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做好2012年省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2年省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
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农委(农林局、农业局、林牧业局)、财政局,省有关单位:
为提高项目实施成效,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今年省对部分省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类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12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1),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要求,以循环农业理念为指导,突出生态、经济、社会三赢的目标,通过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农业节能减排,推动农业功能向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并重转变,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扶持原则
(一)突出农业节能减排,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现代农业示范村建设有机结合。根据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人口变化现状,扩大扶持规模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建设,扶持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展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集中供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的建设,促进农业节能减排与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整治 1的有机结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突出秸秆多种形式利用,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秸秆综合利用有机结合。扶持建设秸秆规模化饲料加工、秸秆收贮、秸秆预处理、秸秆固化、秸秆覆草、秸秆食用菌等项目。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农民群众在秸秆能源化、基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上求突破。支持规模化秸秆利用企业建设一批大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促进秸秆有效利用,进一步提升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效改善因秸秆焚烧和秸秆乱抛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和水体污染。
(三)突出生态农业循环发展,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有机结合。扶持开展设施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大田循环农业及秸秆生态种植等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废弃物由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转变为有效利用,达到农业节本增效。突出把循环利用作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引导方向。通过项目引导和政策激励等手段,以项目试点示范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地大力推广种形式的循环利用农业模式,切实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把生态循环农业做大做强。
三、申报要求
(一)切实加强项目申报前期论证。各地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项目前期论证,所有项目申报前都要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同时严格按照项目申报指南要求进行遴选,不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坚决予以淘汰,确
保全部申报项目实施基础扎实、申报条件充分、预期成效显著。重大项目要实行专家综合评审机制,除评审项目申报材料外,必须赴项目现场勘察,实地评审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项目申报条件的充分性。项目申报单位要本着实事求是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如实编报项目申报材料,充分收集、报送相关补充证明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以前年度未通过项目验收或项目审计、检查评价较差的单位,不得申报今年项目。项目一经申报立项后,省原则上不接受项目变更申请。
(二)认真做好项目绩效目标申报。为从源头加强项目绩效管理,项目申报单位在申报《农业财政项目申报标准文本》(见附件4)及相关补充证明材料的同时,必须在同步报送项目绩效目标。今年,省将项目绩效目标申报与项目预算绩效目标和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相衔接,并继续作为项目立项、考核验收及绩效评价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各地主管部门要按照“科学合理、高低适度”的要求,督促项目申报单位认真填报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加强审核把关,确保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值”不得低于省定“基准值”(详见附件3)。
(三)严格按要求申报项目和材料。各县(市)项目由县(市)直接报省,同时抄报省辖市农业部门;市辖区项目由省辖市报省;省级单位直接报省。所有项目申报由县、市相关农口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行文上报。项目申报需报送相关农口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申报文件、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及相关证明材料。项目申报材料一式3份,分别报省农委
计财处(2份)和省财政厅农业处(1份)。在报送纸质申报材料的同时,还必须通过江苏农业网
()“行政审批”栏目下的江苏省农业委员会财政支农管理系统进行申报,申报截止时间为4月30日。凡不通过网上申报或逾期申报的项目,省一律不予受理。
省农委联系人:陈华、冯军阳、汤立斌,025-86263714、86263229;省财政厅联系人:尤兆祥、王芃,025-83633155。
附件:
1.2012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申报指南(公开)
2.2012年规模养殖场申报规模要求及建设标准表
3.2012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绩效指标表
4.2012年省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申报汇总表
5.农业财政项目申报标准文本
第二篇:2015年农业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15年农业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申报指南
