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19:3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特点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一直发展相对平稳。农村经济在多年的发展中其成果表现如下:

(一)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农户手里,一些农户开始掌握了一定的生产经营权,农户开始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出现,并具有独立财产权和经营权;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主要由集体来决定,国家对其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弱;此外,农村还出现了很多私人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为了实现其独立的经济利益,对行使商品生产经营者的主权有很高的要求。

(二)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经济体制在不断的改革下,农村经济原有的自给经济逐渐转变为商品经济,农村经济原有的单一经济形式已逐渐转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单一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一体化经营的复合经济结构,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三)农村经济关系开始走向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特点逐渐消失,农村里面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逐步市场化,完全由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价值规律来自由调节,由市场去优化配置农业各种资源。

二、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跟不上

目前,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农业对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投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是受到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投资动力相对缺乏、缺乏优越的投资“技术”,投资引诱也严重不足。过度安逸的农村生活使得农民缺乏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从而导致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因此农民通过投资来进行改善生活和生产条件的动力相对缺乏。主要是由于农业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过长,规模较大、风险较高,而且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相当大比例的薄弱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这些不足严重阻碍了高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使党支部缺乏履行领导职能,缺少为群众提供多种服务的能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服务,因此他们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发挥,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从而导致农村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全面发展。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

政府要采取硬性财政预算政策,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充足并准确到位;政府还要使农村信贷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加大农村信贷投入的力度,要确定好支农资金的比例和额度,并疏通供应渠道,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启动。另外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对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使得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使国家能更合理地安排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此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要想使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就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使农业生产多元化,将各种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并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去,使各种农产品的产出得以增加。还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各种农产品,同时还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已具备了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条件,因此,下一步进行农村改革就是围绕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产业化可以帮助农产品抗御市场风险;可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从而使农业能

持续发展;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与应用,这种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因此,这种产业化必然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结论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农产品质量跟不上,农业生产性投入不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的有效引导相对缺乏,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下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全面持续的发展。

第二篇:毕业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农业经济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 学 号 ***** 指导教师 *** 专 业 农业经济 年 级 **** 学 校 ****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

目 录

摘 要.................................................................2 引 言.................................................................3

一、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3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

(二)中央全面重视“三农”问题.........................................3

(三)农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4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4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4

(二)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相对落后.............................5

(三)农村劳动力过剩...................................................5

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5

(一)政府失灵.........................................................6

(二)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起直接影响作用.................................6

(三)城乡企业发展遇挑战...............................................6

(四)农村基础设施成为投入盲点.........................................6

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7

(一)加强调整现行政策制度.............................................7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7

(三)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8

(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8 参考文献...............................................................9

浅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观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仍有待提高。我国很多地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因此,本文主要对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概括后,再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农业

引 言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农村发展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的经济更是面临着一定的艰难,农民增收困难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存在等诸多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探讨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十分重要,本文将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一些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性对策。

一、农村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证社会安定以及实现社会公平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农业落后则必将拖住国民经济发展的脚步。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仍然很大,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文件显示,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50.32%,劳动力市场极为广阔[1]。农村不仅为城市提供必要的粮食、蔬菜、农副产品,而且为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提供各种资源,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原料,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二)中央全面重视“三农”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人才和体制支撑,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开展,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是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2]。

(三)农业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农业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中国不可或缺,有着其与众不同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作用。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并且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经济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而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推动其稳定发展是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新时期新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努力探索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借鉴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把我国农业建设成现代化农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发展落后、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前提。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尚不健全和完善,存在严重的政策制度缺陷。

1.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然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至今尚未形成。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地方的农村养老保险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很大弊端,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制度模式。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加重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尚未健全

第一,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不善,流失严重,且对征地补偿费的使用管理也不到位;第二,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票据管理混乱不清,资金使用审批把关不严等问题比较普遍;第三,民主管理程序执行不到位,有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监督。

3.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

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是政策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保证,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基层管理者管理能力、转变农村落后观念的保证。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农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引导,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4]。

[3]

(二)农村经济发展生产经营发展模式相对落后

在中国,当工业迈入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之时,广大农村由于受到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和自身落后的生产与经营方式的限制,并没有随之走向规模化和现代化。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业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5]。目前我国大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结构比较单一,农村市场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量得不到扩展,市场仍不健全。同时,乡镇企业的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落后,科学含量低,只能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产地——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产品市场,无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更无法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人才。

