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8:0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

第一篇: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

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难点

及对策

“>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2007-02-10 16:49:1

4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年前要集中力量,齐心协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国的农村是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衡阳地处中国中部,乡村人口占,改革开放以来,衡阳人民经过艰苦的努力,农村实现了越温脱贫向小康的过渡,到年,衡阳农民物质生活比较富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有了改善,人口素质有了提高,农村基本上实现了总体小康。但是,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任重道远,有关资料把农村全面小康描绘成:经济翻两番,收入超六千;楼房随处见,村庄连成片;室内通水电,房外有花园;家家彩电放,户户电话连;教育九望十,就医不走远;寿命七十五,山青水蓝天。

本文运用权威部门有关农村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和衡量标准,结合衡阳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状况、难点和对策。

一、衡阳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

(一)综合评价方法步骤:

()确定各项指标(按国家农调总队确定)的上、下限。全面小康目标值为上限,年总体小康值为下限,评价起点为年;()确定每个指标和实现程度。每个指标的实现程度是该指标的实际值减去年总体小康值,除以全面小康目标值与年总体小康值的差;()计算各项指标的实际得分。每个指标的实际得分是该指标的实现程度与其权数的积;()把单个指标得分加总即得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

(二)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综合评

价方法,采用农村统计调查的数据,对××年和××年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了测算,得出××年综合实现程度为,××年综合实现程度为。

(三)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与全国的比较

按照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评价指标及方法,全国农村××年实现程度为,参照年以来的增长速度,预计××年实现程度为左右,从××年度各省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看,排在前位的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北京、江苏、山东、福建、辽宁、河北,其次是吉林、黑龙江、湖北、山西、海南,湖南排列位,为,衡阳××年为,比湖南高个百分点,比全国高个百分点,从衡阳分项指标实现程度看,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平均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高出全面小康指标个百分点,其他各项指标实现程度都持平或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

二、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难点

(一)农民收入增长的难度大

在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综合评价项指标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重要指标,是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核心问题。从历史上看,衡阳素称鱼米之乡,衡阳的农村不称落后,××年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高出全省元,全国元,该项指标实现程度,高出全国个百分点,这是实现该项指标的良好基础。应该客观地看到,还有的任务需要在今后年完成,年均需增长,从农村发展趋势看,增收的路子并不宽广,难度越来越大。

(二)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就业结构转换难度大

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和小城镇人口比重是反映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重要指标,两项指标权重占,近几年来,全市对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开展了小城镇建设试点,推进小

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村劳动力也多,农村小城镇主导产业不突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聚集效应比较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发展步伐相当缓慢。××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实现值为,实现程度为,小城镇人口比重实现值只有,比全国总体小康值的标准还差个百分点,因此,我市今后就业结构转移及小城镇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发展难度大

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对农村社会保障极大关注,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和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占和的权重。从全市的现实情况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处于空白,上世纪少数地方开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基本停顿,农村大批老人生活水平下降,少数老人生活艰难。上世纪部分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解体,本世纪建

立的农村新型的合作医疗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农民看病就医都是自费,“看病难”问题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增多。由于社会保障涉及面宽、人数多,需要大量的资金,解决的难度非常大,也是全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最难解决的问题。

(四)居住质量差,生活条件改善难度大

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六大指标系统中,反映生活质量的指标占了的权重,其中,居住质量成为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部项指标中占有的权重,是第三位重要指标,从我市的居住条件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农民住户发生了很大变化,人均居住面积达到平方米,以上的农户修建了红砖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居民住户设施配套不完善,室内卫生条件差,室外环境脏乱差的现象相当普遍,××年农村全面小康居住质量实现程度只有。从构成看,目

前农村自来水受益村只有个,占全部村的,以上的农户使用煤炭和紫草等非清洁能源燃料,全市农村建沼气池仅有万个,占农户数的,农村水冲式卫生厕所普及率不到,类似无害化处理率也只有,废物垃圾暴露于室外,污染环境。若这种状况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的落后面貌就难以改善。

(五)农村中困难户没有实现总体小康水平,协调发展难度大

当前农村发展很不平衡,贫富悬殊,非农户、兼业户和纯农业户的收入、生活质量、受教育程度等差别很大,纯农业户中的困难户、贫困户差距更大,有的几乎不可比,据测算,截至××年,全市约有的农户,的村还没有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全面小康还没有启步,扶持农村中的特困户任重道远。