根据《农业部关于下达2015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资金的通知》(农财发〔2015〕33号)和《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省级农业财政项目资金“四制”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指南。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目标要求。农业部下达2015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资金,专项用于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防治、外来入侵生物调查和防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保护等。通过项目实施,及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状况与动态变化情况,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农业环境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资金额度。1.农业污染源定点监测。每个地膜监测点约3万元,每个种植业和生猪污染源监测点5-8万元。2.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验区建设。约100万元。3.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每个项目单位约5万元。4.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试验示范。约40万元。5.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防防。每个项目单位约5万元。6.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已建原生境保护点管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每个项目单位约5万元,已建原生境保护点每个点约5万元。
二、实施名录
(一)资金投向。资金主要投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1.农业污染源定点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源数据更新。一是开展点上定位监测。继续开展11个种植业污染源监测小区、1个生猪污染源监测小区、10个地膜监测小区农业污染源定点监测,研究我省不同区域、土壤类型、坡度、气候和典型种植制度条件下,氮磷等主要污染物的流失系数、农膜残留系数和生猪产排污系数,摸清污染物流失时空变化规律和主控因素,为准确测算种植业和生猪养殖业污染物流失数量提供基本参数。二是开展面上典型调查。组织2015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以2014年为基准年,更新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数据库。
2.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验区建设。继续推进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验区建设,重点建设核心区500亩。一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拦截建设。在整治后的农田排水沟、入湖汇水沟及岸边种植草坪护坡,在水体内合理配置氮磷吸附能力强的挺水、沉水和漂浮植物,在深水区设置生物浮床。在试验区田间布设灌溉管道,每个田块建设1个灌水口,将试验区的农田灌水与排水分开,防止串灌。二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应用,制定试验区作物配方肥配方和推广模式,与供肥商签订配肥供肥协议,加强用肥指导。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缓控释肥,实行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鼓励农民种植绿肥。三是推进化学农药减量控害。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控制用药量,降低施药次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广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技术,减少害虫虫源基数,控制虫害发生程度,减少用药次数。四是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旋耕还田,改善土壤性状,培肥地力。推进残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五是开展监测评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点,采取面上调查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试验区建设效果开展监测评价。
3.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继续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设置国控点,采集土壤样品并化验分析,开展重金属污染修复试点,强化质量控制,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
4.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在巢湖流域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区,建成核心区200亩,重点开展“一控、两减、三基本”试验示范。一是建设独立的农田排灌系统。核心示范区实行排灌分开,分别建设900米排水渠和灌溉渠,同时完善配套涵闸、田间道路等设施。二是实施生态拦截。在核心区排水口处建设3亩左右的生态池塘,种植茭白、藕等水生植物,吸收农田排水中的氮、磷,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开展监测和评价。制定监测方案,在核心区内安排1亩左右的对照田块,采集灌溉水、排放水、土壤、籽实等样品并检测,对氮磷等污染物排放量、土壤理化性状、农产品品质、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四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实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放置诱捕器,促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提升组织化程度和科技化水平。五是实施“稻鸭共育”农田生态种养模式。核心示范区全部推广“稻鸭共育”等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
5.外来入侵生物调查与防除。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水花生、豚草等主要外来入侵生物的调查,提交调查报告。组织开展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行动,发放各类科普材料和“明白纸”,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
6.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已建原生境保护点管护。一是指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组织开展穿龙薯蓣、盾叶薯蓣、明党参、栝楼等4种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了解其种类、分布、数量、生境状况等基本情况,提交影像资料、野生植物分布GPS定位点、野生植物分布图、野生植物调查报告。二是开展县域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在皖南山区选择一个县开展县域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普查。三是开展已建原生境保护点管护。在已建成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原生境保护点,组织开展野生植物资源监测预警和管理工作,及时掌握物种消长和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保证保护点内农业野生植物正常生存繁衍。
