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3:5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第一篇: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中文摘要

本文概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城乡贫富差距的基本状况,简要论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化结构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贫富差距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贫富差距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城乡贫富差距;“二元”结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一、概述

自我国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居民之间贫富差距就日益增加。据统计,我国城乡财富差距基本维持在10倍以上,远远高于收入差距的2-3倍。这无疑会滋生出许多社会问题。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不是孤立存在的,收入的增加会加速财富的积累,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会增加收入,因此,收入差距会导致财富差距,而财富差距会加大收入差距。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的相互作用使中国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我国地区间和个人间的财富差距也随时中国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入而逐渐增大。

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个人素质差异带来的收入和财富的不均,也有市场失灵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公,更有非法收入引起的分配不公。诚然,初次分配领域造成的问题主要靠制度的建设来解决,但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市场在分配领域是盲目的,有些分配不公不是制度建设可能解决的。因而,政府必须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整。

撇开政治和社会的观点不谈,仅从经济的观点出发,较大的贫富差别对国民产出和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是不利的。因为存在收入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富人的消费倾向较低,所以较大的贫富差别极易导致总需求不足,从而使国民产出曲线向内移动;在国民收入既定时,较大的贫富差别,则意味着社会经济福利的减少。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使不容置疑的,出现要素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市场在分配领域是盲目的,所以初次分配的结果不一定有效,不一定能够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而适度的再分配,更有可能使全社会的经济福利达到或接近最大。因而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政府应加强收入再分配职能,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结构及存在问题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行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其产生原因是建国以来,优先发展工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的采用,使我国经济成“二元”状,而户籍制度的严格执行,导致人口流动性很差,人口结构也成“二元”状,人们对生存的考虑优先于社会保障,致使城市居民拥有较高水平的保障,而农民的保障几乎为空白。计划经济“高就业”政策的实施,城市居民生活得到了全方位、高水平的保障,而此时的农民完全依靠家庭保障。可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以说,改革开放之前城乡间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与“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人口结构完全一致,而且三者间的作用进一步加深了城乡间的鸿沟,城乡壁垒森严。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就业结构也随之改变,流动人口逐渐增多,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没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二元”向“一元”转型的经济结构以及城乡和流动人口的“三元”人口结构极不协调,已严重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越来越完善,广覆盖的方针使大部分城乡居民都能享有基本的相关保障,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社保基金的筹集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漏洞。首先,我国财政尚未真正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社会保障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社保基金暂时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实现专款专用,这致使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相当混乱。其次,从供给上看,我国社会保障转移支付水平极低且远远滞后于经济增长,供给严重不足。而转移支付需求不断上升,与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199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统帐”制后,产生大量转制成本,政府面临如何消化转制成本的问题。对于以退休“老人”和已有工龄的“中人”的责任是政府的债务,应该由政府来承担。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引起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在强调企业和个人责任的同时,忽视了政府应有的责任,政府部员承担转制成本,从而导致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不免有许多老人和下岗职工的产生,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多属于贫困群体,需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与关心,更需要分享经济增长的结果。据有关专家估计,中国目前的城市贫困人口应在2000万到3000万之间。让人担忧的是,致使这些人致贫的主要因素不是个人和自然原因,而是社会原因和制度原因。我们的转移支付制度如不能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他们可能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离不开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需要向弱势群体倾斜。合理的转移支付政策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反之,过度的转移支付供给可能导致财政负担沉重并影响经济发展;转移支付供给不足则可能出现社会不稳定、有效需求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然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供求缺口太大,远远偏离了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的最终目标。当前政府应该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合理安排支付结构,加大对贫困人口的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努力缩小财富差距。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城乡贫富差距的影响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对贫困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贫困居民和农村贫困居民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目前,老人、下岗职工和重病人家庭是我国城镇贫困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使城镇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许多下岗职工表面处于失业状态,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实际上,已采取多种灵活方式实现了就业,在享受救济的同时仍有工资收入。所以,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带来的较多的是正面效应,负面效应较少。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镇居民的贫困程度,缓解了城镇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但是在农村,由于正式社会保障制度的缺或,农村居民的贫困问题缺少缓解的渠道,抛开地域性,实质上,城乡贫富差距表现为居民个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二元”性,不但没有缓解城乡贫富差距,反而加剧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由此可见,我国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上还是需要予以完善的。