(三)农村劳动力过剩

我国人口的长期过快增长,促使我国劳动力大量过剩。据计算, 农村剩余劳动力造成的产出机会成本相当于我国GDP 的20%~30%, 造成消费机会成本相当于GDP 的2%~10%[6]。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农村基本人力资源,其开发力度低,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中国由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对各种特定用途劳动力的规模需求,也就不可能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进行系统地培训开发和有效使用,而是把他们作为只能从事重体力工作的简单劳动力看待,暂时转移到非农产业从事简单劳动。

(四)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主要是由政府和各类经济组织实施和推进的,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偏低。而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剩余产品或资金分配与使用的一个方面,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7]。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不完善,道路承载量低、质量低,宽度不够,无法承载大型载重车辆,而且交通网络结构单一。大量农村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这些基础设施的不健全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失灵

国家针对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处于滞后状态,部门组织仅仅还只停留在形式上,政府扶持力度不大。当前,部分农村党组织不健全、自治组织不正常、合作组织不规范、市场组织不成网,这是关键性问题。有的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建设发展迟缓。在当前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情况下,各方面齐心协力为村集体加油、鼓劲和“松绑”的形势下,部分村仍然像“扶不起的阿斗”。从目前情况来看,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好的地方的主要经验也是选准能人、配强班子,充分发挥好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二)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起直接影响作用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区域内部的非均衡性,农业发展水平呈现极大的差异性,呈现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双重并举的态势。一方面,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农业的发展水平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飞速提高,各种农业技术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现代农业的发展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另一方面,大部分地区并没有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城乡企业发展遇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中将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量原先从事于农业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然而农村经济社会内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相当有限。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在产业选择、资源利用、企业标准、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乡镇企业发展的起点和标准更高,对依靠传统的资源支撑发展战略的企业提出新的挑战。而入世以后,国内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注重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的竞争,这给那些规模小、技术装备和工艺比较落后、管理方式粗放的乡镇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四)农村基础设施成为投入盲点

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中央和省的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但到地方,受重工轻农和政绩观的影响,农业投入的概念和范围被扩大化了。一些地方把惠及全社会 6 的水利工程、道路、桥梁、环境治理等建设项目的投入、农村社会事业投入都纳入农业投入,而真正用于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则增加很少。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投资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农业基础设施管理落后、效率低下,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

四、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措施

(一)加强调整现行政策制度

加强调整现行政策制度,不仅要求要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上的融合,也要求实现和保障农民政治上的平等。逐步改变调整现行农村经济政策制度是关系提高农民收入、协调社会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

1.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相关法律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需要政府依法推进,要加快政策调整、制度创新,完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建设。因此,应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立法,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明确农村社会保障的地位、对象、资金来源和保障水平,使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法可依。并通过立法来规范和强制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强制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险,以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2.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强推进制度化管理,例如,探索建立产权登记制度,落实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二是要切实加强规范化管理,规范农村集体“三资”运营以及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三是要不断深化民主化管理,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加强民主理财和推进信息化强监管[8]。

3.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就要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力度,要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强化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管理,继续组织实施万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培养计划。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构建普及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学历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从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要求不断促进农村生产经

营发展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封闭半封闭状态向对外开放型发展。第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加工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能力,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逐步转向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从而形成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第二,实行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造,改变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结构单一现状,因地制宜的实行立体农业改造,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同时,要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要求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9]。第三,要规范农村市场要求政府加大市场管理,逐步健全农村市场管理制度,确定农村市场场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管理市场秩序,完善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科学合理的大力开发农村资源有利于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首先,要通过在农村适当的地区建立若干个农村工业区,实现农村工业化,使之充分利用工业区中的各项基础设施,有效的缓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矛盾,使农村尽快地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进一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其次,要加强农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小城镇的综合配套改革。例如,搞好农村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农村小城镇的管理水平,大力整顿村容村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缩小农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通过农村城市化发展,可以全面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农村公共产品,因此,政府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断降低,依靠农业、农村自身是很难吸引足够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政府投资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10]。要加大对节水灌溉、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通讯通电、医疗卫生设施、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备、农民培训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的投资。完善农村通讯网络,普及电脑技术等,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对称度。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始 8

终坚持农民自愿、政府支持、项目支撑的原则,采取农民出工出力、市场方式运作的办法,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2011,4(28).[2] 马敏.十八大报告(全文).2012,11.[3] 徐培华,夏明.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发展.2012,12(4):28~29.[4] 翟振远.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 刘彦随,鲁奇,等.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方向和策略[J].地理科学.2002,22(4):385~386.[6] 朱元凤.浅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2007,5.[7] 董志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变迁[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3.[8] 陈克立.创新体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J].农民日报.2012,3.[9] 廖卫东,王万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9.[10] 沈尤佳.关于政府投资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之我见[J].农业经济.2005,1:22~23.

