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以当代青年的视角为基准
1949到2010,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在了世界的前三位,在一系列骄人的数字面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便是现在还很落后的方面,在不久的未来定会有所好转,中国会在往后发展得更好。
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众多不足的领域内,社会保障的欠缺站在了很显著的位置上。各种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铺天盖地而来,其形式化远远超过了它实际发挥的作用。在城市还好,大部分人都有买保险的意识,而且他们也有这个能力负担。只不过有的人买得多,有的人买得少,这有点像贫富差距所带来的连锁反应。相比于城市,农村的境域就让人很是担忧了。人老了生活还得继续,由于积蓄的微薄、加上没有养老保险,还是时常可以看到六旬老人风里来雨里去地工作。有人责怪说是农民的观念太过陈旧,把养老的重心放全到儿女身上而不购买养老保险,到头来,儿女的绝情导出了这样一出悲剧。难到你们就没想过这样劳累也许并不是为了他们自己,而是子孙后代。有谁不想买保险呢?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都买了这样或那样的保险,心里应该会很难受。在农村,除了老人不能有所保障,更为严重的是农民工。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险的参保率仍然很低,几乎没有农民工参加生育保险,广大流动性大的农民工被排斥在失业保险制度之外,在现行五大社会保障险种中,农民工对工伤保险和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保障需求最为迫切,而认为养老保险是“遥远的事情”。
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我对国家充满了信心(这种大话听上去,可能会有点虚伪,不过我的确这么坚持)。然后,我对那些只知道挑毛病,像愤青一样,满是不满的青年感到特别的不舒服。看着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上的一点点探索,一点点进步,我们应在心底为其默默加油的,感谢国家为这个社会所做的积极探索……下面是我认为我国在这上取得的成绩。
一、低保制度。国家在这个措施上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应保尽保,根据当今社会的发展水平制订了一套低保标准调整机制,使享受低保的弱势群体不至于因物价上涨而无法生存。并且,政府还针对有劳动力的低保者提供就业援助,提供免费就职技能培训,对招收低保人员的单位,国家还设置了奖励制度。从这一政策可以看出国家的根本目标,照顾到了社会的边缘团体,尽管无法涉及到每一个有这种需要的人。
二、医保制度。自2001年起,国家制定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失业保险,退休职工有薪可拿,城镇大部分居民被纳入了保险行列。农村建立了以农村医疗保险为中心的医疗保险体系。考虑到农民工的流动性,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专门规定了农民合同工的失业保险问题,对工龄满一年以上,雇佣单位已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其工作时间长短,对其支付一次性生活补助。我认为这些体现了公平与正义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三、保险制度。近年来,随着保险行业的逐步发展,保险理论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成为国家灾害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机制。拓展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的空间。一是加强对保险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服务。通过对保险制度的改善,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第二篇:透过科学社会主义看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透过科学社会主义看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一、科学社会主义和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般来说,社会主义意指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而不做其他的理解。现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多发期,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诸多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某些前沿问题正是由此产生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联系实际切实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巩固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经过长期历史积累,待有了多方面的经验和认识形成了自己系统科学、逻辑彻底的理论而且有了历史和实践的反复证明与检验后,方可自然而然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形成能够为世界公认的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迫切需要作出理论解释的问题,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沿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强调动力机制,而且强调平衡机制。现代市场经济不仅需要资本推动,而且需要温情政府。人人享有社会医疗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把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
(一)、我国的现实
我们知道,资本是高效的分配资源,但是资本本身是没有人情味的。那么,1 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高效、又有人情味呢?这就需要温情的政府在稳定宏观经济的同时,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需要,把大量的资金用于公共事业上,给全体公民安全感,这样,社会大众再无后顾之忧,携手朝着和谐社会远大的目标进发。
急剧上涨的医疗费用和不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中国百姓近年来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尽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合作医疗在农村地区迅速扩展,但是,仍有很多的人没有被医疗保障制度所覆盖;同时,目前的医疗保障补偿水平无法抵消迅速增长的医疗费用。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发现:城市享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口比例为30.2%、公费医疗4.0%、劳保医疗4.6%、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占5.6%,没有任何医疗保险占44.8%;在农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比例为9.5%、各种社会医疗保险占3.1%、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占8.3%、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占79.1%。在社会救济方面,2004年用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支出为172.7亿元,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农村定期救济支出之和为30.7亿元,仅占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的17.8%。目前医疗保障体系的主要弊端在于:医疗保障体系两极分化。一方面,目前中国超过一半的人口还没有医疗保障,就是已经有了医疗保障的人,其保障水平也比较低;另一方面,对特殊群体存在保障过度的现象。中科院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
