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与探索

时间:2019-05-12 19:3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与探索》。

第一篇: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与探索

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与探索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产品供给由短缺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品种单一,产品滞销积压,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幅降低等矛盾日益突出。搞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已成为农村农业工作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十里墩乡按照上级要求,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了解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更好的指导下一步工作,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对农业产业结构工作进行了调查与探索。

一、全乡农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十里墩乡适应市场要求,坚持长年抓调整,采取政策引导、效益驱动,示范带动等方法,使全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形成了以棉花、水稻、油菜、瓜菜为主的主导产业。全乡已发展棉花1.5•万亩,水稻6000亩,瓜菜5000亩,建成养殖专业村12个,培植种植大户200个,养殖大户56户,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200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380元,直接来自特色农业的收入已占30%。群众逐渐认识到了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收增效的必由之路。

从全乡的整体来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了农产品的结构,打破了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意识,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市场意识。但是从调查来看,也发现了许多制约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一是长期以来的传统种植模式在群众中根深蒂固,农民的思想还没有彻底解放。二是调整缺乏科学性、长远性。看到挣钱的产业,脑袋发热,一哄而上,处于低谷时,缺乏恒心,三是没有形

成真正的主导产业,名牌产品,主要产业的规模还不大,特色优势不明显。四是科技水平,经济意识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高效作物管理水平差,重栽轻管现象普遍,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周期长,经济效益不高。五是发展不平衡。同是一个乡,有的村工作力度大,基础条件好,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很快,形成了一定规模,有的村刚刚认识,还在起步阶段,甚至在观望等待。六是服务水平还不适应农民的需要,一方面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作风没有彻底改变,不能和农民想到一起,打成一片,另一方面,真正懂技术会经营的干部太少,人浮于事;工作中,指导不到点子上,甚至是外行指导内行,出力不讨好,出力不见效。七是信息传播和市场意识滞后,市场需要,农产品价格、新品种和新技术等,农民不能及时、全面了解,农产品集市贸易量小,没有形成专业批发市场等等。以上是我乡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初期必然出现的问题。但如果不尽快的克服,将影响整个产业结构崐调整的健康发展。结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的落实,我们确定继续抓好这项工作。

二、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对策

1、立足实际,放眼长远,稳步搞调整

一个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土地、水源、交通和农民的种植传统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农业产业结构又必须随着市场需求,科技进步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以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为动力,以农民的认识水平和对新技术的掌握为基础。调整中要找准自己的地理和资源优势,要考虑当地农民的接受能力,不能盲目的贪大求洋,避免造成品种“水土不服”,产品销售不畅。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胶东的苹果,寿光的蔬菜,都是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发展,才形成规模和特色的。调整要立足长远,以潜在需求和国内国际大市场为导向,不能只局限于小圈子和眼前利益。调整的过程也是壮大规模的过程,也是农民逐步认识,积累经验和资金,掌握新的种植技术的过程。因此,找准优势,立足长远,不断扩大规模,形成特色是调整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原则。

2、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群众调整的自觉性。一是组织农民外出参观考察,让农民亲眼目睹外面的世界,找准自身的差距,激发调整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组织在结构调整中率先致富的农民现身说法,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三是和农民一起算经济帐,让农民体会到进行结构调整的好处,启发和引导农民自觉进行结构调整。

3、搞好典型培植,消除群众调整的顾虑,解决群众想调不敢调的问题。我镇林果示范基地,蔬菜示范园和科技连体大棚,在林果、蔬菜的发展中起到了较好效果,今后要继续创办各类科技示范园,乡村干部要带头调结构,积极建大棚、种瓜菜、植林果,这样才能增强工作的说服力,提高科技水平,解决好干部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

4、进行科技培训,提高科技水平,解决好干部不会领,群众不会种的问题。一是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鼓励农民参加农广校学习,组织农民到发展快的地区实地参观学习。二是要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专家教授到当地举办培训班,或现场指导,或聘请专业技术员长期巡回指导生产,传授科学技术。三是要根据农时季节,利用明白纸,黑板报等形式。为广大群众提供各类实用、便于操作的技术要点。四是乡村干部要成农业生产的明白人,通过到农业院校学习、到外地基地实地培训等,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业务型干部,切实发挥指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五是建立各种生产协会。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在生产中互相学习,进行宣传帮带,全面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

