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贯彻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乡贯彻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乡贯彻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敬的娜主席及调研组各位领导:
在我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县政协农村低保工作调研组的各位领导莅临乡检查指导工作。首先,我代表乡党委、人大、政府和全乡1万3千多各族干部群众对调研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乡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是个集边疆、民族、宗教、贫困、高山峡谷为一体的特困乡,全乡辖9个
村民委员会,68个村民小组,共有3457户13980人。,全乡粮食总产量4695吨,人均有粮361公斤,经济总收入1552万元,人均经济收入1093元。目前,全乡纳入农村低保的有1279户4986人。
二、采取的工作措施
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以来,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民政局的具体指导和支持下,结合我乡实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勤政为民”的原则,认真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强化宣传,推动低保工作深入开展。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广播、板报、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深入宣传《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怒江州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福贡县人民政府关
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等农村低保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广泛宣传实施低保制度的目的意义、申报审批程序、保障标准和目标要求,大力宣传低保制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了解党和政府的农村低保政策及具体要求,提高对实施农村低保制度的认识,为扎实抓好农村低保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强化领导,推动农村低保工作稳步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城乡救助体系,把农村低保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乡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低保工作。同时,各村民委员会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共同推动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实施。同时,结合我乡实际研究制定了《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方案》,全面指导抓好全乡低保工作。
规范低保程序,强化社会监督。一是严格执行申请低保的工作程序。按照由户主申请、入户调查、村委会和乡政府以及民政局三级审批的程序,确定低保对象。同时,在低保申请、审批、变更程序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民主评议,并设立了举报箱,举报电话,充分接受社会的监督。二是按照分类施保和差额补助办法将低保标准确定为三类,一类是“三无”人员和因残丧失主要劳动能力的农村困难家庭;二类是因病丧失主要劳动能力的农村困难家庭;三类是因各种原因形成,群众公认、常年生活贫困的特殊困难家庭。三是提高低保标准,保障基本生活。根据省、州、县有关要求,一类标准由原来的4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补助60元;二类由原来的3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补助50元;三类由原来的2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补助40元。全乡纳入农村低保的有823户3176人,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14万元。7月份新增了457户1810人,到目前全乡共纳入农
村低保的有1280户4986人,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万元,第一季度共发放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切实保障了农村特困户的基本生活。
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公平公正。为真正实现低保工作动态下的应保尽保,结合我乡实际,切实做好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一是实行分类施保。对低保对象实行按年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应保尽保、应保才保”,按照差额补助的不同类别,以及家庭状况、致贫原因等不同情况,建立健全分类档案,进行跟踪管理。二是加强对低保工作的核查。对存在漏保、不符合保、人情保等不规范的现象及时核查和整改,存在平均分配名额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重新核实,确保低保工作做到公平、公正。
规范资金管理,实行社会化发放。随着农村低保享受标准的不断提高和享受面的不断扩大,7月,我乡农村低保扩面调查、核实工作基本结束,扩面和提高标准后,我乡农村低保每季度由原来 的万元增加到万元。为保障低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由乡工作组及村两委到村统一发放。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格资金审批程序,全乡没有出现挤占、截流、挪用等情况。
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全乡低保工作为推动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部分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特别是一些救助政策落实力度还需加强。
二是农村低保的覆盖面还不够大。因我乡属特困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群众因病因灾返贫率高,实现应保尽保难度较大。
三是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项新政策,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熟悉程度还不够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
四是部分群众认识有偏差。把低保户当作永久性福利,在条件改善、收入变化后,不愿意主动退出低保,自觉申
报意识差。
四、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作为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的惠民工程,是政府民心工程,要继续常抓不懈。积极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逐步完善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让困难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全面提高农村低保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加大对农村低保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建立和实施低保政策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规定、原则、审核审批程序,使百姓特别是需要得到救助的居民,对低保制度有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二是逐步提升保障水平。要逐步建立全面覆盖的低保制度,有效保障困难人口的基本生存需求。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建立低保补贴标准增长机制。要加大对农村低保资金的投入力度,确
保低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三是完善配套制度,加强监督管理。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政府领导、民主管理、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的低保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低保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低保对象动态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管理。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群众的监督作用。
第二篇:浅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人民生活质量整体得到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农村居民因各种原因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因此,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实现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方面城乡困难群众同等待遇,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等有着重要的意
