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植大户王克学表态发言
发展棚室经济 共走富裕之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杏树岗镇棚室种植户王克学,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棚室种植户代表作表态发言。
1995年,我建了4栋大棚,发展起了棚室种植。当年不光收回了全部成本,还净剩了2000元,我尝到了棚室种植的甜头,做好了长期发展的打算。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鼓励棚室发展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我又投资建起了4栋温室。现在,我家共有大棚8栋,温室4栋,棚室骨架由原来的竹木结构改造成钢架结构,更加坚固耐用,种植茬数也由以前的一茬变为现在的两茬,一年收入就能达到20多万元。你要不信,我就给你算算效益账。就以两茬种植“黄瓜—小葱”为例,前茬黄瓜平均亩产9000公斤,按2元/公斤计算,平均亩收入能达到18000元;后茬小葱平均亩产2500公斤,按2元/公斤计算,平均亩收入能达到5000元。这两茬加起来,一亩地一年能收入23000元,去除3000元的水肥投入,净赚20000元,这还不包括温室育苗、菜价上涨带来的收入。
棚室种植技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就是从摸索中逐渐学会的,而且现在镇里经常搞棚室种植培训,关于这方面的书也不少,可以说,发展棚室经济稳赚不赔,生产的果菜不愁卖,现在还赶上了政府鼓励发展的好政策,我打算今年再建几栋棚室,并带动亲戚、乡邻一起发展,用我这几年积累的发展经验,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带动他们共同致富。我还准备引进香瓜、蓝莓等市场需求旺盛的种植品种,扩大种植范围。
我家通过发展棚室经济走上了富裕之路,我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扶持下,将会有更多农民朋友投入到棚室建设发家致富中来。大家有理由相信,红岗一定会像山东寿光一样,成为全国知名的棚室之乡,我们的生活,也将随着棚室经济的发展而变的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第二篇:大户种植典型材料
奉新县冯川镇城郊村失地菜农余家模,现年56岁,2007年投资五十万元,在宋埠镇青湖村个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解决周边村富余农村劳动力30人就业,实现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该基地主产辣椒、茄子、长豆角、黄瓜、葫芦及反季节的多种蔬菜品种,每日平均供应1500-2000斤鲜菜,丰富了市民的蔬菜种类,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了蔬菜价格,同时当地农户因土地流转获利在8万元左右。
2009年他推广的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菜,年产150吨,纯收入31.5万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薯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07以来,余家模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08年—2009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同门兄弟人余家水家贫如洗,两年前,余家模得知余家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余家水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如今,余家水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得到余家模直接帮助的还有余同付、洪克均、宋士云、洪振国等12户。在余家模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现在城郊村蔬菜种植再次成为该村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篇:种植大户事迹材料[推荐]
篇一:大户种植典型材料
奉新县冯川镇城郊村失地菜农余家模,现年56岁,2007年投资五十万元,在宋埠镇青湖村个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解决周边村富余农村劳动力30人就业,实现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该基地主产辣椒、茄子、长豆角、黄瓜、葫芦及反季节的多种蔬菜品种,每日平均供应1500-2000斤鲜菜,丰富了市民的蔬菜种类,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了蔬菜价格,同时当地农户因土地流转获利在8万元左右。
2009年他推广的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菜,年产150吨,纯收入31.5万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薯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07以来,余家模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08年—2009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同门兄弟人余家水家贫如洗,两年前,余家模得知余家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余家水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如今,余家水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得到余家模直接帮助的还有余同付、洪克均、宋士云、洪振国等12户。在余家模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现在城郊村蔬菜种植再次成为该村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篇二:农村种植大户先进材料---种植大户---典型材料
