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邮政银行小额农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9:5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邮政银行小额农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邮政银行小额农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谈邮政银行小额农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谈邮政银行小额农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额农贷是邮政银行的主打业务,是支持农业、服务农民、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金融产品。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更是发展生产,扩大经营规模,致富奔小康的有利保障。近几年来,中央相继出台许多惠农政策,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日益高涨,对生产资金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邮政银行为了进一步抢占农村信

贷市场份额,也加大了对农贷资金的投入。当前,小额农贷的较快发展和风险控制,正逐渐成为邮政银行可持续发展,增加经营效益的推动力量。而逾期贷款却直接影响到信贷资金的再投能力及使用效益,甚至危及贷款的安全。因此,如何防范、控制、化解农贷风险,减少农贷纠纷,已经成为邮政银行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邮政银行小额农贷案件的调查研究,浅析目前邮政银行小额农贷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从而为邮政银行寻求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一些参考。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额农贷纠纷作为民商事诉讼,虽然争议大多看似简单明了,但仍有相当数量的纠纷存在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足以反映目前邮政银行在农贷管理方面,长时间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管理层面的高度关注和必要重视。

1、个别邮政银行要求支付利息的方式既违约又违法。

虽然在邮政银行统一制定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联保借款合同》格式条款中已经明确注明了“自贷款发放次月起,乙方按月归还贷款本息,还款日为放款日以后月份的对日……”,但个别邮政银行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是在贷款的发放当日,就要求借款人必须将当月的利息先行支付。即:在借款人取得贷款的同时,邮政银行就直接扣下了当月利息。笔者认为,此做法甚为不妥。在借款人刚刚取得贷款的当日,借款时间尚未达到次日对时,何来利息?退一步讲,即使因借款人取得贷款的行为发生而使贷款产生了相应利息,那么此利息也仅为贷款本金的当日利息,而非当月利息。由此,邮政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当日就直接扣除当月利息的做法缺乏事实依据。并且,既然借款合同条款中已经明确约定在“放款日以后月份的对日”计收当月利息,那么先行扣除利息的行为明显违约。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借款合同案件是在该法调整下的民商事纠纷,邮政银行理应按照该法的规定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即使存在借款人与邮政银行达成了可以先行扣除当月利息的约定,那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条、第五十二条第(五)款的规定,这样的约定亦因违反了国家强制性法律规定,而理应无效。

2、利息的支付方式,没有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

目前,大多数邮政银行在合同中与借款农民约定的利息支付方式都是“阶段性等额本息还款法”。即:借款前10个月按月偿还当月利息,不还本金。此后2个月,每月等额归还贷款本息。笔者认为这样的约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借款风险的进一步扩大,但却有悖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因为在我国,农民之所以贷款,是为了满足自身种植(养殖)业的需要,进而增产增收,发家致富奔小康。而种植(养殖)业的发展有其自有的规律和季节性因素与之制约。经济作物的种植效益体现在春种秋收,养殖业体现在禽畜、动物的成长、繁殖与销售上。这些生产、经营行为的发生都具有阶段性因素的存在。如果在贷款前10个月里发生了不可预测的各种风险或事故,那么对于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农民来说,合同约定的按月付息即无法获得履行。并且,天灾人祸有时还具有地域性的特点,那么一旦发生此种情况,邮政银行难道要向该地域内所有违约的农民提起诉讼不成?在农民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及时不能做到雪中送炭,那么雪上加霜的作法,也是有悖于邮政银行服务“三农”、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社会承诺的。

3、工作人员的信贷业务能力有待于提高。

邮政银行作为新成立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其专业化经营已经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由于邮政银行是在邮政局的基础上剥离出来的,作为这支队伍的人员,大多来自于邮政局内部子女招工、退伍安置、邮政中专技校毕业生等途径。上述人员是在短期的培训之后,便走上了金融专业岗位的,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工作人员相比,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和信贷业务能力,甚至有人不知如何开展好农村信贷工作。笔者在农村处理信贷纠纷时,曾亲眼见到了邮政银行信贷员下乡核实借款人财产状况的调查工作。两名信贷员除了询问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后,仅仅是在室内室外的拍照录像获取影像资料,便乘车扬长而去。至于该借款农民是否是本村户口、拥有耕地的真实情况,以及所拍摄财产的所有权归属等问题,则没有向当地村委会做进一步调查、了解。而在办理贷款的农民中,就有借用别人房屋、财产来应付调查的情况发生。应当承认,我国农民的个人素质还有待于提高,为了取得贷款、摆脱生活困苦,个别农民的做法实在有欠妥当。但正是因为有这种情况的存在,才

更加要求邮政银行的信贷员,除了应当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之外,还要具有“明察秋毫”的识别、判断虚假财产报告的业务能力及农村信贷工作经验,以维护邮政银行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4、邮政银行的个别规章制度值得商榷。

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应当是金融机构的终极工作目标之一,本无可厚非。但邮政银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在内部实行的一些

管理措施,有的值得商榷。为了强化信贷员的责任心,有效降低贷款风险,邮政银行内部制订了“信贷员对所放贷款本息的回收承担全部责任”的规定,甚至有的邮政银行将这一规定上升到了:如果本息无法回收,则由信贷员代为清偿,同时要将信贷员予以辞退的高度。虽然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作联社也有与之类似的规定,但均没有要求信贷员还款和辞退的内容。笔者认为,邮政银行的上述规定值得商榷。邮政银行作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收取利息的行为,实际上是以自身承担金融风险,来追求资金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邮政银行因为承担了相应的各种风险,所以可以获取相应的利息收益,体现的是风险与利益的均衡。但信贷员作为贷款具体的经办人,没有享受到利息收益,却要为该收益的可能丧失而承担本应由银行承担的风险,其实质系银行将其应承担的风险转嫁给了信贷员,其带来的结果就是银行不承担任何风险,便可直接获取收益。这样的做法不仅有悖于公序良俗,而且违反了民事法律行为所应遵循的公平原则。