第三篇: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民族经济是我国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自加入WTO以来,民族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遗留、地区差异、自然因素等问题,民族经济的发展仍较为滞后,本文多角度地对民族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民族经济;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长足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民族经济的发展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每年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都对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协调、不持续、不平衡等问题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具有社会效益和改革影响的建议。由此可见,民族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民族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关乎到民族的团结。如何巩固好民族团结之心是确保国家和党长期治理以及民族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过程。民族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族经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畜牧、电力等在内的某一民族社会经济的总称。民族经济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相对落后性、复杂性及国际性等特点。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省委、省政府都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经济作为国家整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的各项措施对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促进作用,在扶贫开发攻坚力度上国家在不断提高,同时也在不断的开展民族地区的各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了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也增强了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但民族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和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下面就民族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阐述。

(一)传统观念滞后,内在动力不足

在已有研究中,许多学者都认为历史遗留的传统观念对民族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少数民族的宗教、政治、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也在不断变化,但历史长期形成的民族观念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经济的发展。民族观念导致的民族文化固化模式直接影响了民族地区人们的心理思考和生产方式,从而直接对民族经济的生产发展造成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大多集中在西部、北部等边疆地区,地理位置大多较偏远,由于民族聚居性虽使各民族生产力相对集中,但生产方式的单一和生产模式的落后使民族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由于思想观念和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现代市场经济对民族地区的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民族地区传统观念的落后和内在动力的不足是制约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基础设施落后,发展环境欠优

由于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更新都远不及沿海城市等发达地区。在互联网信息飞速穿梭的当下,仍然有较为落后的民族山村还未通电通路,其他诸如用水安全、医疗困难等问题则更为普遍。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去大力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落后的基础设施只能满足当地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而交通和信息的闭塞则直接阻碍了与外界的各种信息交往,极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和进一步发展。民族地区由于农业经济占比较大,结构较为单一,要实现多种经营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较难吸引外商的青睐去进行相关投资,大都靠当地自身民族企业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显然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经济运行马力不足。另外,由于基层指导力和相关发展经验的缺乏,导致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三)人才需求不足,教育亟待提高

教育事业历来都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根本保障,而民族教育事业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原因,大多地处偏僻山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再加上民族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致使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正是由于民族地区这些“先天”条件,优秀人才很难被吸引前往支持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虽然国家和政府对于民族地区的人才引进实施了各种计划措施,并给予优秀人才一定的政策鼓励和奖励措施,但就目前的人才流向情况而言,大部分硕士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都把沿海及发达地区作为了择业的第一选择,即使有小部分高校人才进入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其中有许多都是将民族地区的高校作为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跳板,等自身阅历或其他条件成熟之后又“另攀高就”,因此民族地区人才的流失情况相当严重,导致民族地区的教育基础和质量不能得到一个稳固的形成和提高。另外,民族地区的学生在学业有所成就之后往往也会更倾向于选择更加发达的地区去就业和发展。这种情况就类似于“海归”是选择回国发展还是继续在外深造。民族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和人才力量都较为薄弱,因此人均文化水平都相对偏低,这也直接影响了人们日常的生活质量和拖后了人们的素质水平。教育水平影响文化水平,文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各级阶层文化水平较低直接导致了管理者自身者素质偏低,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由此可见人才力量的缺乏对民族经济的发展没有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教育水平的落后也直接制约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三、关于促进我国民族经济发展的对策

