供热、供气、供水覆盖面积。2011年省重点扶持的沙流河、新军屯、黄各庄、黑沿子、建昌营、鸦鸿桥、窝洛沽镇等镇要力争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省级重点镇和镇区现状人口1万人以上的镇,要按照《省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实施意见》中目标责任状的要求开展污水处理厂建设,2011年要完成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其中迁安市马兰庄镇,迁西县三屯营镇,丰南区黄各庄镇、小集镇、稻地镇,丰润区韩城镇要在年内按计划如期开工建设;二是抓好“三集中”建设,提高聚集产业和吸纳
人口的能力。加大重点镇旧城改造力度,推进住宅集中开发建设。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在重点镇建设中的应用。重点镇新建建筑必须按住宅65%、公建50%的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施工、验收。积极扶持6个重点中心镇的建设和发展,落实好有关支持政策,为重点中心镇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空间。引导农村人口和资源等要素向重点中心镇聚集;三是加强重点镇的建设管理,打造环境优美小城镇。继续指导各重点镇加强市政环卫管理队伍建设,充实配备管理人员和必要的车辆装备。加强镇区范围规划控制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保证规划实施和工程质量安全。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继续开展环境优美小城镇创建活动,整治镇区容貌,提升重点镇形象档次,打造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高品位小城镇。
3、积极做好农村新民居建设指导与服务。积极抓好350个省级农村新民居示范村建设,重点抓好40个新民居建设精品示范村、20个中心村典型示范点和2-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每个县(市)区建成一批中心村示范点,每个乡镇建成一个高标准中心示范村。加强对新民居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组织质量巡查和抽查,搞好技术咨询和服务指导。要重点抓好迁安市马兰庄镇、滦县响堂镇、丰南区钱营镇、丰润区韩城镇、古冶区范各庄镇和赵各庄镇等采矿区各村庄整体迁建工作,以点带面,探索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的经验做法。认真组织新民居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班,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为2011350个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免费发放《新民居优秀设计方案图集》。
4、积极推行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管理机制。按照市统一部署,继续推进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和村庄环境容貌整治行动,积极推广迁安市和滦县响堂镇垃圾、污水集中处理试点经验,指导各县(市)区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环境卫生管理体制,全面推行“村收集、乡镇运、县(市、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实行三级联动,分级负责,建立起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督导检查全市各重点镇按规划实施垃圾填埋场设施建设。到2011年底,全市所有县(市)城全部建成垃圾处理场,并正常运行,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省级重点镇要全部开工建设防渗漏垃圾填埋场,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级重点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河北省环
境优美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其它建制镇(乡)按要求建成防渗漏垃圾填埋场。
5、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一是认真做好重点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督导检查。各重点镇按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认真组织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每月上报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市住建局每季召开一次协调调度会,半年进行一次总结讲评,推进重点建设项目的按期完成;二是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管理职责,推动建设工程管理向乡镇、村延伸,实现城乡全覆盖;三是积极开展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培训。依托建工中专培训中心,组织好村镇领导干部、村镇建设管理人员和新民居建设技术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村镇领导干部和各级村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农村住房确权发证工作。按要求建立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程序、搞好宣传培训、摸清确权底数,按计划完成目标;五是做好村镇建设基础研究工作。针对村镇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垃圾集中处理、重点镇污水处理、重点镇管理等事关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提出工作建议和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实现村镇建设管理工作上水平。
第三篇:2020年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2020年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村镇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融入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攻南京都市圈中积极作为,切实抓好脱贫攻坚领域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历史建筑排查认定建档等重点工作,继续加大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小城镇活力、魅力,助力乡村振兴。
一、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各县区要集中力量、上下联动、攻坚克难,全力补齐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短板,如期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户户有保障目标。
一是全面开展贫困户住房安全再排查。通过市级组织、县区牵头、乡镇参与、村级配合的形式,全面排查全市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有唯一住房安全。县区(新区)主管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依照《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技术导则》,逐户排查、鉴定贫困户住房质量,逐户建立贫困户住房档案信息,鉴定结果为C、D级危房的,要及时纳入改造计划,确保“一户不落”、应改尽改。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各县区要紧盯目标任务,严格执行程序、标准,落实好“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推进机制,有序推进2020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力争在6月底完成改造工作。
二、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以组织申报省、市级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为契机,不断完善全市小城镇项目库建设,推动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激励各乡镇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融合发展中积极作为。
三、加强历史建筑排查认定测绘建档
按计划3月底前完成市区已公布的x个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年底前完成全部已排查认定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5月底前完成全市一级历史建筑的认定,10月底前完成二三四级历史建筑认定工作。指导督促历史建筑产权人和使用单位制定专项保护方案,形成长效机制。
四、修改完善马鞍山市农房设计通用图集
充分利用农房设计大赛成果,结合施工图设计工作,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住房建设通用图集编制工作,力争做到农户满意,主动选用。
五、加强村镇建设工作指导
