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应创新工作思路
在中央一号文件惠农政策的鼓舞下,全国相继有个省市区全面免征农业税,乡镇干部从以前繁杂的收钱收粮工作中摆脱出来,没有了压力,没有了抓手,一时显得无所适从。面对新形势,乡镇干部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应创新工作思路,由原来的行政型向服务型转变,认真指导农民生产与就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共建和谐农村。
一、强化服务理念
要转变工作作风,淡化管理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倾心为农民服务。要对农民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抓好农业生产、农民就业过程中的一系列服务。要鼓励农民自主闯市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发展生产。
二、示范带动
乡镇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重要财富和宝贵资源,同一般群众比,他们具有知识更丰富、思想更活跃、信息更灵通等优势,应提倡和鼓励乡镇干部带职带薪,直接参与到农业种养、加工及流通的各个领域。乡镇干部直接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能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普及和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同时能减轻乡镇财政压力,避免人浮于事,为乡镇机构改革开辟一条生路。
三、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
乡镇干部要结合本地实际,搞好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制订好本地产业化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引导、服务,特别是要统一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树立品牌意识,创建无公害农产品。要做到多乡一业、多村一品,形成特色产业、规模产业。
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民的小生产直接与国际大市场对接,单个农民的市场谈判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差,这就需要乡镇干部加以培训引导,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增强农户市场谈判能力,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协会联基地、职业培训学校联厂家的生产和就业模式,直接与市场对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与抗风险能力。
五、落实村为主工作思路,共建和谐农村
乡镇干部工作重心应下移到村,突出抓好村支两委建设,落实村为主工作思路。逐步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加大财政对村级工作的转移力度。将现代办公与信息化管理延伸到村,切实提高村级工作效能,村民办事一般不出村。在抓好农村常规工作的同时,着重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使农村的发展走上快车道,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只有富民,才能安民,同时加强农村的民主建设,才能共建和谐农村。
第二篇:免征农业税后之我见
农业税,在我国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来,农业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占主导地位、次要地位到现在无足轻重。因此,国家确定免征农业税,我认为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从“以农养政”向“以工补农”转变。免征农业税不仅仅使我们农民每人每年减少60多元的负担,而主要是从根本上铲除对农民事实上的各种歧视,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为构筑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它标志着基层政权从“经济管理型”向“经济服务型”的转变。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工作不再为“要钱、要粮、要命”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转而在发展经济、维护地方稳定、保持弱势群体等方面进行服务,以全新理念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农业经济时代的来临。免征农业税,它结束了一个旧的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农业经济时代,取而代之的是开辟一个以二、三产业发展为主来反哺农业的新时代,可以预见,我国的农业经济不久的将来,定会插上腾飞的翅膀,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大市场一比高下。意义是无用置疑的,但在调查与接触中我们发现,免征农业税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致富信心和创业热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s0100
一是免征农业税以及国家一些政策性的补贴,加上目前粮价持续走高,确实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仅靠一家一户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可能致富奔小康的,在~年人均纯收入要达到8000元的小康标准,还有近一半的路要走,出路在何方?
