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思考
对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思考
——北票市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董丽丽
摘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农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生产力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但补贴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把农机推广工作和补贴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好补贴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当前农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农机购置补贴;三农问题;农机推广。
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综合效应。
1、增加了农机装备总量。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刺激了农民群众的购机热情,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2、有效拉动了内需。北票市从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以来,仅2009年,全市共享受购机财政补贴资金达580万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550万,省级补贴30万。带动农民投入1238万元,拉动农机销售1816万元。农机销售的增长,对整个机械制造、钢材生产的增长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3、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北票市在补贴项目实施前,由于农民购买力有限,基本使用的是手工劳动工具,农机具的使用是一片空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后,我市购买机具数量大幅度提升,填补了我市多年来农机具的推广空白。
4、提高了农机作业水平。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有效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活质量。
5、激活了农机作业市场,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新型农机具的大量投入农业生产,有效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增加,直接和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6、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随着农机数量和品种的迅速增多,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应运而生,从实施购置补贴以来,我市出现了不少农机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二、农机购置补贴的问题。
1、补贴资金到位较迟,错过了春耕备耕生产最佳农时,给农民购买选择带来不便。
2、补贴项目中不包含工作经费,致使承担项目的农机管理部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给项目实施带来一定困难。
三、应对措施
1、加大政策服务力度,搞好宣传引导。要采取新闻媒体、资料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广泛地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让农民普遍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好处、补贴程序以及补贴机具类型,不断提高农户购机的积极性。
2、针对补贴资金到位较迟的情况,要创新工作方式。
23、必须创新农机补贴政策的管理模式。1)、在政策范围内,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自主选择。2)、农机补贴政策要科学简便、容易操作、公正公平而且透明度高。3)、补贴资金集中支付,加强监管,减少环节,减少漏洞,不让套用国家资金的事情发生。
四、农机推广工作与农机补贴政策的关系
1、针对我市的地貌特征,制定和出台农机具体补贴方案须围绕农机推广这一中心工作。要补贴的机具和技术必须是要推广的机具和技术,这是首要的,如果把不做推广的农机产品和技术,也做为补贴对象,那就无意义可言。推广什么样的农机产品和技术,与当地实际情况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要因地制宜。
2、农机补贴政策仅是农机推广工作的一种措施和手段。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农机化水平,但我们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于农机补贴政策,农机推广工作有很多事情要做,如引进和试验新机具、新技术等等。另外,也不能制定和出台了农机补贴方案就完事了,还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抓紧政策的落实,使农机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农机补贴政策的好与坏并不等于农机补贴资金发放多少,农机具增加多少,关键取决于农机推广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取决于能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补贴工作也并不能补完就完,还要看农机推广工作的效果明不明显,分析成败原因,以便下个年度制定和出台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农业和农机发展需要的补贴政策。
3、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也是农机推广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农
3机补贴政策靠谁去落实和实施?我们农机部门责无旁贷。怎么去落实和实施?要通过农机推广工作,宣传、资料汇总、验收核实、行文、发放资金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
4、农机补贴政策如何适应新时期的农机推广工作。1)、根据当地实际和农机推广工作需要制定农机补贴方案。农机补贴方案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符合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等发展的实际。2)、列入农机补贴政策的项目必须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引进推广每项新技术、新机具要注重其技术内容是否先进适用,技术性能是否可靠。不具备先进性的技术没有推广价值,不具备适用性的技术没有推广前景。推广过程中,要据本地实际情况,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技术或机具,决不能为推广而推广,为机械化而机械化。同时,要站得高,看得全,所推广的技术或机具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有些技术或机具由推广所表现出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显著,但其社会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也值得推广。有些技术或机具的确先进,但适用范围极其有限,或要求过高,推广价值也就不大。3)、农机补贴政策应该与时俱进。不同时期农业产业规划不同,农业发展的重点也不同,要推广和补贴什么样的农机产品和技术也要跟着农业产业规划走,这样,农机补贴政策才适合时代要求。应该把过时的农机产品和技术及时地从农机补贴中撤下来,把更加先进适用的农机产品和技术放到新农机补贴中来。4)、农机补贴的标准应随所推广的农机产品和技术而定。一方面要考虑政府到底能给多少农机补贴资金,补贴资金多的
