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乡镇工作方法如何转变
新时期乡镇工作方法如何转变
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依靠各级干部尤其是直接同农民打交道的广大乡镇干部运用正确的耕作方法,去调动和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农村改革实践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新形势下,努力改进农村工作方法,对于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过去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必须改进
新的形势下,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我们过去一贯以行政命令为主体的农村工作方法日益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条件。主要表现为:
1、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动摇了原先农村工作方法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生产队是农村生产经营、钱物分配的基本单位,农民能够经常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学习,集中劳动。因而,那时开展农村工作主要是以行政命令为主,农民也愿意接受。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市场交换在农民积极行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过去那些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也就逐渐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础。
2、农民获取信息的多渠道,削弱了农村干部的工作权威。过去由于大众传播媒体在农村的覆盖面非常小,农村干部的口头传达就成了农民获取外界信息的主渠道。乡镇干部拥有很高的权威性,农民接受他们的领导也顺理成章。现在大众传媒在农村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农村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大,农民的社会交往不断增多,农民越来越多地依赖大众传媒而不是农村干部获取外界信息。这就使这种权威性受到严重削弱和影响。
3、农民思维方式的日益活跃,增加了开展农村工作的难度。过去农民生活在一个几乎封闭的环境中,乡镇干部的话农民易于接受和执行。如推行某项政策,落实某项措施,开展某项工作,只要召开会议布置就可以了。现在农民有了独立的自主经营权,生活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中,特别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农民的自主意识增强了,思想日益活跃,这就使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体的农村工作方法很难发挥作用。
4、乡镇干部工作方法的简单化,造成了农村干群关系的裂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的乡镇干部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要与之相适应。但一些乡镇干部在开展农村工作中,仍然守的是一种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观念,走的是一条开展农村工作的老路子,用的是一套同农民群众打交道的老方法,政策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搞强迫命令,“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不但伤害了群众感情,引起了群众不满,造成了干群裂痕,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顺利贯彻落实。
二、乡镇干部如何改进工作方法
1、转变思想观念,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前提条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进农村工作方法,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一是由静止的观念转变为发展的观念。我们具体的跟踪对象与革命战争年代、与计划经济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仍然用静止的、僵化的、甚至一成不变的旧观念去认识和对待已经步入21世纪的农民这个群体,我们的工作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改进。二是由传统的观念转变为改革的观念。我们党在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中,曾经创造和实践了一整套经验和方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过去开展农村工作一些好的,并且在今天仍然适用的经验和方法,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但是对于一些明显过时的,不符合今天形势发展要求的,则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开展农村工作的新路子。三是由计划观念转变为市场观念。我们今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做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乡镇干部,必须扩大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否则,拿着“计划经济的旧船票”就登不上“市场经济的新客船”。
2、建立公开制度,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必然要求偶。建立公开制度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它自身所具有的公开透明、生动直观和便于操作的特点,已成为改进农村工
作方法的一剂“良方”。从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建立公开制度不仅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而且可以“还干部一个清白”,干群关系可以得到改善,农民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农村的各项工作也就比较好做了。所以,建立公开制度,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实质是扩大民主的最直接、最有效三途径,是农村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开制度的建设,把它作为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突破口来抓紧抓实抓好。乡镇干部要努力克服当前存在的“不敢公开、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不必公开”等心理障碍,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党中央的精神上来,形成共识,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采取措施,促使乡镇政务、村务真正做到“全公开、常公开、真公开”,使公开经常化、制度化,自觉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促进农村工作走上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3、坚持说服疏导,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基本原则。