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乡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本站推荐)
*府发„2012‟20号
**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乡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支部、村民委员会:
根据南府办[2012]10号文件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县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确保我乡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有序高效推进,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确定我乡农村扶贫标准和低收入贫困人口规模,科学识别低保对象与扶贫对象,探索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机制,-1-
充分发挥两项制度地整体效益,对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全面实施国家扶贫开发和低保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到2020年稳步实现我乡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与全县、全市、全省同步实现小康。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工作,准确 识别低保、扶贫对象,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针对贫困人口不同的致贫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对扶贫对象切实加大直接扶持力度,努力做到对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扶贫对象应扶尽扶。
三、基本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识别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符合条件,农民自愿的原则;坚持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原则;坚持提高效率。注重实效的原则。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4月18日前完成)
1、成立机构。乡成立“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专门人员开展工作。
2、业务培训。乡“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小组对乡、村(社)工作人员进行“两项制度”相关政策、程序衔接、动态管理、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方法和信息汇总分析等业务进行培训和指导。
3、宣传到位。要组织召开乡、村、社干部动员部署大会,并
通过村民大会及村务公开栏,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政策,做到家喻户晓。
(二)贫困户对象识别(4月24日前完成)
贫困农户的确定,必须严格坚持农户申请、入户核查、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的程序进行。
1、农户申请。农户根据家庭收入和家庭生活状况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农村贫困户申请书》、申请农户为户籍在本村的农村常住农户。家庭常住人口以户籍为准、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职工也为家庭常住人口。
2、群众评议。贫困户登记要以户为单位,不允许拆户、拼户。对部分贫困农户因人缘关系不好等原因而民主评议通不过的,村社干部要加强引导、教育,尽量说服群众,必须实事求是予以纳入;对部分农户家庭经济条件好但因各种势力通过民主评议的,必须坚持原则,在入户调查中给予排出。在核实的基础上,各村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民主评议低保和扶贫对象,并经村民代表签字。将评议结果在村内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乡审核。
(三)信息审核与录入阶段(4月30日前完成)
对确认为扶贫对象的农户,要认真审核填报《贫困农户登记表》、同时,还要填报《行政村登记表》、户、村表相关信息由乡审核后,组织人员及时录入“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并上报。
(四)落实帮扶措施(5月20日前完成)
1、落实扶贫开发政策、对扶贫对象,要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规划到户,责
任到人,努力做到应扶尽扶。
2、落实农村低保、五保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力争做到应保尽保。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五保户,安有关规定享受五保政策、(五)动态管理
1、对象管理、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一要坚持同步调整。对两项制度涉及的对象在扶贫、民政的信息中同步进行时间和程序上的调整。二是坚持组织核查。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核查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三要坚持适时对象退出。经过核查,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要按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异议后,要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四要坚持对象进入。经过核查,对收入下降到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要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返贫的要将其纳入扶贫对象。
2、更新信息。一要更新家庭人员信息。对已经确定的贫困农户,如果家庭人员有变化,要及时向村民委员会申报,经村民委员会汇总报乡政府审核后,及时更新信息。原则上一年更新一次。二要更新受扶持情况信息,对已经确定的贫困农户,在该贫困农村得到扶持后的三个月内,将其受扶持的情况及时录入到“贫困农户信息管理系统”。
(六)督促检查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纳入村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我乡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村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各社要发挥监督员作用,深化“两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
二○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第二篇: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如何有效衔接
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如何有效衔接
—以福建省武平县为例
2013-11-21 14:37 来源: 人民论坛 作者: 郭玉辉 字号: 【摘要】武平县是实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全国20个试点县之
一、福建省唯一试点县。自试点以来,武平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调研武平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的政策建议。
武平县位于“闽粤赣”三省结合部,隶属福建省龙岩市,是革命老区县、原中央苏区县,县域面积2638平方公里,总人口368744人,其中农村人口348079人。截至2012年年底,武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67亿元。①武平县是福建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
武平县农村反贫困治理