目前,受保障主体只有在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才能享受完整的失业、医疗、退休这三大保障。尽管一些民营企业也给职工上保险,但非常不规范。这样,一旦离开体制内而到体制外发展,这三大保障就没有了,保障基金不能随着人走而流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能从更宏观的意义上,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2 市场经济不仅强调竞争原则,而且强调保障机制。中国改革近30年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也产生了一个弱势阶层,其人数估计已达1.4亿-1.8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这就需要在效率与公平的天平上,更加重视公平,给予弱势阶层一定的保障。解决得好,社会则和谐发展;解决得不好,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二)、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求,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由我国农民(农业户口)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 3 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现在许多农村发展合作医疗,深得人心,人民群众把它称为“民心工程”和“德政””。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1年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2012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其中,原有200元部分,中央财政继续按照原有补助标准给予补助,4 新增40元部分,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补助80%[1],对中部地区补助60%,对东部地区按一定比例补助。农民个人缴费原则上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有困难的地区,个人缴费部分可分两年到位。个人筹资水平提高后,各地要加大医疗救助工作力度,资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参合。新生儿出生当年,随父母自动获取参合资格并享受新农合待遇,自第二年起按规定缴纳参合费用。
(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它是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后,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它主要是对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做了制度安排。这一制度的出现在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指明了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2008年扩大试点,争取2009年试点城市达到80%以上,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参保居民按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对职工家属参保缴费给予补助。国家对个人缴费和单位补助资金制定税收鼓励政策。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重点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用于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其他费用可以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和社会慈善捐助等方式解决。
三、未来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展望
(一)继续完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将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力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重点解决大病统筹问题;继续着力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鼓励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以多种方式就业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规范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政策,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搞好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
(二)协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统筹协调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和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制度衔接,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体系在筹集医疗资金、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作用。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卫生行业标准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用药规范和出入院标准等技术标准。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 6 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实行参保居民分级医疗的办法。
