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驻马店市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调查思考
本文由gyc33261736贡献
农民素质培训
NONG MIN SU ZHI PEI XUN
关于驻马店市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调查思考
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 王 才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党和政府 新时期促进城乡互动、实现工农互补 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加快培训、促进劳动力有 序转移、实现由人口大市向人才大市 转变,由农业大市向经济强市转变,驻马店市委市政府依托河南省驻马店 农业学校等职业学校,不断整合资源,加强领导,坚持面向需求设置专业,面向农民改革教学,面向市场推进就 业,以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转岗就业 为目标,扎实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一、关于农民培训情况的调查
调整,使学校的培训专业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社会、贴近受训人员的就 业要求(见表2)。在对参加培训学员的调查中,我 们还发现受训学员的性别、年龄不均 衡,这与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居住地的开放与封闭、文化层次等关 系密切,性别比例结构(如表3),受 训学员年龄结构图(如表4)。
表 3 性别比例(%)结构示意图
中,大部分只相信本地劳务中介,调查 对象中有62%以上的学员相信政府或培 训单位有能力为他们介绍一份合适的 工作,他们对中介的信任程度远远低 于培训单位,这也正是培训单位要做 好的工作之一—— —利用自己的力量为 学员介绍或推荐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学员中,由于受文 化程度、社会经验等条件制约,对即 将从事的工作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就是工资 高一点,不拖欠(见表5)。
二、驻马店市农民培训工作存在 的问题
时 间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时间 20 岁以下 30 岁左右 40 岁以上 工作要求 百分比()% 85 88 91 87.2 92.4
性 别 男()% 女()% 15 12 9 12.8 7.6
面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和农业中专教育大滑坡的大环境,农业中专学校或关门了之,或砍掉 “农”字改变名称,或被其他学校合 并,或转变为普通高中教育等等,但 是,根据驻马店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市 农业部门的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河 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面向市场,加大 改革,不仅普通中专在校生达到5369 人,招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而且农 民培训也取得显著成效,年均培训农 民1300人以上(见表1)。
时间()年 残疾人()人 合计()人 2004 140 人 2005 207 人 2006 1346 人 158 人 1504 人
()培训人数与农业大市不对称 一 2008年、2009年,驻马店市连续 两年培训农民工都在2万人以上,但是
表 4 受训学员年龄结构(%)
2004 10.6 80.4 9
2005 8.4 81.6 10
2006 9 83.4 7.6 有前途 61.3
2007 12 76.9 12.1 能长期工作 留在当地 72.6 27.4
2008 13 74.2 12.8 其他 21
表 5 学员对工作要求一览表
高收入 不拖欠 对口工作 环境好 95 96.6 73 68
表 1 驻马店农业学校培训农民汇总表
2007 1030 人 110 人 1140 人
2008 1227 人 182 人 1409 人
农民工()1485 人 1082 人 人 1625 人 1289 人
另外,在接受调查 的学员中,受个人经 历、家庭负担、婚姻状 况、外出务工情况等因 这与有700万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市相比 不相适应,与驻马店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相适应,与注 明的是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不相适应,与 连续6年粮食产量全省第一的农业大市 不相适应。()就业服务与学员要求有差距 二 通过对参加培训后农民工就业情 况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即使经过技 术培训,如果没有政府或学校就业部 门参与就业安置,学员们就只能“单 兵作战”,就业率不仅低而且大多在运 输、电子、建筑、服务(下转第 33 页)
在几年来的培训工作中,驻马店 农业学校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劳 动力的需求,对开设的专业不断进行
素的影响,85%以上的 农民工希望培训单位为自己介绍工作,由于担心受骗,寻找中介安排就业的 只占调查对象的35%,而这35%的学员
2007 种植 电焊 汽修 养殖 按摩 机电 厨师 计算机 2008 种植 电焊 汽修 养殖 按摩 机电 厨师 计算机
表 2 驻马店农业学校农民工培训专业一览表
时间()年 专业
2004 种植 养殖 食品加工
2005 种植 养殖 食品 计算机
2006 种植 养殖 食品 计算机 电焊 按摩
手机维修
手机维修
河南农业 2010 年第 3 期(下)
--
H EN A N N ON G Y E
教学研究
JIAO XUE YAN JIU
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提高了 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了他们个性特 长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 质。()开展讨论,引导释疑 三 缄默使人 愚 钝,争 辩 使 人 聪 慧。学生对所提问题经过自由思考之后,教师应及时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 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不同意见的 学生互相质疑、自圆其说,使学生在 争辩讨论中明事理、出新意,养成竞 争意识和合作精神。释疑的方法多种 多样,如教师讲授法、学生思考法、师生讨论法等等。教师应视问题的难 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若是概念性、知识性的问题由
教师直接解答,如: “什么是五色旗”、“沙文主义是指什 么”等;分析理解型的题则应引导学 生回答,如:“蒋介石为什么一定要 发动内战”。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 析蒋介石的阶级属性,然后剖析当时 中国的社会现实及国际形势,从而得 出正确结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 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上接第 20 页)等环境差、收入低的行
