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农村工作暨统筹城乡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工作暨统筹城乡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3月4日)
市委书记 ***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十一五”以来全市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安排部署“十二五”和2011年农村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做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五大突破”的战略重点,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统筹城乡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农村建设晋星创建等经验在全省交流,走出了一条符合宝鸡实际的“三农”发展路子。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我们圆满收官“十一五”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迈上“十二五”发展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和刚刚起步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是肯定的,人民群众也是认可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注、支持和参与“三农”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方方面面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慰问!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双忍和拴虎同志分别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着重就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从思路、原则层面再强调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要持续提升“重中之重”这一战略思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大问题。从过去长时期的“基础地位”,到近几年的“首要位置”,再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八年下发1号文件安排“三农”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了“三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从宝鸡来讲,做好“三农”工作,事关“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的目标,事关在西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大局。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切实做到“三个只能”:一是领导力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县乡党委、政府要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用大量精力抓“三农”工作,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市级各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农村”理念,全力扶持“三农”,合力推进“三农”工作。二是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各级要在财力投放上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做到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总量、增量均有明显提高。三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更不能弱化和截留,尤其是给农民的实惠要无条件落实到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考核工作,确保“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高效落实,真正体现“三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第二,要牢牢把握“三化同步、统筹城乡”这一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中省农村工作会指出,现阶段突出强调“三化同步”,着眼点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补齐农业这个短板,同步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同步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我理解,“三化同步”的实质,就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统筹城市与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六个一体
化。去年,我市统筹城乡工作已经拉开了帷幕,今年要借“十二五”开局和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规划实施一系列的重大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进“三化同步”的着力点,切实抓好三件事:一是重点领域改革。年内要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三项改革,全面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体制,并力争10万农民进城落户。二是统筹城乡试点。凤县、高新区、蔡家坡以及各县区确定的试点区域,要在探新路、树典型、出成绩、带全面上有实质性突破。三是县域经济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既是“三化同步”的主阵地、着力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纽带。从2009年底的数字看我市12个县区全部进入全省前50位,县域经济占比提升到46%。从实践看,发展靠前的几个县,无一例外都是工业强县和城镇化率较高的县区。今后,要把工业化尤其是园区发展、招商引资情况,城镇化尤其是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情况,作为考核县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推动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同时,要继续扎实开展县乡村“争先进位”活动,推动有条件的县区向全省十强县、五强区迈进。各个县区都要树立赶超进位的雄心壮志,年内力争所有县进入全省前40位,力争有三分之二的县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即6个县列前20位。
第三,要始终突出促进农民持续大幅增收这一首要任务。2010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40元,虽然纵比五年实现翻番,但横向比较,比全国平均水平(5919元)低879元,在全省绝对值排第六位、增速排名相对靠后;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比(3.76:1)也高于全国的3.23:1,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为此,我们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确保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分析我市农民收入构成,靠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全省是一样的,我们也落实得比较好,去年转移性收入增长11.3%,占总收入的6.5%。财产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比一直不大,去年增长9.3%,占总收入的4.6%。从工资性收入看,去年增长26.9%,占总收入的45.4%,是农民收入中增长最活跃、量级最大的部分。这几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大体都在百万人左右,按照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后、工资报酬将大幅提高的经济规律,工资收入将会持续增长。尤其是随着东部产业转移以及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农民就地转移就业者会越来越多,工资性收入依然是带动农民增收的重点。从家庭经营性收入看,去年增长16.9%,占总收入的43.4%。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依然是农民收入中最稳定、最可持续的部分。实践也证明,凡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得好,农民增收就多、就快。去年我市农民收入增幅前三的凤县、凤翔和麟游、太白县(并列第三),特色主导产业都发展得好。因此,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促增收的重要基础来抓,坚持“三措并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是上规模,重点抓好优质苹果、花椒、核桃、蔬菜“四个百万”和60万亩猕猴桃基地建设,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工程,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千亩方、万亩园,以规模农业带动现代农业。二是提水平,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示范区,按照“农业科技园区+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模式,争创1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进一步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化水平。要抓好宝鸡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广“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等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的市场化水平。三是强基础,核心是要认真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见水易涝、受旱易灾、靠
天吃饭”的现象,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渭河是宝鸡的母亲河,也是我市防洪的重点区域。省上决定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投巨资实施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其中涉及我市200多公里,总投资58.6亿元。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实施,及早把宝鸡渭河段打造成“洪畅、堤固、路通、水清、岸绿、景美”的黄金水道,在全省渭河整治工作中走在前列。
第四,要切实明确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这一重要目标。今年全市民生八大工程项目共571个、总投资41亿元,将重点向农村倾斜。要以新农村晋星创建为总抓手,突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扶贫开发和农村环境四个重点,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保、就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老百姓办一批实事、办一批好事,加快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今年要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建设宜居家园。要大力实施“项目到村”工程,积极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和涉农项目,不断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二是推进生态创建向农村延伸,建设生态家园。要深入开展国家生态示范县区、环境优美乡镇和最美乡村“三级联创”活动,确保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市。要结合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卫生面貌有一个大改观。三是推进平安建设向农村延伸,建设平安家园。目前,农村社会深刻变革,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各类矛盾和风险日益增多,一定要高度关注和积极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以创建全省最安全城市为契机,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深化平安创建,抓好矛盾纠纷化解,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巩固和发展农村和谐稳定的好形势。
第五,要不断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一重要保证。做好“三农”工作,最终要靠基层组织、农村干部去落实。这方面今年要着力抓好四件事:一要抓好乡镇党
委集中换届、村“两委”换届工作。选好配强镇村班子尤其是村级班子带头人。二要扎实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基层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三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下功夫解决一些干部能力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重点提高他们抓发展、促增收、保稳定的能力。要进一步关心、关爱农村基层干部,调动、发挥、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要转变作风抓落实。要推行新农村晋星创建、农民增收和统筹城乡试点领导联点、部门包抓、企业帮扶、干部驻村等制度,深入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各级党政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带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狠抓落实,尤其是要多为农民群众致富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办实事,以实干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在农村工作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深化改革 转型突破 努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在全市农村工作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农村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十分重视,会前市委常委会就开好这次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今天会上,XX书记将做重要讲话。根据市委常委会精神和XX书记的要求,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全市上下共同给力,“十一五”发展跃上新台阶 年是“十一五”圆满收官之年。五年来,农业持续增产,农民大幅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三农”工作更上层楼。
