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2 19:2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分析报告》。

第一篇: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分析报告

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分析报告

天水市继续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经济良好发展,新农村建设成就显著。2010年,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到了25.8%,比去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加快。

一、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总体实现程度

农村全面小康测算综合指标体系包括六个方面的十八个指标,按照全面小康综合指标体系,我们通过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的所有指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得出:2010年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28.8%。从评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方面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六个方面的实现程度分别为2.09%、69%、-13.18%、26.85%、60.7%、100%。

从评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八个指标来看,一是2010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程度超过100%的指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四项指标,达到了全面小康标准;二是2010年农村小康建设实现程度超过50%的指标: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70.37%、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79.5%、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71%、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50.4%等四项指标;三是2010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程度没有达到50%的指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46%、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9.0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4.78%、农村居住质量指数5.89%、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18.67%等五项指标;四是2010年农村小康建设实现程度还是负值的指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23.53%、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1.01%、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18.75%、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动13.33%等五项指标。

二、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的分类评价

1、经济发展水平。2010年天水市经济发展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3.09%,衡量经济发展的三项指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实现程度分别是-5.17%、-23.53%、70.37%。从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来看,2010年按以2000年的基期价格计算,反映农民收入状况的可支配收入为2003.7元,比上年增加177.9元,增长9.74%,但实现程度为5.17%,距离达到总体小康2200的水平差距甚远;近年农业和农村良好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0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53.53%,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23.5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2010年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实现程度为70.37%,比上年提高速度加快。

2、社会发展水平。2010年天水市社会发展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69%,农村社会发展总水平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衡量农村社会发展的四项指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实现程度分别是100%、-1.01%、46%、100%。从社会发展类指标的实现程度看,各级政府多渠道增加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农村五保养老制度,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2010天水市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实现程度达到了100%;万人科技人员覆盖率实现程度为4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四个指标中发展较为缓慢的是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2010年覆盖率仅达到1.21%,实现程度为-1.01%,离总体小康还有很大差距。

3、人口素质水平。2010年人口素质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13.18%,进程比上年加快。衡量人口素质的指标: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实现程度分别是-18.75%、9.09%。随着政府逐年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对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人口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测算结果看:2010年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1年,虽然距离全面小康9年的目标还有1.9年的差距,但从近三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2010年已经达到70岁,其实现全面小康的程度为9.09%,距离全面小康的目标还差5岁。

4、生活质量水平。2010年生活质量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26.85%。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住质量指数、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实现程度分别为24.78%、5.89%、18.67%、79.5%。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总体小康进程加快,进而向全面小康迈进。但从反映生活质量的四个分项指标的实现程度来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上年提高了3.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数为较上年提高了1.09个百分点,达到了总体小康18的目标已经开始向全面小康迈进,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为3.34%,较上年增长了0.73个百分点,也达到了总体小康的目标,向全面小康迈进,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为53.44%,较上年增长7.3%,离全面小康仅差6.56个百分点。

5、民主法制水平。2010年民主法制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60.7%,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天水市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将基层政务建设、实行村务公开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列为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使农村居民社会生活有保障业。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和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010年在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农村居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和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都基本接近全面小康的起始值,其实现程度分别为76.3%和72.6%。

6、资源环境水平。2010年资源环境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100%。从衡量资源环境的指标看,常用耕地变动幅度、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三项指标,实现程度分别是-13.33%、100%、100%。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农村全面小康标准(≥23);实现程度为100%;万元农业GDP用水量总体也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标准(≦1500),其实现程度为100% ;而常用耕地面积由于建设用地的增长,使常用耕地减少,2010年常用耕地变动幅度为-0.04%,实现程度为-13.33%。

三、影响天水市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因素

1、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且增长缓慢,与全面小康标准差距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18项指标中占有20%的权重,是第一位重要指标,保持农民可持续增收是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虽然近几年加大了惠农强农政策力度,在落实国家各类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增加购置农机具补贴额度,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但从目前形势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一是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还不稳固,提质增效的后劲不足;二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天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数在全省排名第10,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603元,差距并没有缩小;三是近年农产品价格上涨,随之而来的是农业投入成本加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四是农业投入仍然不足,加快发展受到制约。2010年天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2003.7元,距全面小康值6000元相差3996.3元,差距还相当大。

