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意义上解放农民[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19:1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法律意义上解放农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法律意义上解放农民》。

第一篇:在法律意义上解放农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课题组对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的田野调查成果以著作的形式———《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今年初公开出版后,在学界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课题组一系列数据访谈笔录和亲历的调研过程显示,我国现行农地制度无论在主体确定、权利归属、权利行使、权利流转、权利实现、权利保障方面,还是在政府、集体和农民三者私权关系的理顺上,都存在着体系凌乱、顾此失彼之弊,实有改造的必要与可能。法律确认的农地制度与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实际认识、具体操作存在较大差距,他们不太满意或全盘接受现行的农地具体制度,有的法条形同虚设、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而各地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经营模式也没有被立法者充分认知、接纳和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研究员评价说,农民土地的法律制度建立比一般的民事权利制度的建立更为重要,因为我国在过去实行城市与农村的“二元化”结构,农民身份终生固定,无形中被排斥在城市化和现代化之外,数十年后的今天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看,他们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对这一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法律制度的建立,不论是立法者还是法律研究者,都应该倾注更大的人文关怀。但是要关怀农民,首先要知道农民的要求,所以必须首先进行这一方面的现实调查和分析,而我们现有的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十分缺乏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课题组利用田野调查素材对现实运行中的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实效的检验,并间接地验证了规范研究成果的一些结论,尤其为当前物权立法中如何积极克服现行土地法律制度的弊端,设计(农村)土地物权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这种让事实说话,不含功利色彩的严谨而务实的学风,不仅体现了作为学者对中国农民的一份责任和良知,也直接、生动地反映出“法治是一种实践的事业,而不是一种玄思的事业”(苏力语)。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温世扬教授认为,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中,早已得到开发,甚至是过度开发,但在法学领域,往往习惯于从概念到概念的思辨性研究,结果没有太大的新意,也难为制度改良提供更有价值的材料。“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课题组通过研究方法的变革,以田野调查的实证主义方式去努力推动农村土地法律问题的研究深入,为物权法理论在农村的适用进行基础性的准备。既契合了现行物权法研究的主旨,又抓住了“三农”问题的要害。应该意识到,“三农”问题千头万绪,牵涉方方面面,而农村土地制度无疑是各种问题节点,人地关系、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劳动力移转、粮食生产安全、土地征用、社会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等无不与此关联。课题组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小君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调查中反映的现象,集聚到农地法律制度层面,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农村与农业问题,而依然是农民———人的问题。也就是说,来自土地的负担全部扛在农民的肩上,而背负千钧的农民兄弟如何获得使农村和农业再发展的活力与激情?!所以,必须通过农地私权利的重构,在法律意义上解放农民,才可能化解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欲达到此目标,从农地利用的角度讲,关键在于明确农地财产权性质、降低农民负担、提高农地的使用效率。陈小君教授还告诉记者,课题组目前正在对当前农村因减免农业税和粮价攀升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同时还应农业部的邀请,结合田野调查的成果,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