面对国际经济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变革之态,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依据自身条件,发展特色经济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本质原因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经济落后,而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应该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当地农业生产的环境和特点,遵循地域差异规律,科学的对农区、牧区、林区和经济作物区进行划分,充分合理的利用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不应该盲目的采取“甜菜南种”和“南茶北引”等行为,要因地制宜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起来,从而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各少数民族主动或被动的在对民族内部结构或民族运动机制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各民族心理和观念发生了改变。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大浪潮正在对民族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推动,各种经济政策的刺激会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信息时代的当下,商品经济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达到空前之高,民族地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好大众传播媒介来更好的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1]。结合民族特色传播民族文化,既能够潜意识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又能够及时注意到新观念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若民族传统文化中与商品经济相抵触的价值观念不予以摒弃,则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向来对民族经济贡献良多。在一定的概念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往往都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色或丰富的山水资源,除此之外,特别而丰富多彩的文化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内在价值。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景点在被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旅客进行参观时,参观者更多的是带着一种对旅游景点本身去欣赏参观的态度,旅游者对于景点文化的求知程度和景点自身管理部门对于景点文化的弘扬力度和方式都十分欠缺。因此,如若能够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民族旅游产业进行更好的融合,一定能够大力地推动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文化水平

教育是改变现实现状的有力途径,通过教育不仅可以加速一个地区的知识信息获取能力,还可以提高人对社会的应变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支撑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通过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教育结构和教育基础设施使民族地区的学子能够与发达地区的学子一样接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各种新鲜事物,并能够通过国家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而借助优秀的师资力量帮助其进行消化。而民族地区本身应该对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级政府应该努力做好日常对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宣传工作,让民族地区的百姓意识到“科教兴国”和“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只有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素质,使少数民族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才能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强国。

(三)合理利用政策,积极探索创新

在国家实施“扶贫攻坚计划”、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下,民族地区应该要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争取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力求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地兴办各类建设项目,加快发展速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民族地区丰富的综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从原料型民族经济区向生产高精工业品的沿海地区学习。而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在探索创新方面,民族地区可以利用民族品牌或地理品牌战略努力改善自身生产条件和外商投资环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分清发展主次,争取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

另外,各少数民族自治州、市、县应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的民族自治权,相关问题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主决策和灵活的自主措施。政府应该简政放权,尊重自治权利,迅速有力的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同时不能“政策一刀切”,应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解决和处理好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的关系。

四、结束语

加速民族地区发展,有利于扩大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有利于清除封建落后习俗的影响,树立全新的商品意识和社会道德新风尚;有助于发展和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维护祖国的统一[2]。因此,国家应充分认识民族经济的特点,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激发其活力,利用自身优势有效发展,加大民族扶持力度,促进民族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周国茂.要重视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在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贵州民族研究,1991(7):26-30.[2] 栗多能,曹庆五.黔东南州民族经济发展问题试论[J].贵州民族研究,1996(7):22-26.

第四篇:浅析我国农村垃圾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同时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与日俱增,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增加。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多为简单堆放,大大小小的垃圾堆,不仅侵占了农村的大量土地,而且还会成为苍蝇、蚊虫等病原体滋生的场所。在雨季,有害成分随垃圾渗滤液进入环境,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来避免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现状与污染问题;危害;垃圾处理;对策近年来中国城乡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但农村生活垃圾(RHSW)已经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日益突出的生活垃圾污染对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生产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潜在威胁,,逐渐成为了制

约农村和谐发展的瓶颈。1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面临着严峻的形式

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品种越来越丰富,商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农民在享受物质产品的同时也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与日俱增,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增加。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1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量、成分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生活习惯、能源结构、季节、环境因素等有所变化。总体特点表现为:垃圾产生量和堆积量逐年增多,垃圾成分日趋复杂。较城市相比,农村人均生活垃圾产量偏低,垃圾收运难度大,清理过程简单。面积广,产生源分散,户内外都有较高的消纳能力。较生产垃圾、工业垃圾相比,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现象最为严重。

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大体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厨余垃圾相对减少,废旧家具及工业消费品,产品包装与应用材料如纸、金属、玻璃等可回收垃圾成分增多,电池、油漆等危险品不容忽视,所幸产量较小,垃圾处理的困难度和危险度不高。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都促使加快这些趋势的发展。1.2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及组成

农村生活垃圾组成的影响因素有:人均收入、燃料结构和家庭畜禽养殖状况。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约为3亿t[1]。农村垃圾主要以渣土为主, 占垃圾总重量的56%,组成成分如建筑、混泥土渣,燃料的灰分,家禽粪便, 动物食品骨骼等;次是厨余,占垃圾总量的24%;着农村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化纤产品特别是塑料垃圾所占的成分也比较高,塑料垃圾庞大的体积给垃圾的处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增加了处理成本;废纸、玻璃、织物和金属所占的比重较小,加上这部分垃圾废品大多数能够回收利用,因此产生的垃圾量值不大;此外,电池、家用电灯等废品也不可忽视。加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镇剩余垃圾不断输向农村。

