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的观察和思考
西安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的观察和思考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西安市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实证调查,对当前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度观察。对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状况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从农民工自身、政府、企业和社区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并提出一定的针对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农民工 文化生活 调查研究
一、目的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发展成长的,在我国,农民工为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目前,农民工群体却处于夹在城市与农村的“半城市化”的尴尬境遇。保障农民工群体相对丰富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精神世界质量,是关乎我国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保障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
调查中,有5.2%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为小学,有44.2%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为初中,只有22.6%的为高中水平,与当代社会平均文化程度相比明显偏低。
月收入在1600-1800元的农民工占总农民工比例的42%,收入在2000-2500元的占35.5%。只有少数农民
工月薪收入在4000以上。调查发现,有76%的选择闲暇时间看电视及睡觉;51.3%的农民工主要通过电
视渠道获取各种信息;8.3%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工作时间长但可以接受,45.8%的农民工没有假期或假期只有春节;22.1%的农民工有双休日以及节假日。
另外,调查还发现,农民工将收入用于文化消费在200元以上的占18.4%,在101-200元的占13.2%,在51-100元的占44.7%,50元以下的占18.4%,其收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歌厅、舞厅占39.4%,上网占45.9%,购买书报杂志占37%,购买文化展、博物馆、公园、电影院等门票占16.3%。
有45.9%的选择了政府单位或社区很少组织文化活动,45.1%的选择了政府、单位或社区从不组织文化活动,只有1.6%的选择了政府、单位或社区经常组织文化活动;有62%的农民工从不参加这些文化活动,有23.5%的农民工很少参加,还有18.2%的农民工压根不知道有文化活动。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较强的精神文化意识,28.4%的人渴望提高文化生活质量但未付诸行动,62.1%的精神文化意识不
强或缺乏文化意识。
经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
1.近半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为初中,明显低于当今社会平均文化程度;
2.绝大部分农民工收入偏低,在生活及仅有的消遣后所剩无几;
3.半数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基本没有假期;
4.一半以上的农民工每月文化消费低于100元,很大一部分人都用在了去歌舞厅及网吧。业余生活单调。
5.政府单位或社区为农民工组织的文化活动特别少。农民工自己也很少参加或了解这些文化活动。
6.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较强的精神文化意识。
三、原因分析
1.主观因素
1)自身文化素质偏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使得许多农家子弟过早结束学业,匆匆踏上了进城务工的大军。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仍然较低,尽管他们大都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他们与城市的同龄人相比,学业不精,缺乏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尽管他们与老一代相比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大多数仍局限于普通中等教育,他们普遍学历较低,且多数未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
他们大多从事劳动强度大、收入低的建筑业、制造业、餐饮业、娱乐业等行业,自身职业竞争力不高,又得不到有效的劳动技能培训,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化,新生代农民工很难满足新兴产业和岗位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他们由于学历较低只能被迫从事知识和技能相对较低的工作,工资水平也相应较低。目前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其实缺少的不只是农民工,更缺少有着专业技能又能适应岗位需求的农民工。因此,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自身人文素质亟待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偏低极大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从而限制了他们对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给他们融入城市文化生活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2)片面追求物质享受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受一些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金钱万能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的影响,片面追求物质享
受,他们更加注重吃喝玩乐而忽视了精神文化生活。在求职应聘时只看重企业的工资待遇,而忽视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以及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自己从内心上就对文化生活不够重视,主观上放弃了对精神文化活动的参与和追求,没有了提升自己精神文化素质的内在动力。再者,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观念上存在误区,不愿意为精神文化消费埋单。与老一代农民工的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渴望扎根城市、融入都市生活,为了表明自己的非农民身份,他们几乎花光自己所有的工资来进行物质投资,甚至用信用卡透资。他们紧跟时尚潮流,名牌服装、名牌手机和电脑、甚至汽车和房子都是他们追逐的目标。有些新生代农民工一领到工资就进入高档酒店和娱乐场所挥霍一空。同时“以貌取人”的这种错误观念也促使新生代农民工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而情愿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物质消费品上,而精神文化消费品却不受他们的青睐。
