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9:1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第一篇: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姓名:

准考证号:

工作单位: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主考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考核时间: 任丽娜***1年11月

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结合横山县实际,探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认为当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产地环境的严重污染、农业投入品的不科学使用及其监控手段的单

一、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体系及设备不健全、监管工作经费匮乏导致从“农田到市场”全过程监管不得力,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意识不足等。文章提出加强产地和投入品管理,控制源头污染,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等。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横山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2006年6月的“福寿螺”事件、上海的“多宝鱼”药物残留严重超标事件、河北红心鸭蛋含“苏丹红四号”事件、2008年9月河北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10年2月“海南水胺硫酸有毒豇豆”事件等。这些事件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农产品安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对于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推动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从源头抓起,让一切安全隐患堵在源头,消灭在源头,让广大老百姓和市民吃上安全的、放心的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结合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的实际,探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横山县是典型的城郊农业区,绿豆、洋芋、谷子、糜子、玉米、水稻等种植面积达97万亩,农民人均3亩。横山也是一个养羊大县,白绒山羊美名远扬,横山羊肉香飘世界。农产品肉、蛋产量高,自给率高,基本可以满足本县人民的生活需求,但蔬菜、水果60%要从外地调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增强横山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横山县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安全,更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横山”的迫切要求。

一、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现状

当前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狠抓农产品质量认证,以认证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规范化建设

两年来,横山县先后认证了27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大大增强了种植业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规范了横山县的农产品市场,消除了以往那种买标签就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的错误意识,带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规范化建设。

(二)农产品市场质量监管有序开展

2009年,经横山县编委批准,横山县农业局成立了县级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农检中心成立后,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和管理监督机构设置、人员培训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购置相关检验、检测设备并在全县4个农贸市场开展了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加强了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管。此外,横山县以“一瘟、二疫、五病”为重点,坚持认真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已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二、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产地环境污染严重,增加了安全农产品生产的难度

横山县是一个资源大县。近些年,横山县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优势资源为依托的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由于地方政府片面注重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

环境的治理,煤尘、粉尘和烟雾以及工业费水的随意排放,导致工厂周区农作物大面积污染。经调查,不安全农产品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危害的直接性和隐蔽性。不安全农产品通常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农产品质量危害的水平或程度仅凭感官往往难于辨别,需要仪器设备进行检验检测;二是危害的累积性。即农药、兽药残留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恶化;三是危害的多环节性。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对农产品产生污染。

(二)农业投入品的不科学使用,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1、化肥。据典型调查,横山县当前的化肥施用量比90年代平均增长1倍左右。大量施用化肥减少了传统农业中有机肥的投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质量变劣,从而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2、农药。近年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多,农药的使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管理使用不当给人类的生态环境以及赖以生存的农副产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一是一些农民为了达到速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使用农药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超剂量、超范围使用;二是一些人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随意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三是未按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据调查,70%以上的农户不知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会有害健康,更不知道农药残留超标不仅降低了农产品质量,还影响了整个农业生产环境。

3、兽药及激素。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畜禽治病上使用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甚至使用瘦肉精。食用此类动物产品,会使有害残留物质在人体内蓄积,导致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反应,产生过敏、畸形、致癌等严重后果。

4、塑料薄膜。近年来,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白色革命”的广泛使用,增加了农产品的总量,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但据调查,现在农用地膜多为不降解地膜,玉米地地膜平均残留量为1.5公斤/亩,蔬菜地的地膜残留量为0.5公斤/亩,大量的废地膜残留在田间不易降解,会使土壤环境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导致土壤失去供养能力。“白色革命”最终造成“白色污染”。

(三)农业投入品监控手段单一,“打假护农”亟待加强

按照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农业部门管源头(初级农产品生产),工商部门管市场(流通),质监部门管加工,看似各负其责,实在形不成合力。横山县每年在重要农时季节开展的“农资打假”活动,就由于缺少有关部门的强力配合,对发现的假冒伪劣、禁用的农业投入品难以严肃查处,许多案件不是放弃查处,就是久拖不查,导致“年年打假年年假”、“前查后乱”现象不断发生。

