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平安建设的措施[推荐]
加强农村平安建设的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与和谐进步,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前,农村总的形势是好的,但因征地拆迁、土地承包等引发的矛盾比较突出,农民上访和农村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盗窃、破坏农电、水利设施、农业生产资料和盗砍滥伐林木等案件多发,吸毒贩毒、赌博、封建迷信、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个别地方农村黑恶势力横行,严重影响农村地区广大群众的安全;一些地方农村基层政权力量薄弱,政府管理缺位,警力不足,治安防范基础设施条件差,群防群治组织和经费不落实,农村治保会、调解会和治安巡逻队等社会治安防范队伍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农村社会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开展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保持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相互协调,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使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睦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重视农村平安建设,通过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着力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深入开展农村“严打”整治斗争
健全完善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机制、“严打”长效工作机制、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机制。要重点打击各类危害农村经济发展、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杀人和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坚决铲除横行乡里、甚至“操纵”基层政权的村霸、乡霸等黑恶势力,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侵占集体财产等经济犯罪,加大打击盗窃牲畜、农电、水利设施、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和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力度。依法打击盗窃破坏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能源、铁路、交通、通信等设施的违法犯罪和盗伐林木、非法狩猎、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田等破坏农村环境资源保护的犯罪。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依法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和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处理涉农违法案件,大力开展农资市场整治,加强农副产品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依法打击制假、售假等坑农害农的犯罪和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维护良好的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积极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农村的渗透破坏活动,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坚决取缔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严防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全力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
二、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整合资源,加强乡(镇)、村(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站点等工作网络建设,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完善农村多渠道解决争端的机制。要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情况报告、归口调处等制度。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干群关系、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移民搬迁、拖欠农民工工资、集体资产处置、村务公开、邻里纠纷和宗族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和推行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的发生。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理顺农民群众情绪,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建立边界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作机制,维护农村接边地区稳定。
三、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适合农村治安特点的治安防控网络体系,积极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充实基层警务力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推广普及铁门、铁窗、铁柜、报警器等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设施,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科技含量高、适应农村特点的电子监控等技防设施。加强农村集镇治安防范工作,在农村集贸市场、庙会、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等重点地区和部位,设立治安室和报警点,增加巡逻警力,确保安全。切实加强对农村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放射性物品和枪支弹药等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建立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特别要加强对镇村出租房屋
和重点场所、部位等流动人口落脚点及活动场所的管理,依法打击藏匿其中的违法犯罪人员,维护当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整合农村治安资源,充分发挥村委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等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和民兵连(营)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由政府出资的乡镇专职治安巡防队伍,组建护村队、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和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活动。逐步推行民警包村、保安驻村和治安联防联治等做法,实现乡与乡、村与村联户联防、联片联保、十户联防、联防联调、联打联治,构建专群结合、警民联防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强化农村社会面的控制。积极探索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建立治安与保险的互动工作机制,逐步扩大治安保险在农村的覆盖面,多渠道解决治安防范经费保障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维护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大力开展自防自治活动。
四、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等服务管理教育工作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老人、妇女、儿童成为部分农村主要的留守人员,对由此引发的治安管理和防范上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要加强对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服务与管理工作,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确保其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对那些无人照顾或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要完善有关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家庭和社会责任,落实义务教育,强化帮教、救助措施。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的教育管理。
