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沟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8:1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羊角沟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羊角沟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羊角沟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成立羊角沟乡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乡直部门、村委会:

为扎实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做好全乡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工作,乡政府决定成立羊角沟乡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刘守生

乡政府乡长 成员:

刘秀峰

乡政府办公室主任

宁洪禹

乡扶贫开发助理

邹积国

乡民政助理

孙宝红

乡财政所长

吕明迪

乡统计助理

曹铁兵

乡派出所所长

二0一一年7月

关于印发羊角沟乡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直部门、村委会:

经乡政府同意,现将《羊角沟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0一一年月日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以下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是我乡当前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统筹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根据中省、市、县有关“两项制度”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县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建立健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两项制度”的扶贫作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提高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稳定地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促进我乡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羊角沟。㈡总体目标

1、建立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对象的动态识别机制;

2、建立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对象的监测管理机制;

3、建立针对贫困户和农村低保户的分类帮扶机制。

㈢基本原则

1、坚持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原则。

2、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原则。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4、坚持科学、规范、简便、可操作原则。

二、范围、标准和对象

㈠范围

我乡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工作范围为13个有农村居民的行政村。㈡标准

农村低保对象识别标准为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69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对象识别标准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㈢对象

主要是别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开发对象。农村低保对象识别标准为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69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对象识别标准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低保对象。

三、主要内容

㈠对象衔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由乡“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在时间和程序上同步进行。在具体操作上,要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收入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和民主公示要求,认定扶贫和农村低保对象。对于农户的申请,村民委员会要按照识别指标分别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属于扶贫对象的,报乡扶贫办审批,属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报乡民政局审批。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扶贫办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意见、审核意见和审批结果。对于已经核实的农村低保对象,乡民政局在进行复核时,要配合扶贫办将其中有劳动能力和申请意愿的确认为扶贫对象。

㈡政策衔接。对农村低保对象,要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要加大扶持力度,采取项目直接到户(产业项目、扶贫异地搬迁、雨露计划培训、危房改造等)、实体带动到户(扶贫经济实体股份分红到户)、资金直接到户(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教育免费及补助等)、帮扶措施到户(党员干部帮扶、社会各界扶贫)等形式,确保扶贫对象受益。

㈢管理衔接。乡扶贫办、乡民政办,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要分别建立农村扶贫和低保对象档案,要会同乡统计办、乡残联等部门,加强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两种对象的调整同步进行。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了解救助和扶持对象的生活情况。对于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的对象,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于稳定实现脱贫致富的对象,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后,要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于收入下降到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农村居民,要适时地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于返贫致贫的农村居民,要适时地将其纳入农村扶贫对象。

四、实施程序

㈠宣传动员和培训。召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动员会议,安排部署“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同时利用电视、报刊、村务公开栏等,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做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对参与此项工作的相关人员开展培训。

㈡核定扶持规模。“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核心是准确识别扶持对象。各村要按照下达的贫困人口数,村级登记表的要求,认真调查所有行政村的基本贫困状况,填写登记表,并录入贫困户管理软件系统,核定各村对象规模。各乡镇办在核定扶持对象规模时要结合实际,注意向贫困村和低收入村集中。

㈢识别扶持对象。采用参与式群众评议方法,按照个人申请、村组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公告公示的工作程序,将低收入人口按照既定规模识别到户:首先由村民提出申请;村小组组织群众初评申报对象收入并对各户收入排序后,村民委员会按照统一的收入调查指标和住房、家用电器、农机具等直观指标核实各户贫困状况;根据确定的识别对象规模,村级在调查后集中进行民主评议,初步确定单纯扶贫户、扶贫低保户、单纯低保户、五保户四类扶持户,经公示结果后报乡镇办审核;乡镇人民政府经部分抽查审核并公示后报区扶贫办审批,并对审批情况进行公告,最终确定各类扶持户。

