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巷口镇“新农村农家文化大院”活动方案
关于开展巷口镇“新农村农家文化大院”活动的工作实施方案
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示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新成果,进一步推进我镇“四在农家”创建取得的新成就。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的同时,更有效地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引领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成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精神文明、撒播致富信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有效载体。
根据区委、区政府、区文广局的要求,开展“新农村农家文化大院”活动,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新农村农家文化大院
三、创建“农家文化大院”的主要做法
(一)准确定位和把握“农家文化大院”的科学内涵。“农家文化大院”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农民自办文化的一种新兴形式,是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激发农村活力的有效平台,其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大院、农家书屋、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等文化阵地为依托,集文艺演出、图书阅览、科普培训、信息查询、体育活动、农村党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活动场所,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先进宣传思想文化占领农民思想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农民素质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深入调查研究并制定创建方案。一是“走出去”学习调研。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做到心中有底,把“农家文化大院”创建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二是深入各村、村组进行深入细致的走访考察,了解掌握基本情况,为制定出台指导镇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奠定思想、理论和事实基础。三是认真研究制定创建方案,相应成立了领导组、组建工作机构、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要求各乡村必须建一个点,并充分发挥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使创建工作自上而下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具体落实。
(三)明确创建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标准。一是创建内容:以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为主,芦笙舞、民间歌演唱、三句半,民间乐器演奏等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农村变化和基层群众的精神面貌,寓教于乐、寓教于演、寓教于学,使公益性文化活动成为农村文化主流,占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二是创建形式:以村委会和农户为依托,以农村文艺人才为骨干,以村委会所在地和农家大院为场所,以文化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的镇政府主导、农民自办的公益性综合文化传播点。三是创建的标准:要求达到“六有、四化、村村演”三条标准,“六有”即有一个组织机构、有一个农家书屋、有一个活动院坝、有一支文艺宣传队、有一套文艺节目、有一个讲解员;“四化”即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精品化、参与广泛化。“村村演”即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文艺宣传队可采取适当收取费用的市场运作方式,保证在本镇每个行政村演出一场,积极推进“农家文化大院”百村演出等活动的开展。
(四)加强文艺节目的指导和培训。一是由镇文化服务中心协调区文广局群艺馆领导安排指导教师到各创建点对基层文艺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其综合素质。二是由镇组织文艺尖子对创建点的文艺宣传队进行培训指导或异地交叉学习。
(五)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扶持力度。针对创建“农家文化大院”工作中存在音响、器乐等硬件设施由区文广局统一购置。二是实施以奖代补措施。为把创建活动推向深入,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镇政府在创建方案中明确了考核办法和要求,对经考核认定创建得好的“农家文化大院”,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帮助投入较多、创建质量较高、群众参与面较广、影响力较大的示范点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三是建立城镇文明单位联姻帮扶共建“农家文化大院”机制。四是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农家文化大院”建设。鼓励外出工作人员、务工人员和个企老总等捐款捐物注入家乡文化事业。
巷口镇文化服务中心2011年6月9日
第二篇:红花岗区巷口镇“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方案
红花岗区巷口镇“农民文化家园”建设方案
(送审稿)