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所以教师要 把握一个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 学生在自学探究中,一般问题可 以在边学边探究中自行解决,不理解 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集中起来讨论解 决。这一步开始时可给学生3~5分钟 时间,让他们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 难点、疑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 与主题无关的问题。而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做解释,而只要综合大 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 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的方式 有三种:一是生生合作,即同桌学生 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 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由四人 或六人组成,这样,集思广益、思维 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 见,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 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 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 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如学习“百家争鸣”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持“儒家、导,鼓励各企业、社会团体承担一定 的社会责任,出钱出力,积极参与农 民工培训。三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 专业开设齐全、师资力量强、基础设 施好、社会信誉高、学生就业门路宽 的职业学校,把农民工培训工作做大 做强。()培训就业一体化 二 受培训学员当中有95%以上是就业 无门路、创业无资金、外出无技术的 农村“三无人员”,他们有强烈的致富 愿望和就业要求,因此,在学员报到 后,培训学校、当地政府应利用他们 就业部门的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就 业服务等组织优势,与用人单位联系,实施订单培养,集中推荐安排参加培 训学员就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课程设置要实用 三 河南省驻马店农业学校把培训课 程划分为“三三制” :三分之一理论,三分之一实践,三分之一岗前就业模 拟,学员有专门的按摩室、计算机室、餐厅操作间、兽医门诊和机电实习车 间,课程设置实用性强,针对性强,道家、法家、墨家”的观点进行辩论 “哪一家的观点在当时更有用,哪一家 的观点在今天社会更适用”。同时,笔 者还假设一个现实问题,如“针对破 坏校园班集体环境的现象,用哪一家 的观点处理最好”让学生进行辩论,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他们积 极阅读教材及各种课外资料,寻找依 据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依据。这一过 程,实际就是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真正 理解和掌握有关历史知识的过程。总之,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应充 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以问题探究为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科学的学习习惯,达到全面锻炼 学生的目的,使他们获取终身受用的 可持续发展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能 够有效开展工作,以便更好地适应实 际工作的需要。
(责任编辑 刘常兴)
而且就业上岗就能用,这是最受学员 欢迎的地方。()培训管理要规范 四 这里的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政 府要加强对培训单位的管理,坚决杜 绝、打击那些套用、挪用培训资金的 显性违纪和只招生不培训、只培训不 安排的隐性违规行为。二是培训单位 要对学员严格要求,双方都要加倍珍 惜这来之不易的宝贵的学习时间、学习机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让学员既 学到真才实学、技能本领,又要学到 做人做事的社会知识、文明礼仪,能 尽快适应和融入社会文明,加快城镇 化建设。()结业证书要齐全 五 学习结束,经过考核,成绩合格,培训单位应为其颁发正规的成人中专 毕业证书,同时,应利用人事劳动部 门和中专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站等有 利条件,实行培训、考核、办证一体 化,为学生就业创业
增添砝码。
(责任编辑 陈会丽)
业就业,甚至有部分学员因为就业信 息缺乏而难以就业。()培训时间“速成式” 三 农民工培训时间大多是3~6个月,由于受培训经费、农活的季节性等因 素影响,再加上学员都是农村青壮年 和家庭主要劳动力,在校学习时间很 难保证,于是相当一部分培训班就成 了成人教育的“走读班”、“速成班”。()培训内容“证书式” 四 受学员文化程度低、培训经费少、培训时间短、实习设施不完善等条件 限制,特别是县乡成人学校等培训单 位,仅限于对本专业的了解和考级考 证使用,不深入、不系统,理论多、实践操作少,就业不够用。
三、关于驻马店市农民培训工作 的思考
()培训投入再加大 一 培训经费少,是制约各地农民工 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瓶颈,因此,一 定要多渠道加大培训投入,一是面政 府要不断加大投入。二是通过政策引
河南农业 2010 年第 3 期(下)
HENANNONGYE
第二篇: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及思考
生命科学学部2010年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民生活费用收支调查
班 级:XXX
学 号:XXX
姓 名:XXX
农民收入支出调查及思考
这次我所调查的三户对象是我家乡居民。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我国农村发展的许多问题。从调查情况来看,青山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村农户收入的基本情况
1、农民收入水平低。
2、农户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三户的农民中,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产品占其收入的1/3,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长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农民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民的高收入掩盖不了不少农民收入下降的真相。我所调查农户中周清农户家年均收入万余元,而胡秀奶奶家却一贫如洗。
