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荆农综改〔2007〕2号关于印发《关于当前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荆农综改〔2007〕2号
关于印发《关于当前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市直有关单位:
《关于当前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八日
关于当前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方案
2007年8月31日,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市综改办关于全省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培训班主要精神汇报,并就深入推进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市委书记傅德辉、市长王玲、市委副书记张良成等领导同志强调,要深入调研,吃透“两头”,突出重点,破难而进,积极探索,突破创新,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根据会议要求,拟定当前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关于推进建立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一是各县、市、区要确定1—2个方面和选择1—2个乡镇进行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创新探索。市综改办要加强指导督办,力争在年内取得新突破。二是认真办好京山县钱场镇试点,拟于10月召开现场会,以会代训,总结推广钱场经验。此项工作由李刚、胡道银同志负责,市综改办和相关县市区承办。
二、关于推进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税费改革。根据省委办公厅鄂办发〔2007〕7号和鄂办发〔2007〕19号通知要求,一是尽快成立市“小三场”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二是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全市农牧渔良种场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我市推进“小三场”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三是拟在近期向市委、市政府作专题汇报,并召开有改革任务的县、市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此项工作由胡道银同志负责,市农业局和相关县市区承办。
三、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是各县、市、区在2007年11月底之前,完成试点村确权发证工作。二是召开全市林改推进会,总结试点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我市林改工作,2008年
基本完成确权发证任务,力争走在全省前列。此项工作由张良成、詹永杰、胡道银同志负责,市林业局和各县市区承办。
四、关于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重点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作用,完善邮政储蓄的功能,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借鉴四川资阳等地经验提出组建农业担保公司的方案,并在京山县率先试行。此项工作由黄爱国同志负责,市农办、人民银行荆门市中心支行、市银监局、市金融办和京山县承办。
五、关于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使用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对于供水以及具有经营性的小型水利工程等设施,可以实行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由经营者承担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二是对于道路、桥梁等纯公益性的设施,可以采取政府买单,农民参与,责任到人,考核兑现的办法,强化管理责任。三是城建、交通、水利、文化等部门要认真办好试点,根据农村公共产品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推进我市农村公共产品使用管理体制创新。此项工作由胡道银、黄爱国同志负责,市综改办、市建委、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局承办。
六、关于开展全市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检查。一是检查的范围。各县、市、区及沙洋监狱管理局、沙洋劳教所。二是检查的项目。
重点检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移民后期扶持等项目。救灾、捐赠资金使用情况由市审计局组织专项审计。退耕还林资金由市监察局、市林业局、市财政局安排进行专项检查。三是检查的时间。拟定于10月下旬。四是检查的人员。由市纪委(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市农办、市财政局(市综改办)四个单位县级干部任组长,从市纪委(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市财政局(市综改办)、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移民局、市农机局抽调专人,组成四个检查组。此项工作由张良成、胡道银同志负责,市综改办、市农办、市财政局承办。
主题词: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方案通知
抄报: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村综合改革
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市长助理。
抄送: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荆门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9月18日印发
第二篇:荆农综改办发〔2008〕1号关于印发《2008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件
荆农综改办发〔2008〕1号
关于印发《2008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点‣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〇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2008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点
2008年,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要以中央、省、市委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省综改办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添活力,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一、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明确乡镇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建立新的乡镇政府工作考评制度,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强化乡镇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不得超编进人和聘请临时人员,加强实名制、公开化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乡镇主要领导机构编制审计制度。推进乡镇延伸派驻机构改革。规范机构设置,精简分流人员,加强内部管理。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 加强对“以钱养事”服务岗位、补助经费、服务合同和考核机制的检查督促。合理确定岗位,规范合同制管理。按照人事相宜、精简效能、控制总量、优化结构的原则,会同编办审核公益性岗位设置数量,以县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合理确定农村公益性服务岗位。加强对合同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防止签订合同流于形式,维护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考核考评制度,确保服务质量。加强对“以钱养事”资金的管理。对省、县(市区)安排的“以钱养事”资金的分配和使用研究建立激励机制,督促各地严格按照项目合同管理办法,将资金落实到每个具体的服务项目和服务主体,并在政务公开网上予以公示,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社会保障资金落实到人。合理确定服务项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公益性服务项目。服务项目及质量、数量标准向社会公示。创新服务模式。继续以县市区为单位确定1—2个方面和选择1—2个乡镇进行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创新,为深化改革积累经验。