2.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但是用工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险、教育培训等方面受到极大的政策性歧视,文化生活边缘化。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农民工都迫切盼望政府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他们认识到了知识、技术的重要性, 希望拥有更多个人发展的资源和竞争的资本。
目前,各级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并不能完全适应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增长,公共财政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比重不高。另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的意识也不强。政府是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导者, 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把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职能。要在想方设法提高农民工经济待遇的同时, 切实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3.企业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关心不够
农民工与其所在的企业关系最为密切。因此, 企业对农民工文化活动重视程度对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影响最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多数企业并没有为改善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 企业为农民工举办的文化生活活动特别少,多数的农民工只能依靠家庭以及政府投入的公共设施丰富自己的工余
文化生活。另外,我们不可否认企业在用工过程中违反劳动法规、强迫工人加班加点现象还是存在的,这种做法等于直接扼杀农民工开展文化生活的时间与精力会为其文化生活的改善带来巨大的阻碍。
4.社区对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支持不足
目前,一些城市政府对农民工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心理,他们总是站在城市市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忽视了农民工在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权益。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权益等方面,社区也没有给予积极有效的支持。一方面,城市里的先进文化设施和高雅艺术,多数是为满足城市居民等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人的需求,不太适合农民工的口味;另一方面,随着文化服务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一些文化产品生产单位把经济利益作为自身追求的主要目标,商业化气息浓烈,一张电影票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看一场演唱会也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些文化产品超出了农民工的消费能力,文化为平民百姓服务、为农民工服务的意识不强。
四、改进意见
1.文化素质越高,就越追求精神文化享受,就越容易融入城市文化生活。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与城市居民比仍有差距。文化知识的不足,既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又不利于他们充分就业。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调整生活方式,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去不断“充电”,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弥补文化水平的不足,增强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主动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更要珍惜和把握每一次技能培训的机会,逐渐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增强自己的谋生能力。加强自身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学习,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公民道德,不断增强心理抗挫能力和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树立规则意识、卫生意识、安全意识、民主法治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2.各级政府是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导者, 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 把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不断增强公共服务的职能。各级政府应成为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主导者,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增强服
务意识, 努力在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方面有新的突破。加大投入,重点扶持适合农民工文化消费的设施建设与素质培训。进一步完善针对农民工的各种社会保障政策,争取为他们提供类似城市居民一样的保障服务。
3.企业在不断改善农民工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结合农民工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因陋就简、因企制宜,注重基本文化设施建设, 并能积极开展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文化体育活动。逐渐增加文化设施方面的投资, 在想方设法改善农民工物质生活的同时, 结合农民工生产生活的实际,创造条件建设一些适合农民工活动的场所,如电视室、棋牌室、乒乓球室、阅览室、篮球场等,尽可能地让农民工在业余时间有电视看,有书读,有场地玩。
4.社区应经常为农民工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 比如提供类似“露天电影”、“纳凉晚会”、“广场演出”等文化活动, 让他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通俗文化的气息, 满足他们低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各文化产品生产创造、经营组织、表演放影等单位要根据农民工的口味、兴趣等特点, 通过精心设计, 多为他们提供价廉质优、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并大力宣传农民工的先进事迹, 多做正面报道, 努力消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彩娟.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对策研究.【2】任佳.关于丰富和改善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对策研究.【3】邹林.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4】纪东东.当前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的观察和思考.【5】雷玉琼.农民工文化生活“孤岛化”现象探析.