一、巷口镇位于大娄山遵义市西南部褶曲带宽谷地区,长约16公里,宽约3.14公里,总面积为50.2平方公里。高乐公路贯穿巷口镇,东端与市相通,西端与川黔公路的鸭溪、仁怀公路衔接。巷口镇东面邻接遵义市汇川区高桥镇,南接红花岗区忠庄镇,西面与遵义县相连,北邻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金鼎镇。巷口镇地处遵义市红花岗区西南远郊,辖4个行政村,31个村民组,人口13834人。
二、巷口镇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必要性
巷口镇自建镇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经常性组织开展农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以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占领群众文化阵地,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巷口镇除每年在春节等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春节文化活动的参与者逐年增加,2011年春节全镇有80余人参加了春节联欢晚会表演,100余名群众观看了表演,随着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高,迫切需要更广阔的文化平台发挥自己的文化特长,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培训。
三、巷口镇建设“农民文化家园”的条件及优势
1、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具雏形。
目前巷口镇共有大小集聚区4个(巷口街道集镇、沙坪村集聚区、巷口村红岩水库集聚区、中山村集聚区),各集聚区人口较集中,有各自的区域优势,各集聚区均建有“千乡万村书库”、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站点,均有较为固定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建成,目前内部装修已,预计今年内将投入使用;上级投入的各种设施、设备已到位,经调试后可投入使用;2006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1投资23万元在清江村建成了2300余平方米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2、文化底蕴丰厚,已形成群众积极参加文化活动的浓郁氛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夜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目前巷口镇由群众自发组织了文艺队一支、腰鼓队一支,还有部分打钱杆的高手常被邀请到区、镇进行表演。巷口村部分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了篮球协会,常邀请辖区企业及各邻近乡镇开展篮球友谊赛。不管是“农家书屋”的演讲比赛,还是“乡村歌手”选拔等农民体育文化活动,全镇各村(居)的群众均踊跃报名参加。
三、“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工作方案
(一)成立深溪镇“农民文化家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以文化活动项目为依托,打造“农民文化家园”
以巷口镇乡镇农村文化站为主体,打造成“农民文化家园”的中心示范点。在中心示范点基础上成立以文化为依托的各种协会,通过协会组织、协调、开展文化活动,并不断向周边壮大、辐射,形成一个示范点一条示范带的格局。
1、读书科普协会
(1)成立时间于2011年6月
(2)活动地点:
(3)工作内容:
①分片区成立读书阅览室。
②为村民办理图书借阅卡,严格借阅手续。
③制定和执行书屋的管理工作,完善出版物进出登记台帐。
④按照图书编目要求,对藏书分类编目。
⑤经常宣传新书内容,开展读书活动。
(4)活动方式:
①组织村民开展读书演讲比赛活动。
②开展灯谜竞猜活动。
③ 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科技农业知识,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活动。
2、民间艺术创作协会
(1)成立时间于2012年5月
(2)设置地点:(待定)
(3)工作内容:
①深入乡、村调查、挖掘出大量的民间艺术家。
②组织召开民间艺术家座谈会,对今后如何大力开展民间艺术创
作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③民协借助政府部门开展的文化活动,向社会推出自己的民间艺
术家,同时展示本地民间艺术家的艺术品。
④让民间艺术与市场结合起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活动方式:
①组织开展民间艺术作品展览活动。
②根据本地特色文化,组织采风、写生、创作活动。
④ 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将新创作的文艺节目在文化活动中进行
展示。
⑤ 组织参与省、市、区各类艺术门类的比赛。
3、钱杆舞蹈协会
(1)成立时间于2012年5月
(2)设置地点:(待定)
(3)工作内容:
①深入乡、村挖掘民间舞蹈元素,进行编创特色舞蹈节目。
②组织召开民间舞蹈艺术爱好者座谈会,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
讨。
③民协借助政府部门开展的文化活动,向社会推出特色钱杆、民
舞。
④与市场结合起来,为当地农民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⑤以现有的腰鼓、秧歌队为基础,精心打造一支30多人的女子
腰鼓队和一支20多人的秧歌表演队伍,在傍晚、农闲时对队
员进行培训,并邀请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编排。
(4)活动方式:
①组织开展民间舞蹈比赛活动。
② 根据本地特色文化,组织采风、写生、创作活动。
③ 通过文艺表演的形式,将新创作的文艺节目在文化活动中进行
展示。
④ 组织参与省、市、区民间舞蹈的比赛。
以上三个协会的成立不仅对巷口镇的主要文化资源给与了保护和发展,更通过这些文化资源的规范化、系统化培训和展示,带动周边文化资源的挖掘、发展和壮大。
5、以巷口村桂花组吴必顺家为试点,建设“农民文化休闲娱乐家院”,以科技种植示范、庭院经济带头致富、文化娱乐、休闲观光为特色,利用农闲,以村寨群众为主体,组织开展小型精彩、形式多样的农民文化活动,打造“农民文化家院”。