这些年来,乡镇普遍注重了抓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思想具教育,群众的集体观念逐渐淡化,农村矛盾更趋复杂,解决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个别群众甚至无视政府,对乡镇干部耐心细致、和风细雨的工作置之不理,使得一些工作被延误或者无法开展,迫使乡镇干部采取强硬措施后方可进行。于是,有些乡镇干部从这些个别事例中总结出农村工作应“三分道理七分蛮”的所谓“诀窍”,从而抛弃说理、教育的工作作风,奉行“以硬制硬、以蛮制蛮”的信条。有时甚至不论对象,不管事由,一味推行“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强硬作风。从而使群众产生厌恶、抵触、对立的情绪,导致恶性循环。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乡镇干部的一方,关键是要改进工作方法。首先,要相信群众的觉悟。千万不能把群众当作“愚民”、“刁民”看待,认为他们难教、难管。应当肯定,绝大多数群众是有觉悟,能够听党的话的,不听话的“刺头”、“钉子”只是极少数。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充分信任群众、尊重群众,以他们以诚相见、以礼相待,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其次,要坚持以说服疏导为主。乡镇大量的工作是将上级的政策措施转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而一些农民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可能暂时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对此,乡镇干部不能急于求成,要舍得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说理教育、正面引导,打消群众的顾虑,使群众自觉配合政府的工作。第三,要反复做好解释工作。农民群众的素质是极为参差不齐的,他们往往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观点。有些显而易见的道理,他们却百思不解。面对这些群众,乡镇干部不能奢望一次成功,要耐心地反复做工作,力争人人理解,事事支持。
4、运用典型示范,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重要手段。人们对形象化的、具体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远大于对抽象的、概括的事物,农民这个群体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对典型的树立宣传、示范引导,让农民群众接受一个典型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和价值观,从而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个道理。乡镇干部要十分重视通过典型示范来引导农民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一是要发现典型人物。在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群众创造了许多新经验,也涌现了不少先进典型。乡镇干部应当转变作风,深入群众,不断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二是要广泛宣传典型经验。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广泛宣传典型的做法、经验、效果,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典型、认同典型、学习典型。三是充分运用典型示范。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当他们亲眼看到典型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亲身感受到典型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时,就会积极主动地看着学、跟着干。
5、广泛提供服务,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主要途径。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对乡镇干部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一般要求,他们最盼望的是服务型干部,少指挥,多指导,少伸手,多给予,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为他们进入市场经济铺路搭桥。因此,乡镇干部要更新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指挥员”为“指导员”。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啊,积极给农民当参谋、搞服务,善于用经济信息、经济政策和经济办法指导农民发展生产,把国家和地方的宏观目标变为农民能够接受的实际
行动,利用各种形式把致富的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切实解决好。二是变“泡官场”为“跑市场”。通过跑市场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农民,把别人的好做法、好经验传授给农民,把先进的技术引进来,把廉价实用的物资买回来,用于生产和经营。三是变“要钱财”为“要人才”。随着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发展经济更大优势在于人才。因此,不能把眼光盯在上面的“钱物库”上,而应盯在“人才库”上。围绕当地解决发展状况,向上级要人才,向市场要人才,通过借“脑袋”、找“点子”,注入活力,发展农村经济。
第二篇:新时期乡镇工作方法如何转变
新时期乡镇工作方法如何转变
要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依靠各级干部尤其是直接同农民打交道的广大乡镇干部运用正确的耕作方法,去调动和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农村改革实践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新形势下,努力改进农村工作方法,对于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过去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必须改进
新的形势下,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我们过去一贯以行政命令为主体的农村工作方法日益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条件。主要表现为:
1、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动摇了原先农村工作方法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生产队是农村生产经营、钱物分配的基本单位,农民能够经常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学习,集中劳动。因而,那时开展农村工作主要是以行政命令为主,农民也愿意接受。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市场交换在农民积极行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过去那些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也就逐渐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础。