——创新举措,狠抓关键,农民收入翻番。坚持科学促进农民增收,实施“举措到户”工程和农民增收规划,向发展产业要增收,向扩大就业要增收,向推动创业要增收。粮食“七连丰”,畜牧上台阶,果业新突破,农村三次产业全面升级。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比上年增长 %,比 年增长 倍。
——强化基础,完善设施,农村面貌显著改观。统筹盘活项目资源,推进“项目到村”,五年解决了 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水泥路村村通和广播电视全覆盖。“星级管理”创新路,晋星创建结硕果,农民家园也舒坦。年创建五星村 个、四星村 个,全市五星、四星村分别达到 个和 个,四星镇 个。
——突出特色,推进“三化”,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坚持推进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县域工业园发展全面提速,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日新月异。县镇村“争先进位”,先后进入全省“十强县”,入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非公经济比重由 %提升至 %,县域经济总量占到全市的 %。
——探索实践,攻坚克难,统筹城乡破题奠基。统筹城乡工作高点起步,X县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稳步推进。产权、户籍、社保、金融、流通“五项改革”有序启动,林权主体改革提前一年完成。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稳步推进,XX年落户超过 万人。
——改善民生,加强村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建成省级教育强县(区)个、教育强镇 个。新农合“全覆盖”,领先全省。XX“大社保”推广全国。实践科学发展观成为自觉行动,一批能人进入领导岗位。基层组织创先争优、升级晋档,凝聚力、战斗力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各级领导重视、全市上下共同给力、“一号文件”惠农强农的五年,是“三农”工作丰富载体、完善机制、加力奋进的五年,是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有效推进、合力不断增强的五年,是农业发展形势好、农村面貌变化大、农民受惠多的五年,是农民心情舒畅、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农村社会和谐的五年。这些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更得益于广大干群共同努力。在此,我们向辛勤工作在“三农”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奋斗历经风霜,问题不容忽视。与工业比,农业是慢变量;与城镇比,农村是慢变量。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中,农业现代化仍是“短板”。基础不牢靠,优势不突出,竞争力不强。纵向比,农民收入五年翻番;横向比,仍有差距。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虽出现缩小势头,但仍高达3.76︰1。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历史欠账多,部分农村行路、饮水、上学、就医、养老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深远,破除城乡“隐形墙”,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攻坚克难,加力提速”。面对加速发展与变革的新形势,部分同志思想观念更新慢,工作能力发展滞后,跟不上形势需要。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贯彻“三化同步”要求,科学谋划“十二五”工作
市委X届X次全会描绘了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五大突破”,抓好“十件大事”、的宏伟蓝图。面对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逼人形势,面对广大群众创富求变、追求幸福的热切愿望,我们必须树立“大统筹”思想,科学谋划“十三五”,努力把农村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一)顺时应势,科学求进 “十三五”是加快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机遇期。一是政策利好。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关天规划,推进发展转型,调整产业布局,以及惠农强农政策,农村改革发展面临更多的新契机。二是项目支撑。XX高速、XX快客专线、XX煤田开发、XX汽车及配件工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陆续上马,资金流动、产业升级、农民进城、“三化”提速,将为农民就业创业、新农村建设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三是机制助推。经过探索实践,“星级管理”引领新农村建设,“举措到户”撬动农民增收,“项目到村”夯实农村基础,“争先进位”焕发工作激情,“三带三进三促”构筑共建机制,破除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营造农村活水源头。我们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把“十二五”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后五年全市农村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化同步”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新阶段。经过不懈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再翻一番,达到XX元,城镇化率达到XX%。五星村达到XX个,四星村达到X个,四星镇达到X个,把XX建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二)突出主题,三化同步
主题是纲,纲举目张。“三化同步”就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攻坚之战,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共同繁荣。就是要加快制度创新,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构建人口自由迁徙、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覆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在工作实践中,就是要在着力增强区域发展实力、增加农产品产量进程中,同步增加农民收入;在推进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土地向优势产业集中进程中,同步推进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同步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在建造新项目、应用新技术进程中,同步创新体制机制。这“四个同步”是推进“三化同步”的需要,是“三化同步”的具体抓手,要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大胆探索。
(三)把握要领,有所坚持
没有坚持,就没有方寸。扎实推进“十二五”工作,要着力做到“五个坚持”: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基本方向。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为着力点,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形成特色产业链条,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坚持把新农村晋星创建作为基本抓手。晋星创建是新农村综合体创建,涉及面广、关联度高、综合性强,要坚持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抓手,注重基层,多方联动,一抓到底,持之以恒,年年有进展,五年大变化。
坚持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基本动力。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彻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为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使工农、城乡相互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影响更加广泛,相互作用更加直接。
坚持把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基本目标。统筹推进水利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务农农民安心,务工农民放心,城乡居民开心。
坚持把加大“三农”投入作为基本保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涉农项目,推进“项目到村”,组织“三带三进三促”活动,推动城市资源下乡,让农民更多共享公共财政。
三、推进发展转型突破,全力抓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
开局“十二五”,五年看头年。今年要开好头,起好步。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深化创建促晋星,给力增收惠民生,加快统筹添活力,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农村设施环境和服务水平,努力开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要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今年是“水利建设年”。兴水之利,就是兴民生之利、生态之利、发展之利。治穷先治水,图强善治水。各县区、各部门要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程,作为抗灾减灾的有效手段,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抢抓机遇,掀起农村水利建设新热潮。要集中力量抓好XX段和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一批事关全局、兴水利、除水害的大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水利投资10亿元,发展节水灌溉15万亩,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十二五”末,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98%。要继续加强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趋势、是方向,也是根本要求。坚持畜牧主导、果菜特色、粮食基础的产业导向,强化主导,彰显特色,夯实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做好农业产业链招商,引进和培育市场竞争力强、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户规模化经营,扶持种养大户、大场。支持农民与合作社、合作社与企业、企业与市场形成更合理、更紧密的连接关系。要下大力气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大扶持力度,使之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运用示范基地、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居民休闲观光基地、“菜篮子”供应基地。
(三)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农民收入低是我市城乡发展诸多难题的关节点。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要继续坚持“三业并举、四轮齐动、三化承载、举措到户、机制保障”工作思路,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要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三大平台,加快建设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扩大创业,促进就业。要深化“举措到户”工程,解决好增收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创业户培育、专业户成长、兼业户扶持、转移农民培训、贫困户增收等专项增收行动,内挖潜力,外拓空间,在推进农户转产转业转移、分工分业分化中促增收、求发展。确保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达到5800元,争取突破6000元大关。
(四)深化新农村晋星创建。晋星创建是落实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的有力抓手。今年的晋星计划已经下达,各县区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升阶晋星措施,逐级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年内完成32个五星村、100个四星村的晋星任务。要综合开展国家生态示范县区、环境优美乡镇、最美乡村“三级联创”活动和生态家园建设,加大以治理“三乱”、清理“三堆”、美化“三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坚持做小事,经久成大业。继续推进“乡村在线”建设,年内实现“千村在线”。
(五)加强农村社会事业。社会事业差距是城乡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社会事业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方面。要全面启动教育振兴八大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以文明小城镇、文明村、文明户、文明集市为重点的文明村镇创建和“三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目前,我市人均纯收入少于1500元的贫困人口还有52万。让这部分人也过上小康生活,是全面小康最为艰巨的使命。要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以南部秦岭山区、西部山区和北部乔山地区“三大板块”为重点,以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农民增收为核心,抓住发展产业富民、改善基础便民、强化服务惠民“三个关键”,大力实施“六大扶贫工程”,推广“XXXX”经验,让贫困群众出山,让发展机制进山。力争年内实现6万贫困人口脱贫。
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大统筹”,是市委的既定方针。全市上下要以创建新型城乡关系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抓手,点面联动,城乡互动,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加力提速。
(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今年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重头戏是重点推进五个方面的改革:一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确权、登记、颁证、产权市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二是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上实现新突破;三是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城乡居民和干部职工享受同等医疗待遇上实现新突破;四是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在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上实现新突破;五是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在建立居住地管理制度、城乡居民迁徙上实现新突破。这五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是“硬骨头”,再“硬”我们也必须“啃”。通过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激发农村活力、优化农村外部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对每一项改革,要出台具体办法,请有关责任部门抓紧工作,尽快实施。
