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及思考
生命科学学部2010年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民生活费用收支调查
班 级:XXX
学 号:XXX
姓 名:XXX
农民收入支出调查及思考
这次我所调查的三户对象是我家乡居民。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我国农村发展的许多问题。从调查情况来看,青山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村农户收入的基本情况
1、农民收入水平低。
2、农户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三户的农民中,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产品占其收入的1/3,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长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农民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民的高收入掩盖不了不少农民收入下降的真相。我所调查农户中周清农户家年均收入万余元,而胡秀奶奶家却一贫如洗。
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加上现阶段商品率低,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户增产不增收。从调查的情况看,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调整滞后。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纷纷下马,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商品流通不畅。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被迫闯市场的农民一年四季忙种忙收,顾了田里这一头,顾不了市场那一头。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四面出击,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科技含量偏低。村农民中,大多为初中、小学毕业,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年龄偏大,观念偏旧,对科技成果接受慢,对市场信息捕捉不准,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
4、农业投入不足。村以旱地为主,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适于统一抗旱排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自主经营,耕作粗放,农作物不再连片种植,原有的漫灌方式已不适应。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抗灾能力差,农户增产增收缺乏保障。
5、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二是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且有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利益流失,收入下降。三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3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四是农户欠款的数额和户数在不断扩大。
6、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青山村连续5年4灾,旱、涝、虫交替,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
减收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
三、农户收入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1、家庭收入拮据,农民看不起病。村在传染病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一些诸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上升。由于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农民得了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果是小病拖大,大病不医。对于癌症、重症传染病等,农民则干脆不治。一些家庭的主人得了重病,躺在床上只能硬挺,儿女们及家人围在床前眼巴巴地看着而一筹莫展,此情此景实在让人伤心。对于一些稍有积蓄的家庭,农民得了病面对医院昂贵的收费,也是望而止步。农民身患脑血栓,住院半个月花了3千多,病不好就回了家,他说:“医院费用太贵,一天花200多,种一亩地一年也挣不够一天的治病钱。”在一次务工时不慎从房顶掉下摔成重伤,在县人民医院治疗花费了1万多元后,实在借不上钱了,只好悄悄地出了医院,回家慢慢地熬。在调查时当我们问:“家里老人得了病怎么办?”,群众说:“家里老人治病如果需要3000元以下,儿女们分摊;如果需要3000—5000元,弟兄们因为摊钱就大动干戈;如果是需要5000元以上,架都不用吵了,等
2、孩子上学难,上不起学。撤点并校后人口较少的一些村或自然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要到几里甚至是十几里以外村念书。在调查时,小学四年级学生就要到几十里或近百里以外的学校寄宿上学。有的孩子小学毕业就呆在家不念书了,当我们问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能干什么?”家长说:“现在学校收费项目太多,念初中每年就需1800—2000元,咱穷人哪能念起?!”念初中尚且如此,那么面对念高中每年需4000—5000元的费用,大部分家长有点吃不消。
3、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难。我市农村居民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有4.9万人,随着排查的深入,农村低保人口将得到8.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2002年,据市民政局统计,全市共发放低保资金649万元,有18970人享受到了低保政策,人均年补差342元,月均28.5元。由于部分县级配套资金落实的不够好,实际上部分低保对象达不到月均28.5元,有的甚至只能达到一半,有的不能按时足额领取保障金。如陵川县统计上应发放176万元,实际上只发放低保资金80万元。由于低保资金是分级负担,有的乡镇不愿多报低保人数,人为地把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排斥在保障范围之外,甚至越是经济困难的乡村低保对象越少,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青山村80多岁的老人家胡秀,两个儿子都有智力问题,每天靠和别人要菜、要粮生活,一年只能享受到村里给的20—30元救济。
4、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欠发达地区农村由于贫穷,文化生活落后,剩余劳动力没事干,经济贫困导致了精神贫困。一些年轻人,游手好闲,没事找事,打架、斗殴、赌博、邻里纠纷经常不断。有的人一遇点挫折,就破罐子破摔,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偏激,对村里工作
