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户种植典型材料
现年56岁,2007年投资五十万元,在宋埠镇青湖村个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解决周边村富余农村劳动力30人就业,实现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该基地主产辣椒、茄子、长豆角、黄瓜、葫芦及反季节的多种蔬菜品种,每日平均供应1500-2000斤鲜菜,丰富了市民的蔬菜种类,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了蔬菜价格,同时当地农户因土地流转获利在8万元左右。
2009年他推广的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菜,年产150吨,纯收入31.5万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薯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07以来,余家模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08年—2009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
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同门兄弟人余家水家贫如洗,两年前,余家模得知余家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余家水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如今,余家水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得到余家模直接帮助的还有余同付、洪克均、宋士云、洪振国等12户。在余家模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现在城郊村蔬菜种植再次成为该村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篇:大户种植典型材料
奉新县冯川镇城郊村失地菜农余家模,现年56岁,2007年投资五十万元,在宋埠镇青湖村个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解决周边村富余农村劳动力30人就业,实现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该基地主产辣椒、茄子、长豆角、黄瓜、葫芦及反季节的多种蔬菜品种,每日平均供应1500-2000斤鲜菜,丰富了市民的蔬菜种类,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了蔬菜价格,同时当地农户因土地流转获利在8万元左右。
2009年他推广的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菜,年产150吨,纯收入31.5万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薯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07以来,余家模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08年—2009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同门兄弟人余家水家贫如洗,两年前,余家模得知余家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余家水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如今,余家水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得到余家模直接帮助的还有余同付、洪克均、宋士云、洪振国等12户。在余家模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现在城郊村蔬菜种植再次成为该村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篇:拱棚蔬菜种植大户典型材料
发挥自身才能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记拱棚蔬菜种植大户xx先进事迹
xx,男,现年42岁,家庭人口6人、劳动力2人家住xx村,耕地1.6亩,xx拱棚瓜菜示范点种植大户。通过他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断的探索研究,掌握了先进的种殖技术和市场信息,2011年所种拱棚蔬菜收入达 3.5万元,成了xx村典型的致富带头人。
xx在种植发展过程中,走了许多曲折的路,他于2010年开始种植蔬菜,由于才起步,又没有先进的种植技术,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导致种出来的蔬菜死亡率较高,加上产量不高、看起来无人想买,每一次种植基本上都是血本无归,并且掌握不到市场的行情,他以及他的家人都想放弃这个令他血本无归,倾家荡产的种植行业,但通过懂这方面的人好心劝说,劝他先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以及多了解这方面的行情,劝他不要放弃、不要灰心。于2011年在xx拱棚瓜菜示范基地修建2个拱棚继续种植蔬菜,通过他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终于在种植蔬菜方面有了起色。xx种植蔬菜之初,信息、技术都不达标,为加强信息、技术,通过不断的学习,使他掌握了拱棚蔬菜科学种植技术,于是他满怀信心的、坚持不解的搞下去,种植出来的蔬菜又好卖、又实惠,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经济效益,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的同时,还吸引附近很多村民在他的拱棚务工。
xx在种植的过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并从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一是90%的农民种殖具有盲目性,赚赚亏亏,实属常事,真正亏的原因就是要么种得不好,要么质量不高,让买菜的人看了就不想买,要么就不适应市场的需要,二是种植户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千万不要相信有些中间商的话,要调查分析市场,形成自己客观的判断;三是要种植好蔬菜,还要有好的农资,在看准蔬菜病后能做到药到病除,减少损失,同时要找到一个好的信息渠道,远程教育网络就是最省钱,最及时,最广大的一个信息平台,要加以充分利用;四是规模化种植,农民也要不断的学习,技术上一知半解,就会让种植户户血本无归!在对待技术上要虚心,自信而不自负;五是不能贪心,心态要平和,该卖即卖,不能让他人的意见左右。
xx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乡亲,他总是利用农闲时间向周围的村民作宣传,动员附近村民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科学种植防治上,有针对性地指导种植户,使种植户的规模迅速扩大,种植水平逐步提高。他事业上的成功,带动了周围的蔬菜种植户,受到镇、村的好评,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许多的种植户发展起来,走上富裕之路。