(三)坚持社会医疗保险自愿和适当强制参加相结合由于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是带有保险性质的,就其实质来说是把患者的疾病负担分摊到每个参保人员身上,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因此,在完全自愿投保原则下,保险覆盖全部年龄段的结果将是高危人群(老弱病残)更愿意参加医疗保险,从而达不到风险分散的目的,最终只会使医疗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只能提高保费水平,但这样不但会增加居民和财政的负担,而且还会使更多的人退出医疗保险,使医疗保险制度无法持续下去。因此,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强制措施,如一个家庭中若有一个参保,其他还未参 保的城镇居民也应参保,达到分散风险的功能,从而避免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四)建立方便快捷的核销机制充分依托城镇完善的通信网络,建立方便快捷 的核实、包销机制,解决核销程序繁琐、周期长的问题,使居民的实惠真正落到实处,此外也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高效地利用资金。如可以为参保居民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其就诊和转院等信息,集中管理,提供“一站式”服务。患者的住院费用在经经办机构确认后直接划拨到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患者在各级经办机构来回奔走的经济负担,还能减轻其精神负担,使居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保。(五)加强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部门对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医疗保险知识相对缺失,了解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农民收入较少,他们就会更加注霞眼前利益,当他们看不到短期的既得收益时,他们就选择不投保,这样就使得我国医疗保险的功能大大降低。通过宣传、教育 7 让城镇及农村居民懂得保险原理,熟悉保险知识,消除他们的疑虑,帮助他们逐渐转变传统观念,这样才能保证居民积极的合作,自觉参保,从而保证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筹资的持续性和长期性,从而真正起到保障健康、分散风险的目的。之,我国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需要从多方面人手,包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并举,配套推进。最终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来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的总体目标。
第三篇: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一.纵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体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弊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日益发挥作用,使企业和劳动者既有机遇,又有风险,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物价不稳定等问题纷至沓来„„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显得非常必要。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潮的推进,社保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低保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表现在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等基本保障方式上,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扶持。
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似乎已经做得几乎尽善尽美,很多相关的影响评价要素,如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各项社会保险缴费的收缴率等,常常都高达95%以上。然而站在市民的角度上看我国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由于制度与我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在得到了市民的分外关心的同时,也受到了我们褒贬不一的评价。
这就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与现状给予人们的两种不完全一致的印象。这种不一致实际上可能表现出的是两种评价体系的差异。其一,政府有关部门是在一个既定的政策框架中来进行自我评估的,只要达到了这个政策框架中规定的目标,他们就完成了任务,因此,以《公报》的形式公诸于世的政绩本应是无可反驳的。其二,社会保障对象是以他们自身所得到的实惠来衡量政策的优劣的,一部分在政策视野之外没有或没有完全得到实惠的个人或社会群体自然不会给予相关的制度好的评价。这种差异也对我们有一个告诫:就社会保障制度而言,已经取得的成绩理应发扬光大,但改革之路尚且任重道远。
二.建议
社会保障作为由国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行为,可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有效经济杠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过分悬殊等问题;更多的是,社会保障能够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平等竞争,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这都是它需要得到优化与重视的必要性,值得我们全方位斟酌。
A在保障服务方面的努力方向
1.养老制度
展望未来,老年人的生活区域可能走两个极端,集中在老城区,或者是在城乡集合部和卫星城的新兴小区,这些地方的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应得到特别关注。毋庸置疑,所有的设施都需要配备服务人员,不然,一切“工程”仍是形式主义的空架子。实际上,一个可行的对策是:“政府买岗位” 不一定就局限于“保洁、page1
保绿、保安”,政府大可以购买老年服务的岗位,何乐而不为呢?
2.医疗体系
现应改变现在以大医院为重点的医疗体系建设的思路,而应向重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转变。应该彻底改变坐等病人上门的“坐堂式”服务,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上门服务”作为主要方式。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还应该尽可能近居民延展。
3.失业保障
就国情和市情来看,失业并不是一个在短期内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总会有一部分就业困难群体沉淀在社区中。所以,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的社区机制必不可少。这些机制既为社区中的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信息,也在他们没有找到工作时为他们提供一个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窗口。
B在“发展生计”方面的努力方向
随着城区的扩展,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们成为领取低保的市民,并且他们极有可能沦为城市贫民。对于这两类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更加开阔些。让所有的人都去劳动力市场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并不是一个明智的社会决策,明知其不可为而非要人去为之,这越来越近似于政府的“推托之词”。只要我们把思路打开,以“发展生计”与“社会保障”两条腿来走路,肯定比只有社会保障一条腿的“单脚跳”效率要高。
以下是发展生计具体的建议:
1.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有关立法。完善有关的法规和政策,使社会保障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为主,近而拥有法律的强大保障。