横加阻拦,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有的乡镇地域广阔,偌大个地方连个派出所都没有,这里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藏身之所。比如近几年偷盗树木的行为愈演愈烈,非常猖狂,等政府派人赶到事发地点,已是几小时后,盗木贼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5、农村群众办事不便。乡镇地理条件差,住户相对分散,再加上农事季节的影响,群众找政府办事和解决问题很不方便。如青山村洲上的农村到乡政府的平均距离为20至30公里,最远的达40多公里。群众要到乡里办事,天不亮就得上路,到了乡政府,要找的人在还好说,若不在,也不敢多等,就得赶紧返回。农民办户口往乡里跑个2趟、3趟是经常的事。有一村民为了办结婚证,往乡政府跑了5次,结果结婚的日期都过了,结婚证还没办理。在青山村村办事不领结婚证的现象已非常普遍。
6、管理与服务跟不上。乡镇由于经济落后,路途遥远,电信不通,乡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显得鞭长莫及。日常通知个会议也要派人分头步行或骑车到各村,提前两三天通知才行。乡干部最怕就是下村去工作,谁都不愿意到边远的村庄去。即使去下乡,也只能车来车去,能去的地方走马观花跑一趟,去不了的村和庄,可能几年也去不了一次。由于集体经济无收入,村干部几年的工资都兑不了现,大家心灰意冷、没精打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一工作就是收钱,群众对立情绪很大,少数村委会工作几乎陷入了瘫痪状态。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从调查的情况看,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干旱、渍涝问题,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忌一成不变,要勤于调整;忌一触即溃,要“把根留住”;忌一盘散沙,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二是要健全服务体系,按照“以区级为引导,以乡村为主体,以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为农民产前提供种什么最好的信息,产中联系好销售渠道,不能让农民一家一户闯市场,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保证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顺利实现。三要切实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害农行为,真正保护农民利益。四是要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做到让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
4、实施科技兴农。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讲座、农民夜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5、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防止通过政府行为“一哄而起”,急进硬推。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田集中在种田能手或种田大户手中,让其自行调整,规模经营,增加收入。三是要择优扶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选择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前景,能够组织农民生产和为农民服务的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
6、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就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负担只增不减,农民收入就无从增起。一要积极推进行政机构改革,以此为契机,大力压缩财政和农民供养人数,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二要推行村务公开,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增强农村政务、财务透明度,促进乡村干部廉洁自律,杜绝贪污腐败、挥霍浪费现象。三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
第二篇: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及思考(推荐)
生命科学学部2010年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支出调查及思考
班 级:09级动植物检疫3班
学 号:200941918313 姓 名:彭婧雅
农民收入支出调查及思考
这次我所调查的三户对象是我家乡衡东县青山村的居民。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我国农村发展的许多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青山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青山村农户收入的基本情况
1、农民收入水平低。胡秀奶奶家人均收入只有100元,一个月都难得吃上一回肉,家庭生活入不敷出,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而另一农户江永家虽说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去年家庭纯收入2000多元,但仅用于3个孩子读书的费用就得1500元,占家庭纯收入的3/4,再加上日常生活,生活支出费用,婚丧嫁娶等人情世故,生活十分艰难。
2、农户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青山村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靠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卖难问题时有发生,乡村最大的水泥厂经营不善倒闭也直接影响了农户收入的增加。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三户的农民中,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产品占其收入的1/3,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长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农民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民的高收入掩盖不了不少农民收入下降的真相。我所调查农户中周清农户家年均收入万余元,而胡秀奶奶家却一贫如洗。
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加上现阶段商品率低,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户增产不增收。从调查的情况看,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调整滞后。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纷纷下马,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商品流通不畅。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被迫闯市场的农民一年四季忙种忙收,顾了田里这一头,顾不了市场那一头。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四面出击,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科技含量偏低。在青山村农民中,大多为初中、小学毕业,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年龄偏大,观念偏旧,对科技成果接受慢,对市场信息捕捉不准,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