第四篇:种植大户事迹材料[推荐]
篇一:大户种植典型材料
奉新县冯川镇城郊村失地菜农余家模,现年56岁,2007年投资五十万元,在宋埠镇青湖村个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解决周边村富余农村劳动力30人就业,实现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该基地主产辣椒、茄子、长豆角、黄瓜、葫芦及反季节的多种蔬菜品种,每日平均供应1500-2000斤鲜菜,丰富了市民的蔬菜种类,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了蔬菜价格,同时当地农户因土地流转获利在8万元左右。
2009年他推广的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菜,年产150吨,纯收入31.5万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薯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07以来,余家模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08年—2009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同门兄弟人余家水家贫如洗,两年前,余家模得知余家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余家水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如今,余家水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得到余家模直接帮助的还有余同付、洪克均、宋士云、洪振国等12户。在余家模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现在城郊村蔬菜种植再次成为该村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篇二:农村种植大户先进材料---种植大户---典型材料
1975年出生的---,1998年毕业于-----学院。从农村里跳出“龙门”的他,毕业后再次回到农村当起农民,靠着自我摸索在农村创业,他走上了发家致富路。每个创业的人都有过不同的坎坷,认准了创业的方向就要做出百倍努力。刚开始,---养过虾、种植过西瓜,但是慢慢地他发现这些不是他要发展的方向。于是他决定重新寻找创业的方向,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他决定引种北海1号哈密瓜,进行大棚种植。对于没有大棚种植经验的他来说,大棚种植是个全新的领域。于是他从头学习,每天泡在大棚里十几个小时,精心的护理自己种植的哈密瓜,一天天看着它们的成长,就像盼望自己的孩子快点长大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首批哈密瓜成熟后,瓜肉香甜可口、口感清爽,一上市就被客商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抢购一空。
首次的成功使---更加坚定了走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道路的信心。去年秋天,他把哈密瓜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为做好技术管理,他请来农业专家授课,并大胆采用滴灌技术、整枝茎部涂药、人工授粉等高科技技术,达到抗病虫害、提高哈密瓜品质的效果。到11月份,他一个成熟的哈密瓜可以达到2公斤,又以每公斤11元的高价被客商抢购一空,---再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的棚室哈密瓜种植成功后,村民们赶来参观学习,他总是热情接待,耐心的解答,并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们,希望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他还说,希望今后可以成立哈密瓜种植培训基地,承担起向周围村民无偿提供参观学习和培训服务的工作,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民做点好事。
今年村委换届选举,---高票当选---党总支部委员。村民们都说:“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热心,我们相信他能有一番作为,相信他是一个热爱土地、心里装有群众的人,因此大家毫不犹豫地选他。” 对于今后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划。他说:“村民的信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自己只是在埋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却不曾想到,也能给他人带来帮助,这更加鞭策我要加倍认真工作,不辜负群众的希望。”---村是一个咸水养殖大村,有一千多亩规模的对虾养殖。---看到虾塘对虾出售完后,大片虾塘空闲着,白白浪费了土地资源,觉得非常可惜。因此他想是不是可以把虾塘里的水放完,试种哈密瓜。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积极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浙江三门县已经有这样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从三门县的经验来看,虾塘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种出来的哈密瓜特别甜,皮色也好看。另外,一般情况下瓜类在同一块土地上是不能连作的,但在虾塘内每年都可以种植,因为对虾与哈密瓜轮作后,土地肥力足,瓜种了后有根瘤菌,对对虾和哈密瓜都有好处,肥料省,发病少。
三门县的“种养结合、瓜虾轮作”模式,对---有很大的借鉴和推行价值。虽然---与三门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方面有不同之处,但只要开发利用得当,技术到位,这个新模式是能够在---出成果的。有了这一发现,---决定要抽出时间,确定几个虾塘,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投入成本不会过大。如果试验成功,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这样不仅能给村民创造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还能让---村生产的哈密瓜香飘天下!篇三:种植大户刘继良先进材料 种植大户先进材料--刘继良