4当然可以定得稍许高点,掌握好补贴比例,让有限的补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要考虑农民对所要推广的农机产品和技术的接受的程度。对农民易于接受、购置和应用热情高的,可适当降低补贴标准。
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同时期的情况也会不同,农机要推广什么,补贴什么,要适合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符合当前的农业产业规划。农机的补多补少也要看农机产品和技术而定,看该农机产品和技术所应用的农业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量做到各类农机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在农机化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不仅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也使农业产业更加优化、合理。
总之,作为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的农机管理部门,要深入研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总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方式,管好用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解决好农机购置补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建立起扶持农机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为进一步满足农民的购机需求,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预计200亿元,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6个小类180个品目,在此基础上各地可再自行增加30个品目。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统一补贴标准。补贴按不超过各省近三年的市场平均价格的30%测算,重点血防疫区补贴比例可提高到50%。单机补贴上限5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甘蔗收获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为支持2012年春耕备耕,中央财政第一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30亿指标已于2011年9月提前通知到了各地。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为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决定从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2012年生产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120元、125元、140元,比2011年提高18元、18元、12元,提价幅度分别为17.6%、16.8%和9.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2012年,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选择100个县(场)、1000
个乡(镇)、10000个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整县、整乡、整村推进,力争实现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13亿亩、免费为1.8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的目标。
动物防疫补贴政策。当前我国动物防疫补贴政策主要包括: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强制免疫疫苗由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财政部门进行政府招标采购。兽医部门逐级免费发放给养殖场(户);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畜禽疫病扑杀补贴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和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对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贴,补贴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补助经费用于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为畜禽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的劳务补助,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投入7.8亿元补助经费。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国家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对养殖环节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第三篇: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实行全价购机的第六年,我市认真学习江苏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有关文件精神,吃透政策、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强化监管,切实做好了各级财政农机补贴购置政策的实施工作,现将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补贴政策实施的基本情况
今年,下达我市两批江苏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670万元,其中8万元为2017农机购置补贴监督管理经费,2016年结余资金103.952万元转入2017年使用,故可用补贴资金为765.952万元。截至12月21日17时,按江苏省农机购置补贴管理系统统计显示,我市财政补贴的农机购置总投入达3688.2935万元,共有346个农民与服务组织购买财政补贴机具725台(套),享受江苏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额673.652万元。网上显示中央补贴资金使用比例和结算比例均为90.41%,七个批次补贴资金673.6520万元全部完成结算。
