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医疗
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推进城市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生活在农村与城市的夹缝中,医疗保障权利得不到制度的保证。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民工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存在的无法解决异地就医的问题,以及在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时受到户籍制度的局限和来自政府、企业的阻碍,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针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医疗保障体系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劳动大军。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流动性很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患病是目前农民工最惧怕而又难以避免的问题。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农民工生病后大多采取的是“硬抗”,不仅造成身体的伤害,而且容易导致失业,以致失去经济收入陷入贫困,即“因病致贫”。虽然我国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但是,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生存在农村与城市的夹缝中,医疗保障权利得不到制度的保证。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户口在农村,这样就存在一个矛盾,他们既享受不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农村居民提供的医疗保障,又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各种医疗保障待遇。因此,探索出一套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以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两方面叙述了农民工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现状
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存的模式。
(一)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存在的问题
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在我国农村地区初步建立起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集资金,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各地进展顺利,成效显著,温家宝总理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8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达到8.14亿,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1.5%。
然而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一个显著问题是现有的新农合制度不能解决农民工的异地就医问题。这就打消了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据山西省社科院2005年底对太原市农民工的抽样调查显示,参加医疗保险的占5.88%,参保率极低。河南省固始县是个拥有16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长期在外的农民工达5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外,在办理就医及补偿上,出现了不能充分,方便,快捷地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现象,致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农民工吸引力下降,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
(二)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时存在的问题
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全国大部分地区(98%)都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截至2006年,我国已有1.3亿城镇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5000万职工享受公费医疗。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理应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医疗保障,然而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却将农民工排除在外,使农民工无法获得相应的医疗服务,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障碍:
1.户籍制度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民工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实施,中国形成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二元户籍管理体制。这就阻碍了属于农村户口却生活在城市的这一特殊群体加入到以城市户口为基础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
2.政府的不支持
政府对农民工纳入到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的工作不积极,认同度低。政府没有采取相应政策使农民工尽快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医疗保障待遇,政府的不支持是造成农民工纳入到医疗保障体系的又一障碍。
3.企业的注重自身利益
即使农民工加入了城镇医疗保障体系,也存在很大问题。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筹资来源是政府,企业,个人。而企业并不想为了农民工的医疗保障而花费更多的资金,加大企业成本,使得农民工加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困难。
二、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农民工在参加两种医疗保障体系时都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民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地度过,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之上,实行的是县级统筹,定点治疗的机构主要分布在县内。农民工的户籍在农村,只能在户口所在地参保,农民工一旦生病就要返回户籍所在地,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进行治疗,这对于长期在本省或外省打工的他们来说,返乡看病不如在外地自费就医,既节省时间也多花不了多少钱。制度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一直在不断壮大的农民工队伍,从根本上说是丧失了一种制度的公平性。所以,农民工即使参加了新农合制度也没有实质作用,这就导致了新农合制度的推广施行对于农民工没有意义,并不能解决农民工的实际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11%的农民工患病后不采取任何措施;65%的人患病后为节省花费而选择自我治疗;24%的人患病后虽然去就医,但其中48%的人是利用基层卫生机构或私人诊所;只有在病情比较严重时,才会去高层级医疗机构就诊;而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有30%的人由于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选择放弃住院。
