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19:3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第一篇: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蔡辅健

摘要:教育是科教兴国的根本,而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石,他关系到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发展我国西部基础教育就成了能够促进西部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在这国家大力进行西部大开发之际,我国西部边远地区的基础教育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东西部教育间的差异依然存在,因此改变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对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与对策

在新世纪发展的今天,人才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教育是人才来源的根本,随着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1]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 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做出全面部署。

一、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义务教育在西部农村地区普遍展开,‘两基’工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西部农村的义务教育也基本普及。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西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成就

“为促进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部、财政部于1998----2000年在西部地区实施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工程’共投入58.93亿元,覆盖了西藏、青海、甘肃、新疆、贵州等9个省(自治区)的469个项目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306个,省级贫困县110个),覆盖人口9664万人,‘工程’项目共修建和装备小学13023所。初中1919所。例如在西部最贫困的469个县中,截止2001年,已有242个(占52%)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164个(占35%)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义务教育的实施较大的改变了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面貌,对推动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有重要作用,表现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义务教育的程度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国务院及时提出实施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努力缩小西部地区与全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尤其是在人烟稀少的西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农民的居住又比较分散,因此办学条件较差。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完成之下,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增长,入学巩固率、升学率提高。西部地区由2003年的77%提高到98%,提高了21个百分点。国家在西部地区推行的‘两基’攻坚计划,给我国西部农村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的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对西部大开发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了尽快解决好制约西部农村地区实现“两基”计划的“瓶颈”问题,中央决定从2004起投入100亿元,用于实施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学校建设工程,用4年左右的时间,新建、改扩建一批西部以农村为主的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工程的实施较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的条件。把我过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寄宿制的比例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西藏云南青海等省均超过了20%,西部初中的寄宿生比例达到53%。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也特别重视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2006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招募高校毕业生到我国西部“两基”攻坚县的农村学校任教,及时缓解“两基”攻坚县师资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两基’攻坚最显著的成果表现在,西部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不仅能让西部农村的孩子“进得来,留得住”,而且为他们“学得好”创造了条件。这些主要得益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

虽然西部地区的“两基”攻坚和义务教育卓有成效,然而,由于历史发展以及地理环境自然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的缓慢以及教育发展的滞后,使得教育依然是制约西部发展的一个瓶颈。

2.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学设备差。在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硬件设施虽然得到了较大改善,却还普遍存在教学仪器的质量低、校舍面积小、危房多、图书不达标等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体育设施方面,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就没有像样的运动场及相应的运动器械,没有多少达标的实验室,这样就使得我国部分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学生无法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在课外书籍阅读上,由于学校没有标准的图书室,藏书较少甚至是没有藏书,导致大多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很少能阅读到丰富的课外书籍;在信息网络技术方面,很多西部农村边远地区学生还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这个信息工具,就谈不上利用网络这个学习的平台。这样的状况,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相差甚远。

(2)师资的流失与不足。在我国西部偏远的农村,由于西部农村学校信息闭塞和条件的不足,致使大量的优秀教师外流,剩余的教师基本为中职毕业及民办转正教师。在我国西部的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与西部城镇教师的收人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生活条件也比周边城镇差,因此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流向周边条件好、待遇相对高的行业和部门等等。一些高校毕业也不愿会本地任教,因而剩下的教学人员,具有高学历人才少,甚至有高中生出来就教书的现象。据调查:“2001年我国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大的低于城市,其中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低于城市的22个百分点,初中低58个百分点,小学有大专以上,初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分别低于城市的20.69%和14.16%。”以上这些都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环境比较差,许多高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西部农村中小学任教,致使我国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队伍长期得不到补充,这就严重的造成了西部农村中小学校教师紧缺的程度。同时,偏远农村的许多教师是一位老师身兼几门课程,有的甚至是一个老师一个班级,这样就常常出现教师教授的课程同自身所学的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3)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随着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的推广,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与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协调,给师生的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时甚至会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教学的整体质量偏低,因而就很难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4)还存在适龄儿童辍学的现象。在我国西部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义务教育实施的力度不够,不少学校适龄儿童辍学现象还存在。据全国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已达96%以上。但是在我国偏远的西部农村地区,适龄儿童的辍学率却远高于周边城镇的辍学率。一方面,在对贫困学生的补助确定上,缺乏严格的认定程序,还存在相当裙带关系的现象,因此导致部分真正的贫困生得不到相应的贫困补助,因而致使他们很难完成自己学业。另一方面,在我国偏远的西部农村,有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还大量存在,间接的导致一部分学生读书的后劲不足,以至厌学,最终辍学。