2、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偏大。劳动力就业结构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是反映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天水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比重偏大,劳动力就业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总量大且逐年增加;三是城镇就业空间相对缩小,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难度相应增加;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能力比较低。测算结果表明,2010年,天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达53.53%%,需下降3.53个百分点能达到总体小康值,距离全面小康值还要差将近19个个百分点,该指标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23.53%,是仅有的4个实现程度为负值的指标之一。

3、农村教育落后,农村人口素质提升较慢。在农村全面小康评价体系中,农村平均人口受教育年数为第二大重要指标,占有12%的权重,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两免一补”和九年义务教育,但天水是一个农业市,农村人口多,占的比重大,再加上农民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这个指标一直在6-7之间,实现程度为-18.75%,距离全面小康值9还要差2年,要提高这个指标还是有一定难度。

4、农村生活条件差,农民居住质量函待改善。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标是衡量农村全面小康的又一重要指标,占有11%的权重。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农村自然环境条件差,农民的居住还有待进一步改善。2010年天水市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以上的农户只占农村总户数的20%左右,而住钢混结构房屋占的比重仅为13.97%,而砖土木结构占到44.18%;自来水受益村占的比重44.43%,还有50%以上的农民吃水困难;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33%,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在农村占的比重很小,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村里村外道路硬化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较为偏远的农村,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村里村外道路建设距离全面小康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5、农村社会保障还处在初级阶段,养老保险水平低。国家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农民能够看得起病,但是农村低保才刚刚起步,农业大市,农业人员占的比重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从2010年的测算结果看:农村养老覆盖率仅为1.21%,而全面小康的标准是60%,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项工作上天水市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6、耕地逐年减少。近年来,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对耕地使用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非农用地,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减少不可避免,从测算情况看,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动指标从2007年到201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四、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的进程,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天水必须始终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多渠道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一是大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改善农村水、电、路通讯各项基础条件,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靠效益增收;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靠结构调整增收;三是以发展和建设小城镇为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提高天水城镇化水平,向非农产业要收入;四是加大对农产品的保护力度,不要因价格上涨等因素,伤农现象发生,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

2、完善职业培训体系,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劳务部门要加强对输转劳动力的培训,要做出全面、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搞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农民的再就业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政府部门要从法律上保护农民的权益,进一步优化农民就业的社会环境,杜绝低价使用农民工及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三要大力发展本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水平。要加快农民奔小康的进程,必须把择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一是普及义务教育,坚决杜绝新一代文盲,保障所有儿童都能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二是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扩大高学历继续教育,为劳动大军充实高文化层次的人;三是大力农村老师队伍建设,依靠农村职业教育,让转移农民学有所长,学有所专,进了城能站得住脚;四是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五是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

4、加快农村生活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改善农村生活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一要鼓励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农村危房建设要与小城镇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二要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结合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建筑风格,合理确定农房建设标准;三要把农村小康住宅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如“上宅下店”、“前店后宅”、“前宅后养”和“前宅后种”,以实现生产、生活的有机结合;四要鼓励建房农户修建沼气池、太阳能、卫生厕所;五要通过政策扶持,调动农户建房积极性,加快新农村小康住宅建设进程。

5、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解除广大农村群众的后顾之忧,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

6、严格控制耕地减少,合理开发和保护耕地资源。面对天水逐年耕地减少的现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大保护耕地资源的力度,合理规划,解决开发建设和耕地保护的矛盾关系,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最严格的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

第二篇:全面建设小康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当代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的十六大所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针对我国目前所达到的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状态而言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更”,即“更高水平”、“更全面”和“更平衡”。

2)所谓更高水平,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要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我国的小康社会建立在一个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3)所谓更全面,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居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更为充分的满足,获得政治、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充分的满足,获得优美生态环境和个性自由方面更为充分的满足,等等。

4)所谓更平衡,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目前明显存在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社会阶层差别等不断扩大的趋势得到扭转并逐步缩小,使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其本质是富民强国、民主进步、文明和谐,亦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第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另外,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和平外交,维护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千万不可忽视。

全面建设小康将使我国成为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人们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国家,成为人们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民主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国家。

第三篇: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2012年8月16日,我按照学院安排,来到抚州市广昌县甘竹镇,调查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际情况。我们的调查采取数据收集、会议汇报与个别访谈的形式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的概念一直在发展,我们调查的时间有限,只初步了大概情况:广昌县全面小康建设现状,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以公共管理研究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解决此困难标本兼治的办法。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地基本状况

