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成效与存在问题
铜川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成效与存在问题
铜川市农产品质检中心 作者:王蓉仙 李平
内容提要:本文对近年来铜川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从准备到实施、巩固做了详细调查,并指出当前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中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深入思考研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 准入 成效 问题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是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质量提高、保障人民消费安全、增强生产者消费者质量意识、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市10个主要农产品市场(超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一年来,10个市场共检测农药残留4800批次、54800多个样品,农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处理不合格农产品4.2吨,有力地保证了的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安全。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做法和成效
(一)高度重视,责任明确
2007年9月,市政府第20次专题会议研究,要求“各区县、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切实加强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努力构筑农产品消费安全网络”,并原则同意“市财政安排20万元为全市较大的农产品贸易市场配置检测仪器,具体由市农业局组织实施”。2008年,我市把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作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20件实事之一,成立了由袁丁兴副市长为组长,农业、财政、工商、质检、水务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市场准入工作的有关问题。袁丁兴副市长多次在节假日期间视察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并就具体问题提出要求:一是各区县农业、工商、质监部门要总结经验,各司其职,紧密合作,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把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各个关口,确保人民群众食品质量安全;二是各有关部门要督促各农产品市场和经营农产品的超市尽快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各项制度;三是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对不合格农产品坚决依法处置,对造成一定影响的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负有监督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搞好试点,典型引路
通过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既能有力的保障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安全,又能更好的引导生产,促进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增收。为了搞好此项工作,我市农产品质检部门先后两次组织技术人员到西安等地学习考察,了解外地实行市场准入的情况。2007年年初,首先在耀州路果蔬批发市场进行了试点。该市场占地62亩,安置剩余劳动力30人,2005年获得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5亿元,日蔬菜交易量占铜川地区蔬菜交易量的60%以上,是我市最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后,该市场建立健全了农药残留检测制度和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制度,每天抽取20多个蔬菜样品进行检测,对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不允许进场销售,通过试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下一步全面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逐步在新区长丰市场、王益区红旗桥市场、川口市场、宜君中心市场等10个封闭的农产品销售市场(超市),建立检测室(点),这些市场(超市)基本涵盖了我市主要的农产品销售点。实行市场准入的种类包括蔬菜、水果、畜禽类产品,其它农产品销售市场以及水产品实施准入的具体时间由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向社会公告。9月1日起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正式在全市全面展开。
(三)制定办法,有法可依
我市地域狭小,农产品销售市场相对集中。目前,有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主要农产品销售市场(超市)12个,抓好了这些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抓住了农产品销售市场的主流。针对这个特点,为了规范我市农产品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农产品质检部门在充分调研和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省政府办公厅〔2007〕164号文件拟定了《铜川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充分征求了工商、质检、商务、环保、卫生、劳动、水务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并且通过了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规范性文件的审核。
(四)各负其责,井然有序
检测点仪器设备购置费、市级检测室检测费由市财政负担;仪器购置由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统一考察购买,检测点检测室由市场、超市提供,并负担日常水电费、检测费;各检测点由各区县农业部门负责日常管理;检测点的检测人员由各区县自行组织招聘,以安置公益性岗位解决工资,由区县财政负担,检测员由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市农产品质检中心负责各个检测室、检测点的检测业务指导,并不定期检查检测员操作以及检测准确度和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执行情况;各区县兽医卫生监督所负责畜产品检疫检验,查验“三章两证”(定点屠宰专用章、肉品检疫合格印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肉品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
(五)加强监测,督促检测。
从2005年开始,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对我市主要农产品市场销售的蔬菜、水果及畜产品进行例行监测。去年省农产品质检配备了残快速检测专用车,不定期不定时对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市场随机抽样检测,以督促各检测点室工作。2008年,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由2005年的92.3%提高到96.3%,随着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经营户和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目前,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六)严格标准,“六个统一” 一是统一人员培训。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领导小组协调各区县政府拿出34个公益性岗位(其中王益区14个、印台区4个、耀州区8个、新区4个、宜君县4个),由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统一组织培训考核,成绩合格的颁发统一编号的检测员证,做到持证上岗。
