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9:4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前言:这次社会实践是在寒假的一月15日~20日由XXX同学主持的在自己的村庄XXX进行的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内容

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几个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的受教育情况;留守子女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家长对学校和社会的期待等。

二: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本次对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的调查主要是通过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在学习方面面临的困难,在学习方面的需求等,为社会对他们进行帮助提供一定的依据。并且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为我们祖国的未来提供一些帮助,愿他们能健康的成长。

三:调查方法及对象

2013年寒假在学校的要求下,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对于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采取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调研方法,而对那些随父母迁到城里的子女采取了电话跟踪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孩子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他们教育孩子的观念以及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四: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对于其中几个问题的回答基本一致。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农民工子女应该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女相对于本地孩子存在不够自信的心理态势;当家长无力支付子女学费的时候学校或政府应给予帮助。另外,有接近90%的被调查者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关注,他们了解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以及与别人的聊天。有71%的家长认为应该让农民工子女在现居住地上学,让孩子留在身边以方便照顾。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由于文化程度受限制,学习环境不好,经济能力有限,沟通不够等原因,大多数受访者的家庭教育状况并不理想,44.9%的父母偶尔辅导他们的学习,而5.1%的家长从不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只有1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但是,作为家长,他们也非常希望能够帮助子女或与子女共同学习。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我们总结出我国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和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

量向城市涌进,然而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是他们受到的待遇却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同,城里的高消费让他们无法支付自己孩子在城里读书的费用,以至于要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给老人或亲友看管。此外,乡村的学校由于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观念传统,常忽视引导孩子主动认知外部世界,而课本里的知识永远满足不了孩子的好奇心,致使他们没有兴趣主动学习新知识和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产生以上的教育状况。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农民工子女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2.安全无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了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动人口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问题非常突出,而且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

3.教学内容相异。一般来说, 农民工子女大多是从偏远农村的学校转入学校。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同时, 农民工子女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4.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著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流动人口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里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以致流动儿童在学习心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农民工子女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

(1)家庭方面: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进城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然而赚钱养家固然重要,但父母也应主动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多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多关注他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及帮助他们解决困惑,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坏境。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父母不应

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素质的培养。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孤儿,可以开办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2)学校方面:学校应当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呵护,可以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档案,用来增强老师与留守儿童的交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关爱,便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可以在学校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留守儿童提供可以与父母定时交流的方便。此外,还要开展各种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他们从内心里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唤起他们的信心,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3)政府方面:政府应制定并及时实行一些政策,如禁止未成年人到网吧、游戏厅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地方,因为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而且那些地方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此外,政府应尽可能的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一些工作岗位,尽量减少因为父母进城务工而导致对孩子的长远影响。

四:作为大学生,我们的行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孩子的家长---那些风餐露宿艰辛生活的外来人员们,对于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这一点深信不疑,他们大多表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不是太差,自己就会尽力供应孩子上学的需求,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面对这些对孩子们充满期待但又无助的父母的眼神,我觉得我们这些大学生应该承担一部分我们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像我们在平时上学时可以经常到学校附近的村里的小学给孩子们上上课,给他们带去些有趣的能激起他们对学习兴趣的课外知识,让他们知道知识带来的乐趣。当我们放假时应该多参加一些假期的义务支教活动去给哪些留守儿童带去假期的快乐等。这些都是我们能做的并且有很大意义的事情,我们义不容辞。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这篇调研能给有关部门带来一些有用的建议。

郑州华信学院

2013年 寒 假 社 会 实 践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年月日

参考文献

1.郭燕聂,王永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对策分析,中国电力教育,2009

2.金鑫: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浅谈[J],《财经界》2007(4)

3.熊正财,李作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我见,2007

4.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06(10)

第二篇: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 宿迁

计算机工程学院 数字媒体2班 苏坤

时间:2013年1月26号~8号

为了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更好地领悟和学会课本以外的知识,不断强化和完善自我,特地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情况做了相关调查。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流动农民中的儿童数量急剧增加。儿童问题的突出使得流动从根本上超越了“劳动力流动”的意义,儿童是农民工中的一个特殊部分。解决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不仅呼唤义务教育的体制调整,而且呼唤多方面的制度创新。