1975年出生的---,1998年毕业于-----学院。从农村里跳出“龙门”的他,毕业后再次回到农村当起农民,靠着自我摸索在农村创业,他走上了发家致富路。每个创业的人都有过不同的坎坷,认准了创业的方向就要做出百倍努力。刚开始,---养过虾、种植过西瓜,但是慢慢地他发现这些不是他要发展的方向。于是他决定重新寻找创业的方向,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他决定引种北海1号哈密瓜,进行大棚种植。对于没有大棚种植经验的他来说,大棚种植是个全新的领域。于是他从头学习,每天泡在大棚里十几个小时,精心的护理自己种植的哈密瓜,一天天看着它们的成长,就像盼望自己的孩子快点长大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首批哈密瓜成熟后,瓜肉香甜可口、口感清爽,一上市就被客商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抢购一空。
首次的成功使---更加坚定了走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道路的信心。去年秋天,他把哈密瓜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为做好技术管理,他请来农业专家授课,并大胆采用滴灌技术、整枝茎部涂药、人工授粉等高科技技术,达到抗病虫害、提高哈密瓜品质的效果。到11月份,他一个成熟的哈密瓜可以达到2公斤,又以每公斤11元的高价被客商抢购一空,---再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的棚室哈密瓜种植成功后,村民们赶来参观学习,他总是热情接待,耐心的解答,并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们,希望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他还说,希望今后可以成立哈密瓜种植培训基地,承担起向周围村民无偿提供参观学习和培训服务的工作,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民做点好事。
今年村委换届选举,---高票当选---党总支部委员。村民们都说:“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热心,我们相信他能有一番作为,相信他是一个热爱土地、心里装有群众的人,因此大家毫不犹豫地选他。” 对于今后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划。他说:“村民的信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自己只是在埋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却不曾想到,也能给他人带来帮助,这更加鞭策我要加倍认真工作,不辜负群众的希望。”---村是一个咸水养殖大村,有一千多亩规模的对虾养殖。---看到虾塘对虾出售完后,大片虾塘空闲着,白白浪费了土地资源,觉得非常可惜。因此他想是不是可以把虾塘里的水放完,试种哈密瓜。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积极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浙江三门县已经有这样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从三门县的经验来看,虾塘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种出来的哈密瓜特别甜,皮色也好看。另外,一般情况下瓜类在同一块土地上是不能连作的,但在虾塘内每年都可以种植,因为对虾与哈密瓜轮作后,土地肥力足,瓜种了后有根瘤菌,对对虾和哈密瓜都有好处,肥料省,发病少。
三门县的“种养结合、瓜虾轮作”模式,对---有很大的借鉴和推行价值。虽然---与三门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方面有不同之处,但只要开发利用得当,技术到位,这个新模式是能够在---出成果的。有了这一发现,---决定要抽出时间,确定几个虾塘,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投入成本不会过大。如果试验成功,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这样不仅能给村民创造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还能让---村生产的哈密瓜香飘天下!篇三:种植大户刘继良先进材料 种植大户先进材料--刘继良
刘继良,男,汉,现年50岁,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完成场党委、管委下达的各项工作。自第一轮土地承包开始,年轻的他抓住机遇,承包良种队100亩荒地,当年创收8000元,积极鼓舞了他种植的热情,以及使周围群众看到实惠。他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富裕的生活。特别是2010年,我场掀起林果业种植,对于一直从事蔬菜产业的村队,林果业对大家都比较陌生。场领导首先找到刘继良,做思想工作,让他带头种植林果业。为了能更好地种植林果业,他先后十余次到三乡、四乡参观考察观摩,并查阅书籍,收集信息,随后便把自己的50亩地用来做试验种植林果业,同时动员自己的其他兄弟四人一起种植,使我场的林果业种植达到了连片种植150亩的规模,并在林间进行套种土豆、花生、西瓜、大白菜等,每亩西瓜产量预计达5吨,平均销售价格0.8元/公斤,西瓜亩产值可达4000元;每亩马铃薯预计产量1吨,平均销售价格1.5元/公斤,马铃薯亩产值可达1500元;每亩大白菜预计产量2吨,平均销售价格0.5元/公斤,大白菜亩产值可达1000元。三项合计,每亩总产值达6500元,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周边群众种植林果业的积极性。