二是统一设备(试剂)采购。为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先后对5个厂家7个型号的农残快速检测仪进行了灵敏度、准确性对比试验,由市采购中心统一进行招标采购,配发给各个检测点。我中心和定点试剂厂家签订了购销协议,由各检测点按需求量进行采购,通过查看试剂购置单和检测结果记录单检查检测次数与检测结果记录是否吻合。
三是统一检测室布局。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对每个检测室的布局、相关辅助设备都做了明确要求,对检测室门牌统一编号制作。
四是统一检测规范。下发了有关检测室管理、操作规范、入市验证、退市、结果公示等相关制度,规范了各检测点的检测程序。
五是统一票据。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统一印制了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抽样、检测记录和不合格农产品检测及处理结果报告单,要求规范抽样、检测、不合格农产品退市等程序。
六是统一服装及工作牌。我们统一购置检测工作服,上印“铜川市农产品检测”,制做印有检测人员照片的工作牌,并统一编号。
(七)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市、区(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市级农业综合执法支队于今年正式组建,人员编制6人,在耀州区、宜君县、印台区和王益区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人员编制分别为5人、5人、4人和3人,同时,在耀州区、宜君县、印台区和王益区成立县级综合性农产品质检站,人员编制分别为4人、5人、3人和3人,目前印台区和宜君县人员已全部到位,我市以市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区县质检站为骨干、主要农产品市场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已初具雏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规范管理年活动。在2008年全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基础上,2009年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规范管理年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5月1日至5月20日为安排、部署宣传阶段,启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年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宣传安排活动工作;5月21日至5月31日,为各市场超市自查自纠阶段,对农产品市场准入突出问题开展自查,找出问题; 6月1日至11月30日为整改、提高阶段,按照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具体要求,完善制度,严格执行;12月1日至12月31日期为总结、巩固阶段,综合考评,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1、查找问题,落实整改 5月份各个市场和超市对照《关于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通知》的要求自查自纠,对农产品市场准入突出问题开展自查,找出问题,并就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2、完善制度,各负其责
在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督促和协助下各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的市场和超市严格执行入市检测验证、检测结果公示、不合格农产品退市、标识、标牌等农产品市场准入相关制度,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将检测流程图、检测室管理制度、不合格农产品退市制度等悬挂于检测室显要位置,对照制度严格执行。
各区县农产品质检中心定期对具有产地证明、检测合格报告单和相关认证(认定)证书的农产品实行抽检,随时抽查各个市场和超市农产品的入市登记检测;查验使用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统一印制的抽样单、检测结果统计表的使用情况,查验试剂购置单,掌握实际检测数量,杜绝制造假的检测结果现象;监督检测员规范操作,做好农残检测室管理工作,督促市场准入各项制度的实施。
3、明查暗访,督促实施
市农产品质检中心采取不定期检查、明查暗访、节假日增加检查密度等方法,全年共检查督促28次,组织各区县联查8次,有力地促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各项制度执行。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启用了流动检测车,对各市场(超市)检测结果进行复检,及时纠正检测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没有检测结果异议现象和伪造检测记录现象的发生。
联合兽医卫生监督部门,坚持日常监管与节假日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市场监督检查,在春节、五一等重要节假日,组织执法人员加大检查次数,严厉查处经营无证章、注水、病害肉等违法行为,保护群众肉食品安全。全年市场检疫监督过程中发现并查处病害肉230公斤,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4、活动有序,成绩斐然
经过全市农产品质检人员以及市场超市检测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营造出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自觉关心支持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我市所有农产品市场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奠定基础,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截止目前,各个市场共抽样3200批,检测25680个样品,合格率稳定在98%;10月份农业部在我市农产品市场和超市抽检蔬菜水果,共计抽样42个,合格42个,合格率100%。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虽已实施一年,运转正常,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了人民群众农产品消费安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市级农产品检测室尚未通过认证,检测报告缺乏权威性,现有的仪器设备种类、数量、功能和精度满足不了对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的要求,一旦发生检测结果异议,争端无法尽快解决。
二是由于检测费用较高,检测设备短缺,现有的检测点只能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对畜禽类产品中的瘦肉精、磺胺、激素及水产品中的甲醛、氯霉素、重金属含量都没办法检测, 畜禽类和水产类产品缺乏检测方面的监管。
三是检测人工资低。虽然多方协调以公益性岗解决位检测员工资问题,但是较低的工资使个别检测人员不能安心工作,人员不稳,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得重复培训,增加工作量,新手也得有一定时间的熟练,检测准确度不高。
四是不合格农产品检测结果不能及时公示。由于市场经营是企业行为,因利益驱使,不合格农产品的公示势必影响经营商户的积极性,不合格农产品的退市给商户带来一定经济损失,因此不合格农产品检测结果公示和退市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阻力。
三、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的建议
一是多方争取资金,补充、完善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训检测人员,及早通过认证,能够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