广昌县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部,武夷山西麓。东邻福建省建宁县,南接石城县,西连宁都县,北毗南丰县。居赣、闽、粤之交通要冲。是抚州市的南大门,江西第二大河流抚河的发源地。甘竹镇地处广昌北端,沿抚河溯源而上,是抚河源头盱江的第一镇,故有“盱源首镇”之称。全镇国土面积114平方公里,有耕地23000亩,山地80000亩。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4700人。

该镇以特色农业产业比较明显,烤烟种植规模已达4018亩,产值600多万元;果业以南丰蜜桔为主,有7000余亩的规模;食用菌以茶薪菇为主,有1300万筒的规模;粮食、白莲作物作为传统产业,其种植比较稳定,分别是18000亩和4000亩左右。工业以香扇加工业为支柱,有大小加工企业(作坊)200多家,从业人数4000多人,产品出口西班牙、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产值8000万元。其原材料主要是杂木,均来自于县外。

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的主要特点

1.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广昌县第一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1%。粮食全年总产量达10.04万吨;肉类总产量0.54万吨,增长

5.5%;水产品产量0.41万吨,有一定增长。农业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45元,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增幅创近30年来的新高。

2.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近年来,广昌县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到达全覆盖,开展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1县工作,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合理设置缴费档次和缴费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养老覆盖率有大幅提高。2011年,广昌县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建设小康从农村社会发展的四项具体指标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实现程度为100%,达到了全面小康标准;农村养老覆盖率达到27%,比上年大幅增长。

3.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随着收入增加,农民物质消费全面提升,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消费有大幅增加,交通通讯、文教娱乐、休闲旅游、保健等消费快速增长。2011年,广昌县农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693元,比上年增加654元,增长32%。其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87元,保持了稳定;人均居住消费支出为229元,比上年大幅增加;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为155元,比上年增长43%;人均交通通讯支出为299元,比上年增长48%;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145元,比上年增长74%。农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使用水冲式厕所的农户数达到42%,增加了17%;饮用自来水的农户数达到56%,增加了15%,户外为水泥或柏油路面的农户上升11.7%。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向高层次发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消费方式和结构更加现代化,居住环境更加美好,向全面建设小康迈进了一大步。

三、农村小康进程中的问题和难点

近年来农村小康进程加速推进,但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

1.农民收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按照全面小康的标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6000元以上,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18项指标中,农民收入水平是权重最大的指标。而广昌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保持稳步增长的势态,但绝对水平较低,2011年广昌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47元,扣除价格因素仅为3282元,离实现小康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广昌县支柱产业为特色农业和香扇产业,受经济影响较大,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潜力有限。

2.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仍然滞后。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六大类指标中,农民生活质量占23%的权重。而广昌县农民恩格尔系数长期在50%以上,2011年广昌县农村恩格尔系数为51%下降缓慢。虽然农村居民最近几年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较大提高,但是2011年占生活消费总支出比重为5.9%和6.1%,农民

文化娱乐支出比重更低,不足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农民居住质量也有待提高,还有58%的农村居民使用旱厕,饮用井水的农户高达42%,部分农村居民户外路面是沙土、石板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3.农村劳动力素质急需提高。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体系中,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是仅次于农民收入的第二位重要的指标,占有12%的权重。广昌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长期保持在7.2年,只相当于初中二年级水平,2011年的住户调查显示,广昌县农村劳动力中39%为小学水平,40%为初中水平,10.9%为高中水平,中专及以上仅占5.8%。从这几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情况来来看,人口素质的提高较为缓慢,一是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快,据2011年住户调查数据计算,广昌县60岁以上老年人占农村总人口比重达到10.6%,已经超过人口老龄化10%警戒线;二是农村较高文化素质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三是农民工子女辍学现象仍然存在。以上几大因素制约农村人口素质提升,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瓶颈。

4.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起步较晚,标准不高。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广昌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到达全覆盖,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大力推广实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但目前仅27%的人参与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发展的短板。要达到60%的覆盖率,仍需要大量的行政推动、政府投入和宣传引导工作。

四、进一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的建议

1.全面构造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建设是确保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的基础。要加强科学发展,从生产与经营、政策与科技、农民与政府多方面努力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合力。一是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支持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特色和优势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综合项目;二是要积极利用好省外和省内劳务市场资源,促进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转移;三是需要积极扶持与引导农民创业,增加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流动。