三、加快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对策

(一)坚决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要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效益。加快农村各项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在当前,要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对种粮补贴及各项转移支付足额到位,严禁截留克扣,严禁乱收费行为发生,严禁以假冒伪劣的生产生活资料来欺农骗农。要千方百计搞活农村经济,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二)积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各级政府要将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农村以低保为突破口,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帮助农村中的困难户和特困户,为农村中无劳动能力居民提供救济的社会保险。全面发展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每年新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应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立以大病统筹为

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济制度,使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据了解,目前农村新型的合作医疗试点的投入不足,给每个农民国家补贴元,省补贴元,省补贴元,个人投入元。应适当提高国家、省、市、县的补贴标准。

(三)加快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村生活设施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近几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农村电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当前在农村投资重点应转向改水、改厕和环境治理方面。在改水方面,我市农村自来水饮用率很低,应加快农村自来水建设步伐。改厕和环境治理应以建立户用沼气池为突破口,以建立户用沼气池带动改厕和环境综合治理。各级政府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农村生活设施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领域,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各级政府应将通电、通水、普及卫生厕所,户用沼气池建设列入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鼓励农民美化

村庄环境,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四)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

按照农村全面小康目标,本头年,全国需将亿左右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每年转移约万人以上,按此推算,本世纪头年,衡阳需转移万农业劳动力到非农行业,平均每年万人以上。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非常大,为此要统筹协调城乡就业政策,将农村劳动力就业纳入各级政府制定的整体就业规划。要积极调理产业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再创农村非农产业辉煌,创造就业机会。要积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增强自我就业能力。

(五)积极调整小城镇布局,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小城镇发展战略。据测算,一个农村人口转移到大城市的直接本在万元左右,中等城市需要万元左右,而转移到小城镇不

到万元,从节约成本出发,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小城镇道路,供排水、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小城镇建设专项基金,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应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以第三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创造就业机会。建立和健全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是本世纪头年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各级政府应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全力以赴开展农村工作。要积极制定农村全面小康实施规划,任务要落实到位,实行目标管理。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的重点工作考核,涉及农村工作的考核内容,应围绕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为考核内容,制定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通过努力,衡阳农村在年前全面实现小康是有希望的。

第二篇:XX县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XX县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我国今后20年的奋斗目标,XX县农村小康建设的现状如何?离全面小康的距离还有多大?如何才能加快XX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倍受各界关注。

一、2004年XX县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

2004年,XX县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5.02%,标志着XX农村已经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㈠农村全面小康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

在农村全面小康体系的六个方面中,实现或超过全面小康标准的只有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100%,位居第二的是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83.3%,其余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实现程度均在10%以内,而生活质量实现程度是负数。在18个具体指标中实现程度为100%的有4个,分别是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实现程度在50%以上的有2个,它们是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和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

1、经济发展指标

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有三项,分别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和小城镇人口比重。经济发展指标在农村全面小康体系中所占的权数最重,为29分,XX县得2.16分,实现程度为7.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4年为2431.90元,总体小康值为2200元,全面小康值为6000元,实现程度为6.1%,综合得分1.22分;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2004年为50.08%,总体小康值为50%,全面小康值为35%,实现程度为-0.55%,综合得分-0.03分,说明XX县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不但距离全面小康差距很大,而且尚未实现总体小康水平;小城镇人口比重2004年为20.6%,总体小康值为16%,全面小康值为35%,实现程度为24.21%,综合得分0.97分。

2、社会发展指标

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有四项,分别是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养老覆盖率、万人农业科研人员数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农村全面小康体系中所占的权数为20分,XX县仅得0.86分,实现程度为4.3%,其中,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2004年为9.6%,总体小康值为10%,全面小康值为50%,实现程度为-0.5%,综合得分-0.04分;农村养老覆盖率2004年为1.74%,总体小康值为1.8%,全面小康值为60%,实现程度为-0.1%,综合得分-0.40分;万人农业科研人员数2004年为0.5人,总体小康值为1人,全面小康值为4人,实现程度为-16.7%,综合得分-0.70分;农村居民基尼系数2004年为0.25,总体小康值为0.35,全面小康值为0.3~0.4,实现程度为50%,综合得分2.0分。