5、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由于邮政银行的信贷工作起步较晚,相关人员的从业时间太短,加之县级金融机构没有专职法律顾问,平时的法律知识学习与培训基本没有,所以很多信贷员或客户经理,乃至县级邮政银行的主要业务领导对于相关的法律知识都知之甚少,甚至连如何起诉、如何书写起诉状都搞不清楚。提起《合同法》、《担保法》、《民法通则》、《民诉法》、《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以及相应的司法解释,多数信贷员或客户经理掌握的内容并不比应诉的农民多,也就更不用说在诉讼中的灵活运用了。由于我国已经开展了10余年的普法活动,广大农民学法、懂法、用法的能力逐年提高,即使不懂法律的,也知道在应诉前要向律师进行法律咨询,或者直接聘请律师代为应诉。只要是邮政银行的贷款手续或者管理行为存在些许瑕疵,马上就会成为法庭上的众矢之的。在这种情况下,出庭信贷员或客户经理由于自身法律知识的欠缺,而难以应对和招架,往往被搞得张口结舌,灰头土脸,实在有损邮政银行的诚信形象。

二、对策及建议。

1、切实加强农村金融诚信环境建设

诚信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两字具有非常重要的分量,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同时,诚信也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石。因为市场经济说到底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目前,社会对诚信的呼唤,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的强音,我国目前也正在加大诚信制度的建设力度。诚信观念,最终必将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人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引导市场经济从无序走向有序,真正成为诚信经济。

笔者认为,邮政银行在现阶段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发挥当地政府在诚信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全社会诚信规范的道德教育,健全社会信用,培养公民的诚信品质。要使人们明确,明礼诚信不是一般意义的对人们道德良心的呼唤,而是成本、效率、信用等市场经济生活规则在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上的客观反应。要大力弘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使人们都能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做到遵纪守法、待人以诚、待物以信、和谐相处,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市场经济充满诚信,依据信用,保持经济活力和高度繁荣。

⑵、邮政银行可以通过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屯、信用农户等活动,组织信贷力量,深入乡镇、村屯和农户,对现有的评信户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再调查。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评信户进行调整。该升级的升,该降级的降,该取消信用等级的取消信用等级。对恪守信用的村、组、农户,在提高授信额度,优先办理贷款等资金、服务方面予以倾斜,使农户真正得到实惠;反之,对不守信者实行停贷、限制评信、抓紧清收等措施予以整治,真正做到褒扬守信,贬抑失信,促进和增强农民的信用意识,营造稳定与和谐的融资环境。

⑶、完善征信数据网络。建立有效的市场交易行为信息并做到有序披露,对于改变我国目前信用环境落后的局面非常必要。邮政银行应当在完善自身征信数据库的同时,打破各行、各社的征信管理界限,加强横向联系,形成金融征信数据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今后,只要是不具备征信条件的,在全国任何金融机构都不能办理贷款,进而形成全国性的征信威慑机制。

⑷、建立公示监督制度。邮政银行的乡级营业网点可在经营场所外部的适当位置,或者各村屯的显著位置,开展经常性的公示活动。既可对长期恶意拖欠贷款的农户进行公开曝光,让其在迫于思想压力、外界压力以及道德压力等情形下及时偿还贷款,加强对失信农户的社会监督;也可以将农户的姓名、贷款金额、用途、担保人等进行公示,从而将农贷资金的运行和管理置于广大农户的监督之下,从而对改变用途、冒名贷款、多头贷款的情形进行有效遏制。同时,设立举报电话,制定举报有奖制度,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户的举报意识,有效地控制和防范贷款风险。

2.进一步严格贷款的审查和贷后管理。

经过调查分析来看,邮政银行对贷款、联保的审查不严,主要还是表现在对借款人、联保人的基本情况掌握得不够全面和细致上。因此,应当明确要求各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在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的同时,要尽快取得各乡镇派出所、财税所的理解与支持,加强对村屯两委的协调与沟通,建立健全村屯信息员工作机制,要对辖区内的所有农户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再调查、再了解,全面掌握辖区内每户农民的基本情况。要搞清楚每户的具体人数、姓名、身份、婚姻状况、土地面积、农机具状态、房屋产权归属、生产经营状况、资金需求量、信用情况、清偿能力、土地直补款金额等等,摸清底数,并以户为单位建立起电子档案,进一步完善诚信数据。在此基础上,再对有资金需求的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以行政村为单位向社会公示,做到规范操作、阳光放贷。通过对农户的调查和授信评级,做到心中有数。每年的贷款要根据当年农户的信用等级实行差别化管理,信用度高的农户其农贷的额度可大些,利率可优惠,反之则农贷额度小些,利率不予优惠。这项工作要年年进行,实时掌握农户的基本情况,为农贷的发放,以及风险控制做好基础性工作。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农户的调查建档,授信评级必须要做细、做实。同时,还要在贷款办理前,对借款人的管理水平、项目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进行必要的审核,重点要对投资的当前风险及预期经济效益进行评估、预测和审查。可以要求村屯两委和信息员对于借款人的借款金额以及联保组的组成,给予一定的意见。对于联保的农户,要坚决杜绝家庭成员之间的内部互保,真正做到借款人可靠,联保人能够起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此外,在小额贷款发放后,邮政银行要严格执行跟踪检查和贷后服务制度,在掌握贷款去向的基础上,做好贷后的各项管理工作。要及时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要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为农户提供信息和科技,为农户有经济效益当好参谋,促使贷款实现预期效益,确保贷款按期回收。要按季付息,到期还本,提前催收。如果发现借款农户存在违约行为,要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查封、扣押借款人的家庭财产,进而提前解除借款合同,收回贷款本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以儆效尤。并通过诉讼案件教育广大农户要培养诚实守信意识,自觉履行合同义务。

3、完善相应制度和措施。

邮政银行应当强化内部的监督与管理,对于在实践工作当中出现的一些不符合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该纠正的要坚决纠正,该废止的要坚决废止,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与执行,依法放贷与收贷,使小额农贷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良性循环。同时,要认真参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于制定农贷清偿期限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的实际需求与实际的清偿能力,大胆的突破1年期限的限制,改革按月付息的规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此外,笔者认为,小额农贷的申请与联保,应当实行夫妻双方共同申请、共同联保制度。因为按照婚姻法的法理来说,处分重大价值财产的行为,并不包括在夫妻之间的日常家事代理权范围内。虽然《<婚姻法>解释