㈣建档立卡。对确定的低收入户,各乡镇办、村组织调查人员进行入户调查,逐户调查了解各类扶持对象的基本生产生活情况、贫困状况、受扶持情况和扶持项目需求情况,填写贫困户登记表。此后,将有关档案、资料逐级汇总整理,录入到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办、县有电子档案,一户一档,资料齐全。同时,按照“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要求,对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分别实行逐年和定期审核,适时调整。通过抽样调查统计监测,根据扶持对象家庭经济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进入或退出扶贫、低保对象,动态调整和完善档卡资料。㈤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分类分档实施救助。将老弱病残等靠自身努力无法改变基本生活状况的困难家庭,列为“常补对象”即,进行重点保障,实行全额补助;其他特殊生活困难户列入“非常补对象”,实行差额补助,其中有劳动能力的也可享受扶贫政策。对扶贫开发对象,区别不同情况分类实施扶持。对有劳动能力而没有致富产业的,着力支持发展生产;对人口素质较低、外出务工收入低的,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对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或者根据农户意愿实施搬迁扶贫等。对扶持对象中的残疾人家庭给以重点扶持。

五、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喀左县羊角沟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羊角沟乡长刘守生任组长、武装部长、乡民政办、乡财政办、乡统计站、乡农业办等办所为成员,负责“两项制度”衔接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政策落实等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扶贫办,主要负责制定方案、宣传培训、协调落实经费、组织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各村由村民大会推选成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评议小组,具体负责受理农户申请、核查和评议家庭收入、农户收入排序、按照标准初步选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并张榜公示。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纳入村级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和奖惩。

㈡强化队伍建设。根据“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需要,抽调一批专业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人员开展工作。加大对乡、村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确保衔接工作顺利进行。配备现代办公设备,提供必要工作条件,以完善、整合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健全网络管理,做到信息共享,为各部门提供通用的工作平台,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㈢落实资金保障。在确保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项目的同时,农业、教育、卫生、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政策资源向扶贫对象倾斜。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村都要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第二篇:陕西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

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陕西省民政厅 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统计局 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

关于印发《陕西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扶办发〔2010〕133号、2010年9月20日)

各市、县扶贫办(局)、民政局、财政局、统计局、残疾人联合会:

现将《陕西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

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国家扶贫标准的提高,扶贫工作进入了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助,扶贫开发是提高能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维持生存,扶贫开发是促进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扶贫办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扩大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1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现就全面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会议精神,按照国开办发 [2010]31号文件要求,积极探索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建立健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两项制度”的扶贫作用,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提高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稳定地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陕西。

(二)总体目标

1、建立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对象的动态识别机制;

2、建立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对象的监测管理机制;

3、建立针对贫困户和农村低保户的分类帮扶机制。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原则。

2、坚持分级负责、分类指导原则。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4、坚持科学、规范、简便、可操作原则。

二、范围对象

(一)工作范围

我省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工作范围为99个有扶贫任务的农业县,重点是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标准确定

农村低保标准,按照维持我省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的测算,确定为1196元;

农村扶贫标准,继续执行国家1196元的贫困标准,同时,参考全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情况,按照我省的扶持能力和扶贫工作的长期目标,再以1500元的标准识别长期徘徊在脱贫与返贫范围的低收入人口。

(三)扶持对象

按照我省的扶贫和低保标准测算,扶持对象约为全省20%的乡村人口,包括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低保对象,以及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含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扶贫对象一次确定,多年扶持,定期动态调整。

三、主要内容

(一)对象衔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由各级“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要在时间和程序上同步进行。在具体操作上,要严格按照农户申请、收入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和民主公示要求,认定扶贫和农村低保对象。对于农户的申请,村民委员会要按照识别指标分别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属于扶贫对象的,报市、县扶贫办审批,属于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报市、县民政局审批。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市、县级扶贫办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意见、审核意见和审批结果。对于已经核实的农村低保对象,各市、县民政局在进行复核时,要配合扶贫办将其中有劳动能力和申请意愿的确认为扶贫对象。