刘继良,男,汉,现年50岁,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完成场党委、管委下达的各项工作。自第一轮土地承包开始,年轻的他抓住机遇,承包良种队100亩荒地,当年创收8000元,积极鼓舞了他种植的热情,以及使周围群众看到实惠。他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富裕的生活。特别是2010年,我场掀起林果业种植,对于一直从事蔬菜产业的村队,林果业对大家都比较陌生。场领导首先找到刘继良,做思想工作,让他带头种植林果业。为了能更好地种植林果业,他先后十余次到三乡、四乡参观考察观摩,并查阅书籍,收集信息,随后便把自己的50亩地用来做试验种植林果业,同时动员自己的其他兄弟四人一起种植,使我场的林果业种植达到了连片种植150亩的规模,并在林间进行套种土豆、花生、西瓜、大白菜等,每亩西瓜产量预计达5吨,平均销售价格0.8元/公斤,西瓜亩产值可达4000元;每亩马铃薯预计产量1吨,平均销售价格1.5元/公斤,马铃薯亩产值可达1500元;每亩大白菜预计产量2吨,平均销售价格0.5元/公斤,大白菜亩产值可达1000元。三项合计,每亩总产值达6500元,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周边群众种植林果业的积极性。为农牧民提高经济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11年我场着力打造集中连片1000亩地的“林经一体化”示范园,刘继良同志为了发挥林果业在促农增收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宣传优惠政策及经济效益。采用果树套种西瓜的栽培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优质农家肥、马铃薯套种、大白菜套种等实用技术,力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按照场管委的 “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苗木的管护工作;“六统一”:统一开沟、统一施肥、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管理;坚持推行农业精耕细作节水、节能、节种、节约、节地“五节”措施;向大家推广种植技术:在苗木栽种前,用生根剂对苗木进行清泡。栽植时,按照技术要求挖坑施底肥,统一进行苗木定干、封口,及时对经济林苗木进行灌溉,确保了苗木的成活率;在春播期间,加强对农机手的管理培训监管,防止因农机作业时损害果树苗木;加强对果农的宣传教育,禁止果农套种作物施用剧毒农药,以免损伤果树苗木;积极宣传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提高集约化程度;不断加强科技服务,加大果园密植力度,大力推广“矮、密、早”等建园模式,长期开展技术服务,注重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果农管理技术。
2011种植(养殖)大户、优秀劳务经纪人推荐表牧业队牧民,今年47岁。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靠
第五篇:农村种植大户先进材料[范文模版]
---种植大户---典型材料
1975年出生的---,1998年毕业于-----学院。从农村里跳出“龙门”的他,毕业后再次回到农村当起农民,靠着自我摸索在农村创业,他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每个创业的人都有过不同的坎坷,认准了创业的方向就要做出百倍努力。刚开始,---养过虾、种植过西瓜,但是慢慢地他发现这些不是他要发展的方向。于是他决定重新寻找创业的方向,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他决定引种北海1号哈密瓜,进行大棚种植。对于没有大棚种植经验的他来说,大棚种植是个全新的领域。于是他从头学习,每天泡在大棚里十几个小时,精心的护理自己种植的哈密瓜,一天天看着它们的成长,就像盼望自己的孩子快点长大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首批哈密瓜成熟后,瓜肉香甜可口、口感清爽,一上市就被客商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抢购一空。
首次的成功使---更加坚定了走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道路的信心。去年秋天,他把哈密瓜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为做好技术管理,他请来农业专家授课,并大胆采用滴灌技术、整枝茎部涂药、人工授粉等高科技技术,达到抗病虫害、提高哈密瓜品质的效果。到11月份,他一个成熟的哈密瓜可以达到2公斤,又以每公斤11元的高价被客商抢购一空,---再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的棚室哈密瓜种植成功后,村民们赶来参观学习,他总是热情接待,耐心的解答,并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们,希望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他还说,希望今后可以成立哈密瓜种植培训基地,承担起向周围村民无偿提供参观学习和培训服务的工作,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民做点好事。
今年村委换届选举,---高票当选---党总支部委员。村民们都说:“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热心,我们相信他能有一番作为,相信他是一个热爱土地、心里装有群众的人,因此大家毫不犹豫地选他。”
对于今后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划。他说:“村民的信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自己只是在埋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却不曾想到,也能给他人带来帮助,这更加鞭策我要加倍认真工作,不辜负群众的希望。”---村是一个咸水养殖大村,有一千多亩规模的对虾养殖。---看到虾塘对虾出售完后,大片虾塘空闲着,白白浪费了土地资源,觉得非常可惜。因此他想是不是可以把虾塘里的水放完,试种哈密瓜。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积极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浙江三门县已经有这样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从三门县的经验来看,虾塘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种出来的哈密瓜特别甜,皮色也好看。另外,一般情况下瓜类在同一块土地上是不能连作的,但在虾塘内每年都可以种植,因为对虾与哈密瓜轮作后,土地肥力足,瓜种了后有根瘤菌,对对虾和哈密瓜都有好处,肥料省,发病少。
三门县的“种养结合、瓜虾轮作”模式,对---有很大的借鉴和推行价值。虽然---与三门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方面有不同之处,但只要开发利用得当,技术到位,这个新模式是能够在---出成果的。有了这一发现,---决定要抽出时间,确定几个虾塘,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投入成本不会过大。如果试验成功,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这样不仅能给村民创造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还能让---村生产的哈密瓜香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