民工从农村进入城市,依靠替雇主工作为谋生手段,但不具备非农业户口的社会群体。由于中国大陆至今未废止的户籍制度的存在,这一群体基本上没有工会组织、几乎没有任何权益保障,更不能享受因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福利,“农民工”成为这一制度之下特殊群体,也是城市被雇佣者中劳动条件最差、工作环境最苦、收入最低的群体;同时也是中国产业工人中人数最大的群体。“同样的蓝天、同样的笑脸——关爱农民工子弟”。有这样一类群体,他们用自己粗糙的双手,在严寒酷暑中让一座座崭新的建筑拔地而起,他们的愿望不过是希望在城市中有着自己生存的一个角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穿着整洁的校服,背着书包有说有笑地走进校门,他们淳朴、善良、踏实,这就是农民工。他们是弱势群体的代表,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女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帮助。他们的教育也确实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城农民工为子女择校,造成县城学校生源失衡。

目前,城市学校布局较为合理,基本能满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由于农民工择校的原因,造成学校生源严重失衡。有的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就难以满足其要求,像新宁二小、四小这两所小学在校学生204000,其中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有9000。学校“人满为患”。学生的活动空间过少,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大,学校的班级管理加难,教育质量受到影响。同时,由于择校造成学生走读困难,家长接送不便虽然学校采用扩大班额(己大大超出国家的规定)的办法,尽最大努力来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但也难满足农民工的要求。有的学校不得不采用招考的方式抬高“门槛”,来控制“人满为患”的局面。有的学校虽然敞开招生,但因地偏路远,生源仍然不足,造成教室闲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逐年增多,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量的农民工子女将涌入县城学校就读,由于农民工为子女择校,将进一步影响县城学校生源的失衡。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凸现歧视、心理等危机。

进城务工农民大多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有的临时租房居住,没有固定场所;有的居住地离校较远,孩子上学不方便,导致学校与家长联系不便,加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孩子有一种漂泊无助的感觉,产生被歧视的心理。“有的教师、同学看不起我们,他们有钱,我没钱。他们是城里人,我们是乡下人。”这是在调查中,我们听到的一个农民工子女那敏感而脆弱的心声。因城乡差别,农民工子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远远不如城里孩子那么优越,感觉低人一等,往往存在很强的自卑心理,性格大多内向,不容易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城市学生也确实存在欺负乡下学生的现象。据调查,有的城里学生明目张胆地要求“乡巴佬”为他服务,甚至要钱。另外,由于农民工子女介入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这间,他们无法短时间内适应城里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农村;孩子因为父母的流动而频繁转学,使一些农民工子女错过了最佳受教育的时期。所以最后形成的价值观即人格核心,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孩子可能会成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三、农民工对国家政策及国情关心不够,对国家政策及国情了解甚少。

至今,农村农民生活基本得以保障,农民工生活均达温饱状态。自国家颁布“五补”、“一免”、“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退耕还林”、“九年义务教育免学费”等制度以来,农民工生活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子女均能成功入学读书,这是国家良好政策取得的良好效果。但是,在农村依旧存在种种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产业化单一,易受自然灾害及市场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出,掀起外出打工的热潮,致使农民工子女过早向往外出打工挣钱,读书无明确目标,学习成绩差,学习压力大,再加上家长无空闲管教孩子,有的家长甚至就不管,导致农民工子女文化程度低,农村依旧文盲遍地,农民工生活依旧艰苦。

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数文化素质不高(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他们很少参加学习、接受家教培训,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四大误区。

⑴是期待型。期待型家长表现为无视孩子的实际能力,对孩子期望过高,认为别人的孩子能成才,我的孩子为只啥不能成才。有的家长是自己有某种理想没有实现,于是就把成功的希望转嫁到孩子身上。但在管教孩子方面显得束手无策。有的家长把教育看成一种“跳农门”的功利行为,从而忽视了教育本身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的理想非常盲目,不切实际。据调查,有20%的家长不让孩子干体力活,甚至连家务也不让孩子干。有个家长说:“我的孩子回家一点活也不让他干,就让专心读书,不知怎么回事,他的成绩还是上不去,真气死人。”大部分家长期待着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大老板、企业家、工程师,甚至当大官。