2.建立统一健全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只有提高各项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才能增强抵御和分散风险的保障能力。而做到政策统一、管理制度化;改革原有管理体制的部门分割、政出多门、的弊端;提高社会保障管理的效率是刻不容缓的要求。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现行的社会保障以侧重于救灾济贫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要求我们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社区组织在社会保障对象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社会保障资金由目前的企事业单位发,改革成社区化、社会化发放。
4.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使用的社会保障基金也将越来越多。推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有助于形成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筹资模式,并拓宽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保障干部队伍。加强对社会保障干部的业务培训、法制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以适应社会。
page2
三.结论
社会保障制度的确需要改弦易辙,因为目前社会保障仍然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权,最需要保障的社会弱势群体反而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全部的社会保障责任尽数由政府包揽,负担沉重,效率低下,导致社会保障难以发展;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日益困难,各项保障制度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性日益增长;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建设的发展,可能使更多的社会群体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庇护,如流动人口、失地农民等等。
目前尚且不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前景作出具有确定性的描绘,更难以给出一个数量化的指标体系。但是,革新需要勇气和胆略,也需要充足的财力做后盾,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需要真正扩大到包括所有有需要的市民,不分户口、不分城乡、不分所有制、不分单位性质;所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都要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基本保障,由政府操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政府都要保证兑现承诺;二是补充保障,按个人需求自由选择,以市场的方式运作,政府立法监管;社会保障基金应以个人按工资的一定份额缴纳,企业按利润大小交税,政府在基金出现困难时给予支助的方式筹集;并且政府要提供充分的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服务,以满足所有的人的基本需要,如此老百姓后顾之忧得到解除,满意度有很大提升。
page3
第四篇:浅谈我国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浅谈我国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内容摘要】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具有重要支撑地位和作用,它是保障公务员基本权利、稳定公务员队伍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作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公务员;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
一. 公务员社会保障的意义
大多数学者专家都认为目前建立并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制度方面
建立并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本身的要求。我国公务员制度是一种刚实行不久的人事管理制度,能否切实实施好这项制度,将干部制度改革引向深入,关键就是看我国公务员制度本身是否结构合理、科学,制度和措施是否严密、配套,内容是否合乎实际需要,实际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而在这其中,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这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支撑地位和作用。
2.公务员的队伍建设方面 建立并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了公务员的基本权利,使公务员群体能安心于本职工作,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另外,实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政府部门工作,从而为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3.社会稳定方面
建立并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因为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国家公务员行政行为涉及面广,情况比较复杂,多数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而且非常敏感。所以公务员是否稳定高效、廉洁奉公,将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工作系统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国家为公务员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适用于国家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单是从根本上满足国家公务员个人及其直接供养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和集中体现。
二. 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现状
1.我国目前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法制化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一部完善的法律来规范,所有的法律依据都是散见于一些在不同时期发布的单行条例、法规、办法和通知,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对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内容的规定也过于笼统和原则化。因此,公务员社会保障的法律依据是比较零乱的。而在企业社会保障领域,社会保障立法稳步有序地开展,相继通过了数部法律。在发达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以公务员法为先导的。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考试录用、工资福利、退职退休、职务分 类和管理机构等法律规范。没有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也就无从建立。在日本、法国和德国等公务员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公务员法既有总的法规,又有种种补充法规、条例和实施细则,为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所以,我国在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时,必须制定一部健全的法律,为这一制度的实施提供一个完整统一的法律依据。
