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选读后感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
从家中翻出这本《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这部集子已经小有年代了,放在家中也已有些年岁,可我从未认真拜读,偶尔随手翻阅两页,现缘于此次契机,好好读读这本书。
这部选集,包括了毛泽东主席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重要的著作。其中有些故事和理论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均有所涉及和了解。
在将读未读之时觉得这绝对是个很艰巨而漫长无趣的过程,毕竟甚少拜读此类作品的我对此类书籍的认识还停留于认为只有较为枯燥的理论,在读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之后,甚为惊喜,结合了毛主席的所见所思加之最后做下的结论使得理论部分也因为一件件事而显得更加让人记忆深刻了解透彻。
毛选诸多篇章之中我较为喜欢的是他1927年3月所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当时国民党的反动潮流声势浩大,以陈独秀为首的右派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农民革命斗争。毛泽东的考察历经一月,和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得到了不少的材料。他先陈述农民运动概况和批评了反对农民运动的谬论后,过细检查农民所有的行动便总结记述了十四件大事,娓娓道来,明明白白,铿锵有力。虽然时代相隔甚远,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气势。令我佩服的是毛泽东高妙的语言,没有一个高深的字眼,朴朴素素的口语化文章,深邃而有力。这是很多很多书籍文章所缺乏的,不管是文艺类,还是所谓学术类著作。其中十四件大事令我印象深刻,第一件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第二件政治上打击地主(清算、罚款、捐款、小质问、大示威、戴高帽子游乡、关进县监狱、驱逐、枪毙)、第三件经济上打击地主、第四件推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打到都团、第五件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第六件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第七件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隍土地菩萨的神权以至丈夫的男权、第八件普及政治宣传、第九件农民诸禁、第十件清匪、第十一件废苛捐、第十二件文化运动、第十三件合作社运动、第十四件修道路,修塘坝。其中从对非革命阶级的处理到对农民自身的规范,再到对农民未来的发展和建设,一步步做得若网在纲,有条不紊,不过其中也有规范的令我奇怪的地方,如农民
诸禁中禁止煮酒酿糖,对养猪鸡鸭的数目都进行了限制,还禁止杀牛,后仔细想想发现大多与谷米等和人生计食物有关,应该是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关,询问了爷爷,得知当时基础极弱,一切犹如从头开始,万物复苏之际,要先养活人,才能考虑提高生活质量等一系列问题。
在毛选中也有不少熟识的历史事件如其1928年11月25日写的《井冈山的斗争》,其中从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几方面描述了当时割据地区的形势,让我这种对历史一知半解只了解皮毛的人学习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在毛泽东主席1929年12月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其中包括了对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一系列观点问题做出的描述和纠正,其中有许多问题主义并不只有当时有,也存在于现在我们的思想中,如其中有少数人的提议被否决,他们就不诚意地执行党的决议,现今也有人对自己不满意的领导指示听过算过敷衍了事,最后导致进度落后,成果少。又如个人主义中的报复主义、小团体主义、雇用思想、享乐主义、消极怠工、离队思想,这些问题不论是在以前还是现在,不论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普遍存在,书中讲到的纠正方法是主要是加强教育,从思想上就整个人主义。再则处理问题、分配工作、执行纪律要得到。并要设法改善红军的物质生活,利用一切可能时机休息调整,以改善物质条件。个人主义的社会来源是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在党内的反映,当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说明这一点。这是针对当时红军而提出的方法,对于现今物质丰富的我们来说并非有过多效果,不过从中我们能了解和发现原来我们身上有如此多的小毛病,那种个人主义的毛病虽小,但杂而多,时间长了,当它成为习惯习性,当它根深蒂固我们改不掉的时候已为时晚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我看到这个标题时觉得如此之熟悉,不过也只是认为这是毛泽东主席说的一句话,并未想到其中还有如此文章如此深意,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当时毛泽东主席的这篇文章安定了不少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旗帜飘扬中国,点亮了
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时党凭着这个坚定信念和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如今的我们也应继承这种信念在生活中战胜困难,不气不馁,达成愿望。
在读毛选之前,对党对毛泽东主席心中难免有奇怪的想法,算是叛逆心作祟,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党的成立发展过程吹毛求疵的人不在少数,读了第一卷毛选之后觉得,当时真的很不容易,包括毛泽东主席的一批领导人及领导下的红军和生活在中国的贫苦人民,在没有先例没有可以完全借抄的理论下,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发展,找出适合自己国家的理论,国家从不是一个可以试验的地方,它关乎上亿人民生活,领导人在下达一个个命令时可见其深思熟虑,至今中国在大方向上没有出现过很大的偏差,艰辛历尽谁得知。
读了《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收获良多,在今后时间里得空必找到后三卷再细细品读。
第二篇:毛选读后感必备
毛选读后感必备.txt大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需要不停地做出选择;而小人物的悲哀在于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机会。男人因沧桑而成熟,女人因成熟而沧桑。男人有了烟,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女人有了钱,有了资色,也就有了悲剧。
三、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党的先进性的主要论述
(一)毛泽东关于党的先进性的主要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还处在自由竞争和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那时的无产阶级革命还处在准备时期,怎样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这是时代向革命者提出的重大课题。列宁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其特点是资本主义已走向垄断的、腐朽的时期,资本主义矛盾进一步加深,此时,无产阶级革命已由准备时期进入直接实践时期。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这是时代向革命者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并开创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时期,给革命者提出了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包括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何进行革命的新的重大课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物,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的无产阶级不仅同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而且更具有革命的彻底性。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问题,用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理论。
第一,坚持以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先进性首要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就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所以,要有一种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17]他强调唯物史观是 “吾党的哲学根据”。
毛泽东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其特殊原因。在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占了人口的大多数。中国没有强大的小资产阶级政党,大批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分子参加到无产阶级政党中来,使党内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分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使小农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也被带到党内来,从而容易造成党的思想组织混乱。而另一个特殊问题是知识分子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大部分党员来自知识分子而不是工农群众,这些人按其思想倾向来说多属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如何使他们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也是共产党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武装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处理所遇到的问题,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党员的思想入党问题,不能搞唯“成分论”。