不同地区的农村垃圾组成部分

2生活垃圾的危害 2.1占用土地,损害地表

目前由于处理垃圾的水平和技术的限制,农村的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就地堆放,填埋,焚烧等方式,所以很多垃圾就会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影响工农业的生产,破坏地表植被,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粮食的减产,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2污染土壤、水体、大气

一些固体废弃物垃圾填埋以后就会降低土壤的肥力,降低土壤的活力。一些固体废弃物在风中,水流等外力的作用下汇入河流会污染水源,造成农村淡水资源的短缺。2.3危害人体健康

危害人体的健康固体废弃物中所含有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更能造成大多数地区蚊蝇滋生,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进而威胁人类的健康。固体废弃物随意露天堆放,不加以处理的话,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还会繁殖出大量的有害病菌。2.4对于生态的影响

一些持久性的有机污物在环

境中难以降解,这类废弃物进入水体或者深入土壤中,将会严重影响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健康,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长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残留的有毒物质在动植物的体内积蓄,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的破坏。

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3.1垃圾收集和处置系统不完善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堆放方式中随意堆放占36.72%,收集堆放占63.28%[2]。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缺少固定的垃圾堆放处和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垃圾没有得到分类收集和统一处理。目前大多贫穷农村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主要是简单转移填埋,临时堆放焚烧和随意倾倒。部分村镇有定点收集池或坑,然而垃圾清运和处理设施简易,二

次污染现象严重。3.2 资金投入缺乏

在城乡二元结构当中,政府往往重城市而轻农村。以往,我国政府为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城市的污染治理,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认识不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对农村的环保关注力度不足,城市环境的改善以忽视农村环境为代价。污染物的减少与环保资金投入量存在着很大的正比关系。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的解决,需要投入大量的环保资金。在中国,除了少数发达地区有少许环保资金投入外,绝大多数地区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基本为空白,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更是可想而知,能申请到的村镇率不足10%,无法全面、彻底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3]。垃圾所导致的“脏、乱、差”现象,是因为我国农村垃圾及环境污染没有固定的治理资金投入以及明确的治理政策,环保卫生基础设施没有随经济水平的提高得到相应改善以及在农村地区没有与城市一样的垃圾处理机制与系统。3.3相关管理体制不适应,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专门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很少,给依法管理带来了困难。政策法规与具体实际不相适应,可操作性不强。当前,相关职能部门也制定了一般性的法规政策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但都只停留在宏观层面,微观分析不足,没法落实到具体实际,操作性不强。国家法规的缺失、落实不到位、惩处不力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专门规

定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但是这些法规并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和执行。3.4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和忧患意识普遍偏低

村民作为农村垃圾产生的主体,他们的生产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到村落垃圾的产量和扩散,他们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乡村垃圾的处理状况。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加之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十分淡薄,为图方便、追逐眼前的自身利益做出了一些逆环保的行为。在经济利益与保护环境方面的权衡中更多的是趋向于前者。当前村民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价值观念相对滞后、忧患意识不强等,成为制约农村垃圾处理的主观因素。

3.5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技术支撑薄弱 一方面,我国农村面积大、人口多,相对的环保科技投入就显得过于分散,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技术缺乏科学的研究基础,现在的农村环境保护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境保护的技术体系和管理办法,不符合农村实际,投资大,能耗高,运行管理复杂,工艺流程长,未形成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适宜处理技术体系或模式。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科研人员目前对垃圾处理相关技术的研究,现大量运用于实践中的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技术、堆肥技术、焚烧技术等[4]。然而,传统填埋方式已不堪重负,而焚烧方式作为西方社会已经成熟运行的主流处理模式, 不适合中国垃圾分类严重不充分的现实基础且垃圾焚烧所排放危害物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不可逆转。

4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及管理

对策

根据我国农村的垃圾成分及经济状况,遵循因地制宜、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以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减量化、资源化作为重心,无害化为基础,将避免产生垃圾放在首位,其次是能源回收和废品循环利用,最后才是垃圾的末端处理。4.1完善法规,强化执法

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现有的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并重视与各地方客观存在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根据本地实情,在保证与各相关法规和标准相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加强地方性立法,力保农村垃圾污染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此外,强化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改变执法意识淡薄,基层执法职位缺失等现状。