2.进一步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要加快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尽快使农村的人居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应充分发挥政府导向和市场参与,建

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引导资本进入农村发展,加快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严格规划,解决农村住房、水、电,道路和排污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村庄建设杂乱无章、设施配套不齐全的现状。进一步加大改造农村道路力度,实现村主干道路硬化、油化保障道路平整通畅;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提高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农户改善卫生条件,做好整村规划,建设清洁、无害的生态厕所;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推广煤气、天然气管道建设,探索沼气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实施。

3.全方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当前农村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辍学问题和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问题。当前能接纳农民工子女的私立学校存在学校少、要收费、教学质量堪忧等问题,而农村的教育水平与城市有较大差距,中、高等教育的知识结构与农村现实不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紧张,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适龄人员的高中升学率有一定下降。以上问题亟需解决,一是要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二是要加快改革户籍、学籍管理制度,降低农村儿童入学限制,加强教育资源均等化。三是要针对农村就业环境,编制符合农村实际的职业中专教材,加强专科学校对农村的知识培训与就业引导。四是要以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市场手段,多方面参与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4.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卫生设备建设,提高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使农民人人享有较好的卫生保健,加大大病保障力度,进一步方便农村小病就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结合政府和民间力量,办好养老院,让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加大农村医疗资源投入,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工作,逐步推广到全省农村当中去,使得全省农村均能享受到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好处,形成个人、集体、政府共同筹资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扩大参保覆盖面。

肖曦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第四篇:全面建设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材料

全面建设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材料

“>全面建设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材料2007-02-06 09:59:0

4全面实现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汇报

挖掘自身优势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全面实现小康乡镇

我们界牌镇位于天长市东面高邮湖畔,与江苏省菱塘回族乡毗邻。距县城25公里。三面环水,水资源非常丰富。全镇共有11个行政村,其中南尖村是全市唯一的回民村,1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294人。辖区内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达3万亩,可水产养殖面积万多亩。全乡境内有5个自然形成的小湖泊和2个人工小水库,总蓄水面积1800亩,容量500万立方米。

全镇水资源丰富,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土质肥沃,尤其是水资源在全市

28个乡镇中条件得天独厚,适应鱼、虾、蟹、田螺等各类水产养殖以及粮食、制种、蔬菜、花卉等多种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程,我们利用自身优势,水陆一起来,搞两栖作战,党委政府主要起到了引导、组织、协调、服务的作用,以专业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建设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村级集体积累和乡级财政收入为目的,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了我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探索,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乡镇一级机关要继续按照依法行政、精简、效能的要求,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和办事程序,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做好政府该

做的事。要积极稳妥地开展区划调整工作,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乡镇区划,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乡镇行政管理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事业职能运作模式创新、所有制形式创新和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对于那些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必须由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要坚决稳住,政府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予以重点保障;对那些可由市场配置资源、社会力量承担的经营性事业单位,要坚决放开,促使其与财政脱钩,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决不能再走全部由政府包揽的老路。通过机构改革,我觉得我们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创新了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步伐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在理顺职责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机关、事业机构运行体系,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步伐,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提高了行政效率。一是机构交叉重叠问题得到了有效解

决,部门职能界定明晰、工作职责明确。二是实现了精兵简政,提高了工作效率。经过了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竞争上岗磨练,乡镇机关干部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上下一致的服务意识、只争朝夕的效率意识明显增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蔚然成风。三是乡镇工作节奏明显加快,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改革后,乡镇行政机关和事业站所减人不减事,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一人身兼数职,每人每岗都有明确的职责、严格的考核,容不得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从而加快了工作节奏,提高了工作效能。

2、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有效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有调查材料显示,我国目前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1%,但县乡两级财政供养的人员却占了全国财政供养人员总数的71%,乡镇平均每68个农民就要供养一名机关干部或事业人员,农民负担由此可见一斑。乡镇综

合配套改革后,乡镇减少支出超过20万元。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调整优化了干部队伍,激发增强了乡镇发展活力