二是按照《铜川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管理暂行办法》的“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尽快在原有检测室检测点基础上增设畜产品和水产品检测,开展畜禽类产品的瘦肉精、黄胺及激素类含量检测和水产类产品的甲醛、氯霉素及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真正做到所有农产品入市检测,逐步在乡镇主要集市建立检测室,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
三是成立一支专门的、独立于市场经营者之外的检测队伍。检测室检测点目前是企业行为的一部分,尽管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经常会对各市场进行抽样监督,但范围毕竟有限,不能完全杜绝检测中不规范问题,检测公信力无法保证。建立独立的市场检测队伍,检测工作经费不受市场约束,提高检测正确率,增加抽样频率和次数,随时进市场随时抽检,消除检测“盲点”,真正保障进场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稳定的收入和工作也会稳定检测队伍,解决人员流动问题。
四是拿出专项资金给予不合格农产品的销毁一定补贴。不合格农产品的处理往往是一批产品,价值昂贵,经营户难以接受全部销毁,因此处理难度大。对销毁农产品有一定补偿,即可实施销毁、保障安全,又可起到震慑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1.《农业质量标准》,2009年,第6 期
2.《铜川市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管理暂行办法》(铜政发〔2008〕18号)
第二篇:江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成效
第47期
江安县农业局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签发人:卢俊川 撰稿人:李勇
江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成效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县农业局以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线,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强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为重点,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领导重视,明确职责分工。县农业局在思想认识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年初,召开了中层干部会,会上按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落实责任制,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开展。
二是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为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在江安有线电视上推出《金色田野》宣传栏目。并开展城区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和出动宣传车送法下乡宣传,共办理农产 1
品质量安全宣传专栏两期,印发宣传资料8000余份,增强人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人人关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精心组织,强化执法监管。元旦节刚过,农业局就迅速行动起来,制定方案、明确职责,全力推进,使各项工作都落到了实处,并收到明显成效。清理整顿期间,出动执法人员65人次,车辆18台次,确定整治重点地区12个、检查单位95个、检查重点产品28个,查处冒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和违法经营农业投入品案件7件。抽检生产基地农产品样68个批次,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100%;抽检超市农产品样13个批次,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100%;抽检农贸市场农产品样53个批次,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100%,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让市民吃上安全食品。通过专项整治,既宣传了农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又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经营行为,确保了全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2
第三篇:铜川市耀州区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调研报告
铜川市耀州区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调研报告
铜川市耀州区农业局 作者:乔振伟 席耀玲
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是我局安全工作的重点,他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影响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局立足职能,坚持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线,以抓好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三大生产环节为重点,始终把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强化生产投入品源头治理,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持续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基本情况
我区位于关中平原北部边缘,面积1617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人口26.91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盛产粮食、干鲜果品、畜禽产品、蔬菜、水产品、中草药、花卉等十几类100余种农产品。2008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万亩。播种面积、总产均位居铜川市首位。全区奶牛养殖小区12个,存栏14000头,生猪养殖场(大户)51个,存栏32156头;羊场2个,存栏1213只;千只以上家禽饲养大户(场)98个,存栏42万余。近年来,围绕农业标准化建设先后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50多个,推广地膜覆盖、设施种养、病虫害综防等常规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有害生物预警等高新技术20余项;全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企业(户)达到10个(户),有3件农产品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建有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工作,常年对全区农资经营市场实施不间断的动态监管。围绕农产品质量监管,申报并获批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站建设项目。在全区基本建立起了以农业综合执法为主的农资监管、以抽样检测为主的质量监管、以实用技术推广为主的科技服务三大体系,初步实现了对农产品产前投入品治理、产中科技服务、产后安全上市流通的一体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架构。
二、主要工作方法