(二)搞好试点,探索路子。试点工作要在去年破题奠基的基础上,着力在抓重点、促创新、求突破上下功夫、出重拳。抓重点,就是要围绕城乡规划、五项改革和一体化建设,立足实际,选准突破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攻坚。XX区、XX区要重点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试点,X县要重点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促创新,就是要坚持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保障民生、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胆地创,大胆地试,创造性地开展试点工作。求突破,就是要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出经验、出成果,为推动统筹城乡全局工作增添活力。
(三)切实做好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工作。要继续按照“统筹规划、自愿选择、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的原则,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城镇居住”,都应开辟“绿色通道”,简便手续,优化服务,降低成本。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转为城镇居民的,要让其完全享有市民待遇。对“城镇居住”农民,要着力衔接解决好养老、医保、住房、教育、计划生育等问题,确保进城农民有工作、有房住、有保障,在城镇获得新的生活方式。年内完成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0万人。
(四)加快县域城镇化步伐。县域是统筹城乡的前沿。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吸引农民进城就业、居住、生活。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政策、资金等倾斜力度,支持XX、XX、XX等基础较好的园区进入省级开发区行列。进一步完善“争先进位”机制,大力开展争创“十强镇”、“百强村”活动。有条件的县区要向全省十强县、五强区迈进。
(五)推进城乡共建共享。城乡一体化最终要靠城乡共建共享。要统筹编制城乡规划,将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和乡村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确保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张蓝图,一个步调”。要均衡城乡公共服务,缩短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要创新城乡社会管理,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建立全社会支持农村发展的新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就业体系,实现城乡就业服务共享、机会均等。
五、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农村事不小,城乡关系大。要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凝心聚力谋发展,改进作风抓落实。
(一)落实好“重中之重”的要求。各县区委、政府要切实按照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真正做到在政策制定上,多出真招实策;在工作部署上,投入更多精力和气力;在财力投放上,舍得拿出“真金白银”;在绩效考核上,能够体现“重奖重用”。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村“两委会”换届为契机,以“科学发展、升级晋档”活动为抓手,深化“两新”组织“双百双促”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战斗堡垒作用。继续开展“三带三进三促”活动,切实促进干部转变作风,勤奋敬业,务求实效。
(三)完善工作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各项资金和项目投入不断增长。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强化细化县区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层级负责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加强对“三农”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充分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强农惠农作用,凝聚各方智慧,形成发展合力。
同志们,站在新起点,要有新作为。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着眼全局科学谋划,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立足当前全力落实,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努力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2012年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城乡统筹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城乡统筹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月17日)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刚刚开年就召开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这个会议非常重要。
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是城乡统筹综合改革“1+11”政策文件,这是去年市委“一号文件”即“1+13”政策文件的充实升级版。因为经过一年的努力,城乡统筹当中的一些工作包括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已基本完成,今年又有一些新的任务充实进来,所以要对配套文件进行调整充实。今后几年,市委“一号文件”就是部署城乡统筹工作,而且每年都有所升级。这样既保证前后工作和文件不会冲突,又能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今年推进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在市委“一号文件”中都已经非常明确,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考虑到县(市、区)刚刚经历了换届,去年很多从事城乡统筹工作的同志因换届而转岗了,而有不少新同志充实到抓城乡统筹工作当中来,对这项工作有一个逐步熟悉、深入、得心应手的过程。所以,想通过这样的会议交流,使大家对城乡统筹有进一步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把握具体工作要求。借这个机会,我讲七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城乡统筹在转型发展中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温州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这个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但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现在温州发展滞后了。
2009年全市人均GDP排在全省第10位,发展进程指数和发展水平指数也都处于第10位、第11位。去年全省人均GDP超过9000美元,温州只有6000多美元。过去说温州是发展最好的地方,但现在是全省倒数第2位;过去说温州民营经济是老板经济、创业经济,温州人最有钱,但现在按照新的统计办法,温州的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仅列全省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进不了全省前5位;过去说温州民间资金有6000亿元,但局部金融**一来,这些钱都销声匿迹了,民间到处都借不到钱。如果这种状况延续下去,温州就会成为全省最不发达的地区。所以,不能再对镜作揖,自己恭维自己,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面,不能像龟兔赛跑的兔子,该醒醒了!
温州这些年之所以发展不快,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2001-2010年温州全社会平均投资率为34.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2010年温州投资率是31.8%,同期全省达到50%,全国接近70%,温州的投资水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这样下去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就会不断拉大。
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不佳。温州投资少不是因为温州人没钱,而是因为温州的投资环境不佳。资本是逐利的,哪里可以获利,就会流到哪里。“十一五”期间温州资本在全国各地实业投资达到3000亿元,这还不包括房地产等方面,而在本土的工业投资只有1300亿元;2010年温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930亿元。人家是自己挣了钱投在本土,还通过招商引资把外面的钱也吸引到本地来投资,当然发展快。而温州是外面的钱不进来,自己好不容易挣的钱又流到外 2 面去,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就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资本又是跟人走的,宜居环境也是重要的投资环境,因为只有安居才能乐业。现代经济的主体是城市经济,现代社会主要还是城市社会,现在温州非农产业占比是95%,非农人口占比是90%,所以发展环境主要就是城市环境。但温州这座城市缺乏经济发展的空间平台,基础设施不配套,拥堵问题非常严重,温瑞塘河水质劣V类,灰霾天气很多,从南到北都是绵延的村镇带,生态环境和形象环境不佳。环境不佳的关键就是半城市化问题突出。根据六普数据,温州常住人口912万,列全省第1位,全国第16位。同时温州又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方,只有沿海1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比较适合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具有非常好的人口集聚条件。但与其他国内大城市相比,现在温州的城市化是不彻底的,统计口径的城市化率是67%,户籍城市化率只有21%多,也就是有40多个百分点的人口不是户籍意义上的城市人口,这些人都住在城中村、城边村里。同时还有340万外来人口,现在也是统计在城市人口里的,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人口,因为他们不能在城市实现安居乐业,只是城市的过客而不是常住居民。所以,温州的城市人口看起来很多,但很大部分并没有转换成真正的城市人口。从南到北仔细看看,一个个小镇小乡小村,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跟城市犬牙交错、混杂在一起。每一个城市整体的规模、档次都不高,功能都不完善、不强;每一个镇都是各自存在、自我服务,导致温州整个城市没有形成大都市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城市化不彻底,就难以形成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也就缺乏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由于城市化没有为工业化提供相应的城市平3 台支撑,导致温州的产业也在低小散状态中徘徊。(1)规模比较小。全市40多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只有大型企业18家、中型企业599家,剩下的都是小微企业。温州的经济总量在全省排第3位,但规模以上工业在全省仅列第5位,经济规模跟企业规模是不匹配的。(2)层次比较低。全市规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列全省倒数第1位,说明温州人是全省最凭苦力赚钱的群体,新产品产值率也列全省倒数第1位。(3)布局比较散。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空间很小,另一方面是土地产出率列全省倒数第1位,所以主要问题不是土地供应量太少,而是企业布局比较散,没有形成集聚效应来提升产业层次,导致土地产出率比较低,都是“低产田”。企业的这种低小散状况是当前温州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这种状况与城市低小散、半城市化是相伴相生的。
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城市的竞争,现在温州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处于较低的层级,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会被逐步边缘化。因为现在这个世界资源要素是稀缺的,能者得之。如果没有比较强的城市竞争能力,在资金、人才竞争当中就技不如人,那就会慢慢被边缘化。历史上一些城市曾经辉煌,但由于后期城市竞争力低下,慢慢就被边缘化,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温州的发展不是必然的,过去在全省是相对欠发达地区,后来通过温州人自身的奋发努力,使温州成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但是,面对温州城市当前这么一种状态,如果不继续改革创新,温州同样还是会衰落。对此,我们必须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温州城市环境当中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半城市化问题,而导致半城市化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因为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制 4 度性、体制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现在城乡结构是二元的,城市居民与农民是二元的,城市土地与农村土地是二元的,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是二元的,导致城市发展所需的要素不能彻底转换,反过来也影响了城市发展。同时,由于这种二元结构,使城市工商资本无法到农村投资,也导致农村发展缓慢。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基本的前提就是要素自由流动。因为没有要素的自由流动,也就不可能有要素的优化配置。现在城乡之间的要素是不能自由流动的:人是不能自由流动的,农民不可能自由转换成城市居民,城市居民也做不成农民。土地是不能自由流动的,城市化发展需要土地,但农村的土地不能转换成城市建设用地,而实际上城市是土地集约的平台和载体,按照城市的规划,1平方公里可以承载1万人口的生产生活,而农村人口由于分散居住,人均占用的建设用地比城市居民多得多。资本是不能自由流动的,城里的资本不可能流向农村。因为现在农村的产权处于分散状况,土地又是分散在各个农户手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工商资本所有者必须跟千家万户去博弈,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城乡二元体制带来了城乡资源要素流动的障碍,影响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所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温州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城乡统筹,就没有工业化、城市化,也就没有温州的现代化。实现城乡统筹,解决半城市化问题,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之间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本的自由流动,最终实现优化配置,提高发展水平。这是城乡统筹的逻辑必然!