长期以来,乡镇机构设置过多过滥、领导职数设置过多过滥、财政供养人员过多过滥,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在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镇发展的快慢,直接决定全市发展的快慢。本次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在调整机构设置、优化人员队伍的基础上,建立充满活力的乡镇行政、事业管理运行体系,使得乡镇行政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优化整合,使得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活力得到全面激发。乡镇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更强了,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团结拼博的干劲更足了,乡镇统筹协调、快速发展的势头更猛了。

二、强化村民自治,进一步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相继推出了诸如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推行村民自治、实行税费改革等重大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其中,村民自治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村级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而农村村级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以什么组织形式为基础,针对哪些事务,由谁来主导。但在国家《村委会组织法》修改之前,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民自治组织没有摆脱政府附属的性质,国家仍可直接具体管理、控制自治组织的活动。在这种体制下搞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目的当然是保障和维护这种体制。1998年修订了《村委会组织法》,把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领导”关系改为”指导”关系,政府不再干预村民自

治范围内的事务,彻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自治组织民主决定自治范围内的各项事务。这一修改肯定了广大农民的自治实践,为推动新型的村民自治提供了政治体制上的条件和法律上的保障。至此,村级民主法制建设的切入点和基本途径就找到了,即建立于村民自治这一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建立自治性质的民主组织形式,主体是全体村民,重点是关于自治的制度建设,主要任务是农村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主要目标是扩大农民的直接民主权利,为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根据广大农民的自治实践,需要特别强调两个问题。第一,民主组织形式是个关键。虽然土地承包关系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及农民的承包化经营,为农民自我管理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体制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由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特点,特别是乡镇一级习惯于任免村干部、下

达各种指令干预农民承包关系和生产经营活动,农民以个人力量保障其经济利益是十分困难的。我国农村的生产力还处在不发达阶段,而农民的民主权利则更落后一些。他们不仅离参与国家管理尚有很大差距,甚至还没有真正达到管理自己事务的程度。之所以如此,关键就是没有建立起实现农民民主权利的组织形式,使农民的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无法具体落实。因此,应当依照法律把村民自治组织建立起来,把素质高、能力强、有水平、有威信的人推选进村委会,这是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提。第二,强化直接民主是个核心。虽然有自治组织形式,但不能实现村民的直接民主权利,也是徒有其名,没有民主的作用。例如有些村委会还是个别人说了算,甚至理解成村民自治就是村主任自治或村委会自治,这就偏离了自治的性质。必须把”四民主两公开”作为实现村民自治的基本标准,让农民通过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在自治的形式下统一起来,克服分散性,积聚群众的力量,切实管理自己的事务。有了村民自治这个基础,才能为农民进一步介入管理国家事务提供政治条件,发挥农民在国家政治和决策中的作用。这就是村民自治在国家整体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伟大意义。以上说明,村民自治不仅是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途径,而且搞好村民自治对于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村民自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这几年的村民自治实践证明它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农村经过20多年改革,确立了集体土地家庭承包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成为市场主体等伟大成果。为了保障农村经济改革的成果,控制政府过度干预农民的权利,防止退回计划经济的老路,抵制少数农村干部违背党的政策的官僚主义和违法行为,必须强化农民捍卫自己合法权益的

权利。另外,因共同的土地和经济关系而联系起来的农民,受深厚的农村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影响,比城市居民更容易接受社区自治所形成的权威,也更倾向于经济和社会关系的稳定。由于这两个因素,农民有自发组织起来的强烈愿望,共同保护其经济利益。这种背景使村民自治必须要把农村一些最重要的权利作为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资格和权利;自行决定其市场活动的权利;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民主管理的权利;作为农村社区成员有管理本社区事务的权利。显而易见,村民自治是农民要求在市场经济中身份独立的一个明显标志。村民自治保障了农民的这种独立,也就保障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因此,村民自治不仅是农民追求民主权利的活动,而且还是把民主权利作为保障其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一旦经济权利成为村民在自治组织中的基本权利,村民自治的框架就基本建立起来了,因为自治组织统一承担

了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有条件使农村实现协调发展。

根据这些情况,评价一个村的村民自治搞得是否成功,不是只看其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关键要看它对农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这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否巩固了农村改革的成果、稳定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维护了农民的利益、理顺了农村的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其次,是否巩固了农村家庭承包制度、保障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保证了农民的市场主体的权利、分散了农民的市场风险、深化了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第三,是否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改革提供了宽松的环境、鼓励农民为发展农村生产力创造新模式、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看,实行村民自治的最重要意义是为改变政府以各种形式直接管理农民的传统模式提供了新的经验。我国两千多年以来,这个传