(二)在参加城镇医疗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将农民工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存在问题,从各方面看,存在诸多原因:
1.户籍制度的局限性
在户籍所在地加入医疗保障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制度。现行的户籍制度把公民人为地分成农村户口和非农村户口,是实行“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性依据,是形成目前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条件。然而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却是建立在参保人为城市户口的基础上,农民工虽然生活工作在城市,但却是农民身份,这种户籍制度是造成无法解决农民工加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的根本原因。
2.政府高估了土地的保障功能
政府认为,农民有土地作为其基本生活保障的来源,政府没有必要也没有责任去关注他们的医疗保障问题。根据姚仁慧对武汉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虽然大多数农民工在农村是有土地的(占64.4%),但只有26.1%的农民工在家乡有土地收入。可见,土地提供生活保障的可靠性在下降。
3.政府高估了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代价
政府认为,目前政府承担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的负担已经很沉重了,如果将农民工也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负担过大。显然,单纯以经济视角来看待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显然是片面的。医疗保障作为公共产品,农民工理应享受与城市其他劳动者一样的社会保障权利。况且,国家的财力在持续快速增长,尽管遭遇了经济危机,我国2008年的GDP仍以10%左右的势头增长,政府的承受能力在不断增强。
4.地方政府担心影响本地竞争
地方政府担心一旦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会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和企业竞争力,因为农民工廉价的劳动力价格是其地区保持强劲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实,良好的用工环境,健全的保障体系,才能吸引人才,提高本地区的竞争力。
5.企业注重自身利益和成本
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原则是政府,个人及单位三方共同负担,从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原则来看,雇主为职工交纳一定医疗保险费用会增加劳动力成本,企业就失去了原来雇佣农民工的优势。但是,对农民加入城镇医疗保障,对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新陈代谢来说,却是保障了整个社会劳动力的稳定供给,而社会劳动力的稳定供给与企业自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
三.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农民工既不能参加新农合制度,也不能享受城镇医疗保险的问题,笔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在新农合制度下设立创新型定点医疗机构
考虑到农民工的特点及新农合的发展,通过创新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结合对本省农民工流动方向的调查,在农民工集中的打工地选择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通过与之签订服务协议,就地解决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这样,不仅能解决农民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又能促进新农合的参保,增加新农合的资金。这种模式符合劳动力输出大省以及打工地比较集中的地区,而且由于人数比较多,对于县外的医院来说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收益,便于新农合的管理方与县外定点医院之间达成合作。针对上述河南固始县农民工的困境。2006年年初,为解决和保证这些参合农民工的就医问题及补偿问题,固始县开始在外尝试设立“固始县新农合外建定点医疗机构”,实施外出农民工“就地参合”,“直接补偿减免”,为外出农民工提供零距离,一站式,一体化服务。据统计,仅此一项举措,固始县外出农民工每年就可节省交通费及减少务工损失300多万元。
(二)将农民工彻底纳入到城镇医疗保障制度
首先,开放城市户籍制度。对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被占用土地的城近郊区的农民,以及失去土地并在城市有稳定职业的其他农民,例如在城市开业的私人企业主或在城镇内单位工作多年的农民工,可通过转换户口方式作为城镇居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网络。这种思路是在承认城乡二元结构的前提下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实途径。2004年以来,各地纷纷推出新政策,上海,宁波,乌鲁木齐,石
家庄等等先后打开户籍大门,上海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宁波取消农转非,乌鲁木齐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便可落户,石家庄市的力度更是前所未有,共推出7条入市标准,其中一条是只要被聘为合同制工人,工作期满两年的即可入户石家庄。
其次,在户籍开放后,政府不应该因为成本等其他原因而忽略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需求。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投入,并且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应该注重长远效益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样有了法律的保障,政府的支持,以及企业的协作,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就有了保证。
(三)建立新型的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
以上两种对策虽然可行,然而在其现实工作中却有局限性。前者,农民工的流向不一,建立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复杂,而有时跨省的情况也较多,工作难度大。后者,受城市容量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地长期地扩容,并且处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民工无法承受高额的医疗保障资金投入。相比之下,建立一种农民工特有的医疗保障制度更具有操作性。但这也是一种长期的战略构想。
在全国联网,让全国农民工共用一个基金账户,全国农民工互助互利。首先,让农民工在工作地点办暂住证,承认其是城市农民工。其次,国家应该在全国联网的国有银行为农民工设立农民工医疗保障基金账户,用农民工的身份证号作为他们的医疗保障基金账号。然后农民工每人每年缴纳二十元的资金作为农民工的账户基金。最后在每个城市均设立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报销的金额全部去账户基金领取。
这样,有很多优点。最明显的是有两点第一,全国的农民工人数多,就可以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的保障水平,加之他们的流动性强,这样就不再局限于在哪个省市工作。第二,政府也不用对农民工进行补助,减少财政的支出,而可以用这一部分资金加大基金的管理以及全国的网络建设。
全国联网,统一
农民工医疗保障
长
期战
略构想
农民工医疗保障
设立创新型定
点医疗机构
开放户籍制度,政府支持,企业协作 图1 农民工医疗保障设想图
图1反映了农民工医疗保障体制建设的三方面构想。
四、结论