义。
首先,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真实体现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是一项加强“三农”工作,逐步消除贫困、控制贫富分化、化解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
其次,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有力地推动,也是对人的基本生存、生活权利的尊重。
最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城市与农村,生产与生活,公平和效率有机的统一起来,反映了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得到贯彻落实,是我国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开创的另一新局面。
总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件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是建设社会新农村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和谐、分配和谐的关键一步。所以,低保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需要我们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
第三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目录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指由地方政府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群众,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该制度是在农村特困群众定期定量生活救济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一项规范化的社会救助制度。
编辑本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对象范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编辑本段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实行严格规范,从农村实际出发,采取简便易行的方法。包括:
(1)申请、审核和审批;
(2)民主公示;
(3)资金发放;
(4)动态管理。
第四篇: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 副本 (范文)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
社会保障概论
作者XXX
考试批次201309学籍批次201203学习中心XXXXXX
层次高起专专业行政管理完成时间2013年8月28日
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了建立低保制度的实践探索。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在中国社会救助体系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而且随着向农村地区的扩展,亦成为中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项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体项目之一。低保制度的建立,初步保障了城乡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仍然只是一栋„超级楼宇‟的主体构架,要使它实用、适用和有效,还须花更大的气力。
一、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意义
1.全覆盖解决农村特困群众的温饱问题
我国现有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人。解决这些特困农民的温饱问题,保障他们基本生活,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遵循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全国农村低保标准按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同时规定,各地可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农村低保标准,但不得低于国家定的标准。
将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目的在于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些地方财政难以足额安排五保供养资金的问题。
2.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夯实基础
农村低保的全面实施,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强化了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功能。农村低保制度与传统农村社会救济制度相比,救助对象更具普遍性,补助水平更具合理性,管理运作更具规范性,资金来源更具稳定性,更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第二,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平台。目前,在探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制度时,都与农村低保制度紧密挂钩,以低保对象为重点,从而确保了救助对象的准确性。低保补助虽然标准不高,但对于平时生活节俭的老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因此,农村低保具有较强的农村养老功能,为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对于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用突出。
多年来,党和政府在消除贫困方面做了许多努力,贫困人口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5亿减少到目前的2100万,但脱贫致富仍然是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在农村,因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小康。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利于大力减少贫困人口,早日实现扶贫攻坚目标;有利于改善低收入农民的生产生活自立条件,激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党群、干群凝聚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动力;有利于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促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4.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有力推动。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统筹城乡发展是统筹兼顾尤其重要的方面。我们党有重视农村、关心农民的优良传统,而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中,同时必须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是一种历史耦合及必然性展现,也是一个历史重任。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历史规律的自觉驾驭和充分利用。当然,要真正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据有关资料显示,到目前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仍然呈扩大趋势。但无论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和政府正在从各方面、各层次、运用各种手段来加强统筹、力控差距,此次重大举措的出台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二、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几点建议
1.加大农村低保资金筹集力度
一方面应该加大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各级政府可根据经济状况,积极筹措资金,调节各地比例标准,逐步加大对农村的低保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资金筹集应该多渠道,大力鼓励社会捐助,借助社会力量,通过福利彩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同时应加强管理,按照统一规范、公正合理、公开透明等原则进行规范管理。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农村生活困难百姓的生存,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能,及时足额的资金投入是保证这一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资金筹集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2、科学制定农村低保标准