(二)》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7条第二款以及其他规定,仍有七种情形的债务形式应当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因此,如果借款人将贷款用于了不合理开支,如赌博、吸毒、酗酒,或者存在未经对方同意,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收入也未用于共同生活,或者擅自资助没有扶养义务的人等情形,那么这样的贷款只能认定为借款人的个人债务,而无法以家庭共同财产进行清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也意味着到期贷款的全额清收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此外,虽然《担保法》规定了保证责任和保证方式,但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至今尚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将夫妻一方对外承担的连带保证责任之债直接确定为夫妻共同债务的。也就是说,如果夫妻一方对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时,该保证责任形成的债务仅为夫妻一方的个人债务,只能以保证人的个人财产对外承担责任,而不能以家庭共同财产对外进行清偿。如果发生联保人死亡的情况,因涉及到遗产继承,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金融保证合同纠纷与继承权纠纷、追偿权纠纷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同一种诉求,因此也不能在人民法院进行并案审理,而只能另行诉讼或者由联保人进行追偿,从而造成了诉讼效率的降低。目前,在发生上述情况时,因为存在数个联保人,所以邮政银行大多放弃了对死亡担保人的权利主张。但如果发生借款人去向不明,而仅存一个保证人也因故死亡的情况时,如何实现债权,就值得邮政银行认真对待了。但是,如果由夫妻双方共同办理贷款或者共同提供联保,则不存在上述问题。而且,夫妻共同贷款后,便于彼此间的相互监督,能够有效的防止贷款被夫妻一方擅自挪作他用。同时,夫妻双方作为共同联保人,也能使其顾及家庭共同财产的安全,而对借款人的清偿义务进行实时监督,更好的敦促借款人按照约定如期还款。因此,笔者建议邮政银行在办理贷款和联保时,采取夫妻双方共同承担责任的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清收风险的发生。

同时,据笔者观察,农户在农贷案件中反映最为强烈的,还有借款人和所有联保人不能全员出庭诉讼、共同承担责任的问题。矛盾的焦点,就是在借款人去向不明;或者借款人在,而数个联保人去向不明;或者借款人与数个联保人同时去向不明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为了减少诉讼成本,而依据《担保法》第十二条和《<担保法>解释》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仅起诉联保人;或者仅起诉借款人与尚居住在辖区内的联保人;或者直接起诉仅存的联保人而引发的争执。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农户作为联保组成员承担保证责任时,普遍存在着相互攀比的心理,谁也不愿意在其他联保人不在案件中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况下,独自或者由仅存的几人来承担较高比例的清偿份额。虽然按照《<担保法>解释》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没有约定的,平均分担。”即:在案件中承担了连带清偿义务的联保人,可以另行向没有承担责任的联保人主张追偿权(包括未参加诉讼的联保人)。但作为同村村民,谁也不愿意为这样的矛盾纠纷再次对簿公堂,进而影响到邻里之间的和谐与安宁。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完全可以依据现有的法律规定进行妥善的处理。具体办法为:在联保组全体成员共同到邮政银行办理贷款手续时,可以要求借款人与全体联保人共同或者分别签署一份授权委托书,委托书的具体内容如下:“在我等因本次贷款或为本次贷款提供联保行为,而与金融机构发生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金融保证合同纠纷时,我等均委托所在地乡(镇)村民委员会代为签收法院专递(或诉讼文书),然后由村民委员会将法院专递(或诉讼文书)转交给我等。”该授权委托书除要求借款人、联保人本人签名确认外,还要求借款人、联保人所在的村民委员会主任或负责人签名确认,并加盖行政公章,以示接受委托。这样一来,即使发生了借款人或联保人去向不明无法送达的情况,那么人民法院也可以依据上述授权,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给委托代理人代为签收,同时在缺席判决中,确定去向不明人员各自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从而完成全部诉讼活动。由于在一份判决书中就确定了借款人与全体联保人的各自义务,所以在借款人与全体联保人之间不会产生任何的矛盾冲突。这份委托书的法律依据来源于《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公民、法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并且,作为成文法国家,我国没有任何法律明确禁止的公民授权代理人代为签收诉讼文书的行为。在私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司法理念指导下,人民法院对于上述授权行为也予以认可。

4、坚持绩效考核,奖惩并举,从机制上防范风险。

从制度上强化农贷管理,是农贷风险控制与防范的重要手段。对于信贷员或客户经理,要进一步完善“谁放贷、谁管理、谁清收,谁受益”等责任制度,要将贷款的管理、收益与信贷员或客户经理的工资、奖金、福利、评先、职称聘任、评定、晋职、晋级,以及违法、违纪的处理相挂钩,加大其违法、违纪、违规的各项成本,增强其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律性,强化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使信贷员或客户经理都能够自觉主动地提高业务素质,强化道德规范,严格操作技能,坚持按章办事。同时,坚持多劳多得,奖勤罚懒,可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到期利息掉收的可等额扣减信贷员或客户经理的绩效工资,收回后再返还。到期农贷本金收不回来的,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逾期农贷要进行合规性审计,看是否有违规行为。对违规者必须从严追查,严肃处理,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并对逾期贷款进行依法清收或风险代理清收,千方百计予以收回;对没有违规的农贷要落实清收责任,按一定比例扣减信贷员或客户经理的绩效工资,直到贷款收回为止。通过上述产品计价的奖惩形式,调动和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多劳多得的工作动力,并通过追责和扣减绩效工资的形式,使信贷员或客户经理产生适当的工作压力,更对盲目放款、弄虚作假、玩忽职守、违反政策的人员产生震慑力,使其不敢违规。

5、加强培训力度,培养专业的诉讼人才。

由于农民的收入受金融危机、气候、粮价、种植(养殖)成本、劳动力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因此,每年的收益情况并非一成不变。对于笔者所在城镇的农民来说,由于自有资金十分有限,更是达到了靠天吃饭的地步。如果气候反常,再受些自然灾害,那么绝大多数的贷款都将无法如期归还。因此,金额机构每年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民商事诉讼或者采取保全措施的纠纷有很多。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各邮政银行除了应当设立专职法律顾问外,还应当加大对信贷员或客户经理的法律知识培训力度,虽不一定要精通,但起码要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对于农贷管理涉及到的《合同法》、《担保法》、《民法通则》、《民诉法》中的相应条款,以及出庭诉讼时需要遵循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和各种司法解释,不仅要清楚明了,而且要会用,更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邮政银行的合法权益,保障贷款的清收工作顺利进行。至于培训的方法,无外乎以下几方面:⑴、安排专门的学习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法律知识;⑵、由上级分行的专职法律顾问给相关人员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因为都是自家人,所以比较容易办到;⑶、邀请各级人民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的资深法官给信贷员或客户经理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因为都是具体的事例,所以能够尽快掌握,而且还能对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现场咨询;⑷、对于有培养价值的业务骨干,选送到法学院进行系统学习,培养专业的诉讼人才。此外,笔者认为,邮政银行还可以在内部的部门设置上,成立专门负责清收的机构,统一负责贷款诉讼清收工作。申请财产保全、出庭诉讼,都可以由该部门统一管理和集中接受委托。这样不仅便于邮政银行及时掌握每起农贷纠纷的进展情况,而且也是对基层信贷员或客户经理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的一种监督手段。同时,由于此项业务比较集中,又没有其他工作需要分身处理,对相关人员提高法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大有好处,进而可以培养成专业的诉讼人才。目前,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均已成立了专司此项工作的清收部或风险部,统一负责诉讼清收工作。通过几年来的运行情况来看,反映和效果十分良好。邮政银行也应当大胆借鉴成功经验,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以使小额农贷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篇:小额农贷推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小额农贷推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去年3月,市信用社以创建“信用乡(镇)村”建设为契机,对市镇中洲村辖区内221户农户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统一标准,全面展开了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一年来,中洲村共累计发放、收回小额农贷115万元,贷款到期收回率达100%,取得较好反响。