有人形象的把民工经济比喻为“一座不冒烟的工厂,一所不花钱的大学校,一个事半功倍的大产业”。可以说,如果没有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就不可能有众多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能有整个国民素质的增强,更不可能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有助于健全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然而,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出现的问题会更多,笔者只是针对明显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简单建议,而我国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的完善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困境.《南风窗》,2008年(01)第34-35页
【2】燕秋梅.政府要承担起失地农民医疗保障责任.《中国改革》, 2008年
(10)第62-63页
【3】王同海.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的难点与对策.《劳动保障世界》,2008年(06)第42-43页
【4】王杨,杜长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医疗保险管理模式的创新.《经济论坛》,2008(12):第125-126页.【5】王庆川,周静锋,黄存瑞.充分认识农民工医疗保障的重要性.《医保天地》,2008(6):第38-39页.【6】陈联合.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探究.《就业与保障》,2007年(11)第43-44页.【7】汪国华.断裂与弥补:农民工医疗保障的理性思考.《医学与哲学》,2006(11):第31-32页.【8】熊敏鹏.社会保障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尹力,任明辉.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10】李玉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第二篇: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在城市就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开始筹划对农民工实行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措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全面分析了我国当前的新形势与面临主要任务基础上,讨论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于2006年5月16日颁发《关于开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争取2006年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2000万,并争取2008年底实现全面覆盖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
[1]。2007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农民工问题再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这届政府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通知》提出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对于我国来讲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模式,推行农民工医疗保险的难度比较大,突出表现在农民工社会属性的特殊性和高度流动性。
1、农民工专项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
1.1国家农民工专项医疗保险背景与制度设计
农民工医疗保险是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础上的专项医疗保险,其制度设计基础在于农民工的特殊属性与目前医疗保险制度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2006年国家提出农民工医疗保险专项扩面工作时,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已相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偏低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尚未全面启动,而农民工对医疗保险的需求非常强烈[2]。在此背景之下,国家提出农民工专项医疗保险,并明确要各地根据实际,“要积极探索完善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办法和政策,确保参保农民工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因而从国家层面来看,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制度,主要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以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为重点,以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为重点,以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作;在时间上,争取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快速实现农民工医疗全覆盖。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以用人单位缴费为主,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为重点,积极将农民工纳入医疗保险制度范围。农民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在确保足额征缴前提下,纳入医疗保险基金统一管理,并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农民工就医管理方式,以方便参保农民工就医。要根据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特点,探索农民工异地就医的医疗费用结算方式,为患病后自愿返回原籍治疗的参保农民工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费用结算服务。对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及时分析研究,不断完善政策和加强管理,确保制度平稳运行。将硬性的扩面指标分解到各统筹地区,各省(区、市)要按照部社保中心的规定,调整统计口径,建立专门的工作制度。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情况每月要向部社保中心报告。
1.2各地区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
《关于开展农民工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的通知》对各地农民工医疗保险从时间与指标上给出了一个硬性的规定,特别是2006年给出的农民工医疗保险覆盖数量强制性指标,更是督促各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结合本地农民工的数量和流动规律,快速制定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并强制实施。但是,各地区由于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不同,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存在很大的差异。
1.2.1农民工医疗保险的覆盖人群
根据《通知》的要求,各地区首先是考虑在城市相对稳定的就业人群,从镇江、九江的“两江模式”看,江西省按照劳动保障部专项扩面行动工作要求,重点推进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和服务业中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在市、县统筹地区经办机构完成本统筹地区管理的用人单位建档工作的基础上,完成农民工较多的用人单位的参保问题。镇江则根据农民工的流动性特点,分类实施不同的医疗保险政策,对已经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用人单位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参保,即参加统帐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同时参加大病医疗统筹;对流动性大或暂时无力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应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并要求农民工子女参加所在学校统一的学生少儿合作医疗保险。