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加上现阶段商品率低,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户增产不增收。从调查的情况看,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调整滞后。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纷纷下马,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商品流通不畅。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被迫闯市场的农民一年四季忙种忙收,顾了田里这一头,顾不了市场那一头。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四面出击,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科技含量偏低。村农民中,大多为初中、小学毕业,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年龄偏大,观念偏旧,对科技成果接受慢,对市场信息捕捉不准,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
4、农业投入不足。村以旱地为主,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适于统一抗旱排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自主经营,耕作粗放,农作物不再连片种植,原有的漫灌方式已不适应。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抗灾能力差,农户增产增收缺乏保障。
5、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二是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且有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利益流失,收入下降。三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3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四是农户欠款的数额和户数在不断扩大。
6、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青山村连续5年4灾,旱、涝、虫交替,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
减收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
三、农户收入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1、家庭收入拮据,农民看不起病。村在传染病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一些诸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上升。由于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农民得了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果是小病拖大,大病不医。对于癌症、重症传染病等,农民则干脆不治。一些家庭的主人得了重病,躺在床上只能硬挺,儿女们及家人围在床前眼巴巴地看着而一筹莫展,此情此景实在让人伤心。对于一些稍有积蓄的家庭,农民得了病面对医院昂贵的收费,也是望而止步。农民身患脑血栓,住院半个月花了3千多,病不好就回了家,他说:“医院费用太贵,一天花200多,种一亩地一年也挣不够一天的治病钱。”在一次务工时不慎从房顶掉下摔成重伤,在县人民医院治疗花费了1万多元后,实在借不上钱了,只好悄悄地出了医院,回家慢慢地熬。在调查时当我们问:“家里老人得了病怎么办?”,群众说:“家里老人治病如果需要3000元以下,儿女们分摊;如果需要3000—5000元,弟兄们因为摊钱就大动干戈;如果是需要5000元以上,架都不用吵了,等
2、孩子上学难,上不起学。撤点并校后人口较少的一些村或自然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要到几里甚至是十几里以外村念书。在调查时,小学四年级学生就要到几十里或近百里以外的学校寄宿上学。有的孩子小学毕业就呆在家不念书了,当我们问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能干什么?”家长说:“现在学校收费项目太多,念初中每年就需1800—2000元,咱穷人哪能念起?!”念初中尚且如此,那么面对念高中每年需4000—5000元的费用,大部分家长有点吃不消。
3、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难。我市农村居民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有4.9万人,随着排查的深入,农村低保人口将得到8.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2002年,据市民政局统计,全市共发放低保资金649万元,有18970人享受到了低保政策,人均年补差342元,月均28.5元。由于部分县级配套资金落实的不够好,实际上部分低保对象达不到月均28.5元,有的甚至只能达到一半,有的不能按时足额领取保障金。如陵川县统计上应发放176万元,实际上只发放低保资金80万元。由于低保资金是分级负担,有的乡镇不愿多报低保人数,人为地把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排斥在保障范围之外,甚至越是经济困难的乡村低保对象越少,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青山村80多岁的老人家胡秀,两个儿子都有智力问题,每天靠和别人要菜、要粮生活,一年只能享受到村里给的20—30元救济。
4、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欠发达地区农村由于贫穷,文化生活落后,剩余劳动力没事干,经济贫困导致了精神贫困。一些年轻人,游手好闲,没事找事,打架、斗殴、赌博、邻里纠纷经常不断。有的人一遇点挫折,就破罐子破摔,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偏激,对村里工作
横加阻拦,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有的乡镇地域广阔,偌大个地方连个派出所都没有,这里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藏身之所。比如近几年偷盗树木的行为愈演愈烈,非常猖狂,等政府派人赶到事发地点,已是几小时后,盗木贼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5、农村群众办事不便。乡镇地理条件差,住户相对分散,再加上农事季节的影响,群众找政府办事和解决问题很不方便。如青山村洲上的农村到乡政府的平均距离为20至30公里,最远的达40多公里。群众要到乡里办事,天不亮就得上路,到了乡政府,要找的人在还好说,若不在,也不敢多等,就得赶紧返回。农民办户口往乡里跑个2趟、3趟是经常的事。有一村民为了办结婚证,往乡政府跑了5次,结果结婚的日期都过了,结婚证还没办理。在青山村村办事不领结婚证的现象已非常普遍。