3、人口素质指标

衡量人口素质的指标有两项,分别是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平均预期寿命。人口素质指标在农村全面小康体系中所占的权数为15分,XX县仅得1.06分,实现程度为6.9%,其中,平均受教育年限2004年为7.5年,总体小康值为7.4年,全面小康值为9年,实现程度为6.3%,综合得分0.76分;平均预期寿命2004年为70年,总体小康值为69.5年,全面小康值为75年,实现程度为9.1%,综合得分0.27分。

4、生活质量指标

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有四项,分别是恩格尔系数、居住质量指数、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农民信息化程度。生活质量指标在农村全面小康体系中所占的权数为23分,XX县仅得-1.03分,实现程度为-4.5%,其中,恩格尔系数2004年为55.0%,总体小康值为49%,全面小康值为40%,实现程度为-66.7%,综合得分-2.67分;居住质量指数2004年为20.8%,总体小康值为18%,全面小康值为75%,实现程度为4.9%,综合得分0.54分;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2004年为2.5%,总体小康值为2.5%,全面小康值为7%,实现程度为0,综合得分0分;农民信息化程度2004年为35.0%,总体小康值为28%,全面小康值为60%,实现程度为21.9%,综合得分1.10分。

5、民主法制指标

衡量民主法制的指标有两项,分别是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和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民主法制指标在农村全面小康体系中所占的权数为6分,XX县得5分,实现程度为83.3%,其中,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2004年为75%,总体小康值为55%,全面小康值为85%,实现程度为66.7%,综合得分2分;农民社会安全满意度2004年为85%,总体小康值为60%,全面小康值为85%,实现程度为100%,综合得分3分。

6、资源环境指标

衡量资源环境的指标有三项,分别是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资源环境指标在农村全面小康体系中所占的权数为7分,XX县得7分,实现程度为100%,其中,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2004年为0,总体小康值为-0.3%,全面小康值为0,实现程度为100%,综合得分3分;森林覆盖率2004年为27.4%,总体小康值为16.5%,全面小康值为23%,实现程度为100%,综合得分2分;万元农业GDp用水量2004年为747立方米/万元,总体小康值为2600立方米/万元,全面小康值为1500立方米/万元,实现程度为100%,综合得分2分。

㈡XX与全市及三大经济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的对比

2004年XX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0.2%,XX为15.02%,高出全市4.82个百分点。但XX主城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较高,为29.2%,比XX高14.18个百分点。渝西经济圈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次之,为17.8%,比XX高2.78个百分点。三峡经济圈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最低,为4.5%,比XX低10.52个百分点。

二、加快农村小康建设进程的对策

由于XX农村基础差、底子薄,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偏低,实现全面小康的路程仅走完了1/7多一点,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

㈠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民收入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和前提,是XX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关键所在,全县各级党政要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落实。

1、在“破”与“立”上下真功夫。

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得过且过”等小农意识,确立敢干实事、善创新业、增收光荣的新观念;破除制约“三农”工作的体制弊端,确立对农民增收工作的强力领导和具体指导;破除制约农民增收的机制障碍,解决部门越位、错位、缺位问题,形成生产要素的最佳聚集,确立“农民增收,人人有责”的服务理念;破除“就农抓农”的工作定式,确立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农民增收的工作新思路;破除落后低效的农业种植、养殖模式,确立高起点、重科技、外向型的发展新路子;破除传统的组织、经营、管理模式,确立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水平、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为目的的新模式。

2、在“加”和“减”上做新文章。

加大对“三农”的政策、资金、科技投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优化增收环境;加大对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的力度,努力减低农业和农民的风险;加快农业项目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增收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减少农民闲置资金和农业闲散耕地,变资金为资本,变农闲为农忙,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用;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组织引导,减少盲目外出务工现象;增加农村“留守”人员的人均资源占有量,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减少“职业农民”的数量;增加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注重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减少附加值低的传统农产品的生产。