定期召开村镇建设重点工作调度会,适时调整阶段性工作侧重点。组织开展两期村镇建设管理培训,指导各县区组织好农村工匠培训工作,加强县区工作交流、互动,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村镇建设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农村村镇建设工作快速发展,持续稳定推动农村农房改造工作,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县委、县政府加大对若干主要工作的调查研究力度和落实推进力度,重点解决农村建房施工队伍、建材、规划编制与审批、改造资金筹措等问题;加强对村镇建设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建设节能环保住房;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防止目前在部分农村房屋“多开窗、开大窗”的势头蔓延。
一、以措施促落实,无条件完成省市下达农房改造任务
xx年我县启动实施x个村的农房改造工作,完成土地整治x个村,盘活集体建设用地x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x亩,农民住房改造建设x户。各乡镇要树立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完成农房改造任务。xx年下半年,计划启动实施x个村,农房改造x户,盘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x亩左右,每户农民建房估计投资x万元,直接全县投资达到x亿元,可以拉动内需x亿元左右。
二、以科技为先导,加强节能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力度
xx年要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与要求,大力推广农村应用新墙材、新能源、新技术,引导、鼓励农民使用可再生资源,改善农村能源与燃料结构。
三、以项目做牵动,做好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工作
xx年,完成x个村庄建设规划编制、修编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重点做好xx镇、xx镇、xx镇x个中心镇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要注重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注重与农村旅游业、特色产业、毗邻大企业发展相结合,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指导性。同时保证完成的规划审批工作,做到按标准编制,按程序审批,按规划建设。凡是没有编制规划的村屯,不予安排泥草房改造补助资金。
四、以农房建设为重点,加强村镇建设质量安全监管
xx年是我县农房改造刚起步的一年,强化农房建设施工的质量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建设部的要求,把农房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纳入工作范畴,监督施工方和农户要建立在安全、环保的标准规范施工上,防止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头,目标要逐级分解到基层,确保不发生一般以上质量安全事故。
五、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
我县将中心镇建设作为今后几年县内区域发展的重点,以平桥镇、白鹤镇、坦头镇三个中心镇为龙头,积极带动其他乡镇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发展规划为龙头。按照小城市发展要求,高起点修编完善中心镇总体规划,优化镇区建设、产业凝聚、农田和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全面提升规划建设档次。把中心镇建设与农房改造、人口集聚结合起来,启动镇中村、中心村改造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开展农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试点工作,加快中心镇人口集聚。加大中心镇的道路、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推进商贸、金融、公交、通讯等功能设施建设,促进基础设施与城区对接、与周边乡镇互联共享,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充分发挥中心镇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篇:2020年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2020年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村镇建设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融入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攻南京都市圈中积极作为,切实抓好脱贫攻坚领域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历史建筑排查认定建档等重点工作,继续加大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强小城镇活力、魅力,助力乡村振兴。
一、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各县区要集中力量、上下联动、攻坚克难,全力补齐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短板,如期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户户有保障目标。
一是全面开展贫困户住房安全再排查。通过市级组织、县区牵头、乡镇参与、村级配合的形式,全面排查全市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有唯一住房安全。县区(新区)主管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依照《农村住房安全性鉴定技术导则》,逐户排查、鉴定贫困户住房质量,逐户建立贫困户住房档案信息,鉴定结果为C、D级危房的,要及时纳入改造计划,确保“一户不落”、应改尽改。
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各县区要紧盯目标任务,严格执行程序、标准,落实好“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推进机制,有序推进2020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力争在6月底完成改造工作。
二、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以组织申报省、市级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为契机,不断完善全市小城镇项目库建设,推动镇村基础设施建设,激励各乡镇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融合发展中积极作为。
三、加强历史建筑排查认定测绘建档
按计划3月底前完成市区已公布的xx个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年底前完成全部已排查认定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5月底前完成全市一级历史建筑的认定,10月底前完成二三四级历史建筑认定工作。指导督促历史建筑产权人和使用单位制定专项保护方案,形成长效机制。
四、修改完善xxx市农房设计通用图集
充分利用农房设计大赛成果,结合施工图设计工作,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住房建设通用图集编制工作,力争做到农户满意,主动选用。
五、加强村镇建设工作指导
定期召开村镇建设重点工作调度会,适时调整阶段性工作侧重点。组织开展两期村镇建设管理培训,指导各县区组织好农村工匠培训工作,加强县区工作交流、互动,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2011年全省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2011年全省村镇建设工作要点
根据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2011年我省村镇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和鄂发【2010】25号文件精神,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抓手,以提升村镇宜居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为目标,以重点中心镇、特色镇、镇级市试点和宜居村庄建设为载体,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组织编制和修改完善村镇规划,积极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加大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实施力度,切实落实各项试点示范任务,为实现“十二五”城乡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跨越,努力夯实村镇建设工作基础。
一、修改完善村镇规划,加强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
1、加快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1+6”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县、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竹房城镇带县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试验区等有省级区域试点示范的县市,2011年要率先完成村镇体系规划和县域垃圾处理设施布点规划的编制。各县市区要合理确定村庄规划编制区域,筹集经费、组织力量,保质保量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