6、管理与服务跟不上。乡镇由于经济落后,路途遥远,电信不通,乡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显得鞭长莫及。日常通知个会议也要派人分头步行或骑车到各村,提前两三天通知才行。乡干部最怕就是下村去工作,谁都不愿意到边远的村庄去。即使去下乡,也只能车来车去,能去的地方走马观花跑一趟,去不了的村和庄,可能几年也去不了一次。由于集体经济无收入,村干部几年的工资都兑不了现,大家心灰意冷、没精打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一工作就是收钱,群众对立情绪很大,少数村委会工作几乎陷入了瘫痪状态。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从调查的情况看,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干旱、渍涝问题,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忌一成不变,要勤于调整;忌一触即溃,要“把根留住”;忌一盘散沙,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二是要健全服务体系,按照“以区级为引导,以乡村为主体,以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为农民产前提供种什么最好的信息,产中联系好销售渠道,不能让农民一家一户闯市场,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保证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顺利实现。三要切实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害农行为,真正保护农民利益。四是要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做到让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
4、实施科技兴农。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讲座、农民夜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5、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防止通过政府行为“一哄而起”,急进硬推。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田集中在种田能手或种田大户手中,让其自行调整,规模经营,增加收入。三是要择优扶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选择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前景,能够组织农民生产和为农民服务的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
6、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就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负担只增不减,农民收入就无从增起。一要积极推进行政机构改革,以此为契机,大力压缩财政和农民供养人数,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二要推行村务公开,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增强农村政务、财务透明度,促进乡村干部廉洁自律,杜绝贪污腐败、挥霍浪费现象。三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
第三篇:农民收入支出情况调查及思考(推荐)
生命科学学部2010年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支出调查及思考
班 级:09级动植物检疫3班
学 号:200941918313 姓 名:彭婧雅
农民收入支出调查及思考
这次我所调查的三户对象是我家乡衡东县青山村的居民。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了我国农村发展的许多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青山村农民收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青山村农户收入的基本情况
1、农民收入水平低。胡秀奶奶家人均收入只有100元,一个月都难得吃上一回肉,家庭生活入不敷出,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而另一农户江永家虽说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去年家庭纯收入2000多元,但仅用于3个孩子读书的费用就得1500元,占家庭纯收入的3/4,再加上日常生活,生活支出费用,婚丧嫁娶等人情世故,生活十分艰难。
2、农户增收渠道变窄,难度加大。青山村大部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靠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卖难问题时有发生,乡村最大的水泥厂经营不善倒闭也直接影响了农户收入的增加。
3农户货币收入比重低。在调查三户的农民中,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下的农民。其卖不掉的产品占其收入的1/3,即使全部卖掉。也是亏本贱卖。部分农民收入中以实物为主,货币收入相对较少。为了生产和生活,部分农民长将农产品换取部分生产资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农民收入不平衡。少数农民的高收入掩盖不了不少农民收入下降的真相。我所调查农户中周清农户家年均收入万余元,而胡秀奶奶家却一贫如洗。
二、制约农户增收的原因。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加上现阶段商品率低,部分农产品价格下滑,农户增产不增收。从调查的情况看,制约农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调整滞后。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产经营现象,导致一哄而上——恶性竞争——收入减少——纷纷下马,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许多农民因此发出“谁能告诉我,到底种什么?”的无奈叹息。
2、商品流通不畅。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价格大幅下滑,农民收入下降。被迫闯市场的农民一年四季忙种忙收,顾了田里这一头,顾不了市场那一头。农产品大多以乡村为单位组织销售,每到上市盛期,各单位各自为阵,四面出击,不断增加了费用,而且易使区内产品聚集到同一地方,相互杀价,造成内耗,一些农户只好忍痛低价甚至亏本倾销,满载而去,负债而归。
3、科技含量偏低。在青山村农民中,大多为初中、小学毕业,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年龄偏大,观念偏旧,对科技成果接受慢,对市场信息捕捉不准,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
4、农业投入不足。青山村以旱地为主,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适于统一抗旱排涝,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户自主经营,耕作粗放,农作物不再连片种植,原有的漫灌方式已不适应。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抗灾能力差,农户增产增收缺乏保障。