㈡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都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XX小城镇发展,一是小城镇建设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能遍地开花,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二是扩大小城镇的规模。小城镇规模较小不利于节约耕地,且功能差、效益低,辐射带动力弱。三是加强和完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要加快和完善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街道、商业网点、水、电、路、通讯设施等建设。此外,还要加强小城镇的服务设施如学校、文化站、电影院、公园、医疗机构等的建设。四是合理调整小城镇的产业结构,把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㈢构建农村合作医疗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尽快建立新的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加大医疗资金投入,完善各级卫生设施,增加农村医务人员的比重,提高农村医务人员的素质,真正让农民享受到有病可看,有疾可医的便捷,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建立农村养老保障机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金和办好养老院,让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建立农村低保制度,让农村贫困户、受灾户生活得到保障。建立农业灾害保险制度,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各大保险公司也限于农业灾害风险太大而不愿承保,国家应建立政策性农业灾害保险。给承保公司以政策性补贴,降低农业保险费用,让农民都参加农业灾害保险,减轻农业灾害损失。

㈣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农村居民素质的提高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后续劳动力迫在眉睫。我们要在“普九”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扩大高学历继续教育,为劳动大军充实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加强职业和成人正规后续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提高现有劳动力的文化教育程度。

㈤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

虽然近年来XX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农村消费环境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消费,特别是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因此,政府要继续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将通车、改水、土墙房改造、普及卫生厕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优化农村的消费环境,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和行为,实现消费行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引导,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相互攀比以及赌博等不良消费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消费氛围。

㈥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参政议政水平

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全面推行村务公开,确立并尊重农户的主体资格,给农民以国民待遇,保证村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让广大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从而提高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

第三篇:全面建设小康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当代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的十六大所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针对我国目前所达到的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状态而言的。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更”,即“更高水平”、“更全面”和“更平衡”。

2)所谓更高水平,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要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我国的小康社会建立在一个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之上。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3)所谓更全面,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居民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更为充分的满足,获得政治、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充分的满足,获得优美生态环境和个性自由方面更为充分的满足,等等。

4)所谓更平衡,是指到2020年使我国目前明显存在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社会阶层差别等不断扩大的趋势得到扭转并逐步缩小,使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其本质是富民强国、民主进步、文明和谐,亦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第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另外,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和平外交,维护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千万不可忽视。

全面建设小康将使我国成为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人们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的国家,成为人们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民主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国家。

第四篇: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2012年8月16日,我按照学院安排,来到抚州市广昌县甘竹镇,调查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际情况。我们的调查采取数据收集、会议汇报与个别访谈的形式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的概念一直在发展,我们调查的时间有限,只初步了大概情况:广昌县全面小康建设现状,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并以公共管理研究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解决此困难标本兼治的办法。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地基本状况

广昌县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部,武夷山西麓。东邻福建省建宁县,南接石城县,西连宁都县,北毗南丰县。居赣、闽、粤之交通要冲。是抚州市的南大门,江西第二大河流抚河的发源地。甘竹镇地处广昌北端,沿抚河溯源而上,是抚河源头盱江的第一镇,故有“盱源首镇”之称。全镇国土面积114平方公里,有耕地23000亩,山地80000亩。辖12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4700人。

该镇以特色农业产业比较明显,烤烟种植规模已达4018亩,产值600多万元;果业以南丰蜜桔为主,有7000余亩的规模;食用菌以茶薪菇为主,有1300万筒的规模;粮食、白莲作物作为传统产业,其种植比较稳定,分别是18000亩和4000亩左右。工业以香扇加工业为支柱,有大小加工企业(作坊)200多家,从业人数4000多人,产品出口西班牙、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产值8000万元。其原材料主要是杂木,均来自于县外。

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的主要特点

1.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1年,广昌县第一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1%。粮食全年总产量达10.04万吨;肉类总产量0.54万吨,增长

5.5%;水产品产量0.41万吨,有一定增长。农业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45元,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增幅创近30年来的新高。

2.民生工程扎实推进。近年来,广昌县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到达全覆盖,开展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1县工作,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合理设置缴费档次和缴费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养老覆盖率有大幅提高。2011年,广昌县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建设小康从农村社会发展的四项具体指标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实现程度为100%,达到了全面小康标准;农村养老覆盖率达到27%,比上年大幅增长。

3.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随着收入增加,农民物质消费全面提升,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医疗卫生消费有大幅增加,交通通讯、文教娱乐、休闲旅游、保健等消费快速增长。2011年,广昌县农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693元,比上年增加654元,增长32%。其中,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87元,保持了稳定;人均居住消费支出为229元,比上年大幅增加;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为155元,比上年增长43%;人均交通通讯支出为299元,比上年增长48%;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145元,比上年增长74%。农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使用水冲式厕所的农户数达到42%,增加了17%;饮用自来水的农户数达到56%,增加了15%,户外为水泥或柏油路面的农户上升11.7%。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向高层次发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消费方式和结构更加现代化,居住环境更加美好,向全面建设小康迈进了一大步。