为农牧民提高经济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11年我场着力打造集中连片1000亩地的“林经一体化”示范园,刘继良同志为了发挥林果业在促农增收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宣传优惠政策及经济效益。采用果树套种西瓜的栽培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优质农家肥、马铃薯套种、大白菜套种等实用技术,力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按照场管委的 “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苗木的管护工作;“六统一”:统一开沟、统一施肥、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管理;坚持推行农业精耕细作节水、节能、节种、节约、节地“五节”措施;向大家推广种植技术:在苗木栽种前,用生根剂对苗木进行清泡。栽植时,按照技术要求挖坑施底肥,统一进行苗木定干、封口,及时对经济林苗木进行灌溉,确保了苗木的成活率;在春播期间,加强对农机手的管理培训监管,防止因农机作业时损害果树苗木;加强对果农的宣传教育,禁止果农套种作物施用剧毒农药,以免损伤果树苗木;积极宣传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提高集约化程度;不断加强科技服务,加大果园密植力度,大力推广“矮、密、早”等建园模式,长期开展技术服务,注重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果农管理技术。
2011种植(养殖)大户、优秀劳务经纪人推荐表牧业队牧民,今年47岁。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靠
第四篇:蔬菜种植大户王泽平先进事迹
蔬菜种植大户王泽平
先 进 事 迹
王泽平是永寿镇鸿化村村主任,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国家鼓励土地流转这一大背景下,他抓住时机,在本组承包了25亩土地用于种植食用菌。前期,由于技术缺乏和种植经验不足,产量一直都不高,出现亏损。面对这一困境,他首先想到的是去书店买有关食用菌种植的资料,一边看书学习,一边实践摸索,慢慢地了解育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却花费了大量时间。永寿镇农业服务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他介绍了一名技术指导员,通过技术指导员的多次培训及他自身的努力,增加了收益。在生产过程中,他一边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一边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如今已熟练掌握了多种食用菌种植技术,收入也大幅增长。
在栽培管理上:他选择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菇棚;并改变了过去因施肥用药不合理影响食用菌质量的问题,经指导培训后他按平衡施肥原理,以有机肥和无机肥、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结合原则,尽量不施或少施化学肥料,通过加强菇房消毒,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用药次数,保证无公害生产。
在自己收入增的同时,王泽平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村干部的义务,要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他不仅
靠科技种食用菌自己走上了致富之路,而且还用自己所掌握的种植技术指导广大乡亲。在食用菌生产中只要有群众向他请教,他总是有求必应,帮助乡亲解决技术难题,他还主动为周围菜农购买优良菌种、优质农膜和新农药,并把自己多余的菌种无偿供应给农户,更令人敬佩的是王泽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免费的、义务的,村民们都很感激他,都主动向他学习。
总之,经过多年努力,王泽平在创业致富路途中,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为广大乡亲创业致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要当好农民致富带头人还必须加倍努力、加强学习,更好地带动更多的人创业致富,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突出贡献。
永寿镇农业服务中心:陈翠英
2013年1月6日
第五篇:中药材种植工作表态发言材料
华家岭乡中药材种植工作表态发言材料华家岭乡党委书记董树德各位领导、同志们:下面,我就华家岭乡中药材种植工作作表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乡中药材种植工作落实不力,拖了全县的后腿。究其原因,一是领导不力,在具体工作中虽然给各村细化了任务,明确了责任,确定了责任领导,但存在责任靠的不实,抓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工作没有突破难点,打开被动局面,做为书记,我负有主要责任。二是措施不力,在整个工作中,从领导到一般干部,面对群众对中药材种植的认识都存在办法少、束手无策的问题,没有想出很好的解决群众认识的得力措施来组织开展工作,致使工作落实不力。三是方法不当,尽管我们在各村分散地推广了中药材种植,但是没有形成规模,没有起到推动种植结构调整的目的。四是发动群众不充分,导致群众对中药材种植效益的认识不够,工作中不积极配合,甚至不支持。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推进会议为契机,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强化领导,靠实责任。采取主要领导包片带、其他领导保重点、一般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的机制,按照划区域、定任务的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切实靠实乡村组干部责任。二是广泛宣传,做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