5、增收难度加大。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而提价的空间和可能均已很小。二是工
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依然存在,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且有假冒伪劣产品,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利益流失,收入下降。三是由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第3产业等获取收入的渠道变窄。四是农户欠款的数额和户数在不断扩大。
6、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是一个弱质产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仍起着决定性作用,风调雨顺即丰年,天旱雨涝就减产,对农民收入增减的影响不言而喻。青山村连续5年4灾,旱、涝、虫交替,灾害频发,经常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收甚至绝收,给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严重影响。
三、农户收入低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1、家庭收入拮据,农民看不起病。青山村在传染病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一些诸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上升。由于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农民得了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结果是小病拖大,大病不医。对于癌症、重症传染病等,农民则干脆不治。一些家庭的主人得了重病,躺在床上只能硬挺,儿女们及家人围在床前眼巴巴地看着而一筹莫展,此情此景实在让人伤心。对于一些稍有积蓄的家庭,农民得了病面对医院昂贵的收费,也是望而止步。泽州县山河镇后街村农民张买玉身患脑血栓,住院半个月花了3千多,病不好就回了家,他说:“医院费用太贵,一天花200多,种一亩地一年也挣不够一天的治病钱。”阳城县凤城镇尹庄村农民张全友在一次务工时不慎从房顶掉下摔成重伤,在阳城县人民医院治疗花费了1万多元后,实在借不上钱了,只好悄悄地出了医院,回家慢慢地熬。在泽州县山河镇西土河村调查时当我们问:“家里老人得了病怎么办?”,群众说:“家里老人治病如果需要3000元以下,儿女们分摊;如果需要3000—5000元,弟兄们因为摊钱就大动干戈;如果是需要5000元以上,架都不用吵了,等
2、孩子上学难,上不起学。撤点并校后人口较少的一些村或自然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要到几里甚至是十几里以外村念书。在调查时,小学四年级学生就要到几十里或近百里以外的学校寄宿上学。有的孩子小学毕业就呆在家不念书了,当我们问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能干什么?”家长说:“现在学校收费项目太多,念初中每年就需1800—2000元,咱穷人哪能念起?!”念初中尚且如此,那么面对念高中每年需4000—5000元的费用,大部分家长有点吃不消。
3、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难。我市农村居民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有4.9万人,随着排查的深入,农村低保人口将得到8.5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2002年,据市民政局统计,全市共发放低保资金649万元,有18970人享受到了低保政策,人均年补差342元,月均28.5元。由于部分县级配套资金落实的不够好,实际上部分低保对象达不到月均28.5元,有的甚至只能达到一半,有的不能按时足额领取保障金。如陵川县统计上应发放176万元,实际上只发放低保资金80万元。由于低保资金是分级负担,有的乡镇不愿多报低保人数,人为地把部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排斥在保障范围之外,甚至越是经济困难的乡村低保对象越少,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合法
权益。青山村80多岁的老人家胡秀,两个儿子都有智力问题,每天靠和别人要菜、要粮生活,一年只能享受到村里给的20—30元救济。
4、社会治安状况不好。欠发达地区农村由于贫穷,文化生活落后,剩余劳动力没事干,经济贫困导致了精神贫困。一些年轻人,游手好闲,没事找事,打架、斗殴、赌博、邻里纠纷经常不断。有的人一遇点挫折,就破罐子破摔,对生活失去信心,情绪偏激,对村里工作横加阻拦,干群关系十分紧张。有的乡镇地域广阔,偌大个地方连个派出所都没有,这里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藏身之所。比如近几年偷盗树木的行为愈演愈烈,非常猖狂,等政府派人赶到事发地点,已是几小时后,盗木贼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5、农村群众办事不便。乡镇地理条件差,住户相对分散,再加上农事季节的影响,群众找政府办事和解决问题很不方便。如青山村洲上的农村到乡政府的平均距离为20至30公里,最远的达40多公里。群众要到乡里办事,天不亮就得上路,到了乡政府,要找的人在还好说,若不在,也不敢多等,就得赶紧返回。农民办户口往乡里跑个2趟、3趟是经常的事。有一村民为了办结婚证,往乡政府跑了5次,结果结婚的日期都过了,结婚证还没办理。在青山村村办事不领结婚证的现象已非常普遍。
6、管理与服务跟不上。乡镇由于经济落后,路途遥远,电信不通,乡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显得鞭长莫及。日常通知个会议也要派人分头步行或骑车到各村,提前两三天通知才行。乡干部最怕就是下村去工作,谁都不愿意到边远的村庄去。即使去下乡,也只能车来车去,能去的地方走马观花跑一趟,去不了的村和庄,可能几年也去不了一次。由于集体经济无收入,村干部几年的工资都兑不了现,大家心灰意冷、没精打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一工作就是收钱,群众对立情绪很大,少数村委会工作几乎陷入了瘫痪状态。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从调查的情况看,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重点解决连片干旱、渍涝问题,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调优产业结构。农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忌一哄而上,要热中有冷;忌一成不变,要勤于调整;忌一触即溃,要“把根留住”;忌一盘散沙,要形成“拳头”。
3、健全市场体系。一是尽快筹建大型农产品集散地,满足农产品流通的需要。二是要健全服务体系,按照“以区级为引导,以乡村为主体,以民间为补充”的发展思路,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为农民产前提供种什么最好的信息,产中联系好销售渠道,不能让农民一家一户闯市场,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保证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顺利实现。三要切实整顿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坑农害农行为,真正保护农民利益。四是要积极探索“订