⑵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表现为对孩子宠爱过多,事事依着孩子,钱物满足孩子,“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尤其在身体上保护较多,在精神上关爱却不足,很少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能力和艰苦奋斗精神。

⑶是放任型。放任型的家长表现为忽视孩子的正当要求,对孩子不够关心、不够胜任,只看到孩子的缺点,不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认为孩子资质差,读书不会有出息,混个初中毕业,好出去打工。

⑷是粗暴型。粗暴型的家长表现为对孩子很不满,经常非难、责骂,甚至对孩子进行侮辱、体罚。这类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严格要求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家庭虐待。据调查,有50%的家长都有打骂孩子的情况。90%的家长对孩子说过:“真没出息,这点小事都干不好。”、“大人说话,小孩听话,不准插嘴。”有45%的家长认同孩子是我的,打骂由我,娇惯由我,别人管不着。有60%的家长用不打不成才,棍棒底出好才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五﹑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⑴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特色农业,关注农民工生活。

⑵加大基础教育硬件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⑶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增开《心理学》课程,从而促进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⑷国家加大投资,改善农村通信落后问题,进而改变农民工思想,使得其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综合我的实践调查中发现的一些现象与提出的一些浅陋的观点看,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人不应歧视农民工和他们的孩子。我们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面对的不单单是读书的问题,更有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农民工的后代,将不再是“农民工第二代”,而是城市新公民。他们可以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突显在我们面前,更让我们深思现在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十分严峻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转型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成本,这个成本需要政府、全社会和农民共同来承担。政府要把农民工问题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合二为一,切实解决好农民工这个特殊的城市群体的问题。而教育部门应该和社会共同协起手来,办好教育,办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学校应把农民工孩子的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尤其是心理教育,帮助他们尽快且和谐融入城市。这样不仅仅对于农民工及其子女,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⑴雄若愚,董结琴.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中国国情国力,2002年. ⑵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⑶项中新.均等化:基础、理念和制度安排.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⑷周佳.私校公助—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的扶持方案.教育科学,2003年,⑸百度网、中国期刊网

第三篇: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盐城师范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141 何诚 14263720 一,前言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亲情、教育、安全,缺失了这些至关重要的环节,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引人忧思。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和隔代教育的不尽人意之处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目前,社会上最广泛关注的就是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了解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及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我们设计了一份《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调查问卷,请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不记名选择与作答。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回240份,回收率为80%。我们的问卷共设有50道题.调研结果显示,受调研活动的男女比例为52:48。从调查人群的年龄角度看,在10岁以下的人占30%,10岁以上占70%。

2.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各个层次的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二、调查过程

1.环境方面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

(1)公共政策流于形式。关于留守儿童问题所指定的一系列政策,有不少流于形式,并不能做到真正的落实。由于缺乏与实际困难相结合,政府的政策仅停留在口号、标语等形式上。例如:政府专门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但是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经费的不足、模式的单一和思想的束缚,留守儿童学校的数量和质量是相当有限的。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跟典型的城乡二元管理模式的户籍制度相挂钩,这样流动儿童就没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2)社会环境封闭保守。黑网吧、色情卡拉OK、赌博场所等各种不良场所在农村屡见不鲜。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处在如此混乱复杂的生活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各种落后低俗思想的影响。

2.现状方面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他律阶段,自律及自理能力较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理,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约1/3的留守儿童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校规校纪,常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撒谎骗人和欺负同学。

(1)教育经费不足,资源匮乏。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乡(镇)政府,有限的资金难以用于培养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仅仅能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信息化教育、课余活动教育等少之又少。

(2)(2)德育工作落后,心理辅导欠缺。无论是农村学校的领导还是教师,其教育水平都是相当有限的,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有限、方法有限,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德育发展。简简单单的将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3.产生原因方面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

(1)监管教育不力。代为监管的亲戚往往不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指引和素质教育,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祖辈则易与留守儿童存在严重“代沟”,他们思维古板、思想落后,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留守儿童容易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辨别能力低,受不住诱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父母教育消失。亲子教育有三种基本形式,即亲子教育完整、单亲抚养和亲子教育缺失。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教育状况按监护人的不同有以下五种监护类型:祖辈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属(亲朋好友、或叔婶、姑舅)监护,同辈监护(由留守儿童中年龄较大哥哥姐姐担当监护人的角色)、自我监护。这些监护方式均不属于 “亲子教育完整”类型,大部分留守儿童缺失父母亲情。