5、搞好统筹规划,解决好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发展。统筹规划,连片发展,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土地流转和规划问题,既不能改变30个不变地土地政策,又要达到规模发展。这就需要搞好协调,进行土地流转。我乡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立足长远,立足实际,制定了农业发展五年规划,鼓励农民按照自己的种植要求,兑换、租赁土地,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6、提高品种档次,健全销售体系,保证优质高效。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优质,重点是特色,落脚点是效益。只有优质品种,特色产业才能增加效益。必须及时掌握信息,搞好调研,科学预测,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同时还要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各地价格等,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和营销队伍。确保优质高效,产的出,销的了。

7、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为调整打好基础。要继续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抓住不放。采取多种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搞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广泛挖掘水源,推行节水灌溉,保证高效作物种植要求,达到旱涝保收。

8、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休养生息。坚决抵制各乱收费,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依法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把收入尽量投入农业再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十里墩乡人民政府郭登全

二OO九年十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以及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的发达,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造成了原有的高产优势不能凸现,增产不能增收。对于以棉花生产为主导产业的乌苏市来讲,冲击力更大。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成了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机遇

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农业生产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我市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用水矛盾日益突出,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体年年上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落后;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部分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因此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差距加大,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成为当前尤为迫切的任务。

今年是中央连续第四年出台1号文件,市委提出全市各乡镇(场)按照“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创品牌、改善设施促增收”的思路,依托各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产业基础,引导农牧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以“四区一线”为主的区域化产业布局,从更高的层面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部署,惠农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整个农村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为我市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村经济实力提供了政策机遇。在此,我就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见解。

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

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

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在农业生产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要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级党委、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把它纳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产品品质、特色产品、绿色环保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这几年一些有进取心、有头脑、有知识的农民,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一些农作物新品种及新畜种,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非常艰巨,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实现。如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对我们充分把握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适应农村经济的新变化,引导农村经济向健康文明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分析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可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竞争力的高低除了要有特色产品以外,是否能增收增效,关键是产品产业链的长短;是否能实现品牌产品的深加工;是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增值。因此我们必须走融合经济的路子,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市场整合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有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把特色农产品、大宗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转化增值,形成经济优势,解决农牧民增产增收。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加工工业化。只有实施了工业化,农产品的保鲜增值,高效运输及深加工才有依托,才能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形成最终消费,增加国民经济总量,形式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产业链。

由于我们新疆远离内地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和工业生产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少,人流物流都十分有限。因此应首先考虑将大宗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实现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培

育好龙头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一方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它可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同时又是顺应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一种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好形式。我认为,目前应把兴建龙头企业摆在与发展农牧业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外宣力度,把乌苏的资源优势宣传出去,让外界了解乌苏,为吸引资金奠定基础。其次,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思想。尽可能地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出击吸引外地客商来乌苏建厂,从而推动我市产业化进程。

(三)向市场化农业、现代化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畜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农业增长方式、农民收入形式的转变,对于特色农产品要进行技术升级,质量升级和档次升级。对于大宗农产品要进行就地转化,进行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实现加工升值,形成持续发展或者转化为畜产品原料发展畜牧业。

我国加入世留组织后,畜产品迎来了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愈来愈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加入WTO后,价格优势更加明显,使我区畜产品具有较强的优势,从而保证了畜产品将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从一定角度看,畜牧业是种植业的后续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就必须扩大饲草料的种植面积,它将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四)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强化为农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行业协会、产业协会,进行全方位服务,保护农牧民利益,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广开农民转移就业途径,使农民收入多元化。

在农村,通过一些有知识、有闯劲、能致富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改革过去那种离不开土地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意识,把增收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出门进城务工等方面,拓展收入来源。