今年4月市办主任张石屏同

志在工作会议上特别提出了“做小做优做品牌”的经营战略,把小额农贷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5月7日县联社由陈桃源主任和欧阳昌盛副主任带队,组织全辖信用社主任赴醴陵市船湾信用社实地观摩学习借鉴他们推广小额农贷的先进经验。足以说明联社党委对加大小额农贷推广工作力度的决心和举措。那么如何把小额农贷工作纵深开展下去,如何规避小额农贷推广工作中的不足,如何将小额农贷真正打造成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品牌。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分析。对此笔者市为例进行了相关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初浅建议以供参考。

一、小额农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市的基本情况

市镇全辖15个村,1个居委会,132个村名小组,总人口12034人,土地面积186.5平方公里。完成工农业总产值7.6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64亿元,规模企业7家,农业总产值3.04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产量7924吨,生猪出栏8220头。实现财政总收入10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42元。

截止4月,市信用社贷款总余额为2574万,其中小额农贷余额186万元,占比7.2%。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发放50份问卷进行随机调研,形成有效问卷50份,拟分析市小额农贷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小额农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二)问卷统计情况

1、家庭年收入项:初步统计,农户年收入水平在5万以上的占比52%。这与政府统计数据的农村家庭年收入至少高出1万元,说明农户经济情况总体较好,存款和贷款均有较大的发掘潜力。

2、家庭收入来源项:只有8%选择种植、养殖项,80%以上户农户选择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说明农户收入来源并不单一。调查发现,有44%和36%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是“铁矿收入和经商及其他”且“其它”项的收入均高于3万元,这一状况也符合传统的种植已不能作为提高农民收入主要手段的实际。而对选择“其它”的农户进行调查时发现,均从事煤矿来股或者运输行业,这与当地的周边资源性乡镇有密切关系。

3、种养植作物项目:只有8%户农户进行了种养植,且种养植都是小规模散养,种养殖收入水平不高也不稳定。说明对小额农贷理解要进行扩张,把“小三农”变成“大三农”。进一步调查发现种养殖农户中只小部分人在信用社贷过款,占比很小。

4、贷款情况:在“是否向信用社贷款”项中有68%农户选择“是”,在“贷款对您的帮助”项中,76%农户选择了“很大”,24%的农户觉得“一般”,说明信用社确实对帮助农户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并得到了农户的认可;调查发现,仍有32%农户没有在信用社办理过贷款,对没有贷款的原因进行统计发现,12%选择“没有人担保”,76%选择“其它”,12%选择“手续麻烦,利息高”。

5、农村金融市场空间:在“如信用社向您提供贷款优惠并上门给您办理贷款手续,您会不会贷款并一定按时结息还款”项中,70%选择“完全可以”,30%选择“基本可以”。通过上述的描述我们发现,农户想通过信用社获得资金来实现致富的愿望是迫切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前景是广阔的。

二、小额农贷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之所以出现上面这些现象,主要是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缺乏高度。

近几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把焦点放到“三农”方面,不断加大投入,特别今年在关于农村金融方面重点提到“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对于小额信贷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小额农贷作为我们信贷业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以其“风险分散”的优势,是联社强力推荐的业务。但是由于部分信用社主任和信贷员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偏颇,观念没有改变,所以造成小额农贷一直以来都难以纵深开展下去。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信贷人员在思想上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一是部分信贷员认为小额农贷点面广,管理成本大,做事费力不讨好。比如同样是营销100万元贷款,如果是做商户或企业贷款则可能只需一笔或几笔业务就可以完成,但如果换成小额农贷,即使按照现在信用村一级农户最高2万元来计算也需要营销农户50户,从管理成本和花费的精力上来算账没有几个信贷员愿意做后者。二是小额农贷的发放是评信用等级证,但是许多信贷员认为,虽然是已经评级授信的客户,但是自己未户户上门调查了解。凭证发放贷款心里不踏实,而且发放后自己还要承担包收责任和管户责任,所以都不愿轻易放贷。

(二)制度执行上缺乏力度。

小额农贷

业务的办理是以农户的信用为基础,通过对农户资产、信用状况等情况进行评级,然后根据信用等级进行授信,农户根据等级证在授信范围内凭证办理贷款。手续简便,操作简单,既减少了信贷员的工作量提高办事效率又方便实惠群众。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信贷员往往没有按照小额农贷操作流程来执行,反而把简单的程序复杂化。一是信用等级证是摆设。小额农贷凭证

放款是一贯的基本做法,但是执行到现在,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取到任何实质作用。即使是一级客户也难以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贷款证实际上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因为一方面我们的信贷员认为即使是已经评级授信的农户,但因为没有亲自上门调查,不了解情况还要承担包收责任,所以不敢轻易放贷,另一方面即使信贷员愿意凭证放贷,但是我们的贷款管理系统也要走流程,不是简便就可以直接到柜台办理贷款的。二是小额农贷考核走过场。各信用社根据要求曾一度把小额农贷被纳入信贷员的考核中,并制定了考核办法,但因为措施不硬、执行不力,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主要原因是在思想认识不高的前提下,制度执行层层打折,最终如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业务推广上缺乏深度。