(二)实施主体。实施主体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选择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示范农民合作社等。
(三)实施地点。实施地点聚焦示范基地,优先扶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美好乡村示范村、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基地等。
三、项目审批
(一)项目申报条件。项目申报主体为各市、县(市、区)农委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构(附机构设置文件)。
(二)项目申报要求。坚持公开公正、自主自愿、逐级申报的原则,由各县(市、区)项目申报单位按照项目指南要求,选择项目实施主体,确定实施地点,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实施内容,认真编写项目申报书,报市农委审核后,以市农委文件统一申报。宿松、广德县直接申报。
(三)项目决策程序。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对申报书进行初步筛选,提出初步意见,报省农委分管领导审核;组织第三方专家评审,提出评审意见,对部分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复核,提出资金安排意见,报委主任办公会议审定。
四、项目评价
(一)评价指标。一是项目执行情况。主要评价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是否完成,质量效益是否达到预定目标。(1)农产品产地环境管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支撑有力,质量控制规范。(2)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验区建设。建成巢湖流域农业面源综合防治试验区核心区500亩,示范引领有力。(3)农业污染源定点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源数据更新。样品采集及时规范,数据上报及时可靠。(4)现代生态农业基地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试验示范建设。建成现代生态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核心区200亩。(5)外来入侵生物调查和集中灭除。完成调查报告,外来入侵生物防控有力。(6)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已建原生境保护点管护。摸清所调查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基本情况,已建原生境保护点管护规范有力。二是资金使用情况。主要评价项目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资金管理的合法合规性(资金支付规范、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三是组织管理情况。主要评价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检查督导和技术服务、管理台账和总结统计,信息报送和成果宣传等,是否保障有力和符合规定。
(二)评价方法。一是自评。项目实施单位对照实施方案进行自评,形成自评报告,报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二是考评。市农委组织项目和财务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人员,成立考评小组,对所属项目县开展考评。三是抽查。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对项目实施单位按照30%比例随机抽查,评价结果作为下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五、项目审计 项目市、县农委对本级项目实施情况全面开展审计,省农委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以定点抽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项目审计监督。审计主要包括项目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管理和效益情况。审计报告作为项目检查和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项目实施单位建立资金管理制度,设立项目专项科目,专款专用,加强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和项目形成的资产管理,自觉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篇:关于做好2013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做好2013农业龙头企业
技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农经办:
为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加快农业龙头企业技改进程,决定开展2013宁波市级、余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申报工作。
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技改申报要求填报《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申报表》和《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投资计划表》,填写务必精确、细致,2013技改项目时间段为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请各乡镇(街道)于2013年4月10日前将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报市农林局,要求同时上报电子文本和《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改管理责任书》一式三份(要求A3纸打印),上报的表格和资料必须规范、齐全,逾期不予办理。
余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技改申报填报《余姚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申报表》和《余姚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投资计划表》一式三份,填写务必精确、细致,2013技改项目时间段为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请各乡镇(街道)于2013年4月10日前报市农林局,要求同时上报电子文本,逾期不予办理。
联系人:沈周林联系电话:62830919
附件:
1、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申报材料
2、余姚市农业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申报材料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关于组织做好2006省级农业三项工程农机项目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