温州要转型发展,必须要推进三大转型,其中经济转型是核心环节,但是经济转型要靠环境,而这个环境转型必须要靠城市,城市转 5 型必须要靠城乡统筹,城乡统筹制度的打破必须要由政府来推动,政府要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作为一个基本的公共品,必须由政府来供给。所以,在三大转型当中,政府转型是前提,要以政府转型来推进城乡统筹和社会转型,以社会转型来推进经济转型,最终实现转型发展。按照这样的逻辑,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中心工作主要是三项:第一项是强化投入,对各县(市、区)的投资率进行考核。第二项是改善环境,全力推进“六城联创”和破难攻坚七大行动。第三项是统筹城乡,把城乡统筹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我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工作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1)建立健全了统筹城乡体制改革的政策体系,制定实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1+13”政策文件。(2)统筹城乡的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推进乡镇撤扩并。统筹城乡不能就农村抓农村,必须以城市为平台和载体来抓统筹城乡。过去温州的一个问题就是城镇体系发育不完善,去年统筹城乡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推进乡镇撤扩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去年上半年基本完成,290多个乡镇(街道)撤并成为70个街道65个镇6个乡。在农村以中心镇为基础性节点和平台推进城乡统筹,在大都市区以功能区来推进城市化,基本形成了“1650”的大都市框架。二是推进村级组织“转并联”。温州原来有5406个村,这样的村级平台难以实现人口集聚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所以,去年我们推进村级组织“转并联”,基本完成5406个村向856个城乡新型社区的转变。三是推进“三分三改”。去年各县(市、区)都有所启动,84个镇有700多个村启动股改,400多个村基本上完成。四是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原来温州农房改造集聚比较滞后,去 6 年启动200多个项目,建筑面积达1600多万平方米,有了良好的推进。(3)形成了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氛围。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1)思想认识需要再提高。现在有些地方和一些干部对统筹城乡是温州转型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还存在消极应付的现象。现在市级层面还是一般性、原则性的提法,具体工作还需要因地制宜,这就需要积极主动,如果被动地消极应付,那肯定是干不成的。从11个县(市、区)来看,统筹城乡的各项工作进展不一。这项工作不是能干不能干、可干不可干的问题,而是一项非干不可的事情。现在进展不一,反映的是认识差距,这是一项必须要干,而且是可以干,肯定能干的事情。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都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是客观规律。今天开这个大会,实际上就是统一思想,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解决半城市化问题,不推进温州的城市化,就不可能有温州的现代化。其中,城市化的关键环节就在于统筹城乡。现在进展慢了,只能说是认识不到位,第一年可以等,第二年等不起,因为温州等不起、慢不得。如果第二年还在原地踏步,那无论是能力问题还是认识问题,就只能是不换脑袋就换人了,当然最好是多换脑袋少换人。(2)体制改革需要再深化。去年推进体制改革,包括撤扩并、“转并联”、“三分三改”,大的框架和原则都没有太大问题,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政策与策略相结合等方面还有比较多的问题。比如乡镇体制,现在过渡期有镇、办事处、社区、村四级,这作为过渡形式无疑是需要的,但从长远来讲,必须实行镇和社区两级体制,因为随着管理手段的提 7 升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整体社会管理会越来越趋于扁平化,而不是越来越多的层级化,这就是体制问题。比如农房改造集聚,如何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这一体制如何设置,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3)农房改造集聚的标准和档次需要再提升。去年的农房改造集聚比较仓促,在规划选点和方案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选点问题,有些选点在前、规划在后,就有一个衔接的问题,同时由于规划选点与启动建设存在的矛盾,很多点就比较小,又形成了低小散的问题。现在集聚点占地面积60亩以下的138个,占68%,其中30亩以下的61个,占30%。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更多的是环境,没有大的社区建设,就形不成社区配套的规模效应,相应的社区功能就不会很全、档次就不会很高,会给今后农民生活品质提升带来先天不足。(4)整体推进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现在农口推进这项工作力度比较大,但其他各个条线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工作都还有欠缺,不是很到位。三农工作既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三农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也是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问题,需要方方面面整合力量、统筹推进。比如农房改造集聚,如何降低成本,其中就包括水电气、规划设计费、白蚁防治费等等,这些反映的就是认识问题、合力形成问题。
今年是我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全面大推进的一年,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坚定不移地把深化城乡统筹摆在全局和战略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二、全面推进农房改造集聚
农房改造集聚,是城乡统筹的切入点,是解决发展要素保障、加快城市化进程、拉动投资和内需、改善农民生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8 的重要途径,牵动着转型发展全局。必须把农房改造集聚作为城乡统筹的重中之重来抓,确保全年农房改造集聚率达到5%以上。(1)切实完善规划布局。要在“1650”大都市框架内,精心做好农房改造集聚区布点规划。(2)引导农民自愿跨区域集聚。温州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差异很大,农民向中心城市、中心区域集聚的愿望非常强烈。推进乡镇撤扩并,就是为了让农民能够在更大区域进行自由选择,因为1平方米的房子建在中心城区和山上的建安成本是差不多的,但财产价值是远远不一样的,这也是农民有农房改造集聚意愿的动力来源、利益驱使。反过来讲,城市规模越大,级差地租就越高,政府土地开发收益也就越高。所以,农房改造集聚是农民得益的一项举措,也是政府推进城市化、获得土地开发收益的重要来源。必须鼓励农民自愿跨区域集聚,利用城市化红利和土地级差来引导农民,这是农房改造集聚的重要内容。(3)提高农房改造集聚的规模和档次。农民建房不能是低档次房子的代名词,应该从规划阶段开始,全面提高农房质量,使农房成为高档社区,更好地吸引农民来集聚。(4)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各县(市、区)基本都出台了农房改造集聚政策,但相当一部分中心镇还没有出台实施细则,所以这项工作要尽快推进,要求各中心镇在一季度都能出台。同时要做好农房改造集聚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衔接,市里已经明确从今年元旦开始,农房改造集聚政策要与征地拆迁政策、城中村改造政策实现“三策合一”,确保政策之间的平衡,以此推进农房改造集聚。城中村改造年内要全面启动,特别是鹿城区,在去年制定政策的基础上,开年要全面启动,争取用3-4年时间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同时鹿城、龙湾、瓯海要实现三区联动,生态园、开发区、高新区也要同步推进。
三、深入推进“三分三改”
“三分三改”是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核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在于产权制度。由于过去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较强调集体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整个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实际上,在现代产权理论中,最好的产权保护方式就是把产权量化落实到个人。过去的公有制实现方式带来了产权主体的缺位,使集体经济的产权保护相对薄弱,很大程度上受到有些不良村干部的内部人控制,导致每次温州的村两委选举都存在着一些贿选等违法和破坏民主的行为。争权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利,主要原因就是农村产权改革不落实。这次温州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主要内容就是农村产权改革,这也是国务院给温州的任务。所以,我们提出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就是“三分三改”,即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原来的制度会阻碍农民进城,现在有了这样的“三分三改”,农村土地、林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都能量化到人,就不会因为农民拥有了城里的社会保障而失去原来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使农民对自己拥有的产权有完全的自由处分权,也就使他能充分借助这些财产进城入镇。因为农村的财产关系明晰化以后,农民拥有自由的财产处置权,就可以没有牵绊地进城,必然会带来土地的规模流转和股份的相对集中,而这又会引入非农业资本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在股改和地改的基础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进城的农民按居住地登记户籍,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这样也就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甘蔗没有两头甜的,不可能既享有城里的公共服务,又享有农村的宽敞空间和山里的良好空气,关键就看你的价值取向。所谓城乡一体化,10 就是一个人不管想成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并能非常方便地实现。现在城里人不可能变成农村人,但如果把宅基地用益物权、土地财产权都分到每个农民头上,城里人就可以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去购买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也就可以成为农村人,同时又可以享有城里的权益。反过来,农民既可以把农村的产权卖掉进城,也可以在城里买一套房子而享有城里的权益。这样的话,人力资源、土地、资本等各类要素就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这种自由流动会带来老百姓选择的自由,也一定会带来社会的和谐。所以,改革的方向就是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自由权力,也就必须要推进“三分三改”。(1)抓住股改这个关键环节。行政村股份制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可以实现原来行政村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虚化,为社区按时运作创造条件。所以,我们要求今年各县(市、区)80%的行政村要完成股改,明年要基本完成。(2)以地改推进土地要素流转。国家宪法规定,土地只有国有和集体所有两种方式,所以相应的土地资产和非土地资产必须分开处置,非土地资产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资产建立土地合作社。通过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对土地的确权推进土地的规模流转,使绝大部分农民实现非农就业,留下的农民结合工商资本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所谓现代农业,就是在规模经营基础上,借助工业化方式来推进农业发展。其前提就是土地规模流转,而土地规模流转的前提就是地改,今年要基本完成土地制度改革,80%的行政村要建立土地合作社,2013年要全部完成。(3)积极推进户改。在股改和地改完成以后,户改就水到渠成了。按照现在的制度,如果城里人进到农村去,就可能会提出对农村产权的主张,但在股改和地改完成以后,按居住地登记户籍就成为必然,也就实现了城乡居民在 11 户籍制度上的平等一致。所以,今年完成股改和地改的地方,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4)建立农村产权登记交易平台。“三分三改”的目的是促进产权的流动,而这种流动就需要有产权登记交易平台。今年在“三分三改”的基础上,市县各级要建立健全交易平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集体资产股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村产权的交易流动。
四、扎实推进中心镇和都市功能区建设