小额农贷的纵深推广他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一个全方位、多配合和整体。如果产品不优化、配套制度不完善是很难推广下去。当前主要体现在:一是授信额度小,推广深度难深入。小额农贷信用等级一般有四级,一级授信额度为1.5万,二级1万,三级5千、四级零额度。然而根据前面基础数据调查情况来看,当前经济水平条件下农户年收入超过5万的占比50%多,特别是东乡片资源性乡镇,投资煤铁矿或者运输等项目的农户一次性投入至少5万,多则几十万,而小额农贷对其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即便是投资传统的种养殖项目,在当前提倡规模化种养殖背景下,在通胀预期实际购买力下降的基础上,1.5万元的小额农贷就是购置农机具或购买种子肥料也显得捉襟见肘。二是保障机制不配套,推广幅度难扩大。小额农贷是有的风险的,风险不移转就必然影响推广面。主要是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约束,资金的回笼很难保证,风险补救无措施。一方面小额农贷资金的发放面向千家万户,资金数额较小,管理的难度大,存在任意信贷和人情信贷的问题且有农户把小额农贷资金,当作无偿的扶贫款随意挪作他用。另一方面小额农贷资金的回收,依靠农户的收益,如果项目没有选好,或者由于自然灾害或者市场的原因,导致原来的计划不能实现,造成了损失,农户也就没有办法如期偿还贷款,存在呆账坏账的风险。

三、推广小额农贷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转变观念。

一方面所有员工特别是基层信贷员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破除片面地认为发放小额农贷是单纯的政治性、政策性的任务,是装“面子”而得不到实惠可有可无的贷款的思想认识。要破除怕增加工作量,全面推开后无法应对;怕责任追究,风险自己承担;怕农民误解,降低还款意识;怕凭证放款,失去放贷主动权等“四怕”思想,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提高积极性,切实增强小额农贷投放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联社要从扭转和解决其思想认识为切入口,通过展开学习和教育活动,不断的总结和推广实践经验,提高推广小额农贷的自觉性和使命感。通过大力推行小额农贷,真正最大限度地分散和化解过去贷款集中形成的风险,实现农民、信用社“双赢”目的。只有认识上的提高,信用社才能克服畏难情绪和惜贷思想,激发工作的责任感,充分体现小额农贷的投放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严格规操作,纵深扩大评级授信面。

一是严格规范评级授信基础工作流程,确保基础资料和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一方面要把评级授信操作流程按照合理科学的要求进行设计,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全方位综合考虑农户的信用风险,正真做到客观、公平、公正,防止个人感情因素影响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二是要扩大评级面积,增加授信额度。当前农户等级为四级,根据相关要求一般各联社一到三级农户面占比不到25%,往往还有75%的农户被排除在外,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支持一级农户,重点提升二三级农户,努力开拓四级及以外的农户。因为四级及以外农户占比大,若不在这些群体中进行评级授信就意味着这些农户没有贷款的机会,我们服务三农就不能落到实处,小额农贷纵深推广难以进行。另外,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完善保障机制和风险移转机制基础上,应该对小额农贷授信额度进行提高,由现在的1.5万提高到5万。这既是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的需要,也是小额农贷推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降低风险、建立完善贷款补偿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农业贷款保险制度。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保险机构,或由国有保险公司开发各类农业保险,对农户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保险。并由国家补贴降低保险费率,鼓励农民购买保险,当因自然风险或市场风险造成农业绝收、减收时,由保险公司赔付,以增强农业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二是设立基金,完善保障制度。由财政出资或者财政、信用社、农户合资建立小额信贷保障基金,对因自然灾害、市场风险、意外事件等原因造成农户确实无力偿还的贷款损失,用基金偿还。三是建立农业担保机构。由地方政府出资组建农业担保公司或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组建农村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

(四)加大扶持。实现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

信用社信贷支农既然是政策要求,那么有必要加强与政府的协调,建议由省联社出面与省政府协调,希望政府在制订政策时向信用社倾斜。一是对信用社农业贷款利息收入长期免征营业税,鼓励信用社增加对小额信贷的投放。二是对信用社每年因执行农贷利率而少收的贷款利息收入给予财政拨补。三是对因自然灾害或国家政策性调控等造成的农贷资金损失,以票据置换的形式给予及时补充,确保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的控制与保障能力。四是可以比照国有银行剥离不良债务办法,加大力度帮助信用社消化各种综合性、社会性因素形成的历史包袱,增强信用社服务“三农”功能和实力。

第三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下简称“小额农贷”)是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产品中最适合“三农”特点、最受农户欢迎、最有影响力的贷款品牌,也是农村信用社推出的化解农户贷款难以及突破贷款营销瓶颈的有效措施,为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任用。但从近几年的检查中发现,小额农贷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乃至经营发展,应引起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

问题

贷前调查流于形式,评级授信水分多。一是盲目扩大授信范围。部分信用社将小额农贷授信范围扩大到不属于本辖区的场镇个体商户,更有甚者打政策“擦边球”,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纳入了小额农贷的评级授信范围,并且授信额度较大。如某某在经营所在地被授信3万元,又在其户籍地被授信5万元,而实际偿债能力只有5万元,一旦发放,将产生较大风险。二是随意确定授信额度。小额农贷一般一至两年核定一次,到期后必须重新评定,为了不影响贷款发放,一般都要求在一至二个月完成,由于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少,评级授信农户多,每一名信贷人员一般要负责1000-1500户农户,逐户进行审定不可能完成任务,闭门造车、走过场图应付不可避免,授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同时部分信贷人员在授信评级中,往往人为为亲戚、朋友、熟人提高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埋下资金隐患。三是评级授信基础差。在小额农贷推行期间,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未加以规范,没有达到“一户一档”的要求,有的档案连基本的家庭户主、家庭成员都未详细记录。同时未对农户的基本信息完全录入计算机,导致贷款发放时检验费时费力,审批发放时间冗长。

贷款授信权限过大,信用风险不断出现。为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需求和信用社贷款营销难题,县级联社对基层社的信贷权限进行了放宽,基层社的发放权限达到了3至5万元,小额农贷最高限额扩大到了10万元,这些措施刺激了贷款较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信用风险。以蓬安县农信社为例,2008年6月末,小额农贷余额34551万元,占贷款总额的41.6%,其中不良贷款余额6388万元(五级分类),占不良贷款总额的27.9%,而不良贷款中3万元及其以上的4312万元,占比高达67.5%。