五、对策与建议

1.力保公共政策务实有效,营造社会优良环境

(1)改革户籍制度,完善法律政策。我国的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的子女教育、医疗、身份和就业等方面的不平等。人人平等,国家应该赋予所有人真正的平等,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承担所属的社会责任。

(2)健全保障制度,加强非政府组织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在保障政策上有所倾斜,为留守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等提供资助、卫生和免费法律服务。开通“亲情热线”,经常与外出家长联系,及时反馈留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3)改善人文环境,开展专项活动。引导和丰富农民健康的文化生活,增加农民生活的精神内涵,减少渲染暴力、色情等西方腐朽文化对留守儿童的侵蚀。2.扩宽学校发展渠道,完善学校教育职能

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1)用爱启迪,增进情感。老师应在平时多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针对他们心理、思想上的障碍进行深入摸底,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使关爱真正能深入学生的心坎。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不仅可以采用老师帮助的形式。由特定的老师专门负责所带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育情况,不留任何管理上的漏洞。把留守儿童若干人分为互助组,共同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助鼓励。

三,总结

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面对守儿童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社会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京津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

——京津地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

摘要: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学术界也有不少的成果,而对于过去与当前的比较研究目前是较少的。所以我们在此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走访的研究方法来收集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各方面资料,然后进行比较,希望能给社会提供有关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的最新状况,从而便于社会更好的解决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流动农民工子女与其父母一样,是目前中国现实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自改革开放以来,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也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但这个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相关的调查研究更是亟待深入。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文献研究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然后经过问卷调查把握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从而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哪些得到解决了,哪些善待努力以及出现了哪些新问题。同时,尝试提出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文献综述

关于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始于1995年1月21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记者李建平的文章《流动的孩子哪上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讨》,但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大致是从1998年前后开始的。张斌贤以1997——2001年发表的《有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为基础,对该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梳理。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总体状况的调查、流动人口对其子女教育意向的调查、民工学校的调查、对造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原因的探讨等几个方面。代表成果有:曾昭磐的《厦门市未成年流动人口状况及其对教育影响的分析》、署名研究组的《天津市外来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米红和叶煌的《米成年流动人口受教育特征及其管理对策研究:来自厦门特区的调查报告》、周拥平的《北京市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就学状况分析》、黄志法和傅禄建的《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等。2001年以后,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成为研究的热点。标志性成果是两份极具影响力的关于打工子弟学校状况的调查报告:

韩嘉玲的《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和吕绍青与张守礼的《城乡差别下的流动儿童教育——关于北京打工子弟学校的调查》。2001年一2004年,主要是探究导致农民工子女教育机会不均等的原因,寻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选择京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所农民工子女学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90份);并在五所学校随机抽取5-6人的学生进行小组访谈;对五所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也进行了相关的采访;同期选择学校附近农民工居住地的10名外地民工进行个人访谈。时间为2006年7月11日至2006年9月15日。

二、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和个人访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入学情况、教育的可接受性、教育费用等。访谈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民工学校的办学情况、困难和建议,民工个人对北京市(天津市)义务教育现状的看法和意见,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程度等。

三、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列出表格,并绘制成图表。使用SPSS13.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三)调查结果

一、民工子女家庭及就学的一般情况。

1.农民工子女就学年龄一般在(13.95±1.397岁)普遍大于京津市民子女就学年龄(12.25±0.440岁)。这个原因何在呢?我想从(表1)中能找到答案,有82.8%的农民工子女都转过学,其中转过两次以上的占了34.5%。转学为什么会对入学年龄造成影响呢?经过学校相关负责人的介绍,许多学生平凡转学,在这个学校学了不到一年又转了个学校,转了几次都是一直就读一个年级,知识跟不上就只能重新开始,所以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年龄比正规学校同年级的学生普遍大些。这是农民工流动性过大造成的。