4、农业投入不足。青山村以旱地为主,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适于统一抗旱排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自主经营,耕作粗放,农作物不再连片种植,原有的漫灌方式已不适应。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抗灾能力差,农户增产增收缺乏保障。
5、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二是工
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且有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利益流失,收入下降。三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3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四是农户欠款的数额和户数在不断扩大。
6、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青山村连续5年4灾,旱、涝、虫交替,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收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
三、农户收入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1、家庭收入拮据,农民看不起病。青山村在传染病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一些诸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上升。由于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农民得了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果是小病拖大,大病不医。对于癌症、重症传染病等,农民则干脆不治。一些家庭的主人得了重病,躺在床上只能硬挺,儿女们及家人围在床前眼巴巴地看着而一筹莫展,此情此景实在让人伤心。对于一些稍有积蓄的家庭,农民得了病面对医院昂贵的收费,也是望而止步。泽州县山河镇后街村农民张买玉身患脑血栓,住院半个月花了3千多,病不好就回了家,他说:“医院费用太贵,一天花200多,种一亩地一年也挣不够一天的治病钱。”阳城县凤城镇尹庄村农民张全友在一次务工时不慎从房顶掉下摔成重伤,在阳城县人民医院治疗花费了1万多元后,实在借不上钱了,只好悄悄地出了医院,回家慢慢地熬。在泽州县山河镇西土河村调查时当我们问:“家里老人得了病怎么办?”,群众说:“家里老人治病如果需要3000元以下,儿女们分摊;如果需要3000—5000元,弟兄们因为摊钱就大动干戈;如果是需要5000元以上,架都不用吵了,等
2、孩子上学难,上不起学。撤点并校后人口较少的一些村或自然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要到几里甚至是十几里以外村念书。在调查时,小学四年级学生就要到几十里或近百里以外的学校寄宿上学。有的孩子小学毕业就呆在家不念书了,当我们问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能干什么?”家长说:“现在学校收费项目太多,念初中每年就需1800—2000元,咱穷人哪能念起?!”念初中尚且如此,那么面对念高中每年需4000—5000元的费用,大部分家长有点吃不消。
3、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难。我市农村居民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有4.9万人,随着排查的深入,农村低保人口将得到8.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2002年,据市民政局统计,全市共发放低保资金649万元,有18970人享受到了低保政策,人均年补差342元,月均28.5元。由于部分县级配套资金落实的不够好,实际上部分低保对象达不到月均28.5元,有的甚至只能达到一半,有的不能按时足额领取保障金。如陵川县统计上应发放176万元,实际上只发放低保资金80万元。由于低保资金是分级负担,有的乡镇不愿多报低保人数,人为地把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排斥在保障范围之外,甚至越是经济困难的乡村低保对象越少,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合法
权益。青山村80多岁的老人家胡秀,两个儿子都有智力问题,每天靠和别人要菜、要粮生活,一年只能享受到村里给的20—30元救济。
4、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欠发达地区农村由于贫穷,文化生活落后,剩余劳动力没事干,经济贫困导致了精神贫困。一些年轻人,游手好闲,没事找事,打架、斗殴、赌博、邻里纠纷经常不断。有的人一遇点挫折,就破罐子破摔,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偏激,对村里工作横加阻拦,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有的乡镇地域广阔,偌大个地方连个派出所都没有,这里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藏身之所。比如近几年偷盗树木的行为愈演愈烈,非常猖狂,等政府派人赶到事发地点,已是几小时后,盗木贼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5、农村群众办事不便。乡镇地理条件差,住户相对分散,再加上农事季节的影响,群众找政府办事和解决问题很不方便。如青山村洲上的农村到乡政府的平均距离为20至30公里,最远的达40多公里。群众要到乡里办事,天不亮就得上路,到了乡政府,要找的人在还好说,若不在,也不敢多等,就得赶紧返回。农民办户口往乡里跑个2趟、3趟是经常的事。有一村民为了办结婚证,往乡政府跑了5次,结果结婚的日期都过了,结婚证还没办理。在青山村村办事不领结婚证的现象已非常普遍。
6、管理与服务跟不上。乡镇由于经济落后,路途遥远,电信不通,乡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显得鞭长莫及。日常通知个会议也要派人分头步行或骑车到各村,提前两三天通知才行。乡干部最怕就是下村去工作,谁都不愿意到边远的村庄去。即使去下乡,也只能车来车去,能去的地方走马观花跑一趟,去不了的村和庄,可能几年也去不了一次。由于集体经济无收入,村干部几年的工资都兑不了现,大家心灰意冷、没精打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一工作就是收钱,群众对立情绪很大,少数村委会工作几乎陷入了瘫痪状态。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从调查的情况看,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干旱、渍涝问题,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忌一成不变,要勤于调整;忌一触即溃,要“把根留住”;忌一盘散沙,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二是要健全服务体系,按照“以区级为引导,以乡村为主体,以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为农民产前提供种什么最好的信息,产中联系好销售渠道,不能让农民一家一户闯市场,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保证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顺利实现。三要切实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害农行为,真正保护农民利益。四是要积极探索“订