6、以巷口村巷口组桂花组陈秀敏家为试点,建设“农民文化音乐家院”,进一步挖掘乡村民乐人才,组织广大民乐爱好者,通过专业老师培训和辅导,进行培训,全力打造一支集吹、拉、淡、唱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团队。利用民间群众的红、白喜事开展服务活动,不但增加演艺人员的收入,更丰富了农村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7、以沙坪村家为试点,建设“农民文化体育家院”,以现有的篮球队为基础,组织农民体育爱好者,随时开展农民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象棋等等体育活动。同时结合农村特色,开始一些具有农民文化生活的体育项目,如“挑扁担”、“摸鱼、摸螃蟹”等,将
群众的生活与体育竞技相结合,打造有益身心健康的农村文体生活。
(三)以现有资源为抓手提升镇域文化亮点。
目前巷口镇的文化资源优势较为明显,本着“家园文化”就是只要有空地、有院落,就能找到新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宗旨,在“农民文化家园”的建设初期,以乡镇文化站所在地——巷口村委会为中心示范点,在中心示范点上成立协会,整合已有的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乡镇文化站设施设备,以及区群众艺术馆的专业老师,形成集思想教育、科技培训、文化、体育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开放性的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体系。利用乡镇文化站、活动室、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资源,形成一个文化中心示范点带动一条文化示范带的局面,使“文化家园”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文化家园。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人才建设。目前巷口镇文化站仅文化站站长一人负责,文化管理人才和技术专业人才非常匮乏,为适应今后越来越多的文化建设,急需招纳更多专职、专业的管理人员、人才。乡镇文化管理人员需长期、稳定的人员,因此希望给文化站人员编制,便于规范管理。
2、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文化站的文化设备已到位,但针对农村群众的需求,人缺乏适合农民群众的文化器材,如民族乐器、民间曲谱等乡镇文化站已建设完工,但缺少内部装修资金,仍未能启用。示范点没有无规范的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的开展受到场地限制。
3、资金保障。“农民文化家园”的打造不仅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好事、大事,也是保护和传承民间、乡村文化、非物质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要打造出农民文化的精品,需要政府在经费上加以投入,保证每年在财政上对文化家园建设和相应文化项目的经济支持,确保乡镇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三篇:文化大院建设方案
***县2012年文化大院建设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文化活动场所,改善基层群众文化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特制定我县文化大院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城乡群众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为目标,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建设目标
2012年建成28个文化大院,以后每年加大建设力度,3年内实现文化大院行政村全覆盖。
三、建设原则
(一)坚持典型培育、择优扶持原则。选择积极性高,群众基础好,文化氛围浓,有一支较为固定的业余文艺表演队伍,经常在自家院落开展文化活动的文化户作为典型培育对象,好中选优,择优扶持。
(二)坚持因地制宜、就地改造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文化户,对其所住院落就地进行改造改建,确保建成开展群众文艺活动的排练室、场地等基本设施。原则上在农户院落内不建设舞台,确需建设简易舞台的,可选择在与农户自家院落相连的空闲场地内建设。
(三)坚持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原则。充分利用新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闲置的学校、村部等资源,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舞台等文化设施,改建、扩建成文化大院。对文化大院所需的乐器、服装、器材、音响等设备按需采购配发,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文化大院各项文艺活动正常开展。
四、建设类型及建设内容
(一)建设类型
针对不同的文化大院,采取不同的建设方式,确定不同的建设内容,分别规划建设,但每个文化大院要单独成院。根据实地规划,确定四种建设类型。
第一类:为场所面积较大的文化大院,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简易舞台、排练室、硬化室外活动场地),辅助设施建设(包括文化墙、宣传栏、报刊架书柜),活动设备购置(包括乐器、服装、音响)。(见规划图1)
第二类:为场所面积相对较小的文化大院,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排练室、硬化室外活动场地),辅助设施建设(包括文化墙、宣传栏、报刊架书柜),活动设备购置(包括乐器、服装、音响)。(见规划图2)
第三类:利用闲置学校、村部改造建设,主要为改造排练室,维修或续建舞台,建设辅助设施(包括文化墙、宣传栏、报刊架书柜),购置配发活动设备(包括乐器、服装、音响)。第四类:利用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文化大院,主要对部分设施进行维修。
(二)建设内容
1、基本活动场地
①排练室。面积为60㎡,砖木结构,外墙以魏氏砖雕产品装饰,突出文化内涵。
②室外活动场地。面积根据农户院落大小确定,但一般得不少于80㎡,硬化场地;