(四)监管体制不完善,从“农田到市场”的全过程监管不得力

农产品生产和消费要经过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环节。从农田到餐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对食品的污染,造成农产品的不安全,而其中的很多环节都要涉及到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中个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界限和责任又不很明确,经常出现执法真空和推诿的情况。

(五)监管工作经费匮乏,监管无保障

据统计,县里每年1个农产品市场至少要4万元的检测经费,才能满足全年蔬菜日常农残检测的基本需要。这仅仅是蔬菜批发市场检测的例子,还不包括生产基地的监管。生产基地量大面广,所需的经费投入额度更大。另外,市场例行监测主要是速测仪器,不能定性、定量监测,需要添置更好的监测设备。但由于县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够,在资金、政策上不能很好的给予支持,导致很多工作不能开展。

三、提高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要求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明确各自职责,划清监管范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加强产地环境监控,控制源头污染

农业部要抓好产地环境控制,加强城市近郊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安全管理,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以及病源微生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其次,(二)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

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及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广泛深入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限制使用规定、国内外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增强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安全技术水平,使农民自觉按照标准化、无公害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档案记录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利用它们采取“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发投入品,建立一种长效的绿色农业投入品供给机制。

(三)从“堵”、“疏”两面加强投入品管理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专项整治,依法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无证和擅自更改标签的行为,严格控制禁限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销售渠道,逐步形成统一有序、协调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监管格局。另一方面,要从重堵轻疏中摆脱出来,在禁用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时,也要相应地开发一些实用的绿色、无害农业投入品,群众认可后,就不会去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了。

(四)成立一个强有力的综合协调机构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可从立法上明确各职能部门承担的监管职责,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如对农产品的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初级产品生产监管;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农产品市场环节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按一个部门监管一个环节的方式进行理顺,彻底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不利局面,营造规范、有序、安全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境,建立完善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的体系,形成政府主抓、部门共管、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五)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成绩,纳入政府的政绩考核中

各级政府应将日常监测工作经费列入财政专项,形成制度。在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加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成绩,确实提高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重视起此项工作来。

1、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有力保障,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标准化生产到市场准入管理的重要技术监督手段。当前要多方争取,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的投入,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要整合农业系统相关的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建成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主体、区县为补充,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及主要农产品市场为网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

2、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引导规范生产和科学消费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禁止质量安全不合格农产品入市销售,既能充分保障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安全,更能体现优质优价,有效的引导生产,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途径之一。抓不住市场准入,就抓不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键。要在全县主要农产品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超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经过认证或检测,符合质量卫生安全指标要求的农产品,准许进入市场经营;对未经认证或经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禁止进入市场经营销售。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2、粘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须全面提高[J].中国果菜,2007(1).3、孙鲁威.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新农村标志[N].农民日报,2006-03-21.4、执益言.全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J].农业质量标准,2007(2).

第二篇: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农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姓 名:准考证号:工作单位: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主考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核时间: 任丽娜

060102207833

2011年11月

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结合横山县实际,探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认为当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产地环境的严重污染、农业投入品的不科学使用及其监控手段的单

一、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体系及设备不健全、监管工作经费匮乏导致从“农田到市场”全过程监管不得力,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意识不足等。文章提出加强产地和投入品管理,控制源头污染,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等。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横山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2006年6月的“福寿螺”事件、上海的“多宝鱼”药物残留严重超标事件、河北红心鸭蛋含“苏丹红四号”事件、2008年9月河北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10年2月“海南水胺硫酸有毒豇豆”事件等。这些事件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农产品安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对于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推动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从源头抓起,让一切安全隐患堵在源头,消灭在源头,让广大老百姓和市民吃上安全的、放心的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结合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的实际,探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横山县是典型的城郊农业区,绿豆、洋芋、谷子、糜子、玉米、水稻等种植面积达97万亩,农民人均3亩。横山也是一个养羊大县,白绒山羊美名远扬,横山羊肉香飘世界。农产品肉、蛋产量高,自给率高,基本可以满足本县人民的生活需求,但蔬菜、水果60%要从外地调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增强横山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横山县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安全,更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横山”的迫切要求。

一、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现状

当前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狠抓农产品质量认证,以认证带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规范化建设