(五)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要抓好科技兴农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抓好农业基础建设,建立完善优良品种、农业科技推广、农民教育培训、市场信息、质量标准等服务体系,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种植作物品种繁多,而市场需求也各不相同,种什么,种多少不是一家一户农民所能了解和把握的,这就需要政府机构和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信息。乌苏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应该加大信息市场建设力度,搞好信息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政府可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来调整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指导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六)搞好示范引导,创新农业科技,发展特色种植,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探索新的种植领域,必须搞好示范引导。我认为:首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均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科技种植示范园。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进行规划,确定示范目标,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尽量避免农民在引种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其次,发挥科技示范户的作用,逐步创立和形成示范大户的带动机制。市乡两级要给示范户提供信息服务和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示范户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以他们的成功经验带动周边农民,形成乡、村、大户、普通农民的联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时应用推广新的科技成果,提高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加生产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第一、发展优质农业。我们生产的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和瓜果蔬菜等,质量不很高,竞争力不强,今后应在高效优质上做文章,真正实现人有我优的目标。第二、建设生态农业。其一可发展绿色产业,筹建一批

绿色农产品基地,满足市场需求;其二利用我市的地域优势,吸引资金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第三、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建设品牌农业。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其巨大的潜力、较高的经济效益倍受农牧民青睐。我们应正确引导,大力扶持,力争培植出更多的特色产业。我市的种植、养殖业虽有一定规模,知名的却寥寥无几。它制约了我们的生产发展。棉花、枸杞都是如此。因此,要强化品牌意识,想方设法创名牌。第四、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既能上档次,出精品,增强市场竞争力,还便于经营、管理,应继续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使产业结构的调整更趋合理。

三、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办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更要努力造就现代农民。要把农民技能培训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全力推进。在农牧民中培养一批“懂技术、留得住”的农牧民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全市农牧民学科技、用科技水平。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面向市场需求的就业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鼓励发展私营经济,使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建设几个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有品牌、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早日实现小康目标。

第三篇: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乌苏市委党校 刘宪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解决好“三农”问题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的首要工作。

近年来,尽管乌苏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产品的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受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或下跌,农民增产但增收缓慢。农民增收已成为牵动乌苏市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对于解决当前农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机遇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产品品质、特色产品、绿色环保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这几年一些有进取心、有头脑、有知识的农民,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一些农作物新品种及新畜种,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非常艰巨。如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对我们充分把握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适应农村经济的新变化,引导农村经济向健康文明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农业生产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乌苏市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用水矛盾日益突出,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体年年上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落后;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部分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这些因素已成为乌苏市新农村建设的桎梏点,在农村经济生活上的直观反应就是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成为当前尤为迫切的任务。

近年来,乌苏市按照“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创品牌、改善设施促增收”的思路,依托各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产业基础,引导农牧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以“四区一线”为主的区域化产业布局,从更高的层面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部署,惠农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整个农村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为乌苏市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村经济实力提供了政策机遇。

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一)强化领导,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具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正确导向。要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提出配套措施。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主攻方向,选准切入点。规划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把做强传统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作为规划的灵魂。第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要用政策手段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资金、信贷等的支持力度。要研究制定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人才政策,吸引和鼓励有才能、有志向的专家、能人到农业产业化战场上建功立业。第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村经济的一项中心工作,用农业产业化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要建立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工作落实问责制,切实加强考核。第四,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软环境建设。要把提升服务水平和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创造优良环境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一切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意识,要转移视角,多关注基层,多支持企业,真正为基层、为企业办好事、办实事。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农业增长方式、农民收入形式的转变,对于特色农产品要进行技术升级,质量升级和档次升级。对于大宗农产品要进行就地转化,进行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实现加工升值,形成可持续发展。

1、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为农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行业协会、产业协会,进行全方位服务,保护农牧民利益,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广开农民转移就业途径,使农民收入多元化。

2、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最高层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牵动全局的作用。首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的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

3、大力发展畜牧业。我国加入世留组织后,畜产品迎来了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愈来愈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加入WTO后,价格优势更加明显,使我区畜产品具有较强的优势,从而保证了畜产品将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从一定角度看,畜牧业是种植业的后续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就必须扩大饲草