在法律意义上解放农民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在法律意义上解放农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课题组对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的田野调查成果以著作的形式———《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今年初公开出版后,在学界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课题组一系列数据访谈笔录和亲历的调研过程显示,我国现行农地制度无论在主体确定、权利归属、权利行使、权利流转、权利实现、权利保障方面,还是在政府、集体和农民三者私权关系的理顺上,都存在着体系凌乱、顾此失彼之弊,实有改造的必要与可能。法律确认的农地制度与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实际认识、具体操作存在较大差距,他们不太满意或全盘接受现行的农地具体制度,有的法条形同虚设、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而各地农民在实践中创造的经营模式也没有被立法者充分认知、接纳和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主任孙宪忠研究员评价说,农民土地的法律制度建立比一般的民事权利制度的建立更为重要,因为我国在过去实行城市与农村的“二元化”结构,农民身份终生固定,无形中被排斥在城市化和现代化之外,数十年后的今天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看,他们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对这一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法律制度的建立,不论是立法者还是法律研究者,都应该倾注更大的人文关怀。但是要关怀农民,首先要知道农民的要求,所以必须首先进行这一方面的现实调查和分析,而我们现有的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十分缺乏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课题组利用田野调查素材对现实运行中的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实效的检验,并间接地验证了规范研究成果的一些结论,尤其为当前物权立法中如何积极克服现行土地法律制度的弊端,设计(农村)土地物权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这种让事实说话,不含功利色彩的严谨而务实的学风,不仅体现了作为学者对中国农民的一份责任和良知,也直接、生动地反映出“法治是一种实践的事业,而不是一种玄思的事业”(苏力语)。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温世扬教授认为,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中,早已得到开发,甚至是过度开发,但在法学领域,往往习惯于从概念到概念的思辨性研究,结果没有太大的新意,也难为制度改良提供更有价值的材料。“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课题组通过研究方法的变革,以田野调查的实证主义方式去努力推动农村土地法律问题的研究深入,为物权法理论在农村的适用进行基础性的准备。既契合了现行物权法研究的主旨,又抓住了“三农”问题的要害。应该意识到,“三农”问题千头万绪,牵涉方方面面,而农村土地制度无疑是各种问题节点,人地关系、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劳动力移转、粮食生产安全、土地征用、社会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等无不与此关联。课题组负责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小君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调查中反映的现象,集聚到农地法律制度层面,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农村与农业问题,而依然是农民———人的问题。也就是说,来自土地的负担全部扛在农民的肩上,而背负千钧的农民兄弟如何获得使农村和农业再发展的活力与激情?!所以,必须通过农地私权利的重构,在法律意义上解放农民,才可能化解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欲达到此目标,从农地利用的角度讲,关键在于明确农地财产权性质、降低农民负担、提高农地的使用效率。陈小君教授还告诉记者,课题组目前正在对当前农村因减免农业税和粮价攀升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同时还应农业部的邀请,结合田野调查的成果,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详细的修改意见。

第三篇:农民建房的法律问答

农民建房的法律问答

早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有提出,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推动建材下乡,支持农民建房。而对于农村建房具体需要哪些步骤呢?

问:农民能在农村建房都需要满足哪些要求和条件?想要建房的大体步骤是怎样的? 答:农村建房的要求和条件,因为各地的土地数量、乡镇村规划等客观因素存在差异,所以各地的建房要求和条件也是有差异的。但是,基本要求和条件是一样的。我认为有以下四点:一是,必须是本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二是,通过申请审批手续,依法取得合法的建设用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宅基地。三是,有一个符合规划要求的规划设计方案。严格的说是施工图纸。四是,选择一个有建筑资质的施工队伍。

问:上面提到了“农村建房审批手续”,通常农民朋友该怎样向相关部门申请的?这中间会产生费用吗?

答:农民朋友首先应该向村委会提出使用宅基地的书面申请,村委会认为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及时报请乡镇政府审核,经公示无异议的,按程序报请县(市)政府审批,县(市)政府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批准。在办理上述手续时是没有费用的。但在经济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允许村自治组织对新申请宅基地的住户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的地方除外。

问:对于宅基地问题,法律上是如何规定呢,对于扩建的情况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答: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什么叫宅基地,在2010年3月2日,《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中,给出一个权威的定义:“宅基地是指农民依法取得的用于建造住宅及其生活附属设施的集体建设用地”,“一户一宅是指农村居民一户只能申请一处符合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法律上对宅基地的规定是简单明确的。我国《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第五项规定:“经济条件较好、土地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的地方,允许村自治组织对新申请宅基地的住户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试点。试点方案由村自治组织通过村民会议讨论提出,经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实施,接受监督管理”。第六项规定:“宅基地审批应坚持实施“三到场”。接到宅基地用地申请后,乡(镇)国土资源所或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组织人员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和地类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明确建设时间并受理农民宅基地登记申请。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符合规定的方可办理土地登记,发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第七项规定:“依法维护农民宅基地的取得权。农民申请宅基地的,乡(镇)、村应及时进行受理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且经公示无异议的,应及时按程序上报。县(市)人民政府对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批准,不得拖延和拒绝”。第十四项还规定:“依法查处乱占行为。各地要认真负责依法查处宅基地使用中的违法行为。对未经申请和批准或违反规划计划管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应当限期拆除、退还土地并恢复原状。对超过当地规定面积标准的宅基地,经依法处置后,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要求予以登记的,村集体组织可对确认超占的面积实施有偿使用。对一户违法占有两处宅基地的,核实后应收回一