在“1650”大都市中的50个左右的中心镇和38个都市功能区,已经不是原来相对独立封闭的个体,每个中心镇和功能区都是“1650”大都市的组成部分,都要依托于大都市的整体功能,同时中心镇和功能区的一些功能也要成为整个大都市的功能支撑。所以,今年的“1650”大都市建设必须通盘规划、整体衔接。(1)深化区镇管理体制改革。要深化乡镇行政区划撤扩并,去年撤扩并没到位的,今年要进一步深化。同时要深化功能区设置,由于这是过渡形态,很多区镇合一的就比较顺,而区镇、区街统分的矛盾就比较多。所以,要更好地发挥功能区规划建设职能,发挥镇(街)的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进行整合,年内各县(市、区)都要进一步深化这项工作。(2)推进相应的建设。包括网络化建设、开发片区建设、产业平台建设等。(3)强化中心镇、功能区的职能。中心镇、功能区必须要成为独立的、具有行使相对权力职能的基层政权组织,要赋予相应的财权、事权,充分发挥作用,通过中心镇、功能区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统筹城乡等各项重点工作,使各项工作在中心镇、功能区这个平台充分展开。各县(市、区)对这些方面要进行重点研究。
五、着力加强城乡一体化新型社区建设
温州原来的行政村规模比较小、分布比较散,在推进村村通、行政村全覆盖过程中,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功能水平和层次也不高。所以,必须推进村级组织“转并联”,今年在“转并联”以后,主要还有以下几方面工作:(1)逐步压缩基层社会的管理层级。现在是镇、办事处、社区、村四个层级,要通过“三分三改”,强化村的经济职能,把行政村向经济功能提升转化,并通过上提下放,强化社区的平台能力,逐步压缩管理层级。到明年年底,要基本实现镇、社区两级管理,建立扁平化基层社会管理体制。(2)推进新型社区建设。要继续以社区为平台发展社会事业、商业和基层管理等功能,各个条线的资源都要在社区进行整合,如计划生育与社区卫生要进行整合,基层的文化与教育、体育要进行整合。(3)完善社区内部的治理结构。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合理划分议事监督委员会、管委会和“转并联”之后建立的居委会等机构的职能和权责边界,不断探索完善社区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社区的党组织、议监会、管委会之间的权责划分,必须在顶层设计层面就予以明确,党组织必须要发挥战斗堡垒和核心作用,议事监督委员会要发挥好议事、监督职能,管委会就是执行机构。现在社区架子搭起来了、牌子挂起来了、房子也基本腾出来了,但运行的内涵还没有到位,特别是人员配备没有到位。我们一定要把社区平台的作用发挥好,包括组织系统、民政系统在社区建设中都要整合到位,使其成为今后农村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平台,这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六、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要坚持以城乡统筹为根本途径,着力完善三农服务体系,为巩固 13 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1)加快产业发展。今年对中心镇和功能区的考核,仍然要把各类产业集聚和开发区建设作为主体,农民到中心镇不是过夜而是就业,城市化、工业化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2)建立完善综合服务网络。提高对农业的金融等服务水平。(3)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4)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一体化,所以要逐步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特别是要建设城乡统一的、管理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现在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和城里的落差太大,公共财政要更多地向这块倾斜。(5)加强扶贫开发。加大扶贫力度也是统筹城乡的重要内容。扶贫开发不能就扶贫来扶贫,还要通过统筹城乡来推进。农耕文明依附于土地,哪里土地多、人口多,土地产出高,就相对发达,但现代文明依托于工业化的资源和市场,区位条件就显得特别重要,所以扶贫开发就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上半年,龙丽温高速公路一定要开工,因为文成、泰顺是欠发达地区,要想富就必须先修路。同时也要推进贫困地区异地下山搬迁脱贫。扶贫开发必须纳入整个城乡统筹,一方面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通过城乡统筹特别是农房改造集聚。目前市政府正在研究珊溪水库原来库区的农民,如何通过农房改造集聚到中心镇异地跨区域集聚。
七、切实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深化城乡统筹综合改革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和重点工作。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任务落到实处。(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主要领导都要成为城乡统筹和三农问题的专家,都要把城乡统筹作为重点工 14 作、摆在突出位置。因为城乡统筹抓好了,环境就好了,投资就下去了,温州就发展了,老百姓生活水平就提高了,那我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就完成了。(2)强化要素保障。农房改造集聚是切入点,土地一定要保障到位。实际上,农房改造集聚在土地方面是节约的,无非是需要前期投入。温州的农民户均宅基地3分多,相当于200平方米,这次农房改造集聚如果按照平均容积率2计算,那么200多平方米就可以盖400多平米。现在的原则是“一三顶底、三五落地、合法面积、违章不计”,平均算下来一户农户异地改造只要200多平米,所以农房改造集聚是集约土地的。一部分节约下的土地就可以用来盖公园盖学校,为农民集聚提供配套支撑,还有一部分土地用于搞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因为农民到中心镇是来就业的而不是来过夜的,这就需要有产业的配套。除了资金和土地要保障到位以外,接下去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都要下到社区和农村去,现在市里已经派了7个工作组到鹿城,如果瓯海和龙湾有需要,市里也可以派工作组下去,帮助推进农房改造和城中村改造。(3)严格督查考核。今年的考绩法把统筹城乡作为重点,主要包括农房改造集聚、“三分三改”、社区建设等三个方面,其中农房改造集聚占主体。对县(市、区)的考核包括投资、统筹城乡和综合环境建设等三个方面,所以统筹城乡也是县(市、区)考核的重点工作。实际上,统筹城乡搞好了,投资也就有一大块了,如果每年完成5%(相当于7万户)的农房改造集聚,按照每户200平方米、每平方米3000元计算,就有420亿元的投资,就相当于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1/5。(4)营造浓厚氛围。今天的会议就是营造氛围,接下去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党校要把统筹城乡作为各个班次的必修课。同时要总结各地的先进经验,实行典型引路,15 希望11个县(市、区)和各中心镇、功能区要多创造经验,哪里有好的经验,就在哪里开现场会,把经验向全市推开。今年,这项工作要始终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事关温州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我们一定要凝心聚力、创先争优、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加快转型发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在市委农村工作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农村工作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2-02-2
4马勇
(2012年2月20日)
同志们:
市委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总结去年全市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村形势,部署今年农村工作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刚才,建忠同志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讲得很好,我都赞同。加忠同志宣读了2011年农村清洁工程、土地信托流转、承办农运会工作的表彰通报,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和同志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下面,我就做好新形势下我市的农村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切实转变观念,用改革创新推动全市农村工作
市委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工作。近年来,全市现代农业进程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成效明显,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773元,同比增长20.6%,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可喜局面,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程度达到65.6%,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但同时也要看到,农村发展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民增收缓慢等不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加以解决。
(一)要围绕中央要求来推动改革创新。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突出稳定和完善两大主线,不断根据变化的国情农情推动改革创新,使农业生产关系不断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来说,从收入分配看,开始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现在全都由农民自己支配;从土地承包期限看,第一轮是15年不变,第二轮延长为30年不变,现在又进一步明确为长久不变;从统分结合的关系看,过去的“统”单纯靠村组集体,现在靠农民合作社,近年又出现了土地集约和具有现代企业标准的农业公司进军农村的明显趋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原则;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农业农村的改革创新,提出要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农业农村金融体系、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机制创新。党中央关于农村的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决策部署,指明了农村发展方向,必将持续带动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和进步。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围绕本地本部门在推进农村发展中应该改革创新什么、突破口在哪里、如何组织实施等问题,提出工作方案,探索推进农村快速发展的最佳途径。
(二)要围绕发展实际来推动改革创新。益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达22%以上,并且一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快,这一块如果能活起来,那么全市经济发展活力就会更强。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后发赶超,强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从总体上看,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农业进入高成本时期,必须加快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二是最大的发展差距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三是大规模农民进城,改变了众多农民的命运,但由此产生新的矛盾、困难甚至风险也在增强,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进程,真正实现城市要发展,农村也要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农村有更快的发展,最终实现城
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我市农村发展实际,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各项改革,以体现时代的要求。