(二)政策衔接。对农村低保对象,要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要加大扶持力度,采取项目直接到户(产业项目、扶贫异地搬迁、雨露计划培训、危房改造等)、实体带动到户(扶贫经济实体股份分红到户)、资金直接到户(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教育免费及补助等)、帮扶措施到户(党员干部帮扶、社会各界扶贫)等形式,确保扶贫对象受益。

(三)管理衔接。各市、县扶贫办、民政局,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要分别建立农村扶贫和低保对象档案,要会同统计、残联等部门,加强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两种对象的调整同步进行。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了解救助和扶持对象的生活情况。对于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的对象,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于稳定实现脱贫致富的对象,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后,要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于收入下降到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农村居民,要适时地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于返贫致贫的农村居民,要适时地将其纳入农村扶贫对象。

四、实施程序

(一)开展宣传动员培训。各级要召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动员会议,组织扶贫、民政、财政、统计、残联等部门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安排部署“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同时利用电视、报刊、村务公开栏等,广泛宣传相关政策,做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核定各地扶持规模。“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核心是准确识别扶持对象。识别扶持对象的要采用逐级核定数量、到村认定的办法进行。首先按照县级和村级登记表(详见附表1、2)要求,认真调查各县和所有行政村的基本贫困状况,填写登记表,并录入贫困户管理软件系统。其次,根据全省总的扶持对象规模,省级按照统计局贫困监测数据和各县贫困状况,将扶持对象规模分解核定到市、县。县级根据各村的贫困状况,通过村登记表的相关指标,按照国家贫困系数测算的办法,将扶持对象规模再分解核定到乡镇、村,或采取逐级入户抽样调查测算比例的方法核定乡镇、村的对象规模。各地在逐级核定扶持对象规模时要结合实际,注意向贫困地区和低收入村集中。

(三)扶持对象识别到户。采用参与式群众评议方法,按照个人申请(见附件1)、村组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公告公示的工作程序,将低收入人口按照既定规模识别到户:首先由村民提出申请;村小组组织群众初评申报对象收入并对各户收入排序后,村民委员会按照统一的收入调查指标和住房、家用电器、农机具等直观指标核实各户贫困状况;根据确定的识别对象规模,村级在调查后集中进行民主评议,初步确定单纯扶贫户、扶贫低保户、单纯低保户、五保户四类扶持户,经公示结果后报乡镇审核;乡镇人民政府经部分抽查审核并公示(见附件2)后报县审批;县级由县扶贫办和民政局、残联共同审批,并对审批情况进行公告,最终确定各类扶持户。

(四)扶持对象建档立卡。对确定的低收入户,县级组织各乡、村调查人员进行入户调查,逐户调查了解各类扶持对象的基本生产生活情况、贫困状况、受扶持情况和扶持项目需求情况,填写贫困户登记表(详见附表3)。此后,将有关档案、资料逐级汇总整理,录入到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做到户有卡、村有册(见附件3)、乡(镇)有薄、县有电子档案,一户一档,资料齐全。同时,按照“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要求,对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分别实行逐年和定期审核,适时调整。通过抽样调查统计监测,根据扶持对象家庭经济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进入或退出扶贫、低保对象,动态调整和完善档卡资料。

(五)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分类分档实施救助。将老弱病残等靠自身努力无法改变基本生活状况的困难家庭,列为“常补对象”即,进行重点保障,实行全额补助;其他特殊生活困难户列入“非常补对象”,实行差额补助,其中有劳动能力的也可享受扶贫政策。对扶贫开发对象,区别不同情况分类实施扶持。对有劳动能力而没有致富产业的,着力支持发展生产;对人口素质较低、外出务工收入低的,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对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或者根据农户意愿实施搬迁扶贫等。对扶持对象中的残疾人家庭给以重点扶持。