处”。法律法规对农村房屋扩建没有明确的规定。我自己的理解就是,在我国各省市对宅基地规定的标准大多是三分地,在三分地上盖三间房屋后,基本上就没有建造其他建筑物的地方了,所以无需规定扩建问题。需要扩建只能再申请宅基地,即使获得批准仍然不能超过三分地。

问:上则消息中农村建房手续审批中的“四个公章”、“七个签字”是否在各地农村建房审批中都必须出现的,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答:“四个公章”、“七个签字”,我认为是对农民申请政府审批使用宅基地行政程序简明的概括。四个公章应该是指村委会的公章、乡镇国土资源所的公章、乡镇政府的公章和县市国土资源局的公章。七个签字应该是指申请人的签字、乡镇国土资源所经办人或者领导批示的签字、县市国土资源局经办人或者领导批示的签字、还有被批准使用宅基地四邻的签字。“四个公章”和“七个签字”,完整体现了农民申请使用宅基地,乡镇、县市两级政府履行行政程序,做出批准申请人使用宅基地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全过程。是在各地农村建房审批中必须出现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两级政府的行政程序都是不完整的,属于程序违法。

问:我们知道,农村自建房不同于商品房。那农村自建房有没有房产证呢?是否可以进行买卖?是否可以作为遗产留给指定继承人呢?

答:是的,农村自建房不同于商品房。他的根本区别在于商品房是建筑在国有土地上,而农村自建房是建筑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农民自建房是建房人的的合法财产,当然也是有房产证的。但是,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也规定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自建房屋,农村自建房只能在同一经济组织成员间相互转让。商品房所有权人,取得的是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农村自建房人,取得的是房屋所有权证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是有着性质上的区别的。农村自建房是建房人的合法财产,自然是可以指定继承人的。如果没有遗嘱指定继承人,自建房人死后,其法定继承人同样可以依法继承。但是,其继承人如果是城镇居民,在房屋老旧需翻建扩建的时候是受到限制的,只能维修,不得拆建。因为继承人无法获得房下的土地使用权。

问:在农村自建房的安全问题上,是如何保障的呢?

答:这个问题我谈三点:一是,依法建房,先申请后建房,避免因违法受到处罚或强制拆除,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二是,选择符合规格质量的建材,还要聘请有建筑资质的施工人员进行建筑施工。避免因建材规格质量、施工技术、设备问题发生伤亡事故。三是,一定要注意,在宅基地手续上四邻的签字是否完善。避免日后因边界不清发生相邻矛盾纠纷。

第四篇:农民法律社会调查报告 2

甘肃电大法学(专科)专业

社 会 调 查

论文标题:关于农民工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分校工作站甘南分校卓尼工作站班级2011秋法学班姓名窦小东学号1162061458990指 导 教 师杨成文

1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关于农民工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2011秋法学专科窦小东

调查时间:2013年9月10日至10月20日

调查对象:卓尼县柳林镇

调查方式:座谈、交流及查阅资料

调查主题:了解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及法律援助的途径,深入剖析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及法律援助的途径

调查显示,电视、广播、报刊、杂志这些传统媒体仍然是农民工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75%;通过法制宣传橱窗获取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占到了总数的15.%;以互联网为载体获得法律知识的农民工只占到了总数的10%。在农民工认为在哪里咨询法律问题比较可靠这一问题上,有68%的人选择了政府相关部门,12%的人选择了法律服务所,还有20%的人选择了熟人介绍。在有效解决法律问题途径这一项目上,有90%的人选择了依法解决,另外还有10%的人选择了上访,这说明大部分农民工已有了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而少部分把上访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也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

二、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分布较广、流动性大、居住分散、难以集中,这些特性给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外出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比较薄弱,存在不少盲点。

2、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还处在初始和尝试阶段,没有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

3、由于缺乏有效的经费保障,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加之其他主客观因素,造成宣传形式单一,特别是对外出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没有更好的办法,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

4、个别单位和部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没有将对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也没有将其列入普法计划,致使此项工作开展的力度不大。

