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五”普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四五”普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乌什县**办公室
2005年4月11日坚持学法用法,依法办事,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党的十六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出发为新时期我们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提出了行动指南,也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法律素质上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尽管已经过四个“五
年”普法,我们一直将干部职工作为普法教育对象的重中之重来抓。但不可否认,因一些同志长期受“行政指令”工作模式的影响,在思想认识上仍存在偏差,认为学不学法与自己的工作没多大关系,一些干部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在法制学习上还存在着不落实和流于形式的现象。面对“四五”普法规划提出的“两个提高,两个转变”的要求和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为了扭转干部学法的被动局面,2001年以来,我们通过加强组织协调,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新的举措,化被动为主动,使机关干部学法呈现出一派新面貌。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分工明确、密切配合。
干部普法教育工作涉及很内容,由于工作职能和侧重点的不同,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机关普法小组领导主动协调认真征求意见,探讨如何建立干部学法的长效机制。确定了在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办公室办定期牵头组织干部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会议,以加强对机关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每个干部职工都按照各自职能,明确自己的职责。
二、周密规划,提出目标性要求。
为了整体推进干部学法工作,每年年初,我们都制定普法工作计划,签定责任书,对机关工作人员学法提出目标性要求。在学习内容上,包括规定学习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章程规定知识两大部分。普法学习主要突出学好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民主法制问题的论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原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理;并着重强调与公务员职位有关的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学习要求上,明确了不同层次人员的学法重点和学法的课时要求。在学法的形式上,确定了统一进行集中学习、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每年一次领导法制讲座的制度、参加培训和公务员自学法律等制度,促进机关干部职工学法活动的制度化。
三、严格要求,狠抓纪律,促进干部学法制度化。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较之与社会上的普通公民,素质相对更高,要求也应更为严格。针对以往参加集中学习到勤率率低、请假多的现象,我们狠抓考勤制度,制定使用《考勤情况登记表》,对各不参加学习的人员情况进行教育督促,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用法起到推动作用,从而使机关干部的学法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四、与时俱进,增强干部学法实效性。
当前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面对国家机关办公向无纸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我们充分利用县委信息中心局域网遍布各办公室的资源优势,于2004年11月在县级领导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并开通了上网功能,组织对网上法制教育、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和依法治理六个栏目等法制栏目进行学习,内容涉及常用法律法规、公证和律师业务知识、法制宣传材料、以案释法等等。此举有力地调动了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的学法积极性,也使法治理念、法律常识更深入地走进机关工作人员的心中。
经过四年多来的努力,机关干部学法呈现出以下几大变化:
1、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原来不少干部参加普法学习时,点个名、签个到就算完事,现在许多人都早早来到会议室等候学习。
2、普法教育的覆盖面扩大了。原先机关干参加对象只有机关的干部,现在扩大到包括通讯员在内的机关工作人员。
3、学习法律的氛围浓厚了。原来进行普法考试,许多人照抄完事,现在对考试中的疑难问题,或请教、或讨论、或查阅资料以求正确答案。
4、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了。学法的目的在于用法,通过学习,增强了干部职工依办事的意识,干部的依法办事的素质进一步增强,做到自觉依法办事。
虽然**机关干部学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距“四五”普法规划提出的“两个提高,两个转变”的目标、与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当前,为进一步推动干部学法,必须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干部对学法用法的认识深度不够。目前尚有个别干部对学法用法的认识停留在听听、做做考卷、应付考试上,而没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没有从思想上树立起法治的理念和信仰。必须使党员和干部进一步明确学习好基本的法律知识是依法行政、办事的基础和前提,但学习法律知识的目的和重点还应放在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上。
2、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未充分发挥。有个别领导干部没有处理好“工学”矛盾,常把普法学习从认识上摆在第二位。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法,并以自己的
第二篇:“四五”普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四五”普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
对策
“四五”普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2007-12-07 12:04:3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四五”普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四五”普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2)“四五”普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乌什县**办公室
2005年4月11日坚持学法用法,依法办事,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党的十六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出发为新时期我们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提出了行动指南,也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法律素质上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尽管已经过四个“五年”普法,我们一直