(5)教育观念有待提升。由于农民长期生活在农村,深受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极为僵化的思维方式和一种思维的惯性。因此他们多数在对子女教育的投资问题上,往往是看孩子毕业后是否能收回耗费的教育投资成本,就是看有没有培养前途。很多农村家庭的家长只让孩子读到初中毕业,就是让孩子能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在他们看来,就算孩子能考上大学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供不了上大学的费用,就算能供得了上大学却也不一定能有分配,如果不分配的话,那大学也就等于白上了,回收不了自己的投资的成本,还浪费了几天早日找钱的[3]

时间。像这种只看重教育的眼前意义却忽略教育的长远意义的思想根深蒂固,其结果是必将影响其在教育上的投资,从而导致教育的落后。

二、解决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并且充分确保教育经费能具体的落实到位和经费的正确使用。“加大力度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尤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设备、实验设备等,以便达到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的目的。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4]要解决好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差的关键就是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加强教师福利等问题的改善,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研究调查并加以改善,要让优秀的农村教师能够留得下来,安心的扎根在农村任教。

在这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时期,政府还应该积极的拓宽融资的渠道,使得融资的渠道多元化。比如运用财政和税收等政策。充分的引导和鼓励社会、个人以及企业来投资办学,吸纳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为教育事业出谋划策,不断的完善我国西部地区多渠道筹措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体制。并且巩固改善好现有的各种融资途径。最大限度的确保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推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推动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良性互动的发展。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要建设一支献身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才来当老师,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5]”。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和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综合素质。建立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推动各项工作的完成。帮助教师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要有“„可以缺经费,但不能缺志向;可以缺能力,但不能缺责任’[6]”的精神,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水平,帮主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民教师”,西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应该要加大力度引进优秀的教师队伍,创造优厚的条件吸引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本地毕业生回乡任教。真正做到以提高当地的教育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

3.加强地区间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城市教师到农村,建立建全农村教师到城市学习的进修制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尽力达到资源共享。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短期支教活动。“如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

农村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的对口支援关系,„结对子’‘手拉手’,就近组织城镇中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兼课、带教或‘走教’,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和学科结构失衡的矛盾,组织‘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系列活动,发挥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7]”。同时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考察吸收外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方法,通过对外界学校进行客观的分析比较,进而认识到自身不足。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善,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4.转变家长的观念。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很多家长还普片存在着严重的小农经济意识,以及对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了解比较少,对孩子受教育的认识不足,政府应当做好对家长的说服教育以及相关的宣传工作,特别是加强对教育的宣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义务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得家长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使之能积极的支持孩子受教育的机会,能考虑到孩子的今后发展,积极配合学校、建立起学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系,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平台。

5.更新观念,树立“科技兴农,科技治富”思想。积极通过有关的政策、舆论工具及典型示范等方式,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改革,尽量从观念上改变农村教师对老教育模式的依赖。让西部农村教师多了解一些目前教育政策、现状及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在意识上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从而实现西教育的跨越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落后地区,也是我国教育落后的地区,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会,利用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教育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发展西部的教育。同时对西部农村的农民也要进行一定的教育思想的宣传,让他们认识到送子女读书的重大意义,配合好教师的教学。从而推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注重基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强了对农村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投入,使西部农村得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条件差,使得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问题不少,发展滞后。因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西部农村各地区的学校要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的开展城乡交流与合作,提升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地方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好“三农”工作,大力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做到真正改善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从而推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和,张艳。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经济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2007,(9)

2、国家行政学院,基础教育:政策月制度热点〔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3、李华。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制度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4、高如峰。对农村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分工的建议方案〔J〕。教育研究,2005,(3)。

5、王磊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

6、江明融。公共服务均等化论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3)。

7、王童,杨该学.“新课改”在农村实施的阻力及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

8、余艳琴,黄尚海.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问题的实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9)

9、张力《2000 年中国教育绿皮书》1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0、原春琳、刘万永《教育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保证教育的平等状》1 《中国青年》,2002~3~13111、张力《面对贫穷:中国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1 广西教育出版社1

12:何尚武。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不足”问题的辩证分析。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第二期(总第140期)

注释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37-38

[2] 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1年》资料统计整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 姜沛民、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实录:农村义务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2008年02月26日17:08来源:教育部网站

[4] 现代教育论丛2008年第二期(总第140期)

[5] 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6.[6] 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N].人民日报,2009-1-5

[7] 叶仁荪.培养有责任感创新型教师的三个落脚点[N].中国教育报,2009-3-9

[8] 赵雄辉.关于农村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教师.2008,(11).