5、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教育对象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传效果。

6、虽然建立了目标责任,但各部门的工作力度不尽相同,因此,在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强各部门密切配合、总结推广经验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7、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用工单位对在农民工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足,热情不高,目前宣传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建筑工地、规模较大的工厂等农民工较集中的企业,分

散在个体商业、服务业、私营企业的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比较薄弱。

三、当前亟需法律帮助的农民工群体及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问题

在农民工最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上,有60%的人认为是拖欠工资问题,另有25%及15%的人认为是劳动时间过长和用工单位待遇过低。

四、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推动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实现对本乡内农民工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形成政府指导、法制宣传教育部门协调、各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各企业保证落实的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的格局。建议建立各职能部门组成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例会制度,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定期交流研讨,把握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求开展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协调解决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出现的问题,注重开展对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理论研究,以引导农民工的法制教育工作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普法主管部门负责领导机构的日常工作,对每一时期的具体工作制定方案,协调、督促和检查。要加强对本辖内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协调、督促和检查,共同推进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和完善层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网络。

(二)、将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营造氛围,发挥媒体作用。一是普法部门要联合各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乡村”等活动,适时组织普法讲师团巡回进行法制演讲;二是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人士、法律志愿者的作用,鼓励法律职业工作者在承接农民工法律服务时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倡导律师事务所自主为农民工举办各种类型的法制讲座;三是充分发挥各级调解组织及法律援助机构的作用,将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相结合,及时调处农民工因工伤、劳资、人身伤害等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四是组织农民工,积极参与法律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法制文艺汇演、学法考试等活动;五是及时总结推广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典型经验,表彰先进,带动后进,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民工之中扎实、有成效地开展。

(三)、充分发挥企业的自身资源优势,营造学法用法氛围。企业自身要发挥内部党、团、工会组织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普法的组织领导,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普法宣传,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培训制度,制定企业普法五定、一考制度,即定目标、定人员、定形式、定内容、定时间,统一培训后进一步进行考试的制度。同时制定培训细则、学法制度、签到制度、作息制度等,保证企业法制教育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依靠和发挥企业自身的宣传资源,利用已有的墙报、专栏、展板、内部刊物、内部网络开展法制教育,形成人人学法、讲法的氛围。努力探索依托企业内部法律顾问室、调解组织促进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法制部门,以及受聘担任法律顾问的律师在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企业工会维权制度,通过职代会,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把评选“学法先进”同评选“名牌员工”、“守法员工”“优秀农民工”、“杰出青年”等活动结合起来,激励广大农民工自觉学法用法,不断奋发向上。

(四)进一步抓好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聘用谁负责”的原则,将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社会治安、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卫生管理于一体的管理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相应的用工单位中。在教育内容上,选择与其工作生活相关,以及维护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诉讼法基本知识;在教育形式和组织方法上,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要抓好农民工的法律培训工作,劳动部门在用工单位招聘人员时要把好就业前的培训关,在岗前培训时组织学习《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用工单位也要将法律学习融入各项业务培训活动中,如经营培训、管理培训、市场培训、策划培训,使农民工在接受业务培训过程中逐步接受法律知识,使农民工掌握与自身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知晓解决法律问题、寻求法律帮助的渠道和方法。满足农民工的学法需求。同时,做好农民工的维权工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民工群体的法律素质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还比较大。在今后的“六五”普法工作中,应定期举办“法律进工地”活动,宣传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使普法教育经常化、多样化。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职能,简化程序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建立工地民调组织,法律宣传与法律服务相结合,积极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理性表达利益诉求。

通过对返乡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宣传工作的调查,综合本乡的情况,参看调查数据,我认为整个情况暂不严重,但可能会随着影响深化而趋向严重,不可掉以轻心,必须积极应对。同时这是我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遇到的新的突出问题,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稳妥解决,促进我县的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第五篇:解放农民的重要技术 耕作制度的重大改革