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的制定,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既要保证保障对象的最低生活需要,又要克服完全依靠低保的等靠思想;既要考虑地区间标准大体 一致,又要考虑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性。
首先,我国各省经济发展情况不一,居民生活水平差异较大,很难制定适合全国的农村低保标准。因此,制定农村低保标准时,应从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农民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物价上涨等方面因素。其次,由于社会保障给付具有刚性,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制度建立初期应当以“低标准、广覆盖”为原则,标准可以略低,但应维持在国家贫困线以上。最后,影响农村低保标准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保障线标准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各地应当在全面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一个科学可行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参照系数。
3.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各地要依据实际情况,尽快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或实施细则,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保申请、审核、评议、公示、审批制度,确保农村低保每个工作环节的公开、公平、公正。要加快低保信息网络化建设,提高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水平。要加强农村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定期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取消其农村低保待遇。要规范档案管理,健全对象资料,做到有据可查。要严肃工作纪律,对违反政策为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办理农村低保手续,或者不为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办理的有关工作人员,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结论
我国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其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毕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无论在制度建设还是在实践环节都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第五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情况 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
院:
自动化学院 任课教师:
胡民泽
小组成员: 王强(学号:20095328)班 级:
2009级物流工程2班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78%,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了9.86个百分点。妥善解决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村地区推广低保制度,体现了政府在积极承担更多的公共职能,但相应资源需求的扩张与地方财政困境之间也呈现出尖锐的矛盾,农村低保任重而道远。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能有效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也是能否尽快建立与完善农村保障制度的关键。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对困难群众来说解决了许多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的最新情况,关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农村居民的生活状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今年寒假回家对自己家乡所在的乡镇(资阳市伍隍镇)进行了访问调查,并通过总结并结合自身的感想写成了这份报告总结。
一. 调查方式
采取问卷与交谈相结合的调查方式,两种方式相互补充,加大对调查事实的准确性。问卷调查表针对自己家乡所在乡镇上的一名村干部和一名低保户,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力求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二. 调查内容
1、伍隍镇基本情况
2、伍隍镇居民申请低保的条件
3、伍隍镇低保对象
4、伍隍镇低保保障标准
5、资金来源
三. 调查范围
调查地域:
四川省资阳市伍隍镇(我的家乡)。调查对象:
村干部——刘国亮,以及低保户——张瑞芳。
四. 调查时间
2011年1月23号—1月24号,发放与填写问卷,并与他们进行谈话,了解了相关情况。
2011年1月25号—1月27号,整理问卷的结果,在网上查询了相关信息,完成报告总结。
五. 调查途径和资料处理方式
以抽样调查为主,并结合实际进行访谈。
将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并结合自身对调查对象的访问记录和查询的相关资料与信息,深入思考农村最低保障制度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所掌握的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知识,进行总结、分析与思考。
六. 调查结果分析
1.伍隍镇的基本情况
伍隍镇位于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东南部,距城31公里,东与小院挂角,西靠资中球溪镇,南与石岭镇接壤,北与南津镇相毗邻。海拔高度:429米。公路四通八达,便利快捷。98年伍隍镇被列为市重点建设的小城镇,现已初具规模。全镇现有小集镇4个,中心村3个;面积77.8平方公里,所辖有2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402个村民小组。境内土地平坝多,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总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5.7万余亩,其中田1.19万亩,土4.5万亩。伍隍镇人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种植枇杷树)和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大约为3000元左右,其中农村贫困地区人均年收入大约为1500元伍隍镇自2008年1月开始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伍隍镇居民申请低保的条件
持有本县行政区域内常住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可以申请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是指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的人员,主要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岳父母或公婆)、配偶、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其他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或抚养义务关系的直系亲属(含户口已迁往学校的大中专在校学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村居民,不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家庭生活水平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
(二)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读学生除外),而不从事生产劳动的;
(三)不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收入的;
(四)正在服刑、劳教的;
(五)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认定不能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六)被公安机关处罚的赌博、吸毒、卖淫嫖娼人员,一年内不得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七)符合五保条件的农村居民,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不得重复救助。
3、伍隍镇低保对象
第一类,有一定的收入来源,但是生活水平低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水平标准的农村居民;
第二类,家庭成员均无劳动能力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无劳户,如没有依靠、没有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
第三类,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