五、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认真搞好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做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抓好乡村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及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努力培养和增强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引导农民通过法律途径和正当渠道与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村民道德文化建设和反邪教警示教育,坚持不懈地做好“扫黄打非”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依法治村”、“法律进乡村”、“村民自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活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积极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六、加强农村公共安全防范工作
认真做好农村公共安全教育,积极预防火灾、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电力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和传染病等事件。加强对农用车、船等的管理和对农村建房、用电、用水、卫生等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导、监督与管理。进一步落实乡镇和村办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各项要求和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每个环节,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加强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和人口安全。
七、加强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
高度重视农村政法、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和中央编办《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基层政法、综合治理的力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平安创建活动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村委会和治保会、调解会建设以及村级综治办(综治工作站、综治中心)、综治联调联动中心等基层综合治理组织建设,落实办公场所、健全工作制度,做到有人抓、有人管。要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治安中心户长、综治特派员、综治协管员、综治信息员、人民调解员、治安巡防员等基层综治队伍建设,通过财政支持、有条件的集体资助和村民在“一事一议”范围内自筹等方式解决群防群治组织运行所需的资金。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要选一些得力干部,派驻治安管理相对薄弱的农村,指导和协助这些地方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
八、建立齐抓共建机制
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实施参与农村平安建设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动农村平安建设深入开展。公安机关要充分履行打击和预防犯罪的职能,大力加强农村治安管理和防范,加强农村警务室、警务点、报警点、治安卡点建设,推动农村警务前移。人民法院要加强涉农案件的立案、审判、执行工作和涉诉信访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涉农案件的法律监督,坚决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司法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搞好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工作和农村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组织部门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政部门要强化农村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认真做好农村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和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农业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建立新形势下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新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林业部门要加强组织、指导森林资源管理,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森林防火防盗工作。水利、电力部门要指导农村安全用水、用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利、电力设施。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查处、打击毁坏耕地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村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规划、农民住宅、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指导,认真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渡口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村市场经济秩序和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宣传活动,引导农民投身于共创美好和谐稳定平安家园建设。人武部门要加强农村民兵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农村治安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驻农村各部队要积极开展创建平安驻地、平安基层单位活动,参与军警民治安联防共建。教育、文化、卫生、人口计生、海关、环保、质检、安监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职尽责,开展对口服务,进行具体指导,形成全社会关注、各方面参与的农村平安建设局面。要建立党政机关结对促建制度,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农村平安建设进行结对帮建,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调动广大青少年和妇女力量参与农村平安建设。
九、加强对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平安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各地平安建设的总体规划。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加强分类指导,帮助解决农村平安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增加对农村平安建设投入,安排筹集一定资金支持农村平安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要将农村平安建设纳入党政主要领导任期目标,列入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晋职晋级和奖惩使用直接挂钩。对工作突出的县(市、区)、乡(镇)、村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鼓励;对因重视不够、工作不力,导致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地方和单位,严格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级党委政法委、综治委(办)特别是县级党委政法委、综治委(办)要加强对农村平安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查找薄弱环节,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平安创建工作检查考核表彰奖励办法,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使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农村医改
一、背景材料
为早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近年来,中国各地基层的医改频频“试水”医改“深水区”,为改革积累了经验。
贵州纳雍县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偏远贫穷县。2006年,一家名为新立医院的大型民营医院以非营利性机构方式进入纳雍,改变了当地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
纳雍县百兴镇乐卡村村民胡勰说,在新立医院看病的价格和在公立医院差不多,都可以得到国家资助报销。民营医院设备和技术先进,过去很多在县里看不了的病现在都能看了。一直破破烂烂的公立医院,现在环境、设备和服务也变好了。
“4年的实践证明,纳雍县在医疗领域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医疗资源在市场上合理配置,这个探索思路与中央的医改思路一致,是符合中国基层农村情况的。”纳雍县卫生局局长谌茂业说。
二、政策依据
发改委、卫生部等近期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明确,中国将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进一步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12月14日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在中国政府网正式公布。这是继本月初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等文件发布之后的第三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配套性文件。
三、新农合的弊端