(三)要围绕农民需求来推动改革创新。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是农村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充分考虑农民群众所思所需,我们所做出的农村发展决策、政策才会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据市委2月9日在赫山区的调查,当前农民群众的关注点主要有“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不稳”、“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基层民主管理有没有份”、“与城里人生活差距有多大”等四个方面。农民群众的这些需求,就是我们下一步农村改革创新的方向。农民群众期待“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持续给力”,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宣传普及,不断完善配套政策,不断推进落实。农民群众期待“钱袋子越来越鼓”,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小农生产方式向大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更快增收。农民群众期待“基层治理参与途径通畅有效”,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新型基层治理,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农民群众期待“与城里人的生活水平快速拉近”,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加大政府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特别是要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尊重和保护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利,让他们带着这些权利闯市场或者进城,激活土地这个农村发展最重要的要素,为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注入强劲动力。
二、突出工作重点,实现农村工作创新发展新突破
今年我市农村工作要坚持以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各项工作部署。在具体工作部署中,要坚持围绕市委有关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突出抓好城乡规划、确权颁证、土地信托流转、农民集中居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等“七项规定动作”,将统筹城乡发展与水利建设、扶贫开发、农民增收、乡风文明、粮食生产、生猪生产、茶叶生产、水产、林业、产业化、农业科技、争取洞庭湖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工作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里,我就其中的四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作一个突出强调:
(一)要强力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颁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一家一户为主要特征的小农生产方式,又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年限从30年的“长期不变”改为“长久不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快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落实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明确要求今年要全面开展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和房屋的所有权确权颁证工作。值得指出的是,这次中央要求进行的确权颁证与前两年由农村经管部门布置的确权颁证有很大不同。以前所进行的只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颁证,这次确权颁证要求先开展由国土部门牵头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产权对农户的确权颁证,然后再由农村部门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次颁证是一定30年,这次是“长久不变”,一定终身,使颁证以后的产权和经营权成为农民真实拥有的物权。可见,这次的确权颁证是党中央、国务院还权于民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加快解放农村生产力、加速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对此,我们要抱着对党、对广大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组织,扎实推进。
一是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各级要迅速组织对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颁证有关法律政策依据的学习宣传,正确解读有关政策精神。近期要借春耕生产的有利契机,部署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让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的确权颁证工作,是提高土地管理和利用水平、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高度关心。我们要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等确权颁证,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依法确认和保障农民的土地物权,进而深化改革,还权赋能,同步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才能最终形成产权清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
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动力。
二是扎实开展工作试点。按照已有安排,2012年每个区县(市)启动并完成一个乡镇的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的确权颁证试点,明年全面铺开,后年扫尾。本次会议以后要立即启动试点镇的工作,以确保在年内全面完成确权颁证,并尽早在各地全面铺开这项工作。市里将就此项工作成立专门的班子和下发专门的文件,要求层层抓好落实,确保工作进度。对开展这项工作所需要的人员、经费,各级党委政府要专题研究,确保需要,不能因人员、经费问题影响进度。
三是不断完善实施方案。确权颁证工作必须试点先行。要根据中央精神和上级文件,在调研、试点的基础上抓紧出台具体操作细则,积极地、稳妥地推进工作。要在吃透市情、县情、乡情、民情上下功夫,围绕地籍调查、土地确权、争议调处等问题做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各地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比如,已经完成30年不变承包权颁证的地方怎么做?没有真正进行30年确权,还在搞3年一调整、5年一调整的地方怎么做?村级组织有威信的怎么做,没有权威的怎么做?外出人口怎么平等表达意见?确权工作具体程序怎么确定等等,都要细化研究。特别要强调的是,这次确权颁证工作要求全面颁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民房屋产权证书等“四证”,制作农村集体土地到户的权属界线图(“鱼鳞图”),真正做到“确实权、颁铁证”。“四证一图”没全部完成的不算完成任务。
(二)要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工作。我市在草尾镇和其他地方陆续开展起来的土地信托流转,已在国内被誉为土地流转的“益阳模式”。这是我市农村土地经营权管理创新的宝贵成果,具有全局意义。这种模式(在市内我们称为“草尾模式”,在市外称为“益阳模式”)在加快产业发展、加速农民增收步伐、带动资本下乡、推动村镇建设、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意义重大。我市土地信托流转2009年起开始在草尾镇起步,2010年基本成型,去年在每个区县(市)选取一个以上乡镇进行扩大试点。试点情况表明:第一,土地信托流转不仅适应于湖区,也适应于山丘区;第二,土地信托流转不仅适应于水田耕地流转,也适应于种植茶叶、药材等旱土、木地甚至山地的流转;第三,土地信托流转与其它流转方式相比,有明显优势,深受企业家、农民、乡镇干部的欢迎。凡是采取规范的“草尾模式”进行土地信托流转的,则能够实现农民更满意、企业更满意、政府更满意的好结果。今年,这项工作各级要更加重视,切实加大推进力度。
一是推动扩面、规范操作。要进一步搞好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扩面,今年全市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要从12个乡镇扩大到26个乡镇,达到乡镇总数30%以上。鼓励支持各区县(市)在更大范围更大面积推进土地信托流转。事实上,去年沅江就将这种模式运用到了每个乡镇,效果很好。与此同时,要按照草尾模式,全面规范土地信托流转操作。切实规范土地信托流转运行机制、定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规范托管公司与农户信托流转合同的签订,加强托管公司制度建设。市委政研室在认真总结前段试点情况的基础上,编辑了一本《土地信托流转问与答》的宣传册,这本册子编得非常好,是土地信托流转规范化操作的精典教材。各地要加大对这本册子的宣传学习,做到宣传进镇村干部、进农业企业、进千家万户,促进土地信托流转规范运行。值得指出的是,在工作条件不成熟的地方,还是可以保留其它形式的土地流转,但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市县两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土地信托流转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土地托管公司注册资金到位;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将涉农项目资金更多地整合到土地流转相对集中区域。工商部门要大力支持更多的土地托管公司登记注册。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村土地综合治理,组织做好确权颁证工作,支持土地集中流转地方的农民开展集中居住建设。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为土地信托流转提供更优的金融服务。
三是做好结合的文章。土地信托流转是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力抓手,一定要与农业农
村其他已经部署的工作紧密结合,有序推进。其中要特别注重推动土地信托流转与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相结合,构建起农技、农机、农资、农村金融、农村市场、农民培训与就业等综合服务体系,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提供有力支撑;注重推动土地信托流转与推进农户集中居住相结合,积极探索标准化中心村(社区)建设模式,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注重推动土地信托流转与建立健全新型基层治理体系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做好结合的文章,充分发挥好各种要素的作用,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更加科学有效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三)要全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是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村文明水平的有效载体。去年,农村清洁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拥护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今年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严的督查,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要牢固树立“农村清洁工程是农民普遍受益的民生工程,怎样重视都不为过”的思想,引导全社会深入推进这项工作。今年3月份,是全市“农村清洁工程宣传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营造农村清洁工程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的认识,增强农户参与农村清洁工程的主动性。
二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各级财政要根据目标任务的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增加预算安排,配套使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资金,保证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同时,有效整合项目资源,鼓励企业、农户和乡友等捐赠资金,建立受益农户自愿承担机制,坚持集成推进,发挥综合叠加效益,为农村清洁工程的深入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坚持开展农村清洁日活动,明确每个清洁日活动的主题和任务。建立垃圾处理网络,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开展文明卫生评比活动,鼓励通过群众组织监督和管理村内卫生,积极探索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市场化运作方式,确保农村卫生管理长期、有序、有效。实行严格的督促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清洁工程的工作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继续实行市对区县(市)考评机制,严格奖惩,以刚性约束助推农村环卫水平提升。
(四)要积极推进新型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建设。要充分认识当前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建设问题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村级财务不公开、村级事务管理不民主造成的消极腐败现象对党和政府工作影响的严重性,充分重视当前农民群众对自身民主权利的追求和对村级腐败的痛恨之心,大力推进以不断提高农民政治参与为目的的新型村级基层治理,努力使农村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赢得群众更多的支持,获得持续不竭的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村级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村级治理的领导核心。全面加强村级党支部建设,做好软弱涣散村级领导班子的整顿转化工作,既要加大对村级班子及村干部的关心理解,又要加强村级班子党风廉政建设管理,确保村支部书记的职位不能让腐败分子占据。