4.2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管理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城市较落后,县乡等地方财力有限,不具备支撑农村垃圾处理的能力。要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有赖于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因此建议中央政府主导,省、市两级政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经费标准。同时严格资金管理,避免地方政府中饱私囊 , 把农村的垃圾处理专项资金全部或部分挪用 ,造成农村垃圾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4.3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明确农村环境保护责任主体。

农村居民是农村垃圾治理的最终受益者,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能否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村民的态度,村民积极态度是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必须得到村民的支持,只有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才能打好垃圾治理的长期战斗。然而农村多数人因文化程度的影响,环保意识不强,对垃圾危害认识不足,是农村垃圾污染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工作,利用多种方式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政策和法律法规,倡导生态文明,营造一种爱护环境的氛围。二是把环境保护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当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环境保护也要从娃娃抓起,增强青少年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种下环境保护的种子。在城乡二元结构当中,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往往重视城市的工作而忽视农村工作。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没有明确的保护主体,农村生态环境在发展中不断恶化。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是阻碍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

素。为促进农村建设发展,必须明确农村环境保护主体,确立农村治理责任,方能理清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

4.4着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推广合适的农村垃圾处理方法。

借鉴国内外学者对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加强新工艺,如太阳能∃生物集成技术、蚯蚓堆肥法、垃圾衍生燃料法、气化熔融处理技术等的研究。加强垃圾填埋及焚烧的预处理,通过分选、破碎、压实等手段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容积。完善填埋、焚烧、堆肥3种基本垃圾处理工艺[4],在此基础上,推出各种垃圾综合处理方案的系统规划决策模式或模型。这些新技术为治理农村垃圾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但在适用性和实效性方面仍有待深人的探讨和进一步测定。

针对当前垃圾处理技术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选择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技术成熟可靠;二是处理设施简单;三是投资省;四是运行维护方便;五是运行费用低。在农村以上五点均具备的一个处理方式之一就是:沼气发酵[5]。沼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安全、卫生、价廉、热效率高的气体燃料。沼气发酵是以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等作为主要原料,在密闭厌氧的条件下经降解,最后变成甲烷为主、多种成分混合的可燃气体。沼气产生的废渣是优质农家肥,可以施入农田,沼液经各种细菌作用可形成多种无害化营养物质,可作为养猪、养鱼的饲料。沼气发酵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无害化,值得在农村广泛推广。

结束语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处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特别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问题愈加突出。为使农村生态环境及农民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不但需要各有关部门的重视,还应尽快建立适合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系统,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模式和规章制度,倡导垃圾全过程管理,从源头开始实行垃圾减量化;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并自觉参与到生活垃圾的管理活动中来,共同促进农村环境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做好美丽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尚晓博,张朝升,荣宏伟,等.中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与解决对策

[J].现代化农业,2011(11)

[2]姚伟,曲晓光,李洪兴,等.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集处理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3]高海硕,陈桂葵,黎华,等.广东省农村垃圾产生特征及处理方式的调查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4]罗如新,黄文芳.农村废弃物就地消纳的可行性研究一上海市松江区新洪镇许家草村调查[J].生态经济,2007

[5]陈闯,邓良伟,陈子爱等.四川省农村垃圾与污水处理现状调研与分析[J].中国沼气,2012,[6]张强,岳彦飞,农村垃圾污染处理及措施,中国科技博览,2009,[7]付素霞,田磊,农村垃圾处理的路径选择,河南科技,2013,[8]沈阳市生活垃圾环境污染的生态控制与修复技术研究.沈阳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2004.[9]耿燕礼,王道保,李素峰,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垃圾处理问题初探-基于石家庄地区平原农村的调查[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7.[10]李悦.沈阳市典型农村生活垃圾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11]刘永德,何品晶,邵立明,等.太湖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与处理技术方式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12]李海莹.北京市农村生活垃圾特点及开展垃圾分类的建议[J].环境卫生工程,2008

第五篇: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晓红

作者简介:王晓红 性别:女 籍贯:贵州毕节 学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学院: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这一大好的形势下我们忽略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这一块短板。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着众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的音乐教育水平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对音乐教育的迫切追求,本文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制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发展的五方面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对策建议