三、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和校舍维修经费补助标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免除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覆盖面。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监督检查机制,对弄虚作假、挪用资金等问题,及时纠正、严肃处理,确保各级财政安排的新机制专项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和有效。
四、切实加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确保乡镇政府正常运转”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体制。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督促各地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等,合理划分乡镇类型,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必需的公共支出和必要的正常运转经费。完善政策,规范管理。积极鼓励乡镇培植财源,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确保乡镇人员经费和日常经费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支出管理,规范乡镇财政的支出项目和支出范围,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
五、继续深化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税费改革
坚持统一政策、规范分配的原则,积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完善“两田制”改革。在确保责任田实现零税赋的同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规范经营田的发包工作,并解决好责任田分配中的遗留问题,管理好租赁田,征收的租赁费不得高于改革前负担水平。做好社会职能剥离工作。把所有农场承办的社会职能全部剥离到县(市、区)有关职能部门。使用好转移支付资金。做到专人管理、专账结算、专款专用,确保国有农牧渔良种场正常运转。逐步建立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比照国有农场改革的办法,探索国有农牧渔良种场职工养老统筹改革。
六、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在办好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林改工作,到年底基本完成确权发证工作,力争走在全省前列,初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认真落实“两金”免征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涉林收费项目,切实减轻林农负担。抓好林业要素市场建设,逐步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
七、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支持“三农”的作用,完善邮政储蓄的功能,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争取开展村镇银行试点,逐步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积极培育新的信用模式、新的金融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市(区)、县两级要积极筹建农业担保有限公司。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
八、积极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使用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建得起、管得好、长受益”的要求,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性能,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以奖代补、民办公助、投资入股、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资金筹集模式,投入农村基础公益设施建设。督促相关部门区别农村公共产品不同特点,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对于供水以及具有经营性的小型水利工程等设施,实行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由经营者承担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对于乡村道路、桥梁、文化建设等纯公益性的设施,采取政府买单,农民参与,责任到人,考核兑现的办法,强化管理责任。
九、推进大湖区农民负担综合改革
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减轻我省大湖区农民负担综合改革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08‟4号)文件精神,指导大湖区所在县制定好综合改革方案,落实使用好减轻大湖区农民负担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确保专项用于公益性排渍排涝费用补偿、堤防维护、防汛整险等减轻大湖区农民负担综合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取消大湖区易涝地区排涝水费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确保减轻大湖区农民负担。
十、大力化解乡村债务
全面启动“普九”债务化解工作。按照“明确责任、分级负担、逐步化解”的总体要求,制定好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实施方案,加强“普九”债务偿债资金的管理和支付工作,建立健全债务监控体系,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普九”化债任务。大力化解乡村债务。督促各地在清理锁定的基础上,实行“一债一策”,分期分批化解乡村债务。加强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乡镇领导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度,健全村级债务动态监控和激励机制,争取化债工作有新的突破。坚决制止发生新债务。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注重从源头上制止发生新债,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上,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规划先行、先易后难”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央提出的制止新债的“约法三章”,即一律不得对乡镇下达招商引资的指标;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举债搞建设;乡镇政府一律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对违反规定造成新增债务的责任人,要依法依纪处理。
十一、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严格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及时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资金。继续实行“一折通”发放形式,直接兑现到农户,以调动广大种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涉农收费监管。继续做好减轻农村负担工作,健全责任制度,强化涉农收费监管,积极组织开展对涉农收费的专项督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开展集体公益事业财政“以奖代补”试点。继续推进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奖代补”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其他“一事一议”公益事业“以奖代补”试点,争取国家和省试点支持。
十二、加强农村综合改革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市综改工作机构,充实工作人员,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大宣力度。继续办好•荆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简报‣的编发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农村综合改革成果,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妥善处理来信来访案件。实行来信来访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建立群众来信来访通报制度,定期对全市各县市区群众来信来访情况进行通报。对来信来访直接到市的,及时进行调查核实,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加强检查督办。做好2007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工作,全面开展自查整改,确保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顺利通过省检查验收。
主题词:农村
综合改革
工作要点
通知 抄 报:省综改办、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成员 抄 送:市直有关部门
荆门市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8年3月27日印发