统模式基本上处于一个超稳定状态,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即使最近20年农村实行经济改革,人们已经发现这个传统模式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却仍在普遍沿用,这已成为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村民自治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树立了一个严格法律实施或把法律作为治理工具的典型,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在今后很长时期都将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应当指出,搞依法治村是把实行村民自治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和主要标准之一。在这个特定实践范围内,依法治村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手段,是通过依法建立村民自治为农民的直接民主创设一种组织形式。由这个视角观察,依法治村显然比依法治县或依法治省的口号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因为后两者没有为社会提供新的民主组织形式,也没有改变组织法所设定的国家管理体制,主要是强调国家行为以法律为依据,其重点对象是国家行为的规则和方式,如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等等。可见,它们与村民自治基础上的依法治村模式有明显区别。一种是国家行为方式及其观念的转变,一种是农民民主组织形式的转变。前者属于国家管理体制问题,后者是社会政治基础建设问题。总之,村民自治顺应了我国农村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代要求,农村基层由国家管理向社会自我管理转变已成必然趋势,村民自治将成为农村基层社会自我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这种基层社会管理模式的出现是农村社会形态已处在转型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农村家庭承包制在我国农村将作为基本经济关系长期存在,它为实行村民自治提供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因而在农村从温饱到小康再到现代化的长期历史过程中,村民自治型社会管理模式都具有普遍适用性。村民自治的实践为正确处理农村中国家管理模式与自我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促进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非常成功的经验。

三、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引导农民入市场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这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才能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最终使农产品由商品转化为货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专业化生产,专业化技术服务为合作基础的,要起好步,开好头,强筋壮骨,加快发展。一是要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长期以来,农产品卖难始终是农民群众头疼和担扰的一个问题,农民开发市场的能力低,农户分散经营,抵御商场风险的能力差,也始终是众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可能形成强大的市场开发,产品推销,价格协调能力,让千家万户的农产品集合成大批量市场畅销货源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获取较高的利润。“农合会”要

增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的产品,建立农民利益保护机制,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在市场的浪潮中做好“舵手”和“航标”。强化销售手段,不断加强销售网络建设,培育起一支实力强大的农民经纪人队伍,担负起及时销售农产品的责任,切实解决好农产品卖难问题,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通过交易的联合形成“航母效应”,实现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对接,提高农民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外开放的步伐。二是实现企业和农户的有效对接。发展行业经济和特色区域性产品,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在联合会与有实力龙头企业对接的同时,注重农民企业家的培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活动中,由于经营条件不同,经营内容不同,经营的方式也不同;至于什么样的

经营规则能把双方的博弈关系处理好;全凭企业家,特别是农民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与农民在多次的市场交易中磨合确定的。在实践中,农业产业化出现的特点之一是,很多龙头企业由过去带动千家万户,逐渐变成带动大户、优势农户、企业与大户之间分工分业,许多大户在这种分工与协作中成长为企业家。在农业产业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有强大的优势力量,知道怎样和农民打交道。合作经济组织在培养农民企业家的过程中,便能逐步形成行业发展的壮大。使农民在生产,加工和流通等各个环节中获得利润,促进农民增收。

建好一个“桥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合等的市场主体,成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村的体制创新。造成新的市场主体,一靠市场,二靠政策。靠市场就是靠利益机制。只要

有利可图,农民就会在技术,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自发地合作起来。而靠政策就是要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环境。进一步鼓励农民和企业创新农业经营机制。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正是有效地把这些组织融入到这个阵营里最好时机。也是政府和农民沟通、协商的“桥梁”性组织,它们都是代表农民的利益的,而在我国正是缺乏这样一个好的“桥梁”。为此,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心声与利益的代言人,与政府一道共同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业产业化的各个行业都融会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来,不断壮大行业发展的队伍,开创出一条形之效的,真正有内容的合作经济组织与大市场的对接之路。

四、从当前乡镇角度看存在的几个问题

1、乡级财政基础薄弱,运行极度困难。

在财政运行方面,由于受地理区域

限制,我镇乡镇企业发展还不十分令人满意,农业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历年陈欠债务给乡镇带来了非常大的负担;乡镇机构改革后政府机构虽然得到了精简,但是文教口仍然存在人员过多、人头费用基数大,加之近年来逐步提高工资、补贴,乡镇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涉农收费,农业税逐步降低以致全面取消,对乡镇财力影响很大。乡镇财政赤字增多,有的乡镇负债重重,工资不能及时发放,县市补贴长期拖欠,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2、优化乡镇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与投入。