③简易舞台。建设简易舞台的,面积为80㎡,为轻钢或砖木结构,前立面以魏氏砖雕产品装饰,屋顶为彩钢瓦。
2、辅助设施
①文化墙(宣传橱窗)。每个文化大院1面,利用新建排练室或院落内其他房屋墙壁建设。
②宣传栏。每个文化大院2个,为不锈钢材质。③报刊杂志书架:每个文化大院报刊架1个、书柜2个,配发图书和报刊杂志。
④文化大院标志牌。每个文化大院1个。
3、活动设备
①乐器类:打击乐器(铜锣、大鼓、铜鼓等)3件;拉弦乐器(二胡、板胡、京胡等)3件;吹奏乐器(笙笛、唢呐、箫等)3件。
②服装类:戏剧服装包括蟒袍凤冠、开氅斗篷盔帽等;舞蹈服装包括秧歌服、民族舞蹈服等。各类服装共60件。
③音响类:音响包括音箱、功放、话筒、调音台、电视机、DVD等、机柜、线材等。
五、资金概算与资金来源
(一)资金概算
第一类文化大院共需建设资金21.4万元,其中修建80㎡舞台11.2万元,修建60㎡排练室6.0万元,硬化80㎡室外活动场地0.9万元,附属设施建设(文化墙、宣传栏等)0.5万元,活动设备购置(乐器、服装、音响)2.8万元。
第二类文化大院共需建设资金10.2万元,其中修建60㎡排练室6.0万元,硬化80㎡室外活动场地0.9万元,附属设施建设(文化墙、宣传栏等)0.5万元,活动设备购置(乐器、服装、音响)2.8万元。
第三类文化大院共需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排练室改造2.0万元,舞台改造1.0万元,硬化80㎡室外活动场地0.9万元,附属设施建设(文化墙、宣传栏等)0.5万元,活动设备购置(乐器、服装、音响)2.8万元。
第四类文化大院建设资金根据各个文化站维修情况确定。
根据实地规划情况,建设第一类文化大院7个×21.4万元=149.8万元,建设第二类文化大院12个×10.2万元=122.4万元,建设第三类文化大院4个×7.2万元=28.8万元,第四类5个文化大院建设(维修)资金15万元。28个文化大院共需建设资金316.0万元。
(二)资金来源 争取自治区财政解决216万元,争取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解决100万元。
六、建设步骤
(一)规划设计阶段。4月份完成文化大院建设项目摸底调查、规划设计等工作。争取建设资金,完成统一招标。
(二)组织施工阶段。5-8月开工建设,9月份全面完成所有文化大院的建设任务。根据施工进度逐步安排80%的建设资金。
(三)检查验收阶段。9-11月由文广部门牵头,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所有建设文化大院逐一验收,汇总上报验收结果,核实拨付预留建设资金。
七、组织领导
为加强文化大院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文化大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文化大院摸底排查、组织建设、督促检查、组织验收等相关事宜。主要成员单位职责为:
县文广局:做好各乡镇及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参与监督项目施工、工程招投标工作;指导、协调各项目建设单位按要求建设,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接收、拨付项目款项;及时跟踪督查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县建环局:做好文化大院的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县财政局:及时划拨项目建设资金,督促检查项目资金的使用及工程进展情况,对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县监察局:履行监督执法职责,对建设工程各个重要环节开展定期不定期专项检查,纠正项目建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县审计局: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对项目资金预算、资金管理、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审计,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整改措施。
各乡镇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组织,指定专人负责协调联络工作,做好文化大院建设的选址、用地等具体工作,组织项目单位按要求施工,并进行质量监管,八、管理与服务
文化大院建成后,交由农户管理。各个文化大院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图书借阅、报刊阅览,活动器材使用管理等。要利用文化大院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体育和科技、法律咨询、培训等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和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组建1支以上有地方特色,一定规模的文艺活动队伍并能经常开展活动。每年组织便于当地群众参与的专题文化活动50场(次)以上,单项比赛等文体娱乐活动3次以上,全年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咨询、培训讲座不少于6次。
第四篇:文化大院活动计划
新华街文化大院活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决定》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围绕“新农村、新农民、新家庭、新风尚”的建设要求,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和方法,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快新型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的建设进程。现结合我街实际,制定如下文化大院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口文化大院”建设为载体,为广大村(居)民传播科技致富知识、宣传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逐步改善社会文化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活动目标