第三篇:关于印发东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东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
知
东府办〔2004〕71号
各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东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径向市农业局反映。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东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强产权制度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的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战略部署,确保全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顺利、有序地开展,根据《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就我市全面铺开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制订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安排
我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要求从2004年6月开始全面铺开,到2006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各镇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统一部署,合理安排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可以全镇各村、组同时进行改革,也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改革。原则上,今年内进行“村改居”的村、组,在年底前要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到今年年底,各镇要完成30%村、组的改制任务,有条件的镇争取完成50%以上;其余的村、组必须在2005年或2006年上半年改制完毕。已经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莞城、东城、南城、万江四个办事处,要继续抓好完善和管理。
二、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4年7月底完成)
1、成立机构。市政府成立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各镇要参照市的做法,成立镇级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具体负责改革日常工作。各镇要于7月31日前将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报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办公室。
2、宣传引导。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办公室协调东莞日报、东莞电视台、东莞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设立宣传专栏或专题,有计划地开展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宣传工作。市农业局负责把改制的政策文件、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改制试点经验以及改制工作的其他指引资料编印成宣传册子,派发到有关镇、村。各镇要利用广电站、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宣传工具,切实抓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基层干部群众认清形势,消除思想障碍,自觉行动起来参与改制。在改制的其他阶段,全市各大宣传媒体要继续追踪报道相关工作,为改制的深入开展营造氛围。
3、制订方案。各镇要按照市的统一部署,制订改革实施具体方案,于7月31日前报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改革实施方案内容包括:村、组改制批次安排、改制具体步骤及时间安排、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工作要求等。正在开展改制工作或者对改制工作已作具体部署、着手铺开改制工作的镇,可迅速上报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实施阶段(2004年8月初至2006年6月)
1、召开动员大会。各镇、村要按照全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本镇、村工作实际,召开动员大会,传达市改制文件精神,使基层干部群众掌握改制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改制工作。
2、清产核资。各镇要成立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对清查的目标任务、组织机构、时间安排、人员分工以及清查项目、清查方法、清查重点和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出详细说明,报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核后组织实施。清产核资的基准日由各镇自定,原则上,镇内同批次进行改制的村组清产核资基准日应当统一。各村要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由镇业务主管部门人员、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组财会人员、监事会成员、部分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清产核资具体业务可由各村自行开展,也可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中介机构开展,但必须要在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指导下进行。清产核资结束后,各村组要将清产核资结果在村民代表会议上公开,并在村务财务公布栏上公布清产核资报告。具体操作按《东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清产核资工作方案》执行。
3、制订章程。制订章程时必须坚持“群众公约服从国家法律”的原则,就村民关注的问题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征询意见。在此基础上,参考章程示范文本草拟章程,把章程草案分发到各户征求修改意见并反馈修改。村、组制订的章程,须报镇审核后再行表决。
4、界定股东资格。各镇要根据当地具体实际确定股东资格界定日(明确截止时刻),并在界定日1个月前向本组织成员公布。股东资格界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按照《东莞市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股东资格界定若干规定》进行。要注意纠正以往村、组集体经济分配中违反法律法规的做法,特别是要妥善处理好“出嫁女”问题,使改制工作不留尾巴。一些特殊人员需由村民讨论决定是否给予配股权的,各镇要积极引导,力求做到公平合理。
股东资格初步认定后,要进行初榜公布。对村民有异议的,要重新审核,再榜公布。股东名单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核准确定后,作终榜公布。
5、召开股东大会,通过章程并选举产生组织机构。股东名单确定后,召开首届股东大会,由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经镇审核后的章程,按章程产生股东代表。由股东(或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成立组织机构。经股东(或股东代表)大会同意,首届董事会成员可由“两委”成员兼任。首届董事会、监事会的组成人员,一般由同级党组织提名,由股东(或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选出董事长和监事会主任;选举结果由村(居)委会报镇政府备案。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会议行使表决职能时,实行“一人一票”或“一股一票”制。
6、量化配股。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以清产核资确认的经营性净资产为股本金,设置集体股和个人股。每股股值由股本金总额和总股数确定。集体股所占比例,以不低于改制前三年村组负担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和公益事业开支占集体收益的平均比例为准则。若集体土地由村级统筹,村、组两级公共事务管理和公益事业开支由村级经济支付的,组级可不设置集体股。个人股按股东人数平均分配。需要增设募集股的,必须根据项目发展需要设置。募集资金上限不得超过项目投资总额。
目前无经营性净资产或集体收入不能维持社区行政管理费用和公益性开支的村组,先确定股东资格,固化股权,暂不划分集体股和个人股,也不量化股值。待集体经济发展后再行划分和量化,对已确认的具有股东资格的原村民配股。
7、办理组织登记、刻制公章并发放股权证。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将本组织名称、法人代表、资产负债等情况上报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申请办理组织登记、刻制公章。镇人民政府(区办事处)对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办理组织登记的申请审核后,报经市农业局核准登记,由市人民政府制发登记证。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刻制公章的申请,经镇政府(区办事处)审核后,送市农业局核实汇总,由市公安局核发《刻章许可证》后统一刻制。新章启用后,由市农业局收回旧章并交市公安局封存。