二是免征农业税后,集体的提留统筹、集资摊派等也跟着被取消,有资源、资产的村组还能支付村干部报酬和日常开支,没有的只能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干部无心干比较普遍,同时包括路、桥、河、闸、农机等的购买、维护保养;五保户、困难户的抚养;抗旱排涝、选举等费用的支出等各项公益事业怎么进行?仅靠政府实施、靠村一事一议显然是不现实的。
三是免征农业税后,给本就捉襟见肘的基层政权带来重大考验。财政收入多的镇尚可,财政收入少,且农业税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的镇,日子相对就十分难过,工资发不出、工作难开展,几百万、上千万的债务难化解,进而必然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
为此,本人建议:
一是作为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法,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要以群众需要什么和是否需要作为政府的工作职责。改过去的“收、批、管”为“帮、扶、助”,政府要加大向“三农”转移支持力度,全面建立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农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减少考核、压缩会议、精简人员;要将大多数干部的主要精力转移到经济服务领域,主攻招商引资,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展,求得农民的致富和政府的稳定。
二是作为村干部,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全方位提供服务。群众缺方向,你要带头创业、自主创业、带领他们发展;群众缺发展路子,你要帮助了解市尝寻找订单,发布各种有价值信息;群众缺技术,你要建立培训基地,提高免费技术培训。
三是作为农民,要抓住这个难得机遇大力发展。免征农业税,减少了农业发展运行成本,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得轻松优越。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这时农民要大胆闯,大胆试,不要固守自封,小富即安,要以创造财富和增加收入为基点,艰苦创业奔小康。
第三篇:关于免征农业税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建议
关于免征农业税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建议根据工作安排,市委组织部近期对农村“减免农业税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在集中调研的基础上,对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具体情况是:
一、减免农业税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减免农业税后,市里制定了对乡镇转移支付的政策,对乡镇(街道)影响不是很大,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村级。据调查统计,我市有908个行政村,减免农业税后,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有500个村,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有408个村。村级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原因是:
1、人口少,干部的职数相对较多。不能保运转的村一般是人口少,村干部职数相对较多,全市350人以下的村有99个,占总数的11%,有的村仅有150人左右。人口少的村一般有村“两委”干部3-5职,有的还有享受固定补贴的村民小组长3-5人,村集体发工资的村干部达6-10人之多。村干部兼职的少,造成干部相对过剩,村级负担较重。
2、无集体经济和其他收入。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村,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远离城镇,且经济普遍不发达,没有集体企业收入或其他经营、租赁收入。全市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占45%以上,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达到338个村(减免农业税前统计数)。无集体企业的村主要收入靠农业税附加返还,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很难保证正常运转。
3、村干部能力偏弱。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村,村级班子的战斗力不强,村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低,科技知识少。全市农村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有1868人,占总数的51%以上,农村干部的文化素质不高和致富能力较差,决定了村干部在带领群众增收和发展集体经济方面,思路不开阔,办法不多,工作能力普遍较弱。
4、公益事业发展慢。不能保正常运转的村,集体经济实力不足,在兴办公益事业方面,缺能力、无实力,群众普遍关心的公益事业无力建设。截至2003年底,全市仍有相当一部分村没有硬化街道,山区群众的吃水、用电等问题还没有~解决,村级无力发展公益事业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措施建议
1、减少村干部职数。减少干部职数,主要是采取“选、撤、合”的办法。一是通过村“两委”班子换届,减少村干部职数。今年10月份,村党组织将举行换届选举,年底,村民委员会也将任期届满。结合我市减免农业税、村干部工作量减少的实际,大力推行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村“两委”干部交叉兼职比例达到70%以上,通过交叉任职,进一步减少村干部职数。二是撤消村民小组长,减少村干部职数。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至今仍保留村民小组和专职的村民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收取农业税及附加,农业税减免后,村民小组长作用不大,撤销村民小组长,既减少享受固定补贴的干部职数,又相对增加了集体收入。三是合并小村、弱村,减少干部职数。对350人以下的村,通过大村合并小村、强村合并弱村、小村合并小村的办法,减少村干部职数,把村级有限的集体收入,统一管理使用,增加集体收入。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如果合并60个村,可一次性减少享受固定补贴的村干部180人,以每人每月工资300元计算,每年可减少工资开支64万元,大大减轻村级负担。
2、加大支持力度,保证村级正常运转。对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村,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解决村干部工资和正常的办公经费,确保有人干事。一是加大市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要保证村干部工资的正常发放,采取财政直发的办法,解决村级有人干事的问题。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村,享受市财政直发工资的干部职数一般为每村3人,每人每月工资为300元,全市408个村,市财政每年需支付专款440万元。二是加大乡镇财政支持力度。乡镇财政要保证村级正常的办公经费,按每村每年正常支出1万元左右,22个乡镇(街道)财政共支持村级408万元。对村级办公经费可采取统一管理的办法,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使用。三是加大包村市直部门的支持力度。去年,我市安排第十批下派干部包村,109个村由市直部门包驻,109个村中主要是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后进村。发挥市直部门的经济优势和自身优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保证村级正常运行的办公经费,减轻市财政和乡镇财政的压力。四是强企、强村帮扶,确保村级正常支出。实行结对子、强帮弱的办法,强村、强企帮扶弱村,保证弱村正常运转,减轻财政负担。