1、组织领导。近年来,我局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成立了由区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畜产办主任任副组长,执法队、畜牧站、农技站、种子站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并在执法队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措施的落实、协调、信息发布等工作,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始终处于严密的组织领导之下。同时,执法办对农药经营业户逐一进行了登记备案,指导各农药经营店建立健全了经营台账和“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签订了“五不准”质量承诺责任状,积极推行农药经营质量追溯制度,从源头上有效封堵了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销售渠道,规范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
2、肉品检疫。为保障畜产品安全,进一步规范我区肉品市场检疫,我局组织全县检疫人员对辖区内所有屠宰场(点)和肉品交易场所进行拉网式检查,对上市肉品进行严格检疫,严防病害肉上市。一是抽调人员,组成肉食品安全检查组。为加强检查力度,确保人员到位,区农业局共抽调精干畜牧兽医执法人员17人组成肉食品安全检查组,对全区的所有肉食品市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不留死角,重点检查经营者有无《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所销售的肉品是否具有检疫合格证明、来源是否正当合法,是否存在销售病死等不合格肉品行为等。二是加大定点屠宰场的检疫力度。定点屠宰场的所有检疫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在工作中严格、认真落实各项检疫技术和措施,具体操作过程中,严把检疫关,严格按照检疫操作技术规程进行检疫,并做到有宰必检,严格检疫,精细检查,坚决杜绝不合格肉品出场。三是加大肉品销售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过去一年,区农业局共出动3374人次,检疫猪肉182040公斤,牛羊肉8360公斤,鸡蛋961000枚,蜂蜜1200箱,查处不合格肉7起350公斤。通过整治,经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的不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畜产品安全形式开始好转。城区的肉品检疫力度的加大和强化使我区的市场检疫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阶段。良好的监督氛围,严格的执法环境,强大的打击手段,净化了全县肉品市场,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3、对全区挤奶站进行了全面检查。牛奶是奶牛的主要产品,也是奶品加厂重要的原料。牛奶原料的质量好坏不仅关系着奶制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着消费者的健康,因此,我局对全区挤奶站卫生及检验设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排查挤奶站14个,基础设施到位,卫生合格。
4、开展普法专题培训。坚持把提高农药经营者从业素质作为加强生产投入品源头治理的有效措施来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宣传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媒体以及送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开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为重点的普法宣传工作,共发放各类法律法规明白纸1万余份,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0册。每年都邀请市农业主管部门的有关专家,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法培训活动。
5、强化投入品源头治理。抓好农产品源头控制,实施投入品无公害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基础。我局本着“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并举、综合治理”的监管原则,实行专项治理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在农业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活动,重点2大农产品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对违规销售、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销售不合格农业投入品、销售病害肉及白条肉的行为进行严查、重罚。今年来,共出动车辆20余辆次,检查人员80余人次,检查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农药经营户14个,查处无证经营业户1户。彻底封堵了假冒伪劣农资流通渠道,规范了农资经营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为我区瓜菜等农产品生产营造了良好的农业投入品经营环境。
6、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持续提升,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产品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一是将科学使用饲料、兽药、化肥农药、降低农药残留的措施具体化、规范化,使农户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有标可依,有章可循,促进了全区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目前,全区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到了10000亩;二是建立生产档案。以农产品专项整治为契机,按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标准,积极引导企业(农户)建立生产档案,指导农民把日常田间管理情况记录档案,特别是饲料、兽药、农药、化肥使用情况、采摘间隔期,做到有记录可参考、可查询,督促农民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规范操作,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坚持把试验、示范、推广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的新型农药作为杜绝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销售、使用的有效途径,总结出了以高效氯氰菊酯、功夫、安打、甲维盐、联苯菊酯等替代久效磷、磷胺防治蔬菜的菜青虫、甜菜夜蛾等害虫;以毒死蜱、辛硫磷替代甲拌磷、3911防治生姜、大蒜、韭菜田的地老虎、韭蛆等地下害虫,指导农户科学用药,节约用药;四是培植农村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组织,是有效解决农民技术应用难、管理难、引进难、销售难和种植效益低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合作组织为载体,对生产管理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播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采收、统一销售、统一结算,有效防止了农户购置饲料、盲目用药、无序管理的现象,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持续提升,农村合作组织已成为促进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7、健全质量检测体系。我局坚持把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的重要措施来抓。目前,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项目已获省上审批。
8、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近年来,我局以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载体,通过“阳光工程”及聘请市农业局的专家,开展以饲料、农药使用、标准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农民科技培训,全方位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科技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亟需加强。人才缺乏、经费紧缺、没有标准检测设备成为农产品检测头号障碍,建议拨付专项资金给予扶持。