2.父母职业以个体经营(58.15%)和临时工(26.05%)为主;仅有3.7%的家长有稳定的工作;还有11.2%的家长属于无业人员。通过学校负责人的介绍和与学生们的交流中我们得知,父母为个体经营户的,多数是在菜市场卖菜、卖水果,摆地摊之类的;临时工主要是在工地干体力活或清洁工之类的;有稳定工作的家长主要是知识水平相对来说高些,所以能在一些公司找到较稳定的工作。

3.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大多集中在800-1000元/月,父亲或母亲完全没有经济收入者占10.2%。当问及家里交学费困难吗?仅有15.6%的人觉得不困难,学费对多数农民工家庭来说还是个头痛的问题。经有关数据分析,农民工子女在农民工子女学校上学比到正规学校来说是便宜了不少,但比起正规学校的本市学生的学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因为他们没有国家的补贴。同时还有63.2%的学生为学习用品发愁。

4.家庭居住面积较拥挤,全家住一间房占42.55%,两间35.48%。全家住房面积少于15平方米占19.75%,16-20平方米占32.35%,21-30平方米占18.65%。当问到在家不能学习的主要原因时,有40%的人回答说没地方学习,可见农民工子女的家庭学习环境是多么的艰苦。

5.学校距离家较近,上学路程所需时间少于10分钟者占22.73%,10-20分钟者占33.33%,20一30分钟者占28.79%,多于30分钟者占15.15%。多数农民工学校都是在农民工聚居的地方开办的,这可以说对农民工子女是个好事,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就是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的问题了。有许多农民工学校是因这里农民工多,随便建个学校,招几个老师就可以招不少学生,以盈利为目的的。这就使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没法保证了。也是进来国家加强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管理,取缔不合格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原因所在。可以说也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两难的问题。

二、民工子女就读现状。

1.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子女在一所学校就学的时间有延长的趋势,也就是说农民工的流动性有所缓和,在一所学校学习达到两年以上的多于70%。这也是50%以上的学生可以适应当地学习环境的原因之一吧。其中不适应当地学习环境的与学习时间短的具有显著相关性,这就说明了,平凡转学对学生学习是不利的,也就是农民工子女教育质量跟不上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2.令人欣慰的是,多数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状况还是比较好的,24.1%的人学习优秀,34.5%的人学习良好,仅有6.9的人认为自己学习不太好。同时在与学习老师交谈中我们得知,班级里学习好的多数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孩子。我想之所以他们的学习状况比较好,还是在于他们自身的学习态度好,对学习的认识比较高吧。78.6%的人希望自己能上大学,37%的人认为学习是为了长知识,44.4%的人为了找到好工作而学习,也有11.1%的人认为学习能改变命运。处于对学习的不同认

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学习能给他们带来他们所期待的。

3.过去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学环境,课程设置,教师水平以及教学设施等都是令人担忧的。这次调查显示,经过国家加强的管理,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农民工子女学校日渐规范化了。81.2%的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还是比较满意的;85.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基础设施比较齐全;88.9%的学生表示喜欢学校的老师,82.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老师是负责的;73.1%的学生表示老师对他们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同时表示这种严格既是对他们负责的一种表现;78.6%的学生认为能从老师那学到不少知识。同时通过与学生们的小组访谈,我们了解到,现在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当地的正规学校基本一直,文娱体育以及电脑等都涉及到了;“运动会”、“节日晚会”、“三好生评比”、“优秀少先队员评比”等都有适当的举行;还有不少老师对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都很关心,经常会自己组织捐款资助他们。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解决指日可待。

三、外来民工对于子女接受教育的看法。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风餐露宿艰辛生活的外来农民工,对于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这一点深信不疑。他们大多表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不是太差,自己就会尽力满足孩子上学的需求,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农民工普遍认为北京市公办学校教育质量高,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就读,但过高的赞助费使他们感到无法承担。65.5%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大学这与孩子的自身的愿望是成正比的,有78.6%的学生希望能上大学,其中也存在家长教育的因素。从这比例差也可以看出还有一部分家长的愿望与孩子不一致。同时通过与学生们的交谈,我们得知多数家长会给孩子足够的学习时间,并不会向从前似的孩子回家就得帮着父母干活;多数家长也是比较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家长会,主动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老师那我们也了解到,也存在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的情况,他们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农民工子女教育部分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如:大多数农民工的子女能就近入学了,随着农民工子女的急剧上升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突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如春笋般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部分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学质量正在上升,由于国家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师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还是存在着部分问题未能解决,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费用问题,虽然在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费用比在公办学校少,但是与当地的学生的上学费用相比还是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因为他们没有国家补贴;希望得到同等教学质量教育的问题也是未能一步到位,民办学校如春笋般冒出,其质量并不是能够得到保证的,毕竟资金,教学设施,师资等各方面的限制也是教学质量无法与公办学校媲美的关键所在。民办学校的出现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入学的问题同时有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存在许多不合法,不规范的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楼是危房,基础设施极其简陋,教师水平很让人担忧。其中还有不少学校的创办者希望从中谋利。这些学校国家又不得不取缔,取缔的同时又会是部分学生暂时无处上学,这种两难的问题只要科学合理的处理就能够解决好!