“小病扛,大病挨,病危才往医院抬”;“脱贫三五年,一病返从前”——这些流传甚广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
但自从我国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缓解。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新农合已经覆盖8.33亿人,农民参与率达94.2%。尤其是2009年全面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并投入了5000亿元用以扩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覆盖面等,给广大农民带来实惠。今日本版刊登的几封读者来信,反映了农民在求医问诊过程中的一些烦恼:乡村医院医疗条件差、医生技术水平低,只得到城里的医院就医;医保指定医院缺医少药,不得不去非医保医院看病;无论大病小病,动不动就让患者住院;不告知家属或不经家属同意,就给患者用不能报销的自费药;父母未在家乡住,看病拿药极不便……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从不同角度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甚至任其存在下去,那么新农合制度给农民带来的好处就有可能得而复失。
四、解决农民看病贵需要综合施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还处于低位。目前,农村医疗保障的覆盖面虽然已经很广,但保障水平仍比较低。因此,农民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要比城镇居民高许多。特别是由于门诊看病报销的比例很低,面对“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的现实,许多农民仍然只能选择“小病扛,大病挨”的办法。但这显然是不利于广大农村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待遇,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平稳运行和发展。12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这意味着基层医疗机构有望彻底告别“以药养医”的运行模式,让基层医生把工作重心放在积极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上。
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如提高门诊和住院的报销比例、提高大病费用的上限额度等。尽快实现医疗费用省内乃至全国统筹、异地看病与原籍所在地对接、农民工在务工所在地看病报销等,均对降低农民看病费用至关重要。
此外,应加强监管力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的技术、适宜的设备和基本药物,以维护其公益性质,让农民在家门口或家附近就能享受价格低廉、质量良好的医疗服务,以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的目标。
社会保障
一、时政背景
社会保障关系着社会里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是切实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在今年也依然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除了城镇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实现顺畅转移接续,今年,多个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涨也体现了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重视。
2010年1月份,******总理到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为当时正在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改进政府工作的目的进行考察。考察中,温总理在认真听取了残疾群众的意见之后说,“关于完善《工伤保险条例》,我们要认真加以研究、修订和补充”。李克强副总理今年3月份考察新疆时,切实强调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发展
经济与改善民生相辅相成,要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工程,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二、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7亿人。农村社会保障也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享受人数达到4291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农民达到
8.14亿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有: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严重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反映在社会群体上,则表现为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1、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我国虽然相继建立了针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不少保障制度刚刚起步,覆盖率不高。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保障的人口大概在3亿人左右,目前参保人数为1.18亿,参保率只有39.3%。此外在养老保障方面,还有农民、农民工和城乡无保障老人三个群体,无法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范围还未覆盖全民。
2、社会保障水平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与发达国家20%以上的水平有一定差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只有12%左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造成群众享受到的保障待遇偏低,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只有30%左右,城乡低保标准总体偏低等。
3、社保制度不健全。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一方面,该建立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比如,我国尚无一部社会保障基本法,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致使社会保障领域的很多工作因没有法律规范而存在着无法可依的现象。另一方面,该统一的制度也未完全统一。比如,受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存在着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各地都分别制定仅适用于本地的政策、标准、措施,导致社会保障关系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接续、转移阻碍重重。这与市场经济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要求是极不相符的,使得大量流动就业人员难以正常享受养老和医疗待遇。
幸福指数
在全国“两会”的讨论中,民富是个热词,与其相联系的,是幸福这个词也不断被提起。幸福确实与经济上脱贫致富有很大关系,与钱财有很大关系,家徒四壁,两手空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难于有幸福的。幸福,需要有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不过,钱财仅仅是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人的幸福与否,还取决于其它一些因素。
你认为幸福还取决与哪些因素?
【解析】
近年来,国际上有“幸福学”的兴起,它表明人的最终追求是幸福,而不是钱财。我国一些地区也开始强调幸福,纷纷公布幸福指数,把幸福指数看得较GDP更重要。这是对“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深化。然而,由于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的一种主观感受,幸福指数就难于用统计数字来支撑,人们对造就幸福的内涵作着各种不同的探索和说明,众说纷纭。有三个方面是最重要的:
一是经济富裕。人要幸福,就要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少吃少穿,整天为肚子
发愁,是与幸福无缘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幸福感明显提高,首先就是由于经济的发展,让大家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使财富更加丰饶充盈,蛋糕做得更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向贫穷彻底告别。
二是社会公平。幸福既然是一种主观感受,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滋生幸福感。如果不公平,不公正,即使自己的经济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得更多,就会心理失衡,牢骚满腹。特别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以后,收入公平较收入增长更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感。为了幸福,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一定要公平地分好蛋糕。