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做到让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
4、实施科技兴农。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讲座、农民夜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5、推进农业产业化。一要坚持市场导向,防止通过政府行为“一哄而起”,急进硬推。二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将闲田集中在种田能手或种田大户手中,让其自行调整,规模经营,增加收入。三是要择优扶强,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选择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前景,能够组织农民生产和为农民服务的企业重点扶持和培育。
6、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农民负担就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负担只增不减,农民收入就无从增起。一要积极推进行政机构改革,以此为契机,大力压缩财政和农民供养人数,从源头上减轻农民负担。二要推行村务公开,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增强农村政务、财务透明度,促进乡村干部廉洁自律,杜绝贪污腐败、挥霍浪费现象。三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
第四篇:关于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陈文强
《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家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 以下简称《通知》 },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明确自2017年起启动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确定2019年12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点。如何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是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本文就第三次土地调查有关问题谈些看法和意见。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应遵循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二次土地调查于2007年7月开展,调查数据更新至2009年10月31日标准时点,距今已经近8年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由于受当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等因素的影响,其部分成果真实性存在问题,图数与实地有许多不一致,加上8个土地变更调查存在的变更不到位和地方人为因素的干扰,现有的成果现势性不强,已经不能客观、准确反映各地实际的土地利用状况。第三次土地调查必须避免第二次土地调查出现的问题,要客观、准确调查各地土地利用真实情况,对出现耕地面积增减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减等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来,不得隐瞒和擅自修改。
2、充分应用“3S”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原则。与第二次土地调查相比,第三次土地调查采用的遥感影像的分辨率更高、时效性更强,互联网技术更加成熟,因此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将大大提高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效率和成果的准确率,也更有助于成果的运用和互联共享。
3、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重点的原则。第三次土地调查内容很多,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条件调查等。第三次土地调查要求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2019年12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点,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突出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重点,才能确保调查工作按时保质顺利完成。
4、有利于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在土地类型调查中,对难以判定的地类要从有利于保护耕地出发确认相关地类,如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耕地已经改种果树、茶树、林木等,或已作设施农用地的,要看其耕作层是否破坏,耕作层未破坏的按耕地调查,耕作层已经破坏的按非耕地调查。
5、充分运用现有各级各部门调查成果和资料的原则。目前各级各部门的调查资料和成果不少,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调查所用的1:2000的航空遥感影像图分辨率高、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新等,这些资料和成果可利用价值很高。国土部门已经基本完成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资料是法定的权属凭证,是认定村界的依据等,也必须充分予以运用。
二、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急待明确的有关问题
1、调查的组织领导。《条例》和《通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要成立相应的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地区调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目前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通知》的要求首先成立第三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研究调查经费、调查方案、协调部门间配合等重大问题,国土部门要着手编制土地调查工作经费预算,制定调查技术方案和招投标方式选聘专业调查队伍的方案。