将干部职工作为普法教育对象的重中之重来抓。但不可否认,因一些同志长期受“行政指令”工作模式的影响,在思想认识上仍存在偏差,认为学不学法与自己的工作没多大关系,一些干部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在法制学习上还存在着不落实和流于形式的现象。面对“四五”普法规划提出的“两个提高,两个转变”的要求和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为了扭转干部学法的被动局面,2001年以来,我们通过加强组织协调,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新的举措,化被动为主动,使机关干部学法呈现出一派新面貌。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分工明确、密切配合。
干部普法教育工作涉及很内容,由于工作职能和侧重点的不同,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机关普法小组领导主动协调认真征求意见,探讨如何建立干部学法的长效机制。确定了在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办公室办定期牵头组织干
部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会议,以加强对机关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每个干部职工都按照各自职能,明确自己的职责。
二、周密规划,提出目标性要求。为了整体推进干部学法工作,每年年初,我们都制定普法工作计划,签定责任书,对机关工作人员学法提出目标性要求。在学习内容上,包括规定学习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章程规定知识两大部分。普法学习主要突出学好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民主法制问题的论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原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理;并着重强调与公务员职位有关的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学习要求上,明确了不同层次人员的学法重点和学法的课时要求。在学法的形式上,确定了统一进行集中学习、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每年一次领导法制讲座的制度、参加培训和公务员自学法律等制度,促进机关干部职工学法活动的制度化。
三、严格要求,狠抓纪律,促进干部学法制度化。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较之与社会上的普通公民,素质相对更高,要求也应更为严格。针对以往参加集中学习到勤率率低、请假多的现象,我们狠抓考勤制度,制定使用《考勤情况登记表》,对各不参加学习的人员情况进行教育督促,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用法起到推动作用,从而使机关干部的学法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四、与时俱进,增强干部学法实效性。当前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面对国家机关办公向无纸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我们充分利用县委信息中心局域网遍布各办公室的资源优势,于2004年11月在县级领导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并开通了上网功能,组织对网上法制教育、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和依法治理六个栏目等法制栏目进行学习,内容涉及常用法律法规、公证和律师业务知识、法制宣传材料、以案释法等等。
此举有力地调动了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的学法积极性,也使法治理念、法律常识更深入地走进机关工作人员的心中。
经过四年多来的努力,机关干部学法呈现出以下几大变化:
1、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原来不少干部参加普法学习时,点个名、签个到就算完事,现在许多人都早早来到会议室等候学习。
2、普法教育的覆盖面扩大了。原先机关干参加对象只有机关的干部,现在扩大到包括通讯员在内的机关工作人员。
3、学习法律的氛围浓厚了。原来进行普法考试,许多人照抄完事,现在对考试中的疑难问题,或请教、或讨论、或查阅资料以求正确答案。
4、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了。学法的目的在于用法,通过学习,增强了干部职工依办事的意识,干部的依法办事的素质进一步增强,做到自觉依法办事。
虽然**机关干部学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距“四五”普法规划提出的“两个提
高,两个转变”的目标、与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当前,为进一步推动干部学法,必须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干部对学法用法的认识深度不够。目前尚有个别干部对学法用法的认识停留在听听、做做考卷、应付考试上,而没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没有从思想上树立起法治的理念和信仰。必须使党员和干部进一步明确学习好基本的法律知识是依法行政、办事的基础和前提,但学习法律知识的目的和重点还应放在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上。
2、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未充分发挥。有个别领导干部没有处理好“工学”矛盾,常把普法学习从认识上摆在第二位。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法,并以自己
“四五”普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第三篇:“四五”普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乌什县**办公室
2005年4月11日
坚持学法用法,依法办事,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党的十六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出发为新时期我们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提出了行动指南,也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法律素质上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尽管已经过四个“五年”普法,我们一直将干部职工作为普法教育对象的重中之重来抓。但不可否认,因一些同志长期受“行政指令”工作模式的影响,在思想认识上仍存在偏差,认为学不学法与自己的工作没多大关系,一些干部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在法制学习上还存在着不落实和流于形式的现象。面对“四五”普法规划提出的“两个提高,两个转变”的要求和加入WTO以后的新形势,为了扭转干部学法的被动局面,2001年以来,我们通过加强组织协调,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新的举措,化被动为主动,使机关干部学法呈现出一派新面貌。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分工明确、密切配合。
干部普法教育工作涉及很内容,由于工作职能和侧重点的不同,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机关普法小组领导主动协调认真征求意见,探讨如何建立干部学法的长效机制。确定了在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办公室办定期牵头组织干部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会议,以加强对机关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每个干部职工都按照各自职能,明确自己的职责。
二、周密规划,提出目标性要求。
为了整体推进干部学法工作,每年年初,我们都制定普法工作计划,签定责任书,对机关工作人员学法提出目标性要求。在学习内容上,包括规定学习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章程规定知识两大部分。普法学习主要突出学好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民主法制问题的论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基本原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理;并着重强调与公务员职位有关的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在学习要求上,明确了不同层次人员的学法重点和学法的课时要求。在学法的形式上,确定了统一进行集中学习、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每年一次领导法制讲座的制度、参加培训和公务员自学法律等制度,促进机关干部职工学法活动的制度化。