2、农民获取信息的多渠道,削弱了农村干部的工作权威。过去由于大众传播媒体在农村的覆盖面非常小,农村干部的口头传达就成了农民获取外界信息的主渠道。乡镇干部拥有很高的权威性,农民接受他们的领导也顺理成章。现在大众传媒在农村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农村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大,农民的社会交往不断增多,农民越来越多地依赖大众传媒而不是农村干部获取外界信息。这就使这种权威性受到严重削弱和影响。
3、农民思维方式的日益活跃,增加了开展农村工作的难度。过去农民生活在一个几乎封闭的环境中,乡镇干部的话农民易于接受和执行。如推行某项政策,落实某项措施,开展某项工作,只要召开会议布置就可以了。现在农民有了独立的自主经营权,生活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中,特别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农民的自主意识增强了,思想日益活跃,这就使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体的农村工作方法很难发挥作用。
4、乡镇干部工作方法的简单化,造成了农村干群关系的裂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的乡镇干部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要与之相适应。但一些乡镇干部在开展农村工作中,仍然守的是一种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观念,走的是一条开展农村工作的老路子,用的是一套同农民群众打交道的老方法,政策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搞强迫命令,“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不但伤害了群众感情,引起了群众不满,造成了干群裂痕,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顺利贯彻落实。
二、乡镇干部如何改进工作方法
1、转变思想观念,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前提条件。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进农村工作方法,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一是由静止的观念转变为发展的观念。我们具体的跟踪对象与革命战争年代、与计划经济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仍然用静止的、僵化的、甚至一成不变的旧观念去认识和对待已经步入21世纪的农民这个群体,我们的工作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改进。二是由传统的观念转变为改革的观念。我们党在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中,曾经创造和实践了一整套经验和方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于过去开展农村工作一些好的,并且在今天仍然适用的经验和方法,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但是对于一些明显过时的,不符合今天形势发展要求的,则必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开展农村工作的新路子。三是由计划观念转变为市场观念。我们今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做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乡镇干部,必须扩大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否则,拿着“计划经济的旧船票”就登不上“市场经济的新客船”。
2、建立公开制度,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必然要求偶。建立公开制度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它自身所具有的公开透明、生动直观和便于操作的特点,已成为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一剂“良方”。从一些地方的经验来看,建立公开制度不仅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而且可以“还干部一个清白”,干群关系可以得到改善,农民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农村的各项工作也就比较好做了。所以,建立公开制度,看起来似乎是一件小事,但实质是扩大民主的最直接、最有效三途径,是农村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开制度的建设,把它作为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突破口来抓紧抓实抓好。乡镇干部要努力克服当前存在的“不敢公开、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不必公开”等心理障碍,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党中央的精神上来,形成共识,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采取措施,促使乡镇政务、村务真正做到“全公开、常公开、真公开”,使公开经常化、制度化,自觉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促进农村工作走上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3、坚持说服疏导,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基本原则。这些年来,乡镇普遍注重了抓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思想具教育,群众的集体观念逐渐淡化,农村矛盾更趋复杂,解决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个别群众甚至无视政府,对乡镇干部耐心细致、和风细雨的工作置之不理,使得一些工作被延误或者无法开展,迫使乡镇干部采取强硬措施后方可进行。于是,有些乡镇干部从这些个别事例中总结出农村工作应“三分道理七分蛮”的所谓“诀窍”,从而抛弃说理、教育的工作作风,奉行“以硬制硬、以蛮制蛮”的信条。有时甚至不论对象,不管事由,一味推行“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的强硬作风。从而使群众产生厌恶、抵触、对立的情绪,导致恶性循环。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乡镇干部的一方,关键是要改进工作方法。首先,要相信群众的觉悟。千万不能把群众当作“愚民”、“刁民”看待,认为他们难教、难管。应当肯定,绝大多数群众是有觉悟,能够听党的话的,不听话的“刺头”、“钉子”只是极少数。只有从思想认识上充分信任群众、尊重群众,以他们以诚相见、以礼相待,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其次,要坚持以说服疏导为主。乡镇大量的工作是将上级的政策措施转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而一些农民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可能暂时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对此,乡镇干部不能急于求成,要舍得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说理教育、正面引导,打消群众的顾虑,使群众自觉配合政府的工作。第三,要反复做好解释工作。农民群众的素质是极为参差不齐的,他们往往看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观点。有些显而易见的道理,他们却百思不解。面对这些群众,乡镇干部不能奢望一次成功,要耐心地反复做工作,力争人人理解,事事支持。