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做到让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
4、实施科技兴农。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讲座、农民夜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5、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防止通过政府行为“一哄而起”,急进硬推。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田集中在种田能手或种田大户手中,让其自行调整,规模经营,增加收入。三是要择优扶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选择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前景,能够组织农民生产和为农民服务的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
6、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就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负担只增不减,农民收入就无从增起。一要积极推进行政机构改革,以此为契机,大力压缩财政和农民供养人数,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二要推行村务公开,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增强农村政务、财务透明度,促进乡村干部廉洁自律,杜绝贪污腐败、挥霍浪费现象。三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
第三篇: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自十八大召开之后,“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的措施如: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一系列措施推行以后给农民等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就土地产权分配,生产现代化运营等的改革会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造成一种较大的变革,针对这种现象,在暑期就农民收入支出进行了简单的的调查,以此来深入了解改革的益处。
关键词:三农 农村家庭 收入支出 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邹平县明集镇部分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了解农民生活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影响农民收入多少的原因,农民增收途径,收入成分,消费的大小及消费途径。邹平县明集镇成家村是山东省最为普遍的一个农村。由于资源等某些因素,没有发展有力的实业,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产品,以及在外务工收入。通过调查显示近年来,各户的平均收入均稳步提高,年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变化较大,而主要消费支出为农资成本,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调查了一下几点:
(一)农民收入来源分析 从目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5个部分:
(1)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以农业种养殖业为主的收入来源仍是目前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基本部分。
(2)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如服装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等,一般为小本经营,伴随着城乡结合趋势的发展,个体经营越来越多,这是在乡农民的一个重要增收点,也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3)外出务工收入:在改革开放浪潮下,外出务工成了农民获得农业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选择。这是一种工资性收入,这种收入以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切入点。而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成了我国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4)其他各种收入:包括来自于各种财产投资性的收入、政府财政或支农政策的转移性收入、租赁变卖财产收入、亲友赠送等各种收入。
(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1)经济结构因素:现在农村土地仍旧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相比较西方的农场化经营存在很大弊端,最明显的就是规模,小范围的种植,使一定区域内的的作物种植比较杂乱,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混杂,难以实现从播种到收割实现完全机械化的流程,有些环节还在使用原始农具,生产效率比较低,而且一家一般几亩地,单单靠土地创收已经难以维持家庭日常的支出。
(2)市场因素:农村一般交通比较闭塞,近些年虽有进步但一些山区等地方问题还很严重,是一些农副产品的流通受到制约,一般会在附近的集市收购站等地处理,而受农村消费水平的制约收入一般比较低。而且就如今农村的各种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在个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农村市场比较小,就存在市场饱和问题,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出现明显的恶意竞争,消费不足等问题。(3)社会因素:物价上涨,而农产品的价格一般比较稳定没有太大涨幅,相比较于一天一涨的消费品,农产品的价格原地不前,对比之下,农民的生活会困苦的多,而且医疗保障的不全面,高等教育昂贵的费用都给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发展带来极大的阻力。
(4)劳动者文化素质问题:大部分农民受到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的限制,如种植业,花卉种植比粮食作物种植的利润高出许多,但却鲜有人会触及主要还是受到相关技术的制约,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大部分人只能从事技能要求较低的的职业,多为体力劳动,劳动力方向变窄,阻碍收入的增加。