2.我国目前公务员社会保障严重不平衡
首先,因地区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地区的津贴也不相同,有的地区津贴种类繁多,有的地区工资发放困难,有的地区因经济发达,办公条件非常好,开会出国培训机会很多,而另外一些地区则因经济水平落后,公务员办公硬件设施老化,公务员开会、培训需企业赞助等。
其次,我国大陆地区历来注重单位福利,不像香港地区主张福利体系是将福利措施落实在公务员个人身上,强调个人福利。因此,香港地区公务员的福利是法定的制度,公务员个人根据规定所享受的福利待遇,都是平等的。而我国大陆地区公务员却因单位不同而福利差异很大。
再次,由于我国公务员的社会保障还没有全部纳入社会统筹范围,所以各单位要承担部分社会保障功能。目前除部分地区公务员医疗保险已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大系统外,养老保险基本上由财政拨款,失业保险没有建立,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济等基本上由单位解决。这也造成各单位有创收的动力,形成不同单位的公务员福利保障不一的局面。3.我国目前公务员社会保障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对于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是比较混乱,缺乏规范性,各种关系没能理顺。主要表现是: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如民政、卫生、人事、组织等部门的管理权限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公 务 员 的 社 会 保 险 由 人 事 部 门 负 责,公 费 医 疗 由 卫 生 部 门 负 责,但 相 当 一 部 分 福 利 则 由各 级 工 会 负 责。此 外,各 级 财 政、税 收、金 融、保 险 等 参 与 了 分 管 具 体 业 务 工 作,在 具 体 业 务 上 常 有 相 互 交 叉,其 结 果 导 致 了 标 准 不 一、互 相 攀 比、推 诿 扯 皮 的 现 象。由 于 多 头 管 理、政 出 多 门,在 实 际 工 作 中,常 常 发 生 决 策 和 管 理 上 的 摩 擦 与 矛 盾,又 由 于 各 部 门 重 复 设 置 管 理 机 构,造 成 政 策 不 统 一、业 务 交 叉、管 理 混 乱,最 终 导 致 费 用 增 加,效 率 低 下。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传统行政部门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了全面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改革的需要,必须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灵活的公务员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4.我国目前公务员社会保障内容不完善
在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建立公务员的失业保险制度。这是因为在以前我国公务员队伍当中,失业的现象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国家机关裁员也会充分考虑被精简公务员的就业问题,在公务员保险制度中从未出现过失业保险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务员队伍流动性已经不断加大,公务员再也不是铁饭碗,包括深圳等地区已经开始试点实行公务员聘任制,而公务员的失业保险制度迟迟不出台,势必影响整个社会失业保险制度及体系的建立。如果不尽快建立公务员的失业保险,公务员的辞职、辞退等制度是难以很好地得到实现。同时,在工伤保险领域也没有对于公务员的明确规定,在《工伤保险条例》中仅在第八章附则第六十二条中提到:国家机关和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财政部门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在公务员工伤保险领域,没有对公务员的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给予明确的规定。
5.我国公务员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对国家财政依赖过强
我国公务员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来源几乎都是来自国家财政,在很多的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公务员个人和国家共同筹资的保障制度。随着公务员社会保障资金需要的急剧增加,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对于一个公务员人数众多而且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的大国来说,过于单一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的要求。因此,必须研究解决公务员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问题,将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社会化、多元化。公务员的社会保障权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没有和其他公民的社会保障权接轨,更多靠的是政府保障,而这样过于单一的保障资金来源难以适应社会保障系改革和完善的需要,造成公务员的某些社会保障权的不完善。
6.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执行监督缺失
有钱有权又失管的地方通常就有腐败,社保基金违规违法案件目不暇接。社保基金出借案、挤占挪用案、弄虚作假套取案,真可谓“社保乱象”。这些社保乱象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性监 管”的致命软肋,所以,在社保基金领域乃至公务员社保基金领域目前的监管都是远远不够的。在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挪用、挤占甚至浪费社会保障基金的现象经常发生。这种现象若得不到根本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公务员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公务员社保基金使用违规案件的出现,正是因为缺少监督管理,没有形成自身一套的监督管理体系。
三.关于完善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1.加快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化进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将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建立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要进一步加快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及相关的单项立法,为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的法制化提供法律保障,为有关制度的细则和有关规定提供法律依据,建立完善的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以健全的法律为基础,明确规定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的宗旨、内容、性质、筹资模式、保障水平、管理机构、资金来源等问题,使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在法律的指导下合理有序的运行,避免管理工作的混乱和交叉,实现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化、规范化。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也只有真正成为一种法定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够有法可依,进而得到全面的落实。