3、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金。省、济南市明确规定,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各级都必须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由组织部门专款专用。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农业税,部分村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现实情况,成立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基金。采取市财政拨一块,党员捐助一块,市委从党费中划拨一块的办法,建立专项基金,主要解决村无办公室、救助困难党员、农村干部培训、村级运转困难等问题。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增强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减免农业税后,减轻了农民负担,减轻了农村干部的工作量,解决农民致富增收问题是各级党组织的主要任务。解决农民增收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科技致富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校、示范基地和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加大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致富带富能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5、制定优惠政策,发展集体经济。村级引进引办企业、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地方留成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返还到村,增加集体收入,调动村级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村级成立服务组织、协会,提供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走资源开发的路子,扩大集体经济规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第四篇:免征农业税后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免征农业税后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学院: 商学院
班级: 工商管理12
姓名: 欧兰
学号:
目 录
一、农业税的历史..............................................................................................................................1
(一)农业税产生和延续...........................................................................................................1
(二)农业税改革.......................................................................................................................2
二、取消农业税的意义.......................................................................................................................2
(一)取消农业税是对农民的一种解放...................................................................................2
(二)取消农业税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项巨大成果...............................................................3
(三)取消农业税是深刻的变革...............................................................................................3
(四)取消农业税促进社会稳定...............................................................................................3
三、取消农业税带来的问题...............................................................................................................4
(一)对乡镇和村财政及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影响...............................................................4
(二)对村一级行政机构存在的冲击.......................................................................................4
(三)取消农业税对农民负担反弹的压力...............................................................................5
四、解决免征农业税后所出现新问题的建议...................................................................................5
(一)采取不同的区域政策及其他综合措施...........................................................................5
(二)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6
(三)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形式...........................................................................6
(四)构建城乡一元化的税收体系...........................................................................................6
免征农业税后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免征农业税后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内容摘要: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对免征农业税给农民个体所带来的有益影响进行了
简单分析,得出了免征农业税政策利国利民的结论,同时免税政策也
带来一些问题并就其提出相关的建议。关 键 词:免征农业税 农民增收 微观经济学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广大农民的关爱、对农村繁荣的关心、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农业税的历史
(一)农业税产生和延续
农业税起源很早,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颁布了农业税条例,并实施至今。这一古老的税种,已延续了2600年的历史。即使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也只是短暂的轻徭薄赋,历代农民负担越减越重。革命战争时期,广大农民用一辆辆装满粮食的小推车,“推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又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几十年来,农业税一直是国家财力的重要基石。据统计,从1949年至2000年的52年间,农民给国家缴纳了7000多亿公斤粮食,农业税也一直是国家财力的重要支柱。
免征农业税后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二)农业税改革