目前,我国乡镇初级卫生保健条件得到了基本的改善,乡镇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而计划生育服务设施的建设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现象,96年我省开始建立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为了迎接各级考核检查,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每年要花好几万的投入,有的几

乎成了一所小医院,与现有的计划生育服务所工作人员不配套,每个乡镇只有两至三名计育员,又要人流、上环,还要承担大量的生殖健康检查及孕环检工作任务,试想,一所医院只有两名医生,工作又能如何循环?县级要求乡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乡镇计生服务基础设施达到一定的要求,并纳入年终乡镇人口目标考核,致使乡镇每年在计生投入上达到了乡镇财政无法承担的程度。我们认为此类重复建设的现象完全可以避免,乡镇应利用现有的医疗条件,在医院开展生殖健康及育龄妇女的生殖技术服务,避免乡镇服务所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

强化功能,推动改革。本着“少花钱、多办事,重管理、求实效”的原则,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投入效益,克服过去项目建设中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实现运行效益最大化。以体系建设推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切实解决现

行管理体制存在的层次过多、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积极探索提高体系运转效能和支撑能力的新方法、新途径,合理调整管理机构和职能,理顺相互关系,提高运行效率。

3、建立和完善与村民自治相配套的法律制度

为规范国家管理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应尽快通过立法建立并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例如,乡镇政府指导村民委员会的方式有哪些,”指导”的非强制性应如何规范,对超范围的指导行为如何确定,村委会对不属于其”协助”范围之内的事情可否拒绝,应当协助而未协助的是否导致强制性的法律后果,自治组织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完善和强化社会自我管理所形成的非国家强制性规范,让自治性规范成为调整村民行为的主要手段。考虑到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农村的许多纠纷没有必要动不动就打官司,多数纠纷都可在自治规则 的范围内解决。自治规范应当重视并吸收本地优良的且被普遍遵守的风俗人情,以此教化民众,则事半功倍。因此,应当把依法治村同运用自治规范管理统一起来,不可偏废。依法治村能否在广大农村推行,关键就要看村民自我管理的规范能否形成符合本地实际且比较完整的体系。这应当是依法治村所包含的一个重要内容。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各地各村风俗不同,其自治规范难免会有明显差别,对相互之间的冲突及不良风俗如何调整,需要引起注意。如何正确对待具有不良风俗的村规民约,不仅涉及到村民的权利义务,而且会影响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可是,目前调整自治规范的法律规定相当贫乏,尚无系统的完善的法律规定以应急需。为此,建议政府负责指导村规民约的制定,以示范和说服教育等方式引导村民自行修改不适当的自治规范,树立合法文明的新风尚。同时,应考虑及早制定处理上述问题的地方性法规。

第五篇: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

石淙镇银子桥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实 施 方 案

抓好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了认真组织实施好市、区、镇政府关于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任务,现根据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办法和考评标准,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八个化”的要求,达到“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安居乐业、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标准,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村美户富,班子强”的建设发展要求,注重科学规划,突出建设重点,把握全面发展,实现稳步推进。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把银子桥村建设成为充满现代化生活气息和活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村新社区。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示范村”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镇政府成立以卫良镇长为组长,杨少华为副组长,沈明强、吴爱莲、施树荣、史阿玉、宋根华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李卫龙担任,俞贵安、高根荣、陆建民、陈斌、何国华、卢百民、盛水法、张振华、杨水法为办公室成员。主要任务是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与协

1650平方米;规划建设村农贸市场1个;规范整治好现有商业市场;整治好3个自然村村庄环境。

(4)建设美化好景观带。银子桥景观带范围是从建新桥至银鑫轧钢铸造有限公司,全长约1.2公里。铺设平侧石1500米,种植绿化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40盏,设置塑钢护栏2000米。

(5)规划设置好银子桥村标及规划图,安装宣传广告50幅,整治管理好进村三岔口一带的环境。

2、整村整治提升。

(1)道路建设。进村道路宽度为5.5米以上,村内主要道路3.5米以上,进户道路1.5米以上,主干道配备路灯;