总的时间要求是,10月底完成对象识别,11月底完成信息录入,年底回顾总结和查漏补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成立“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各级政府主管扶贫或主管民政的领导任组长,扶贫、民政、财政、统计、残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两项制度”衔接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政策落实等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各级扶贫办,主要负责制定方案、宣传培训、协调落实经费、组织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各村由村民大会推选成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评议小组,具体负责受理农户申请、核查和评议家庭收入、农户收入排序、按照标准初步选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并张榜公示。各级要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和奖惩。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互相支持,通力协作,主动沟通,逐步建立分工明确、定期协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扶贫部门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中交叉对象的识别工作,研究提高农村扶贫对象识别的准确率,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同时,对扶贫战略和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的建议。民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扶贫部门落实交叉对象的扶持政策。财政部门要提供工作经费等支持,负责资金管理和监督。统计部门和农调队要及时提供统计技术支持和贫困监测数据,参与制定对象识别的直观指标。残联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核对残疾人情况,对扶持对象中的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

(三)强化队伍建设。根据“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需要,各级都要抽调一批专业水平高、敬业精神强的人员开展工作。要加大对县、乡、村有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并适当招募扶贫志愿者,充实乡村两级力量,确保衔接工作顺利进行。要配备现代办公设备,提供必要工作条件。要完善、整合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健全网络管理,做到信息共享,为各部门提供通用的工作平台,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落实资金保障。在确保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项目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农业、教育、卫生、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政策资源向扶贫对象倾斜。要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对扶持对象的各项到户资金的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努力发挥资金效益。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要安排专项工作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篇:XX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XX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以下简称“两项制度”),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重要精神。根据西藏自治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动员会议精神和《XX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XX镇实际情况,特制订此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扶贫开发,发挥两项制度的整体效益,建立符合XX镇实际的两项制度衔接工作管理运行机制,逐步解决失地、少地群众的贫困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三、总体目标

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做到“户有帐、村有册、乡有簿”,提高农村最低生

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水平,稳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他们逐步脱贫致富。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14日至9月31日)。制定XX镇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具体工作方案、工作计划,成立领导机构和村民评议小组(评议小组由村委会成员、本村各级人大代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及群众代表等9到15人组成),并与9月30日前上报XX县XX镇两项制度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宣传动员、培训阶段(9月24日至10月5日)。

1、配合县扶贫和各相关单位,指派XX镇负责进行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9月24日至9月28日);

2、以动员大会等形式运行宣传发动。镇、村两级分别召开动员大会,同时利用《全县深入宣讲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普及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期,进一步宣讲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等相关惠农、支农、扶农政策,做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9月28日至10月5日)。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10月6日至12月15日)。

1、摸清贫困户底数,对全镇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按照自治区人均纯收入1700元以下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1300以下低保标准,综合其他指标,测算对象规模。贫困户分为:生产困难型、能力缺乏型、环境恶劣型和身体残疾型四种类型,实施到户政策。

2、在县政府统一组织下,抽派人员与县相关单位工作人员一起进村入户开展登记工作,识别对象,并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此项工作。对象识别要通过村民个人申请(村委会推荐)、村组评议(评议小组由村委会成员、本村各级人大代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及群众代表等9到15人组成)、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程序最总敲定。首先由贫困户提出申请,村委会集中组织进行民主评议,村委会主任签字,镇政府同意进行公示把关,最后报县扶贫办、民政局联合审批。

3、完善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农村低保和扶持对象资料要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一户一档,资料齐全。XX镇两项制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最终公示对象资料要统一录入信息库,并在12月15日前将所有数据上报县两项制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农村低保、扶贫对象识别出来后,低保对象由民政部门发放低保金,扶贫对象由扶贫部门实施到户扶持。镇、村两项制度工作人员要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计划和措施,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残疾人、妇女儿童家庭提供重点扶持,切实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2月16日至12月31日)。镇、村进行自验、总结经验,申请上级部门验收。

五、重点要求

对象识别要通过村民个人申请(村委会推荐)、村组评议(评议小组由村委会成员、本村各级人大代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及群众代表等9到15人组成)、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程序最总敲定。在此过程中,镇、村两级务必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对象,杜绝群众上访事件发生。首先由贫困户提出申请,村委会集中组织进行民主评议,村委会主任签字,镇政府同意进行公示把关,最后报县扶贫办、民政局联合审批。