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尚未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管水平不高,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农产品全程监控有一定难度。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种植模式,为生产管理措施的记录增加了难度,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还不规范。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具有特色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分散,“一村一品”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模式还没有真正形成,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开发意识不强。
五、全民质量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全社会的多个层面、多个系统,需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全民支持、共同参与,各尽其责,全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水平。
四、下步打算
一是农业执法与普法宣传有机结合。进一步加大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取专题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群众举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禁限用农药的销售、使用查处工作,依法从严控制生产投入品,坚决杜绝销售、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行为,逐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是质量检测与源头治理有机结合。定期对市场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定期对肉品和收获前及上市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测,坚持每天对入市肉品、瓜菜进行抽检,根据检测结果,对不合格肉品及农残超标产品实行产地追踪,指导监督农户严格按照技术规程生产,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与安全采收间隔期,健全生产档案,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是科技推广与安全流通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户用沼气池、奶牛养殖小区、生猪生产基地等项目的建设,积极推广安全饲料、兽药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沼液沼渣循环利用等农业实用新技术,促进农业内部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指导农产品市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合格产品报告制度和不合格产品公示栏,积极探索“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消费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加强对上市肉品、蔬菜的质量安全追踪,划定无公害、绿色蔬菜、肉品专营区,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我区已基本奠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性发展模式,而农产品安全工作是一项范围广、任务重、责任大、反复性强的工作,不能有丝毫大意,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工作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为首位[1]。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2001年 4月,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极大进展,但从总体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我国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现状
1.1管理职能交叉,管理职责不清
目前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主要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农工商分离,产加销脱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散在农业、贸易、工商、环保、卫生等不同部门,都依据相应的工作职能和行业法规,各自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这种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部门职责不清,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管理脱节,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同时,目前仍缺少对政府管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的制度化措施。各部门通过立法的途径使其部门利益法定化,这种法律的部门化,进一步加剧了部门之间职能的重复交叉,而且大多的管制政策出台颁布后没有较好的事后监督和评估[2]。
1.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项体系建设不完善
(1)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上,表现在制定和颁布主体分散化,标准交叉现象严重。农业标准从计划的提出、制定到审批发布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部门职责不清,管理分散,相互掣肘,不仅导致管理的低效率,而且不可避免地造成技术标准重叠、交叉甚至技术内容矛盾的现象。同时,标准制定不科学、透明度低,标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差,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参与主体较少,标准的制定程序不规范,缺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咨询的过程。
(2)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上,一方面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检能力薄弱。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基地建立检测点的建设仍不足,大部分生产经营者还没有能力建立检测设施[3]。一些质检机构为获取利益往往违背基本的职业操守甚至变成生产经营者欺骗消费者的工具。另一方面,检测机构的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镇一级的检测机构数量仍较少,食用农产品安全类质检机构的数量不足,投人品类机构偏多而其检测任务不足。
(3)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有:1)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没有完全纳入法律范畴,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没有从法律的角度给予明确和肯定。2)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总体规模较小,认知度低。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加上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和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有待提高。3)是认证)
