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殖大户典型材料1
服务地方特色农业做大做强草原农行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四大草原之一,全盟土地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8万平方公里,约占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面积的24.7%。
历史以来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锡盟,具有非常丰富的肉食品加工资源,并且在全国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2002年以来锡盟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牧业发展,全力主攻肉、乳、蔬菜(薯)、饲料饲草产业,初步形成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格局。特别是当地肉羊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东部的“乌珠穆沁羊”、西部的“苏尼特羊”和南部的“杂交羊及细毛羊”三大肉羊产业带,“锡林郭勒羊肉”成为全国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乌珠穆沁”商标已通过司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培育出“苏尼特”、“沁绿”、“颐宁多肽”等畜产品地方品牌特色,其肉羊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中国有机天然食品》认证,已打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厦门等南方大城市市场,远销港、澳,出口中东的沙特、科威特等国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被称为“羊中珍品”,市场前景看好。目前锡盟已注册的大小肉类加工企业215家,企业总资产达9.9亿元,已形成总冷藏库容和冻结能力分别达到3.7万吨和0.29万吨,基本形成了以小肥羊、沁绿、草原伊盛等企业为龙头覆盖全盟肉羊加工企业群。与之相配套的各类合作组织253个,组织会员达1.59万人,辐射带动农牧户3.24万户,占全盟农牧户总数的26.2%。
2006全盟大小畜总存栏达1454万头只,牲畜年均出栏达860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18.6万吨,其中存栏肉羊1367万只,羊肉产量13.1万吨,占自治区羊肉总产量的15.6%,居全区地区级首位,占全国羊肉总产量的3.6%。全盟出栏肉羊实现产值24.8亿元,占农牧业产值的41%,全盟农牧民来自出栏肉羊的人均纯收入为2300元,占全盟农牧民人均收入的69%。
面向“三农”是农行在支持锡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切入点,为构建农行独特的竞争优势,创新服务“三农”业务管理体制、运作流程、产品资源的配制体制,打造有特色、高效率、能控险、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服务平台,锡盟农行开展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系统探索分析了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确定以当地较为成熟的肉羊产业为主
1线,以服务规模“养殖大户”和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支持地方优势农牧业产业的发展思路。
一、以服务规模“养殖大户”为切入点,支持地方优势农牧业产业发展
乌拉盖管理区是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农牧民增收稳定,工业和中小企业基础薄弱,缺少优良大客户。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国营农牧场转制的不断深入,草场和耕地使用权以“流转”方式转给国营农牧场职工,以及一些配套的优惠政策实施,使种养殖户(家庭农牧场)得以迅速发展,已成为乌拉盖管理区农牧产业的主力军。现代农牧业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推广力度的加大,农牧业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衍生出巨大的金融需求。而2003年,乌拉该支行正常贷款不足3000万元,业务出现萎缩,经营状况恶化。主要原因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占比大、财务包袱沉重,影响了全行的发展后劲。
面对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经营压力,乌拉该支行按照盟行的发展思路,不断探索农行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坚持商业运作原则,创新营销和管理措施,在信贷管理方面,乌拉该支行摸索出一条新路——以“四包”责任制为主体,以足额有效抵押物为切入点,实施“以责管贷、以物控贷”的管理模式,积极扶持种养殖大户,实现了银行、养殖大户、地方“三赢”好业绩。
2004年至2007年10月,累计投放贷款5723万元。
连续三年减亏,2007年3月摘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实现扭亏为盈。
累计支持养殖大户728户,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做法:一是认真做好贷前筛选、调查工作。行长及分管行长率客户经理对辖内种养殖户的有效资产、生产经营规模、发展前景及信用程度的调查评估,进行分层筛选,原则上选择拥有500个养单位的养殖户;对初步选入的养殖户,通过其的行政主管部门核实养殖户有效资产的真实性,并签订核实协议书,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提供真实性承担责任;通过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核实养殖户的信用记录,从中选出投放对象,严把贷款准入关。同时,根据养殖户的生产规模确定贷款额度,单笔贷款额度原则上为5—10万元。