全市新增725台补贴机具主要包括:大中型拖拉机46台(其中75马力以上44台),收割机40台,乘坐式插秧机48台,育秧流水线19套,喷杆式植保机28台,低温烘干机109台(1394.5吨),旋耕机96台,旋耕播种机111台等。
农机报废更新情况:累计报废收割机22台,拖拉机42台。
二、补贴政策实施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成立了常熟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成员单位由财政局、农委、监察局、审计局、公安局、市场监督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委,由农委一把手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的成立形成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和监管的工作合力,切实加强了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镇农机、财政部门继续成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操作主体,市农委分别与各镇(区)农服中心签订了农机购置补贴 管理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各方的工作职责与要求,并落实专人操作办理。
(二)制定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宣传。根据省、苏州市农机购置补贴有关政策精神,对省补范围内的48个品目机具进行敞开补贴。我市及时制定出台具体操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申请补贴的时间等。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一是在常熟市农业信息网上全文公布政策文件。二是印制发放了500册补贴政策宣传手册;三是利用会议、培训、科技下乡、街头政策咨询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四是利用市农委短信平台,群发宣传短信近800条次。
(三)加强业务指导,强化监督检查。按照省农机局对农机购置实施工作的统一步骤和要求,我们注重从制度和实践中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一方面从操作人员业务培训与指导入手,在5月4日对镇级农机负责人与具体操作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并随后逐镇进行了现场操作辅导。另一方面,加强补贴机具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在电话抽查的基础上,联合财政部门开展不定期检查,检查镇级两部门是否严格执行购机资格审核制度、机具核实制度、公示制度等以及相关工作纪律。5月份对三家本地注册经销商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对照补贴机具经销商管理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对购机者按比例抽查核实购机情况,电话抽查218台,实地检查162台重点机具。
(四)做好信息管理,认真审核结算。明确专人负责购置补贴信息管理工作,根据2017年补贴操作的新要求,规范受理补贴手续,严格审核购机信息。发现购机信息有疑问的及时与经销商、镇农服务中心联系核对确认,力争录入的信息准确无误。认真审核镇农服中心提供的补贴资金结算意见,对提供的每个购机者信息与网上信息一一核对,确保姓名、地址、机具名称、分档名称、各级补贴金额等信息准确无误后,汇总并向市财政部门出具结算意见,及时进行补贴资金拨付兑现。同时,在常熟政府网站上开辟“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 栏”,一是公布补贴资金的实施进度,二是公布享受农机购置补贴信息表、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企业信息、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等,供各级查询,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五)部门密切配合,提供优质服务。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过程中,市、镇两级农机与财政部门能够统一思想认识,紧密配合协作,严格操作程序,以农民满意、企业称心、政府放心为宗旨,从政策公开、经销商公布、告知确认、资格审核、信息传递、资金结算受理以及审核拨付等各个环节,向农民与企业提供各项优质、高效、便捷地服务,确保农机补贴政策实施的公开、公平、公正、准确,赢得了广大农民与农机企业的称赞与好评,树立了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有关建议
补贴农机产品性能质量参差不齐,给购机用户带来隐患,建议提高江苏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的准入门槛,发展适合本省的高性能农机具。
常熟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12月25日
第四篇:关于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11月5-20日,潍坊市农机局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进行了调研,先后到福建省、福州市、南平市、闽侯县以及我市的昌邑、安丘、寿光等市,采取座谈会及深入农户、农机经销商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依据近6年来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和平日了解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研背景和基本情况
自2004年以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部和农业部依照《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规定,实施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通过6年来的实践,不仅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而且保证了粮食安全;充分利用好这一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促进我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调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地方:福建省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大,我市的昌邑市种粮面积较大,是我市粮食主产区;寿光市是我市设施农业发展最好的地区;安丘市是我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都有一定规模的地区,而且农产品出口一直名列前茅。以上我市的3地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数量相对较大,福建省对重点机械补贴力度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通过调研,近7年来特别是今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据统计04-10年全市共完成部省市县四级补贴资金21757万元,购置各类机械23854台,受益农户11000多户,引导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超过9亿元。