二是积极推动村级治理结构的改革。要学习成都经验,推动全市农村基层治理改革,在已有的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以外,还要建立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新型村级民主治理机构,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代表)会议或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机制。以完善的村级治理机制,保证农民有效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让农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
三是认真抓好村级财务公开。村级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我们要一抓到底。针对我市的情况,村级“三公开”关键是财务公开的落实,对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围绕财务公开这条主线,把村务公开的重点放在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社会各界支持农村建设、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市委、市纪委已就村级财务公开工作专门发文。但
从目前情况来看,工作落实还很不理想。一是思想认识普遍跟不上,对当前村级财务不公开和村级腐败对党和政府的损害程度认识不够。二是力度普遍不大。文件是去年下发的,但还有部分单位至今还停留在以文件传达文件上,真正落实的、真正下功夫抓的还不多。三是对违纪者的震摄不大。本月13日我接访时,听了高新区谢林港镇某村的几批农户的诉求,90%的意见集中在村支部书记一手独揽村级财权、拆迁款分配、低保金发放存在重大以权谋私等问题上,而这些意见多次向上反映,居然在镇、区长期解决不了。这说明在市委工作部署的贯彻上有“中梗阻”,要引起各级党委的重视。最近发生的“乌坎事件”值得我们深思。广东陆丰市东海镇乌坎村,村党支部原书记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村党支部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先进村”去年竟连续3个月多次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形成国内外负面影响很大的群体性事件,广东省省委副书记当工作组组长后才解决问题。事件主要是村干部腐败和市、乡镇党委政府的官僚作风引发的,其惨痛教训令人深思。因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警钟长鸣,切实按照市委、市纪委的要求,把村级财务整顿与村级财务公开工作抓紧抓实,既保证农民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又保证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和谐稳定。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村级债务化解和防止新的村级债务产生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目前农村基层干部反映很强烈的一个问题。村级债务是村集体组织所欠债务,包括盲目投资形成的债务,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非生产性开支较大造成收不抵支、依靠举债弥补日常开支形成的债务,债务利息增债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精神和2002年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印发〈益阳市农村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明确了对2002年以前因借款垫付税费造成的村级负债,按照中央出台的政策措施,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形式予以解决,同时鼓励乡村自己削赤减债。但是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相继取消,农村共同生产费大幅度降低,村级财务也没有政策性因素负债。因此,凡2002年以后新增村级债务,按照“谁负债谁担责任”的原则处理。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同志还有等待观望的想法,这是完全不现实的。这次会议以后,市财政局和市农村部将再次出台相关文件,督促各地加大“消赤减债”工作力度,坚决杜绝新增村级债务,自行化解2002年以后的债务。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全市农村发展提供保证
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的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切实为全市农村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要强化领导抓落实。要坚持贯彻市县党委书记主抓农业农村工作的工作传统不动摇。为了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新特点,市里成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忠雄市长任第一副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各区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专门班子,形成市县乡三级的党委书记亲自抓、主要行政领导协助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领导机制。各区县(市)、乡镇党政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上,体现在具体的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上,促进各部门职能向农村延伸,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要夯实基层抓落实。要深入开展“凝聚力工程”,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此进一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强力助推农村加速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着力解决一批目前具备条件解决的影响和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办好一批农民群众期盼的见实效、促增收的实事好事,通过扎实的基层工作,把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加强农村社会综合管理,努力创造文明、安全、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三是要强化督促抓落实。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切实增强大局观念,根据城乡统筹战略部署,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对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
要加强对区县(市)和市直部门推动农村发展工作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充分运用考评结果,把农村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落实情况与领导班子和干部考评结合起来,实现奖优罚劣。市委办、市政府办和农村部要加大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力度,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农村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抢抓发展机遇,注重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加快赶超发展、建设绿色益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副市长在全市农村工作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副市长在全市农村工作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3月4日
同志们:
按照会议议程,我就全市农业工作作以安排部署。
2010年的农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面对经济发展情况困难复杂的环境,积极应对春季持续低温和秋季连续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以粮食总产、单产创历史新高为标志农业生产全面丰收,以畜果规模扩张、效益提升为特征优势产业突破发展,以产业经营、工资性收入大幅增加为特点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以绿色宝鸡、节水型社会试点为载体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以惠农政策、基础设施、龙头企业为投入主体的项目资金大幅增加,形成了畜为主导、果为特色、粮为基础的优势农业发展新格局,巩固和发展了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经济率先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抓好“十件大事”的开局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转型突破年,也是优势农业发展格局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的关键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切实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环境水平,努力使宝鸡农业更有特色、农业工作更有作为。
一、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1、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现代农业的核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耕地产出率、以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以现代物质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一是推广科学技术。依托专家教授、科技人员、乡土人才三位一体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大力创新和推广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猕猴桃提质增效等“十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旱地造林、林果丰产、胶东卫矛繁育推广等“十大”林业配套技术,实现小麦统繁统供全覆盖、科技入户率达到80%以上。发展扶风万亩优质苹果苗木基地、眉县千亩优质猕猴桃苗木基地,加快千亩核桃良种采穗圃和繁育基地建设,规范发展一批专业化育苗基地和育种站,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提升我市种业发展水平。二是创新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畜牧为主导、果菜为特色、粮油为基础的优势农产品体系。今年奶牛存栏突破20万头、奶产量达到65万吨。以现代牧业两万头奶牛场为龙头、在建新建7个千头奶牛场为依托、新建扩建20个畜牧养殖小区为基础,引进、繁育良种奶牛核心种群。推进千阳、陇县省级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县建设,规范建设50个机械化挤奶站。发展以陈仓西山、麟游山区为主的优质肉牛,以陈仓、扶风、凤翔为重点的生猪家禽和以麟游、千阳为重点的优质肉羊、奶羊产业带。打造渭北塬区百万亩优质苹果、秦岭北麓60万亩猕猴桃、秦岭高山10万亩有机蔬菜三大产业和节会品牌,集中连片、见空建园13万亩苹果,进山沟、上台塬新建7万亩猕猴桃,以集约化设施生产为主新发展5万亩蔬菜。关山乔山百万亩核桃产业带示范带动建园10万亩、南山西山百万亩花椒产业带成片建园4万亩。以高产创建推动优质小麦、玉米、杂粮生产基地建设,扩大山区地膜、川塬高产玉米和优质小麦种植,加强田间管理和技术服务,力争粮食总产“八连增”。稳定油菜生产,扩大山区油葵、芝麻等小油料种植。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完善多功能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产品质量管理,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年内认定省级无公害产地和产品20个、面积80万亩,让宝鸡的优质农产品给更多的人带来口福。整县推进陇县、麟游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确保优质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支持凤县、太白县建设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发展观光农业、循环农业,建设采摘园、体验园,通过产业互动,提升农业田园化发展的潜力。以加工流通、信息服务为重点健全支撑体系。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提升加工和流通服务型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强化农业物质装备。对先进实用、节能环保和区域适应性强的农业机械进行宣传推介,加大农机补贴力度,丰富补贴品种,建设农机补贴超市,推广设施农业、畜牧业养殖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装备、建设十一个县区抗旱服务队,购置水泵、发电机、水龙带等设施设备,提高抗旱防灾能力。健全流通网络,抓好宝鸡农产品物流中心、眉县猕猴桃物流园区、扶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扶持一批流通型龙头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全面启动陕西宝鸡航空护林站项目,建设森林防火气象预警发布平台,加快组建太白、凤县人工影响天气机构,充分发挥渭北优势果业区人工防雹增雨体系作用,适时开展人影作业。完善防震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地震监测水平。扎实开展山区农民节能减柴试点工作,发展新型清洁能源,新建户用沼气池6000口、大型沼气工程8处、示范网点63个。