武平县农村扶贫开发及其成效。21世纪以来,武平县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施了《2001~20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扶贫机制,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自1994年开始实施以扶贫搬迁为主要内容的“造福工程”,有效改善了边远山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一大批边远偏僻村落的群众脱离了贫困,截至2011年全县共完成“造福工程”搬迁3630户,18300人;二是自2002年起开始实施三年一个周期的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后有220个村被列为省、市、县三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26亿元;三是通过扶贫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扶持4500贫困农户获得450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和2900万元中央扶贫贴息贷款,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四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扶贫开发,成立各类慈善救助基金、扶贫助残基金,形成了多层次、多行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新格局。
武平县农村低保制度实施情况。武平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04年的人均家庭收入1000元(即每人每月83元)经过多次调整提高到2013年的1900元。截至2013年1月武平县享受农村低保对象共有15197人,占全部贫困人口的34%,累计支出低保资金441.5万元②,预计一年投入到农村低保的财政资金达5000万元以上。目前,武平县农村低保制度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经过多年努力,武平县已基本消灭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农村贫困面貌显著改善。福建省于2011年将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福建省新的扶贫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武平县截至2011年仍有贫困人口4.3万人,贫困率为12.6%,属于福建省贫困程度较深的革命老区县。
武平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的基本现状
农村扶贫开发和低保是农村反贫困治理的两翼,实现这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消除绝对贫困的基本保障,更是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减少相对贫困的重要手段。
武平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政策的出台。武平县是我国东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县,其贫困程度在福建省和东部地区都比较深,扶贫开发难度较大,在东部地区具有代表性。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和福建省扶贫办的安排,武平县被确定为全国20个实施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县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试点县。国家和省市扶贫部门希望通过武平县的试点,建立科学规范的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为实施分类扶持和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打下基础,并为在东部地区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提供经验参考。
武平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开展的基本情况。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并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在武平县被确定为国家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县后,福建省、市扶贫部门的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武平县进行试点指导。武平县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扶贫办等10多个部门组成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带领相关部门分组深入乡、村、农户,通过入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和面临的实际困难,听取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的意见,在借鉴吸收农村低保正确思路、举措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和民政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制定《武平县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要求、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二是规范扶贫对象识别。③扶贫对象识别涉及识别的标准、范围和程序。在试点的2009年,武平县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800元作为扶贫对象识别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武平县的扶贫对象占农村人口的8.5%。武平县在根据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将各乡镇扶贫对象识别标准分为好、中、差三种类型,分别按照农村人口的8%、8.5%和9%执行。这种分类执行较好地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贫困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更能够照顾到次发达地区贫困群众的利益。2011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武平县根据福建省新的农村扶贫标准,重新确定了扶贫对象。扶贫识别范围也是扶贫对象识别的重要内容之一。武平县明确规定扶贫对象的识别范围包括两类群体:一类是列入最低生活保障且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口,一类是未列入低保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
规范的扶贫对象识别程序是“两项制度”衔接能够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武平县在扶贫对象识别程序上实行 “四不准”(不准暗箱操作、不准优厚亲友、不准平均分配、不准敷衍了事)、“三不纳入”(家庭居住条件较好的、具有隐性收入的不纳入;没有经过村集体评议的、张榜公布的不纳入;具有自救能力但好逸恶劳的不纳入)和“三调查”(对扶贫对象有疑点的进行调查,对扶贫对象有分歧的进行调查,对扶贫对象有举报的进行调查)。④此外,武平县各乡镇在结合本地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识别办法。
三是优化扶贫对象信息的采集登记。为了做好扶贫对象信息的采集,武平县统一印制《农村低收入户登记表》,通过深入调查的方式,全面实地采集贫困户的各种信息,同时做好扶贫对象信息的建档工作。为了做好信息建档工作,武平县专门派两人次赴国务院扶贫办参加业务培训,县统计局制作专门的软件用于信息录入。在国务院扶贫办应用统一的软件后,又组织人员及时将扶贫对象信息完整的输入到数据库加以保存。