目前所指的农业各税包括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等税种。我国农业税收从1958年的 32.59亿元到1984年的34.84亿元,这一阶段农业税收的绝对量基本上稳定在30亿元左右,在此阶段农业税收增长变化不大。从1985年开始农业税收进入加速增长阶段,1985-1999年农业税收由 42.05亿元增加到423.5亿元。按“摊税人亩”进行折算,以1996年农业普查的耕地面积13003.92万公顷计(事实上,我国耕地面积每年都在缩减),1999年每公顷耕地每年需缴纳农业税325.67元(21.7元/亩)。由此可见,农民的税收负担不可轻视。
1958年6月3日颁布《农业税条例》;1983年开始,开征“农林特产农业税”,1994年改为农业特产农业税;牧区省份则根据授权开征牧业税;2000年起从江西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到2003年在中国大陆全境铺开,推行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开始,取消牧业税和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年上半年,中国22个省免征农业税;2005年年底28个省区市及河北、山东、云南三省全部免征了农业税;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二、取消农业税的意义
免征农业税,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积极的意义,对农民和国民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举措,废止农业税条例,标志着中国农民的命运开启了一个不同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崭新阶段。
(一)取消农业税是对农民的一种解放
在中国,农业征税、缴税成本太大,这种成本有时候甚至超过了税收本身。农业税的取消,使这种到处向农民伸手的体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现行的农村税制,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设立的。取消农业税政策的提出,更
免征农业税后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多的是一种制度性的变化,是中央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政策做出的重大调整,是对农民在税负上与城市居民平等地位的恢复。
(二)取消农业税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一项巨大成果
四百亿的农业税虽然只占国家税收总额的百分之二点几,但今后这笔税收不但没有了,国家还要从财政中拿出一笔钱来支付农村基层的财政开支,一方面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在升级的过程中,农业的比重正在逐步降低;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已完全具备了取消农业税而不至于影响国家全局发展的经济能力。农业税废止的意义,不只在于农民负担的绝对数量下降了多少,而在于它破除了农民长期承受的不平等待遇,这势必会对城乡统筹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三)取消农业税是深刻的变革
是对财政税收结构、小区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是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的开始,意味着我们的改革已开始走向最艰巨的领域。单靠有限的基层税务征管人员,无法面对成千上万的小规模农户,更无法完成非农业税费的“搭车”征收任务,乡村干部仍是征税的主要力量。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这两个税种,也就铲除了“搭车”收费的根基和平台,免除了征税成本,为城乡统一税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农村改革,转换基层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能创造了条件。在取消农业税以后,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而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和改革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则是深化改革的两个关键点。
(四)取消农业税促进社会稳定
9亿多农民增收了,加快城市工业化的步伐。城乡差距的缩小,还会促使农村社会更加稳定,并有助于全社会的稳定。没有富裕的农民,就没有富裕的中国;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一个稳定和谐的中国社会。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再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带动农村。我国工农两大关系的反向转变,实际上是国家和农民分配关系的重大调整。废止农业税条例,无疑给我们这样一个强烈的信号——从今往后,9亿中国农民将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他们
免征农业税后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的利益将得到更多的维护和发展。
三、取消农业税带来的问题
社会各界非常重视农业,关注“三农”,并认为,我国已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帮助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机已成熟。免农业税会对农民微观个体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从微观角度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对免征农业税给农民个体所带来的有益影响进行了简单分析,得出了免征农业税政策利国利民的结论。同时指出免税政策也带来一些问题。全部免除农业税后,虽然表面上会直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由于这涉及到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农业制度,废除之后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而这又有可能间接损害农民的利益,使三农问题更为严重。
(一)对乡镇和村财政及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影响
税费改革以来,各地因减免农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2003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305亿元,2004年510亿元,2005年用于这方面的支出将达到664亿元。税费改革尽管有乡镇机构、农村教育的配套改革,但财政缺口仍较大,乡村两级的财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彻底拆除了收费的平台,执行从中央到省、地、县布置下来的各项任务的功能相对弱化。如果说税费改革的结果是该为老百姓做的事不做了,从而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影响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这显然与税费改革的初衷相违。
(二)对村一级行政机构存在的冲击
免征农业税后,许多乡镇和行政村的财政收入没有了来源,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上级的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运转,这加重了它们对上级的依赖程度,固化了自
免征农业税后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再依靠农村而主要来自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资金多被县政府分解到各个县级职能部门,乡镇财政完全成了“吃饭财政”。因此,乡镇政府的职能应该重新定位,将原来的部分管理职能剥离出去,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三)取消农业税对农民负担反弹的压力