音乐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于人的意义丝毫不亚于我们极度重视的数理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发展的多样性也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人们对于个人发展方向探索范围的不断扩大,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被提上议程,但是与此同时音乐教育的问题也逐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音乐教育城乡发展的严重不均衡。在探讨如何将音乐教育发展的更好之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下我国当今的音乐教育现状,其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乡村音乐教育。本文调查研究了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下属的几个农村中小学,通过调研数据对乡村音乐教学现状做出分析指出导致这种现状出现的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明显特点便是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农村区域总体经济的落后也自然反映到教育上来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这其中音乐这类“不受重视”的学科影响最深。乡村教育本就更是偏重语文数学这些传统“重要”学科,老师家长们因为思想认识的局限更是放纵学校将“浪费时间”的音乐课占位他用,再加上音乐课对教育经费的高标准更是打击了本就经济实力薄弱的乡村教育的激情。通过更加深入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农村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师资力量十分薄弱,相对于我们常说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那么农村的音乐课程就基本上都是由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兼职教授,甚至有的小学从未开设过音乐课。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93%的农村中小学并未配有专业的音乐老师,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这么几点: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短缺,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基本条件;乡村学校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建筑破旧,老师工资低;农村学校地理位置偏僻而专门的音乐老师能够留在城市不愿意在乡村工作。这些因素导致学校没有能力、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聘请专业的音乐老师,而能够有能力教授音乐课程的老师也大多不愿意无条件的放弃城市的便捷和繁华,将自己的人生奉献在简陋的乡村,这样的局面的产生是双方共同因素影响的结果。

(2)音乐课时严重短缺,根据国家教委198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规定,我国中小学生每人应接受567个课时的音乐教育,但是由于教师资源的短缺以及教育部门的不重视,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歇马的42所小学中,各年级每周开设2学时音乐课的学校有10所,占24%,而在8所中学中这一比例更是低至7%。通过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开设了每周2学时音乐课的学校当中,64%的学校的音乐课有名无实,尤其是中学,这些所谓的音乐课实际上被占用继续上数理化等主流课程,在剩下的36%的学校中音乐课也是时断时续很难保证课程的完整性。即使有国家法律的保障,但是农村的音乐课程开设情况仍是很不容乐观,几乎完全难以保障的课时是音乐课开始的基础,音乐课课时被占用被荒废,由此可见音乐课教学在农村开展的落后性。

(3)课堂教学质量特别差,通过对开设了音乐课的学校学生的调查,我们得出农村音乐课教学质量差的论点。农村学校音乐课的普遍教学方法是老师带着学唱流行歌曲,在我们调查的学生当中对五线谱简谱等基本音乐知识有初步了解的一个也没有,问他们对音乐课的看法也只是说音乐课是他们逃离数理化牢笼的一个短暂的休闲时光,至于音乐知识则是完全没有任何的提升,学期末他们的音乐素养也就只是能够完整的记住几首流行歌曲,但是这样的音乐教育完全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远远达到不了我们既定的目标。乡村的音乐课程因为简陋的设备,辅助上课乐器的完全没有,合适教学资料的缺失等原因让老师的教学安排也是毫无头绪,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对老师的要求从来不能太高,客观条件的限制让农村学校音乐课难以有好的质量,音乐课程在乡村可有可无。

(4)教学设备基本没有,音乐课教学中音乐教室、风琴、钢琴、录音机等是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但是从我们对开设了音乐课程的中小学了解来看,这些基本的音乐课设备农村中小学基本都没有,只有近乎18%的中小学购买了设备开辟了教室,但是这一比例实在是太低并且所采购的设备也是种类单一,质量一般,总体很不完善。农村学校经费不足,音乐课教学用琴价格太高,开辟专门的音乐教室成本太高等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即使我们具有最高的学习音乐知识的觉悟但是物质基础的匮乏却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最重要阻碍。

(5)家长老师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太低。从我们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对于音乐教育农村和城市的中小学老师和家长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极端看法。一种是城市家长和老师极力鼓励孩子学习音乐课程,了解音乐知识,甚至希望能够将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大家。但是因为家长老师们对待音乐的狂热的态度也让孩子不堪重负,城市中小学生有较大比例的出现了厌恶音乐的情绪。相对于城市,另一种则是农村的家长和老师完全反方向的遏制孩子们对于音乐的爱好,因为农村生活的相对艰辛,父母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供给孩子的音乐学习,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通过扎实的数理知识的学习让孩子通过好的学习成绩走出一条不同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对于农村学生,数理知识能够让他们改变贫苦的现状而音乐没有这个功效。精神层面上的不支持是农村音乐教育发展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对策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我国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在我国全面重视起音乐教育的现在,我们需要发动力量来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因为经济根基薄弱的影响,农村的音乐教育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变成高水平,但是我们可以努力从思想,从策略,从局部,从小处来分析方法,发展农村音乐教育。