料的种植面积,它将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分析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可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竞争力的高低除了要有特色产品以外,是否能增收增效,关键是产品产业链的长短;是否能实现品牌产品的深加工;是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增值。因此我们必须走融合经济的路子,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市场整合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有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把特色农产品、大宗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转化增值,形成经济优势,解决农牧民增产增收。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加工工业化。只有实施了工业化,农产品的保鲜增值,高效运输及深加工才有依托,才能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形成最终消费,增加国民经济总量,形式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产业链。

由于我们新疆远离内地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和工业生产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少,人流物流都十分有限。因此应首先考虑将大宗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实现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好龙头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一方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它可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同时又是顺应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一种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好形式。我认为,目前应把兴建龙头企业摆在与发展农牧业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外宣力度,把乌苏的资源优势宣传出去,让外界了解乌苏,为吸引资金奠定基础。其次,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思想。尽可能地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出击吸引外地客商来乌苏建厂,从而推动我市产业化进程。

(四)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适应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求的人才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干部和龙头企业法定代表人以及农民素质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想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那只能是纸上谈兵。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必须做好培训工作。一是要充分利用党校教育资源,常年开办乡村干部进修班,进行认真培训,重点传授市场经济理论、政策法规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同时采取走出去参观、调研的办法,学习过去与乌苏市经济基础相类似,通过近几年努力现在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好经验和做法,激发乡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二是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乌苏市各类企业的法人到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办法的企业参观学习,或采取开座谈会的形式请他们现身说法,使乌苏市的企业家借鉴他们的先进

经验,以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各级涉农部门和科研单位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定期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传授科学技术。使尽可能多的农民接受培训,掌握1—2门农业实用新技术,使每户农民都能有一名熟悉自家致富项目所涉及科技知识的明白人。

第四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转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

大妙乡党委、政府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继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后,中央提出的又一项事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顺应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

一、大妙乡基本概况

江安县大妙乡位于江安县城东南32公里,全乡地貌属丘陵地带,竹木资源丰富,境内安远河横穿乡境至安远样流入绵溪河。下辖11个村,1个社区,共81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3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11.61亩,总人口18003人,其中农业人口17127人。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乡镇,生产方式单一,农民收入偏低,增加收入的方式不够多,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

二、农业产业现状

由于目前农村的有些状况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出现了农产品难卖、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等现象。大妙乡作为一个传统的纯农业乡镇,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是传统农业产品受市场影响,价格低迷。山区人口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竹木生产,没有其它的收入门路。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竹木生产受多种因素影响,价格下跌,销路不畅。以竹木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收入也不稳定,使农民长期处 1

于贫困状态。

二是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农副业产业化水平低。如全乡的生猪养殖,以互利格田组为例,全组有120余头生猪存栏,但是分散在60户村民家中,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且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精加工少,深加工不够,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三是资金缺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引进新品种、进行农产品新加工和开拓农产品市场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乡政府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投入与需求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一些养殖大户或有扩大养殖规模意愿的农户的资金短缺问题尤为严重。

四是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农村劳动力两级分化。虽然广大农民的思想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也不同程度地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要使这些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大妙乡是农业乡镇也是劳务输出乡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打工,而知识水平高、懂农业技术的大学生又不愿回到农村,导致整个劳动人口老龄化,不利于新技术推广,从而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难度。

三、调整产业结构是必由之路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妙乡以“建设新兴小城镇,打造特色产业乡”为工作目标,着力完成“产业强乡、商贸活乡、教育名乡、和谐新乡”发展战略。农业内部结构要实

现由以种植业为主的结构向种植业、畜牧业、特色养殖业、养殖观光业协调发展的结构转变。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是当前大妙农业发展的必要之路。

一是加强特色种养殖力度,发展特色产业。各村按照“着眼全乡、立足自身、培育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培育优势产业。扩大优质高粱种植规模,分水村优质高粱试点种植获得成功,种植特色蔬菜、水果,以特色种植形成带动效益。养殖业方面初步形成了以三星村的七彩野山鸡养殖,顺河村的蚯蚓养殖,胜利村的奶牛养殖等为代表的养殖亮点。在全乡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水产养殖,进行稻田养鱼。使种植结构由粗放农业向集约高效农业转变。