关于组织做好2006省级农业三项工程农机项目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
各市农机主管局:
最近,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下发了2006省级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申报指南(苏农产业办〔2006〕6号,通知文本已公布于江苏农业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为便于各地做好三项工程农机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如下:
一、关于农机项目申报指南的补充说明
(一)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
1、水稻机插育秧配套精少量播种机示范推广
(1)实施内容与要求:对省内开发的水稻机插育秧配套精少量播种机进行布点试验,考核其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优选适用机型进行示范推广,研究制定机械化育秧播种操作规程。要求示范推广机具不少于20台(套),台机作业面积不少于100亩。
(2)申报单位:以省级农机科教单位为主体,联合市县农机推广部门共同申报。
(3)申请省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左右。(4)计划立项:1项。在苏南、苏中、苏北布点。
2、新型高效水稻种植机械中试熟化与示范
(1)实施内容与要求:为加速本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农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步伐,在苏南、苏中、苏北选择布置3~5个点,对省内自主研制开发并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的步进式插秧机、新型水稻直播机等水稻种植机械进行试验示范,重点考核机具的可靠性、适应性、经济性,提出改进设计意见,并进行技术完善与熟化,扩大示范面积。要求中试样机不少于10台,台机试验面积不低于100亩,根据有关标准提交详尽的试验数据和试验分析报告,研究制定出水稻直播机操作规程和农艺技术规范。相关企业形成年产5000台以上的生产能力。
(2)申报单位:以农机科教单位为主体,联合相关企业共同申报。(3)申请省财政补助资金:20~30万元。
(4)计划立项:2~3项。在苏南、苏中、苏北分片实施。
3、油菜(蔬菜)移栽机械化技术开发与试验
(1)实施内容与要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关键部件研究创新,开发出本省适用的油菜、蔬菜兼用型育苗移栽机械。完成样机性能试验、生产试验,累计试验面积不低于150亩;提交研究报告和试验报告、油菜(蔬菜)移栽机操作规程、配套农艺技术规范及产品标准草案;样机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并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2)申报单位:以省农机局农机列名联系企业为主体,联合科教、推广单位共同申报。
(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30万元左右。(4)计划立项:1~2项。
4、油菜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技术集成示范
(1)实施内容与要求:在油菜主产区,整合现有机械技术,开展油菜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建立试验示范基地2个,试验示范面积累计超过500亩,总结形成相关技术规程。
(2)申报单位:以油菜主产区市县农机推广单位为主体,联合科研单位、院校共同申报。
(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左右。(4)计划立项:2~3项。
5、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引进与集成示范
(1)实施内容与要求:引进玉米生产种、收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开展玉米生产农机与农艺技术结合方面的研究,配套集成玉米机械化生产实用技术体系,探索促进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有效运行模式。建立玉米生产关键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点,完成试验示范面积不少于200亩,研究制定出相应农机、农艺操作规程或技术规范。
(2)申报单位:以市县农机推广单位或企业为主体申报。(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0~30万元。(4)计划立项:1~2项。在苏北地区实施。
6、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配套农艺技术试验研究
(1)实施内容与要求:围绕水稻、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针对品种选育、肥水运筹、栽培模式等关键农艺技术措施开展配套试验研究,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提高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和适应能力。每项技术研究要求布点2~3个,完成相关技术试验,提交试验研究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相应机械化技术配套农艺技术要点或规范。
(2)申报单位:以农机科教单位为主体,联合市县推广部门共同申报。(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左右。(4)计划立项:2~3项。
(二)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农机化技术
1、花卉苗木生产过程关键机械化技术开发试验与示范
(1)实施内容与要求:引进、试验现有花卉、苗木生产机械化技术及设备,进行组装集成与示范,研究制订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并实施花木栽植、植保、修剪等环节机械设备的二次开发,提高机具适应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各类机具性能指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花木生产单位面积省工节本10%以上。
(2)申报单位:以农机科教单位或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推联合申报。
(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左右。(4)计划立项:2~3项。在苏中、苏北地区实施。
2、蔬果茶及特经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
(1)实施内容与要求:引进或研究开发蔬菜、水果、茶叶及大蒜、牛蒡等特种经济作物栽植、管理、采收、清洗、清选、分级等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及设备,进行试验示范及产业化开发,集成技术体系,提高蔬、果、茶及特经作物的生产力水平。开发的样机设备性能指标符合生产要求,研究制订产品企业标准,形成批量生产能力。示范面积不少于500亩,总结形成机械化技术操作规程。
(2)申报单位:以农机企业或科教推广单位为主体,鼓励产、学、研、推联合申报。
(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5~30万元。(4)计划立项:2~3项。在省内相关主产区实施。
3、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开发、集成与示范(1)实施内容与要求:针对中小规模畜禽、水产养殖,集成现有的机械化技术及设备,试验、开发禽房(畜场、鱼塘)环境简易化控制、饮水供应、疫病防治、个体信息采集、畜禽粪便处理、饲料投放、增氧等适用机械化技术及设备,并进行有效集成,改善养殖环境和条件,建立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信息化技术平台。