第四类,由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生活一时困难或因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生产经营不善而面临困境的农村居民;
4、伍隍镇低保标准 据了解,伍隍镇低保标准的确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二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三是当地物价水平。民政办工作人员谈到:农村低保应该保证低保对象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绝对贫困线,否则就无法保证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需求;但也不宜比贫困线高得太多,否则会不利于鼓励有劳动能力的群众生产自救。
伍隍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对于小于60岁的居民是100元/月,后由于物价上涨,小于60岁的居民低保为150元/月,大于60岁的居民是200元/月。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中的80岁以上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重病人员和一、二级重残人员每年增加200元的救助金额。
5、资金来源
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县级以上的财政拨款以及乡镇筹集,也有慈善捐助活动。
七. 低保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一)政府方面
在我与村干部刘国亮的谈话中了解到政府部门在实施低保时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1、资金来源缺乏,再加上不能及时报帐,导致低保资金拨付困难
2、民政部门救济经费较少,根本满足不了贫困人口的实际生活需要
3、补助标准较低,难以保障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 以还有另外的问题,比如:
1、申请对象是否纳入低保及纳入低保的补差金额难以确定。
谁在绝对贫困线下,家庭收入到底是多少,由于人户分离、外出务工收入的不确定、临时工收入的不确定、外出人员是否有经济收入、对象户隐报瞒报家庭收入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政府部门工作只能根据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等尽量做到不主观,但不可避免主观。
2、企业改制及水库搬迁等催生了一批低保户,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对于这部分人,在确定其是否纳入低保时,政策有所放宽,造成了不一定是绝对贫困线下的人享受了低保。
3、政策门槛较低,社会认识存在偏差。
虽然当前的低保政策对申请低保的人员设定了一定的条件限制,但只侧重于家庭收入的核定,加之政府针对一些特殊困难群众给予的优惠政策及媒体一再强调的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服务、服好务、群众利益无小事等的影响,造成人民群众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好像只要没有工作、年老或生病等都可以吃低保,把家庭成员的责任义务推向社会、推向政府,造成了部分群众误解和产生认识偏差。认为吃不到低保是政府工作人员卡他,说是不执行上面的政策。
(二)农村方面
村干部刘国亮介绍,伍隍镇有个别村子的部分居民生活还相当贫困,在正常劳动力家庭、在正常的年份所获收入都只能勉强维持基本农业生产、生活的需要,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家中有人生病、有孩子上学,那就会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如果是五保户、残疾人家庭,则常年生活得不到有效保证。虽然地方上会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但是每个月几十或百来元钱对当前的物价水平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很多农村特困家庭经常借米下锅。
在我实际采访中发现即使住在伍隍场镇上,一些家庭也是生活极其困难,尤其作为占地移民,以前靠土地获得的农产品养家糊口,现在由于建新城土地被占,发放的土地补助和其他移民补助基本上拿来在新城盖房子,所剩无几,单靠政府发放的补助根本无法正常生活。
低保资金难以落实到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观层面上,部分基层政府部门对农村低保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资金的挤占挪用。客观层面上,低保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完全依赖财政投入。不少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收支状况尚属“吃饭财政”,依靠财政解决城市低保问题已勉为其难,对面更广、量更大的农村低保工作,供需矛盾突出、资金缺口难以弥补,这是制约农村低保工作整体推进的一个客观问题。
八. 总结与建议
在低保制度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建议有关部门把农村五保户、特困群众纳入低保范畴,扩大覆盖面、提高标准额:对五保户最好能办理农转非户口,实行集中供养,执行城镇的低保标准。
对特困群众则依据困难情况,由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给予适当的定向补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确保他们的基本生产、生活。
也许有些地方要说财政困难啊,没有钱啊等等。事实上,很多贫困地区的领导干部们如果能少开几次兴师动众的大会、少买些高标准豪华轿车、少进几次宾馆娱乐场所,这点钱还会省不出来?关键是政府部门的领导同志们心目中有没有装着老百姓的利益,有没有把百姓的冷暖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九. 感想与思考
通过这次对农村低保制度的调查和访问,我收获很大。了解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们家乡得到了基本上的实行。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都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实现和谐社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低保户的生活问题。始终秉持着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的事纳入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的信念。毋庸质疑,农村低保制度作为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困难居民给予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解决农村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的长效机制,是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基础保障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具体体现,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以及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制度要更加完善地实施与推行,需要社会,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当有天灾人祸的时候,迫切需要政府部门能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保障制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解决群众的燃眉之需。尽管低保制度在我们镇是建立起来了,但是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而且也没办法解决所有问题。
由于评定原则的严格制定,一方面很好地确保家庭很困难的群众得到应有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家庭一般困难,但是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灾祸而生活很难继续的群众被其拒之门外。无法否认,这的确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政府部门也有自身的难处,不可能帮助到所有的人,只能先解决最困难的群众的问题,再逐步推行与完善。只有通过更多人来了解,更多的来自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慢慢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再者,想要真正地过上生活富裕的日子,不被贫困所打倒,需要自身的不断努力。身处困难境地的群众应该人穷志不穷,更积极地学习知识与技术,早日摆脱贫困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和企业可以共同提供很好的平台,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员进行培训,鼓励他们勤奋努力,成为建设社会的一员。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社会应该对其进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至于家里有重病患者,入不敷出的家庭,也需要社会的救济来支撑下去。
因此,希望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点爱,温暖困难群众的心灵。也希望这项制度能发挥其作用,更好更快地实施,及时解决问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低保事业出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