乡村两级收支不平衡,当年支出缺口巨大,这是农民负担反弹的当前压力,乡村债务越来越大,基层组织正常运转所需经费严重不足,这是农民负担反弹的潜在压力。新乡村建设所需大量配套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形式转嫁到农民身上,这是农民负担的重复压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废止农业税条例,只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落实“以工促农”,主要是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补贴方式、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入。至于构建“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一是加快城市化进程,让更多农民转变为市民;二是加快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三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解决免征农业税后所出现新问题的建议
废除农业税条例,虽然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毕竟已经迈出了这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关键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但毕竟已经开始破题,并向“深水区”挺进。
(一)采取不同的区域政策及其他综合措施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财政政权经费保障机制,统筹解决税费改革后的乡镇财政经费紧缺问题。建立农村基层政权经费保障机制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建立健全
免征农业税后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农村基层公共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县、乡镇、村三级的事权和财权界限;积极推进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减少人头费支出。二是创新农村公共资金筹集机制。
(二)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办法,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建立债务管理制度,通过综合治理消化农村不良债务。解决再分配的公平问题要着力建设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以公益事业优先为原则,保证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公民可享受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要建立规范、透明、公正的财政转移制度,首先要界定乡镇和村两级各自的职能(事权),核定乡镇和村两级各自的基本需求。固然不同地区的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应保障对不同地区的乡村基层的最低限度的基础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环境整治、困难群体补助等基础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基层机构的财力不足,则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也就是使财政体制具有平衡地区间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
(三)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形式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许多方面需要村集体出资出物,因此,壮大村集体经济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探索,把村民代表大会做实,由村代会对执行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防止违背民意、权力腐败等问题的发生。可进一步发挥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由它来监督和制约乡镇政府的决策和行政,在乡村两级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把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真正落实,使农村基层真正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四)构建城乡一元化的税收体系
减轻农民税收负担,统一城乡税制在近期内不宜急于实施,要选择好统一城乡税制的出台时机。主要原因是国家从2005年起取消农业税,种地不缴税已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的重要举措,而且国家又提出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如果在这一时机出台针对“工农”新的税收政策,农民难以接
免征农业税后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受,时机也不成熟。因此,建议统一城乡税制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与其他税种税制的改革同步进行,不宜急于求成。
要加强对三农问题的研究,要看到它的长期性,要从农业的根本特点来看这个问题。有的地方在免除了农村的农业税以后,就认为三农问题已经解决,或认为农民的负担已经解除,而没有从农业本身的特点,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待免除农业税对农民的影响。可以说免除农业税之后,国家在三农问题的解决道路上才刚刚跨出了有意义的第一步,但这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将来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势必会触及社会中已经存在的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而现阶段可以说为农民代言的组织还没有一个也使得他们的声音不能穿过各个层次而最终达到高层。所以我们今后既要在财政方面给农民以补贴,但更要在制度方面进行改革,真正给农民以“国民待遇”,给农民以话语权,建立真正为农民争取利益的组织,才有可能使三农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参考文献:
[1]于 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N] [2]王景新.村域经济转轨与发展——国内外田野调查[M] [3]李树基.“三农”问题研究综述[J]
第五篇: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的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的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税费改革是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份,免征农业税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由于农村地域广、人口多,环境差异大,情况复杂,在免征农业税后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了摸清这些情况和问题,通过采取座谈和走访农户等形式对南川市的东城、西城、水江、鸣玉、铁村、石墙、大观、南平、福寿、兴隆共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30个村、100户农户进行了调研。
一、免征农业税对农村经济带来的重大影响