2、调查的界线确定。土地调查界线涉及省界、地市界、县界、乡镇界、行政村界,以及国有农场权属界等。不同的界线应有不同的要求,并且要保证界线不重不漏,最主要的界线是县界和行政村界。在开展调查前最好能够把界线先确定下来,以免调查结束后出现重叠或遗漏。关于省界建议国土部委托专业队伍根据国家行政勘界成果数据化为1:10000数据成果后下发各省使用,确保各省土地调查界线不重不漏;关于县界建议各县(市、区)在2016土地变更调查基础上对有出入的界线提出修改意见并附图件提交省级确定,省级在汇总各地意见后统一确定县级土地调查界线;关于行政村界必须明确采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的界线;地市界由县界形成,乡镇界由行政村界形成。
3、调查的土地分类。第三次土地调查必须明确采用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并在该标准基础上根据当前土地管理需要,增加部分细化分类的内容,并通过调查的技术规程和实施方案加以明确。如湿地、批而未用土地等。
4、调查的方式方法。《条例》规定,土地调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综合运用实地调查统计、遥感监测等手段。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由国家或省级专业队伍以正射影像数据与上一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耕地等重点地类进行地类一致性判定,区分提取影像与数据库地类一致部分和不一致部分。地方调查单位采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遥感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3S”一体化技术手段和移动互联技术,开展外业实地调查核实和数据建库工作。对与地类初判结果不一致的和重点地类变化图斑,市县级使用外业移动终端设备生成举证数据包,报送省级审核,省级采用互联网技术替代外业方法进行审核。
5、调查的经费安排。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次全国性的国情国力调查。按照中央、地方事权分离的原则,《通知》明确第三次土地调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国家和地方承担的工作任务分担。《条例》规定,土地调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工作任务分工为:国家统一购置航空、航天遥感资料,统一制作调查基础图件;地方政府负责组织专业队伍在国家提供的基础图件基础上,深入实地,细化调查。当前地方政府必须抓紧按照这个分工进行经费的测算,并列入2018财政预算,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6、耕地和建设用地等重要地类的认定。第三次土地调查最主要的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的调查,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对于已批准农转用而未使用的土地,虽然实地现状是农用地,但法律层面上已经是建设用地了,因此应按建设用地进行调查,并标注为批而未用土地类型;对于未批占用的土地,实地已经是建设用地了应按建设用地进行调查,并注明非法占用,待违法查处复耕后再按实际土地类型进行调查。
7、调查的成果衔接。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成果涉及土地地类、位置、面积、分布、权属等状况,要以政府的名义做好土地调查成果与已有的林业调查、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民政勘界等成果的衔接,特别是做好与林业部门林地成果的衔接,以利于成果的应用和共享。
三、几点建议
1、第三次土地调查要始终坚持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第三次土地调查涉及多个部门的业务和数据,将关系到相关部门已有成果和数据的衔接与调整,比如林业部门已有成果林地面积与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林地面积不一致的,必须由政府牵头进行衔接和调整,确保一个县相关地类数据的一致性和唯一性,有利于社会和公众使用调查成果,发挥成果的最大社会效益。
2、充分利用各级各部门已有的相关调查成果和资料。一是充分运用农业部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所采用的1:2000航摄成果资料。二是充分借鉴省测绘管理部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三是有效利用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和农村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资料。四是充分享用民政部门行政勘界成果资料。
3、尽早筹措第三次土地调查经费。《通知》已经明确自2017年10月起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目前各地应抓紧制定第三次土地调查经费预算并列入地方2018财政预算。鉴于国土资源部土地调查项目成本定额标准尚未下发,各地可以先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经费标准制定第三次土地调查经费预算,今后再进行经费追加调整,保证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4、先行开展省级第三次土地调查试点。为及时摸索第三次土地调查有关工作,研究确定全省土地调查技术方案,省厅应会同各设区市国土局选择有代表性、积极性高的一些县(市)先行开展土地调查工作试点。通过试点总结调查工作经验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在全省进行推广。试点县(市)应先行开展以下工作:调查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建立、调查技术实施方案的制定、调查项目招投标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调查经费预算的制定与执行、调查内外业的程序与内容、调查成果的汇总、项目检查验收方法与成果上报等。
第五篇:关于西安市农民培训的几点思考
关于西安市新型农民培训的几点思考
刘君 李宁 任晓姣
西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
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近年来西部大开发加快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战略方针。西安市涉农区县10个,辖150个乡镇,3161个村,农业总人口近500万人,占总人口的54.3%,小学文化占7.9%,初中文化占50.4%,高中以上41.7%,从数据来看,西安市农村劳动人口数量大,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客观上制约了“农转非”从业人数,制约着农民学习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能力,同时影响农业先进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几年来各种形式的培训对农民的增产、增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同时我市农民的整体现状仍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
今年来,西安市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贫富差距大、知识贫乏、相对比较落后的局面。那么究竟什么是农民喜闻乐见的、迫切需要的、能够卓有成效的?怎样才能真正依靠培训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基层农业工作者,我们对农民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整合农民培训资源配置