两年来,横山县先后认证了27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大大增强了种植业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规范了横山县的农产品市场,消除了以往那种买标签就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的错误意识,带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规范化建设。

(二)农产品市场质量监管有序开展

2009年,经横山县编委批准,横山县农业局成立了县级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农检中心成立后,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和管理监督机构设置、人员培训的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购置相关检验、检测设备并在全县4个农贸市场开展了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加强了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管。此外,横山县以“一瘟、二疫、五病”为重点,坚持认真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在动物疫病防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已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确保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二、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产地环境污染严重,增加了安全农产品生产的难度

横山县是一个资源大县。近些年,横山县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优势资源为依托的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由于地方政府片面注重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治理,煤尘、粉尘和烟雾以及工业费水的随意排放,导致工厂周区农作物大面积污染。经调查,不安全农产品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危害的直接性和隐蔽性。不安全农产品通常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农产品质量危害的水平或程度仅凭感官往往难于辨别,需要仪器设备进行检验检测;二是危害的累积性。即农药、兽药残留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恶化;三是危害的多环节性。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对农产品产生污染。

(二)农业投入品的不科学使用,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

1、化肥。据典型调查,横山县当前的化肥施用量比90年代平均增长1倍左右。大量施用化肥减少了传统农业中有机肥的投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质量变劣,从而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2、农药。近年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多,农药的使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管理使用不当给人类的生态环境以及赖以生存的农副产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一是一些农民为了达到速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使用农药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超剂量、超范围使用;二是一些人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随意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三是未按国家规定的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以上三方面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据调查,70%以上的农户不知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会有害健康,更不知道农药残留超标不仅降低了农产品质量,还影响了整个农业生产环境。

3、兽药及激素。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畜禽治病上使用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甚至使用瘦肉精。食用此类动物产品,会使有害残留物质在人体内蓄积,导致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反应,产生过敏、畸形、致癌等严重后果。

4、塑料薄膜。近年来,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白色革命”的广泛使用,增加了农产品的总量,满足了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但据调查,现在农用地膜多为不降解地膜,玉米地地膜平均残留量为1.5公斤/亩,蔬菜地的地膜残留量为0.5公斤/亩,大量的废地膜残留在田间不易降解,会使土壤环境结构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导致土壤失去供养能力。“白色革命”最终造成“白色污染”。

(三)农业投入品监控手段单一,“打假护农”亟待加强

按照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农业部门管源头(初级农产品生产),工商部门管市场(流通),质监部门管加工,看似各负其责,实在形不成合力。横山县每年在重要农时季节开展的“农资打假”活动,就由于缺少有关部门的强力配合,对发现的假冒伪劣、禁用的农业投入品难以严肃查处,许多案件不是放弃查处,就是久拖不查,导致“年年打假年年假”、“前查后乱”现象不断发生。

(四)监管体制不完善,从“农田到市场”的全过程监管不得力

农产品生产和消费要经过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环节。从农田到餐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对食品的污染,造成农产品的不安全,而其中的很多环节都要涉及到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中个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界限和责任又不很明确,经常出现执法真空和推诿的情况。

(五)监管工作经费匮乏,监管无保障

据统计,县里每年1个农产品市场至少要4万元的检测经费,才能满足全年蔬菜日常农残检测的基本需要。这仅仅是蔬菜批发市场检测的例子,还不包括生产基地的监管。生产基地量大面广,所需的经费投入额度更大。另外,市场例行监测主要是速测仪器,不能定性、定量监测,需要添置更好的监测设备。但由于县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够,在资金、政策上不能很好的给予支持,导致很多工作不能开展。

三、提高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要求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明确各自职责,划清监管范围,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一)加强产地环境监控,控制源头污染

农业部要抓好产地环境控制,加强城市近郊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安全管理,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以及病源微生物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其次,(二)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

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及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广泛深入地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限制使用规定、国内外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增强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安全技术水平,使农民自觉按照标准化、无公害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生产过程中,推行档案记录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利用它们采取“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实施统一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发投入品,建立一种长效的绿色农业投入品供给机制。