二是创新抵押及保证担保手续,实行组合担保。首先根据市场保守价格估算借款人基础牲畜价值,做为农行贷款的主担保抵押物。按最低准入标准500个养单位计算,每只羊市场价格350元(目前市场价格600元/只),每个养殖户可为农行提供的主抵押物价值在17.5万元以上;其次将养殖户的《草场使用证》(30年使用权的草场30元/亩,500养单位的养殖户拥有草场约1万亩左右)、生产设备等做为辅助抵押,签订抵押担保合同,办理公正登记。;第三要求养殖户寻找2个担保户,并签订了《贷款联保人保证协议书》,承担连带责任。
三是严格落实内部信贷管理责任。首先确定养殖大户贷款的第一主责任人为支行分管客户部门的副行长,其次由支行行长与管户经理签订《贷款“四包”责任书》。
四是加强贷后管理。全面了解掌握种养殖贷款户的生产及生活情况,同时加大对贷款抵押物的监督管理,及时做好贷款风险预警。
通过农行服务,养殖500只羊单位基础畜,年总收入约10.8万元,可实现净利润5万元;种植2000亩小麦种植户,正常年份平均亩产450斤,年总收入约55.8万元,可实现净利润14万元,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可观。同时农行可获得较好的收益,并增加储蓄存款,增强农行营运资金实力,提升农行在当地形象和竞争能力。以每户9万元养殖大户贷款为例,农行每笔贷款直接综合效益为8513元,其中每户可为农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近300元。
二、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切入点,扩大对当地优势产业的辐射面
近年来,随着农行改革力度的加大,对农村网点进行了撤并,人员进行分流,使得农行在乡镇的网点大幅度减少,目前全盟农行在乡(苏木)的网点仅保存一个。为了扩大 对“三农”的服务半径,锡盟农行根据当地肉、乳、蔬菜(薯)、饲料饲草等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组织人员深入研究肉羊产业链中加工企业和农牧民利益的连接关系,并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梳理。目前全盟肉羊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企业+协会+会员”的紧密型联结模式。企业在嘎查村建立羔羊育肥分协会,通过协会联结企业与农牧户,发挥协会联系农牧民的作用。协会会员享受保护价收购、送厂鼓励、利
润返还等优惠政策。如沁绿公司每年通过协会向会员户发放借款400余万元,会员直接出售给企业每只羊奖励2元外,年终根据加工规模和效益一次性返还给牧户利润每只羊2-3元。由于摆脱中介商每只羊增收10元—15元,加上企业的奖励、返利4.00元,牧户在沁绿公司屠宰的羊与活畜出售相比每只羊可增12—16元,每户年均增加收入2240元—2400元。目前该企业已建立分协会10个,会员达到5000户,占西乌旗牧户总数的54%。二是“企业+经纪人+牧户”的松散型联结模式。企业建立经纪人协会,通过经纪人联系农牧民,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如草原伊盛公司实行售羊积分和提前收购奖励的办法,发展经纪人协会会员60人,2005年发放奖励金额72万元。三是“企业+基地+农牧户”的混合型联结模式。企业通过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嘎查党支部或国营牧场与农牧户对接,并提供优惠政策或服务。如小肥羊公司把白银库伦牧场作为企业肉羊基地。场部负责牧民接冬羔提前出栏的组织、技术服务等工作,公司提供担保,向基地统一赊销饲料,并且基地牧户享有协会会员同等待遇。该公司已建立基地4个,年出栏规模达到30万只。
通过调研,锡盟农行确立了抢抓农牧业产业高端客户的发展思路,以“公司+协会(中介组织)+基地(牧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向龙头企业注入信贷资金,扩大对肉羊养殖户的辐射带动,助推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肉羊加工企业生产季节性强,一般在每年的7月至12月为生产加工期,也是资金需求的高峰期,1月份可将生产资金全部回笼。为了下一年的再生产,企业按照订单方式,将部分回笼资金提前预付养殖户搞“冬羔早春羔短期育肥”定金,以保护价收购、让利促销、吸纳牧民活羊参与企业入股等形式向养殖户订单育肥冬羔,企业不仅抢占资源市场份额,延长生产加工期,而且促进养殖户提前出栏,即能增收,又可减轻草场压力,使当地畜牧业经济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同时,通过龙头企业间接的将信贷资金安全、高效的流向养殖户,实现“银行、企业、牧户”三赢。2005年以来累计向肉羊加工企业投放贷款1.1亿元,其中2007年累计投放贷款5151万元(含2938万元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扶持小肥羊、沁绿、伊顺等17户肉羊加工企业,有力助推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7—11月农行支持的加工企业完成加工肉羊100万羊单位,约占全盟加工量(873.3万羊单位)的12%。其中全盟共加工冬羔45.36万只,是去年的4.5倍;加工订单冬羔21.1万只,订单率达到67%,比上
年提高12个百分点。
三、服务“三农”的启示
几年来,锡盟农行对地方涉农领域重点、热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服务“三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2007年乌拉盖遭受几十年一遇的旱灾,不仅对种养殖户的经营及当地肉羊产业化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对农行扶持养殖户的贷款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经历这次特大旱灾,从中也发现养殖户贷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今后完善信贷管理和风险防范积累了经验和启示。