其它地区,比较典型的是天津、宁夏模式。《天津市农民工医疗保险办法》规定,农民工医疗保险应该覆盖以下人群:符合国家规定劳动年龄的年满18周岁的农民工,或经批准招用的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并与用人单位形成一年以上稳定劳动合同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而宁夏则强调自治区境内的所有城镇用人单位所雇用的农民工,并以用工时间3个月为…
宁夏则根据农民工务工时间是否满3个月,分别实施不同的政策,大于3个月的,建立的农民工大病住院保险或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少于3个月的,参加原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依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缴纳。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可以个人身份,按照当地城镇从业人员个人缴费参保办法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大病住院保险统筹基金不建个人账户,不计年限,缴费当期享受相关待遇。大病住院保险统筹基金筹资费率一般不超过统筹地区上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其中用人单位承担90%,个人承担10%。个人缴费部分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
1.2.3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基金使用管理
各地区在根据农民工就业特点的基础上,采取了灵活的医疗保险政策,农民工大病住院保险统筹基金纳入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专款专用。从具体的基金使用管理政策时间来看,多数处于2006年年底和2007年年初,这时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也在快速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开始论证实施,因而各地在基金使用的管理上,普遍结合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给出了基金使用管理模式。镇江规定,农民工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符合“男30年、女25年”的最低连续缴费年限,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并继续享受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农民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应根据本人意愿,给予保留医疗保险关系,或者随同转移个人账户、接续医疗保险关系;对无法转移、接续医疗保险关系的,可以将个人账户余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农民工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后,具备条件时,也可补缴一定保费后转入统帐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青岛市根据部分农民工将选择在城市退休定居的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设置了转换通道。外籍农民工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后,本人愿意改按城镇职工模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缴费,可以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本人按规定补缴基本医疗保险与大病保险之间的差额部分后,以前大病统筹缴费年限可累加计算。
江西省规定对农民工异地就医的费用结算办法,方便了患病农民自愿回原籍治疗,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加强基金的监管。宁夏明确了专项医疗保险不予覆盖的范围,除急诊、抢救外,原则上在单位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就诊,需要向上一级医疗机构转诊转院,须经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转诊。参保农民工在保险有效期内患病自愿返回原籍治疗的,医保经办机构可按返回原籍前住院医疗费用中医疗保险支付的平均日费用与保费有效期(剩余部分)一次性返还不超过30天的医疗费用,并终止农民工大病住院保险关系。
2、各地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设计缺陷分析
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提出,也反映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兼容性差的问题。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在地区模式之间、保险制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兼容性问题。从当前各地正在实施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办法看[3],多数是针对农民工流动性与工作时间的稳定性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办法实施不同的保险政策,如果不能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则实行账户结算的方式,由此引发了系列的问题。
2.1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不适合农民工医疗保险
无论是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还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直到农民工医疗保险,承保层面仍然多数停留在县市级水平上,地区与地区之间相对独立,造成…
2.2农民工就业周期与保险周期存在不一致性
从保险精算的角度,医疗保险是建立在疾病风险基础上达到风险共担的目的,从目前精算的实际数据看,多数是以为数据依据,按照缴费与报销使用。但是,农民工的就业特征往往与缴费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特别是短期务工人员,问题更为突出。如果强调所有用工单位必须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用,则会出现以下几个两难问题,如果按照月进行缴费,农民工短期失业期间的缴费与报销问题如何处理?如果是按照缴费,现用工单位不满一年怎么办?从当前各地区实行的大病统筹缴费办法看,基本上是按照缴费,这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一致的,也有助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制度转换,但如果这样,是不是第一用人单位可能会过多地承担了农民工医疗保险的费用,而后续的用工单位可以搭乘前一用工单位的便车,而免于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费用。
总之,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各项保障事业正在加快完善步伐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还存在很多需要深入研究和逐步完善的方面,本研究主要是从农民工的流动与就业特征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兼容性角度提出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第三篇:关注农民工医疗援助公益活动
关注农民工医疗援助公益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