(三)从“堵”、“疏”两面加强投入品管理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专项整治,依法坚决查处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无证和擅自更改标签的行为,严格控制禁限用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销售渠道,逐步形成统一有序、协调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监管格局。另一方面,要从重堵轻疏中摆脱出来,在禁用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时,也要相应地开发一些实用的绿色、无害农业投入品,群众认可后,就不会去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了。

(四)成立一个强有力的综合协调机构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可从立法上明确各职能部门承担的监管职责,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如对农产品的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初级产品生产监管;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农产品市场环节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按一个部门监管一个环节的方式进行理顺,彻底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不利局面,营造规范、有序、安全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境,建立完善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的体系,形成政府主抓、部门共管、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五)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成绩,纳入政府的政绩考核中

各级政府应将日常监测工作经费列入财政专项,形成制度。在政府的政绩考核中加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成绩,确实提高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重视起此项工作来。

1、整合资源,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有力保障,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农产品从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业标准化生产到市场准入管理的重要技术监督手段。当前要多方争取,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的投入,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要整合农业系统相关的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逐步建成以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为主体、区县为补充,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及主要农产品市场为网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

2、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引导规范生产和科学消费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禁止质量安全不合格农产品入市销售,既能充分保障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安全,更能体现优质优价,有效的引导生产,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途径之一。抓不住市场准入,就抓不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关键。要在全县主要农产品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超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经过认证或检测,符合质量卫生安全指标要求的农产品,准许进入市场经营;对未经认证或经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禁止进入市场经营销售。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2、粘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须全面提高[J].中国果菜,2007(1).3、孙鲁威.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新农村标志[N].农民日报,2006-03-21.4、执益言.全力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J].农业质量标准,2007(2).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榆次区农产品生产经营绝大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最重要的环节是对整个生产过程按照标准化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全程控制,协调统一所有生产者的管理,而在现行的家庭承包生产经营体制下,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农业部门难以对每家每户的生产经营进行技术指导和有效监管。

2、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人员、经费不足等原因,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部门只是对主要农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检,未能对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性跟踪检验检测,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范围不大、种类不多、频率不高,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难以形成质量报告制度。

3、市场准入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主体也比较多元化,既有农民,也有商贩;农产品销售也比较自由,既有批发,又有零售,还有转手倒卖,中小型马路市场35个。这种进货渠道多样化、销售主体多元化的农副产品销售市场,使得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商品备案、质量安全等制度都难以建立、农贸市场比较混乱,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北胡乔蔬菜批发市场,张瑞生:买了多少年菜,都是外地客商自

1己带包装箱,经纪人帮助收菜组织货源,从中抽取小利。去年,在榆次区蔬菜中心、区、乡两级政府领导的帮助支持下,建成蔬菜批发市场,上了本产地的包装箱,加贴无公害认证标志,包装箱有种植户编号。目的想打造当地的“魏榆牌”蔬菜品牌,河南郑州批发市场不按市场规则程序办事,有标无标一律检验,有标免检、无标必检在哪儿不管用。总的来说,上包装、贴标志是增加了成本,销售价格不高,体现不出优质优价的优势。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模式有待进一步扩大由于绿色植保技术推广模式比较单一,一般就是项目专项经费,购买设备,无偿给农民安装使用。这样,一方面由于经费有限,购买设备的数量有限,真正使用绿色控害技术的面积也不是很大,防治面积和防治效果都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没有出资,没有责任感,所以对这些设备的使有不是很爱惜,对设备的修理和维护也不及时,影响了绿色防控技术的作用发挥。

5、农产品上包装、贴标志的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我区经济增长的一项支柱产业。2008年,全区粮食面积51.601万亩,总产量18246.2万公斤,其中:小杂粮9.54万亩,总产量1603.2万公斤,果园面积18万亩,总产量1.15亿公斤,蔬菜34万亩,总产量12.89亿公斤。从规模、产量来看在晋中是名列前茅的。但是,多年来一直没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来,农产品销售使用的是外地的包装箱,比如:蔬菜类—华北优质蔬菜生产基地,苹果类—陕西花牛牌包装箱,造成优质产品