四是落实帮扶政策。实施“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扶贫对象的识别只是基础,帮扶政策是否落实到实处则是关键。武平县通过采取若干措施来保证帮扶政策落实到位:一是实施帮扶挂钩制度,县、乡、村三个层级的干部与扶贫对象“结对子”,帮助扶贫对象选好发展项目,协调解决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尽早脱贫;二是实施劳动力培训扶持,为扶贫对象提供科技知识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整合劳动力培训体系来充分满足扶贫对象的各种培训需求;三是实施产业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和各种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安排扶贫对象就业、创业等形式帮助扶贫对象增加收入;四是实施村级发展互助金扶持,安排五个村进行试点,每村安排互助金15万元,积极鼓励和动员贫困农户参加互助社,扩大互助金的规模,为贫困农户提供了资金来源,解决他们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武平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扶贫对象识别仍存在失范的现象。尽管武平县实行严格的扶贫对象识别程序,但在试点初期仍有部分乡镇没有把上级下达的扶贫对象指标全部分配到村级,而是将一部分指标预留起来作为机动指标,以便给予以后有困难的农户;一些乡、村在扶贫对象安排上,没有以户为单位,而是为了所谓的平衡,搞平均分配;还有部分乡镇只是把扶贫对象户数、人数简单地分配到各村,村委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来确定扶贫对象,只是由村干部或村民小组长讨论决定,没有对扶贫对象进行公示,有些村甚至采取抽签的形式来确定扶贫对象。虽然这些失范现象在当地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广大群众反响强烈。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动态管理的缺失。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重要目的在于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既能够借助扶贫开发帮助贫困群体摆脱贫困,也能够借助低保体系为困难群众的生活起到一个兜底的作用,更能够帮助那些新产生的贫困群体。但是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实施的过程中,武平存在着动态管理缺失的现象,其中既有扶贫部门有关农村贫困信息采集滞后性的因素,更主要是跟原有的贫困户不愿意退出国家扶贫和低保体系密切相关。
扶贫资金缺口大,各部门在扶贫上缺乏有效合作机制。根据福建省新的扶贫标准,武平县共有扶贫对象近3万人。如果对这些扶贫对象实施帮扶,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而武平县是福建省经济欠发达县,财政较为困难,扶贫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此外,武平县各部门在扶贫上缺乏有效的配合,致使扶贫无法形成合力。表现之一就是金融部门考虑到自身的金融风险,不愿意贷款给贫困户,使得贫困很难从金融部门获得生产贷款;劳动部门的培训机构较少,培训形式和内容单一,不能满足贫困户对劳动技能培训的需求。
福建省没有在全省推广“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福建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本省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关农村扶贫开发的政策文件,但是对于“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本身则缺乏持续性的支持。国务院扶贫办和民政部在2009年全国20个县试点后,于2010年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扩大“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试点,一些西部省份(包括山西、贵州等地)已在全省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然而,福建省还未在全省推广“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这使得武平县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所获得的经验无法在福建省其他地方加以推广。
完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政策建议
继续实施严格的扶贫对象识别程序。村一级的扶贫对象识别是最容易产生失范的环节,因此,在村一级扶贫对象识别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委会评议的环节来进行。在村级评议时,要组织群众进行民主评议,防止村干部少数人把持扶贫对象识别。要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做到符合扶贫政策原则的扶贫对象实现“应扶尽扶”,不符合扶贫政策的“关系户”、“人情户”一律排除在扶贫体系之外;严格按章办事,乡镇不得截留扶贫名额,不搞平均分配。
强化“两项制度”衔接的动态管理。按照开发能力现状,可以将贫困群体分为完全可开发的扶贫群体、不完全可开发的扶贫群体、完全可开发低保群体、不完全开发低保群体和完全不可开发低保群体等五种类型。⑤“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动态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这二者的交叉对象,即不完全可开发的扶贫群体、完全可开发低保群体、不完全开发低保群体。针对这三部分群体,民政部门和扶贫部门要实施联合管理:对于不完全可开发的扶贫群体,将其有劳动能力家庭成员列为扶贫对象,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则列为低保对象;对于完全可开发低保群体,在其享受低保的同时,积极帮助其摆脱贫困;对于不完全开发的低保群体,则与不完全可开发的扶贫群体类似,扶助其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使其摆脱贫困,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则继续享受农村低保。另外,不完全可开发的扶贫户和不完全开发低保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在享受国家扶贫优惠政策后,使家庭摆脱贫困的,其家庭成员中没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可以继续享受低保政策,这样可以提高这部分群体摆脱贫困的积极性。在“两项制度”衔接的动态管理中,还要特别注意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尤其是那些因病、因灾等突发事故而新产生的农村贫困人口,要及时地将他们纳入到扶贫和低保体系中来。为了能够及时监测农村新产生的贫困人口,扶贫和民政部门可以和医疗部门(或医保部门)、救灾部门合作,建立起农村因病、因灾而陷入贫困的预警机制,这样就能够将这部分群体及时纳入到扶贫和低保体系中来。
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并加强各部门在扶贫开发上的协调与合作。武平县贫困发生率较高,扶贫对象较多,当地财政资金较为紧张,笔者建议,为确保武平“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能够持续的开展下去,国家和福建省应适度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扶贫开发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民政部门要与扶贫部门联合管理交叉对象,相互间及时提供扶助对象的信息,使得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实现有序流动;金融部门要勇于进行金融创新,开发出适合农村贫困群体的金融产品,满足他们对生产资金的渴求;劳动部门要适时的扩充劳动培训机构,并提供与市场和农民需求相一致的培训项目;残联要与扶贫部门合作,帮助那些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欲望的残疾人实现再就业,或通过创业摆脱贫困。