四、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迫切需要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进而缓解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城乡贫富差距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生活贫困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问题突出、抗风险能力脆弱的问题。中国的农民生活现状正进入一个低收入与贫困相互积累形成循环的困境:自然风险、疾病风险→致贫、返贫→人均收入很低→生活水平、营养、医疗卫生状况、健康和教育的下降→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生产效率低下→产出停滞增长或下降→低产出→此收入→强化经济贫困→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下降。“贫困的原因是贫困”,大量农民生活处于贫困恶性循环之中。

从目前情况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可以有:农产品价格的回声、产量的提高、外出打工、减轻农民负担。但是,我国国内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明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内农产品价格便失去了上涨的空间;金融危机致使经济遭受打击,城镇下岗人员增多,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二元”经济结构住高了农村居民进城的壁垒,使农村居民进城打工挣钱变得更加不易,加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难度。因此,解决农村居民收入问题的首要办法是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城镇化。

目前,我国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提出公共物品,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从而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链条,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城镇化发展进程的“瓶颈”问题。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将过度到现代一元化结构,而非农化是二元结构转换的必由之路。非农化是指社会劳动力不断地由农业转向非农业的社会经济过程,城镇化实质农村人口不断地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中国经济结构正由二元结构转向一元结构,而社会保障制度却保持不变的二元结构。在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农村人口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流动人口更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只有真正为流动人口建立了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使这部分人稳定在城市,同时对留守农村的农民有一个带动作用,城镇化才会对农村非农化人口产生吸引力,才能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到城镇,加速中国城镇化进程。所以,只有通过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缓解日益严重的城乡贫富差距问题。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

参考文献

[1] 吴玲、施国庆.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4,(9)[2] 孙光德 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 [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4] 赵航.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现状及发展浅析[J].科学.经济.社会,2005,(2).[5] 孙迪亮.社会转型期城市弱势群体的特征、成因及扶助[J].理论研究,2003(1)[6] 洪大用.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问题[J].社会保障制度,2004,(2).

第二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缩小城乡贫富差距

法政学院 09行政管理(2)班 褚跃 H098001

21摘要: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相互作用,使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保障制度本应缓解贫困,缩小城乡差距,但是,我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与当前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三元”人口结构不一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或使我国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只有为我国“三元”人口各自建立合宜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解决农民生活普遍贫困的现状。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二元”社会保障 城乡贫富差距 完善

中国城乡贫富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群体的收入都有了显著增长,国家财力明显殷实,这一切为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已经到达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我国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收入差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在2~3倍,而国际上人均GDP为800~1000美元的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分配差距约1.70倍,我国已远远高于国际一般差距状况;二是财富差距。城乡差距不仅仅由收入差别造成,还包含

【1】财富差别。我国城乡金融资产差距比收入差距更大,基本维持在10倍以上。

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不是孤立存在的,收入的增加会加速财富的积累,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又会增加收入,因此,收入差距会导致财富差距,而财富差距会加大收入差距。但是,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在我国具体表现为城乡财富差距的变动滞后于收入差距的变化。我国城乡差距的变化过程与我国1978年开始实现改革开放、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自1978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体制基本稳定,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市,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进而引起农村财富积累快于城市,进入1985年后城乡财富差距开始缩小。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后,城市改革一直是经济生活的主线,城市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逐步扩大。城乡财富差距的变化滞后于收入差距的变化,城市财富积累到1990年才使城乡财富差距扩大。1994年国有企业开始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财富差距进一步缩小。1996年国有企业改革采取“抓大放小”的战略,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革取得一定成就,城乡收入差别有所上升,使城乡收入差别97年较96年有所上升,98年与97年持平,但同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大力促进大中型乡镇企业 的发展,使城乡财富差距大幅度缩小。1998年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片空白,在农村“三农”问题严峻,城乡收入差别进一步上升,2002年高达3.1倍,城乡财富差距也由1999年的8.9倍急速上升到2000年的11.1倍。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的相互作用使中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自始至终呈现出纯粹的“二元”状态。建国初期,优先发展工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的采用,使中国经济成“二元”状;户籍制度的严格执行,人口无法流动,人口结构也成“二元”状;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低,按照马斯洛的人类发展需求理论,使人【2】