六、组织领导

根据XX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和县“两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结合XX镇实际,为开展好全镇低保户、贫困户的调查、申报工作,切实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经XX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XX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下设办公室在镇机关行政办公室,由普布卓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两项制度衔接工作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相关工作人员、村民评议小组成员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此项工作作为落实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精神实际行动,善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XX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XX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

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以下简称“两项制度”),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重要精神。根据西藏自治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动员会议精神和《XX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XX镇实际情况,特制订此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扶贫开发,发挥两项制度的整体效益,建立符合XX镇实际的两项制度衔接工作管理运行机制,逐步解决失地、少地群众的贫困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三、总体目标

建立科学、规范、透明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做到“户有帐、村有册、乡有簿”,提高农村最低生 1

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水平,稳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他们逐步脱贫致富。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14日至9月31日)。制定XX镇两项制度衔接工作具体工作方案、工作计划,成立领导机构和村民评议小组(评议小组由村委会成员、本村各级人大代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及群众代表等9到15人组成),并与9月30日前上报XX县XX镇两项制度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宣传动员、培训阶段(9月24日至10月5日)。

1、配合县扶贫和各相关单位,指派XX镇负责进行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9月24日至9月28日);

2、以动员大会等形式运行宣传发动。镇、村两级分别召开动员大会,同时利用《全县深入宣讲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普及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期,进一步宣讲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等相关惠农、支农、扶农政策,做到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9月28日至10月5日)。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10月6日至12月15日)。

1、摸清贫困户底数,对全镇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按照自治区人均纯收入1700元以下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1300以下低保标准,综合其他指标,测算对象规模。贫困户分为:生产困难型、能力缺乏型、环境恶劣型和身体残疾型四种类型,实施到户政策。

2、在县政府统一组织下,抽派人员与县相关单位工作人员一起进村入户开展登记工作,识别对象,并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此项工作。对象识别要通过村民个人申请(村委会推荐)、村组评议(评议小组由村委会成员、本村各级人大代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及群众代表等9到15人组成)、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程序最总敲定。首先由贫困户提出申请,村委会集中组织进行民主评议,村委会主任签字,镇政府同意进行公示把关,最后报县扶贫办、民政局联合审批。

3、完善档案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农村低保和扶持对象资料要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一户一档,资料齐全。XX镇两项制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最终公示对象资料要统一录入信息库,并在12月15日前将所有数据上报县两项制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4、根据不同对象,落实帮扶措施。农村低保、扶贫对象识别出来后,低保对象由民政部门发放低保金,扶贫对象由扶贫部门实施到户扶持。镇、村两项制度工作人员要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计划和措施,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中残疾人、妇女儿童家庭提供重点扶持,切实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2月16日至12月31日)。镇、村进行自验、总结经验,申请上级部门验收。

五、重点要求

对象识别要通过村民个人申请(村委会推荐)、村组评议(评议小组由村委会成员、本村各级人大代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及群众代表等9到15人组成)、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程序最总敲定。在此过程中,镇、村两级务必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对象,杜绝群众上访事件发生。首先由贫困户提出申请,村委会集中组织进行民主评议,村委会主任签字,镇政府同意进行公示把关,最后报县扶贫办、民政局联合审批。

六、组织领导

根据XX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和县“两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结合XX镇实际,为开展好全镇低保户、贫困户的调查、申报工作,切实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经XX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XX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下设办公室在镇机关行政办公室,由普布卓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两项制度衔接工作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相关工作人员、村民评议小组成员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将此项工作作为落实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精神实际行动,善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二○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宜昌市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

来源:宜府办发[2010]041号

【摘要】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积极稳妥,试点先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三是坚持群众参与,公开公正。四是坚持符合条件,农民自愿。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将符合条件的确定为扶持对象。