推广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机制。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是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为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实现农村贫困群体“应保尽保、应扶尽扶”而实施的制度创新举措。虽然中央并没有要求每一个省份都建立起“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机制,但从全国试点地区和中西部已全面实施“两项制度”相互衔接的省区来看,这是一项惠民的好政策。福建省应在及时总结武平县有效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省区市操作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为福建省农村扶贫开发注入新动力。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文系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下福建省农村相对贫困人口的变化与扶贫对策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2013C101)
第三篇:在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
一、什么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开发式扶贫是目前我国扶贫事业的两项重要制度。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是确保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工作的必然要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主要含义,就是把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起来,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工作程序的衔接。就是统一组织,使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在时间和程序上同步进行。严格按照自愿申请,民主评议,收入核查,审核审批等程序和民主公示的要求,认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二是扶持政策的衔接。低保对象识别出来后,低保金要保证发放到位。扶贫对象识别出来后,相应的扶持政策要到位,帮助低收入人口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有效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三是动态管理的衔接。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农村低收入农户档案,对扶贫对象的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对进出的情况及时记录,对于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于收入超过扶贫标准,实现脱贫致富的,经民主评议和公示后,要停止扶持;对于收入下降到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要适时地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于返贫的低收入农户,要将其认定为扶贫对象。
二、为什么要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实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说到底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通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使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享受到国家“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政策,让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一)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党中央、国务院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
2007年,国务院以国发〔2007〕19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从此,我国农村扶贫工作进入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开发式扶贫“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2008年11月25日,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低保制度是社会救助,扶贫开发是提高能力;低保制度是维持生存,扶贫开发是促进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相互替代。”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同志多次强调,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的重大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行政效能和扶贫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今后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扶贫工作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是建立扶贫瞄准机制的需要,是建立多部门通用工作平台的需要,是改进贫困识别方法的需要,是扶贫工作实现科学管理、分类扶持的需要。要求各试点单位一定要认真扎实做好试点工作。
(二)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落实好中央关于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的客观要求。
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扶贫开发提出的新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方针。我理解,与以往的扶贫开发相比,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扩大”、“一个调整”。“一个扩大”是指我们的扶贫对象范围由过去的贫困村扩大到所有有低收入扶贫对象的农村,“一个调整”是指扶贫政策由过去进村后面向所有村民调整到扶持真正的贫困户。要实现上述目标,首先要摸清底数,找准贫困人口。其次要制定扶持规划,明确帮扶责任。其三要落实帮扶政策,确保贫困户受益。其四要建立信息平台,对贫困户需求、扶持、受益和脱贫致富情况适时监测,实行动态管理。这些工作也就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具体内容。
(三)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扶贫开发水平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大扶贫投入,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一个“加大”、两个“提高”是科学发展观关于扶贫工作的具体要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开发式扶贫是目前我国农村扶贫事业的“两个轮子”,如果这两个轮子不同步、不协调,必然会影响党在农村扶贫政策的整体效率和效果。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和扶贫事业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和认识搞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重大意义。