股权证书由市农业局统一印制。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为股东填发股权证书。集体股发一本股权证书,个人股每个股东发一本股权证书。
(三)检查验收阶段
1、各镇、村做好改制总结工作,对改制中的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2、每完成一批改制工作后,各镇、村要对改制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对照市有关文件,纠正偏差,确保改制工作按规定完成。各镇要把每批改制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办公室。
3、改制工作每完成一批,市将组织检查组对各镇改制组织情况、政策执行情况及改制效果等统一进行检查验收,确保改制达到预期目的。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是我市推进农村城市化,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改革。各镇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把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时间上要进行合理安排,在人力上要进行妥善配置。改制过程要使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信息交流、反映意见的渠道畅通,部门之间工作协调,确保改制平稳、有序地进行。
(二)把准政策,依法办事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镇、村必须组织学习有关法规和政策文件,使改制工作人员、各级干部和村民了解政策,依法办事。特别是在清产核资中的产权确认、界定股东资格中的出嫁女及特殊人员配股、股权设置中的集体股和个人股比例等问题上,必须认真对照政策,严格依法操作,不得在改制中发生违法违规问题,确保改革达到市制定的目标。
(三)结合实际,分类指导
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村情民况差异大,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必须根据各村组实际,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存在债权债务纠纷、干群矛盾突出的,要在改制之初把问题重点解决好,防止改制过程中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以往集体福利分配中,存在剥夺出嫁女合法权益问题的,要重点组织基层干部和村民学习法规,提高认识,引导其纠正以往的错误做法,严格按照《东莞市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股东资格界定若干规定》进行配股;村、组经济量少、公共开支大,不宜在改制中一步到位把股权量化到人的,镇要掌握好标准,对其加以指导。
第四篇:(最后)泰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来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泰来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切实解决我县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33号)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4〕34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政府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关要求,以破除“以药养医、以药补医”机制为重点,统筹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带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水平提高,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二、改革范围
泰来县人民医院、泰来县中医医院(以下所指县级公立医院为泰来县人民医院和泰来县中医医院)。
三、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使县域内患者就诊率2014年达到85%左右,2015年达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政局,配合部门:县人社局、卫生局、物价局)
2、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提高诊查费、手术费、护理费、床位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牵头部门:县物价局,配合部门:县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卫生局)
(三)建立药品供应机制。
1、取消药品加成。从11月1日起取消所有药品(除中药饮片外)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自该方案发布之日起,除特殊、必备等药品外,其他常规药品库存原则上不得超过2个月使用量。对11月1日前的药品,按照进价同步实施零差率销售,过渡期到11月31日。从12月1日起,县级公立医院药品一律执行新的药品零差率销售价格。
2、规范药品采购供应。县级公立医院按照规定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品种不低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含省增补)规定品种的80%,基本药物使用总费用比例不低于药品总费用的35%。(牵头部门:县卫生局,配合部门:县人社局)
(四)完善基本医保支付制度。
1、调整基本医保政策。明确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将城镇职工、居民医保药品目录、新农合药品目录整合统一使用。将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按政策规定纳入医保基金保障范围,不增加患者的不合理负担。
2、深化支付方式改革。继续执行住院单病种限价和门诊按
定自主确定岗位,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牵头部门:县编办,配合部门:县人社局、卫生局)
2、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逐步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县级公立医院新进人员应依据空缺岗位实行公开招聘。妥善安置原在编在岗未聘人员。(牵头部门:县人社局,配合部门:县卫生局)
3、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原则,绩效工资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得设定业务创收指标,不得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院的药品、检查、治疗等收入挂钩。允许公立医院医生通过多点执业获取合规报酬。(牵头部门:县人社局,配合部门:县卫生局)
(六)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
1、实行院长负责制。建立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制和工作问责制,完善院长激励和约束机制,院长实行年薪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牵头部门:县人社局,配合部门:县卫生局)
2、健全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并实行总会计师制,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严格国有资产管理,对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
3、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涵盖电子病历、临床路径、诊疗规范、绩效考核及综合业务管理等,与医疗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互联互通,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等。(责任单位:卫生局)
4、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好对中医药投入倾斜政策。开展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建立和完善中医师到西医科室查房制度。加强中医应急工作,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开展中药熏蒸、中药热敷、穴位注射、推拿按摩、真气运行等特色项目。(牵头部门:县卫生局,配合部门:县人社局)
5、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泰来县卫生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办法,积极培养或引进县域学科带头人,在政策、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公立医院长期执业。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医院技术队伍。健全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在职继续教育。落实护士人事代理和同工同酬制度,开展优质护理和“宾馆式”管理、服务和护理。大力培养县级公立医院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每年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选送一定数量的业务骨干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着力加快提高医疗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全面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住院医师每年按上级要求参加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牵头部门:县卫生局,配合部门:县人社局、财政局)