卖不上好价钱。小杂粮类--多数没包装或简易包装,认证主体对农产品包装箱、无公害标志的使用积极性不高,形不成优势产品创品牌的共同体。北田镇朱村:张根牛我们这地方海拔高、没污染生产的西红柿个头大,色泽好,都是太谷范村一代的贩子来收,人家说多少钱就多少,我们也想上包装、贴标志、自己闯市场,创品牌。包装、标志这一块费用摊到农户没人出,集体困难拿不出,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多帮助多扶持。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郑理顺

(广德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

安徽广德

242200)

摘要: 该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问题;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引起全世界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甚至“谈食色变”。自从英国“疯牛”病事件发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特别强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源和责任主体的界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从技术层面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落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可追溯性规定日益严格,全球性技术贸易壁垒正在形成,因此,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刻不容缓。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从本世纪初年开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探索工作。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单位和各地方政府都进行了相关工作,在制度构建和完善、试点追溯体系建设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1 发布一系列法规、标准、规程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农业部相继发布了《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几十部相关法规和技术规程;《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1 了《良好农业规范(第1-27部分)》、《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等系列技术标准;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继制定了《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等规范和应用指南。还有其他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大量相关法规、规范,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构建了制度上的框架。

1.2连续出台政策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中央政府也对追溯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几乎连续八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相关指导意见,包括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国发[2015]40号、国发[2015]50号文件更是对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信息互联共享等作出具体要求。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1.3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追溯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在追溯体系建设的实践上,国家层面建立了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网、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等;地方政府建立的典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北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平台、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信息网等;部分企业也参与了试点建设,为追溯体系建设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

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处于初创阶段,未形成一个广域覆盖的成熟模式,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在实践中显现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严重障碍。2.1主体参与意愿不强

我国农村经营的主体是广大农户,近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土地有集中经营的趋势,但短期内以农户为主的小规模经营格局不会改变。大量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经营主体对新事物的认知迟钝,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再加上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以及农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认识不足,参与追溯的农产品得不到消费者普遍认同,在没有明显市场溢价的情况下,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不高,参与意愿不强。2.2 追溯信息完整性、真实性难以保证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源头和基础是采集录入完整真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信息,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充分记录和保存农产品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信息,是实现农产品信息查询和质量溯源的根本条件。但是现阶段以农户为主的信息记录者整体素质较低,客观上造成源头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不排除少数主观故意录入虚假信息的可能,特别是关键性的农产品休药期、用药安全间隔期、违禁投入品使用等敏感信息,完全靠生产主体的自觉自律确难保证其真实性。

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2.3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的社会信任度偏低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要得到社会信任,核心要素是农产品标识、生产过程记录和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标签是追溯信息的主要载体,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产品标签所携带信息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普遍偏低。部分企业的造假风气以及社会上虚假广告的泛滥,使得消费者对可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缺乏诚信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毫无现实意义。2.4 小规模低档次的追溯主体导致的追溯成本较高

企业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必须要配备相应的硬件及软件。建立追溯平台,购置相应的信息采集和标签打印等专用设备,制作并使用农产品质量追溯标签,并对参与实施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所以投入成本相当高。当前我国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以农户和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标准化水平较低,而且农产品生产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据调查,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负责人高中以上学历只占20%左右,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0%,更不用说广大普通农民了。低素质、小规模的经营导致运行之中的组织成本和难度相应增大,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总成本偏高。3 对策和建议

结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必须将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加快与国际接轨。政府必须发挥重要作用,加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测与监督抽查,科学引导消费者选择获得国家认证的质量可追溯的安全农产品,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自行建立适应本企业发展的可追溯体系。

3.1培育壮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主体,扎实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推进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离不开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积极参与,选准好的切入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现有覆盖全国40%以上农户,数量近150万家的农民合作社以及100多万家家庭农场,有农业龙头企业10多万家,有全国“三品一标”认证涉及企业近4万家,认证产品年产量已占同类农产品商品量的40%以上。因此,建议首先以这些先进生产主体为突破口,加大对经营者的培训力度,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公司组成共同体,鼓励合作社之间组成合作联合社,不断壮大和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在此基础之上,优先把实力较强的、获得产品认证的、社会诚信度高的示范企业纳入追溯试点,积累经验,形成示范效应。另外,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增强企业“造血”功能,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靠市场来带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