工作步骤: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本市“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从2010年5月开始,至2010年12月结束。具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5月上旬至5月底)。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制定实施方案。二是确定对象规模。三是搞好宣传发动。第二阶段,对象识别阶段(5月底至6月底)。这一阶段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户主申请。二是民主评议。三是乡镇审核。四是县级审批。第三阶段,落实帮扶措施和信息采集阶段(6月底至11月中旬)。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登记造册。二是信息录入。三是落实低保政策和扶贫项目资金及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

关键措施:(一)明确低保救助和扶贫扶持对象。(二)科学设置对象识别指标。(三)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四)认真落实救助和扶持政策。(五)实行动态管理。

组织领导:(一)成立领导小组。(二)落实部门责任。(三)提供资金保障。(四)搭建信息平台。(五)掌握工作动态。(六)加大督导力度。

宜昌市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来源:宜府办发[2010]041号

秭归县人民政府,长阳、五峰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宜昌市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责任主体,请你们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握总体要求,加强舆论宣传,严格程序标准,强化保障措施,确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顺利展开。

二○一○年六月十二日

宜昌市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扶贫办、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省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湖北省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鄂政扶发〔2010〕20号)及全省扩大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为切实做好2010年我市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以下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同时,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扶贫开发,发挥“两项制度”的整体效益,为实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积极稳妥,试点先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比较复杂,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必须做好先期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贫困状况、成因以及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差别,实行分类指导。三是坚持群众参与,公开公正。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做到民主评议与集中决策相结合,合理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对象,并张榜公示,接受监督,确保真正的贫困户进入扶持范围。四是坚持符合条件,农民自愿。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将符合条件的确定为扶持对象。

三、总体目标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是一项让低收入人口全面得到实惠的工作创新,必须吃透精神,落实政策,发挥效益,平稳推进。通过建立和完善低收入人口的识别机制,摸清低收入人口规模、分布、构成、特点,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的作用,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对低收入以下符合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做到应保尽保;对低收入以下符合扶贫标准具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项目开发,实现增收脱贫,做到应扶尽扶。

四、主要内容

在大规模开展农村低保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深入调查统计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数量、分布、构成以及家庭、个人情况,摸清农村低收入人口底数,准确掌握农村低收入人口信息,全面了解县乡村的贫困现状,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的识别机制、瞄准机制和动态监管进退机制,探索建立有关部门密切协作的联动机制和有效衔接办法,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工作步骤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我市“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从2010年5月开始,至2010年12月结束。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5月上旬至5月底)。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制定实施方案。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工任目标、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确定对象规模。省政府决定,今年各试点县低收入人口识别规模控制在2009年底存量数之内,全省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2009年底建档立卡存量低收入人口(含农村低保对象及五保户)为37803万人。省里确认我市秭归、长阳、五峰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9年底低收入人口存量数为2945万人,由各试点县分解到各乡镇及村。三是搞好宣传发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主要政策,并由各县印制统一的《致全县农村低收入人口的一封公开信》发至每一个贫困户,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阶段,对象识别阶段(5月底至6月底)。对象识别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核心,民主评议是准确识别对象的重中之重。这一阶段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户主申请。由户主本人提出申请并签名确认后,交村民委员会。二是民主评议。由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代表,或由村民小组组织群众民主评议,并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将评议通过的申请对象张榜公示。三是乡镇审核。经民主评议公示无异议后的申请对象,由村民委员会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将结果张榜公示。四是县级审批。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扶贫办和县民政局,县扶贫办和民政局经过充分沟通,在征求残联等有关部门意见后,将审批结果张榜公示。

第三阶段,落实帮扶措施和信息采集阶段(6月底至11月中旬)。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登记造册。所有低收入对象(含五保户、低保对象、扶贫对象),都要分类登记造册,如实填写有关信息。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电子档案、县有软件管理系统,创造条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并通过有关方式向社会公布审批结果。二是信息录入。由县扶贫办组织人员,将登记造册的低收入对象录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低收入户信息管理系统》。三是落实低保政策和扶贫项目资金及帮扶责任人。经审批的低保和扶贫对象,县、乡镇人民政府对低保对象及时落实低保政策,对扶贫对象要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制定帮扶计划,选准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并明确帮扶责任人。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市“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班,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单位,督促其整改完善。二是试点县对试点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将总结材料报送市“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向省有关部门上报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六、关键措施