第一,教育部门必须要重视起音乐教育,大力宣扬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改变农村人民对于音乐教育不看好不支持的态度。通过思想意识上的宣传让全社会都重视起音乐,音乐不仅仅只是城市人的玩物;让农村的孩子们对音乐产生兴趣,并且大力支持鼓励培养他们的这一兴趣;让乡村中小学的音乐课老师对音乐教育产生责任心,让老师意识到保卫孩子全面发展的权利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只有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让音乐教育变得不再那么高不可攀不可触碰,让农村人民有足够的意向去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现在农村音乐教育的不作为现状才有可能慢慢得到根治。

第二,努力吸引优秀的师资队伍,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上就要开始下苦功夫,国家需要大力培养中小学音乐老师,大力建设艺术师范学校和中师音乐班,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音乐课老师的极度短缺现状不仅仅是因为音乐人才培养的高成本,还有音乐专业人才招收额度过小这一问题。当然,这一问题不是可以立刻解决的事,我们国家教育部门需要意识到音乐教育人才越来越紧俏的这一现状,从而逐渐的扩大高等院校招生名额,有层次的培养未来的音乐老师,从而缓解师资紧缺问题,老师的问题解决了,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便有了根基。

第三,国家拨款添置教学设备,当地政府可以适当加大对中小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扶持力度,为学生们的音乐教学购买必要的乐器等设备,政府如果也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这一部分的问题那么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把农村音乐教育的贫乏现状在社交网络上公式或者是求助于慈善团体,从而尽可能的让整个社会帮助解决设备问题。除了政府和社会的扶持之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音乐课的重视,将教学经费的适当一部分用于音乐课程的改进,运用到教学方案的改进,教学设备的购入以及专业教师的引进上来。我们有思想上的支持和社会的帮助,客观上的物质资料能够让中小学音乐教育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

第四,组织编写适合农村中小学运用的音乐教科书,针对农村学校学生音乐基础差,音乐素养低的特点,专门编写适合农村学生的书。在教学过程中不适用的教科书同样是导致农村音乐教育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的教育资源远不比城市,城市学生在音乐上广阔的接触面也是农村学生难以想象的,因此农村城市使用统一的教科书并不合适,分层教学让农村中小学用上更加符合学生水平的教科书对农村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因此我们应该组织专家老师实地了解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根据这一现状制定符合实际的专门的音乐教材,让农村学生用上可以学得懂得教科书。

三、结论

从调研的结果上看,农村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水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要差,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这一问题彻底解决,但是既然意识到了问题,我们就必须要有解决的决心。首先,让全民在意识上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其次,加强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教师的培养,让音乐老师不再是“稀缺资源”;然后,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扶持力度,在硬件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孩子们有的学,感兴趣;最后,编纂合适的教科书,给农村中小学学生提供他们真正用的上的书目,让音乐课本不再因为难理解变成废纸一堆。改革开放已经快四十年,全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水平总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大力度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让它的发展水平能够尽快接入全国音乐教育发展的轨道,让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不要再进一步扩大,让农村的中小学生能够得到尽可能完备的音乐教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2]李少元.农村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方萌.积极解决农村音乐师资问题[J].人民音乐,1983(5)

下载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河镇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水果业国际化开发之新战略探析 ——以后河镇为例 摘要:以后河镇水果业为例,就加大中国水果业的科技创新力度,实施战略,积极主动占领国际市场等问题进行了探析。 关键字:国际......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泽德 赵上帛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2期 摘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近年优化农......

    我国房产税征收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房产税征收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房产税一直是各国税务系统的重点组成部分。房产税的征收在我国历史悠久,甚至在上古周朝就已经出现房产税征收的雏形。然而,经过长时间历史......

    我国基因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基因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于贵穴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第03期 [摘要]基因产业是我国21世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同时又面临发展机......

    我国土壤现状及改良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土壤现状及改良对策研究 作者:刘书运 孟宪聪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出要实现农业的......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含五篇)

    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毛颖洁 (云南财经大学 成人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精选五篇)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 作者 王勇 学院材料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号1090910103英文篇名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cepts of Rural Economy in......

    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结 课 论 文 论文名称:我国农村物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学科名称:运输物流工程 指导教师:于世军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1010310102 1 目录 论文名称:我国农村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