第二篇:基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思考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思考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2-01-18 10:50:00 ]作者:王颖(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关心和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有效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是一项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因此,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并对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的原因进行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此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利,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他们共享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42亿,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58.4%,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这一群体在创造城市繁华的同时,却无时无刻不品尝着陌生的城市给他们带来的寂寞。他们虽身在城市,心灵却无处栖息。因此,关注农民工文化生活,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加强对农民工文化权益的保障,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以文化的力量为新生代农民工架起一座融入城市的桥梁。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
在改革开放下成长起来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在生活方式、城市认同感、文化程度、精神需求等方面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拥有着较高学历或是多方面的文化教育背景。他们不满足“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生活,他们渴望享受都市的生活,他们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意愿相对强烈,文化生活需求的层次也相对较高。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他们的文化生活还不尽人意,存在许多问题。
1.1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匮乏,文化需求处于“饥饿”状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资源匮乏,文化娱乐生活单调。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同,但文化生活基本一致,看电视是他们从事最多的文化娱乐活动,其次是读书看报、上网、聊天、睡觉,而看电影、看录像、去歌厅是少之又少。农民工文化生活单一,基本处于文化生活饥饿状态。
1.2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处于边缘化状态。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中,但在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下,他们既得不到农村政府提供的相应文化服务,同时也享受不到工作所在城市提供的服务,他们处于尴尬的边缘化境地,文化需求体现为一种自发的存在状态。无论是国家主渠道,还是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关注严重不足,与城市居民所享受到文化权益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在文化生活需求和文化供给上都处在文化边缘化的困境,使农民工生活在城市的“文化孤岛”上。
1.3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低。新生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更渴望留在繁华的都市,享受城市的文化生活。然而,低学历低技能,迫使他们只能从事那些环境恶劣、工资低、待遇低的工作。“文化素质低”与“劳动技能低”造成他们“劳动收入少”、“就业机会少”。因此,农民工参与和享受城市文化生活的比例、程度还非常低,城乡二元结构形态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推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称,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国家和社会有责任保障该群体的各种权益,尤其是他们极度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造成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贫乏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探求解决问题的措施。
2.1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收入普遍偏低。经济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由于所受的文化教育有限,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就业环境,他们在城市的就业岗位多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低的岗位工作,他们每月所得仅能够维持其本人最低生活水平,即使他们处在旺盛的消费阶段,也只能拼命挣钱,精打细算、节俭度日,维持日常生活。每月用于支付文化生活的费用所剩无几,也就是说,物质基础尚未达到精神需求的高度,文化消费对他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奢侈。
2.2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缺乏制度保障。长久以来,我国公共物品分配重城市、轻农村。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没有纳入政府管理系统,企业或社区组织对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也采取漠视的态度,被排斥在社
会保障体制之外,这与制度的缺失密不可分。如果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在文化生活方面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较多的服务和设施,从制度层面将新生代农农民工纳入到政府公益文化服务系统,建立稳定的农民工文化工作保障机制使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享有一样的文化发展权、文化参与权、文化创造权和文化享受权,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进入主流文化圈将起决定作用。
2.3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大于社会供给。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不同于他们的父辈,个体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他们不满足自己的处境,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工作,想充实自己,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劳动技能。而各级政府及企业为农民工提供的文化服务多包括:阅报栏、图书、电视、就业信息、免费看电影等,这就与农民工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希望政府和企业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必须的文化服务外,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技能水平,满足企业对其技术的要求,从而改变窘迫的经济状况,融入城市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丰富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对策