三、严格要求,狠抓纪律,促进干部学法制度化。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较之与社会上的普通公民,素质相对更高,要求也应更为严格。针对以往参加集中学习到勤率率低、请假多的现象,我们狠抓考勤制度,制定使用《考勤情况登记表》,对各不参加学习的人员情况进行教育督促,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学法用法起到推动作用,从而使机关干部的学法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四、与时俱进,增强干部学法实效性。
当前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面对国家机关办公向无纸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我们充分利用县委信息中心局域网遍布各办公室的资源优势,于2004年11月在县级领导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并开通了上网功能,组织对网上法制教育、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和依法治理六个栏目等法制栏目进行学习,内容涉及常用法律法规、公证和律师业务知识、法制宣传材料、以案释法等等。此举有力地调动了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的学法积极性,也使法治理念、法律常识更深入地走进机关工作人员的心中。
经过四年多来的努力,机关干部学法呈现出以下几大变化:
1、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原来不少干部参加普法学习时,点个名、签个到就算完事,现在许多人都早早来到会议室等候学习。
2、普法教育的覆盖面扩大了。原先机关干参加对象只有机关的干部,现在扩大到包括通讯员在内的机关工作人员。
3、学习法律的氛围浓厚了。原来进行普法考试,许多人照抄完事,现在对考试中的疑难问题,或请教、或讨论、或查阅资料以求正确答案。
4、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了。学法的目的在于用法,通过学习,增强了干部职工依办事的意识,干部的依法办事的素质进一步增强,做到自觉依法办事。
虽然**机关干部学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距“四五”普法规划提出的“两个提高,两个转变”的目标、与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当前,为进一步推动干部学法,必须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干部对学法用法的认识深度不够。目前尚有个别干部对学法用法的认识停留在听听、做做考卷、应付考试上,而没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没有从思想上树立起法治的理念和信仰。必须使党员和干部进一步明确学习好基本的法律知识是依法行政、办事的基础和前提,但学习法律知识的目的和重点还应放在提高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上。
2、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未充分发挥。有个别领导干部没有处理好“工学”矛盾,常把普法学习从认识上摆在第二位。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法,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带动整个机关学法作风的好转。
4、干部学法形式比较单调。总的来说,机关干部学法的形式还比较单调,今后,仍应积极探索干部学法的新形式,使干部学法更具生动性、多样性、趣味性。如:组织干部参加典型案件的庭审旁听等,努力提高学法成效。
第四篇:浅析企业普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
浅析企业普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依法治企工作的不断深化,加强企业民主法制建设,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已成为企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新课题。开展企业普法,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提高企业法律素质和竞争力,成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国内法制环境的不完备、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我国企业的法律工作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将从现今企业普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探究企业普法问题存在的根源和具体内涵,以期抛砖引玉。
主题词:企业 普法
一、企业普法的意义
我们常说依法治理工作有六个环节,即立法、普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立法是基础,普法是前导,执法、司法是关键,法律服务是重要环节,法律监督是保障。被视为前导的普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世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对企业普法用法提出新的要求。开展企业普法和依法治企对于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现企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一)、依法治企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企业法律工作是企业对外维护自身权益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法律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予以研究解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改革和经济发展。企业不能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后新局面,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许多新的经济纠纷和法律问题。面对市场经济转型和加入WTO的挑战,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依靠法律来规避风险。因此,加强企业法律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普法工作是开展好法制工作的基础,只有多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使经贸法制和企业法制工作人员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其次,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要做到内部管理有序、高效,就必须摒弃过去那种“人治”思想,必须要注入法治的基本内核和原则精神,积极推行依法治企。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包括企业与职工的关系,都必须按照公司法、劳动法等法律来调整和规范。建立完整、科学、协调、高 效的良好现代科学企业制度,尤其要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搞好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使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受到制度的调整规范,使管理中所授予的各种权力都有章可循。正确处理好发展企业与服务社会的关系,搞好优质服务,严格守法经营。可以说,在我国加入WTO后,加强企业法治化建设,是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
(二)、依法治企是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需要