第二篇: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在深化基础教育的今天,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就起存在的现状和矛盾,仍具迫切性和严重性。要推行全面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取得中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性胜利,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弱势亟待提高和改善。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存状态和矛盾有哪些呢?如何结合实际,找到符合实际而科学的解决方案呢?

一,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基本矛盾。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推行,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府对其投入等综合因素。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文化底蕴无不影响和左右着基础教育改革。其实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如下:

1,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过政策改革.吸收外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实际的改革,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捉襟见肘。就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农村经济仍处于被带动.相对落后的状态,由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意识和比重相对疲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刻理解.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物质文明建设是否有提高,却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潜作用。这样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很容易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

西部农村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化则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和进程。西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相对不够完善,而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 这里所说的 贫困文化” “ 与时下热门话题中的“文 化贫困” 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 的,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文化贫困” 的着眼点,主要在于素质低下(如智力低下、科学文化 知识缺乏等),它主要从量的关系方面反映人们的一 种智力状态,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围。而 “贫困 文化”则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它主要从质的属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层精神状态,属于 价值理性范畴。如果在这方面陷入贫困,要比物质贫困、智力贫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难以摆脱。

西部农村地区这种自有的文化体系,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处于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学生群体。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和学习思维或多或少的在围绕着这种文化展开.进行。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会是焕发生机的具有极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了,而将是一种被动的疲软的学习。

2,基础教育的不平衡。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这种教育的不平衡性很难调和,它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明显感到底气不足,在校园环境建设基本满足学生就学需求的前提下,那么师资的良莠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教师会对任教地区和学校进行选择,那些发达地区,环境待遇好,重点院校就成为其热门选择,对于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往往招不到.留不住好教师,造成了西部农村地区师资严重匮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带不进来,使得西部农村长期处于落后和蔽塞的状态。信息获取和交流机制陈旧,外面的教育信息动态获取很被动很迟缓,无法准确扑捉最新的教育动态信息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长期处在被动中。

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这种教育上的不平衡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而会因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存在。

3,西部农村地区学生自身状况: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题,教学质量的优略必将在学生本身得以体现,那么学生主题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观念也就微 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各方面还未成熟的学生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的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家庭中仍然存在封建残留思想,比如:“重男轻女”“学知识无用论”等,这样,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封建思想潜移默化的左右着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误导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逃避不了的任务,对于学习没有自信和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的教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是有思维的人,重在传授课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而西部农村地区的课堂更是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教做为教学重点。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片面追求教学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个体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专长。致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建议,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某方面较差而被视为弱智,这样就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西部农村地区很大范围内这种现象很普遍,而由此造成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低下很严重。

二,寻找根源,创新方案。

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形势以及学生主题都存在自身特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特点而盲目的“一刀切”,而是要分析,寻找其存在的根源和背景,把握实际,创新的制定解决的方案,这样才不会背离西部农村的实际盲目改革。

1,联谊,联教,资源网络化。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平衡很难调和,然若对西部农村盲目的进行“一刀切”式改革,势必无法达到预期的改革局面和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分清形势,联系实际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创新.科学的去寻求解决之道。

西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基点相对分散,在这种前提下,要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就需要首先对这些资源编制,整合,建立联谊,联教机制,使教育资源网络化,在不平衡中寻求平衡点。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校校之间,师师之间建立一个互动互融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达成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从而激活各种教育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种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可以从教学教案,内容,资料,方法;学校的管理模式,课程的安排,进行交流,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对共享资源分类吸收.引用.发展。

师师之间的互动也会大大的活跃教学,使教师,学生得到的优化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以达到师资不平衡中的平衡。

第三篇: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报告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报告

在深化基础教育的今天,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就起存在的现状和矛盾,仍具迫切性和严重性。要推行全面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取得中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性胜利,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弱势亟待提高和改善。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存状态和矛盾有哪些呢?如何结合实际,找到符合实际而科学的解决方案呢?