流于形式,国际互认程度较低[4]。
1.3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难度大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尚处在起步阶段,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还较薄弱,在生产环节,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大多为分散式的单位和个体,规模化程度还较低,农业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生产者缺少社会监督和自我约束限制,科学施肥、用药及标准化生产规程很难在生产上完全实施[5]。特别在当前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农资价格过高,产出与投入比例失调,投入多,回报少的情况下,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加上农资经营环节不规范,虽经多次农资打假整顿,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者仍然违规使用禁药,这种分散农资经营体制问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以及生产过程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农药、种子、兽药等生产资料的标签不规范,商品名多、杂、乱,包装简陋,也很难分辨出其主要成分和用途,农民无所适从,很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
1.4检测机构基础薄弱
农业部门(含畜牧、水产)检测检验机构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业环境的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生产,主要在农村和城市周边。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上述污染已经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2.1农药、化肥污染
(1)重化学防治轻综合防治 由于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的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对用农药防治病虫产生了依赖思想,因而不重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6]。过多使用农药,严重污染环境,加大农药残留,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2)用药结构单一 有的地方常年使用一种农药,严重伤害天敌,引发病虫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和用药数量,降低防治效果,造成很大的浪费。
(3)农药施用方法不科学主要表现在:1)是不能对症下药,乱用药;2)是施药的时间、时机不当;3)是农药配制比例不准确,随意性太大;4)是农药用量偏大、用药次数偏多。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使用限用高毒农药灌根防治地下害虫 在蔬菜产区,有的农民在菲菜、洋葱、芹菜等蔬菜上使用限用的高毒农药灌根来防治地下害虫,轻者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重者成为毒蔬菜。
(5)违规使用禁用高毒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主要原因是禁用高毒农药还未彻底清除 1)是企业过去生产留存 下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还未完全处理,随时可能流入市场; 2)是个别农民手中还留存少量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7]。
(6)假冒伪劣农药充斥市场市场检查中随处可以发现相当数量的假冒伪劣农药。表现在有的掺杂使假,有的以肥冒药,有的有效成份含量不够,有的以次充好冒充名牌,有的纯属“三无”产品等。使用假冒伪劣农药不可能做到科学合理。
(7)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因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2.2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由于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2/3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8]。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特别是一些含有抗生素类污染物渗入农业土壤,进而通过农作物吸收进人食物链,从而产生“有机污染”,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2.3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
2.4工业污染
由于城市的发展,工业“三废”和生活污物排放量增加,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等,使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及大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部分农田或菜田受到污染。另外,由于城市的扩建,原有良好的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和大气,有可能面临遭受污染或破坏的危险。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及措施
3.1实行严格的质量追溯制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对生产农产品的农户,实行严格的户籍编码制度,一户一码,不管每户生产何种农产品,都使用统一配发的、每户唯一的编码。每批产品上市,除)
加贴编码外,还应加贴本批产品采收日期,同一采收日期的产品,为同一个批次。对经检验部门检验的,还应附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一方面是一但发现质量问题,便于该批次产品的召回而不影响其它批次产品;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据编码溯源找到生产者,有利于责任追究[9]。
3.2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1)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的投入,保证检测机构正常开展检测工作;(2)加强现有检测机构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3)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加大检测频率,及时上报检测数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基础依据。
3.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要保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1)农技推广人员、植保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积极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科学用药、适时采收,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示范等多种途径的方式,千方百计引导生产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10];(2)检测部门要不定期对各生产基地的产品进行监测,及时将检测结果上报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监管部门要根据检测结果时时监管;(3)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生产者中间,多了解、多询问、多查阅有关生产记录或档案,发现违规生产,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置,必要时,可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3.4科学使用农药