贷时审查不严格,违规放款现象多。一是冒名顶替现象突出。由于小额农贷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而且利率比其他贷款优惠、手续简便,一些农户“借鸡下蛋”,将贷款转手就以高出小额农贷2-5倍的利率借给他人,从中牟利。前几年不少村社干部在收取各种税费时,不但叫农户到信用社贷款缴纳,甚至还直接以个人名义在信用社贷款垫缴,并且认为不是自己用的钱,就根本不想办法归还。这种“自借他用”、“私借公用”贷款方式最具欺骗性,也具有较强隐蔽性,很容易造成资金损失。二是化整为零现象普遍。一些信用社为追求收入,盲目扩张信贷规模,对一些认为有较强偿还能力的客户,采取规避上报审批的方法,利用小额农贷基础差的漏洞,将贷款化整为零,分别发放给家庭成员,并不同程度地存在超核定发放、发放未核定小额农贷现象。三是违规垒大户现象不断出现。一些冒名顶替、化整为零贷款在到期后不能到期偿还,信用社为保全资产,只好将其归为一户,导致风险系数不断增大。

贷后管理不到位,潜伏风险隐患大。检查中发现,基层社在小额贷款贷后管理中存在“五少”现象。一是主动宣传少。部分农户对小额农贷一知半解,更有甚者把小额农贷理解为政府“扶贫”款,对小额农贷缺乏全面了解。二是风险认识少。部分信贷人员对小额农贷的风险认识模糊片面,认为小额农贷是贷款中风险级别最低的,凭对借款户信用程度的准确把握,就能有效防范风险,风险意识淡薄。三是档案资料少,尤其是借款人信用记录等关键资料少。1

四是贷后检查少。有的贷款一年难以看到一份贷后检查报告,而且检查报告寥寥数语,无法全面了解其风险状况。五是清收措施少。对小额农贷形成的不良贷款,认为其“额小”而懒于问津,缺乏有效的清收措施,直接影响了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

对策

注重调查质量,下真功夫夯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打得牢,质量才能有保证,尤其是要简化小额农贷的发放程序,方便农户贷款,就必须提前打好贷款调查关口。一要坚持能力为重,要切实深入到农户家中,实地查看、测算,特别要准确把握眼前困难与长远发展的内在联系,注重分析偿还的可能性。二要坚持人品为先。小额农贷的生命是信用,失去了信用,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因此,在评级授信中,要通过向其邻居打听,征求村社干部意见等方式,广泛了解授信对象及家庭成员的信用观念和道德人品。三要坚持信息完整。要对授信调查工作安排合理时间,制定详细计划,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收集有效信息,避免“闭门造车”现象再次出现。同时要集中力量对小额农贷基础薄弱、核定金额不准的信用社进行专门补课,完善信息录入,纠正不合理授信情况,确保授信质量。

严格审查程序,分级控制授信权限。一是改变授信审查程序。对超过基层社权限的授信在坚持基层社集体审批的基础上,县联社确定审查员提前介入,对申报对象实地调查(可采取典型、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整信用等级和额度,同时严格授信范围,防止盲目授信。二是实行区别授信制度。根据信贷员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工作业绩、客户评价等,对信贷员实行星级管理,区别授信,并适度控制授信权限。根据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对1、3、5、10万元的授信权限分别由信贷员、信用社、片区主管、资金营运部进行分级认定。三是严格审批发放程序。各信用社贷款审批小组要对超过1万元的小额农贷进行集中审定,并邀请当地的村社干部参与审定工作,认真采纳他们的意见,进一步纠正核定过程中的偏差。同时对贷款的用途要认真审查,防止转移用途。

完善激励机制,保证贷款营销质量。一是完善小额农贷营销办法。将小额农贷的营销纳入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项目,根据信贷人员近三年的营销平均水平和增长量合理确定当年发放总额,与绩效工资挂钩,根据当年结息收回率的高低进行年终兑现,为防止突击放款、弄虚作假,当年兑现总额的30%专项存储县联社,实行当年考核隔年兑现,对发现的上一年“水分”进行剔除。二是完善小额农贷奖惩机制。按照“包放、包收、包管理、包效益”的“四包”责任制的要求,设立“小额农贷突出贡献专项奖”,对超额完成营销任务且贷款质量符合要求的信贷人员进行重奖,建立“小额农贷管理红黄牌制”,对出现违规放款行为和管理不规范的信用社进行黄牌警告,并实行首问负责制,凡受到两次黄牌警告的信用社,其负责人将被约见谈话和经济处罚,其直接责任人将被“红牌”罚下,实行待岗收贷,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以此激发信贷人员的责任感和营销小额农贷的积极性。三是加快信贷文化建设。在经营成功的企业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利润指标,更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而是企业文化。长期以来,信贷作为农村信用社最大同时也是最传统的经营产品之一,一直是最主要的创利渠道,只要重视和强抓合规信贷文化建设,就抓住了发展的核心,信贷文化既是制胜的基本点,又是发展的动力源。

加强员工教育,从严查处违规行为。员工的职业道德是防范小额农贷的关键,提高了员工的思想素质,也就相应提高了防范风险的能力。首先要通过定期培训、以会代训、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对员工尤其是信贷人员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强化责任意识,正确认识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慎用手中权力,勇担发展重任,培养一支政治上过硬、业务上精湛、客户评价高的信贷营销队伍。其次,要加大对违规放款行为的处罚力度。充分发挥稽核员的监督职能,对小额农贷中新增贷款进行逐笔序时稽核,坚持与核定登记簿核对,查是否存在超权限、超范围现象,坚持与计算机信息核对,查是否存在化整为零现象,坚持与外部客户核对,查是否存在冒名顶替现象,坚持与“五级监督”结合,保证贷款核查的连续性、有效性。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坚决不搞下不为例、不搞因人而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顶格处罚,清除信贷队伍中害群之马,保持信贷队伍的纯洁和旺盛的战斗力。