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取得的成效
自04年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取得了很大成效。一是玉米联合机收实现大突破。04年全市玉米联合收获机仅有195台,现保有量达5200多台,这其中有不少的机械是农民自筹资金购买的。玉米机收面积由04 年的30万亩,发展到08年的达到300万亩以上,5年机收率增加60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各市前列。特别是07年9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玉米机械收获和保护性耕作的通知》后,全市通过购机补贴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十分踊跃,实现了快速发展和重大突破。二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实现大突破。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技术,是一场种植模式的革命,04年我市仅有小块试验田和试验机械,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通过5年来的推广,全市共建立和建成保护性耕作示范点40个,涉及3632个乡村,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会35次,举办培训班48期,培训人员3.8万人次。同时借助农机购置补贴的平台,对保护性耕作机械进行了重点推广,目前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3000 多台。10年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23万亩,6年实现大突破。三是农机跨区作业实现大突破。由于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各类大型农业机械大量增加,目前大型拖拉机、小麦和玉米联收机等保有量3万多台,农机配套比大大增长,这为跨区作业提供了广阔市场。据统计08年全市派出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作业的联收机达4528台。秋季玉米收获机跨区作业机械1027台。同时,我市引进外地机械达4500台,秋季跨区作业市场日渐形成。四是为农民增收的农机服务业实现大突破。近年来,我市的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实现了迅速发展。到目前全市农机合作服务组织259个,县乡村三级农机协会118个,分别比上年增加11%和5%。农机总值10万以上的农机大户6130个。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一方面为机手增加了经济效益。目前玉米联合机收每亩价格在65元左右,耕地和旋耕每亩均在25元左右,每台机械可进行玉米收获和耕地(旋耕)两项作业,作业量在800亩左右。按以上价格和作业量计算,全市补贴机具可为机手增收7000万元,每位机手平均增收在2万元左右,多数机手当年可收回配套机具投资。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机补贴不仅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而且还降低成本,增加了收入。08年购机补贴带动全市增加玉米联合收获面积70万亩,秸杆还田面积100万亩。调查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深耕深松每亩可分别增产粮食60公斤和40公斤以上,玉米联合收获和秸杆还田每亩可分别节约用工3.9个和3.4个,按每公斤粮食1.4元,每个工日值50元计算,全市可新增产值和节约效益4.5亿元以上。
三、进一步做好购置补贴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投入。一是从调查看,普遍反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严重不足。如寿光市09年报名购买玉米收获机的农户800多人,实际仅补贴了300户,不到报名户的50%。昌邑市购置补贴报名开始后,计划报名3天,仅1个上午,报名数量就超过了补贴计划,不得不提前停止。据调查,该市08年自己购买玉米收获机的农民达30多户。安丘市是补贴资金数量较多的市,但是补贴数量也只能满足农民报名数量的30%左右。二是从全市购机需求情况看,全市仅重点机械购机需资金16000万元左右,实际安排到位资金6570万元,缺口在1个亿左右。三是从发展情况看,目前全市玉米收获机保有量约4200台,其收获水平仅占60%左右,要实现机收90%的目标,还需玉米收获机3000台以上,需资金1.5亿元。四是从外地情况,农机补贴比例还需提高。如福建省来看,09年福建省为推进插秧机械化,对水稻插秧机进行重点补贴,中央补贴30%,省里再补40%,个别县级还有补贴,这样累加下来,可以达到80-90%,农民只需很少的投入,就可以买到机械。相比福建的情况,我省补贴比例明显偏小。因此,为进一步加快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大幅度增加购机补贴资金是十分必要的。
2、购机补贴资金补贴范围应逐步向经济作物机械化拓展。从调查情况看,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市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昌邑、寿光、安丘3市粮经比例分别为6:
4、4:6和5:5。经济作物已成为潍坊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并承担着近70%的农业产值。而从08年购置补贴的资金投向来看,粮食作物机械比重均在80%以上,其中昌邑市达到了93%。而经济作物所需的机械仅占总资金的15%左右,比例明显偏小。从农户报名情况看,经济作物所需机械品种多,数量大,报名人数多,资金需求缺口更大。寿光市报名仅3天,农民要求购置补贴电动卷帘机的达5800人,而实际享受到的仅300台,占报名人数的5%。安丘市报名要求补贴田园管理机的农户达500多户,实际享受到的仅100户,占报名人数的20%。
从目前经济作物所需机械来看,数量多,品种多。卷帘机、大姜收获机、花生收获机、花生和棉花覆膜播种机、田园管理机等已基本成熟,可进行大面积推广。以寿光市农民使用卷帘机为例,一个70米的温室,人工卷放一次需要2.5小时,而机械卷放一次仅10分钟,这样每天卷放一次可节省0.3个人工日,每年每个温室机械卷帘比人工可节省66个人工日,可折合人工费4620元。同时机械卷帘还延长了光照时间,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从农民认识情况来看,农民要求非常迫切。昌邑市、安丘市的农民今年纷纷要求提供花生收获机械、大姜收获机械等,到农机公司进行咨询的特别多。目前,潍坊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900万亩左右,品种多,机械化水平低,政策助推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条件已渐趋成熟。
购置补贴资金向经济作物机械拓展,是形势发展的必然也是农民的迫切要求,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为此建议在保证国家资金重点用于粮食机械补贴的基础上,省及省级以下资金重点用于经济作物所需机械的补贴,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照顾了特点。