首先,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是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的要求。当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企业是市场中的一员,而且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都应该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法律来调整和规范。因此,市场经济对企业的首要要求就是按照市场规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参与市场竞争,依法维护自身的利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为自己生存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企业普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法制环境的不成熟
1、组织领导体制不完善
表现在组织指导上不到位或者是活动不能够深入,流于“一阵风”,“走过场”。同时,一些企业虽有提高自身依法治企工作水平的愿望,但苦于缺乏业务指导,造成工作成效不明显。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识到,依法治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政府或企业哪一方的努力都不够,必须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齐心协力,才能求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如果能搭建一个区域合作性、协调性的依法治企工作载体,不仅能理顺关系,加强工作指导,提高为企业服务水平,而且可使驻区众多企业资源共享,形成优势互补。
2、保障机制不完备
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前提是企业有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在指导企业建章立制过程中,我们摒弃以往的行政指导方式,利用协会的这一平台,协调组织协会企业相互之间的参观学习、走访取经,交流依法经营管理、法律事务工作、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经验和信息,促进业务合作。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合同管理、资产重组和代理诉讼等管理经验的总结交流,培养造就懂经 营、善管理、熟悉法律的企业管理人员。健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项工作逐步得到企业负责人的关注,并被摆上了企业自身建设的日程。
(二)、企业普法体系不健全
1、普法主体思想认识不到位
许多企业领导人对依法治企的认识程度还不够,缺乏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依法治企的自觉性不强。相当部分的民营企业主存在重经营轻普法,甚至有许多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法不依、违法经营的状况。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工作仍处于一种被动的、应付法律事务的状态,而不是主动地预防、规划、应对。
2、普法形式上缺乏针对性
一是教条灌输,许多讲法者习惯于按条法施教,从总则开始逐条讲解直到附则,劈头盖脑地灌输。笔者认为:对企业人员讲法宜采用“立体框架”式的而并非“平面”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全面阐述、论证,只要把法的基本原理、思想方法、主要的知识点勾勒清楚即可,具体细节问题今后可由听课人员自己去查阅法律条文解决.二是教非所用,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有其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过去那种认为企业应该承担许多社会责任的观念,正在被市场经济所扬弃。所以对企业普法的内容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要符合其生产经营的现实需要。企业感兴趣的是那些能够维护其权益、提高其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及职工经营技能的法律。如名牌商品的生产、经销商就特别重视《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工业产权保护法;较易发生购物纠纷的大商场就特别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你要到企业去普及《刑法》、《婚姻法》,职工就不可能很热心。三是呆板单调,法的内容本来就比较枯燥,讲法和听法其实都是一件“苦差事”。讲法者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尽力把法讲得生动活泼。比如在讲授中灌以案例或讨论等形式提高讲授的生动性,提高听授者的积极性。
3、普法与依法治理的脱节我认为这一段可以不要,和企业普法关系不大
立法和执法有鸿沟可以想象,我们要承认能够完全做到法律规定是很难的。法律是要靠人去实施的,中国有几千年的人治传统,执行的人本身的非法治的行为非法治的理念都会造成法律执行中的变形。我们国家颁布了十年依法行政纲要,这是划时代的东西,如果公权力 能够按照依法行政的十年纲要来贯彻实施,应该说我们国家政府的权力会得到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法制健全的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好政府的职能转变,也需要执政党的领导作用的完善,使法制健完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在法治理念和轨道上来进行。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的法制仍然会碰到很多障碍。
三、企业普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深化企业普法工作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推进企业普法工作对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快我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建立和完善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企业普法机制。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工商、劳动、司法部门应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协调分工,由各级普法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对企业普法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检查考核工作。
(二)、加强企业法律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
1、调动企业自身积极性,积极参与普法活动。企业应自觉开展普法活动,关键是提高企业主和经营管理人员对开展企业普法工作的认识,提高其诚实信用、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观念,达到依法治企、诚信经营、维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学法积极性。通过法制宣传栏、橱窗、墙报、画廊、知识竞赛、图片展览、光盘、录像等形式寓教于乐,提高法制宣传的有效性。通过法律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及综合素质。
2、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工作方式的调整。以前企业内部单纯依靠个别法律事务管理人员被动地应付法律事务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下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工作的需要。要使企业法律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做到超前性、有计划,应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并根据企业规模、业务性质、法律事务工作量的大小配备若干专门的法律人才。此外,在企业内的各生产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培养一批懂法律、懂技术、懂经营管理的骨干人才,在企业内部形成以法律事务部门为中心,各部门骨干法律人才为基础的企业法律工作网络。这是加强企业法律工作的组织和人员保障,是推进依法治企的基础。通过建立企业法律工作网络,可以把法律工作贯穿渗透到企业管理工作、生产经营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