们对生存的考虑优先于社会保障,致使城市居民拥有较高水平的保障,而农民的保障几乎为空白,使城镇早熟的社会保障与农村没有真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存。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劳动保险,绝大多数城镇企业职工都享有“一揽子”社会保险。“文革”后,社会保障由企业保障所代替,企业职工及其家属的生老病死均由企业给予承担。加之计划经济高就业政策的实施,城市居民生活得到了全方位、高水平的保障。而此时农村居民的保障仅有:自然灾害时的政府转移支付、集体经济支持的“五保”户和以集体经济(生产大队)为主体的合作医疗,这些项目都不是正式的社会保障项目,农民完全依靠家庭保障。可以说,这段时期城乡间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与“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人口结构完全一致,而且三者间的互动,进一步加深了城乡间的鸿沟,城乡壁垒森严。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就业结构也随之改变,“二元”经济正在逐步弱化;户籍制度有所放松,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同时由于城镇建设的需要,城市征用了一部分农村土地,使中国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由“二元”变为“三元”,除原有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外,产生了一部分“中间人口”,人们称之为流动人口。进入90年代后,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并先后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和女工生育保险制度,以及“两个确保”措施和“三条保障线”政策,并为城市贫困居民建立了最低社会保障制度。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民政部于1991年曾组织部分地区进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但是,随着1998年的机构改革,新成立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将此项工作停止下来。在这段时期里,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0年没有改变,“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二元”向“一元”转型的经济结构和“三元”人口结构极不协调,已严重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迫切需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进而缓解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城乡贫富差距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生活贫困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问题突出、抗风险能力脆弱的问题。中国的农民生活现状正如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素关系”理论所指出低收入与贫困相互积累形成循环困境:自然风险、疾病风险→致贫、返贫→人均收入很低→生活水平、营养、医疗卫生状况、健康和教育的下降→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不高→劳动生产效率低下→产出停止增长或下降

【3】→低产出→低收入→强化经济贫困→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下降。“贫困的原因是贫困”,大

量农民生活处于贫困恶性循环之中。

从目前情况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可以有:农产品价格的回升、产量的提高、外出打工、减轻农民负担。但是,我国国内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内农产品价格便失去了上涨的空间;近来经济增长缓慢,城镇下岗人员增多,城市失业率不断上升,“二元经济”结构筑高了农村居民进城的壁垒,使农村居民进城打工挣钱变得更加不易,加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难度。因此,解决农村居民收入问题的首要办法是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

此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确保劳动力报酬,特别是低水平劳动力报酬在合理的水平线之上。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程序和动态公布机制,明确职工所应享受的补贴、保险和福利。正常情况下,最低工资标准应每年调整一次。

在低收入群体中,农民占绝大多数。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问题,对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及缩小贫富差距至关重要。要积极推进农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价格和农产品价格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农业和农村发展投入,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切实减少低收入人群的数量。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失业、疾病、机会不均、资源分布不均因素带来的贫富不均问题的重要途径。应当建立起全面、适度、公平和有效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积累,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健全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贫困者的社会救济制度。特别是要解决好保障性住房问题,尤其是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应向低收入人群倾斜。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保障30年 郑功成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 郑功成著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3]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研究 潘光辉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第1版

第三篇: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如何看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一.纵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体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与弊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日益发挥作用,使企业和劳动者既有机遇,又有风险,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物价不稳定等问题纷至沓来„„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显得非常必要。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潮的推进,社保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低保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表现在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等基本保障方式上,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扶持。

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似乎已经做得几乎尽善尽美,很多相关的影响评价要素,如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各项社会保险缴费的收缴率等,常常都高达95%以上。然而站在市民的角度上看我国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由于制度与我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在得到了市民的分外关心的同时,也受到了我们褒贬不一的评价。

这就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与现状给予人们的两种不完全一致的印象。这种不一致实际上可能表现出的是两种评价体系的差异。其一,政府有关部门是在一个既定的政策框架中来进行自我评估的,只要达到了这个政策框架中规定的目标,他们就完成了任务,因此,以《公报》的形式公诸于世的政绩本应是无可反驳的。其二,社会保障对象是以他们自身所得到的实惠来衡量政策的优劣的,一部分在政策视野之外没有或没有完全得到实惠的个人或社会群体自然不会给予相关的制度好的评价。这种差异也对我们有一个告诫:就社会保障制度而言,已经取得的成绩理应发扬光大,但改革之路尚且任重道远。