(一)明确低保救助和扶贫扶持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都是农村低收入人口,但在具体政策上有所区别。农村低保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农村扶贫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

(二)科学设置对象识别指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识别指标,按照《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规定执行。农村扶贫对象的识别指标,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和省扶贫办统一规定进行登记。

(三)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扶贫、民政和残联等部门要严格把关,按照区分标准、控制规模、农户申请、组织核查、民主评议、公平公示和规范审核审批程序的要求,准确认定农村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对于农村低保对象中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人员,经扶贫部门确认,可列为扶贫对象。

(四)认真落实救助和扶持政策。对于识别出的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民政部门与扶贫部门按照职能各负其责。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由民政部门按照农村低保政策规定发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由扶贫部门针对贫困成因和扶贫对象特点,以户为单元,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实行分类、分批有序扶持。扶持到户要以实施整村推进规划为平台,结合贫困户所处的立地条件、资源优势、人力素质等状况,因地因户制宜,安排不同的扶贫项目。对需要发展产业的扶贫对象,安排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服务业等适合农户脱贫增收的具体项目,帮助他们建立稳定脱贫的支柱产业。对富余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并将其纳入“雨露计划”给予资助,对留守在家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提高脱贫致富的本领。对需要改善人居环境的扶贫对象,实施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一建三改”、安全饮水等项目,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在扶贫到户工作中,应立足于扶贫对象的实际,对贫困户实行有差别的扶持政策,提高贫困户实施扶贫项目的补助标准,确保实现“扶持一户,脱贫一户,致富一户”的扶贫工作目标。对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残联要提供重点帮扶。

(五)实行动态管理。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根据建档立卡台帐,对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了解救助和扶持对象的生活情况。对于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对象,要按照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于实现脱贫致富的对象,经过民主评议和公示无异议后,要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于收入下降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的农村人口,要适时地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于返贫人口,要适时地将其列为农村扶贫对象。

七、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小组。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王国斌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全新、市扶贫办主任刘克兢任副组长,市民政局副局长王建伟、市财政局副局长卢发泉、市扶贫办副主任刘传钢、市残联副理事长李孝灯、市统计局农调队队长汪振、国家统计局宜昌调查队副队长代圣明等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扶贫办,刘克兢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在“两项制度”衔接中发挥积极作用。扶贫部门要做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牵头工作,重点研究并提出工作方案,明确识别对象机制、“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和扶贫对象到户帮扶政策,同时对扶贫政策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提出完善建议。民政部门负责低保对象的认定和落实交叉对象的扶持政策。财政部门加强财政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统计部门及时提供贫困监测数据,参与制定“两项制度”扶持对象识别的相关指标。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核对残疾人有关情况,对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中的残疾人提供重点帮扶。

(三)提供资金保障。各试点县人民政府是本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责任主体,应保障试点必要的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要加强试点资金管理和审计监督,确保发挥资金效益。

(四)搭建信息平台。在现有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农村五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整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数据库,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有针对性制定扶贫措施奠定基础。在省“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低收入户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出台后,市“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试点县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程序培训。

(五)掌握工作动态。要知晓上情,吃透下情,了解周边地区情况,全面掌握“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动态。在每个试点县的试点工作范围内,选择一个村作为市“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联系点,市“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参与,准确掌握联系点工作情况,通过“一竿子插到底”的办法,对各试点县工作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把握工作进展,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完善意见,指导面上工作。

(六)加大督导力度。市“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召开现场会,督促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建专班,切实做好经常性检查监督、协调服务和跟踪管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对试点情况进行阶段性督导。对于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整改落实。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要对试点县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把关验收,确保全市“两项制度”衔接试点工作平稳推进。

下载羊角沟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羊角沟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