3.1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主力军,各级政府有责任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满足他们的文化生活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3.2增强企业文化活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由于农民工文化生活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企业就不会对农民工文化生活进行经济投入,关心员工的文化生活需求。企业要发展,就要以人为本,从农民工需求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增强企业文化活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3.3加大政府职能的深入,为农民工提供文化交流平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需要通过一种权利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的结合互动。政府文化部门的职能如何更好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将工作深入基层,针对需求,“投其所好”,即要急农民工之所急,想农民工之所想,切忌提供无效的文化服务,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实现文化资源的最大效益。政府除了对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还应该帮助农民工在主动参与和创造文化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3.4发挥图书馆等公益性信息服务职能,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包括多媒体阅览室在内的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享受到现代文化发展的成果,发挥图书馆文化主渠道的作用。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期待。因此,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保障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利,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让他们共享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成果,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doc
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内容提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上城市,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一员,为城市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城市对他们这个群体的关注有多少?近几年,社会给予了这方面的普遍关注,一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保障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总体上看上一代农民工关注的问题更多的是生存问题。如今,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并且将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较之上一代农民工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高,对物质和精神享受的要求也比较高。因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存、工作等基本问题,也要关心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更高层面的需求与权利。本文以假期实践单位所在园区(城阳流亭洼里工业园区)的所见所感为案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关 键 词新生代农民工 上一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的“更新换代”,新生代农民工登上了历史舞台,并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新生代农民工较之上一代农民工有很大不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春光这样描述他们: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这一点确实如此,大体看来,他们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外出打工的,基本上没有务农的经历,同时也基本上没有多少锻炼,身体承受力明显弱于上一代农民工。对职业的要求也高,基本上很少人会主动去选择体力支出比较大的那种工作(即使工资还可以),大都更倾向于一些轻工业体力支出少的工作。他们的业余生活,较上一代农民工更丰富一些,他们能熟练的使用一些电子设备,像MP3,MP4,低音炮,手机,还有上网等来达到娱乐休息的目的。但总体上看,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很单调,仅仅局限于此而已。
一、观察的现象与现象分析
(一)观察的现象
在这个工业园区内,我做了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在这的最大感受就是:这里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很少看见中老年农民工在这里务工,感觉这里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地方。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着实已经成为农民工中的主体了。在这里仅凭每天上下班,买饭、周末购物,到网吧上网时对身边农民工的观察与交流为案细谈。众观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时间生活,可以得出他们业余生活的基本特点,在业余时间里,他们做的最多的就是无事在宿舍(或家里)睡觉、上网冲浪、影吧看电影、看电视、逛街购物、听歌、打牌聊天、读书看报等。精神生活很是单调,像无事在家睡觉,上网所占比例很大。不过这样开销不会太多,还能取得娱乐的目的,也算实惠。
(二)现象分析
和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进城的目的不在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更好的发展契机。他们不再像上一代农民工一样省吃俭用,只知道挣钱往家里寄,也不会刻意约束自己的消费。较之上一代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对工作的期望值以及对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要求也比较高。从调查中可以明显发现,现代生活对他们影响较大,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已经带上了一些城市人的色彩。他们的生活较之以前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比
如上网、听音乐、旅游等,尽管比例不是很高而且往往只是“偶尔”。尽管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已经比较丰富,但大多是为城市居民准备和设置的,农民工由于业余时间少,城市消费水平高,因而无法享用。
二、原因分析
(一)农民工收入较低,精神文化消费偏低。
从我身边的同事朋友那里得知,他们的工资基本上在1500元左右,每月生活费400元(很节约的那种),往家寄1000元,偶尔再买件衣服,留下的仅仅是压钱包的了,不可能在精神生活方面有大的支出,因此精神生活很是单调。
(二)农民工受工作时间长和劳动强度大,以及活动场所、设施的限制。