解放农民的重要技术 耕作制度的重大改革

--------论保护性耕作

要想使农民从繁重的耕作中解脱出来,有精力、有时间从事二、三产业,尽快发家致富,农业机械化是根本出路。

小麦、玉米是我县的两大主要种植作物。自1995年开始推广小麦联合收获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镰刀收割、场地打轧基本绝迹,小麦联合机收几乎成为广大农民的唯一选择。秋季作物机械化正在兴起。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将成为解放农民的重要农业技术,也必将推动耕作制度完成一次重大改革。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1、概念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就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播种,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的一种耕作技术。是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2、保护性耕作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技术并不复杂,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不用铧犁耕地,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以外不进行任何的耕耙,少耕就是就是只对土地表面耕作,不破坏土壤结构。二是把作物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面上。三是利用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复式作业,减少机械进地次数,四是用灭草剂控制杂草的生长或者是用机械表皮控制杂草。包括玉米免耕播种和小麦免耕播种。玉米的麦后贴茬直播就是免耕播种。

二、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一)保护性耕作的起源。20世纪初,美国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机械化翻耕土地,加快了土地开发,获得了几十年不错的收成。然而,由于植被破坏,导致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灾难。1931年开始,持续的干旱、疏松的地表,在狂风的袭击下,大量的地表土被吹走,沙尘吹进人的眼睛、鼻孔,人们呼吸困难,几千年才行成的十几厘米沃土瞬间被吹的无影无踪。1935年5月一场典型的“沙尘暴“连续三天,横扫美国三分之二的国土,把三亿多吨土壤卷进大西洋。仅这一年美国就毁掉4500万亩耕地,大量的动物直接死于沙尘暴,大范围的肺炎导致上百万农户放弃土地远走他乡谋生。大风过后,人们发现,有作物根茬保护的地表很少被刮走,从此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经过土壤学家、农学家、农机专家共同努力,总结研究开发出了免耕法,1995年更名为保护性耕作法。目前,保护性耕作法已经推广应用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13.3亿亩,美国基本实现保护性耕作,加拿大农业省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超过70%,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保护性耕作面积都超过总耕地面积的70%。

(二)我国及我县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从1993年1月开始 , 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农机局与澳大利亚合作,试验研究保护性耕作,农业部2002年开始启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县建设”项目,目前,保护性耕作已在北方15个省(市、区)及新疆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建设了173个国家级示范县、328个省级示范县。自2002年以来中央累计投入保护性耕作项目专项资金1.4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资金和农民及服务组织自筹资金17.28亿元,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3062万亩,免耕播种面积1亿亩。保护性耕作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我县从2006年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2006年小麦免耕播种机5台,2007年猛增到65台,免耕播种面积达到3.5万亩,玉米联合收获机100多台,机收面积达到4万多亩,秸秆粉碎还田面积达到50多万亩,为在全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好处

近年来,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把以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作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保护性耕作实现了快速发展,节源、增产、节本、环保四大好处明显。

(一)保水、保肥、保土。由于彻底取消了翻耕作业,采用秸秆覆盖地表,直接播种,减少了土壤水蚀、风蚀和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了土壤入渗能力,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地表秸秆腐烂后形成大量有机肥料,明显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试验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贮水量平均增加15%,两季作物每亩可以节水50立方米以上,提高水分利用率17%,土壤有机质平均提高0.06%。

(二)增加粮食产量。通过对保护性耕作小麦生长情况的跟踪,可以看出免耕播的小麦分蘖力强,通风透光好,麦秸粗壮,抗倒伏、抗病虫能力强,长势明显好于传统种植的小麦,小麦平均亩产量可提高8%左右,玉米亩产量提高5%左右。

(三)减少作业工序,节约生产成本。根据我县的种植情况,秋种小麦传统耕作需要分别完成灭茬、耕翻、碎土、筑畦、施肥、播种、镇压等5~7道农业作业环节,而保护性耕作只需农业机械一次性进地即可完成免耕施肥播种,平均减少3~4道耕作程序,减少耕作投入20~30元,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约人畜用工50%~70%,每亩节约生产成本80元---120元。

(四)保护生态环境。由于采用免耕秸秆覆盖和根茬固土,土壤不再翻耕裸露,减少尘土的扬起,保护环境,同时它能逐年提高地力,降低面源污染,减少土壤侵蚀、温室效应和秸秆焚烧现象,既改善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又建设了生态文明,提高农村的清洁文明程度。