健全保障体系,有效防止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包括借款人财产发生变化、遭受自然灾害、家庭发生重大事件、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等多种因素,因此,单靠借款人的品行和信贷员的操守还不能形成有效风险防范,还应健全相应的信用风险应对机制。一是健全保险制度。要与各类保险公司进行全面合作,进一步完善“安贷宝”保险办法,使借款户自愿为贷款投保,降低风险度。同时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等信贷品种,使信贷品种多元化,分散信用风险。二是净化信用环境。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首先要从高处着眼。要由政府主导,切实加强对各级党政干部信用意识教育,充分认识信用环境建设对金融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切实加强信用环境和金融安全区建设的领导,努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发展氛围。第二要从小处着手。俗话说:一颗鸡屎打坏一锅汤。一个地区的信用危机,通常是由一个点的信用观念发生变化逐渐蔓延形成的。要高度关注小额农贷中出现的信用风险,做到出现一户,保全一户,清收一户,教育一片,震慑一方。三要从实处着力。农村信用社要继续深入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社区(街道)、信用户评定办法,扩大信用户的评定数量,切实落实信用户贷款优惠政策,大力营造讲信用、得实惠的良好氛围。并成立由党政村社干部、人大政协代表、群众代表、信用社信贷人员组成的信用评定检查小组,定期对信用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纠正与信用户相抵触的行为,并按年筛选星级信用户,对五星级的信用户进行奖励,激发争当信用户的积极性。同时要由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监管协调,严厉打击逃废债务,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促进金融企业与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机制不健全、管理程序混乱等现象,既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不利于贯彻节约能源法,推进公共机构的节能。因此,本文从建立岗位责任制,设置管理岗位,加强固定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做好固定资产的报废和清理工作等,最终实现统一使用资产管理软件,数据上传,与财政预算接轨,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进入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新纪元。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机制 手续 电算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的社会公共和公益事业得到迅速壮大,行政事业单位添置了大量的通用设备、专业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等等,固定资产总额不断扩大,新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修改,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机制不健全、管理程序混乱等诸多问题,这些情况不仅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存在着不利影响,更加不利于贯彻节约能源法,推进公共机构的节能。为此应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轨道。本文就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做了粗浅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1、领导不够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管理,比如对开支权限、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而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忽视,甚至不予理睬。

2、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常常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比如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还有些单位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基本会计专业知识等原因。

3、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有金额核算,而且要有数量控制,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核算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使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有关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往往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使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4、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应该对造成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一些责任人往往是现任领导或曾担任过领导工作,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由于对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程序混乱

1、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严

固定资产采购、领用、保管、报废、清查等程序不健全,平时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台账,固定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自行处理,不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

2、重货币资产,轻实物资产

长期以来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对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造成资产闲置和重复购置现象突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拨款的使用和资产的利用效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3、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突出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如有的办公楼早已竣工投入使用多年了,仍挂在往来账上,没有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清理入账。还有新购置的固定资产无验收、无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

三、政府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没有充分利用预算、政府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财务部门在做预算的时候,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在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对必须进行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范围、种类认识不深,导致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严,单位自行采购了事。如此一来,难免出现“价高货廉”、“人情采购”,达不到“少花钱多办事”,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目的,严重者还会导致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到位”。据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运输设备、家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这部分固定资产占单位资产比重较大,因此要明确责任人,严格执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并按照国定资产的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各单位应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切实管好各项资产管理工作。

2、设置管理岗位,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单位领导必须重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的关键。认识不到位,措施就难以落实,要克服那种重面上、形式上的重视,把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实行竞聘上岗。资产管理员作为各级资产业务的具体经办和管理人员,必须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资产管理员必须由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账实相符。资产管理员应认真学习相关资产管理的知识和文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各类资产的名称、功能、存放地点、使用情况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学习相关固定资产管理及业务流程,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办理各项业务,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要及时建立健全各级固定资产台账,完备实物信息资料。要对各部门管理使用的资产由具体保管、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财务部备查,按月对财务部入账登记的新增资产进行核对、确认。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加强固定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前管理,就是要把好“预算关” 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根据实际需要作全盘考虑,坚持面向基层、突出重点、保证急需、勤俭节约的原则,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在单位需要整批购置设备且金额超过3万元以上,要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进行招投标方式进行购买,防止采购过程过出现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管理就是: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领用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要在固定资产出库环节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制作标签,认真粘贴,做到账卡签一对一。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四是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加强事后管理就是各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处置资产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二、做好固定资产的报废和清理工作

1、分析固定资产报废原因

分析固定资产报废原因能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之后的报废审批和账目清理等固定资产报废工作。

固定资产报废原因有以下几条:

1、固定资产已达到使用期限,并经确定已失去使用效能,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作报废处理。

2、电子设备及高科技产品未达到使用期限,但因技术发展已列入同类产品淘汰产品范围的,已限制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技术人员认证后,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作报废处理。

3、由于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等原因致损而无法修复,或因被盗而无法找回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作报废处理。

2、把好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关

根据《福建省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一)凡单台(件)价值在三千元以下的资产,由各单位财务、财产管理人员鉴定后,报单位领导审批,定期报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

(二)凡单台(件)在一万元以下,三千元以上的资产,由占用单位提出申请,报主管部门审批,并由主管部门定期报机关事务管理局备案。

(三)房屋建筑物以及单台(件)在一万元以上(含一万元)的资产,占用单位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

(四)各单位除规定限额内的资产可自行处置外,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须按程序上报,经批准后方可处置和调整有关账目。由管理局或主管部门出具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批复书》作为调整单位有关资产账目的依据和原始凭证。不履行报批手续的单位,按违反财经纪律进行处理。

3、加强固定资产清查,建立完善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一个变动状态,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价值总量看,总是在不断地增减变化。为了掌握固定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必须有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一是要建立定期清查制。各行政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来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二是建立重点抽查制。各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三是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三、实现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

1、政府设置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管理

为了规范资产管理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加强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使用管理,保证电算化工作的质量,政府设置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管理。开展资产管理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资产管理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只有形成了完备的管理制度,加上政府统一监管,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不断改进与发展。

2、统一使用资产管理软件,数据上传,与财政预算接轨

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单位财会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建议使用由金网际公司开发的预算单位资产管理软件,该软件可以让使用单位的主管部门和政府管理部门实现数据逐层上传,而且与财政预算接轨,达到统一管理。

3、固定资产的管理进入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新纪元

软件根据固定资产十一大类不同类别属性设置不同的管理模块,各模块既有独立功能又互相联系,集账务处理、汇总统计,数据分析于一体,进行固定资产不同类别的数据输入、修改、删除、查询统系、报表输出等,可以全面掌握本单位的资产存量、结构及分布等情况,为单位制定有关政策、资产调剂及采购提供科学依据并当好参谋,充分发挥资产管理的职能作用。

设备管理模块包括主设备和附件的增加、删除、修改,对主设备和附件的查询统计并输出相关报表组成。采用单台件管理方式,既一条记录对应一台/件设备,设备编号是唯一的,系统自动给出,不能有重复。可按分类号、类别名、设备号、设备名称来定位要删除可修改的设备,打印验收清单、固定资产管理卡片、标签等;可通过设备号,保管人、使用部门、存放地点、登记日期等进行单项查询,让单位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动向及使用情况。同时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报废、处置、调拨、清查都可以通过该软件实现数据连接与上报。

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最终实现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静、王环《加强事业单位财产管理的思考》中国工会财会杂志社,2007年2期,第22页;