(5)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少 随着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剧了价格的下跌趋势。这是导致农业生产收益少的直接原因。虽然政府也曾为改变这种局面而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但是同时也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产生刺激,造成农资价格也随之上升,结果依然是增收空间十分有限。另外,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也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这两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民增收的困境。
(三)像一些可行的对策
我国的人口众多,农民占着很大的比重,不管是粮食安全还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重要的群体,解决好他们的切实问题才能更好的维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针对上述现象作了一系列的可行对策:
(1)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普及城乡专业化的教育。
(2)加快转移农村富余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劳动渠道。(3)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保持农业的正常发展。(4)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5)根据当地的特色发展优势产业。
第四篇:关于衡阳市雁峰区的农民收入支出调查报告
关于衡阳市雁峰区的农民收入支出调查报告
就关于衡阳市雁峰区农民收入支出问题的研究,我用电话的方式采访了周边地区三户农民家庭(其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了解到当地农民的基本收入支出情况,现做出以下分析总结和提出几点建议: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不再想以前一样过着生产——生活——再生产,农田——家里——农田的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赚来的钱都存着,到时候结婚,买房子用,而是更懂得即时享受,从2005年到2009年农民支出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衡阳市雁峰区农民支出结构变化
1、农民生活开支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就我调查的三户家庭来看:2005年生活开支分别是6700,7200,40000;2006年分别是7100,7500,50000;2007年分别是7500,7850,55000;2008年分别是8390,8300,60000;到了2009年,则是有了更大的增长,达到了9000,8900和63000。其中食品的支出虽然增长,但是比例却在逐年下降,衣着、生活用品、居住等各项支出比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都表明了从2005年到2009年间,衡阳市雁峰区农民的购买力明显提高,而农民生活消费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表明了衡阳市雁峰区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和质量继续得到改善。
2、农民医疗保健意识增强且支医疗出快速增长。数据如下:2005年分别是170,300,1500;2006年分别是260,490,2000;2007年分别是300,800,2300;2008年分别是350,1000,3000;2009年分别是540,1500,3500。我认为农民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09年衡阳市雁峰区大力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宣传医疗保健知识,鼓励参保,农民参保意愿高涨,参保率很高,几乎实现了一人一保,同时医疗药品和医疗费价格也快速增长。
3、农民在子女教育上的支出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数据如下:2005年分别是400,5000,14000;2006年分别是470,6000,15000;2007年分别是650,7200,15000;2008年分别是700,6500,18000;2009年分别是740,6700,17000。不仅知识支出上的增加,在教育意识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摒弃了因为家境问题,就要很早出去赚钱养家,要减轻负担的想法,现在他们明白了“长久投资”,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也要培养孩子上学,现在很多的农村孩子开始走出大山,努力学习新的知识,而且都有了要在城市了安定下来的积极想法,父母也给予大力支持,也开始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一些条件好的家庭也开始给孩子报一 些培训班,使孩子尽可能的全面发展。
4、农民在娱乐消费上也有了一些突破。调查结果如下:2005年分别是120,250,7000;2006年分别是170,320,8200;2007年分别是210,400,9000;2008年分别是270,460,11000;2009年分别是350,800,14000。农民突破了传统思想,不在只是死守着家里的田地或是产业,也开始走出去,见识新的世界,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农民们不再故步自封,而是积极努力的向前看,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农民收入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较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衡阳市雁峰区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1、农民开始走出农村到城市去谋生。就我了解,在衡阳市雁峰区的农民只要是有一些技术专长的都已经进城打工了,不再依靠务农生活,农民们已经广泛的意识到只有走出大山,才有创造更大价值的机会。例如:我所采访的蒋银华,同时也开阔了眼界,不再使自己局限在农村的小圈子里。更重要的是,可以将这种对城市的向往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也就提升了教育意识的发展。
2、农民开始进行一些产业的经营有些甚至到城市里去做生意,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就村里典型代表,也是村里到城市里去做买卖从而发家致富的先例——杨波。可能是由于家庭的原因,他早早的意识到不能靠这仅有的四亩田生存,要想有好的生活必须到城市里去,凭着优质产品和良好信誉,买卖迅速做大做强,并于2005年开了自己的一家塑胶厂,纯利润达到了120万。在这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同村的人也更有信心,开始了积极创业,拉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农民虽然普遍实现了收入的增长,但是由于收入跟不上支出的步伐,使得农民仍然不能脱离贫困生活,以下是我分析的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