二.建议

社会保障作为由国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行为,可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有效经济杠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配不公、贫富过分悬殊等问题;更多的是,社会保障能够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平等竞争,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这都是它需要得到优化与重视的必要性,值得我们全方位斟酌。

A在保障服务方面的努力方向

1.养老制度

展望未来,老年人的生活区域可能走两个极端,集中在老城区,或者是在城乡集合部和卫星城的新兴小区,这些地方的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应得到特别关注。毋庸置疑,所有的设施都需要配备服务人员,不然,一切“工程”仍是形式主义的空架子。实际上,一个可行的对策是:“政府买岗位” 不一定就局限于“保洁、page1

保绿、保安”,政府大可以购买老年服务的岗位,何乐而不为呢?

2.医疗体系

现应改变现在以大医院为重点的医疗体系建设的思路,而应向重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建设转变。应该彻底改变坐等病人上门的“坐堂式”服务,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上门服务”作为主要方式。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还应该尽可能近居民延展。

3.失业保障

就国情和市情来看,失业并不是一个在短期内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总会有一部分就业困难群体沉淀在社区中。所以,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的社区机制必不可少。这些机制既为社区中的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信息,也在他们没有找到工作时为他们提供一个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窗口。

B在“发展生计”方面的努力方向

随着城区的扩展,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们成为领取低保的市民,并且他们极有可能沦为城市贫民。对于这两类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更加开阔些。让所有的人都去劳动力市场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并不是一个明智的社会决策,明知其不可为而非要人去为之,这越来越近似于政府的“推托之词”。只要我们把思路打开,以“发展生计”与“社会保障”两条腿来走路,肯定比只有社会保障一条腿的“单脚跳”效率要高。

以下是发展生计具体的建议:

1.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有关立法。完善有关的法规和政策,使社会保障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为主,近而拥有法律的强大保障。

2.建立统一健全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只有提高各项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才能增强抵御和分散风险的保障能力。而做到政策统一、管理制度化;改革原有管理体制的部门分割、政出多门、的弊端;提高社会保障管理的效率是刻不容缓的要求。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现行的社会保障以侧重于救灾济贫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要求我们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社区组织在社会保障对象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作用;社会保障资金由目前的企事业单位发,改革成社区化、社会化发放。

4.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使用的社会保障基金也将越来越多。推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有助于形成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合理负担的筹资模式,并拓宽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保障干部队伍。加强对社会保障干部的业务培训、法制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以适应社会。

page2

三.结论

社会保障制度的确需要改弦易辙,因为目前社会保障仍然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权,最需要保障的社会弱势群体反而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全部的社会保障责任尽数由政府包揽,负担沉重,效率低下,导致社会保障难以发展;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日益困难,各项保障制度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性日益增长;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建设的发展,可能使更多的社会群体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庇护,如流动人口、失地农民等等。

目前尚且不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前景作出具有确定性的描绘,更难以给出一个数量化的指标体系。但是,革新需要勇气和胆略,也需要充足的财力做后盾,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需要真正扩大到包括所有有需要的市民,不分户口、不分城乡、不分所有制、不分单位性质;所有的社会保障制度都要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基本保障,由政府操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政府都要保证兑现承诺;二是补充保障,按个人需求自由选择,以市场的方式运作,政府立法监管;社会保障基金应以个人按工资的一定份额缴纳,企业按利润大小交税,政府在基金出现困难时给予支助的方式筹集;并且政府要提供充分的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服务,以满足所有的人的基本需要,如此老百姓后顾之忧得到解除,满意度有很大提升。

page3

第四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范文)

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 “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发展、充满竟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已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第三个表现是,在城镇居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农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这是最为人们关注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我们做一篇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事件调查报告。经过近一个假期的调查和多年来耳濡目染所接触的现实,我做一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研报距、东西贫富差距、群众性贫富差距、政策性贫富差距等。其中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综合性的贫富差距。它综合地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富差距所引发的社会公平、机会平等与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等问题仍有异议,在缩减贫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别等问题上,已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因此,应该从造成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和原因着手,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社会走向稳定,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

现在,我将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原因、解决方法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实践调查报告结果。