第二,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毛泽东的这种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是一致的。[18]他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要求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观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经常了解群众的思想,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建国后,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全党要警惕党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他认为真正靠得住的是人民。因此,要教育党员和干部放下自己的架子,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这样才能保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本色,才能使党永远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第三,坚持和发扬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对党的工作作风做了明确的概括,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19]在全国解放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提出“务必使全党同志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0]
这些通过无数共产党人身体力行而体现出来的优良作风,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高度党性原则。“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21]正是通过这些优良的传统作风,党树立了在全国人民中的良好形象和崇高的威望,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赖、拥护和支持,使党的先进性得以充分体现。
第四,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是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党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组织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走了很多弯路。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总结了党在执行民主集中制问题上的历史经验,针对党内民主程度不够集中也不充分的情况,首次对民主集中制的内涵作了科学的表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22]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和集中的辨证统一。毛泽东提出的“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的方针,为坚持民主集中制指出了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毛泽东关于党的先进性的论述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学说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突出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问题,是彻底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2004-12-6 18:26 回复 202.206.68.*
第三篇:毛选读后感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
汉语言113 09 方姮堃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文章的第一段话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那政治是什么?首要就是区分敌我。毛泽东首先谈的政治就是先去区分敌我。“中国过去的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他首先指出区分敌我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要区分敌我的前提是对中国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的分析。这对一个阶级说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重要的,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开始用马列世界观来看待问题了。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以外通常被叫成“毛主义”。中国共产党则一直使用“毛泽东思想”,或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提法。
实事求是原则的最根本要求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探讨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以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革命就能胜利,就能发展;反之,革命就要遭到挫折,就要失败。这是我们党几十年的革命经验总结出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概括为实事求是这个基本原则进而把它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和精髓。
毛泽东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设想过,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可以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办法。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机会实践他们的设想。列宁虽在1918年和1921年两次提出“赎买”的主张,但也因受到俄国资本家的抵制而失败。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的东方大国采取“赎买”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曾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中政治上大部分中立,一部分有影响的人士表现进步,拥护新民主主义,故而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集体参加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代表人物参加了新中国的政府机构。解放后,由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把一部分民族工商业者的市场和原材料、零配件来源切断,一部分资金冻结,促使他们对于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的依赖程度愈来愈深,愈来愈广。人民政府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私营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四分之一作为股息。这种富有独创性的政策因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有利而为他们普遍接受。诚然,民族工商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曾同人民政府发生冲突,甚至发动猖狂进攻,但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击退了这些人的进攻,使他们认识到抗拒改造没有出路。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中国农村掀起社会主义高潮,有力地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这种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办法,即在一定时期内,国家按核定的私股股额付给私方相当高的“定息”(年息五厘),作为“赎买”的代价。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这样,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以和平方式有秩序地实现了社会主义运动中先进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以“赎买” 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由于发展迅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难免有些简单粗糙。但应该看到,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采用的“赎买”政策,确实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成功。