三、怎样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一)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机制。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扶贫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这句话内涵极为丰富,做到这一点必须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落实好省委提出的“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回顾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就,基本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实现两项制度衔接和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前的扶贫开发有很大的区别:一是过去对贫困人口分为绝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人口,现在不再划分两类人口,而统一为低收入人口;二是过去扶贫开发主要对绝对贫困人口,兼顾巩固低收入人口脱贫成果,现在农村低收入人口中对因病残、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常年生活困难的农民,确定为低保对象,实施低保政策;对有劳动能力但因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贫困的低收入人口实施扶贫开发,着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实现脱贫致富;三是过去对扶贫对象的识别,主要是扶贫部门通过建档立卡来完成,现在是扶贫、救灾、财政、统计、残联等多部门共同开展;四是过去的扶贫主要是专业扶贫,随着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低保制度建立,低保、扶贫开发、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大扶贫格局正在形成。过去扶贫开发在总体改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方面投入多,而直接到户的扶持措施力度相对较弱,未能达到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的要求。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从一开始就强调要按照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的目标来落实政策,凡是识别出来的低收入贫困人口,就要尽快落实扶持政策。五是在低收入贫困人口识别上,没有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之前,建档立卡识别的对象就是贫困人口。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识别出来的低收入人口分两个对象,即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低保制度已经将低保对象维持生存这项“兜底”性的任务担当起来了,扶贫开发要将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对象予以扶持,着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这就是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关键所在,即低保维持生存、扶贫促进发展。因此,大家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省委一系列方针政策,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
(二)注意把握试点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环节。
两项制度衔接的目的是为了准确识别出低收入人口,使其享受到国家的扶持政策,落实好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因此,实现有效衔接工作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关键环节是明确低保救助和扶贫开发的扶持对象,认真落实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首先是建立和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随着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扶贫资金必须瞄准贫困人口,扶贫的着力点必须转向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上。这就要求准确识别扶贫对象。识别贫困户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民主推荐,当然农户也得自愿、申请。只有两项制度在贫困人口识别机制上协调起来,才能健全和完善农村贫困农户档案,实施分类扶持,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真正实现有效衔接,才能更好地将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探索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新机制”落实好。
其次是把握好两项制度衔接工作的关键环节。这方面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明确低保救助对象和扶贫开发扶持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的对象都是农村低收入人口,但在具体政策上有区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农村扶贫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对一部分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贫困的农村低保对象,只要家庭有劳动力,通过扶贫可以促进其增加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摆脱贫困的农户,同时也可以列入扶贫对象。(2)科学设置两类对象的识别指标。低保对象的识别指标现行政策已有明确规定,全省综合平均暂定为1560元,农村扶贫对象的识别指标,也就是我省扶贫标准,即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高于2300元。(3)规范对象识别程序。各乡(镇)政府要统一组织,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在时间和程序上同步进行。在具体操作上,对于两项制度对象的申请,村民委员会要按照各自的识别指标分别进行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属于扶贫申请对象的,报县级人民政府扶贫部门审批。
县扶贫和救灾部门要严格按照申请、收入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程序和民主公示要求,认定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定执行。确定农村扶贫对象,要依据农村扶贫标准,结合当地的贫困发生率,合理确定农村低收入人口规模,在此基础上准确识别出农村扶贫对象。要由户主本人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对申请人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和劳动能力认定、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后提出初步意见,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扶贫部门审批。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扶贫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意见、审核意见和审批结果。
(四)认真落实救助和扶持政策,实行动态管理。
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出来后,最关键的是要落实扶持政策,使低收入人口享受到扶持政策,这是能否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问题,确保试点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环。县扶贫、救灾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要分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对象档案,扶贫部门要加强与救灾、统计、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对象要实行动态管理。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要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要加大扶贫力度,各乡镇可根据不同情况,对扶贫对象实施到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产业扶贫项目、科技扶贫项目、搬迁扶贫项目、贫困农村互助资金扶贫项目、劳动力转移培训、村企共建扶贫工程、对口帮扶、社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对于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于实现脱贫致富的对象,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意见后,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于收入下降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的农村人口,要适时地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于返贫人口,要适时地将其纳入农村扶贫对象进行扶持。