新生代农民工大都喜欢从事轻工业,一些体力支出比较少的工作。但这种工作有个特点,就是工作时间较长,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给予他们,让他们放松娱乐。像那些劳动量较大的工作,工作时间是较少,但往往累的直想休息而没有精力和心情去娱乐啦。因此,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劳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和精力。此外,农民工还受到活动场所、活动设施的限制。进城农民工主要居住用工单位宿舍、建筑工地工棚、自己租赁房屋三种形式居住。大多数的农民工认为城市只是暂时的栖身地,所以,对于住房的要求也只要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和休息的需要即可,对住处没有什么奢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有配套齐全的健身设施,以及娱乐休闲的场所等。
(三)政府及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关注不够。
近年来,对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子女上学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问题已在解决中,但对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却还缺少足够的关注。政府和社会对农民工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度不够。所以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及制定相关政策,使社会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一)农民工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素质。
新生代农民工较之上一代农民工,他们不再只是以挣钱为目的,出来打工更多的是为了积累经验、见世面,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农民工应该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技能,遵纪守法,主动适应这多元的城市文化生活。农民工进城不仅应逐步改变自己原来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且要把城市真正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来看待,既建设她,又热爱她,更融入她,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城市的尊重,也只有这样才能与市民达到真正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加快与市民的融合速度。要让他们融入城市文化生活之中,真正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待遇,从而享用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让文化生活对农民工来说不再是奢侈品。
(二)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及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关注度。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政府作为权力机关,应该及时制定一些相关政策,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带动全社会真正为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做一些实事。政府还应加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影剧院等群众性文化事业的建设,让文化设施向农民工开放,切实改进服务形式,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真正走进农民工中间。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多举办一些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娱乐活动,让社会各界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三)企业应担当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企业作为和农民工打交道的第一线人,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责任。人性化的管理将促使员工和企业建立深厚的感情,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所以,企业的利益与为农民工提供文化娱乐设施并非一对矛盾,一定意义上讲,为农民工提供一些文化娱乐设施,进而改善农民工精神生活质量是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因此,应该发挥企业的主导作用,来解决农民工精神文化匮乏的问题。主要应该贯穿与日常工作之中,企业应该给农民工订阅一些报刊、配备一些电视,组织农民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等等。通过这些来加强农民工业余学习与娱乐活动。
参考文献:
一、李立文等《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6(4)
二、董海军《镜像中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国青年研究》,2006(4)
三、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中国青年研究》,2006(4)
第四篇: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与思考[范文模版]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与思考
宜昌市伍家岗区万寿桥小学,地处宜昌城区车站、码头、大型商品房开发和水果蔬菜批发市场,流动人口较多,是伍家区教育局指定的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该校自2004年秋季开始,6学期来共接收流动人口子女2600余人次,其中转入转出581人次。本学期全校学生786人,流动人口子女582人,占学生总数的74%。流动人口子女中,90%以上为农民工子女。
一、农民工子女的特点
特点一: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强 增加了学籍管理难度
万寿桥小学三年来,流动人口子女共转进转出581人次,流动性非常大。有些老师反映,有少数农民工子女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甚至发生“今天注册,明天走人”的现象。老师早上来上课,发现少一个学生,赶紧联系家长,当班主任赶到学生的居住地时,发现早已人去楼空,不知去向,有的学生甚至几个学期的费用都没有交上就举家迁徙。
特点二:思想道德教育连贯性差 增加了德育教学难度
农民工流动性决定了他们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连贯性。农民工由于工作地点的不确定,他们子女的读书地点往往也就不确定,因而学校、老师就很难全面系统地了解他们子女的思想道德状况,也就无法因材施教。有时候学校、老师刚找到教育学生的好方法,教育初有成效,学生又因父母的流动而“转移”,又要到“新”的学校,“新”的学校也只能从头开始。
特点三:教子层次差异大 增加了素质教育难度
该校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工有的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有的却比较轻视孩子的学习,认为孩子上学以后,子女的教育就完全交给学校。家长只顾挣钱维持生计,不关心自己的子女的思想动态,只关心孩子考多少分。由于家庭教育不同,带来孩子的思想素质差异较大,增加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难度。特点
四、家庭学习环境差增加行为教育难度
特点四:家庭学习环境差,增加行为教育难度
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虽然高于他们在家乡务农的收入,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收入水平要远远低于城市平均收入水平,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较为艰难。