2.制定政策平衡公务员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 目前公务员的收入分配具有低工资、高补贴、高福利的特点,其收入来源中的很大比重在于基本工资之外,如果取消基本工资之外的各种收入、福利,公务员现有的收入明显偏低。因此,应转变福利观念,将福利逐渐货币化、工资化,如加快住房货币化进程、实行交通补贴货币化等。平衡公务员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必须在国家层面制定相应的政策。首先要提高工资基数。通过提高基本工资,整合、取消其他津贴、补贴,优先保证国家津贴的发放,缩小不同地方公务员的工资保障差距,使公务员的工资保障有较大的提高根据国家的经济水平、财政支付能力和国民的心理承受能力,适时考虑推行公务员优薪制,较大幅度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提高公务员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其次,提高收入的透明度。众所周知,我国公务员的收入中,隐性收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单位、部门间的差距又特别大,这种收入比重大,造成部门间公务员心态不平衡,影响了工作热情。所以,应采取措施,改变目前公务员收人多元化,利益部门化,工资外收入比重大的现状,实行公务员收入单一化,提高收入的透明度,减少腐败现象发生的环境,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收入。最后,改革工资结构。现有的工资结构不能反映公务员的责任与工作量,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的起点相对较低,造成不同级别公务员之间工资差太小。而这种法定工资分配上的低差距,无法体现贡献大小,多劳多得。
3.建立统一的公务员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国 家 要 统 一 立 法、统 一 规 划、统 一 决 策、统 一 管 理,以 提 高 公 务 员 保 障 制 度 的 社 会 化 程 度 和 专 业 化 水平。因 此,必 须 建 立 统 一 的 公 务 员 保 险 管 理 机 构,其 主 要 职 能 是,管 理 公 务 员 保 险 档 案 和 公 务 员 个 人 账 号 ; 编 制 公 务 员 保 险 预 算 决 算 报 告 ; 及 时、足 额 地 发 放 公 务 员 保 险 金 ; 收 缴 公 务 员 保 险 费 用 ; 保 证 公 务 员 保 险 基 金 合 理 使 用 和 安 全 运 营 ; 收 集、分 析、处 理 公 务 员 保 险 制 度 运 行 中 的 各 种 问 题、信 息,为 政 府 修 订 完 善 公 务 员 保 险 政 策 提 供 咨 询 服 务 等。同 时,要 运 用 电子 技 术 手 段,建 立 统 一 的、覆 盖 全 国 的 公 务 员 保 险 技 术 支 持 系 统,确 保 公 务 员 保 险 管 理 的 现 代 化。
4.完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公务员失业保障制度
我 国公 务 员 的 社 会 保 障 包 括 社 会 保 险 和 福 利 两 个 方 面。社 会 保 险 包 括 养 老 保 险、医疗 保 险、生 育 保 险、工 伤 保 险 以及 失 业 保 险 等 内 容 ; 福 利 包 括 住 房、休 假、交 通 补 贴 等 项 目。我 国 已经 建 立 起 了 养 老、医 疗、工 伤 等 的 保 险,而 且 正 在 进 一 步 的 改 革 和 完 善 之 中,对 于 公 务 员 社 会 保 障 来 说,亟 待 建 立 的 是 公 务 员 的 失 业 保 险 制 度。我 国 自从 公 务 员 制 度 实 施 以 来,就 建 立 有 公 务 员 的 辞 职 辞 退 制 度,对 于 某 些 不 符 合 条 件 或 者 是 犯 有 重 大 错 误 的 公 务 员,可 以 将 其 辞 退。建 立 公 务 员 失 业 保 险 制 度 是 完 善 我 国 公 务 员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的一 项 重 要 内 容,只 要 这 一 项 制 度 能 够 建 立 起 来,与 其 它 已 经 建 立 起 来 的 制 度 一 起 进 行 改 革 和 在 实 践 中 摸 索 进 步,我 国 完 全 能 够 建 立 起 一 套 内 容 健 全、运 转
灵活、法 律 统 一 和 管 理 规 范 的公 务 员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5.公务员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逐步减轻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 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大部分地区目前依然是由国家财政保障,现阶段我们必须打破这一传统做法,实行国家保障、公务员自我保障和单位保障相结合的办法,建立起国家、单位和公务员个人三方共同合理承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这既有利于国家节约财政支出,又有利于激发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严格基金的管理,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进一步扩宽公务员社保基金来源渠道,实现资金的有效积累,充分实现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6.建立公务员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监督体系
一 切 有 权 力 的 人 都 容 易 滥 用 权 力,这 是 万 古 不 变 的 一 条 经 验。对 于 公 务 员 保 险 基 金 的 使 用 权 及 其 使 用 过 程 须 加 以 限 制,实 施 监 督,以 确 保 公 务 员 保 险 基 金 能 够 得 到 合 理、规 范、有 效 地 使 用,防 止 公 务 员 保 险 基 金 被 违 法 挪 用 和 挤 占。同 时,还 要 真 正 把 保 险 基 金 的 保 值 和 增 值 作 为 公 务 员 保 险 基 金 运 营 管 理 的 重 要 目 标,积 极 研 究 探 索 保 险 基 金 保 值 增 值 的 可 行 办 法 和 有 效 措 施。国家 审 计 监 督 部 门 要 积 极 介 入 社 会 保 障 收 支 执 行 的 全 过 程,负 责 审 计 社 会 保 障 资 金 的 使 用 是 否 符 合 法 律 法 规,并 对 资 金 使 用 效 果 实 行 跟 踪 审 计。层 出 不 穷 的 挪 用 社 保 资 金 案 证 明,国 家 审 计 监 督 是 最 有 效 的 监 督 方 式。因 此,要 加 强 财 政 监 督,强 化 社 会 保 险 费 税 务 征 缴 管 理、社 会 保 障 预 算 管 理、社 会 保 障 会 计 核 算 和 财 务 管 理,严 格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项 目,控 制 社 会 保 障 支 出标 准。
参考文献:
1.周卉:公务员社会保障权的不完善及对策分析,《人力资源开发》2013年第5期19-20。
2.汪千军: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研究,马鞍山电视大学,2012年12月15日。
3.冯祥武、蒋彩娟:我国公务员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广东中共汕头市委党校.