3.2 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督管理,保障追溯信息完整真实。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供应链中,政府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全程参与、严格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特别是对投入品的产前监管尤为必要,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档案管理要创新模式,除例行检查外,在倡导自律的基础上可利用合作社社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实现相互监督相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互规范。同时要完善法律条款,加大对追溯产品虚假信息的处罚力度,确保追溯信息的科学、完整、真实。

3.3 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激励企业创建品牌效应

政府在建设和运行追溯平台时,可凭借政府的公信力,将追溯农产品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对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抽检,并“透明化”操作,实现社会共治;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取市场溢价;加大宣传,积极引导消费者认识追溯标识码,认可追溯标识码带来的安全信号。通过市场的评判、社会的监督和政府的监管,以挽回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丧失的信心。

3.4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实现农产品追溯体系广域覆盖

由于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投入成本高,低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者对于新增加费用的承受力较低,因此,需要政府在基础设备、技术研发、末端应用等方面做先期投入。政府投资建立广域追溯平台,统一国家标准。广泛宣传,让企业看到追溯农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农产品溯源得到普及。随着应用量的增加,各种设备和耗品的成本也会相应下降,终将形成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广域覆盖。

参考文献: 【1】徐传清,王爱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1(3):16-20.【2】曹庆臻.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发

展观察2015(27):31-35.【3】张锋,牛静,高芳.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及对策【J】.中国

农学通报2012(29):186-189.【4】张梅.欧盟、美国和日本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分析与比较【J】.世界农业

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2014(4):136-141.作者简介:郑理顺(1966-),男,安徽广德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综合执法工作。7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郑理顺

(广德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安徽广德

242200)摘要:该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存在问题;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关乎人类生命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引起全世界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恐慌,甚至“谈食色变”。自从英国“疯牛”病事件发生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特别强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源和责任主体的界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从技术层面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性。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落后,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农产品可追溯性规定日益严格,全球性技术贸易壁垒正在形成,因此,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刻不容缓。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从本世纪初年开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探索工作。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单位和各地方政府都进行了相关工作,在制度构建和完善、试点追溯体系建设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1 发布一系列法规、标准、规程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农业部相继发布了《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几十部相关法规和技术规程;《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良好农业规范(第1-27部分)》、《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等系列技术标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继制定了《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等规范和应用指南。还有其他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大量相关法规、规范,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构建了制度上的框架。

1.2连续出台政策为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中央政府也对追溯体系建设非常重视,几乎连续八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相关指导意见,包括健全农产品标识和可追溯制度、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国发[2015]40号、国发[2015]50号文件更是对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信息互联共享等作出具体要求。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1.3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追溯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在追溯体系建设的实践上,国家层面建立了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网、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等;地方政府建立的典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广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北京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平台、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信息网等;部分企业也参与了试点建设,为追溯体系建设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处于初创阶段,未形成一个广域覆盖的成熟模式,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在实践中显现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严重障碍。2.1主体参与意愿不强

我国农村经营的主体是广大农户,近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土地有集中经营的趋势,但短期内以农户为主的小规模经营格局不会改变。大量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经营主体对新事物的认知迟钝,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再加上大多数农产品生产者以及农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认识不足,参与追溯的农产品得不到消费者普遍认同,在没有明显市场溢价的情况下,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不高,参与意愿不强。

2.2 追溯信息完整性、真实性难以保证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源头和基础是采集录入完整真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信息,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充分记录和保存农产品生产源头的质量安全信息,是实现农产品信息查询和质量溯源的根本条件。但是现阶段以农户为主的信息记录者整体素质较低,客观上造成源头数据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不排除少数主观故意录入虚假信息的可能,特别是关键性的农产品休药期、用药安全间隔期、违禁投入品使用等敏感信息,完全靠生产主体的自觉自律确难保证其真实性。

2.3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的社会信任度偏低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是要得到社会信任,核心要素是农产品标识、生产过程记录和追溯信息管理系统。标签是追溯信息的主要载体,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产品标签所携带信息的认知水平和信任程度普遍偏低。部分企业的造假风气以及社会上虚假广告的泛滥,使得消费者对可追溯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缺乏诚信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毫无现实意义。