3、加强、注重法律知识的培训。要建立起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 的法制宣传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专门法律人才的继续教育、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对骨干法律人员的选择和培训教育、对生产经营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教育、对普通员工的宣传教育等。持续不断地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是提高企业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企的重要手段。
(三)、注重普法方式,提高普法效能。
首先,在学法内容上,要有计划、有重点、分期分批地组织企业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一整套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内容包括《私营企业法》、《公司法》、《质量检验法》、《保险法》等几十个法律法规。必须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组织相关人员重点学习上述法律法规。在熟悉国内法律的同时,管理层的人员还要学习、研究国际商法、国际私法、国际知识产权等国际法律,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争取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寓管于教,维权与普法并举。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学法的积极性,做大做好企业普法工作,要联系实际,紧紧抓住企业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拓宽普法教育的渠道,将普法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管理和事务中。重点搞好“三个结合”:一是要把普法工作与做好入世应对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我国入世后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二是要把普法工作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信用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对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法制宣传;三是要把普法工作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增强企业员工的法制、道德观念,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企业员工中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在普法过程中,督促和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据法律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应聘请法律顾问或成立由法律专业人员组成的法律室,负责对本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制订、修改和落实,以及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投资项目、合同、订单以及其他所有法律事务的审查,让法律专业人员参与企业决策,协助企业抓好法制教育工作,引导企业主及管理人员依法治理企业。采用学用结合、宣传与教育并行的方式,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宣传平台作用,把企业普法工作朝着纵深发展。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企业的合同、资产、财务、生产经营、采购、担保、安全生产、人事管理等基 本管理制度,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法治”代替“人治”。同时要通过加强合同管理、企业担保管理,依法管理企业财务等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完善企业法律方面的规章制度体系。切实实现“有法可依、依法治企”。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中国有很长的封建社会历史,缺少法治的人文传统。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使得专制观念在人们的心底根深蒂固,人治的习惯势力很大。改变这种传统难以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而实现法治是一个过程,目标不是固定的、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企业普法任重道远,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的内外交往中,实现依法管理,并通过事前法律把关、事中法律控制、事后法律帮助等手段,逐步树立对内讲制度、守规章,实现依法管理;对外讲信用、守合同,实现依法经营。把企业经营纳入依法管理行列,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合法化。让企业普法在曲折中寻求新的突破。
第五篇:四五普法
学习“四五”普法工作报告 主持人:周建超
参加人员:全体职工
记录人:尹洪途
地点:三楼会议室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对“四五”普法<规划>和(决议)贯彻执行情况总结验收的通知》精神,江苏省人口计生委立即对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总结进行了部署安排,在各级人口计生委进行自查的基础上,还对所辖县(市、区)的工作进行了抽查验收。
一、主要成效
2001年,“四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围绕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人口计生系统执法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努力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确保了全省人口计生事业各项工作指标的全面完成。
(1)各级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随着国家人口计生工作“一法三规”和新修订的省条例相继颁布实施,群众的法律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广大干部按照人口计生工作“两个转变”的要求,不断增强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本领,学会并重视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积极探索,依法行政已成为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自觉行为,自觉学法、科学用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广大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在群众中树立了新时期人口计生干部的新形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
(2)人口计生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干部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办事,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更加注重了执法主体、依据、内容、程序的合法性,各级人口计生部门的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使人口计生的行政执法工作更加规范。
认真贯彻执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制度,加强人口计生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和专项监督,自觉接受各级人大的执法监督、各级司法部门的司法监督和社会舆论及群众监督。十分重视和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发现、纠正基层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把矛盾化解初
始状态,消除在萌芽中。近五年来,群众信访中行政侵权逐年减少,没有出现行政败诉,全省没有发生因计生行政违法而引发的恶性案件和重大突发事件