2、宁召锋《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工会财会杂志社,2008年1期,第22页;

3、杨城、黄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创建节约型行政管理机关》论文天下;

3、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冯力涛:浅论企业财务战略,财会月刊,2001年10月,第21页

5、黄静:《存货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经济管理,2000年7月第1版,第99页。

第五篇:浅谈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由银行承兑的在指定的到期日无条件将确定的金额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承兑银行作为主债务人,向任一正当持票人保证,如果在汇票到期时申请人的存款账户余额达不到汇票的金额,承兑人负有无条件支付的责任,银行承兑汇票从开出之日起至到期承付日止,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在现代企业的理财活动中,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结算能减少银行贷款,降低筹资成本,在企业的经营中被广泛地采用。作为油田企业,每年开出和转让的银行承兑汇票就有好几个亿,如何更好地加强银行承兑汇票的管理,在财务工作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下企业承兑汇票日常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解决方法:

一、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承兑汇票开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承兑银行根据企业提供的企业(付款人)名称、账号、收款人名称、收款人账号、收款人开户银行、票面金额及购货合同复印件出具汇票并承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付款人或收款人名称不完整不准确、多字少字、滥用简称等。比如:如付款人名称应为“中国石化集团xx有限责任公司”,而实际变成了“中石化集团XX有限责任公司”,少了一个“国”字。收款人名称应为“烟台XX工程有限公司”,而实际变成了“烟台市XX工程有限公司”,多了一个“市”字。

(2)收款人账号错误:如收款人账号位数不够或数字错误。(3)票面金额大小写不符或是大写金额不规范。

2、银行承兑汇票接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接收不合规的承兑汇票:如票面要素记载有误,背书不连续,背书或骑缝印章不清等等;二是接收不能使用的承兑汇票:如假票,废票。废票主要包括:

A、票据未记载付款日期;

B、票据正面有误,即出票人、收款人名称错误,大小写金额不符等; c、背书转让过程中出现个人行为。

3、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被背书人填写出错,背书印签不清、骑缝印章不清等。

4、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及提示付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贴现息的计算有误、委托收款超时限等。

二、解决对策

1、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开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查明原因,检查是否是向银行提供的数据有误,如果有误,申请退票,重新开具,费用由单位负责。如果向银行提供的数据无误,是由于银行工作人员工作失误,导致票据出现问题的,财务人员要及时询问银行工作人员,确认票据是否能够流通使用(如果银行认为问题不大,且开具银行同意承兑,也是可以使用的)。如不能流通使用,企业要向银行申请重新开具,费用由银行负责。

2、针对银行承兑汇票接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接收环节的控制。

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只对信誉好、资信高又有长期业务往来的优质客户收取银行承兑汇票;且原则上只收取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四大国有银行和交通、华夏、浦发、中信、招商、兴业、深发、光大等股份制银行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尽量不要收取其金融机构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

其次,在收取过程中,要认真审核真假,辨别真伪。一是严格审查银行承兑汇票所有票面记载的要素,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人的签章与出票人名称是否一致,承兑期限是否小于6个月;二是对于经过背书的票据,仔细审核背书的连续性,背书印鉴是否清晰到位,与被背书人名称是否一致,且背书转让不得有个人行为,汇票收款人应与第一背书人名称一致;三是检查被背书人是否已填入本单位名称;四是银行承兑汇票的真实性查询,有条件可以委托开户银行向出票银行函证。

3、针对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定背书。一是将本单位在银行备案的财务专用章及私章清晰地盖入背书栏内;二是填入被背书人的名称,要与被背书人的财务专用章名称一致。需要注意的情况:

(1)在票据上作第一次背书的人应当是票据上记载的收款人,自第二次背书起,每一次背书的背书人必须是上一次背书的被背书人,最后的持票人必须是最后一次背书的被背书人。

(2)各背书人签章应清晰易辨认,与被背书人名称一致,且背书转让不得有个人行为;粘贴单为银行统一格式,骑缝章应清晰、规范;连续背书转让时,日期填写应符合逻辑关系。(3)汇票背书错误应及时出具证明,避免在票据贴现及票据到期时延误时间。下面以骑缝印章模糊(骑缝章印迹不清、印迹被涂抹等)为例,所出具的证明格式为: XX银行(票据正面的出票银行名称):

我单位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出票人:陕西xx有限责任公司,收款人:延长XX股份有限公司,出票号:00333078,金额:壹佰万元整,出票日为2007年11月13日,到期日2008年5月13日),在背书转让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失误,骑缝印章模糊,特此证明。由此发生的经济纠纷我单位愿意承担经济责任。(备案印章)xx单位(行政章)日期

4、针对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及提示付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要熟悉票据贴现及提示付款的有关要求,避免工作被动。现分别归纳介绍如下:

票面上标明“不得质押”、“不得转让”和背面标明“委托收款”字样的汇票不得贴现。承兑人在异地的,贴现期限及贴现利息的计算应另加3天的划款日期。

(2)提示付款是指票据的持票人在票据的付款期限内向票据付款人提示票据,要求票据付款人偿付票据金额的行为。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应当自汇票到期日起十日内向付款人提示付款。

通过委托收款银行或者通过票据交换系统向付款人提示付款的,视同持票人提示付款,其提示付款日期以持票人向开户银行提交票据日为准。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超过规定的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丧失对其前手的追索权。持票人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提示付款的,持票人的开户银行不予受理。但按承兑银行的要求出具证明(证明格式参照背书错误证明举例)后,仍可以向承兑人请求付款,承兑人或者付款人仍应当继续对持票人承担付款责任。

下载谈邮政银行小额农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邮政银行小额农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小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也谈小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也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小学生......

    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以安徽省佳艺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企业为例摘要: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和方法存在着较多的弊端,其滞后性逐渐与市场和时代相脱节。随......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几点困惑及对策 今年是我工作第十一年,当班主任也有十个年头了,总觉得班级管理千头万绪,学生思想瞬息万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个性张扬,见多识广,思维灵活。总感......

    浅析校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校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11年10月31日 来源:田勇 目前,各地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的接送,已成为家长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负担。有了学生上下学难问题的存......

    农村公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公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

    排污费征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合集

    排污费征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今年西昌市审计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抽查排污费征收情况,发现征收核定程序不规范,征收环节内控制度不健全,随意减免等问题,严格按照《排污费征收使......

    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区管理也就成为城市社会管理的基础,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得到增强,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社......

    浅谈会议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会议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要求“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