推广这项技术,全县70万亩小麦实施免耕播种,每年可节约成本5600---8400万元,减少土壤流失约 70---95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约 5--14 万吨,减少灌溉用水约 4200 万立方米,减少有机质和氮磷钾流失约 1.5万吨。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耕地+烧秸秆=耕作制度的倒退;不耕地+秸秆残茬覆盖+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耕作制度的革命。正是保护性耕作这一新技术,能把倒退的耕作制度拉上进步的轨道,引发一场耕作制度的革命。

四、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措施

(一)技术措施

1、秸秆处理技术。三夏处理小麦秸秆主要是将秸秆和杂草切碎到20厘米左右并撒匀,以保持良好的地面覆盖,当小麦联合收割机携带秸秆切碎抛撒器时,将麦秸撒匀即可。三秋处理玉米秸秆主要是将秸秆切碎到10厘米左右并撒匀,当使用玉米联合收割机作业时,秸秆已经切碎撒开,可以不进行秸秆处理,撒匀覆盖秸秆就行,秸秆覆盖率不低于30%即可。

2、免耕施肥播种技术。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关键,也是中心技术,必须用合适的免耕播种机来完成。播种机要有良好的通过性、可靠性,避免被秸秆杂草堵塞,影响播种质量和生产率;小麦播深3~4厘米、玉米5~7厘米,肥料要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与种子之间保持3~5厘米左右的距离; 播种后覆土、镇压良好。

3、杂草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杂草与病虫害防治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又一项关键技术。杂草防治措施主要是播种后喷除草剂,玉米生长季节也可以进行人工和机械锄草,小麦生长季节及时喷除草剂。推荐喷除草剂、机械锄草、人工锄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病虫害主要靠农药拌种预防,发现病虫害后及时喷化学药剂或其它方法杀除。

4、深松技术。保护性耕作取消了翻耕,但机器作业及人畜仍不断压实土壤,专家指出,粘土质、红土质可3?5年松一次。沙土、沙壤土地并非必须进行深松作业。

(二)技术流程

A、玉米免耕直播一年两作模式作业流程:玉米免耕直播→喷洒除草剂→田间管理→玉米人工或机械收获→秸秆覆盖→小麦免耕播种→喷洒除草剂→田间管理→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覆盖。

B、玉米套播一年两作模式作业流程:玉米套播→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覆盖→喷洒除草剂→田间管理→玉米人工或机械收获→秸秆覆盖→小麦免耕播种→喷洒除草剂→田间管理。

根据我县的实际种植情况主要推广A种技术流程。

五、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精耕细作模式的否定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几千年形成的耕作模式进行的一次彻底变革。通常,农民种庄稼,最主要的环节是耕地、整地。无论是用老牛耕地,还是“铁牛”耕地,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可是,它破坏土壤质量,影响收成,浪费资源和人力,虽然传统农业也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专家指出,近些年农民广泛使用的旋耕犁对土地的破坏更为严重。一是破坏土壤结构,每次使用后还要重新形成新的土壤结构,二是破坏土壤通气渠道,三是几乎全部杀死蚯蚓这种造肥生物,四是形成明显的犁底层,影响根系发育。保护性耕作这种先进耕作技术,它的社会性、公益性功能,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对中国古老的耕作制度脱胎换骨式的变革,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否定,它从根本上使农业的生产方式更先进,使农民的生活更富裕,使农村的生态环境更美好,更持续。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实施,我们将看到未来新农村的曙光。

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及建议

㈠存在的问题

经过我县两年来的实践,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用和好处在认识上还不到位,特别是在没有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的乡村,虽然有了购机补贴这项优惠政策,但是群众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自觉自愿性不够;二是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地方,存在着对保护性耕作核心技术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还不成熟,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对农作物残茬覆盖量、覆盖度和免(少)耕播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技术不到位或技术走形现象;三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免耕播种机械在性能上有待改进。