农作物病虫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搞好农业、生物、物理防治的基础上,实施化学药剂防治。开展化学防治把握好用药时期,绝大多数病虫害在发病初期,危害轻,防治效果好,大面积暴发后,即使多次用药,损失也很难挽回。因此,要坚持预防和综防,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次数和用量,以减轻对环境及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3.5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1)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这样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可以弥补因速效肥料后劲短而造成的作物生长后期缺少必要营养而减产;(2)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避免造成浪费,减少化肥对耕地的污染;(3)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做到底肥机械条施,口肥人工穴施,追肥为垄沟深追肥,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11]。
3.6普及综合防治技术
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用量在病虫害防治上,积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农业与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措施,尽量减少应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必需使用时,也要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在使用上,认4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真选好农药品种、用药时间、用药浓度,使农药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对于农药的研发和生产,国家有关部门应严格控制高毒、剧毒农药的生产,监督或引导企业研发和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要大力投入研发资金,发展生物农药,积极推广生物防治。要尽快建立一支由植保专业技能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队伍,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进行专业化的统一防治,为生产者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
3.7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起源于农业。可以说“三品”是农产品的品牌,也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它们都是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过程中,为适应新的发展和质量安全要求而逐步出现的,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现在,国家从食品安全的战略高度对“三品”的发展予以重视并大力提倡,地方政府在发展 “三品”生产过程中,如何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或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更多的“三品”产品,应该成为当务之急。相信所有农产品都是“三品”以上标准,农产品的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
总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保证民生健康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以农业部门为主,其它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行动,需要上下同心,齐抓共管,合力推动。只有人人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人食用安全的农产品,不安全的农产品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和温床。讨论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由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食源性疾病还时有发生,因此,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对于其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到底该如何完善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方永美,区晶莹,杨振刚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J].现代农业,2009(1):73~74 [2]雷百战,郑玉燕,肖广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61~362 [3]孙鲁威.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新农村标志[N].农民日报,2006-03-21,13-14.[4]刘毓侠,于传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6:1-2.[5]田世英.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对策措施.中国农业信息,2005,4.[6]郭红生,孙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党史文苑,2005,4.[7]李光.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河南农业科学,2007,8.[8]马雷,张洪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效能分析.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8.[9]李振山.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科技通讯,2005,8.[10]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7 [11]粘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须全面提高[J].中国果菜,2007(1):11-13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致 谢
四个月的毕业实习很快就过去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和忙碌完成了毕业论文。由于缺乏经验,所以难免有不足之处,尽请老师给与指导。如果没有老师的督促指导和同学们的支持帮助,完成论文有很大的困难。
本文是在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虽然白老师工作繁忙,但仍抽出时间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在此,谨向白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其次,还要感谢大学三年所有指导过我,教育过我的老师们。正是你们不倦的教诲,使我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与提高。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能够顺利地完成此次毕业论文。
最后感谢答辩场的各位老师,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感谢老师的指导。由于本人学识能力有限,一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谢谢!