除了物质生活的匮乏,加上生活环境差,有些农民工孩子养成一些陋习。社会上的不良因素也影响着农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做法
1、落实政策到位,让辖区内的农民工子女进得来
“不让辖区内的任何一个农民工子女辍学”是我们现在的办学口号。每学期开学第一天,都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市教育局文件,领会精神,提高认识,明确要求。行政人员全员参与,加班走遍周边社区,调查摸底,了解流动人员居住情况,子女上学所需情况,新生入学报名情况,文件精神知晓情况,做到了第一手资料心中有数。让辖区内的每一个农民工子女都能进到万小来。几年来,报社、银行、街办、交运,集体的,个人的,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的,共向学校农民工子女捐款捐物达1万多元,解决了100多名学生入学难的问题。
学校呼吁社会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几年来,报社、银行、街办、交运集团等单位和个人,共向学校农民工子女捐款捐物达1万多元,解决了100多名学生入学难的问题。
2、实施措施到位,让每个农民工子女读得起
很多家庭因经济原因,常常不能及时交纳书费和杂费,于是学校决定将开学第一周定为“家访周”,对困难农民工子女采取部分缓交书费,部分减免杂费的措施,有100多农民工子女受益。学校详细制定辅困措施,对流动人口子女实施温馨教育。针对务工子女来自的省份不同,所学的教材不同,学年制的不同,所接受的教育度的深浅不同,学校要求老师们制定辅困计划,确定帮辅的对象,帮辅的内容,帮辅的时间,不让他们学习掉队。我们要求教师对流动子女做到“六知晓”:知晓家庭住址、家长电话、家长工作情况、孩子性格、孩子爱好、孩子需求,在六知晓的情况下因材施教;在帮扶中做到“六个点”:对流动子女知晓多一点、交流多一点、表扬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在具体行动中给与他们心灵上的慰藉。
3、开展活动到位,让每一位农民工子女学得好
建图书角,分享快乐。利用开学初的“家访周”,全体老师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情况进行了家访,体验孩子们的家庭学习环境;开放学校图书室,鼓励同学们主动到校图书室借书阅览;订做教室图书架,爱心捐助图书角,引导同学们和好书交朋友,通过读书,共同分享好书无穷乐趣。
学习先进,奉献快乐。今年三月份开展了以“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为主题的手拉手学雷锋活动,各班同学手拉着手共同参与此次活动,每个节假日,我们都会循着先进的足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寻求精神的支柱,找到快乐的源泉。
快乐作坊,体验快乐。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分享、体验大家的快乐,校红领巾广播站增加了新栏目——《快乐作坊》。在这个栏目中,各个中队、小队或是手拉手伙伴都可以及时将已经组织并开展的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报道出来,同时,还可以记录活动过程、活动后的感触、反思,使红领巾广播站成为大家相互交流、相互感动、相互激励的平台。很多同学在稿件中都提到了“快乐”二字,并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回味,体会到新时代赋予“快乐”的真正含意。
落实规范,成长快乐。校大队部制定并实施了“规范下我快乐成长”的《规范》梯级训练方案,各班相继开展读、背、默、守《规范》的比赛活动。在此基础上,各班还对照《规范》二十条的内容逐条检测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让所有的学生在规范下健康、快乐成长。
学校为丰富农民工子女的课余生活,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有声乐、舞蹈、鼓号、美术、体育等,接受了有相应特长和兴趣的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如卢兰兰,在学校体育兴趣小组训练,觉得该生确实是个体育好苗子,就让体育老师上门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后来她代表伍家区参加在宜都举行的市运动会,取得了少年组举重比赛的亚军。
三、存在的困难
1、教育经费严重不足。2003年9月,国家明确规定“流入地政府财政部门要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我校作为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教育经费日趋紧张,在流动人口子女日渐增多的今天,学校今后的发展已经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希望当地的政府为接受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进行教育经费上的支持。
2、承载生员过重。在2004年9月我校流动人口家庭中,有2个及2个以上子女的家庭有217户,其中2个子女的家庭有178户,三个子女的家庭有33户,4个子女的家庭有5户,5个子女的家庭有1户。这些家庭中多个子女同时在我校读书的有299人。由此看出落实计划生育国策还存在漏洞。
3、教师负担过重。教师是学校进行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面对突如其来的流动人口大军,教师们的内心负担很重。由于每年都有流动人口子女或转走、或插入本班学习,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教师的工作
量增加了许多,新进的学生往往在行为习惯、思想素质上需要老师进行持续不断的教育,在艰难的将刚转进的学生转变后,新的学期又来了,于是,老师们又要重复原有的工作。
四、我们的体会
1、依靠社会各级部门,才能共同营造良和谐的教育环境。
个人的自由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其被教育的前提首先是天性被尊重,由此因势利导,促其自由健康发展。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根本上关心和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办学布局,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改善办学条件,探索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模式。加强周边环境的整治,动员全社会帮助和关心这些孩子,让他们在阳光雨露里健康成长。
2、实施责任帮扶制度,关爱每一个农民工子女
老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帮扶关系,学生与学生也可帮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生活在集体和他人的关爱中,及时交流思想,解决困难,让这些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对同学产生信任,从而不再孤单,并能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品行。
3、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学校通过知识上的讲解,以及心理咨询、及时了解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学校组织了开展丰富多采的课余生活,诸如: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知识竟赛,集体游戏,科技制作等,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不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各种能力。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新理念
“以人为本”是当前教育的新理念,如何教育好学生,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晓之以礼,动之以情”,以身示教,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在教育教学中要真正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五篇: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几点思考
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1-12-31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1月下期供稿作者:胡国庭 曹力元