城乡贫富差距表现在:1,改革初期,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二者的差距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那么,真实的差距肯定还会更大些。

2、城乡贫富差距又表现为城市豪与贫困农民的差距,这一差距更加明显,更为突出。其现象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豪门宴与食不果腹、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许多非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以及寻租行为的出现,形成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是政策性因素。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和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现在的中国是10%的人口掌握了95%的财富,贫富差距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现在想要发财,可不是仅仅靠努力就可以达到了啊!十几年来中国的税收不断地增加,特别是房改后,国家本来可以通过征收房地产税进行资金再分配,取之于民而用于民。但是由于中国征收的房地产税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政府卖地,还有房地产买卖中的交易税,而不是征收房地产者的占有和使用税。这样的结果是富人买了房子以后,占用了国家资源且不需要每年再缴税,一劳永逸。假如将房子租出去,他还可以将买房子的成本通过租金转嫁给房客(穷人)。富人一方面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增值获得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通过收租可以得到更多的财富。那么富人就越来越富。而穷人买不起房子,就得不到这样的好处。除此之外,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这十几年、二十年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其它福利的改革,使得政府在这些方面的负担减轻,应该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等的支出,政府一概推掉,或者减少。这样整个社会尤其是中下层民众的福利就大大地下降。使得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是非常严重的现象。还有失业社会保险方面也做得不好。而另外一方面,工资改革,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幅度的增加政府官员、教师、军队的工资。也就是说,属于政府的雇员,不管是学校的、还是军队的、政府的,他们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好处。财政那么大的一笔收入都再分配给了与政府相关的人员,而跟政府无关的,不但从工资上没有得到好处,而且国家财政在对他们的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健康、教育等都比改革之前大大地减少。在中国,教员和医生一直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收入增长明显低于其他职业,而且这种收入增长中,体现为工资增长的部分不大,很多以课时费、班主任津贴,或者病床费、手术费的形式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大部分教员批改学生作业的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员用于“家教”的时间增加;同样道理,大部分医院的常规诊疗水平下降,但乱收费的现象屡禁不止。对此类只有靠“责任心”才能提高工作质量的职业,沿用工厂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办法看来都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职业服务水平的下降,以及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尤其在90年代以来减额非常大。所以中国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驱使了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

分析了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后,我想谈谈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我认为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有以下一些:首先,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农民建立起市场中心和交流中心,加快信息流通。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城乡分割,无疑也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在科技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上的差距,形成信息时代的两种公民,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支撑起来的将是一个是衡的社会。其次,在政策上应积极保护农业,扩大农业投资。我国现阶段,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到国家政策上的什么优点,农业没有特殊性可言。因此也很难会有特殊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一些大量的投资。再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节城市居民的高收入,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把农民、农业、农村中蕴藏的巨大潜力焕发出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使中国稳定,政通人和;只有农民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发挥民族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应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在农村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学习班,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

记者调查中采访到的多位社会问题专家均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很多人有一种被剥夺感。

过度追求gdp政绩。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全体国民,而绝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不管社会财富流向何方。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观,加剧了官员的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不计后果地等招商引资等行为,而且严重助长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以房地产为例,这些年来老百姓因畸高的房价而买不起房,就连一些官员也说买不起房,许多人无可奈何地成了“房奴”。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其根本原因就是一些政府依靠着房地产的泡沫,来支撑gdp的增长。据有关资料,房地产在一些城市gdp份额中占到了60%以上。最近的电视剧 《蜗居》也真实地反映了高房价下底层百姓的生存现状,真实的令人窒息。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骏说,如今出现的很多民生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比如说,上海市的退休工资比在岗的最低工资标准960元还高。他指出,社会不怕贫富差距,就怕个人没有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群众的不安全感进一步增加,因为生活中的压力不断增加。而这种不安全感又表现为多个等级:第一,生计困难;第二,就业压力;第三,有收入,但是没有稳定的安全预期;第四,对社会公平有看法。

中国社科院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研究员认为,“仇富心理”的提法实际上是不对的。所谓的仇富,只是对某些利用不合理手段进行权钱交易的群体的不满,而不是笼统地对所有富人的不满。