西安市参与农民培训的机构涉及农业系统、教育系统、科技系统、劳动系统、林业系统、扶贫系统等等。由于多头管理和分散培训,培训机构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沟通,责任分工不明确,使得农民培训力量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源极大浪费、培训效果不佳,无论从有关部门还是农民身上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整合培训资源是西安市更好的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培训新型农民应该解决的首要问题。
现存的许多农民培训机构中,普遍存在管理人员和教师人员少、办公环境小、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根本不能满足农业科技日益更新的农民培训工作。在公共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借力而为,广泛联合应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一是依托科研院所,地方能人、土专家不断扩大师资队伍,提高技术的创新和实用性。二是市级部门与基层农业职能部门的联合,简化了培训的组织形式,使农民培训工作组织得力,培训目的明确。三是与知名农资企业的联合,既宣传实用技术,又增强了农民生产上利用农资的科学选择。整合资
源还意味着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从而增强农民教育培训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培训效益,这应该也是我们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以后的重要方向。
二、加大培训宣传工作
首先,培训前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渠道加强农业政策的宣传,让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深入人心,明确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以提高农民对科技培训的认识度和参与度。其次,由于农民培训是一项用时多、见效慢、投入大的工作,培训期间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电台、远程培训网络信息站等媒体,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培训要求、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做到让政府了解,以求得更多的支持;让农民明白,促使培训工作更深入扎实;让社会监督,以便培训工作更切实有效,真正做到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最后建立整套农民培训档案并进行归类整理,多做培训后的回访工作,及时做好农民成果上报工作,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对农民取得的成绩适时的报道,充分发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后续作用。一方面宣传了当地的特色产业,一方面宣传了成功的培训经验。
三、加大培训经费支持,保证培训工作更好的落实。
农民培训是一项纯公益性服务工作,培训机构不收取任
何农民培训费用,所有的培训经费都来源于政府的支持,所以对于各个培训机构来说开展起工作显得举步维艰,有的培训机构连启动资金都没有。目前一般都采取的是培训机构从初期的调研直到培训完结完全垫资,等到年底由监管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财政才会将培训经费拨付培训单位,这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服务机构来说,培训经费的不及时往往使培训内容“缩水”,培训流于行式。政府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年初适当的向培训机构划拨一定的启动资金,解决培训机构的后顾之忧,为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四、完善农民培训内容
1、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许多培训机构只侧重农民生存技能的提高,而缺少对农民整体素质的培训。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心理健康知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知识的培训,不仅能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而且能更好的融入当今社会。
2、强化农民专业技术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西安市出现了一些诸如生态农业、绿色农业、都市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新兴农业,培训机构根据当地特色、农民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支发展都市农业的带头人队伍,一支掌握先进实用技术、扎根农村的农民技术员队伍,一支技能娴熟、立志务农的骨干农民队伍,一支善于经
营的农民经纪人队伍,一支具有创业精神、通晓管理的农民企业家队伍。
3、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培养适应城镇化、工业化需要的产业工人为重点,根据当代社会需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通过培训签订就业协议,不仅解决农民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也缓解了当前的用工短缺问题。
五、创新农民培训新形式
切合市场的产销和农民实际需要,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培训,以鼓励示范调动农民学习的热情。根据农民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形式的培训。
1、加强农民培训的实习基地建设。近几年西安市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基地的建设,每年都会确定10个市级科技示范园区,培训机构可以结合农业科研单位的试验示范基地和这些标准化基地,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农民的意愿,有针对性的组织农民到示范基地去参观学习,进行现场培训。
2、“大型企业+协会+农户”的培训。当地企业、专业技术协会、农民合作社等组织依靠自身的优势,宣传自己、推广技术、带动当地农民发展。
3、加强农村技术带头人的培训。利用农闲时节以村为单位选派技术能手去农业科研院校或大型农业企业集中学习,以技术骨干带动当地农业发展。
农业和农民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民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发挥党中央国务院指定的惠农政策,有效的开展农业和农民培训工作,将会极大的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