三、农村小康进程中的问题和难点

近年来农村小康进程加速推进,但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

1.农民收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按照全面小康的标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6000元以上,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18项指标中,农民收入水平是权重最大的指标。而广昌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保持稳步增长的势态,但绝对水平较低,2011年广昌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47元,扣除价格因素仅为3282元,离实现小康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广昌县支柱产业为特色农业和香扇产业,受经济影响较大,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潜力有限。

2.农民生活质量改善仍然滞后。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六大类指标中,农民生活质量占23%的权重。而广昌县农民恩格尔系数长期在50%以上,2011年广昌县农村恩格尔系数为51%下降缓慢。虽然农村居民最近几年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有较大提高,但是2011年占生活消费总支出比重为5.9%和6.1%,农民

文化娱乐支出比重更低,不足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农民居住质量也有待提高,还有58%的农村居民使用旱厕,饮用井水的农户高达42%,部分农村居民户外路面是沙土、石板路,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3.农村劳动力素质急需提高。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体系中,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是仅次于农民收入的第二位重要的指标,占有12%的权重。广昌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长期保持在7.2年,只相当于初中二年级水平,2011年的住户调查显示,广昌县农村劳动力中39%为小学水平,40%为初中水平,10.9%为高中水平,中专及以上仅占5.8%。从这几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情况来来看,人口素质的提高较为缓慢,一是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快,据2011年住户调查数据计算,广昌县60岁以上老年人占农村总人口比重达到10.6%,已经超过人口老龄化10%警戒线;二是农村较高文化素质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三是农民工子女辍学现象仍然存在。以上几大因素制约农村人口素质提升,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瓶颈。

4.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起步较晚,标准不高。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广昌县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基本到达全覆盖,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大力推广实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但目前仅27%的人参与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发展的短板。要达到60%的覆盖率,仍需要大量的行政推动、政府投入和宣传引导工作。

四、进一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的建议

1.全面构造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建设是确保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的基础。要加强科学发展,从生产与经营、政策与科技、农民与政府多方面努力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合力。一是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支持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特色和优势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综合项目;二是要积极利用好省外和省内劳务市场资源,促进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转移;三是需要积极扶持与引导农民创业,增加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流动。

2.进一步促进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要加快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尽快使农村的人居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应充分发挥政府导向和市场参与,建

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引导资本进入农村发展,加快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严格规划,解决农村住房、水、电,道路和排污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村庄建设杂乱无章、设施配套不齐全的现状。进一步加大改造农村道路力度,实现村主干道路硬化、油化保障道路平整通畅;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提高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农户改善卫生条件,做好整村规划,建设清洁、无害的生态厕所;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推广煤气、天然气管道建设,探索沼气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实施。

3.全方位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当前农村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留守儿童辍学问题和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问题。当前能接纳农民工子女的私立学校存在学校少、要收费、教学质量堪忧等问题,而农村的教育水平与城市有较大差距,中、高等教育的知识结构与农村现实不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紧张,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适龄人员的高中升学率有一定下降。以上问题亟需解决,一是要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二是要加快改革户籍、学籍管理制度,降低农村儿童入学限制,加强教育资源均等化。三是要针对农村就业环境,编制符合农村实际的职业中专教材,加强专科学校对农村的知识培训与就业引导。四是要以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和市场手段,多方面参与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工作。

4.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卫生设备建设,提高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使农民人人享有较好的卫生保健,加大大病保障力度,进一步方便农村小病就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结合政府和民间力量,办好养老院,让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加大农村医疗资源投入,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进一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工作,逐步推广到全省农村当中去,使得全省农村均能享受到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好处,形成个人、集体、政府共同筹资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扩大参保覆盖面。

肖曦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第五篇: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分析报告

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分析报告

天水市继续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和农村经济良好发展,新农村建设成就显著。2010年,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到了25.8%,比去年提高了6.9个百分点,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加快。

一、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总体实现程度

农村全面小康测算综合指标体系包括六个方面的十八个指标,按照全面小康综合指标体系,我们通过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和资源环境六个方面的所有指标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得出:2010年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28.8%。从评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方面看,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六个方面的实现程度分别为2.09%、69%、-13.18%、26.85%、60.7%、100%。