一,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基本矛盾。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推行,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府对其投入等综合因素。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文化底蕴无不影响和左右着基础教育改革。其实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如下:

1,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过政策改革.吸收外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实际的改革,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捉襟见肘。就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农村经济仍处于被带动.相对落后的状态,由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意识和比重相对疲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刻理解.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物质文明建设是否有提高,却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潜作用。这样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很容易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

西部农村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化则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和进程。西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相对不够完善,而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 这里所说的 贫困文化” “ 与时下热门话题中的“文 化贫困” 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 的,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文化贫困” 的着眼点,主要在于素质低下(如智力低下、科学文化 知识缺乏等),它主要从量的关系方面反映人们的一 种智力状态,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围。而 “贫困 文化”则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它主要从质的属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层精神状态,属于 价值理性范畴。如果在这方面陷入贫困,要比物质贫困、智力贫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难以摆脱。

西部农村地区这种自有的文化体系,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处于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学生群体。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和学习思维或多或少的在围绕着这种文化展开.进行。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会是焕发生机的具有极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了,而将是一种被动的疲软的学习。

2,基础教育的不平衡。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这种教育的不平衡性很难调和,它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明显感到底气不足,在校园环境建设基本满足学生就学需求的前提下,那么师资的良莠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教师会对任教地区和学校进行选择,那些发达地区,环境待遇好,重点院校就成为其热门选择,对于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往往招不到.留不住好教师,造成了西部农村地区师资严重匮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带不进来,使得西部农村长期处于落后和蔽塞的状态。信息获取和交流机制陈旧,外面的教育信息动态获取很被动很迟缓,无法准确扑捉最新的教育动态信息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长期处在被动中。

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这种教育上的不平衡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而会因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存在。

3,西部农村地区学生自身状况: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题,教学质量的优略必将在学生本身得以体现,那么学生主题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观念也就微 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各方面还未成熟的学生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的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家庭中仍然存在封建残留思想,比如:“重男轻女”“学知识无用论”等,这样,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封建思想潜移默化的左右着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误导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逃避不了的任务,对于学习没有自信和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的教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是有思维的人,重在传授课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而西部农村地区的课堂更是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教做为教学重点。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片面追求教学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个体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专长。致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建议

第四篇: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在深化基础教育的今天,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就起存在的现状和矛盾,仍具迫切性和严重性。要推行全面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取得中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性胜利,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弱势亟待提高和改善。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存状态和矛盾有哪些呢?如何结合实际,找到符合实际而科学的解决方案呢?

一,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基本矛盾。

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推行,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府对其投入等综合因素。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文化底蕴无不影响和左右着基础教育改革。其实施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如下: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1,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过政策改革.吸收外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实际的改革,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捉襟见肘。就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农村经济仍处于被带动.相对落后的状态,由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意识和比重相对疲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刻理解.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物质文明建设是否有提高,却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潜作用。这样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很容易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

西部农村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化则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和进程。西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相对不够完善,而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 这里所说的 贫困文化” “ 与时下热门话题中的“文 化贫困” 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 的,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文化贫困” 的着眼点,主要在于素质低下(如智力低下、科学文化 知识缺乏等),它主要从量的关系方面反映人们的一 种智力状态,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围。而 “贫困 文化”则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它主要从质的属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层精神状态,属于 价值理性范畴。如果在这方面陷入贫困,要比物质贫困、智力贫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难以摆脱。(责任编辑:范文之家)

第五篇: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浅谈考察学习江苏等省市中小学教育的心得体会

古城镇学区:高义堂 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近日,在区教育局的组织下,随同考察学习团到江苏、上海等地的中小学进行考察学习,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认识,对东部教育的突飞猛进,良好的办学条件感叹,同时也为西部教育的薄弱而感到自责,静心一想,还需为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而思: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为此,结合考察学习的所见所闻作以浅谈。

一、东部教育的现状。随同考察第一感觉,东部经济发展迅速,决定了教育的优先发展,基础教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苏州的三条路小学、瑞金中学等校考察时,发现各学校管理严、发展快,均有一支政治过硬、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教职工学历达标率为100%,而且学校均重视教科研工作,立项课题多,教研成果硕。还发现各学校环境优雅、设施先进,拥有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校园音响系统、走廊监控系统和电子阅览室,有规模大的“快乐体育园地”以及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软件开发室等30多个教育功能室。到教学班级参观时,发现班班有“四机一幕”,而任课教师在教学时都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和教育教学资源,各学校为培养新世纪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考察学习的同时,我在当地和相关的教育人士作了了解,谈到“一费制”的贯彻落实,学校的公用经费的下发等情况。当地教育局的有关人士作了这样的回答,一费制在我市早已贯彻落实,财政部门能按时足额下拔发放,还筹措大量资金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实施危改,、兴建教学楼,购置教学设施,硬化、美化、绿化校园,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还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的培训,政府、教育部门都很重视,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推动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考察的同时,我深深地为我们当地的教育自责,心中默默地和苏州、上海的教育作了对比,发现我们凉州农村中小学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1、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比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设备陈旧无力更新。另外,近两年由于撤点并校,新学校建设需要大额资金,资金不足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更谈不上各种功能室的配备。