三是良好心态,幸福既然是一种主观感受,除受制于客观现实外,还与主观心境有很大关系。俗话说,幸福重心境。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下,有人感到快乐,有人则感到不快乐,这固然可能与各人的具体处境有关,但许多时候,是由于不同心情所致。一个基本生活不愁的人,由于对钱财没有贪欲,“知足常乐”,可以过得很惬意;而一个腰缠万贯的人,将幸福完全物质化,贪得无厌,在钱财上总觉得“比上不足”,内心就会常戚戚。贝多芬说:“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因此追求幸福,不仅要重物质,而且要重精神;不仅要改变环境,美化环境,而且要改变心境,美化心境。高兴地看到在“两会”上亮相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首次把“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写了进去。理性平和等良好的社会心态,也正有助于增进人们的幸福感。
“人盼幸福树盼春”,让我们在努力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良好心态中,不断去获取和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住房保障
中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满足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需要运用“多层次”的手段来实现。
经济适用房是住房市场化后,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诞生的产物。不仅不收土地出让金,在建房过程中还减免系列税费。但我国目前的经济适用房申请标准滞后,真正的低收入人群无法享受经济适用房的政策。这样,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出现“富人化”和“高出租率”的怪象。经济适用房由于房型偏大,导致真正的目标人群买不起。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具体操作失当,扰乱了正常的商品住宅市场秩序。廉租房是经济适用房推出之后的一项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政策,但是由于廉租房的建设不足,各级政府的重视不够,资金短缺,使廉租房无法满足低收入者的需求。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完善中低收入住房保障体系。
(1)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严格规范经济适用房的适用对象,明确界定经济适用房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杜绝经济适用房“富人化”和“高出租率”的现象。经济适用房是政策性商品房,在实施过程中不得违背经济适用房的初衷。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审查力度,不要让经济适用房变成“关系适用房”。严格经济适用房住房上市交易管理,购买经济适用房不满5年的,不得直接上市交易。
(2)尝试建立一些新的住房保障模式,改革经济适用房保障模式,例如对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每户补贴资金,供他们在市区选购新建的普通商品房。同时,国家可以出台政策考虑用住房公积金支持经济适用房的资金不足,但是必须以公积金在帮助缴存者解决住房问题上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前提。
(3)财政应加大对廉租房建设投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廉租房的补助标准,增加资金投入,用于补助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实物廉租房建设。逐步扩大廉租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切实确定廉租房制度的保障对象,健全廉租房住房保障方式,多渠道拓展廉租房的住房房源。可以尝试采取多种形式的廉租房资金来源,如政府收购、社会捐赠的方式解决廉租房资金的瓶颈。并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承受能力,将非户籍人口逐步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另外,应加快旧住宅区综合整治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难问题,加快集中成片棚户区的改造。
目前我国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凸显,政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主要工作,努力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满足中等收入居民需求,使“居者有其屋”。
第二篇:加强农村平安建设的措施
加强农村平安建设的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与和谐进步,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当前,农村总的形势是好的,但因征地拆迁、土地承包等引发的矛盾比较突出,农民上访和农村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一些地方盗窃、破坏农电、水利设施、农业生产资料和盗砍滥伐林木等案件多发,吸毒贩毒、赌博、封建迷信、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个别地方农村黑恶势力横行,严重影响农村地区广大群众的安全;一些地方农村基层政权力量薄弱,政府管理缺位,警力不足,治安防范基础设施条件差,群防群治组织和经费不落实,农村治保会、调解会和治安巡逻队等社会治安防范队伍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农村社会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开展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保持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相互协调,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使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睦相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重视农村平安建设,通过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着力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深入开展农村“严打”整治斗争
健全完善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机制、“严打”长效工作机制、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机制。要重点打击各类危害农村经济发展、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杀人和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坚决铲除横行乡里、甚至“操纵”基层政权的村霸、乡霸等黑恶势力,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侵占集体财产等经济犯罪,加大打击盗窃牲畜、农电、水利设施、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和抢劫、抢夺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力度。依法打击盗窃破坏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能源、铁路、交通、通信等设施的违法犯罪和盗伐林木、非法狩猎、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田等破坏农村环境资源保护的犯罪。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依法打击卖淫嫖娼、赌博、吸毒和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处理涉农违法案件,大力开展农资市场整治,加强农副产品生产、流通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依法打击制假、售假等坑农害农的犯罪和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维护良好的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农副产品质量安全。积极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对农村的渗透破坏活动,深入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坚决取缔非法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严防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全力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
二、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整合力量、整合资源,加强乡(镇)、村(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站点等工作网络建设,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完善农村多渠道解决争端的机制。要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情况报告、归口调处等制度。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干群关系、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环境污染、移民搬迁、拖欠农民工工资、集体资产处置、村务公开、邻里纠纷和宗族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利益关系。建立和推行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的发生。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理顺农民群众情绪,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建立边界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协作机制,维护农村接边地区稳定。