4、运用典型示范,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重要手段。人们对形象化的、具体事物的接受能力远远大于对抽象的、概括的事物,农民这个群体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对典型的树立宣传、示范引导,让农民群众接受一个典型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和价值观,从而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就是这个道理。乡镇干部要十分重视通过典型示范来引导农民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一是要发现典型人物。在农村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农民群众创造了许多新经验,也涌现了不少先进典型。乡镇干部应当转变作风,深入群众,不断发现和总结先进典型。二是要广泛宣传典型经验。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广泛宣传典型的做法、经验、效果,使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典型、认同典型、学习典型。三是充分运用典型示范。农民是最讲实际的,当他们亲眼看到典型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亲身感受到典型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时,就会积极主动地看着学、跟着干。
5、广泛提供服务,是改进农村工作方法的主要途径。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对乡镇干部已经不满足于过去的一般要求,他们最盼望的是服务型干部,少指挥,多指导,少伸手,多给予,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为他们进入市场经济铺路搭桥。因此,乡镇干部要更新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指挥员”为“指导员”。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啊,积极给农民当参谋、搞服务,善于用经济信息、经济政策和经济办法指导农民发展生产,把国家和地方的宏观目标变为农民能够接受的实际行动,利用各种形式把致富的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切实解决好。二是变“泡官场”为“跑市场”。通过跑市场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农民,把别人的好做法、好经验传授给农民,把先进的技术引进来,把廉价实用的物资买回来,用于生产和经营。三是变“要钱财”为“要人才”。随着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发展经济更大优势在于人才。因此,不能把眼光盯在上面的“钱物库”上,而应盯在“人才库”上。围绕当地解决发展状况,向上级要人才,向市场要人才,通过借“脑袋”、找“点子”,注入活力,发展农村经济。
第三篇: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
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
各位领导,本次根据区信访办、区委组织部的安排,在市团校学习了三天,现在向各位领导汇报下一些心得。
一、新的要求------领导决策的艺术性。
先讲我们老家发生的一个群体性事件。江苏启东事件是于2012年7月28日清晨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启东市的一起大规模群体事件。这起事件是由江苏南通市政府对日本王子制纸之制纸排海工程项目的批准触发的。在冲突过程中,启东市市委书记孙建华遭到民众扒光上衣,市长徐峰被强行套上抵制王子造纸的宣传衣,数千名启东市民于清晨在市政府门前广场及附近道路集结示威,散发《告全市人民书》,并冲进市政府大楼,并从市政府中搜出了许多名贵烟酒等物品,并在警察到来之前将这些物证陈列在政府办公楼前。
在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的根源比较清楚,由于决策的失误,“工厂在南通,排污在启东”,导致了群众的不满情绪爆发。从中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教训就是领导决策必须更加全面,对领导决策水平要求更高。也许在二十年前,这样的决策不会有太多问题,群众的环保意识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强。
但是随着民主政治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的社会群体。目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
这也就要求了领导在决策时必须有更高的水平,更强的能力,更全面的考虑。领导如何决策,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但从我个人的理解,更加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是必不可少的。陈云曾经讲过,要把90%精力用在调查上,10%精力用在决策上,我觉得很有道理。领导要正确决策,不能当“三拍领导”,拍脑袋决定,拍胸口保证,拍屁股走人。包括我们区决策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没有考虑到后续,造成了大量的遗留问题,房屋漏水、雨棚的更新、各种设施的后期维护等。
我们街道这方面做的比较好,比如胜利路社区入驻问题,反复调查,反复做群众工作,在实际上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过,我个人有个小的建议,在信访工作中,有个原则“宜散不宜聚”,在群众情绪较为激烈的不建议召开集中的居民座谈会,集中性的座谈会必须是在情绪稳定时召开。
二、新的切入点---------心理学在群众工作中的应用
本次授课,西南大学心理学王位红教授讲的课效果最好。从我个人的理解,他讲的实际上是为信访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我们处理信访疑难问题有句话“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实际上很多人做群众工作,特别是困难的信访问题,我总结为:拖、推、躲、吓。
但是通过心理学,可以为我们处理疑难杂症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一是可以正确认知:上访人群心理状态有很多:安慰心理、侥幸心理、嫉妒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病态心理(:是指信访人在人格上的明显偏离正常,与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相悖。主要表现为性格的极端性、情感的极不稳定性和行为的失常性,但仍属于非精神病范畴。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偏执型:
2、冲
动型:
3、癔病型:
4、絮叨型:)比如街道的简安杰,是典型的安慰心理,比如李本秀,是比较典型的侥幸心理。
二是可以有效沟通。根据教授讲,心理学的一种重要作用是沟通。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是先谈感情,再谈事情。接待信访人员第一步不应该是对问题的处理。先建立起信任,再处理问题。在接待过程中以倾听为主等,结合心理学的一些判断和手法,分析其情况,再进行正确接待。只有一堂课,学的太浅,不在多讲。
三、新的渠道-------群众工作中网络的运用
贵州瓮安事件各位领导都比较清楚,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名初二年级女学生李树芬自杀死亡,家人死因鉴定结果不满,死者家属聚集到瓮安县政府和县公安局上访。在有关负责人接待过程中,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县政府和县委大楼,最终酿成严重打砸抢烧突发事件。瓮安县委书记王勤,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海平撤销党内职务。