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要在“收入、素质、保障”上花气力、具体化。一是增加收入。要抓住农产品需求旺盛、产业转移加快、外出务工形势向好的机遇,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启动实施“专业农户成长计划”,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要降低政策门槛,鼓励农民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建立稳定的农民外出务工基地,增加季节性劳务输出。二是提高素质。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八大工程为抓手,大规模推广农业科技,大力度强化农村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民素质。整合农业的“阳光工程”、扶贫的“雨露计划”、人社的“人人技能工程”等培训资源,发挥农广校、农干校等培训机构的作用,跟进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年内培训农民100万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9000人。办好全市农民秦腔电视大赛和县乡村三级干部运动会。三是服务保障。持续深入实施突破西山战略,开展农民安全住房、高中免费教育、残疾老人生活补贴“三个先试行”,进一步提高西山扶贫开发水平。以扶贫开发“五百行动”为抓手,即“一百个扶贫村”、“一百个合作社”、“一百名挂职驻村干部”、“一百户企业扶助”和“一百个单位包村”,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户安居、十万贫困户增收、贫困户能力建设、外资扶贫、社会扶贫 “六大工程”,抓好陇县国家级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试点,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制度,加快南部秦岭山区、西部关山山区、北部乔山地区三大区域十三个重点板块扶贫开发,解决1000户农村无依赖力量、无可靠收入、无住房保障的“三无户”安全住房问题,实现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3、提高农村环境水平。着力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一是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今年是省上确定的水利建设年。全面启动渭河综合整治,上游西山100公里进行生态治理,中游川道100公里堤路合一,北岸双向4车道、南岸双向6车道,堤外提升百公里长、百米宽乡土树种为主的生态景观林带,堤顶形成人走树下、车行林中的观赏性树木、花草长廊,堤内有水则清、无水则绿、还滩于河。沿渭县区作为治理主体,3月份都要开工建设。在具体实施中着重抓四个结点:堤桥结合处对接形成防汛抢险通道。堤内河床形成四大景观,主城区人工水面、城防滩绿地公园、支流口生态湿地、农防区限采免耕。城市内河支流治理,对渭河23条支流进行全面治理,建成城市内河。对渭河建成区的堤防、道路、公园、水面进行改造提升。鼓励县区早干、快干、多干,市政府给予补助。按照生产用水到地头、生活用水到锅头、生态用水到村头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冯家山、横水河、东风、段家峡等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完成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抓好全国小型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县项目建设,争取凤翔、眉县、岐山、扶风、陈仓等5个县区进入国家新增粮食1000亿斤项目实施范围,发展小灌区、实施坡改梯,恢复整理涝池、修复疏通末级渠系,推广节水灌溉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00平方公里,新修提升农田15万亩。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00处、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年内建成1个国家级、四个省级水利风景区。认真开展水利普查,加快银洞峡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应急调度系统,全面提升防御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深入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为宝鸡率先发展提供水保障。二是推进以造林绿化为主体的生态建设。以国家森林城市为新的起点,深入持续推进绿色宝鸡建设,争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和国家生态示范市。大力实施“九大工程”,年内植树造林1600万株。陕西西大门绿化要突出观子川陕甘交界处、胡店镇胡店村、拓石火车站、宝天高速坪头出入口和坪头镇等结点。渭河北坡绿化要以金台代家湾、陈仓慕仪镇、岐山蔡家坡、眉县马家镇、扶风上宋乡为重点,建点扩面,形成立体景观。板块推进“三化一片林”建设,建成一批生态家园示范村。做好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参展工作。三是完善以公益性为重点的社会服务。大力实施“新网工程”,做好农社对接,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年内建成县级农资与工业品配送中心3个、乡镇超市20个、村级综合服务站30个。规范和完善农村信息站,办好《农事直通车》和宝鸡农业信息网。抓好陈仓区全国乡村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建设,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护林防火、气象信息员等服务队伍建设,使公共服务覆盖到田间地头、农民家里。启动岐山、扶风、千阳、陇县、眉县农产品质检站建设,推进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加大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力度,做好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城乡社区直销工作,保障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1、以农村龙头企业推进产业经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发展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实施大型龙头企业提升工程,推进涉农工业集团化、农业产业集群化。通过财政贴息、政策性贷款、税收优惠、项目倾斜等多种措施,鼓励龙头企业横向联合、纵向开发、配套协作,着力培育以老牛、祥和等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以蒙牛、和氏等为龙头的乳业加工,以秦宝牧业、戊寅公司等为龙头的畜产品加工,以红果集团、安宁公司等为龙头的农产品流通四大产业集群。支持龙头企业加快生产基地建设,年内新发展40万亩订单粮食生产基地、20万亩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15万亩高效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以建基地、创名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精深加工,把优质农产品变成具有市场占有率的商品、成为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求的安全食品。要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开展现代企业管理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加快外向型龙头企业发展。力争全市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0户、省级名牌产品达到30个,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总额达到130亿元。
2、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产业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壮大产业规模的抓手,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重要途径。要继续开展创建活动,鼓励龙头企业、村组干部、专业大户、乡土人才、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合作社,年内建成市级示范社30个、省级百强社达到10个。抓好眉县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建设。
3、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提升产业发展。发挥我市和杨凌、西农两地三方农业科技战略合作的资源优势,依托专家大院、示范园区合作建设麟游布尔肉羊国家级试验站、凤县大红袍花椒西农大试验站、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和凤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实训基地。市财政支持园区土地流转,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千亩园、万亩区,整合资源集中解决制约示范园区发展的水、电、路和周边环境问题,创建省级示范园区。抓好高新区爱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年内全市建成13个小麦高产万亩示范片、10个夏玉米万亩示范片、6个春玉米万亩示范片、11个果业千亩示范园、5个蔬菜千亩标准园、3个烤烟千亩科技示范园,推广千阳奶牛标准化养殖等模式,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带发展。
三、强化农业发展保障
1、以科学发展增强新实力。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规律,科学发展现代农业。真正把“重中之重”、“三化同步”的要求体现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使用上。按照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突出区域特色,优化产业布局,把果业效益高、奶业潜力大、农业条件好、服务体系全的优势转化为农业突破发展的实力,努力探索规模适度扩张、效益逐步提升、品牌不断创新的区域农业发展新路子。县区“一把手”要善于抓第一产业,亲自研究部署、检查指导。分管领导要深入一线,解决具体问题。要严格工作考核,推行目标管理,跟踪督办落实,定期检查通报。要下管一级,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严格奖惩,下功夫提高县、乡、村干部争取、实施、管理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以改革开放增添新活力。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发展林下经营、抓好后续产业,建立政策支持、金融扶持、有序流转、承包经营以及林业社会化服务等长效机制。深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和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运用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用足用活宅基地的所有权和耕地、林地的使用权。大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组织创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善于借力加力,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科学编制农业项目,公益项目向上争、产业项目从外引,使农业既是上级扶持的基础产业、又是客商投资的首选产业。招商真米实麯、引资真金白银,引进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就业空间大、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以和谐稳定增加新动力。坚持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用统筹的方式提高水平,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开展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创业服务、在一线建功立业,在实践中历练成长。要加强乡镇基层农业、畜牧、水利、林业站所建设,完善设施,健全功能,增强服务能力。涉农部门要谋事干事,带好班子、带好队伍,保持工作激情、增进群众感情,最大限度调动大家积极性,形成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上下一股劲、工作一起抓,努力开创全市农业工作新局面。同志们,做好今年农业各项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