根据要求,结合我街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群众的需求,举办多种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版面展览、书法大赛、听广播、看影碟、电影、为群众集体等活动,使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活动安排
一、每季举办一次教育培训,提高群众文化水平。通过文化大院这个平台,积极举办各类科学培训班,邀请农业科技方面的专家,定期开展科技实用知识讲座,普及科普知识,传授农业科学技术,提供科技致富信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邀请计生方面的专家,定期开展生殖健康知识讲座,积极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二、每月组织一次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村(居)人口文化大院设立棋牌室、阅览室、电教室,配备相关文化娱乐设施,使群众在空闲时间、茶余饭后都能聚集到文化大院,甩几把扑克,下几盘棋,读读书,看看报,即密切了群众邻里之间的关系,又有效避免了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在文化娱乐的同时加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发挥计生服务功能,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每半年组织一次育龄群众健康体检,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充分利用村级人口文化大院计生咨询服务室环境温馨、设施规范的优势,邀请卫生医学专家、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定期为育龄群众健康体检,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第五篇:乡村文化大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乡村文化大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付满仓
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基础,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如何把乡村文化大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与症结,尽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保持农村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以河南龙凤农林科技示范苑区的龙凤山庄文化大院为例,山庄经过一年来的不断建设和逐步完善,各种文化公益活动发展良好,从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例如: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在指导思想上的“一手硬,一手软”,缺乏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规划,乡村文化机构普遍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龙凤山庄文化大院通过一年的运行,我对乡村文化大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与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希望公众对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有个客观科学的认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建设依据。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大院文化生活日新月异气象万千
(一)大院内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河南龙凤农林科技示范苑区龙凤山庄文化大院业余文化发展蓬勃,周边的一乡两镇一矿区的20万居民活跃其间,重温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酿酒工艺、传统食品的制作、家纺布、土陶制品制作等也成为乡村文化大院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篮球、台球、乒乓球也是乡村广泛流行的文化生活方式,露天灯光舞会更是社会青年踊跃参与的一种文化生活。
(二)乡村文化阵地形式多样化 健康、先进的新农村文化活动取代了传统封建的陋习。把河南电视台精品栏目《梨园春》擂台搬上山庄,让健康文明的文艺节目占据农村文化宣传阵地,充分调动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科普教育、科技基础知识讲座、图书阅览等形式来提高农民对科学、文化领域的认识。体育健身公益广场每天吸纳了数以千记的健身大军,多功能活动室、几百平米的山庄文化活动中心等,经常性举办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
(三)乡村旅游促进城乡文化交流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乡村旅游也成了旅游业的热点,这对促进城乡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意义。龙凤山庄的乡村田园式风光,就吸引了周边几十座大小不等城市的游客,他们在这里不但浏览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农村、了解农业和农民,在参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同时,还把先进的现代文化与文明带到了农村,农民们那古朴的乡风、善良与忠厚感染了他们,城市的先进文化与现代文明也感召了农民。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文化大院建设缺乏资金投入