1、政府搭台,营造良好的服务“三农”的良好环境。
一是大力开展信用村镇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当地政府部门要与村、乡(镇)党政负责人层层签订金融生态环境治理责任状,按照违约信用额度及占比制定区域信贷制裁标准,并在辖内给予通报,大力推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制度,积极培育农牧区信用文化,加快农牧区征信体系建设,规范和完善农牧户信用档案,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规范社会信用秩序,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是建立长效“农牧业风险基金”担保制度和农业保险体系。当地政府要对鼓励重点发展的农牧业优势产业建立“风险基金账户”,并根据产业规模确定风险基金总额度及基金来源。然后以“风险基金账户”为农牧业优势产业贷款提供全额或部分担保,部分担保的最高比例为1:5(即“存一贷五”)。同时积极探索开办农牧业保险业务,拓宽保险范围,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险体系,进一步明确财政补贴的范围和方式。
三是完善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鼓励政策。以补贴、减免、参股等优惠政策,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创新机制,建立科学的服务“三农”与防范风险的管理体系。
一是拓展创新农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首先建立农业贷款权、责、利于一体的考核体系,推行农户贷款使用效果与客户经理绩效挂钩的激励制度;其次建立按贷款损失额度的责任追究制度;第三按地区贷款损失比重对外建立联合的信贷制裁制度;
二是建立农牧业产业的评估制度。农行在准入当地的农牧产业之前,要按照工业项目评估的理念对其进行评估论证,从行业、区域的宏观面分析农牧产业的可行性、风险度、以及损失弥补措施等。
三是积极探究对种养殖贷款户的评级授信工作,提升农行的风险防控能力。在农行的经营现金流和净现金流,以及贷款本息的归还情况,确定其对农行的忠诚度和贡献度。同时探索对养殖大户营销的借记卡向准贷记卡升级,并将其纳入对种养殖贷款户总的授信之内。
四是根据生产周期确定合理贷款期限和额度。根据种养业生产经营周期、对农行贡献度等情况,探索为养殖户提供三年期“可循环流动资金贷款”。
总之,农行在面向三农于商业运作的实践中,对县域金融需求的供给,要与当地的经济金融环境和自身的管理水平相结合,绝不能全部承担,应按照商业化经营的要求,量身制定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市场定位和服务重点,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质量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第二篇:养殖大户事迹材料
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记XXX县XXX镇养殖大户 XXX XXX,女,现年31岁,XXX县XXX镇XXX村人,目前她拥有XXX镇XXX种猪场,并且已经是全镇知名的养殖大户了.XXX镇XXX种猪场位于XXX镇西2公里处,是一家集养殖、防疫、饲料加工、品种改良于一体的养殖场。目前,养殖场总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共雇佣工人12名,聘请专门的养殖技术人员2名,拥有现代化猪舍7栋,种公猪10头,存栏可繁母猪160头,产品猪480头,仔猪780头,年可销售育肥猪3000头,可实现总收入82.9万元,纯收入达到20万元。其中猪舍面积为3,6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目前为止,生猪出栏3,800头,总收入120万元,纯收80万元。回顾企业的创业过程,真是让人敬佩不已:
1、勇闯市场谋发展。XXX,1979 年生人,高中文化,受市场信息启迪,高中毕业后,在XXX镇内经营一家小超市,经过几年的打拼形成规模600平米,经营种类齐全的同合超市。几年的努力和发展,XXX的事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经济效益并没有随之有更大的改善。2004年,积累了一些资金的XXX,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让她认识到,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做法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加以改善。于是她上网搜索市场动态并阅读不少相关知识的书籍,使她认识了养殖,并了解到科学知识和市场动态在养殖过程发展中的重
要性,于是她想用知识去改变家乡,改变农民传统模式的命运。她准备双管齐下再试一试养殖业。当时的生猪养殖市场很不景气,XXX与父亲商量聘请专家和业内人士在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分析市场经济脉络行情,在逆境中敢为人先。2003年以几十万元收购三家牛场并改建成猪舍,开始了生猪养殖事业。
2、敢于投资扩生产。经几年打拼,她们的养猪事业发展的很顺利,通过多次参加养猪的培训和外出考察,使她认识到产业化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规模化养猪前景会更好。在了解到家乡一带养猪只是小打小闹,生产技术落后,但群众养殖积极性很高、基础很不错,如何才能建设合发展成为一个有规模,严管理的养猪场是她心中的理想。为了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她决定扩建猪场。当时亲朋故友没有一个同意的,可她们坚信一条,有自己多年的事业基础,即使有风险也要尽我所能,带动家乡养猪业发展。经过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扩建后的猪场,于2004年10月份正式投入生产。