2、修改完善重点小城镇规划。镇级市试点、重点中心镇和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设站城镇要科学确定发展定位,按小城市规模和标准,修改完善总体规划。特色镇要充分挖掘建筑风貌、历史人文、生态景观等要素资源,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城镇近期规划建设用地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地段要编制
1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实行目标考核,确保质量进度。
3、加强村镇文化特色研究。加强村镇历史文化特色的保护,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乡土建筑保护研究。按住建部要求,推进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创建工作;会同省发改委、省旅游局等部门,开展第二批旅游名镇和100个旅游名村创建活动;指导各地做好环“一江两山”中期项目特色民居改造设计工作。
二、完善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工作推进体系,着力抓好镇级市试点,不断提升小城镇居住和服务功能
1、完善县域“一主一副一特”为载体的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工作推进体系。各县市在抓好主城区建设的同时,要遵循城镇发展内在规律,根据经济基础、历史延续和辐射功能,在每个县域集中力量建设1-3个综合实力突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特色明显的重点中心镇或特色镇,使其成为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重要节点。
2、围绕扩容提质强化小城镇功能。以全面提升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为目标,积极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将“扩容”和“提质”作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工作重点。“扩容”方面,要积极扩大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建成区面积,加强道路、供水、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产业集聚的基本承载需要。“提质”方面,要强化小城镇宜居功能,以小城镇污水处理、区域
性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设施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小城镇减排责任体系,持续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2011年在3万人以上的46个集镇启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5万人以上的镇在年内建成运行;100个重点中心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绿化覆盖率三个指标比上年增长5%以上。
3、科学磷选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和镇级市试点。研究制定具体磷选条件、建设标准和工作程序,组织开展“十二五”重点中心镇、特色镇和镇级市试点磷选工作,磷选出100个省级重点镇、100个特色镇和一批镇级市试点,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
4、推动镇级市试点建设。选择一批镇区户籍人口在5万人以上、一般财政预算收入1亿元以上、产业支撑强、镇区建设发展较快的建制镇作为镇级市建设试点,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支撑,促进各类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环境,带动周边新农村建设。在镇级市试点探索建立科学管理体制,扩大土地使用权、财政支配权、行政审批权和事务管理权,建立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和招投标中心,为破解小城镇发展瓶颈探索经验。
5、加快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沿线设站小城镇发展。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沿线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促进设站小城镇依托交通优势加快发展。
6、加强扩权强镇的政策研究。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立足于推进新型城镇的工作要求和小城镇发展的实际,提出重点镇扩权强镇的具体政策建议。配合省编委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调研。
7、加大小城镇建设政策落实力度。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建制镇恢复征收基础设施配套费、开征污水处理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三挂钩”、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单列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向3万人以上规模城镇倾斜等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参与小城镇综合开发。指导小城镇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采取市场方式设立城镇建设投资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8、开展小城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市政设施配置标准和防灾减灾建设标准研究论证,加强小城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艺和运行模式的研究、推广,制订小城镇建设导则。
三、建设宜居村庄,改善农村环境
1、扎实开展宜居村庄建设。以中心村、农村新社区为抓手,引导农民集中居住,配套建设道路、沼气、供电、供水、广电通讯设施,促进土地节约和基础设施共享,实现集中供水、生活垃圾定期清运、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家禽家畜圈养、雨水明渠排放、污水暗沟排放;建设文体活动设施和绿化小游园,保护山体、清洁水系、美化环境,实现“设施齐全、居住舒适、村容整洁、生态良好、管理科学、群众满意”的目标。2011年启动400个宜居村庄建设,年底验收命名200个。
2、切实落实新农村建设各类试点示范任务。深入推进仙洪试验区村镇建设,重点抓好试点中心镇、厅联系镇及中原中心村建设;推进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500个村的村庄整治,重点抓好通山县对口联系镇、村的村庄整治;推进88个新农村试点乡镇的镇区规划建设和800个村的村庄整治;配合做好鄂州等“1+6”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重点抓好鄂州市100个村和厅联系点长港镇滨港村光芒社区的环境整治;抓好竹房城镇带村镇规划编制和村镇建设;配合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确保完成1400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四、加强农房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确保农房质量安全
1、积极引导农村住房建设。着力抓好中心村和农村新社区施工设计,引导农房建设向镇区和中心村、农村新社区集中,鼓励农民新建改建农房,全省新建改建农房40万户。
2、稳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研究制订《湖北省农村危房改造技术管理导则》,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质量安全抽查与定点监督检查体系,保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力争完成不低于6万户的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3、做好“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特色民居改造工作,提高设计水平,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完成5994户改造任务。
4、加强农房建设的技术指导。认真总结近年来全省农房设计通用图集推广使用情况,组织开展农房建筑设计竞赛,精选获奖优秀设计方案汇编成图集,并免费提供给各地,供农民建房参考使用。
五、其他工作
1、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做好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点村庄规划、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等建设等工作,加强对移民工程建设的指导和监督。
2、认真做好对口帮扶恩施市发展“616”工程相关工作,加强与各对口帮扶单位的协调与衔接,督办落实恩施市“616”工程工作座谈会议纪要明确的各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