目前,很多乡村文化大院的基础建设,都是靠民间自发建设起来的,这部分人大多都是最早响应党的号召,靠勤劳致富,率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觉悟,对于社会的各项公益活动都积极参与,为民解困,为国分忧。但他们毕竟只是社会中的一个个体,他们在乡村文化大院建设中一个个慷慨解囊,可到文化大院建起来后,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会弄得囊中羞涩,无力再去维持和发展亲手创建起来的文化大院。所以有很多这种文化大院只有其表,不具内涵,名存实亡。
(二)指导思想上的“一手硬,一手软”近年来,一些工作在乡村第一线的基层领导片面的认为,只要经济建设能够发展起来,那么文化建设就会顺势而上。尽管他们口头上讲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是“讲起来重要,作起来次要,干起来就不要了”。即使有时抓一抓,也只是开个会,贴几条标语,走走过场应付了事,流于形式。他们认为,上级主管部门对干部政绩的考核,大多都是偏重于经济指标,这在客观上就促使了农村基层干部只注重经济工作,而轻视了农村的文化基础建设。
(三)缺乏对乡村文化大院的建设性指导与规划
大多数基层领导对乡村文化建设在筹建阶段不管不问,等到人家建设成了,他们才去指手画脚,对此缺乏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今天搞个活动,明天搞个项目,工作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缺乏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监督管理,没有必要的配套措施和约束激励机制,图形式、走过场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和声誉。对于建成后的文化大院,怎样去使用,怎样去支持那些投资者,整体的文化生活应该怎样去发展,怎样去建设,大多都缺乏有力的指导与规划。
(四)乡村文化大院机构普遍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
乡村文化大院建设的领导队伍、管理队伍、专业文化团体以及群众艺术创作队伍素质不高。由于他们大多数都是当地人,有的是兼职,有的纯粹就是一种爱好,政府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和管理人员是没有任何报酬的,这就使这支队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人才流失等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推动当地乡村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五)乡村文化大院建设资金滞后
乡村集体经济薄弱,无资金投入,导致农村文化建设“硬件”跟不上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有的乡村虽有资金,但是都对文化生活不够重视,把资金都投入到了经济建设中去了,对于文化生活建设只是做做样子。乡村文化大院是开展文化活动的依托,而文化阵地存在着这些不同程度的硬件不全、设施简陋、缺乏管理等现象,严重制约了乡村文化大院的建设。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途径
(一)思想上重视乡村文化大院的文化生活建设 没有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的根基,再庞大的经济也会成为无源之水。农村基层各级领导要在思想上根除轻视文化生活的意识,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农村文化建设是政府行使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更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从而确保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加强对农村文化大院的领导
抓好队伍建设 农村基层各级领导应当承担起领导的职能,规划设计出长远的、系统的文化生活建设目标,明确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生活,促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繁荣。还应该加强引导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完善农民的文化消费市场,更好地活跃和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农村文化要持续发展,重要的是建设一支庞大的、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队伍,文化部门要采取多种措施培育优秀民间文艺人才,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的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较高艺术质量的文化作品,更好地繁荣地方文化事业。
(三)不断丰富新农村文化大院的文化生活内容 各级主管部门和文化单位,要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组织广泛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乡村现有的文化阵地,扶持民办文化大院及文艺团体,大力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促进新农村文化生活建设健康发展。
(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 调动农民参与文化健身的积极性
要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大力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提高农村文化产业化水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行为,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努力清除各种不良文化现象,保证新农村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农民是农村文化生活建设的主体,只有他们自己才真正了解身边的文化,因此要广泛发动群众,从群众需要出发不拘一格地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农民的文化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