三、制约衡阳市雁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
1、没有信息来源或者是信息单一。由于地区交通的限制和信息的不发达,更重要的是农民自身思想的局限性使得他们不能有效的了解信息,不能运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增收,仍然采用传统模式运作,拉大和其他地区农民的差距,难以富裕。
2、没有创新的意识,不敢大胆尝试新技术。即使是到了现在还有很多农民的思维方式没有转变过来,用最传统的方式劳作,一天忙到晚,辛辛苦苦,还只有那么一点收入,不敢运用机器,心里总是担心,认为只有亲历亲为才是最好的,还有不敢主动出击和过分依赖政府也是重要的因素,因此影响了自身经济的发展。
3、资金不足,缺乏生产后劲。就农民普遍反映,增收乏力的同时,又要承担建房、婚丧嫁聚、子女上学等大笔支出,根本无力扩大农业生产投入。而且政府财力也有限,支农贷款也是杯水车薪,对农业的投入往往心有余而资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生产资金来源,发展农业生产难免捉襟见肘、难有成效。
4、农民素质较低,农业技术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低的农民占大多数,具有一定技术的农民少之又少。总体来看,衡阳市雁峰区农民所受的基础教育相对较差,对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和应用能力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肤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由此直接影响了自身增收能力。
5、进城市务工农民的收入也相对偏低,岗位也常是苦活,累活。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常常被人看不起,所以常常干的是收入不高的辛苦活,俗话说的好“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收入本来就低的农民工还经常遇到黑心老板的欺骗:卷钱走人,昨天还在,今天就人去楼空了的事情常有发生,使得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积极性严重受到打击,只愿守着家里的一块田地过日子,这也严重的限制了农民的增收。
衡阳市雁峰区农民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实现农民奔小康,要使地区经济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我国政策理论界农民增收有以下七种观点,即加快城市化、加强教育、推行民主、政府增加财政投入、政府搞工程让农民就业、搞合作组织和依靠科技,于是我将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衡阳市雁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实现衡阳市雁峰区农民增收问题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意见,总结如下:
四、加大衡阳市雁峰区农民收入的有效政策
1、加大衡阳市雁峰区的教育力度,要实现人人有书读,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使得每个人都有走出农村的愿望,要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五下乡”活动等,培育新一代学习型农民,引导农民彻底摆脱“小农”思想观念的束缚、抛弃狭隘的职业观念、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广大农民从思想观念上、生产方式上全面对接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2、鼓励走出农村到城市里去创业,同时也希望成功人士能够回馈自己的故乡,回乡积极带领同村的人创业,增强农民对城市的向往和生产,生活的积极性。
3、希望政府积极努力的配合农民搞好发展,打出属于农民自己的品牌,开创特色产业。现在的农民普遍是种植早,中,晚和一季稻,没有自己的特色,所以难以开创出自己的生产线,同时也可以加强农民之间的团结,为共同制富很有帮助。以上就是本人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加以分析总结出来的结论以建议,希望能对家乡农村发展有点帮助。但光靠这些理论性的东西纸上谈兵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希望当地政府部门也能因地制宜,将一些好的想法付诸实践,大力发展当地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09级会计3班
蒋文婷
2010-8-20
第五篇:石泉县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
石泉县农民增收的调查与思考
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增收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近日,石泉县组织人力深入池河镇明星、谭家湾、青山村进行调查,并作以简要分析。
一、石泉县农民收入基本情况
调查3个村共有人口2127人,劳动力811个,2005年农业经济收入650.45万元,总费用338.18万元,劳务收入86.85万元,可分配净收入393.7万元,人均纯收入1817.2万元,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392元。调查样本分别为川道、低山丘陵和高山村,具有代表意义。通过资料分析,农民收入有以下特征:
1、传统农业只能解决温饱。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以从事种植业为主,她们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外出务工基本无法就业,只能从事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以谭家湾为例,人均来自传统种植、养殖业的收入为1018元,以4口之家计算,总收入约4050元。而从支出看,全家一年生活最少开支2500元,生产费用500元,及医疗、燃料等开支,全家全年收入所剩无几。如果遇收成不好、疾病、子女上学等问题,将入不敷出,生活十分窘迫,此类家庭在农村中属低收入家庭。
2、多业并举能增收。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能多业并举,这部分人头脑较为灵活,既靠传统种养业能解决一家基本生活问题,以卖余粮、禽蛋解决日常开支,又能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同时经营小规模养殖,进城打短工,这些收入供子女上学等较大的开支,全年尚有结余,这类家庭属于中等收入水平。
3、以务工为主能致富。调查中,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约有10%的家庭举家外出,60%的家庭有外出务工人员,他们以外出务工的收入养家,改善生活条件,目前农村中的绝大多数楼房都有务工人员的家庭建起来的。以外出务工的家庭为例,一般将子女交与父母或他人照顾,全年有1万元左右总收入,如果会实用技术,收入则更高;全年除去开支可结余5000元以上,这类农户是在农村中先富起来的家庭。
部分农户以经商、办企业或交通运输业等二、三产业为主,他们中的许多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这类农户是农村中先富起来的家庭。