[导读]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
胡国庭1曹力元
2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364-0
1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仙居县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实际调研,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社会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社会各界重视程度等三个方面着重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并从政策层面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精神文化生活的资金和时间、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使其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基本职能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几点建议,对于社会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改善对策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有特殊身份的群体,他们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的推动力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关爱农民工群体,丰富农民工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爱农民工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为代表的第一代农民工由于年龄等原因已陆续离城返乡,出生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而且在今后二十年间,他们将成为我国各大产业工人的主体人群。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期望值较高,对物质需求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较高。从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调研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并寻找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的有效方法,是眼下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
仙居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位于台州与温州、丽水、金华三市的交汇处,全县经济主要以手工业、化工、旅游等几大产业为支撑。这些年,随着手工业、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的外来务工人员,这批人员主要来源于江西、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村,且年龄不断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由于受到自身收入来源少、社会公共文化(娱乐)设施不足、社会各界重视程度不够等种种因素的限制,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依然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经过走访、摸底调研,我们发现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劳动收入低,适合需求的文化产品超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能承受的经济范围。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与他们从事的职业及收入来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工作年限短、财物方面原始积累少,加之他们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低的服务行业工作,平均月收入基本集中在1310-2000元之间,工资收入低,因此能用在文化生活消费方面的开支就不足,限制了他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比如报纸、书刊、杂志等文化消费,除了公司、企业免费赠阅外,他们很少会掏钱去主动购买。另外,城里大部分先进的文化娱乐设施,是为了适合城市居民需求而建设的,消费成本高,像影院、茶座、酒吧等文化娱乐场所,游泳馆、美容美体俱乐部等健身场所,消费动辄数十元甚至上百元,处于低收入人群的新生代农民工一般都会望而却步。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们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滞后的现状。
(二)居住分布边缘化、劳动时间长,制约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方面,居住地是新生代农民工除劳动场所以外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居住的地点及其所在的周边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交往及文化生活影响较大。以仙居县为例,在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居住场所上,以用工单位宿舍、建筑工地工棚和城郊农民房为主,周围环境文化氛围较弱、文化活动氛围不强;在新生代农民工区域集聚上,大部分集中在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几个板块和县城城郊的一些工厂工地,而这些区域相对于市区而言文化设施配套落后,文化活动场所少、而要在这些集聚区内建设配套的文化娱乐设施,也无法一撮而就。另一方面,劳动时间的长短和劳动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和精力。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含量低的服务行业工作,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较大,有时为了赶进度和工程,甚至连双休日的时间都占用了。以上两个方面,直接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文化活动相接轨的机会减少,间接导致了他们对于城市文化活动的陌生感和脱离感,降低了他们参与城市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三)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农村青年,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较高,贴补家用和养儿育女的压力较小,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的愿望更为强烈,因此他们对自身精神文化生活也尤为重视。一方面,虽然党政部门和社会组织这些年在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帮助农民工子女上学等方面做出了不少的成绩,社会各界媒体对这几块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关注程度依然不足,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缺乏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企业老板和雇主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及其精神文化的需求关注程度也不够,新生代农民工现还无法从其所在企业获取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大
部分企业除了给农民工提供劳动场所外,没有为职工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及文化娱乐设施,即使是有提供,也是非常简陋。