(五)注重做好宣传发动和干部培训工作。
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必须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宣传发动要在两个层面开展:一是县乡工作人员,要讲清楚重要性、必要性和工作要求,使从上到下形成力量较强的工作队伍。二是对广大村民,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扶贫和救灾部门联合认定工作对象,可能使部分农民产生误解,认为认定后会享受同样的政策。因此,试点动员队伍的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必须说明哪些人在评定后享受哪项政策。在开展民主评议前,我们就要利用村务公开栏,宣传扶贫对象的扶持政策,要让大家知道扶贫对象与低保对象在享受政策上有什么区别。同时,在召开村民大会时,要详细解释政策。使扶贫政策和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以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同志们,搞好两项制度衔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政策要求,制定严密的工作方案,抓好人员培训和宣传动员,扎实工作,克服困难,全面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努力开创扶贫开发的新局面!
第四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实施方案
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工作的实施方案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以下简称“两项制度”),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重要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结合我县农村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对象的确认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建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将具有开发能力的低保人口全部纳入扶贫对象,建立和完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全面增强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的原则。对贫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全覆盖。二是坚持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工作中既要做到科学规范、减少遗漏,又要便于实际操作。三是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政府直接领导、扶贫与民政部门主管、发改、妇联、团委等相关单位配合,乡、村落实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机制。四是坚持客观公正、阳光作业的原则。做到评估核定人均收入客观,对象确认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标准和对象
(一)标准。农村低保标准,2009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在 1300元以下;农村扶贫标准,2009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700元以下。
(二)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农村扶贫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
三、主要措施
(一)程序的衔接。统一组织,使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在时间和程序上同步进行。严格按照申请、收入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等程序和民主公示的要求,认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对于申请享受两项制度的,村民委员会要按照规定分别进行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属于扶贫对象的,报县级人民政府扶贫部门审批,属于农村低保对象的,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扶贫和民政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意见、审核意见和审批结果。对于已经核实的农村低保对象,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在进行复核时,要配合扶贫部门将其中有劳动能力和申请意愿的确认为扶贫对象。
(二)政策的衔接。对农村低保对象,要力争做到应保尽保,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扶贫对象,要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采取产业开发、扶贫经济实体股份分红、小额信贷、互助资金、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帮扶等形式,确保扶贫对象受益。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家庭提供重点帮扶。
(三)管理的衔接。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县级人民政府扶贫和民政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要分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会同发改委等部门和单位,对两项制度涉及的对象同步进行调整。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生活情况。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意见后,要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收入下降到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要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返贫的,要将其吸纳为扶贫对象。
四、实施步骤
第一步:摸清贫困户底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按照自治区人均纯收入1700元以下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1300元以下低保标准,综合其它指标,测算对象规模。贫困户分为生产困难型、能力缺乏型、环境恶劣型和身体残疾型四种类型,实施到户政策。
第二步:以召开动员大会等形式运行宣传发动。召开达孜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动员大会,统一部署全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各乡(镇)和行政村层层召开动员会议,宣讲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做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三部:走村入户,识别对象。县政府统一组织各乡镇、扶贫、民政、妇联、团委及大学生村官等进村入户开展登记工作,并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此项工作。对象识别要通过个人申请、村组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程序最终敲定。首先由贫困户提出申请,村委集中组织进行民主评议,村主任签字,乡镇政府统一进行公示把关后报县扶贫办、民政局联合审批。