第五篇: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情况汇报
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县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聚焦产业兴旺和产品质量,将农产品质量监管作为农业产业发展重中之重来抓,通过不断完善农产品监管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推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监管执法更加有力、监管防线更加牢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擦亮了XX特色农业品牌。2019年底我县被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称号。主要做好以下5方面工作。
一、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作高效高质开展。
一是高位统筹推进。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商会,通过县级统筹协调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并按占比5%列入县直相关部门、乡镇年终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压实质量监管责任。二是部门协调联动。积极打通部门信息孤岛,建立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对发现的农业质量违法犯罪行为及时移交处理,实现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强化综合执法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对农业种植基地开展日常检查,通过营造强大执法合力,形成对违法农业投入品的有效震慑力。三是营造创建氛围。通过县广播电视台、户外显示屏和展板、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以及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日等活动,向市民群众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意义,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大幅提升,有效凝聚社会共识。二、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
一是完善监管制度。明确县、镇、村和企业、市场的主体责任,落实专人专职每天驻点县生猪屠宰场检测,铺开设立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构建起县、镇、村三级联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格局。制定实施《XX县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制度》《XX县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明确规范农产品生产、运输、标识等监管,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二是创新监管机制。探索引入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设立村级服务站点,为周边村委会、种植养殖企业提供免费的农产品快速检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宣传以及食品安全培训等服务,保障进入市场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5个村委会、12家农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三是加大设施投入。投入200多万元升级改造县农产品检测中心,投入100多万元为13个镇(街)完善农检站场所及设备,今年投入300万元新建2个智检小站和保障县、镇级检测经费。目前,全县10家农贸市场建立了食用农产品快检室,今年以来县、镇两级检测站已开展4.56万个农产品检测工作,合格率达99.73%。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建立安全追溯体系。
一是规范农资经营。积极做好农药经营许可证申报管理,提高农资经营人员的从业水平,全县在册登记的农药经营单位有300多个农药经营人员参加了农药经营许可专业知识培训班,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227份。二是狠抓溯源管理。共与189个基地种植户签订了《依法依规生产经营使用农药承诺书》《依法依规使用肥料承诺书》,督促种植户做好生产记录,建立产品溯源凭证。目前,我县已有312家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管理,其中“三品一标”企业10家、生产经营主体62个实现了追溯管理。三是推行合格证制度。推广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通过组织举办培训班,宣讲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有关政策,提升企业主体参与度。目前,全县XX家企业(主体)开具了合格证,用证数量达到XX万张,用证农产品重量达XX万吨。四、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保护渔业资源环境。积极实施为期四个月的XX禁渔行动,大力开展渔业资源生态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在西江投放鱼苗XX多万尾,促进XX流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二是积极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每年冬季引导广大农民在农田种植紫云英、油菜花等绿肥,累计种植绿肥4万亩。三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创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县,加快实施世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环境友好型种植业项目,涉及1778户、耕地5444.86亩。四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全县共投入XX万元资金建设沼气池6000立方米。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4%,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6%,大型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均达到国家和省指标要求。五、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一是推行标准化农业发展。制定特色农产品标准化技术规程,引导农业经营主体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生产管理,与省农科院共同编制《XX标准化关键栽培技术规程》《XX病综合防控技术》,发布《XX县南药团体标准》,目前正在制定《产XX品标准》,预计11月中旬可发布,全县推广XX标准化生产技术7万多亩。二是积极培育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以优质农产品为依托,坚持农业品牌化发展,全力打响XX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我县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5个,有机认证产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9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1个、供港澳生产基地4个、XX省岭南中药材保护产品2个。三是加快“菜篮子”基地建设。以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禽畜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为抓手,大力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全县被评为XX“菜篮子”基地1家、省“菜篮子”基地1家、市“菜篮子”基地4家。下来,我县将牢牢立足全市创建工作大局,严格对标对表最新创建要求,深入做好提标准、补短板,全面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为全市创建工作作出XX应有贡献和担当。一是进一步织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以推进XX“12221”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为契机,把监测功能纳入大数据平台、延伸到田头小站,更加严密高效把好农产品采收前、上市前和上市后抽检“三道关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进一步强化监测人员队伍建设。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夯实乡镇基层监管基础,打造一支高标准、严要求、强执行的监管队伍。三是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对重点环节、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力度,形成监管长效机制。
四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执法检查力度。
严管高毒高风险农药,引导农产品生产大户到指定点购买投入品,实现农药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质量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