刘树江 县人社局局长 宋永和 县物价局局长 张永忠 县审计局局长
张庆志 县财政局局长
李树军 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李秋平县编委办主任
李晓英 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主任 周鸣 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赵剑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梁兴旺 县发改局局长 魏玉学 县民政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局局长兼任。具体负责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二)强化财力保障。
县财政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投入和补偿政策,支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将改革所需政府投入纳入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保证县级公立医院正常运转。
(三)强化协调配合。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建立相应考核机制,落实责任,对各责任单位任务完成情况要定期考核,对工作效果进行监测评估,适时通报,在改革工作实施过程中,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注意研究试点改
第五篇:医改 20100223(卫医管发〔2010〕20)号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ww.xiexiebang.com 2010-02-23
卫医管发„2010‟20号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地在试点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卫生部和相关部门报告。
卫 生 部
中 央 编 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一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二、试点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三)总体目标。
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四)主要任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落实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落实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
——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监管。
——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完善政策体系,为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五)实施步骤。
2009年,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国办函„2009‟75号)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分别选择1-2个城市(城区)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在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
2010年开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的调研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信息交流和指导培训,适时开展评估工作。不断总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在全国逐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三、试点的主要内容
(六)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设区的市级以上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研究制订本级政府负责举办公立医院的设置和发展规划,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明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类别、数量、规模、布局、结构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有计划、按步骤地迁建、整合、转型和改制等,推动公立医院结构布局的优化调整。
建立公立医院之间、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城市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应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使公立医院改革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在明确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有条件的地区,医院可以通过合作、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发展老年护理、康复等延续服务,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
重点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实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改善县级医院的业务用房和装备条件。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县级医院的人员素质和能力水平。
(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明确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承担疑难危重病症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综合功能的国家级或省级医学中心;县(市、区)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公立医院;其他公立医院均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
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推进政府卫生及其他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院的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聘任,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制订并落实按规划设置的公立医院发展建设、人员编制、政府投入、医药价格、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为公立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保障条件。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要积极研究探索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八)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明确政府办医主体,科学界定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在重大事项方面的职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增强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进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
(九)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