(3)人口计生干部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通过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实施以生殖健康为主要内容的“三大工程”和实施各项奖励扶助制度等措施,把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同优质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加强管理,努力实践和体现人文关怀,逐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人口计生事业正逐渐成为造福于民的甜蜜事业。以人为本、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维护权益等思路和方法在全系统形成了共识。
今年来省各地出台了不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和帮扶救助措施,逐步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多元筹资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普遍建立了计划生育公益金,对独生子女意外死亡、伤残,父母不再生育或领养的对象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的计划生育家庭对象实行扶持,目前全省已筹集公益金近7300万元,享受计划生育公益金的人数54354人,发放公益金3799万。2005年4月,在全省11个县(市、区)开展了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针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已年满60周岁,且在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计划生育夫妇给予奖励扶助,目前已对首批7418人发放了538万元奖扶金。
二、主要做法
“四五”普法工作时间跨度大、各项任务多,能否保质保量地实现“四五”普法的任务目标,直接影响着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也事关全省人口计生事业的发展。
(一)高度重视,将“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和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的“四五”普法规划,我委明确了普法教育的指导思想,规定了普法教育的内容、对象、形式和方法步骤,并将其纳入“十五”教育培训之中,进行了统一部署和具体安排。成立了“四五”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由委党组书记、主任陈艳华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四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日常工作。委党组书记、主任陈艳华每年都给省委党校干部培训班进行专题讲座。
2004年,我委召开了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工作会议,陈艳华同志作了题为《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的讲话,并对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省人口计生委更名后,加强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建立了由盛昌黎副省长牵头的协调会议制度和课题组,对我省人口发展的态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重大关系等战略性问题开展五大课题研究,为制订浙江省“十一五”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法、科学决策的依据。同时,我委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普法教育工作经费做到实报实销和项目倾斜,有效保证了“四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对全省人口计生干部的普法教育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和我委的“四五”普法规划,全省人口计生系统切实加强
对广大人口计生干部的普法教育,在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学习形式上做到了“三个坚持”。学习内容上,坚持以普法必读教材和专业法为主,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补充。
五年来,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主要抓了以下五大内容的学习:(1)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重要论述;(2)国家人口计生委和省普法办统一布置的学习内容,包括宪法、婚姻法、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干部法律知识读本、WTO法律知识读本等;(3)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国家“一法三规”、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浙江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收养法、劳动法、统计法、保守国家秘密法、档案法等;(4)国家和本委规划要求的内容,包括妇女权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5)省委组织部和省直机关工委统一布置的内容,包括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
2在学习对象上,坚持覆盖全体干部职工,突出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省人口计生委领导多次在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上认真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家“一法三规”和省条例等法律法规。
在抓好领导干部重点学习的同时,我委还定期举办市、县(市、区)分管领导和人口计生委主任(局长)培训班,目前已经举办了8期。由省人口计生干部培训中心具体实施,不定期举办县、乡两级计划生育分管领导培训班,把国家“一法三规”和省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期分批地培训教育。
3、在学习形式上,坚持以个人自学为主,着重抓好集中学习。
根据“四五”普法的要求,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坚持以个人自学为主的基础上,对重点学习内容进行了集中学习。委本级集中学习时间共为24天,168课时,平均每年为42课时,比“三五”普法期间的集中学习时间增加了三分之二以上。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习教材所有干部人手一册,包括宪法、婚姻法、行政许可法、人口法、省条例等。2003年在宁波召开了“贯彻执行省条例规范收养行为法律问题”的专题研讨会,2005年在杭州召开了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法律衔接有关问题的座谈会等。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各市、县(市、区)计生委主任(局长)和政法处(科)长进行集中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结业证,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普遍建立了教育培训激励机制,把普法考试成绩存档,作为对干部考核、任用时的参考依据。同时,积极鼓励在职干部进行法律专业学历教育,我委机关政法处干部通过在职学习均获得法律本科学历证书。
(三)虚实结合,扎实推进人口计生系统依法治理工作
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坚持以法治教育宣传为重点,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把理论学习这一“虚”与具体工作这一“实”有机结合,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多种形式的专项治理活动,着力解决人
民群众关心问题,积极开展本系统依法治理工作,做到普法与立法、执法、守法联动推进。