从李树芬22日凌晨溺水身亡起,一些“小道消息”就在瓮安县城内传播:最初说王某是县委书记王勤的侄女,因为中考时李树芬不把试卷给王某抄,王某找了两个社会青年来报复;之后又说凶犯被公安机关放走,是因为其中某人是县里某个副县长的儿子,李树芬叔叔被打,也是这些人叫黑社会的人打的;最后出现了李树芬尸体被打捞上来时一丝不挂等等说法。这些传言中,有的是事实,如李树芬在班上平时学习成绩确实比较好,王某则较差;李树芬死亡后,其叔叔在大街曾被不明身份的人殴打,也确有其事。但王某是王勤侄女、给李树芬要试卷抄、李树芬被打捞上来时一丝不挂等,则完全不符合事实。这些事实与谣言混杂,激起了不少群众对死者的同情。
这个事件有很多教训。比如反映及应对的迟钝。下午4点出发,晚上8点还没有一个说话算数的人到。县里等市里、市里等省里,到最后都没有一个说话算数的。应对非常慢,没有人敢站出来。
我在这里主要说的是网络媒体的作用,各种谣言满天飞,激化了事态。网络媒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容易导致谣言的快速扩散,网络上的信息,可以在一夜之间全国、甚至全世界知道,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其实网络媒体也为我们做群众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我个人觉得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
其一,快速反应。“快捷”,就是讲时效。在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要求“第一时间”了解相关舆情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信息不快,应急反应措施就会延误,造成损失、危害,甚至丧失生命。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庆市处理雷政富不雅视频的案件,从事发到处理,短短63小时之后,便有了初步结果:重庆市委决定免去雷政富北碚区区委书记职务,并对其立案调查。
其二,引导舆论,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地方媒体作用有限,关注度不高,并且正面新闻不具有炒作性,所以必须积极主动的衔接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具有很高的社会公信力,要主动介入,确保先声夺人。防止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防止一哄而起的炒作性报道,避免制造紧张情形,引发社会动荡。高度重视做好相关外宣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向外发布新闻,避免外电的失实报道。特别注意做好网上宣传报道,利用网络迅速快捷、跨越国界的优势,努力抢占网络的制高点,以正视听。
四、新的提法--------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
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是近来一个比较新的提法,最早是由河南义马探索出的,河南义马是一座新兴的煤炭工业城市,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在短短3年间翻了一番。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新矛盾、新问题日渐呈现,信访稳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
于是,义马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群众工作局,对原有信访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从被动应付上访群众到主动掌握社情民意,注重在基层发现和解决问题,构建新型的群众工作网络。群工局办公楼第一层为群众之家,包括法律服务室、群众活动室、交流谈心室、社情民意室、帮扶济困室五个透明的服务窗口。其中,交流谈心室里每天都有一位市领导值班,面对面地为群众解疑释惑。
在渝中区很多做法实际上和这一做法是比较类似的。群众工作与信访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一体。信访工作中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信访工作的基础。我个人的体会是一是对信访工作的实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实际上我们的信访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只是表现形式比较特殊,是群众意见反映比较强烈的群众工作。二是各科室、各部门必须树立大局意识,不能够将普通的群众工作转化成为信访工作。
在具体做法上,我个人有一些想法,就是必须切实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依靠群众做好信访工作。利用群众做群众工作,发挥热心居民、党员群众的先锋带头作用。因为辖区群众与当事人身份相近、感情相通、沟通便利的优势,具体上来讲,比如说,通过一些自发的群众组织做群众工作,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挖掘出除了群众文化活动之外的能力。又比如说,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组织辖区一些富有影响力或者威信的人员,成立社区义务调解组,提供一些法律服务和心理疏导、矛盾化解,引导有意见的群众采取正确的方式维权等。
第四篇: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97分
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
试卷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围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A.团体利益
B.群众利益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自己得分:2.0
2.要建立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建立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
A.讨论机制
B.协商机制
C.研究机制
自己得分:2.0
3.为增加群众收入,必须加快健全以()、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A.税收
B.工作
C.捐赠
自己得分:2.0
4.为增加群众收入,必须加快健全以税收、()、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A.社会保障
B.安全保障
C.医疗保障
自己得分:2.0
5.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通过发展中国()、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来做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通过丰富手段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现代科技
B.先进生产力
C.先进技术
自己得分:2.0
6.()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A.工人阶级
B.人民群众
C.无产阶级
自己得分:2.0 7.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通过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中国()来做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通过丰富手段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先进文化
B.先进理念
C.先进理论
自己得分:2.0
8.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的根本利益。
A.人民群众
B.广大农民
C.广大工人
自己得分:2.0