文化活动场所大多无人经常管理,图书资料无人整理更新、环境卫生差,在文化娱乐设施上,提供的大多是象棋、麻将、电视等常规设备,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设施明显不足,比如乒乓球、台球、篮球场、电脑等设备。另外,针对农民工的各类民间团体组织发展迟缓也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重要原因。比如**老乡会,**兴趣小组、**青年联谊会等团体组织建设不足,无法有效的聚集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文化活动。
二、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几点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和市民的融合,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政策上应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精神文化生活的资金和时间。农民工群体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和待遇,使他们不断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是党和政府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我们认为党政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同时,还要为新生代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的机会,不断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可支配收入。
2.各级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业余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减少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文化支出。如送电影送歌舞近企业、流动书库进企业等等。
3.制定出台保障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法律法规,如保障农民工休息时间、要求企业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等等,并依据实际成效对专门设置农民工文化消费项目支出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和补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在收入上能有一定的资金用在文化消费上,在时间上能有一定的空闲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企业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性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文化活动。
(二)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使其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成长经历、文化素质、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他们中有一大部分人向往城市社会,有强烈的市民化愿望,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利用好各种资源、通过各种途径留在城市,寻找与父辈们不一样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工作技能,主动适应城市文明,融入城市生活。我们认为党政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为目标,在保障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新生代农民工逐渐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
2.开班“文化夜市”,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整合利用好社会各方资源,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实际需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法律常识、计划生育、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及劳动技能培训,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3.评选先进,树立典型。积极开展“新仙居人”、“外来务工青年形象使者”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展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形象和风采。
4.以团体组织为纽带,建设本地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感兴趣的社团组织,如**兴趣小组、**俱乐部、**青年联谊会等团体组织,达到有效聚集和带动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目的,通过交流活动,进一步促使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
(三)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作用。共青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外来务工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部分也是团员青年,这部分人对团组织的认同程度相对较高,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团组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引导作用,尤其是要在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好结合文章。我们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积极开展外来务工青年群体团建。一是在新生代农民工集聚区地(经济开发区)建立团工委,配强配好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组织、引导和服务外来务工青年。二是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团组织,通过团组织和团干部引导外来务工青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2.利用网络开展交流互动,正确引导外来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各级团组织充分利用新媒体,通过QQ群、微博等网络平台,加强与外来务工青年的交流互动,并可以借助平台适时发布活动信息和组织活动。
3.整合社会资源,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团属文化活动阵地的作用,努力丰富外来务工青年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比如开展青年文化周、企业文化大联动、单身外来务工青年联谊会等活动。另外,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建立青年服务中心和外来务工青年图书馆,为青年创建娱乐、交流、学习活动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苗密,孙金海.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必然性及现状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5)。
[2]王春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10,(3)。
[3]夏国锋.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分层现象与对策——来自安徽农民工的调查[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作者简介:
1.胡国庭(1983-),男,浙江财经学院助理研究员,共青团仙居县委副书记(挂职)。
2.曹力元(1984-),男,仙居县白塔镇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