(2)申报单位:以农机科教单位或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推联合申报。
(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0~30万元。(4)计划立项:2~3项。
4、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引进、试验、示范
(1)实施内容与要求:针对近两年我省开发和引进的农林牧渔业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成果,在优势农副产品产区布点试验,完成相关技术设备的性能测试和生产考核;开展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总结形成不同农副产品加工技术规范。每类机械化加工技术通过试验示范集成技术体系1个,示范辐射面积1000亩以上。
(2)申报单位:以农机科教推广单位或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推等单位联合申报。
(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左右。(4)计划立项:2~3项。在优势农副产品产区实施。
5、现代高效农业配套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
(1)实施内容与要求:根据不同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和建设现代高效、外向型农业的要求,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结合实施全省高效农业百项工程,配套跟进农机化技术,选择发展有基础、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地区建立特色主导产业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实现农机化技术创新与升级,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机化发展。每个基地建设规模不低于1000亩,示范辐射面积10000亩,完成相关机具的配备、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集成机械与农艺技术,形成技术规范,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撑。
(2)申报单位:以市县农机推广单位或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推联合申报。(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50万元左右。
(4)计划立项:3~5项。分苏南、苏中、苏北三片实施。
(三)资源节约型农机化技术
1、农作物植保机械选型试验、示范
(1)实施内容与要求: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选择几种现有高效新型植保机械进行试验示范与选型,提出优选方案和改进设计意见。建立试验示范点3~4个,每点规模不低于250亩,制定适应规模化机械植保技术规范或标准,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申报单位:以农机推广单位为主体,联合企业共同申报。(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左右。
(4)计划立项:2~3项。分苏南、苏中、苏北三片实施。
2、新型高效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开发与试验示范
(1)实施内容与要求:围绕主要农作物生产,开发高效秸秆还田整地机械化技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机具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相关技术标准,并形成产业化批量生产能力。在全省布置试验示范点4~5个,试验样机不少于10台(套),台机试验示范面积不低于200亩。通过扩大示范推广,熟化、完善秸秆还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生产技术。
(2)申报单位:以省市县农机科教单位为主体,联合企业、院校等单位共同申报。
(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5万元左右。
(4)计划立项:2~3项。分苏南、苏中、苏北分片实施。
3、麦草还田轻简稻作机械化技术集成及示范
(1)实施内容与要求:整合现有资源,研究开发麦草还田轻简稻作技术,将麦草资源利用与轻简稻作有机结合,形成稻作技术新亮点,为解决麦草焚烧、资源利用、培肥沃土、优化环境、简化稻作提供新型适用技术。累计试验示范面积5000亩,辐射面积10万亩;每亩麦草还田量300-350公斤;埋草耕整一次耕整平整率达80%左右;推行机械耕整、机械插秧、机械直播等轻简稻作技术,减少活劳动投入35%左右;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2)申报单位:以市县农机科教单位为主体,联合企业、院校等单位共同申报。
(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30万元左右。(4)计划立项:1~2项。在苏中、苏南地区实施。
4、适用新型河塘清淤、沼气清渣机械化技术开发与试验示范(1)实施内容与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对取泥、送泥和堆泥装置等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与集成,开发新型适用、操作简便的河塘清淤机械,进行中试熟化,改进、完善样机,制定操作规程,扩大示范;开发低成本实用型成套沼气渣清理设备,进行中试及示范应用,降低沼气用户清渣劳动强度,提高安全性。样机设备中试台数不低于5台(套),清淤机台机作业面积不低于5公顷。
(2)申报单位:以农机科教单位或企业为主体,鼓励产、学、研、推联合申报。
(3)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0~30万元。(4)计划立项:2~3项。在苏中、苏北地区实施。
(四)其他适用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
除上述重点支持方向之外,鼓励各地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进、开发一些本地区或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先进适用机械化技术。要求每项技术设备须完成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的试验考核;累计试验示范面积不低于200亩;总结形成适合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规范或操作规程。
1、申报单位:农机科教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
2、申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0~30万元。
3、计划立项:3~5项。
二、关于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申报项目必须在指南范围内。
(二)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掌握所申报项目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前期研究、开发工作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的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开发条件,具有一定的资信等级,产权清晰、经营状况良好;联合申报项目的,第一申报单位须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经费比例、知识产权权属等。
(三)项目首席专家必须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协调能力。对以往承担实施省农机三项工程项目未按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或实施效果较差的单位,以及有不良信用行为的项目首席专家,不得申报本项目。