从评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八个指标来看,一是2010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程度超过100%的指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四项指标,达到了全面小康标准;二是2010年农村小康建设实现程度超过50%的指标: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70.37%、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79.5%、农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71%、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50.4%等四项指标;三是2010年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程度没有达到50%的指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46%、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9.0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4.78%、农村居住质量指数5.89%、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18.67%等五项指标;四是2010年农村小康建设实现程度还是负值的指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23.53%、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1.01%、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18.75%、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动13.33%等五项指标。

二、天水市农村全面小康的分类评价

1、经济发展水平。2010年天水市经济发展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3.09%,衡量经济发展的三项指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实现程度分别是-5.17%、-23.53%、70.37%。从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来看,2010年按以2000年的基期价格计算,反映农民收入状况的可支配收入为2003.7元,比上年增加177.9元,增长9.74%,但实现程度为5.17%,距离达到总体小康2200的水平差距甚远;近年农业和农村良好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010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53.53%,比上年下降4.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23.5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2010年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实现程度为70.37%,比上年提高速度加快。

2、社会发展水平。2010年天水市社会发展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69%,农村社会发展总水平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衡量农村社会发展的四项指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实现程度分别是100%、-1.01%、46%、100%。从社会发展类指标的实现程度看,各级政府多渠道增加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不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农村五保养老制度,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2010天水市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实现程度达到了100%;万人科技人员覆盖率实现程度为4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四个指标中发展较为缓慢的是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2010年覆盖率仅达到1.21%,实现程度为-1.01%,离总体小康还有很大差距。

3、人口素质水平。2010年人口素质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13.18%,进程比上年加快。衡量人口素质的指标: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实现程度分别是-18.75%、9.09%。随着政府逐年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对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人口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测算结果看:2010年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1年,虽然距离全面小康9年的目标还有1.9年的差距,但从近三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2010年已经达到70岁,其实现全面小康的程度为9.09%,距离全面小康的目标还差5岁。

4、生活质量水平。2010年生活质量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26.85%。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住质量指数、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实现程度分别为24.78%、5.89%、18.67%、79.5%。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农村总体小康进程加快,进而向全面小康迈进。但从反映生活质量的四个分项指标的实现程度来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比上年提高了3.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数为较上年提高了1.09个百分点,达到了总体小康18的目标已经开始向全面小康迈进,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为3.34%,较上年增长了0.73个百分点,也达到了总体小康的目标,向全面小康迈进,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为53.44%,较上年增长7.3%,离全面小康仅差6.56个百分点。

5、民主法制水平。2010年民主法制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60.7%,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天水市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将基层政务建设、实行村务公开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列为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使农村居民社会生活有保障业。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和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010年在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农村居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和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都基本接近全面小康的起始值,其实现程度分别为76.3%和72.6%。

6、资源环境水平。2010年资源环境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100%。从衡量资源环境的指标看,常用耕地变动幅度、森林覆盖率、万元农业GDP用水量三项指标,实现程度分别是-13.33%、100%、100%。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农村全面小康标准(≥23);实现程度为100%;万元农业GDP用水量总体也已经达到全面小康标准(≦1500),其实现程度为100% ;而常用耕地面积由于建设用地的增长,使常用耕地减少,2010年常用耕地变动幅度为-0.04%,实现程度为-13.33%。

三、影响天水市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的因素

1、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且增长缓慢,与全面小康标准差距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18项指标中占有20%的权重,是第一位重要指标,保持农民可持续增收是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虽然近几年加大了惠农强农政策力度,在落实国家各类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又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增加购置农机具补贴额度,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但从目前形势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一是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还不稳固,提质增效的后劲不足;二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天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数在全省排名第10,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603元,差距并没有缩小;三是近年农产品价格上涨,随之而来的是农业投入成本加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四是农业投入仍然不足,加快发展受到制约。2010年天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2003.7元,距全面小康值6000元相差3996.3元,差距还相当大。

2、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偏大。劳动力就业结构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是反映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天水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比重偏大,劳动力就业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总量大且逐年增加;三是城镇就业空间相对缩小,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的难度相应增加;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能力比较低。测算结果表明,2010年,天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达53.53%%,需下降3.53个百分点能达到总体小康值,距离全面小康值还要差将近19个个百分点,该指标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23.53%,是仅有的4个实现程度为负值的指标之一。