三、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适合农村治安特点的治安防控网络体系,积极实施农村警务战略,充实基层警务力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推广普及铁门、铁窗、铁柜、报警器等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设施,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科技含量高、适应农村特点的电子监控等技防设施。加强农村集镇治安防范工作,在农村集贸市场、庙会、商业网点、文化娱乐场所、车站码头、旅游景点等重点地区和部位,设立治安室和报警点,增加巡逻警力,确保安全。切实加强对农村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放射性物品和枪支弹药等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建立流动人口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特别要加强对镇村出租房屋和重点场所、部位等流动人口落脚点及活动场所的管理,依法打击藏匿其中的违法犯罪人员,维护当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整合农村治安资源,充分发挥村委会、治保会、治安巡逻队等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和民兵连(营)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由政府出资的乡镇专职治安巡防队伍,组建护村队、党员干部义务巡逻队和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活动。逐步推行民警包村、保安驻村和治安联防联治等做法,实现乡与乡、村与村联户联防、联片联保、十户联防、联防联调、联打联治,构建专群结合、警民联防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强化农村社会面的控制。积极探索治安防范承包责任制,建立治安与保险的互动工作机制,逐步扩大治安保险在农村的覆盖面,多渠道解决治安防范经费保障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维护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大力开展自防自治活动。
四、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等服务管理教育工作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老人、妇女、儿童成为部分农村主要的留守人员,对由此引发的治安管理和防范上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要加强对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服务与管理工作,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确保其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对那些无人照顾或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要完善有关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家庭和社会责任,落实义务教育,强化帮教、救助措施。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的教育管理。
五、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认真搞好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做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抓好乡村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及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努力培养和增强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和其他社会管理的能力,引导农民通过法律途径和正当渠道与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村民道德文化建设和反邪教警示教育,坚持不懈地做好“扫黄打非”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依法治村”、“法律进乡村”、“村民自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活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积极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六、加强农村公共安全防范工作
认真做好农村公共安全教育,积极预防火灾、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电力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和传染病等事件。加强对农用车、船等的管理和对农村建房、用电、用水、卫生等安全防范工作的指导、监督与管理。进一步落实乡镇和村办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各项要求和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每个环节,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加强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高度重视生态安全和人口安全。
七、加强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
高度重视农村政法、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和中央编办《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基层政法、综合治理的力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平安创建活动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村委会和治保会、调解会建设以及村级综治办(综治工作站、综治中心)、综治联调联动中心等基层综合治理组织建设,落实办公场所、健全工作制度,做到有人抓、有人管。要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治安中心户长、综治特派员、综治协管员、综治信息员、人民调解员、治安巡防员等基层综治队伍建设,通过财政支持、有条件的集体资助和村民在“一事一议”范围内自筹等方式解决群防群治组织运行所需的资金。县(市、区)和乡(镇)、街道要选一些得力干部,派驻治安管理相对薄弱的农村,指导和协助这些地方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
八、建立齐抓共建机制
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制定实施参与农村平安建设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动农村平安建设深入开展。公安机关要充分履行打击和预防犯罪的职能,大力加强农村治安管理和防范,加强农村警务室、警务点、报警点、治安卡点建设,推动农村警务前移。人民法院要加强涉农案件的立案、审判、执行工作和涉诉信访工作,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人民检察院要加强涉农案件的法律监督,坚决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司法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搞好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工作和农村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组织部门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政部门要强化农村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认真做好农村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和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农业部门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建立新形势下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新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林业部门要加强组织、指导森林资源管理,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森林防火防盗工作。水利、电力部门要指导农村安全用水、用电,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利、电力设施。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查处、打击毁坏耕地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村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规划、农民住宅、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指导,认真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渡口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切实维护农村市场经济秩序和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宣传活动,引导农民投身于共创美好和谐稳定平安家园建设。人武部门要加强农村民兵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农村治安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驻农村各部队要积极开展创建平安驻地、平安基层单位活动,参与军警民治安联防共建。教育、文化、卫生、人口计生、海关、环保、质检、安监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职尽责,开展对口服务,进行具体指导,形成全社会关注、各方面参与的农村平安建设局面。要建立党政机关结对促建制度,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对农村平安建设进行结对帮建,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调动广大青少年和妇女力量参与农村平安建设。