(2)每个自然村建设好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绿地;(3)新增一座垃圾收集房,制作一批固定垃圾箱。

(二)、村庄环境整治:

1、拆除中心村所有违章和临时搭建的棚屋;

2、全面清理房前屋后做到无各类杂物堆放;

3、清理和整治好农户住宅区旁边的污水池塘和坑沟;

4、消灭露天粪坑,家庭卫生间或封闭式清洁厕所普及率100%,工业污水做到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得到无害化处理;

5、生产和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理,无害化处理率中心村达到100%;

6、全面完成各自然村河道的淤泥工作,村内其他河道河面杂草杂物同时进行清理;

7、村内无危房,老、旧墙面统一粉刷,“三电”线路架设规范、整齐,有明显的统一标志;

3、绿化工程组。组长杨水法,宋根华、陈斌、郑信江、陈斌、姚桂娜配合。主要任务是:①负责绿化工程规划设计的落实;②负责落实施工单位的协调;③负责按计划施工。

各项基础工程及绿化工程的招投标工作由史阿玉负责,李卫龙、高根荣、陈斌配合。

4、“三线”整治组:组长:盛水法,朱梅芳、黄新荣、陆建强配合,主要任务是负责村内的线网改造、“三电”线路的改造整治,包括路灯安装,标准是村内各种线路安装有序、整洁。

5、村庄环境卫生整治组。

一组:组长郑信江,陆建强、高根荣,花店坝、高家桥、染店桥自然村队长配合。负责3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任务按照考评办法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和本方案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执行。

二组:组长张振华,叶美、何国华、姚桂娜、三墩桥、东兜、王三圩、刘家兜自然村各队队长配合。主要任务是5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整治标准按考评办法和本方案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执行。

三组:组长杨水法,宋根华、周家坝、银桥坝自然村队长配合。主要任务是2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整治标准按考评办法和本方案中“村庄环境整治”部分要求执行。

6、资金筹集组。组长史阿玉,张振华、叶美配合。主要任务是:①向上级各个部门争取资金;②向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筹集捐助资金;③统筹调配和安排支出资金。

7、宣传资料组。组长张振华,沈明强、陆建强、陈斌、何国华配合。

7月份任务

1、违章搭建物全部拆除;

2、联户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全面完成;

3、“三线”改造结合各项基础工程基本;

4、联户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全面完成;

3、休闲绿地、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全面完成。

8月份任务:

1、墙面唰白工作全面完成;

2、制定各类制度和长效管理办法并开始实施;

3、各项工程扫尾;

5、对照创建示范村考评验收标准全面开展自查自评工作。

9月份任务:

1、各项建设与整治工作全面完成;

2、做好各类资料的汇集、整理、装订工作;

3、做好各项查漏补缺工作;

4、做好总结汇报工作。

10月份任务:

1、做好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迎接上级检查验收。

七、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是一项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困难重的系统建设工程。因此,思想要高度重视,认识要高度一致,领导要切实加强,组织要认真严密。

(二)、广泛宣传,层层动员。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横幅、标语等宣传工具广泛地进行宣传。要通过召开各类会议,宣传政策和创建示范村的目的意义,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鼓动起来。

(三)、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创建工作件件都是实事,因此必须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干事办事效率。要用不完成任务不罢休,不达到标准不罢休的精神和勇气,通过脚踏实地的苦干,去完成创建目标和任务。

下载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县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XX县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我国今后20年的奋斗目标,XX县农村小康建设的现状如何?离全面小康的距离还有多大?如何才能加快XX农村全面......

    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

    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 “>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2007-02-10 16:49:14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年前要集中力量,齐心协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的农村......

    农村小康监测报告

    为了科学地反映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进一步推动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市统计局通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年报及市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辅以一些社会调查数据,对2012年......

    全面小康建设党课讲话稿(五篇)

    全面小康建设党课讲稿《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八条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按照这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论文

    教学中心:上海 姓名:陆勇 学号:112601413008 浅谈家乡嘉定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近几年来,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力争全面小康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上海市......

    全面小康方案

    关于全面小康创建工作组织 的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我镇全面小康创建工作,确保真正建成一个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镇小康办根据重点抓好任......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联系实际,如何理解“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小康,一般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物质生活状况,主要内容为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二是生活环......

    全面建成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实现民族复兴 根据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这一实际情况,党的十八大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