2、办学意识滞后,教育目标错位,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5年,但看现今农村,小学教育课堂,却仍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个别教师认为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样能对付新课程教材,个别学校领导和小学教师依然把成才和考高分等同看待,把能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因此,新课改成了装门面的招牌,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成为空头口号,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3、教师队伍素质欠佳,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三是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体育、英语、微机、科学教学大多是兼职的。小学英语教师知识面窄,发音不标准,教法不得当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专业老师不足既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使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四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五是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

4、学校管理水平不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部分学校管理无序、质量落后,这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不足或工作能力紧密相关。因为校长管理能力有限,学校“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制定的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只求纸上作业,不求实际效果。有的在用人策略上任人唯亲,在激励机制上不舍得花钱,在评价制度上不切实际。结果好的上不去,差的罚不了,优的进不来,劣的淘不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同享受。这样的学校,难免一片混乱,教育质量受到了影响。

5、农村、社会、家庭等环境影响教育,造成一些学生流失,冲击着教育的发展。

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文化求知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严重的,更早使一些孩子丧失了学习努力的目标和学习钻研的兴趣,以至于有的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学校。

三、促进西部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思考

考察学习之后,默默地分析了我们当地的教育状况,结合我们凉州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我对凉州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谈一酌见:

1、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快步发展,更新意识是关键。从上到下,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具体学校校长教师,到家长学生,都要先从思想上过关,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这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重心。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比如,现在我们教育上每年都要进行的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就很好地起到了这个作用。另外,多给校长教师提供一些外出学习机会以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二是学校通过办家长协会或教育听证会等方式,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沟通,以形成教育共识,合力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2、强化法律责任,建构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费制”的实施,规范了学校收费,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校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农村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为此应通过强化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建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对学校的经费投入,使学校能够购置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调整农村偏僻地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三是提高学校公用经费的比例。

3、尽快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三是,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阔教师眼界,方便教学,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四是,加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激励,并通过再次培训上岗等手段,提高其从教素质。

4、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各学校严格执行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文件精神,强抓管理,严抓质量。各校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使教育教学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还要强抓教研工作,不断了解教改动态,在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和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5、坚持公平原则,不断缩小农村教育的差距

必须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依靠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农村小学。一是在充分考虑自然村距离和生源多少的基础上,分析学生上学的安全和经济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规划设置学校网点,力争方便家长和学生。二是应尽快取消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实现县城以下城乡教师、生源、物力财力投放的公平性、平衡性,以利调动乡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积极性。

6、优化学校人事管理

要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内部有效且可操作的人事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总之,教育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作为政府,应保障科学规范法规的出台及贯彻落实督导;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作好推行管理督查及时反馈;作为教师,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家长,应热心公益关心教育等等。如果这样,西部的教育何愁不发展?西部的经济何愁没有强劲后力?相信我们西部农村教育总有辉煌之时!

下载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 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报告(大全五篇)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研究报告 在深化基础教育的今天,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就起存在的现状和矛盾,仍具迫切性和严重性。要推行全面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取得中国教......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及相关分析对策

    浅谈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摘要】: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条件,提出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当前农......

    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 学 号 ***** 指导教师 *** 专 业 农业经济 年 级 **** 学 校 ****......

    我国农村流通设施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流通设施发展现状及对策 宋茂华 【摘要】本论文介绍了我国农村流通设施面临着农村流通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流通设施建设较城市流通设施滞后、重生产设施建设、轻......

    浅谈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实现城市化、构建和谐社会则必须加强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提高城市的管理......

    浅谈我国高考制度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高考制度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高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选拔人才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公平、政府信义、政治稳定和国家发展前景的一面镜子。我国一直致力于探索公平、公正的高......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2006-5-11 14:26:55 http://www.xiexiebang.com/chinese/news.asp?step=3001&pid=163&mtype=行业动态 民以食为天,食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