毛泽东关于如何巩固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继承和发展了。他为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对毛泽东的定义,我个人认为以《左传》的“三不朽”的标准来衡量,毛泽东符合这三个标准。立德,毛泽东是最能代表中国精神的符号之一,以其颇能代表炎黄子孙形象的容貌、博大的胸怀气度、强烈的革命精神赢得了全世界向往革命和进步人们的爱戴。立功,他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史从而第一次挺直了腰杆,使得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言,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和文章,他的诗词和历史上任何一位文学家相比也毫不逊色,他的著作拥有世界上最多最崇拜的读者,他的画像在人们心中有最深的烙印。这是儒家品评“不朽”的标准,我觉得毛泽东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这个意义。
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是必然,这是我读毛选的最深刻体会。
第四篇:毛选读后感
迫于老师的压力我读了《毛泽东选集》,在此之前我读过了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之后才发现,《毛泽东选集》远比外国作者写的《毛泽东传》更能让我了解到一个鲜活伟人毛泽东,收获远比想象中的要多。
年轻时代的毛泽东曾经认为无政府主义才是兴国的路,然而,马列的思想再后来深深的影响了毛泽东并且让他找到了一条属于中国的发展道路。毛泽东是家庭背叛者,一方面是背离了父亲对他的未来的计划,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封建教育的不满,然而他却深刻的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在第一卷中就指出了:“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他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工农联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农民以外的小资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第二卷中,相当一部分篇章又在这个特定时期提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当然,毛泽东也不否认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
虽然毛泽东不是农民出身,但却对于农民和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农民阶层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并一直致力于发动农民群众的工作。然而当时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主义者不愿接受他的意见而坚持错误的见解。为此,他回到家乡湖南,对当地的农民运动情况做了三十多天的实地考察,并写了考察报告,借此纠正党内部分人士对农民运动的错误看法。
毛主席在1927年3月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驳斥了党内外怀疑和指责农民运动的论调,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毛主席当时已经认识到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向党中央提出解决农民问题,已经不是宣传而是立即实行的问题。当时的农民已经组织起来,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毛主席看到农民群众对国民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先陈述农民运动概况和批评了反对农民运动的谬论后,过细检查农民所有的行动便总结记述了十四件大事,虽然时代相隔甚远,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气势。
之后的几篇选文中,也都提到了发动农民阶级的重要性,足见他对农民的重视程度。显然,后来的中国早已证明了他当时的分析之准确。可以说,共产党能够取得的所有光辉成就,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正应了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用辛勤汗水养活我们的农民,没有他们,就没有你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毫无疑问,“团结”二字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关键字眼。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
另外一篇不得不提的是《论持久战》,在抗日战争初期,针对“亡国论”和“速胜论”发表的。当时自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全面抗战的第十个月。虽然在政治层面上,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已经形成,但是在思想层面上,当时却是各派分立。而“亡国论”和“速胜论”的争辩引起了国内思想混乱,民心难安。于是就必须得有一种理论,既能解释抗日战争的现状,又能指导全民族的抗战。这就是《论持久战》。《论持久战》的任务,一在于廓清思想,把全国人民从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迷途中走出来,他要批判亡国论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的谬论,使被蒙骗的人清醒,他也要批判速胜论的幻想,使人民能脚踏实地的看清现实,他既要巩固国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要向国际反法西斯同盟阐明中国的未来,消除国际社会的顾虑。二在于军事上,在战略上对抗日战争作宏观的战略分析,提出战略决策,用以指导整个抗日战争,在战术上从微观方面提出有效打击敌人的战术,指导军队切实可行的实战战斗。《论持久战》担当了指导全民抗战的政治纲领和军事纲领的作用。他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抗日战争要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但是,最终的胜利属于中国人民。正是这些思想,指挥了中国战争,指导了中国革命,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当今的社会竞争如此的激烈而又残酷,无论何时何地自己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分析事物要透彻,不要被眼前的假象迷住眼睛,要清醒的认识自己,认清外 在的事物。没有完美的事,也没有完美的人,短浅的去看问题最终一定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毛泽东的心里格局非常之大。我们的思想高度与之是无法相比的。所以我 们只有去推崇去学习。我们这些90后真的应该去了解这位伟人,去学习他,去读懂他。今天加深对红色历史的理解显得更为迫切,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争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
第五篇:毛选读后感
革命的理论来自革命的实践——《毛选》第三卷读后感《毛选》第三卷反映的是1941年~1945年间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历程。这段时间中国革命斗争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战略僵持及战略反攻阶段。第三卷所收集的文章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的建设等方向工作的思考、总结以及对具体工作的方法指导既有认识论的思考又有方法论的指导其中经典名篇有《〈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等。
在这些篇章中毛泽东同志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组织原则、工作方针对当时队伍中出现的教条论、经验主义等各种不良倾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他通过自己的革命工作实践总结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方法论原则。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他指出在“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等方面的学习方法要进行改造”。要以科学的态度即以马列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对待学习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列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要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马列主义中找立场、观点、方法要有的放矢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明确了我们的文艺为谁服务的根本性问题。我们的文艺不是为百无聊赖、懂得发愁的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力量、未来服务。在《论联合政府》文章中他详尽地分析了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党的工作路线提出了建立联合政府的构想明确了现阶段革命战略定位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全面展现了联合政府在工农业、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基本原则。
毛泽东是伟大的实践家具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和百折不饶的坚毅精神他带领中国共产党人走过了前人从未经历过的曲折和低潮把中国革命事业推进到了空前的高度。
在重温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毛泽东科学思想的号召力、革命精神的凝聚力、伟大人格的感染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浪潮中我们应当把理论的指南转化为实践的动力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运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代革命家在丰富的革命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工作方法、认识原则在各种工作环境下经受得住考验不断锤炼党性、磨练意志成为一名信仰坚定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