3、购机补贴资金使用要与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相结合。充分利用购置补贴资金来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是农机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特色农产品是各地农业生产的优质品牌,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有的还承担着出口创汇任务。但是特色农产品的机械化生产程度普遍都不高,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如安丘市是我省重要的大姜、大葱生鲜出口和加工出口农产品基地,种植面积达13万亩,同时带动周边种植50万亩。据对姜农的调查,大姜亩产一般在0.8万-1.2万斤左右,在收获时,人工收获需10个人配合工作,每天可以收获并储藏1亩大姜。雇用的男劳力每天要140元/人,女劳力要100元/人,还要提供两顿饭,仅收获成本每斤在0.3元左右。如采用机械收获,可节省成本50%,每个户按3亩姜计算,可节约3600多元,不仅解放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大大节省了成本。目前,潍坊市的特色农产品较多,如:青州的花卉、安丘的大葱、寿光的蔬菜、寒亭的萝卜、昌乐的西瓜等等,为此,建议在安排重点机械资金和计划以外,也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
4、购机补贴资金使用要与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相配套。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是农机工作的新生事物,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事业。科学建设农机化示范区,对于探索农机化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子,推进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丘市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农机化示范区,09年安排部省级资金600万元,是潍坊市资金较多的,由于在安排资金使用计划时,过分注重了重点机械的补贴,非重点机械的补贴就难以保证了。目前省里对示范区建设的资金主要是购机补贴,其它资金基本没有,致使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很难落实和实现。为此建议重点机械补贴资金宜控制在资金额度的60%,40%的额度放权于基层,重点用于特色农机化和经济作物机械化,以此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全面完成示范区建设任务。同时,可考虑从省财政安排专门资金用于农机化示范区建设。09年为了将购置补贴资金与示范区建设搞好配套,我市也下达了一定的农机化示范区计划,但从目前资金数量来看,较难全部落实。
5、购机补贴工作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从调查看,农机购置补贴缺少工作经费问题十分普遍,由于近年来各级财政普遍困难,而购机补贴又是工作量十分巨大、政策性十分强的一项工作,如果没有必需的经费保证,工作难以开展。从福建省了解的情况看,他们的做法是由省级财政按购置补贴额的3%,提取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省级以下组织实施购置补贴工作。为此建议省财政将工作经费列入购机补贴资金或列专项资金予以统盘考虑。
第五篇: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在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生效实施和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推动下,我国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经5年了。那么,实施5年来,这项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政策执行中有没有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使这项政策更好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力迅速提高,以达到政策实施之目的?最近我们就此展开了调查,与同行交流。
一、农机购置补贴的主要成效
2004年中央财政设立了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由2004年的700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0亿元,4年增加了近30倍。2008年达到创记录的40亿元,比去年同期又增加1倍。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农业县和农牧场。其政策对农机化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主要表现在:
1、国家的投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2004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补贴资金29.7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36亿多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达185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20万台(套),直接受益农户达114万户。
2、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化水平。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机装备结构得到初步优化,大量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投入生产一线。2007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6亿KW,比上年增长4.7%,比2003年增长26%。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187.3万台,比上年增长11.7%;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98万台,同比年增长12.8%;联合收割机达62.1万台,同比年增长9.3%。农业机械的快速增加,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2007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全国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7%、33%、27%。
3、推动了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大发展,带动了农机工业和相关产业进步,繁荣了农村经济。在政策拉动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专业协会、公司等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纷纷涌现,农机服务进一步向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2007年全国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农机户达到3650万个,比2003年增长19%;全年农机经营服务收入达到3060亿元,同比增长8.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直接拉动了农村对农业机械的生产性消费,刺激了农机工业的发展。2007年,规模以上农机工业总产值达1300亿元,同比增长25%,产销率达98%以上。农机生产、销售、维修、相关服务等市场健康发展,增加了农民的就业岗位,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繁荣了农村经济。