3、科学管理求生存。目前生猪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如何才能够在众多的企业中增强竞争力、抢占份额,达到占领区域生猪市场的目标,在生产中她重点做到:一是建立自己的种猪繁育体系。外购仔猪育肥,成本高、风险大,加之目前生猪市场疲软,要想长期发展,必须走自繁自养之路。
在猪的品系选择上,从省外无疫区购进长白、大白、约克、杜洛克、皮特兰种猪,母本选用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的二元母猪、长大品种实行三元杂交,确保猪的质量。二是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猪场的生产流程按工厂化以“周”为生产节律,采用流水作业、均衡的生产方式,做到母猪有产床,仔猪有保育箱,喂饲料、饮水、除污等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建有饲料加工厂,按自己的配方生产适应仔猪、母猪、商品猪成长的全价饲料,避免对猪的生长造成影响。三是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她高薪聘请了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任崔益珠教授任总顾问,负责全场的技术指导,并对饲养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同时又招聘了专业技术人员2名,对猪场的管理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在防疫灭病上,采用国内先进的管理方法,制定缜密的防疫灭病程序和制度,严把购疫苗和药品关,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四是积极对外联系销路。大家都知道,现在养殖业波动性很大,为了能够让产品有个相对稳定的市场和价格,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经过运作,他们已经同哈尔滨肉联厂等单位签订了生猪销售保收合同。
截止目前,XXX正在积极向畜牧局申办无公害养猪示范基地,生产安全放心肉,猪肉价格也会得到提升,使本场及周边养猪户均受益。XXX生猪事业的发展使广大农户她看到了养殖希望,同时也激发左邻右舍的养猪热情,使一大批群
众主动投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今年受流感影响,行情有些不好,但XXX并不担心也不灰心,她一直在关注国家政策,知道国家的经济基本面不错,她相信行情会好的。她并不满足现状,计划扩大养殖规模,可繁母猪发展到400头以上,再扩建猪舍3,000平方米,做成XXX乃至XXX县最大的猪场。
第三篇:浅谈如何培育养殖大户
浅谈如何培育养殖大户
畜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需要我们培育更多、更好、规模更大的养殖大户,通过培育养殖大户来带动和加速畜牧发展。培植养殖大户,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采取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科技指导、宣传引导、优质服务等措施,加大养殖大户培育力度。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一是要大力宣传发展畜牧业的重大意义,使农民明白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二是要大宣传畜牧业只有走规模化、专业化养殖之路,才能充分显现其巨大的经济效益,才能使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大造舆论声势,教育农民提高对养殖业的认识,使农民转变“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下蛋换油盐”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逐步兴起规模养殖,自觉步入养殖大户行列。
2、建立激励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是促进养殖大户发展的重要一环。一是要制定出台良种资金补贴政策,建立良种专项补贴制度,重点对养殖大户饲养的良种公猪、公牛、公羊实施财政补贴;二是制定出台畜牧业发展奖励制度,重点对养殖大户、科技养殖示范户实施奖励。通进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和认真落实这些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农民大力发展畜牧业,激发农民的养殖热情,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
3、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养殖大户发展。养殖大户的发展既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资金投入扶持。一是建立养殖大户发展专项资金制度,每年从财政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中切块不少于100万元用于养殖大户的发展,重点支持养殖大户前期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如栏圈改造、人工种草、青贮、氨化池建设等;二是引导养殖户增加投入,用于扩大基础畜群和后期发展。通过加大投入,夯实养殖大户发展基础。