关注农民工健康医疗援助公益活动
二、活动目的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族,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响应党中央关于维护农民工利益的号召,体现政府和城市对农民工的关爱,进一步把关心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及权益维护问题延伸到关心农民工的身心健康方面,特举办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这次活动引起全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唤起更多的企事业单位为农民工办实事办好事。
三、活动内容
1、邀请北京、上海两地名医给民工进行爱心会诊。
2、为2000名在本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价值四十万(200元/人)的免费体检,体检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B超、X光检查等70多个项目。
3、对体检查出的特困患病民工给予救助,救助名额20名,男女民工各10名。
4、给来院体检民工每人发放爱心医疗卡一张,凭卡就医享受九折优惠
四、活动组织
1、举办单位:**市总工会
**市红十字会
2、承办单位:*****医院
五、活动安排
1、活动地点:*****医院
2、活动时间:
4月28日 “关注农民工医疗援助公益活动”启动仪式
4月28日至5月28日 大型优惠活动
4月28日至6月28日 关爱农民工大型医疗援助活动
对查出的特困患病农民工进行救助
7月10日至7月20日 本市农民工健康状况分析,形成《农民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3、活动步骤
前期通过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报导,由市总工会对在本市外地务工人员进行摸底、联系、并统一组织,凭外来人口暂住证和身份证进行预约登记,每天限检50名,以确保体检质量。对特困患病民工进行登记、公示并实施救助。
六、媒体支持
《**日报》、《**晚报》、**电视台、**广播电台
第四篇:农民工医疗救助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民工医疗救助研究
作者:陈信勇 金向英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06期
[摘 要]当前的农民工医疗救助缺乏有力的措施加以保障。面对农民工对医疗救助的迫切需求,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存在诸如立法缺失、救助经费缺失以及不平等理念的制约等问题。实行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鉴于我国现行的医疗救助方案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在分析我国国情并借鉴其他国家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工医疗救助方案。对农民工医疗救助的设立,采取分两步走的方案是比较切合实际的。目前,先建立过渡性农民工医疗救助制度,随着国家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建立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救助;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志码]A
第五篇: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一点建议
关于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一点建议
摘要: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本文分析了造成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对于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可行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障建议
正文:
恩格斯曾指出:“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要从这种相对平等的原始观念中得出国家和社会中的平等权利的结论,要使这个结论甚至能够成为某种自然的、不言而喻的东西。”宪法赋予了每个人法律上平等的权利,农民工却因为现行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享受不到其应有的医疗卫生保障权利。
首先由于国家户籍制度的限制,人为形成社会保障体系的二元性。农民工生存在农村与城市的夹缝中,没有城镇参保资格,故享受不到城镇市民的医疗保障,又由于离开农村,不能有效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的医疗保障。这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在城乡两项保障制度快速稳步发展的同时,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却游离于两项保障制度之外,两种制度都没有明确将其纳入保障范围。即使让农民工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又与其务工现状相背离,致使他们中的大多数仍处于无保障状态。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不能在区域和城乡之间有效对接。近年来,不少地方尝试将农民工医疗保障就地纳入城市社保体系,但这种地区性政策无法适应农民工流动性需求。社会保险基金区域统筹与农民工跨省流动存在极大矛盾,使这本来保障农民工权利的制度难以实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当探索试行医疗保障制度在城乡之间有效对接,保证农民工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由于社会保险基金区域统筹与农民工跨省流动存在尖锐矛盾,现阶段必须解决好农民工就地医疗和异地就医报销难、比例低问题。可采取将农民工的医疗服务委托打工地“合管办”或医疗保险机构代为管理,就地医疗费用由原籍地按政策报销,确保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障。
第二,法律对农民工医疗保障权利的保护不到位。《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主体仅限于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农民合同制工人连续工作满一年失去工作者,只能获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不能享受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待遇。另劳动法除了第76条作宣言性规定外,尚无法律法规对农民工的社会福利予以规范,未将农民工劳动福利纳入调整城镇原有职工福利保障。
此外,我国缺乏农民工享受社会医疗的实体法,现有社会医疗立法基本上停留在民政福利,尚无法律法规对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予以规范。因此建议《劳动法》应增加有关条款对农民工的社会医疗保障予以补充和规范。
当今我国经济虽然取得飞速的发展,但社会制度建设的滞后,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农民工生活在社会医疗体制的夹缝中,导致了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在一定程度引发了农民工的仇视心理。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不但得不到相应的赔偿,雇主不管农民工的死活,“将其解雇了事”,使农民工产生了对雇主和社会的报复心理,使公共安全存在巨大隐患,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建立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障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城乡分化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平稳高速运行。
参考文献: 《我国农民工问题探析》----曾宪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对话:维护农民工权益,政府还需做什么》-----《人民政协报》
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