二、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认识上的误区和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的误区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基于《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一号文件而出台的支农惠农政策,因此政策的初衷重点在“促进”上,它是一项长期政策,而非短期行为。促进,首先是推动发展。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紧密交织的特殊产业,与工业相比,它受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等诸多条件限制,生产的季节性周期长,很多因素是人力难以控制的,因此千百年来始终处于弱势产业的地位。但另一方面,农业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农业的稳定与发展,其它的一切发展都是空中楼阁。正因为如此,全球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给予农业以极大的支持。农机化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它可以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因此,支持农机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的有效供给水平。其二是引导发展。农民对于购买和使用农机,往往是从直观的和眼前的利益来进行价值判断,缺乏宏观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如果我们片面强调满足农民的需求,导致的后果可能是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和结构性失衡,与目标背道而驰。第三,普惠制不是户户购机制。一方面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要讲公平、公正、公开,也就是说,凡是农民提出申请,只要资金允许,都应该得到满足。但另一方面我国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其经营规模是超小型化的,户户购机实际上即不经济也无必要。以稻麦轮作区为例,配置一套粮作机械(以中型机计算),约需8—10万元,可以完成100亩农田作业任务,而该区农户经营规模平均只有7亩左右,这样就产生了97%的闲置和浪费。显然这样的结果是与政策的初衷相背离的。第四,结构优化与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农民的从众心理是一个障碍。看到别人买了一台机械经营不错,赚了大钱,自己不加思考也就跟着买这样的机械。这在地区性短缺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又是非常盲目的。以联合收割机为例,在短缺的地区作业,亩作业费收入为50—60元,按这一价格算(考虑跨地区作业因素),其纯利率在35%—40%之间,投资回收期约为3年左右;在饱和地区作业,亩作业费收入仅有不足20元/亩,其纯利率不到15%,照此计算,投资回收期要8—10年。因此结构优化中应包含着总量控制之意,决不能盲目发展,造成国家有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打击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其五,农机管理部门内部缺乏协调,难以形成整体合力,来共同推进农机化健康发展。其六,缺乏选择,难以突出优势农业机械化发展问题。在农民的选择与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之间发生矛盾时,往往难以调和这种矛盾,从满足农民的选择中失去了协调发展的目标。
2、存在问题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执行与当地农业发展相脱节。在农民需要什么机械我们就补贴提供什么机械,从而放弃引导的思想误区指导下,导致补贴的机械越多,与实际发展目标相去越远的状况越来越突出。以某县为例,2007年上级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0万元。当年享受购置补贴农户110户,其中仅拖拉机就达90户,这些拖拉机实际配套的农具不足10台。我们知道,拖拉机如果仅配拖车,实际上就是一个“机动车”,只有运输功能,而不能参加农业生产。这样的补贴“补”的再多,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难有提高,从而与政策设计目标相去甚远。
(2)缺乏引导,不利于均衡发展。农民有极强的从众心理,他们在购置农机设备时,缺乏有关产品的信息和选配知识,也难以掌握本地区某种机械的社会拥有量。往往是看到别人买什么机械,自己跟着买什么机械。随大流的结果是,某种熟悉的机型在本地区饱和,而不熟悉的、性能更先进的机械反而成了空白,造成机械配置严重失衡,不利于当地农机化发展。
(3)农机结构难以优化,造成短缺与饱和并存的局面。在目前国家投入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不加选择地全面推进。但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这一观念坚持下来。仍以联合收割机为例,目前就全国的拥有量而言,已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但如果细分需求,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国联合收割机从脱粒结构看,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全喂入和半喂入式。前几年由于供给不足,人们在选择机械时“饥不择食”,只要效率高就行。现在经几年实践人们把两种机型做了比较,发现其应用效果大相径庭。半喂入机与全喂入机相比,前者要经过割台搅龙、割下物输送搅龙、脱下物提升搅龙、出粮搅龙四次挤压,稻谷由于其皮质和米粒都脆性大,多次挤压后表面看似完整,但实际上有大约30%—40%已被挤碎。这样的原料加工出的大米碎米率高,商品品质下降,因而其实际价格下降较多。而后者只有一个升粮搅龙,只受一次挤压,其成品率显著提高。因此其需求成倍提高,造成了该种机型在稻作区的极度短缺,农民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制约了水稻产业的发展。
(4)补贴标准偏低,使“促进”作用受到制约。目前,农机购置补贴标准全国统一,即补贴额度为机械购价的30%,单台(套)机械的补贴最高不得超过5万元。这一政策的设计初衷是要让有限的购置补贴资金惠及更多农户,提高覆盖面。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情况有很大差异。这对购置小型机械是可以的,但对于购置大型成套的农机设备而言,实际
上是杯水车薪,难以有效拉动农民购机。同时在客观上也限制了农机大户的发展,与国家支持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愿望相左。
(5)农机部门内部缺乏协调,农机安全管理有失控之危险。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农业部《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实行号牌、行驶证管理,其驾驶人实行驾驶证管理,并实行定期的机械安全年检和驾驶证审验制。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对农机实现有效的安全监管的法制性安排。但近几年来,由于法律安排和部门分工上的缺陷,加之部门内部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无牌无证的农机有大量增加的趋势,农机安全监管在一些地方有失控的危险。以某县为例,2006—2007两个,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拖拉机约150台,而实际入户挂牌仅有30台,为拖拉机增量的20%;补贴联合收割机20台,实际入户挂牌仅3台,占增量的15%。大量的增量农机成为“黑车非驾”,形成新的农机安全隐患。