著名学者薛涌在其多篇专栏文章中也指出,中国的老百姓,绝大多数拥护市场经济,对正当渠道获取的财富相当尊重。没有人仇恨姚明,没有人仇恨袁隆平。之所以有“仇富”的说法,是因为许多富人的财富来得不正当。他指出,均富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美国作为一个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发达国家,对贫富分化的容忍度其实比中国还要低得多。而目前贫富分化的不断加剧正在伤害中国社会的整体利益,中国必须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说“不” 中山大学教授舒元表示,过去近20年的数据表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已经表现出过度向政府部门、向大型企业倾斜的趋势。“最突出的问题是收入分配的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当中,资本所得的部分不断上升,劳动收入所得不断下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指出:“收入分配问题,从浅层次看是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看,则主要是体制问题、政策问题。对收入分配问题,一定要从体制运行、发展战略、政策调整和宏观决策机制等方面来研究和解决才有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多数人如农民、城镇下岗职工以及国家公务员等并没有从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取得多少实惠,这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甚至还赶不上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极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幅提高这些人的收入水平。如,除了完全免除农民的各种税费以外,还要给农民尤其是种地农民大量的补贴;大幅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大幅提高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对农村的调整和发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城乡贫富差距一定会缩小。

第五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

中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从“人民公社” “吃大锅饭”的社会走到了一个开放、发展、充满竟争的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开放社会中所固有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已明显感觉和意识到了贫富差距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较多类型的贫富差距。主要有城乡贫富差距。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第三个表现是,在城镇居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农民中先富裕起来的群体与贫困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这是最为人们关注的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

为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求我们做一篇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社会事件调查报告。经过近一个假期的调查和多年来耳濡目染所接触的现实,我做一篇关于城乡贫富差距现状调研报距、东西贫富差距、群众性贫富差距、政策性贫富差距等。其中城乡贫富差距是一个综合性的贫富差距。它综合地反映出我国贫富差距的深层次原因。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也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向。富差距所引发的社会公平、机会平等与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等问题仍有异议,在缩减贫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别等问题上,已民心所向、势在必行。因此,应该从造成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事实和原因着手,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社会走向稳定,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

现在,我将从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原因、解决方法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实践调查报告结果。

城乡贫富差距表现在:1,改革初期,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但后来,形势发生了逆转,二者的差距呈现了逐渐扩大的趋势,如果考虑到城市居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那么,真实的差距肯定还会更大些。

2、城乡贫富差距又表现为城市豪与贫困农民的差距,这一差距更加明显,更为突出。其现象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家财万贯与一贫如洗、豪门宴与食不果腹、高档别墅与缺房无房、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我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许多非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以及寻租行为的出现,形成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阅读了《关于城乡贫富差距调查报告》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调研报告栏目

其次是政策性因素。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和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现在的中国是10%的人口掌握了95%的财富,贫富差距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现在想要发财,可不是仅仅靠努力就可以达到了啊!十几年来中国的税收不断地增加,特别是房改后,国家本来可以通过征收房地产税进行资金再分配,取之于民而用于民。但是由于中国征收的房地产税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政府卖地,还有房地产买卖中的交易税,而不是征收房地产者的占有和使用税。这样的结果是富人买了房子以后,占用了国家资源且不需要每年再缴税,一劳永逸。假如将房子租出去,他还可以将买房子的成本通过租金转嫁给房客(穷人)。富人一方面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增值获得更大的利润,另一方面通过收租可以得到更多的财富。那么富人就越来越富。而穷人买不起房子,就得不到这样的好处。除此之外,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这十几年、二十年中,中国的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和其它福利的改革,使得政府在这些方面的负担减轻,应该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等的支出,政府一概推掉,或者减少。这样整个社会尤其是中下层民众的福利就大大地下降。使得中国的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所以很多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是非常严重的现象。还有失业社会保险方面也做得不好。而另外一方面,工资改革,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幅度的增加政府官员、教师、军队的工资。也就是说,属于政府的雇员,不管是学校的、还是军队的、政府的,他们都得到了非常大的好处。财政那么大的一笔收入都再分配给了与政府相关的人员,而跟政府无关的,不但从工资上没有得到好处,而且国家财政在对他们的社会福利、医疗保险、健康、教育等都比改革之前大大地减少。在中国,教员和医生一直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但改革开放以来,他们的收入增长明显低于其他职业,而且这种收入增长中,体现为工资增长的部分不大,很多以课时费、班主任津贴,或者病床费、手术费的形式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大部分教员批改学生作业的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员用于“家教”的时间增加;同样道理,大部分医院的常规诊疗水平下降,但乱收费的现象屡禁不止。对此类只有靠“责任心”才能提高工作质量的职业,沿用工厂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办法看来都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职业服务水平的下降,以及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尤其在90年代以来减额非常大。所以中国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驱使了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扩大分析了城乡贫富差距的表现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最后,我想谈谈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