全市各地都已按照上级对农村全部免征农业税的要求将这一政策进行了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自2005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免征农业税这一政策的贯彻落实,不仅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彻底堵住了个别地方搭车向农民乱收费的路子,而且使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干部和村社干部从催粮催款,成天忙于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的繁锁事务中解脱出来,一心一意谋划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一方百姓。同时对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受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拥护。2004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4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为94.7万亩,产量达33.41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26.73亿元,净收入12.83亿元,农民所科总额14.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3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户经济总收入为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8%;净收入为615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5%;农民外出务工收入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农民可分配收入为2.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6%。实践证明,免征农业税,对于扶持农业这个弱质产业,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大有益处。但由于农村环境的差别及其他因素,免征农业税后一些新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这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才能更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免征农业税后显现出来的新问题
1.土地纠纷增多。在农业税免征之后,我市出现了农民“要地热”。由此引发了许多的土地纠纷,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在落实承包责任制之后出生的人口按“等轮子”的办法没有得到承包在的;二是结婚迁入的人员没有得到承包地的;三是结婚迁出之后,由于对方落实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比南川而早在对方没有得到承包地的;四是以前由于全家外出没有人耕种土地,又无法联系上导致土地撂荒之后农业社将其承包地落实给另外的农户承包的;五是农户之间相互换地耕种,没有形成书面合同,一方以土地使用证或经营权证落实给自己的为依据要求换回来的;六是在以前要征收农业税时,觉得种地没有什么收益,自愿交给农业社而没有形成书面依据,现在又要求还给原来的承包地的。而农业社已经把已有的耕地全部落实到农户承包经营,根本没有土地来满足这些农户经营承包地的要求,致使矛盾日益加剧,有的甚至大动干戈,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到6月底止,全市今年已有35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到市农经站上访,与去年同期的15件相比,上升了233%。
2.农税及统筹提留遗留问题急需解决。到目前为止,有相当一部份农户还有下欠的农业税及乡统筹和村提留,据统计全市共有历年下欠的农税和统筹提留1500万元,调查的10个乡镇有523万元尾欠款。部份乡村干部为了完成当时的上交农业税及乡统筹款,在没有收齐的情况下,自己出钱垫交,而现在免征农业税之后,要收回这部份垫支的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并且,原来村干部由于工作需要,有相当一部份已经没有再任职,常常去找现在的村干部门闹着要回以前垫支的款项,而现在的村干部也没有资金来支付这部份债务,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3.农村公益事业更难开展。农村税费改革时,明确将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来进行,然而现时的情况是“一事一议”根本没有办法实施。让农民投工投劳也不现实,客观上讲,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无法让在家的人投工投劳;而出资更是没法实施,主要是在家劳动的基本都是老弱、妇女,既没有钱来出资,也没有办法去议农村公益事业项目。造成农村公益事业的开展完全靠各级财政的投入才能得以实施,致使公益设施严重滞后。
4.以前用农税来调整平衡而修建的乡村道路和水利设施出现新的问题。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各地根据实际,修建了一些乡村道路和引水渠。而这些工程都是在没有免征农业税的时候形成的,实施工程时占用的耕地,没有对被占用耕地农户用土地进行调整平衡,采取的是在下达农业税任务的时候以少交或不交农业税来调整平衡。现在不收农业税了,被占用承包地的农户,要求退还或补齐被占用的承包地;而农业社根本没有未承包的耕地来补给这些农户,采取每户抽出一部份承包地来补给这些农户也不现实。一是农户都不愿划出承包地;二是每户划出一部份承包地太零碎,原被占地的农户也不愿意接。然而,他们成天找农业社要地也得不到解决和落实,形成新的矛盾,也影响了这些工程的继续维护。
5.农民参与社会事业的意识淡漠。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和村干部与农民的联系更加松散,农民对村社集体事业关心得更少,与乡镇和村干部的交流也更少了,使农民参与社会的意识更加淡漠。客观上形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去找钱”,长此以往,会使农民对村社集体失去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6.乡镇及村社的运转更加困难。我市多数乡镇的财政税收以前主要靠农业税,工商税收很少;免征农业税后,财政收入的渠道更窄小,而转移支付还没有到位,导致乡镇的现时的运转处于较为艰难的竟地。调查的10个乡(镇、街道)共有100个村(居委),788个社(居民组),政府工作人员680人,村干部437人,社干部774人。村干部每月200~300元的报酬,社干部每年600~1000元的报酬,再加上优抚五保及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工作经费等支出政府就感到很头痛,更谈不上村级开展工作的工作经费了。在调查的10个乡(镇、街道)中只有一个镇给每个村(居委)有1000元的办公经费,致使村(居委)的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
7.乡村债务化解的难度加大。调查的30个村,有各种债务135万元,这些债务有的是以前兴建公益事业形成,有的是垫支上交款项形成,有的是兴办企业形成。免征农业税后村级没有收入来源,造成债务无从化解。
三、各级干部和群众对免征农业税后出现的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1.稳定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承包管理。调查中,干部群众普遍反应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按1998年二轮承包时的农村人口人人有责任地,减少农村土地纠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程序,加大土地流转工作的力度,从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2.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目前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脆弱,特别是农村水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山坪塘和机电排由于村社无钱没法进行维修,致使抗旱能力减弱;引水渠也远不能满足抗洪防灾的需要,在调查的30个村中,由于今年5月5号的洪灾造成无法复耕的耕地550亩,鸣玉镇金光村一个村就有150亩耕地被洪水冲毁而无法复耕。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才能这种状况。