㈡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及建议

回顾总结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实践,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 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节本增产增效为目标,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耕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遵循自然规律与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相结合,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重点抓好玉米机械收获与保护性耕作的结合。玉米机收是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玉米机收的大发展,就没有保护性耕作的大推广,同时,保护性耕作又为玉米机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力度越大,对玉米机收的推动作用就越显著。因此,把玉米机收与保护性耕作结合起来一起抓,做到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玉米机收与保护性耕作的整体推进,要大力宣传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的好处,宣传开展保护性耕作对于整体提升我县农机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一是要向领导宣传,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解决各级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认识问题;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对示范推广资金的扶持。二是要向农民宣传,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电视、广播、报刊、明白纸和网络等进行宣传,特别要注重宣传玉米机械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新技术致富的典型,引导农民使用新型机械。

2、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用典型推动工作。县里要抓乡镇典型、乡镇抓村和农民典型,层层有典型。对典型加以培养、引导和扶持,用农民典型示范农民。

3、认真抓好宣讲培训与机具演示的结合。搞好宣讲培训和现场演示,是推广普及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有效途径。宣讲培训,要以乡村干部和农民为重点,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下乡镇赶科技大集和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推进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进村、入户、上炕头”,让农民了解技术原理,掌握技术要领,学会机具操作,看到增收事实,全面提高认知度和接受能力。广泛开展机具演示活动。机具演示要由宣传领导向宣传群众转变,要抓住秋季作业的有利时机,召开现场会,由单一的农机部门组织向农业部门、农机生产企业、农机服务组织多形式举办,组织更多的农民就近参观,让农机大户和实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的农户现身说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4、注重示范基地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是宣传领导、示范群众的阵地。要改变几千年的传统耕作方式,必须让农民看到效果,得到效益,让农民知道如何做,怎样干。要进一步加大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县抓乡、乡抓村和示范带头户,层层建立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示范区(点),搞好对比试验,用增收节支的事实宣传群众,让农民看见实实在在的效益,使实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要把示范基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5、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两手抓”,是推广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举措。在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还不大、推广范围还不广、农民还没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推动。农机购置补贴把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小麦免耕播种机械作为重点补贴机械,优先安排、优先扶持、优先发展。在加强政策引导的同时,注意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形成推进玉米机械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发展的强大群体。

6、切实做好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机、栽培、土肥和植保等多个领域,要实实在在的把保护性耕作技术全面推广开来,就要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我县属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玉米的种植方式和种植习惯差异很大,尤其是套种玉米,行距不一,直接影响玉米机收作业的质量和效果。要提倡免耕直播和机械灭茬精播,推进标准化种植,为实施玉米机收创造条件。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要围绕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深松和病虫草害防治等四项核心技术,确定技术模式和机械机型,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农民认可和社会认同。注意邀请土肥、种子、植保等农艺方面的专家参与保护性耕作推广实施的全过程,在良种筛选、测土配方、肥水管理、病虫害测报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使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农艺措施协调配套、融为一体,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护性耕作的全面实施,必将转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增强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真正把大批农民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也必将促进农业机械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一些先进适用、经济安全、节能环保的新型机具得到推广应用,农业装备水平得到提高,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得到加快。

下载在法律意义上解放农民[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法律意义上解放农民[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在身边

    《 法律在身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着眼,认识什么是规则,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从而树立规......

    法律在身边

    法律在身边 10电信(2):周磊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几个简单的字眼,告诉我 们:不要因为恶事小而去做它,善事小就无视它。相同的道理,很多 人认为违反法律是件小事,可我们......

    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摘要]:农民工是中国非凡时期出现的一个非凡群体,他们付出劳动得到劳动报酬,但是现实情况是农民工工资拖欠相当严重,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影响......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农民工”最初指进入乡镇企业的农民,后来主要指数以亿计的从农村外出就业、进城务工的人员。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滞留于农业的......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法律思考 “农民工”最初指进入乡镇企业的农民,后来主要指数以亿计的从农村外出就业、进城务工的人员。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

    法律在我们身边

    大学生——捍卫法律的新生代力量 ——普法,从你我做起 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在2009年庆祝祖国六十年华诞的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上这样说过: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

    法律在我身边

    《法律在我身边》教学设计 1、知道法律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每个人相伴终身。 2、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3、初步知道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课前准......

    法律在我身边

    法律在我身边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句法律名言“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我觉得法律就是秩序,没有了法律,那么人类的生活就如同垃圾一样肮脏。 法律对于我们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