4.许艳艳:浅析中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西安社会科学》,第28卷第3期。
5.于迪:我国公务员社会保障机制的现状与完善,《经济与社会》。
第五篇: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案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内容和作用,理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框知识的学习,提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和认识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觉悟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增强权利和义务意识、改革意识和国家观念。
教学重点: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归纳出本框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内容或知识结构,联系实际综合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和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手册和磁卡)
时安排:1时
教学过程:
(新导入):
作为劳动者,在其一生中会遇到一些风险:如生、老、病、死、伤以及失业等风险。那么承担这些风险,除了依靠个人和家庭的力量外,还必须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既涉及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我们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最近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基本知识。
(讲授新):
三、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即: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学习这一观念,要把握其以下几个要素(特点):
①社会保障的主体:国家或政府
②社会保障的对象: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
③社会保障的实施方式: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
④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
⑤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保证社会稳定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
①含义:P124,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来。②内容:③地位:核心。④实施情况: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覆盖面逐步扩大(看图表)。截至XX年6月,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事业保险的参保人员分别达1067万、1009万和7920万。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也依据一定的条在逐步地建立。
2、社会救济:
①含义:P12,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来。②内容:③地位:社会救济属于低层次的保障。④实施情况:截至XX年底,有677个城市、1638个县城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发式扶贫。灾民救助。
3、社会福利:①含义:P12,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来。②内容:③地位:社会福利属于较高层次保障。
4、社会优抚:①含义:P12,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来。②内容:③地位:社会优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形式。
、总体上看(画出知识结构图),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是核心内容;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则是辅助形式。其中,社会救济属于低层次的保障,社会福利属于较高层次保障,社会优抚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保障。
(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为什么?
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使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则会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要把我国社会保障的基点放在现有的生产力水平上,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多且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国情出发,兼顾劳动者基本生活的保障和生产的发展。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为什么?
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社会保障是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与实现的。因此,每个劳动者都应该在履行规定义务的前提下,去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权利。
(四)我国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是深化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调整机构和岗位,有的企业还要实行兼并和破产,这就必然出现人员流动和失业。而只有对失业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给予适当的生活保障,才能保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领取失业救济金和接受再就业培训是有期限的,劳动者要彻底保障自己的物质生活,就必须通过就业来实现。
就业是最大的社会保障。“议一议”:在择业过程中,有的人一再失去就业机会,只是由于就业观念的偏差。在现实生活中,就业观念的偏差表现在哪些方面?
“想一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完全消除失业?
2、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国有企业,特别是老的国有企业,在旧体制的影响下,形成了沉重的包袱(企业保障),这既不利于企业活力的发挥,也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
3、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人们的物质生活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保障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下降并逐步提高,才能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小结:
(请看结构图)
巩固练习:、我国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制度有:①劳动合同制度②个人利益保护制度③社会保障制度④公民自由出境制度
A①②
B①④
②④
D①③
2、XX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基本养老金发放属于
A社会福利
B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D社会优抚
后作业:、辨析: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能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2、约请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同志座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然后写一篇题为“我看社会保障制度”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