9.如何推进21世纪的群众工作,除了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外,还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的原则。
A.“以人为本”
B.“以信为本”
C.“以诚为本”
自己得分:2.0
10.通过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与基层政权机关的管理与公共服务统一起来,形成科学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网络。
A.自我矛盾
B.自我谅解
C.自我协调
自己得分:2.0
11.党在任何时候的群众工作,都必须把()放在第一位。
A.群众利益
B.革命利益
C.团体利益
自己得分:2.0
12.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形势下,()是公务员的第一位职责。
A.服务工人
B.服务农民
C.服务群众
自己得分:2.0
13.通过群众的()、自我服务、自我协调,并与基层政权机关的管理与公共服务统一起来,形成科学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网络。
A.自我约束
B.自我管理
C.自我封闭
自己得分:2.0
14.“以人为本”包含了四方面内容:一是群众利益问题,二是群众的基本权益问题,三是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问题,四是人民群众的()问题。
A.社会保障
B.安全保障
C.出行保障
自己得分:2.0
15.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科技文化
自己得分:2.0
16.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通过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来做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通过()手段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丰富
B.单一
C.简单
自己得分:2.0
17.引导基层群众树立(),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基层社会新文明。
A.崇尚科学
B.崇尚健康
C.崇尚自然
自己得分:2.0
18.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A.住房安居富民
B.强农惠农富农
C.居民安居工程
自己得分:2.0
19.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变为千百万人民群众的()。
A.根本利益
B.理想信念
C.实际行动
自己得分:2.0
20.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A.居住
B.生产生活
C.自然环境
自己得分:2.0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为增加群众收入,必须不断完善()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
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管理
自己得分:3.0
2.党政领导机关要十分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不要让他脱离群众。逐步地开展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
A.物质文明建设
B.政治文明建设
C.精神文明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自己得分:0.0
3.对待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新趋势,党员干部应当(),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前瞻性。
A.走基层
B.转作风
C.改进工作方式
D.走上层
自己得分:3.0
4.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公务员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等办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A.教育
B.协商
C.疏导
D.压制
自己得分:3.0
5.当前群众工作的新趋势新变化,其实质是要求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人为本”包含:()。
A.群众利益问题
B.群众的基本权益问题
C.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D.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
自己得分:3.0 6.所谓“大视野”,就是把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置于基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一体化发展中加以解决。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和美好未来。
A.自己解放自己
B.自己提高自己
C.自己创造自己
D.自己相信自己
自己得分:3.0
7.要大力营造干净、整洁、秀美、卫生的环境,积极倡导(),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基层卫生条件,保护基层生态环境。
A.生态意识
B.环保意识
C.可持续发展意识
D.节约意识
自己得分:3.0
8.要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日益增强基层群众的(),促使群众通过科技教育,进入科技生活的新港湾。
A.科技发展意识
B.科技效率意识
C.靠科技致富意识
D.民主权利意识
自己得分:3.0
9.中国共产党从事群众工作的基本路线是()。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自己得分:3.0
10.人民内部矛盾,应主要包括:()和基层干群关系矛盾。
A.群众间的矛盾
B.群众与改革的矛盾
C.群众与发展的矛盾
D.基层社会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矛盾
自己得分:3.0
三.判断题(每小题2.0分,共30分)
1.发展的成果由共产党员共享,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体现和最终目的。()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2.我们党的发展历史清晰而有力地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谁依靠了人民,谁就能夺取胜利;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是推动历史前进,推动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迈进。()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真事、办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行。()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5.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6.中国共产党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党的一切群众工作,归根到底就是不断激活与增强这一根本动力,推进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7.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不断顺应全国各族人民期待过上好日子的心愿,集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8.