(四)启示与思考

农民工作为纳税人,子女受教育是其应有的权力,政府应当在全社会的配合下尽快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工作制度机制。

第一,户籍制度本身要改革创新,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进城农民下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度。这种带有身份色彩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已经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相适应。这样的户籍制度早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在现阶段,我们可以采用像上海那样的方式,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国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要求,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义务

教育体制,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来确定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基本问题。在过渡时期内,各地政府应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地方则政预算,对在城市内设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提供基本的场地,有条件开放公办学校,或者更自接地为民办教育立法,促使民办教育合法化等,并严格监督国家教学计划的执行。

第二,解决法规与政策实施之间存在的矛盾,农民工流入地政府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机会。流入地政府要制定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要根据学生家长务工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制定分期收取费用的办法。通过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对违规收费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要及时予以查处要制定有关行政规章,协调教育、行政、公安、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薄弱学校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农民工流出地要积极配合流入地政府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禁止在办理转学和返回原籍就学手续时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加大民办学校投资力度,适当放宽条件,保证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广度。农民工子女上学以流入地公办中小学为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充分挖掘潜力,尽可能多接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学校要做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此外加快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也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

一。农民工子弟学校是一个过渡时期的产物,它符合农民工家庭求“平等”的心态和“流动”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内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根据当前情况应当明确农民工子弟学校审批标准,给予其合法身份和一定的优惠措施。同时因势利导,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监督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学校与其联手办学。从而打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间的壁垒,为早日实现城市教育一体化奠定基础。

第五篇:农民工子女教育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到大城市,农民工问题应运而生,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当今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一方面,农民工子女入学困难。农民工子女入学必须要有“四证”,才能够到暂住地附近的公办学校就读,并且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或者赞助费,这对于收入低微的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个难题。

另一方面,教育的管理与服务滞后,教育质量不高。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而这些学校往往师资水平不高,教学环境差,甚至还存在一些非法运营的学校,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是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

二是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要付出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

三是公办学校存在困难。首先,教育规划是按照地区人口数量来设置的。农民工子女大量导入,与原地居民的子女入学产生矛盾,使得城市公办学校压力越来越大。其次,农民工流动性大,居无定所,其子女为了就近入学只好跟着转学,这部分学生数量大,转学频率高,也给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增加了难度和工作量。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1.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和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

2.探索建立“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体制。各地政府要把农民工子女教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确实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合理整合资源,竭力增加投入,降低成本,全面提供援助,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

3.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兴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部门要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给予农民工子女学校合法身份,大力支持其发展,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减轻公办学校的压力。

下载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5篇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而那些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以及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共五则)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 摘要:春节期间,趁大量的农民工携带子女回家过年之际,家住农村的我也趁此机会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包括家庭总人口、总收入、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以及子女......

    关于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前言:实践参加者:实践主题: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实践时间:2010.7.10至2010.8.30现将此......

    关于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5篇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关于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1(共五篇)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当中就包含了8亿农民,而这么多农民的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就渐渐成为了一个焦点话题。每年过年,浩浩荡荡......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活动”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十分有幸跟随我们建工学院纪检部的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了“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活动”,并且深有体会。 农村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

    关于汽车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社 会 调 查 报 告 题目:关于汽车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北京汽车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开放,带......

    关于城市农民工状况调查报告

    农民工是指在改革开放初期,一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厂成为工人的农民。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有的则长年在城里打工,作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