3、农村教育落后,农村人口素质提升较慢。在农村全面小康评价体系中,农村平均人口受教育年数为第二大重要指标,占有12%的权重,近几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两免一补”和九年义务教育,但天水是一个农业市,农村人口多,占的比重大,再加上农民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这个指标一直在6-7之间,实现程度为-18.75%,距离全面小康值9还要差2年,要提高这个指标还是有一定难度。

4、农村生活条件差,农民居住质量函待改善。农村居民居住质量指标是衡量农村全面小康的又一重要指标,占有11%的权重。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农村自然环境条件差,农民的居住还有待进一步改善。2010年天水市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以上的农户只占农村总户数的20%左右,而住钢混结构房屋占的比重仅为13.97%,而砖土木结构占到44.18%;自来水受益村占的比重44.43%,还有50%以上的农民吃水困难;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33%,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在农村占的比重很小,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村里村外道路硬化力度不断加大,但是较为偏远的农村,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村里村外道路建设距离全面小康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5、农村社会保障还处在初级阶段,养老保险水平低。国家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的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农民能够看得起病,但是农村低保才刚刚起步,农业大市,农业人员占的比重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从2010年的测算结果看:农村养老覆盖率仅为1.21%,而全面小康的标准是60%,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项工作上天水市还处在起步阶段,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6、耕地逐年减少。近年来,尽管国家不断加大对耕地使用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非农用地,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减少不可避免,从测算情况看,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动指标从2007年到201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

四、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的对策与建议

1、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的进程,必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天水必须始终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多渠道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一是大力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改善农村水、电、路通讯各项基础条件,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靠效益增收;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靠结构调整增收;三是以发展和建设小城镇为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提高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加快提高天水城镇化水平,向非农产业要收入;四是加大对农产品的保护力度,不要因价格上涨等因素,伤农现象发生,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

2、完善职业培训体系,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劳务部门要加强对输转劳动力的培训,要做出全面、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搞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农民的再就业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政府部门要从法律上保护农民的权益,进一步优化农民就业的社会环境,杜绝低价使用农民工及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三要大力发展本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经济,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水平。要加快农民奔小康的进程,必须把择时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放在首要位置。一是普及义务教育,坚决杜绝新一代文盲,保障所有儿童都能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二是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扩大高学历继续教育,为劳动大军充实高文化层次的人;三是大力农村老师队伍建设,依靠农村职业教育,让转移农民学有所长,学有所专,进了城能站得住脚;四是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五是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

4、加快农村生活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改善农村生活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一要鼓励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农村危房建设要与小城镇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二要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结合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建筑风格,合理确定农房建设标准;三要把农村小康住宅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如“上宅下店”、“前店后宅”、“前宅后养”和“前宅后种”,以实现生产、生活的有机结合;四要鼓励建房农户修建沼气池、太阳能、卫生厕所;五要通过政策扶持,调动农户建房积极性,加快新农村小康住宅建设进程。

5、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解除广大农村群众的后顾之忧,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

6、严格控制耕地减少,合理开发和保护耕地资源。面对天水逐年耕地减少的现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大保护耕地资源的力度,合理规划,解决开发建设和耕地保护的矛盾关系,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最严格的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

下载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衡阳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难点及对策思考

    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使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达到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目的。因此,在全县发展农村......

    县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现状难点及对策思考

    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使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达到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目的。因此,在全县发展农村......

    全面建设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材料

    全面建设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材料 “>全面建设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材料2007-02-06 09:59:04全面实现小康乡镇经验总结汇报 挖掘自身优势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全面实现小康乡镇 我们......

    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

    石淙镇银子桥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实 施 方 案 抓好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也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是各个地区的协调全面发展。 现在东部地区确实和内地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经济,教育,科技,最主要的是人才。从地区看来,全面建设小康重点是中西部,尤......

    XX市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作为一个比较落后和欠发达的农业县份来说,按照十六大确立的宏伟目标,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我市农村小康建设的现......

    XX市农村小康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作为一个比较落后和欠发达的农业县份来说,按照十六大确立的宏伟目标,我们的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我市农村小康建设的现......

    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精选合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作者:胡克训 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6期 第一,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资产负债表中的有些项目有名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