3.干群联系不如以前紧密。免征农业税后,有的村干部觉得没有多少事情可做了,对农民反映的要求解决的问题由于其没有了以前如果不解决就不交农业税“这张牌”,也不愿意及时予以解决。致使干群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长此以往会引发新的问题,影响干群关系。
4.抑制农资上涨的幅度。本来农资价格的上涨与农业税的减免是两码事,但农民太现实了,他们把农税减免和农资价格的上涨联在一起,认为农税减免这点钱的收入远不如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价格的上涨支出的多(到调查时止,农资价格上涨的支出抵销农税减免的收入之后,每个农民的净支出为40元),这种说法和看法虽然偏激,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农业这个弱质产业要从方方面面来关注和扶持,尤其是要加大抑制农资价格涨幅的力度,使中央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各级和社会各界对农业的关爱之情不至于付诸东流。
5.多为农民增收找出路。农民由于信息和文化程度的原因,难于找到正确的致富路子。他们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转变工作职能和工作方法,及时传递相关信息,采取有力措施让农民解放思想,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多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出路。
6.解决农税及提留统筹的遗留问题。上级对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农业税实行暂缓追收的政策,本来是为了让农民休养生息,促进农业发展。但这造成了农民认为现在已经不收农业税了,现在是暂缓收缴,以后就可能不收了。这让广大群众认为“听话的孩子没好处,不听话的孩子有糖吃”是一条真理,进而造成听话的孩子以后也按照不听话的孩子那样做。致使广大群众都不愿及时尽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大了农村工作顺利开展的难度。
7.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尽管各级党委和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来解决农民工的问题,也出台了不少的配套政策,但同样岗位的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相比,还是有差距。调查中了解到一个农户说他的一个孩子在南川城里的一家印刷厂做工,他就没有搞参加保险。最后了解这家印刷企业的老板,他说他去社会保障部门办理职工保险事宜时只能让城镇人口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农民身份的工人就是不行,这是政策的规定。这样的结果是农民工不得不守着家里的那份承包地,最终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针对免征农业税后出现的问题及广大干群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土地承包管理,加速土地流转。土地问题是农业和农村最根本的问题,如果没有了土地,农村的任何工作都成了无本之木。因此各级要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由于种种原因,要的是土地承包的经营权,而少数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对土地又不加以好好利用。要改变这一状况,只有通过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来才能达到目的。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及土地承包档案的管理,从而进一步规范农民经营承包地的行为,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在条件成熟时加速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
2.妥善处理农税及提留统筹遗留问题。暂缓追收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农业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要消除这种影响要分清情况,需在查明未交清农业税及乡统筹和村提留的原因的基础上,做到该减的减、该免的免、该收的一定要收,把这部份钱收起来之后,一是用于偿还债务,二是用来兴办农村公益事业,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让广大群众及被追收欠款的农户也觉得这些钱应该清收。
3.加强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乡(镇、街道)和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及时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广大农村工作人员要认真担负起这项工作职责,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爱国、爱集体的思想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参与集体和社会事业的积极性,让大家都来为集体和社会的向前发展出谋划策。
4.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妥善处理以前的遗留问题。现时的农村,基础设施相当脆弱,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逐步减少地方财务配套和农民自筹资金的份额。对以前兴办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产生的遗留土地占用等问题由国家补偿一部份资金,作好工作让农民自筹一部份资金或采取调整平衡耕地等办法予以妥善解决,发挥现有公益设施应有的作用。
5.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免征农业税后减少的地方财力和村集体的收入,国家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全额予以解决。并且在转移去付中要分清每一个项目的资金额度,对口拨入专门的账户,实行专款专用。特别是对用于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转移支付要及时拨入每个村(居委)的账上,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完善农村财务管理体系和体制。以保证村(居委)的正常运转,从而促进整个农村工作的顺利推进。
6.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政策。免征农业税是农村税费改革配套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它是党和国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与之相配套的要做好基层政府的改革,做到定岗定员,按岗设职,清减富余人员,可以考虑村干部由乡镇精减下来的干部去担任,从而减少从农民中选出的村干部的人数,减轻财政负担;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工作职能,要增强服务意识,从管理农民的角色转到切实为农服务上来。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技术不足和渴望生产技术的问题;帮助农民搞好各种经营活动中的经营管理,加强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力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善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体制,真正做到使农民工能与同岗位的城镇职工有同等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这样才能促进农民在进城之后不恋土地,从而减少农民;这也有利于加速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提高纯农民的收益,不误各级党委和政府扶农、助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和社会各界支持农业、关注农业的良好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