从调查中分析,石泉县农村总体呈现出靠传统种养解决吃饭问题,以务工、农业结构调整和从事二、三产业为致富手段的格局;农民增收。主要来自结构调整和务工。从2005年农村经济收入分配年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488元,务工收入占23%,农业收入占25.5%,牧业占17.8%,林业占2.4%,二、三产业占31.3%; 二、三产业和务工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半壁江山”,农牧业次之,这对原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经济收入的石泉县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也反映了近几年来石泉农业结构调整的明显成效。
二、农民增收面临困难和问题
1、种粮不赚钱贵贱都伤农
石泉县人均耕地2.4亩,人均水田0.41亩,农民种粮效益低下,加上劳动成本,有的甚至是亏本。虽然从2005年下半年国家提出保护性措施,粮油涨价,但由于石泉县人均资源少,产量较低,可供销售的粮食不多,农民并没有得到多的实惠。从总体上看农产品价格仍然偏低,加上生产周期长,地力低下,种粮收益差,不少农民种粮往往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2、产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
石泉县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从中得到一定的实惠,但仍有部分农民对种什么赚钱,仍不清楚。一是这几年结构调整中严重的“跟风”导致种烟烟贱、种姜姜贱,种杜仲、兴桑养蚕也时刻随着市场波动,效益难以稳定,造成农民对结构调整的茫然。二是由于人均资源少、经营权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结构调整形成了“背筐装不完、汽车装不满”的格局,如陕南白山羊为全国名优品牌,曾与南方企业签下定单(保证每周供应200只),因不能保证供应,眼睁睁地错过商机。三是以前在结构调整时,政府管种不管销及为政府财政考虑等短期行为,最终是让农民赔上土地、劳力而一无所获,如在烤烟和黄姜上。四是受技术、资金、信息制约畜牧业难以做大做强,许多养殖户反映,养殖业投入大、“门槛高”,怕养不好,不敢大力发展,甚至一些曾经的养殖大户,由于技术不到位,而导致养殖效益低下,而导致大户“缩水减少”。
由上看出,石泉县的结构调整实质上还属于起始阶段,还有极大的潜力待挖掘释放,如加以正确引导,将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点。
3、外出务工困难重重
石泉县众多外出务工农民对全县的农村稳定、致富起着极其重要作用。但从了解及调查看,农民外出务工是忍着歧视、冷漠,用血和泪甚至生命挣钱,来改善家乡生产生活条件,外出务工困难重重。一是合法权益不能完全得到保障、拖欠工资的现象比较严重;二是自身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三是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条件差,身体受噪声、粉尘污染损害较为严重。
4、农民增收体制不力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差,造成农村信息不畅,农民增收受制约大。二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民贷款困难,“门槛”高,越是经济条件差、越需要金融支持的农民往往越难得到贷款,养殖农民多数反映急需资金,但向金融部门贷款,手续繁多,一般农民不敢奢望。三是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慢,特别是农村医疗、养老保险刚刚起步,农民因病致贫的实例很多,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体制需健全。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为促进农民增收,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内部挖潜,从外部做文章,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效。一是按 “优粮、强牧、保桑、扩菜”的路子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把蚕桑、畜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扶持壮大以经营这两项主导产业为业的龙头企业,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二是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围绕绿色农业开发特色产品。石泉县特定的区位优势适生长出的特优物品种,像野生的“八月瓜”堪称维C之王,云雾山的天蒜品味独特、营养丰富,如果将这些野生物种加以选育培植,规模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是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商品率,改“温饱型”为“营养型”,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
2、抓好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一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健全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双赢”。二是抓住全省1133工程机遇,抓紧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今年先建立以万头猪场为核心的养猪合作社,以草莓种植为主的草莓协会,以杨家坝蔬菜种植为主的蔬菜协会,并根据一村一品要求,逐步在全县建立起多层次、多行业的农民专业协会,全面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力化程度,提高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加快农产品“深精”加工延长增收链条。一是以粮食和肉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把食品“深精”加工作为重点;二是加快开发桑蚕系列产品,将蚕蛹、桑椹等变有经济值的商品;三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档次和附加值,加快对优质产品的认证。
4、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展增收空间。一是抓住阳光工程机遇,抓紧建立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对农民工的培训,掌握几项实用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竞争能力,为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好基础;二是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大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有组织的开展农村劳务输出。
5、加大农业的投入为农增收创条件。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抗拒自然灾害、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很弱,乡镇和职能部门必须从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发展能力。一要严格落实国家的税费改革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农村交通、水电气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