九、加强对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平安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各地平安建设的总体规划。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加强分类指导,帮助解决农村平安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增加对农村平安建设投入,安排筹集一定资金支持农村平安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要将农村平安建设纳入党政主要领导任期目标,列入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晋职晋级和奖惩使用直接挂钩。对工作突出的县(市、区)、乡(镇)、村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鼓励;对因重视不够、工作不力,导致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地方和单位,严格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各级党委政法委、综治委(办)特别是县级党委政法委、综治委(办)要加强对农村平安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加强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查找薄弱环节,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平安创建工作检查考核表彰奖励办法,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使农村平安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篇:平安医院建设措施
第七章
平安医院建设
第九十三条
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建设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稳定防控体系,营造和谐安全的内部环境,确保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确保内部安全稳定。
第九十四条
成立医院平安医院建设活动组织机构。组长由医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书记、分管安全保卫工作的院领导担任,成员由其他副院长和部门领导担任。落实各职能部门开展平安建设活动的具体职责和措施,积极开展平安单位建设活动。
第九十五条
平安单位建设活动目标为: 通过平安医院建设活动,努力实现我院内部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无间谍窃密事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无影响内部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治安事件。
第九十六条
平安医院建设活动任务为:
(一)通过开展综合治理宣传周、禁毒日、消防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抓好全员安全法制教育和防范知识的教育培训,增强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安全防范意识,杜绝或减少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抓好基础建设和科技兴安建设,有效地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确保医院、“无重大案件、无火灾事故、无失泄密事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员工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在内部、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防止严重影响内部和危害社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严格执行班组日查、处室周查、院月查的安全检查制度,落实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制,及时堵塞各种漏洞,消除各类隐患,严防火灾、爆炸、危害医疗安全和交通安全等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五)深入开展反奸防谍工作,完善各项国家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构筑牢固的人民防线,防止间谍窃密案件和涉密人员出走、叛逃等事件的发生。
(六)依法查处经济犯罪案件,及时消除经济领域的不稳定因素,防止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案件发生。
第九十七条
平安单位建设主要措施为:
(一)建立平安单位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要把平安单位建设工作纳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将平安单位建设工作的执行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业绩和部门目标考核内容。
(二)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要将医疗服务、消防、国家安全、维护稳定、保卫保密队伍建设、技安、交通纳入单位安全工作管理内容,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三)加强安全保卫制度体系建设。要结合单位工作任务实际,依照《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规定要求,对原有的安全规章制度进行全面修改补充和完善,形成具有行业特点,又有操作性的安全保卫管理制度体系。
(四)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健全保卫机构,配齐配强专兼职保卫人员,加大专用装备器材的投入,落实保卫人员的各项待遇。
(五)切实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相关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工作机制,积极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的预防预警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报告制度和预警信息收集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机整合各方力量,落实疏导化解工作职责;四是认真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加强工作的协调配合,组织演练,不断提高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做好平安医院建设的检查、考核、评比工作。通过开展平安单位建设活动,要进一步推动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的整改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院每年将对未达标单位,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对医院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的主要领导评先受奖、晋职晋级实行一票否决,并与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挂钩。对不重视“平安医院建设”活动而发生重大治安问题,造成严重影响或恶劣影响的单位及责任人,将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若干规定》
严肃追究责任。
第九十八条 在院组织的考核中,平安医院建设考核达标标准为:
(一)得分90分(含)以上的部门为平安建设达标科室;
(二)得分95分(含)以上的部门为平安建设示范科室;
(三)得分低于90分的部门为平安建设不达标科室;
(四)得分低于85分的部门为平安建设存在严重问题科室。
第九十九条
平安医院建设考核。平安医院建设活动从2006年起,每年考核一次。具体办法是:
(一)对照《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组织自查,认为符合标准后,填写《平安医院建设达标申报表》,报医院平安医院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考核。
(二)医院平安单位建设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人员按照《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对申报单位进行考核。
(三)医院院每年通报一次考核结果。
第四篇:北张村平安建设措施
北张村平安建设措施