完善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完善院长负责制。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规定履行管理职责,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实施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医院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推进医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科学合理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建立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以专业技术能力、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主要评价标准,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探索实行并规范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方式,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由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考虑医院功能定位、医疗保障基金承受能力、本地财政能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对价格调整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而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原则上按照药事服务成本,并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也可以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
完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落实医疗救助、公益慈善事业的项目管理和支付制度;完善补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道路交通保险支付方式,有效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在加强政府指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次均费用的前提下,探索由医院(医院代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十一)加强公立医院管理。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健全和落实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推行疾病诊疗规范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规范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比例,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在加强规范和保障质量的基础上逐步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研究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推动病种规范化治疗。
改善医院服务。通过采取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按病情分类诊疗等措施,努力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投诉和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研究制订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管理的规定和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
(十二)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
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充分依托现有的具有较高诊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的公立医院,建立完善国家、省、市(地)三级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加强医疗质量安全评价控制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完善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评价制度,继续做好医院管理评审评价工作。
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依照协议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并纳入公立医院考核和评价内容中。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医疗行业协会(学会)在公立医院自律管理监督中的作用。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十三)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逐步探索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把住院医师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的必经环节。通过试点,探索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模式、规范标准、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完善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和工资保障等人事保障机制和其他相关政策。试点期间重点为县级医院培养专科方向的住院医师,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师。
(十四)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要给非公立医院留出足够空间。非公立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非公立医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服务。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非公立医院的监管,引导非公立医院依法经营、加强管理、严格自律、健康发展。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确定公立医院转制的范围、条件、程序和配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院,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公立医院改制方案必须充分征求职工意见。允许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公立医院转制重组。
四、试点的组织领导
(十五)试点的领导机制。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领导。试点工作由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卫生部组织推动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城市工作的指导、培训、评估和监督,其他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
(十六)试点的组织实施。
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应建立试点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本《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订试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在坚持中央确定的方向和原则基础上,努力细化、实化、具体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强调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试点实施方案由省级医改领导小组审核后组织实施,并报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制订并落实试点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将重大问题向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报告。
(十七)试点的指导、评估和监督。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和支持。国务院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评估,及时总结试点情况,完善有关政策措施,推进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十八)创造良好试点环境。试点地区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卫生部门与宣传部门要紧密配合,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舆情监测与研判,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坚定改革信心,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试点城市名单
●东部地区(6个)
辽宁省鞍山市 上海市
江苏省镇江市 福建省厦门市
山东省潍坊市 广东省深圳市
●中部地区(6个)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安徽省芜湖市
安徽省马鞍山市 河南省洛阳市
湖北省鄂州市湖南省株洲市
●西部地区(4个)
贵州省遵义市 云南省昆明市
陕西省宝鸡市 青海省西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