第四步:完善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农村低保和扶持对象资料要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薄、县有电子档案,一户一档,资料齐全,对全县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档案进行网络化管理,实现县、乡(镇)联网,资料共享。每年要适时了解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情况,及时按照程序办理停发、减发、增发最低生活保证金的手续,或者转为扶贫开发对象,形成“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进退机制。
第五步: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农村低保、扶贫开发对象识别出来后,低保对象由民政部门发放低保金,扶贫对象由扶贫部门实施到户扶持。扶贫对象享受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采取项目必然联系农户等办法确保扶贫对象直接受益,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残疾人、妇女儿童家庭提供重点帮扶,切实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第六步:回头检查,做好总结。工作完成后,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回顾,及时撰写典型材料,做好向上级扶贫部门、民政部门的汇报工作,以便将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县。
五、工作步骤及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阶段(9月11日—9月15日)。主要是组织县级各相关部门召开协调会,掌握政策,制定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资料、表格等。
(二)全面启动阶段(9月16日—9月25日)。一是召开启动会议,传达贯彻全市“两项制度”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两项制度”工作。二是组织县扶贫办、民政、统计、妇联、团委骨干人员,各乡(镇)分管民政、扶贫副乡(镇)长及民政、扶贫干事进行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人员进行前期培训。三是召开村民大会,并以专栏、标语、新闻媒体等有效载体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实施阶段(9月26日——12月10日)。先期试点阶段。确定一个乡镇作为先期试点乡镇,时间为9月26日至10月10日。试点结束后,要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为本县全面开展亮相制度试点工作奠定基础。全面实施阶段为10月11日至12月10日。
(四)总结验收阶段(12月11日——24)。主要是对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组织验收、总结上报工作情况。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相关单位、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将其纳入全年工作重点,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中扶贫志愿者的作用,充分调动乡、村两级干部的积极性,确保政策覆盖100%低收入群众。
(二)经费落实。两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质量,为了搞好此项工作自治区、拉萨市和本级财政已安排了适当的专项经费。
(三)加强督促检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扶贫开发今后一个时期打基础,管长远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相关单位、各乡(镇)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此项工作作为落实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精神实际行动,摆在十分突出的位臵来谋划,加强监督检查,善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确保这项工作的高质量。
第五篇:关于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关于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情况
汇
报
县委督查室:
根据中共崇义县委办公室工作交办清单(崇交办[2017]20号)要求,现将我县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两项制度有效街接落实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扎实开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1、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根据省、市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制度衔接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崇义县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制度衔接实施方案》(崇府办字[2016]39号)文件和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关于将农村低保与精准扶贫两项制度进行有效衔接进一步清理规范农村低保工作的通知》(崇民字[2016]14号)文件精神。
2、科学分解农村低保人口。在以不突破省下达的农村低保人口规模为依据,根据本县贫困人口实际情况,将省下达的农村低保人口规模9021人全部分解到各乡镇。
3、注重业务培训。11月2日,召开两项制度衔接暨清理规范农村低保工作会议,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各乡镇分管民政的领导、民政所长和扶贫办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使相关工作人员熟悉掌握了政策界限、操作办法、工作流程。
二、规范操作程序,提升工作效果。
1、创新识别机制,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新增的农村低保对象,原则上要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产生,优先把因大病、因重残、因突发事件致贫的贫困群众及家庭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二是坚持以户为单位申请农村低保的原则,杜绝“分户保”、“按人保”等现象。
2、规范审批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农村低保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乡镇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步骤实施。同时把好公示关,增加工作透明度。公示期间,县民政局设立举报电话,并安排专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收集群众意见,对村民举报进行调查处理,群众无异议后,再确定名单。
3、加大救助力度,提高保障水平。把农村低保户中的常补对象和重度残疾人纳入全额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享受范围,进行兜底保障。
截止2017年第1季度,我县共纳入农村低保户3406户,84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13户,8206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对象对接率达到了97%以上,农村低保整户保率达到90%以上,农村低保户中的常补对象和重度残疾人按照低保标准给予了全额保障。
崇义县民政局
2017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