二是重视致富带头人的作用,以点带面,形成规模。

(一)建立健全致富带头人信息库。对全乡致富带头人进行专项调查,对优秀人才建立人才档案,并进行分类归档,建立致富带头人才信息库,形成专门的农村人才信息网络,为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大致富带头人培训。邀请专家到村入户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从政策、管理和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致富带头人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促进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引导致富带头人建立专合组织。制定激励机制,引导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建立专业合作社,并给予一定奖励。以专合社推动“一村一品”发展,提高农民组织管理水平,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产品

品牌建设,做大做活特色产业。

三是采取多种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底路和大合路硬化通车改变了大妙交通死角的状况,给大妙带来了新的商业契机,利用大妙的地理位臵和现有的交通条件,发挥场镇商品集散地的作用,开发竹业经济。积极向相关职能部门争取项目支持,进一步解决项目资金难题;实行政府引导,引领商人来大妙投资开发,利用他们带来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使广大群众受益。

四是切实转变群众观念,加大组织培训力度。鼓励个人和集体兴办企业,抢抓机遇,努力增收节支。下大力气加强对农民的基础教育与实用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鼓励农民参加县农广校和江南职校的劳务技能培训,采取奖励和鼓励的方式进行,对农民培训实行生活补贴,以此来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通过鼓励培训的形式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

第五篇:关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探讨

家住姜堰市蒋垛镇许桥村四组的蚕桑大户申太宝过了个舒心年,靠养蚕,他去年收入近万元。像申太宝这样的蚕桑大户在蒋垛镇还有几百户,目前该镇已形成万亩桑园,并间套千亩丹参的种植规模。据测算,全镇去年仅蚕桑一项人均就可增收500元。

探寻蒋垛镇成功调整农业结构的做法,我们不难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把握市场脉搏

。两年前,蒋垛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就在思考,入世后将会给当地农业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经分析,他们认为茧丝绸行业的发展空间会拓展。该镇缫丝厂生产的白厂丝从前几年的每吨14万至15万元,逐渐攀升到现在的每吨22万至23万元,更加坚定了他们的判断。果不其然,这几年的蚕茧生产让广大蚕农尝到结构调整的甜头。

利用本地优势。蒋垛镇地处通南高沙土地区,适合桑树生长。该镇养蚕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初几乎家家栽桑养蚕。蒋垛镇充分放大这一优势,再造老区经济新特色。据了解,该镇计划用一到两年时间,在全镇形成2万亩蚕桑基地的规模,使桑园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提高到27%,人均拥有桑园0.36亩,把蚕桑生产由副业发展成主业。

提高科技含量。蒋垛镇全面实施了湖桑纯良化工程。前年春季,镇政府牵头引进了“育7-11”嫁接体410万株,去年又引进“育7-11”大苗300万株,新拓桑园品种优良率达到80%以上。该镇还在桑园内套种中药材丹参、地膜花生以及毛豆、马铃薯等,大力推广立体种植,增加收益。

下载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调查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调整农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优秀范文5篇)

    当前,农业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竞争时代。如何适应这一要求,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推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农......

    农业信息化与农民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民收入对策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继材料和能源之后的第三资源,是支撑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将是新的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信......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经验材料创新结构调整模式构建优势支柱产业近年来,永顺县不断创新农业结构调整模式,着力培植具有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支柱产业,加......

    农业农村工作重在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业,难点在农民。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地处湖南省会长沙近郊的望城县以十六大精神为指......

    农业农村工作重在增加农民收入

    透过望城农业五种转变的背后,综观我县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加大建设投入,在夯实基础中寻找增量。投入是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一、引言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一、引言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禽养殖、设施菜已成为我县大......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对我县部分乡镇农户收入状况的调研一、引言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8.5%,居全市首位。三大主导产业——食用菌、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