2.4 小规模低档次的追溯主体导致的追溯成本较高

企业要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必须要配备相应的硬件及软件。建立追溯平台,购置相应的信息采集和标签打印等专用设备,制作并使用农产品质量追溯标签,并对参与实施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所以投入成本相当高。当前我国初级农产品的生产以农户和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标准化水平较低,而且农产品生产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据调查,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负责人高中以上学历只占20%左右,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0%,更不用说广大普通农民了。低素质、小规模的经营导致运行之中的组织成本和难度相应增大,最终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总成本偏高。3 对策和建议

结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必须将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加快与国际接轨。政府必须发挥重要作用,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测与监督抽查,科学引导消费者选择获得国家认证的质量可追溯的安全农产品,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自行建立适应本企业发展的可追溯体系。3.1培育壮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主体,扎实推进追溯体系建设 推进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离不开农产品生产主体的积极参与,选准好的切入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现有覆盖全国40%以上农户,数量近150万家的农民合作社以及100多万家家庭农场,有农业龙头企业10多万家,有全国“三品一标”认证涉及企业近4万家,认证产品年产量已占同类农产品商品量的40%以上。因此,建议首先以这些先进生产主体为突破口,加大对经营者的培训力度,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公司组成共同体,鼓励合作社之间组成合作联合社,不断壮大和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在此基础之上,优先把实力较强的、获得产品认证的、社会诚信度高的示范企业纳入追溯试点,积累经验,形成示范效应。另外,政府要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创新扶持方式,增强企业“造血”功能,使企业形成良性循环,最终靠市场来带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3.2 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监督管理,保障追溯信息完整真实。

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供应链中,政府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全程参与、严格监管。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对可追溯农产品的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特别是对投入品的产前监管尤为必要,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档案管理要创新模式,除例行检查外,在倡导自律的基础上可利用合作社社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实现相互监督相互规范。同时要完善法律条款,加大对追溯产品虚假信息的处罚力度,确保追溯信息的科学、完整、真实。3.3 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激励企业创建品牌效应 政府在建设和运行追溯平台时,可凭借政府的公信力,将追溯农产品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对可追溯农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抽检,并“透明化”操作,实现社会共治;鼓励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品牌效应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取市场溢价;加大宣传,积极引导消费者认识追溯标识码,认可追溯标识码带来的安全信号。通过市场的评判、社会的监督和政府的监管,以挽回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丧失的信心。3.4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实现农产品追溯体系广域覆盖 由于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投入成本高,低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者对于新增加费用的承受力较低,因此,需要政府在基础设备、技术研发、末端应用等方面做先期投入。政府投资建立广域追溯平台,统一国家标准。广泛宣传,让企业看到追溯农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农产品溯源得到普及。随着应用量的增加,各种设备和耗品的成本也会相应下降,终将形成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广域覆盖。参考文献:

【1】徐传清,王爱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11(3):16-20.【2】曹庆臻.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发 展观察2015(27):31-35.【3】张锋,牛静,高芳.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及对策【J】.中国 农学通报2012(29):186-189.【4】张梅.欧盟、美国和日本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分析与比较【J】.世界农业

下载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横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

    团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的部署和要求,5月4日至13日,我们调研组就"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与食品安全"专题,分别在市农林局、新集镇、谢集乡进行了调研,听取了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的情况......

    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要深刻思考生产、生计与生命质量问题,特别是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本文从法律保障、技术支撑和行政执法3大......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体系研究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体系研究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体系研究(08-29 10:05)本文现已有 447 次点击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本、美国、荷兰、英国、丹麦、挪威等诸多国......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1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1.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分析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致力于保障农产品的供给,先吃饱,然后再吃好。这种发......

    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成效与存在问题

    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成效与存在问题 铜川市农产品质检中心 作者:王蓉仙 李平 内容提要:本文对近年来铜川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从准备到实施、巩固做了详细调查,......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含五篇)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建设,在建立和推广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与发......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存在及防控分析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之所在以及防控分析再大的问题也大不过民生,食品安全问题又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如何让百姓吃上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放心农产品,是我们农业行政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