为进一步推进“平安村”建设,达到示范村标准,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一)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前提,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一是建立重点上访人员长效管理工作,对于习惯性上访人员,除了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外,一方面要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特别困难户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时时感觉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忘记他们,从而让他们在思想上得到安慰,从生活上得到一定实惠;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他们之间的联系,不定期的组织他们中的关键人员开展座谈,交流思想,掌握动态,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二是要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每周一排查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例会,及时做好解决本村各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力求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努力实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疑难问题不出乡。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快速出击处置,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切实防止和避免因处置不当而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四是继续坚持不懈地做好“两劳”回归人员、社会闲散青年和,,知迷的教育转化工作,时刻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确保他们不再重新犯罪,全力维护全村的社会政治稳定。
(二)以村创安为抓手,不断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一是抓好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义务治安巡逻队、民事调解委员会、党员义务巡逻队、帮教等各种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协助片区民警做好本瞎区的治安工作,对流动人口教育管理,处理瞎区内发生的矛盾纠纷等。对刑释解教人员坚持每季见面谈话不少于一次,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确保不发生重新违法犯罪情况。发挥中心户长的作用,要求他们对出入本自然村的陌生人员,进行认真询问,发现可疑之处,要及向村综治服务站报告,努力筑起一道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二是抓好物防建设工程,村两委及中心户长成员要经常逐家逐户上门,开展查隐患、堵漏洞活动,宣传动员村民做好防盗、防火工作,确保本村零盗窃零火灾事故。
(三)以治安整治为重点,实现社会治安的长治久安。在“平安村”的建设活动中,要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平安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平安建设工作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全力压降侵财案件的发生,强化打、防、控一体化工作机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第五篇:农村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综治平安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我村平安建设工作以社会和谐为目标,以群众利益为根本,以化解矛盾为主线,以完善打、防、控、管一体化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为促进我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政法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制 我村高度重视政法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始终把政法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经常召开村支两委会议研究、布置。我村支书主任负总责、组长具体抓,做到分工具体,责任明确。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年初我村与村民组签订目标责任书达100%,细化指标,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把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要求、标准全面细化分解,明确到每个岗位,每个人。我村设立并及时调整调解、普法、帮教、治安巡逻等综治组织人员,完善信息员队伍建设。
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一)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
我村结合实际,在平安宣传月活动之际,大力宣传《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张贴了宣传挂图和标语。三月份,我村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以“认清邪教危害、崇尚科学文明、依法惩治犯罪、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图片展。共发放宣传材料100余份,受教育人群达300多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五月,我村开展了反邪教、综治暨平安建设、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等知识的宣传。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受教育人群达800多人,效果良好。及时调整完善了镇村两级工作网络。做到一有情况及时汇报,确保了我镇的社会稳定。
(二)法制宣传工作
我村采取各种形式宣传法律知识,如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利用村务公开栏、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深入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创建工作。认真开展三月综治暨平安宣传月活动。一是召开会议研究、布署综治暨平安宣传月活动,制定活动方案。二是以标语、村务公开栏,加大宣传力度。三是由法制副校长到学校授课。四是开展“法律进村”、“食品安全进村”等活动。综治暨平安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干部群众重视综治暨平安工作的程度,对参与维稳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四)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
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不稳定因素、信访隐患的摸排工作。村对摸排的矛盾纠纷及时介入,积极化解,确保矛盾纠纷不激化,1-6月共摸排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余起,成功8起,调处率100%,成功率80%。无因调解不及时而引发的“民转刑”案件。对于摸排到的不稳定因素,在积极向镇汇报的同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建立信访代理制度,确保不稳定因素不激化,各类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镇、村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以各种形式加强青少年的法律知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4月我村通过校外辅导站向广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反邪教警示教育”、《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受教育学生达80人次。下半年校外辅导站将重点放在积极贯彻落实预防青少年犯罪和维权的“两法两例”的宣传。
三、防控结合,以防为主,深入开展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建立调解机制。我村均成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站,确定专人负责,使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基层,“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
(二)关注弱势群体,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弱势群体生活上、工作上处于弱势地位,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是上访的主要群体。我村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广大的困难群众了解政策。二是积极帮扶,对生活困难的予以救助,进行慰问,落实低保政策,目前有29户居民享受低保,对因病致贫者实行大病救助,及时把温暖送到居民家中。
(三)在全村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面对汛期来临和高温季节来临之际,我村安排了值班人员,定责到人,并且组织人员对村容易发生汛情和易中暑人员进行了集中排查,针对排查出的不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督促各责任单位进行整改,确保汛期及高温季节的生产安全。
(四)注重重大活动期间和节假日的治安防范工作。分析治安形势,摸排不稳定因素,研究解决办法。处理好民族宗教工作,对重点人员实施监控管理。“五一”期间,落实人员值班。平时注重隐患的摸排力度。我村一年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虽有一定的进步,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工作方法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地方,工作成效与上级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甫坝村综治暨平安建设工作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努力,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扎实工作,真正开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建设工作新局面,建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平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