(四)各市按照省下达的项目资金控制指标1:1.2的比例申报有关项目。各类市场主体申报的项目,财政资金与自筹资金比例苏南地区不得低于1:3,苏中、苏北地区不得低于1:2。
(五)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申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择优筛选出项目,经县(市、区)级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市,各市农机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查并经市政府同意后报省。省直单位申报的项目直接报省农机局、财政厅。
(六)各市农机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苏农产业办〔2006〕6号通知和本补充通知要求,认真筛选,优中选优,在申报项目的质量与数量上严格把关,原则上农业生产规模较大的市申报农机三项工程项目不超过4项,较小的市不超过3项,省级单位申报项目不超过2项。
(七)材料要求:
1、市政府统一申报公函2份。
2、三项工程农机项目汇总表3份;项目申报书一式10份(含相关附件材料);《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1份。上述文本须同时报送电子版。文本格式可从江苏农机化信息网(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上下载。
(八)各市项目报省截止时间为2006年6月30日,愈期不予受理
第五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省和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导群众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进养殖生态化、清洁化、无害化,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发展体系,推动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补助试点,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开展农作物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展地膜回收利用及可降解地膜推广使用。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土壤养分、重金属检测。
一是检测土壤样品养分含量(包括N、P、K、有机质、PH值),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万亩,共采集化验土壤样品2500个。
二是开展土壤重金属染监测,按照农业部土壤重金属普查与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布点采样和化验监测,共设采样点220个,采集土壤样品220个,农产品样品220个。初步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档案,对全市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监测。
(二)实施以测土配方为主的施肥技术,推行化肥减量增效。
采取实施水肥一体化、土壤有机质提升、生物有机肥等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0万亩,发放测土配方指导卡2500张。完成3414田间试验15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修正作物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软件和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实现我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数字化、使用操作智能化,使肥料利用率提高3-4%,减少化肥使用量10%。
(三)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推行农药减量增效。
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等多种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推广施用安全无毒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化学农药施用量降低20%
1、推广新型植保机械和精量喷雾技术。
在全市2018年绿色农业基地重点推广该技术,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相衔接,全面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
2、推广生物及物理防治技术。
(1)黄蓝板诱杀害虫技术。在蚜虫、粉虱、美洲斑潜蝇、蓟马等成虫发生期,用色板诱杀成虫,每亩均匀插挂色板20块,每月更换一次,一茬蔬菜更换三次。
(2)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诱杀菜田及大田害虫。
(3)推广防虫网防治害虫技术,在大棚内应用防虫网防治害虫减少农药使用。
(4)实施赤眼蜂生物防螟项目,在三岔河、陶赖昭等14个乡镇的玉米主产区开展,共计115万亩。
3、进行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落实中央财政水稻病虫疫情防治项目,利用中央资金购买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4万亩。
(四)做好可降解地膜推广及农业废弃物回收工作。
1、开展可降解地膜应用试点。在市永平乡开展花生可降解地膜应用试验20000亩,在大林子镇开展花生可降解地膜应用试验5000亩。
2、建设市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02.4万元,该项目已经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该项目共建有县级废旧地膜回收站一处,乡级废旧地膜收储点5处。新增地膜收集能力1000吨,新增地膜加工能力1000吨、新增地膜回收覆盖面积31万亩。
(五)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因地制宜,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五化”综合利用,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抓好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鼓励群众利用秸秆做基料,发展食用菌产业;引导社会资本和技术力量参与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的社会化、组织化服务水平,实现秸秆综合利用与产业发展的互利双赢。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综合治理和防控,市农业局成立由为组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和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小组,协调和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副主任由担任。办公室对本行政区内的农业面源污染负总责。
2、层层落实责任。根据全市的总体部署及任务目标,农业局实施目标管理,与各相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3、严格考核问责。每年对面源污染工作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未通过考核的,根据《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约谈有关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