(6)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急需的机械得不到发展。各个地区,由于农业资源各具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农业产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执行中理应向这些优势产业倾斜,从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人的急功近利思想,见到哪种机械赚钱,就一窝蜂地购买,导致当地优势产业机械得不到相应发展,从而延缓了优势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对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建议
1、消除认识上的误区,采取积极心态,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机化向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高效使用方向发展。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一个连续性的、随着国家财力增加规模逐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补贴额度逐步提高的动态过程,决不是权宜之计和短期行为。这一点从发达国家的实践可以得到证实。以英、法、美、日等国家可以看出,对购机农户给予补贴是一项长期的政策取向。这些国家先后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时至今日,仍然在向农民提供购机补贴。因此,我们应根据这一趋势,制定国家和各个地区不同时期农机购置补贴的长效战略和政策,引导农机化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2、注重引导,优化结构,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我们已经步入市场经济快车道。从宏观上讲,应该提高农机购置补贴的计划性,做到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各个阶段要有不同的扶持重点,各个地区要有自己的购置补贴特色,以促进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在享受购置补贴政策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先发展的机械多补,限制发展的机械少补或者不补;生产急需而又短缺的机械提高补贴标准,拉动其快速发展;已经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机械只给予
其更新换代补贴;结构性短缺的机械优先给予补贴(如稻作区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选择补贴对象上,要效益优先,要支持规模生产,先进的生产方式要优先享受补贴,促进其尽快发展,产生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
3、随着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的扩大,要提高补贴标准。为适应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要求,要鼓励、支持农业企业化经营者。对于这些经营者要取消只准享受一次购置补贴的限制,取消单台(套)机械购置补贴的最高限额,鼓励其拥有机械的大型化、成套化,通过提高配套比和集成化水平来提高其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目前农业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要支持农机服务社会化发展;农机购置补贴要向农机专业户、大户、服务公司等倾斜,扶持其做大做强,成长为农机服务产业的“龙头”,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
4、农机部门要发挥好协调和合作功能,即要促进农机化发展,又要保持其发展的质量和安全,建设一个高效、安全的农机化体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执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农机管理机构要主动配合,着力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负责农机安全监管的机构应战线前移,主动参与,沟通信息,掌握情况,及时为购机者办理登记注册事宜。在农户办理购置补贴申请时就开始介入。一些地方在农户购置补贴手续办理时收取农机注册登记保证金的做法,对于提高农机入户挂牌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应该予以肯定。积极的探索,只要有利于提高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又使农民乐于接受,就应该推而广之。
5、关于优势农业产业机械化发展问题。陕西省南郑县农机管理部门的做法值得借鉴。该县依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政策,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内选择农机购置补贴的批次、决定资金使用规模、优先发展的机型等作法,做到了政府、农民、社会“三满意”,把有限的购置补贴资金用在刀刃上。根据该县的实际,以提高农田作业水平和优势产业机械化水平为重点,确定了机具对象。即第一批次为手扶拖拉机及配套机具、设施农业急需的微耕机及配套机具,优先办理,足量供给;第二批次为高性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及渔业机械,只要资金允许,优先办理;第三批次为轮式拖拉机及配套机械,凡申请购机者一次购买配套机具在两台及其以上者,在该批次内优先安排;只购轮式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在一台的,视资金情况安排;不购配套机具的申请户原则上不予批准。2008年,提出申请、预约登记的农户近300户,约需购置补贴资金近350万元。通过批次安排,突出该县五大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有效化解了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也使农机管理部门掌握了优化农机结构的主动权。
6、关于加强宣传与引导。陕西省农机管理部门为了引导农民的购机行为,整合农机推广、生产企业、供应企业创办了农机展示超市,集中展示该省生产急需的农机,起到了强有力的宣传、示范与引导作用。这一作法可以有效解决农民在购机时信息不对称、盲目跟进的倾向,值得推广。为了加强引导,各地可以如法炮制,整合资源,建立地区性农机展示与推广超市,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引导农机购健康发展。
(第一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秦海生(陕西省南郑县农机管理站)
王凤珍(陕西省府谷县农机监理站)
刘曙光(陕西省西乡县农机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