我认为解决贫富差距的方法有以下一些:首先,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为农民建立起市场中心和交流中心,加快信息流通。因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城乡分割,无疑也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在科技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上的差距,形成信息时代的两种公民,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支撑起来的将是一个是衡的社会。其次,在政策上应积极保护农业,扩大农业投资。我国现阶段,农民几乎不能享受到国家政策上的什么优点,农业没有特殊性可言。因此也很难会有特殊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有一些大量的投资。再次,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节城市居民的高收入,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把农民、农业、农村中蕴藏的巨大潜力焕发出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才能真正使中国稳定,政通人和;只有农民增加收入,减轻负担,才能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发挥民族特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最后,应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在农村中建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学习班,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

记者调查中采访到的多位社会问题专家均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很多人有一种被剥夺感。

过度追求gdp政绩。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全体国民,而绝不是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而不管社会财富流向何方。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观,加剧了官员的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不计后果地等招商引资等行为,而且严重助长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以房地产为例,这些年来老百姓因畸高的房价而买不起房,就连一些官员也说买不起房,许多人无可奈何地成了“房奴”。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其根本原因就是一些政府依靠着房地产的泡沫,来支撑gdp的增长。据有关资料,房地产在一些城市gdp份额中占到了60%以上。最近的电视剧 《蜗居》也真实地反映了高房价下底层百姓的生存现状,真实的令人窒息。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顾骏说,如今出现的很多民生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比如说,上海市的退休工资比在岗的最低工资标准960元还高。他指出,社会不怕贫富差距,就怕个人没有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群众的不安全感进一步增加,因为生活中的压力不断增加。而这种不安全感又表现为多个等级:第一,生计困难;第二,就业压力;第三,有收入,但是没有稳定的安全预期;第四,对社会公平有看法。

中国社科院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研究员认为,“仇富心理”的提法实际上是不对的。所谓的仇富,只是对某些利用不合理手段进行权钱交易的群体的不满,而不是笼统地对所有富人的不满。

著名学者薛涌在其多篇专栏文章中也指出,中国的老百姓,绝大多数拥护市场经济,对正当渠道获取的财富相当尊重。没有人仇恨姚明,没有人仇恨袁隆平。之所以有“仇富”的说法,是因为许多富人的财富来得不正当。他指出,均富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美国作为一个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发达国家,对贫富分化的容忍度其实比中国还要低得多。而目前贫富分化的不断加剧正在伤害中国社会的整体利益,中国必须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说“不” 中山大学教授舒元表示,过去近20年的数据表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已经表现出过度向政府部门、向大型企业倾斜的趋势。“最突出的问题是收入分配的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当中,资本所得的部分不断上升,劳动收入所得不断下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指出:“收入分配问题,从浅层次看是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看,则主要是体制问题、政策问题。对收入分配问题,一定要从体制运行、发展战略、政策调整和宏观决策机制等方面来研究和解决才有成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多数人如农民、城镇下岗职工以及国家公务员等并没有从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取得多少实惠,这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甚至还赶不上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极不合理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幅提高这些人的收入水平。如,除了完全免除农民的各种税费以外,还要给农民尤其是种地农民大量的补贴;大幅提高城镇职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大幅提高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对农村的调整和发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城乡贫富差距一定会缩小。

下载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城乡贫富差距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浅谈我国公务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内容摘要】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具有重要支撑地位和作用, 它是保障公务员基本权利、......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案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内容和作用,理解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框知识的学习,提高阅读理......

    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2010年社会保障工作出重要部署。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论

    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论一、弱势群体的含义、构成及特征(一)弱势群体的含义弱势群体,也通常被称作社会弱者群体,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从给定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政府已基本建立起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求助、社会福利和优质安置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如......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文法学院刘雪滢519085【摘要】 改革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形成,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经济体制的迅速转轨,经济结构转型的加速进行,客观上要求我们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李智事业11-1201105002807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