1、广泛深入开展人口计划生育法制宣传活动。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始终把法规宣传作为计生宣教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样的政策法规宣传咨询、大型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活动,切实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引导群众依法生育。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还印发计生法规卡片、小册子等宣传品进村入户,并利用遍布全省城乡的人口学校,向育龄群众普及人口计生法规知识,利用计生协会和社区等计生基层组织对流动人口进行计生政策法规、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
全省人口计生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大张旗鼓地进行专业法宣传,在全社会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人口法和省条例的高潮,并举办了各类培训班约11657期,有434万人次受到了教育和培训。同时,积极拓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渠道,在各级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省人口计生信息网上,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安排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栏目和专题节目,做到电视有节目、报纸有文章、广播有声音、网络有内容
2、加快构建全省人1:1与计划生育法律制度体系。
我委根据省人大立法计划,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前后修改十稿,2002年9月3目省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修改的《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并公布施行。
在国家“一法三规” 和《省条例》颁布实施后,省、市、县各级人口计生育部门适时对本级本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等进行了全面清理。我委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开展清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废止了委本级4 O个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并对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一律予以了废止,对部分进行了及时修订。目前,覆盖全省的以国家“一法三规”为基本法律,以《省条例》为主体,各市、县(市、区)贯彻省条例的《实施办法》以及省政府有关具体规定等规范性文件、配套制度为补充的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制度体系已初步构建。
3、坚持普法与规范执法、执法监督的结合。以依法行政内容为重点,从执法“主体、内容、行为、程序、文书”五个方面进行规范。
一是严格审核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对不符合执法人员资格者予以清退;对符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人员,认真组织专业法律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并严格考试,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目前,全省人口计生系统持证人数达到48O0人左右。
二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2004年,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我省规范了再生育审批程序;经省政府批准,重新印发了《浙江省计划生育特殊情况生育审批办法》(浙人口计生委[2004]42号),使特殊情况生育审批更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我三是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我委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人口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建立和完善了十项有关行政执法方面的基本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
四是严格依法办事,注重维护育龄群众合法权益。全省在2002-2O03年狠抓了终止收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和照顾生育社会抚养费工作,每年为群众
减轻负担8608万元,其他乱收费、搭车收费的现象也逐渐杜绝。各地对历年的计划生育押金、保证金也进行了清退,到2003年底全省共清退计划生育押金、保证金2.5亿元,清退率达到了98%。从2005年1月1日起一律免费向群众发放《婚育证明》,并规定各地所需经费由省计划生育专项经费安排。
五是执法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全省各地将人13计生政策、法规作为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之一,普遍建立了计划生育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杭州、湖州还将生育特批政策在网上公布,实行网上审批。
4、着力用法律手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四五”期间,我省坚持用法律手段,加大对人口计生工作重点难点的依法治理力度。
一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开展人口计生村(居)民自治,召开民主恳谈会,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通过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创建工作新机制,基础薄弱地区的工作面貌有所改观;
二是积极探索流动人口1:3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路子。全省已有60%以上的市、县(市、区)单独设立了流动人口1:3管理机构,其他地方也落实了专、兼职管理人员。其次增加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财政投入,宁波、金华等市及不少县(市、区)率先对流动人口1:3实行按常住人口的标准核拨经费,目前已经在全省推行。此外,全省还建立了流动人口13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双向考核、节育手术经费结算补助等制度,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全省的省际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工作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通报表扬。
三是着力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2003年开始省政府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治理工作列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加强部门协调,人口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开展联合督查,省检察院、法院和公安厅联合出台《关于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行为适用法律的若干意见》。2005年初,全国人大法工委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到我省召开刑法修改座谈会,听取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经验,为国家修改刑法提供大量素材和经验。
四是依法清理非法收养。针对非法收养扰乱正常生育管理秩序的问题,嘉兴、宁波、杭州、舟山等地贯彻执行省条例规范收养的新规定,将非法收养治理列为执法工作重点,协调政府各相关部门对非法收养行为进行了合情、合理、合法处理。至2003年底,全省共清理出事实收养人数为25227人(其中符合收养条件未办理收养手续的有11903人),现已有7249人办妥了合法收养手续;发现非法收养11949人,已依法处理5455人。
五是重点研究探索解决省条例执行中的难点。各地针对行政执法难问题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近年来台州市计生系统在强化执法队伍建设、规范合同管理、实施执法联动、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1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