4、大力推广科学饲养技术,切实加强技术指导。一是引导养殖大户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积极实施“良种、良法、良料”工程,推广普及杂交改良技术;推广“单改混、稀改干、熟改生、散养改舍饲圈养”的饲养技术;推广应用预混料和浓缩饲料,并向全价料转向;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将青草、秸秆处理成青贮料、氨化饲料用于猪、牛、羊育肥;推广种草养畜,实行草畜配套。二是在推广应用这些高新技术的同时,要切实搞好技术指导,充分发挥部门科技人员的作用,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经常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和科技下乡活动,使养殖技术进村入户,为养殖大户排忧、解难、释惑。同时组织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懂科学、懂技术的明白人,解除农民发展养殖业在技术上的后顾之忧。
5、加大疫病防治力度,确保养殖安全。一是加大防控力度,把养殖大户作为防疫重点,对养殖大户进行全方位监控。同时提高兽医人员服务质量和诊疗技术水平,一旦养殖大户畜禽发生疫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二时在养殖大户中坚持自繁自养,实行全进全出,进行封闭式饲养,尽量不从外地购进畜禽,以减少疫病发生机率。
6、建立保险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针对畜禽疫病和畜禽市场行情的大波动对养殖大户的困扰,偿试实行畜禽保险制度(外省已推行)。建议保险部门增加险种,开展畜禽保险业务,动员养殖大户积极投保,与保险部门签字畜保合同。一是对疫病防治无效而死亡的畜禽进行保险赔偿;二是对因市场行情进入低谷造成经济损失的给予最低保护价赔偿。通过建立保险机制,尽量降低养殖大户的风险损失,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7、优化流通环境,拉长产业链条。一是兴建规模化、规范化的活畜禽交易市场,为养殖大户提供便利的畜禽交易场所,让养殖大户养殖的畜禽上市自由交易、公平买卖。二是加快信息网络、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信息咨询网站,为养殖大户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让养殖大户了解市场行情。同时鼓励养殖大户网上交易,跨市跨省交。
第四篇:养殖大户协议
养殖大户贯彻《封山禁牧令》协议
甲方:
乙方:
村别:
姓名:
为了巩固现有我村林业生产成果,发展林业产业,严格贯彻《封山禁牧令》的执行,鉴于我村养殖比重较大,放牧对林业的破坏比较严重,特签订本协议:
一、甲方严格按《禁牧令》的有关条款和《塔尔镇林业管理制度》、《村规民约》为依据,进行有关破坏林业生产的行为做处罚。
二、乙方保证不在本村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以及退耕还林地和高标准造林地进行放牧,一经发现甲方有权利进行罚款或没收牲畜。所得收入用于村集体林业管护基金。
三、乙方的牲畜一旦进入本村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以及退耕还林地和高标准造林地就视为非法放牧,甲方可根据以下标准进行罚款:羊:10元每只。牛:50元每头。骡、马:50元每头。所造成的林地毁坏陪偿按照毁坏实际损失价值的5到8倍进行罚款征收。乙方不接受罚款处罚的,甲方有权利没收等价的牲畜,进行拍卖,所得款项用于管护基金和损失恢复费用。
三、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签章:
乙方签名:
****年**月**日
护 林 协 议
甲方: 乙方:
为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促进林业生产发展,根据石山乡护林管理制度,甲乙双方签订本协议。
一、乙方做好个人、集体的林木管理、封山禁牧工作及责任范围的林木管护工作。
二、乙方认真做好《禁牧令》、《青海省退耕还林(草)条例》、林业政策法规和防火宣传工作,做好防火期火源管理工作。
三、乙方的工资报酬实行奖惩制度,对管护好、有成效的实行奖励,对玩忽职守,管护不力,发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每发现一次(如在退耕地进牛羊,盗伐林木不报,火源管理不善)扣工资50元。
四、甲方在下年元月一次结清护林员工资。此协议一式两份,自签订之日起执行。
甲
方: 乙
方:
****年**月**日
第五篇:大户种植典型材料
奉新县冯川镇城郊村失地菜农余家模,现年56岁,2007年投资五十万元,在宋埠镇青湖村个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解决周边村富余农村劳动力30人就业,实现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该基地主产辣椒、茄子、长豆角、黄瓜、葫芦及反季节的多种蔬菜品种,每日平均供应1500-2000斤鲜菜,丰富了市民的蔬菜种类,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了蔬菜价格,同时当地农户因土地流转获利在8万元左右。
2009年他推广的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菜,年产150吨,纯收入31.5万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薯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07以来,余家模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08年—2009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同门兄弟人余家水家贫如洗,两年前,余家模得知余家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余家水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如今,余家水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得到余家模直接帮助的还有余同付、洪克均、宋士云、洪振国等12户。在余家模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现在城郊村蔬菜种植再次成为该村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