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9.如何推进21世纪的群众工作,除了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外,还必须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10.人的综合素质,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三大方面。()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11.权为民所用,就是要求公务员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管好权,切实保证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12.用权为民必须体现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13.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群众工作,核心是千方百计地增加群众收入。()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1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次要问题。()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1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A.正确
B.错误
自己得分:2.0
第五篇:专题6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
学习《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有感
侯良水
4月18日,春光明媚,和风轻拂,我们学校集中学习了《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通过学习人感受到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群众工作面临着不少新挑战。与过去相比,今天我们党各方面的资源都更加丰富了;当前许多党员干部感慨群众工作不好做。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类似“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雷人之语,“瓮安事件”等一些群体性事件以及“人们不愿相信政府一方的说法,哪怕是这种说法合情合理”的感慨,都在警醒我们加强群众工作的紧迫性。这是最大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的不仅是微观的利益协调,还包含如何使群众利益诉求以制度化的渠道合法地表现出来。
既要吸取过去好的经验和做法,又要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方法,加强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
首先,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牢记党的宗旨。这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其次,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精通政策。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减少随意性。
第三,做好群众工作必须为民解忧。要了解群众所思、所难、所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依之以法。一要加强联系同群众“亲”;二要解决突出问题让群众“认”;三要严格要求自己使群众“服”;四要完善民主管理让群众“信”。
2014.4.28.刘书
今天通过学习《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我体会到:
群众基础发生了多方面变化,一是群众对党的认同已经从过去的感情认同,转变为法理型认同和利益型认同;二是市场经济导致社会利益多元化、格局复杂化,群众划分为多个不同利益群体;三是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作为群众工作的施行者——党自身,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党员社会身份复杂化,社会上有多少利益群体,党员的社会身份就来自多少利益群体;二是党的干部队伍发生重大变化,经历几次代际更迭,其价值观、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与战争年代老一辈党的干部相比也有很大变化。两个方面的变化相互交织,又与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结合在一起,群众工作面临着重大考验与挑战。从宏观层面看,主要是指社会分配格局能否公正协调,从微观层面看,主要是基层各种利益矛盾能否得到公正、及时化解。基层普遍反映:现在思想工作难做,因为所有的思想问题的背后都是个利益问题,如果利益问题不解决,思想工作收效甚少。
自己首先要摆正心态,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公道正派、热情服务的意识,秉承“人诚事公”的理念,努力学习人事工作新经验,新方法、新手段,严格按照《公务员法》和《党政干部管理条例》做好本职工作,在处理群众问题时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圆满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2014年4月18日
石脚小学校:粟炳兰
今天通过学习《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通过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体会到:
第一,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关心群众。当前,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变化,要把群众工作做到实处,抓出成效,就要与时俱进,研究并适应这种变化,更多地关注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利益,关注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讲究方法。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认真对待和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
第一,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转变作风。当前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少领导干部本来与群众接触就不多,加之新形势基层工作职能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干部不屑做群众工作、不愿做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不想做群众工作、不敢做群众工作、不去做群众工作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群众工作要加强,关键在干部作风要沉下去。
社会管理工作的对象是人,首先要重视人的感受和反应,从人的生存与发展出发设计工作思路、制订工作方案、安排工作进展,从管理工作的源头做起,把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贯穿工作始终,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通过一件件、一桩桩具体事项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201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