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时间:2019-05-14 15:2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篇: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对2010年社会保障工作出重要部署。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强调: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现在起,用不到11年的时间,在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意义重大。为落实2010年社会保障各项任务,加快宏伟目标的实现,2010年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一是扎实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认真组织全国首批320个县和4个直辖市的部分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做好扩大试点工作。继续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巩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成果,完善省级统筹办法。推进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暂行办法。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政策。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落实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职工医保的政策,逐步将尚未参保的其他关闭破产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疗保险。提高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落实基本医疗保险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政策。加强生育保险医疗服务。三是改革完善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积极推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加大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工作力度。建立失业保险动态监测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四是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和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好扶残助残政策,增加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等特困低保家庭的生活补助。将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二、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和征缴工作。重点推进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或居民社会保险。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力争到2010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000万人、41000万人、12700万人、15000万人、11000万人。基金征缴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关于“五缓四降三补贴”稳定就业政策延续一年的措施落实,另一方面抓生产经营正常企业的参保缴费工作,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持续增长,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三、继续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认真做好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研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做好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确保60岁以上农民领到基础养老金。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待遇。通过提高住院医疗保险支付比例等措施,减轻个人医疗费负担。提高新农合筹资比例和补偿标准,继续提高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水平。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支付其他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政府继续增加社会保障投入。

四、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落实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要求,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巩固社保基金专项治理成果,开展医保基金管理使用和企业年金投资专项检查。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个人终身社会保障号,尽快实现全国联网,推进社会保险“一卡通”,努力实现对社会保障对象“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目标。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健全监管

方式,用好人民群众的“养命钱”、“救命钱”,实现保值增值。

五、做好救灾应急和优抚安置工作。完善救灾补助项目和标准,规范救灾款物的管理和使用。健全救灾减灾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城乡基层救灾应急水平。落实和完善优抚安置政策,提高优抚安置对象待遇和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落实军休人员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解决复退军人的实际困难。

六、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完善适度普惠的老年福利政策和养老服务体系。改善城市“三无”老人、孤残人员生活。完善和落实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政策,提高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做好孤儿和困境儿童的救助和福利服务。

当前,我国政通人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国上下社会保障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具备很好的社会条件和物质基础。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需做如下几点:

第一,努力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

第二,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管理,不断提高支撑能力和安全程度。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把社会保障纳入法制化轨道。社会保障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经济制度,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证。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对于推进社会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推进社会保障工作遇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都与法制不健全、监察手段不足有关,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应当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实践,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已经具备较好的立法基础,当前需要加快这方面的工作步伐,把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律,尽快出台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全国人大已将社会保险法等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目前已进入修改论证阶段。同时,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企业年金条例等配套法规,目前也正在积极研究之中。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措施相结合的法律政策体系,将为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开展社会保障理论和战略研究,为制度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我国人口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城乡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这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国情。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这是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特点。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镇化呈加速发展态势,这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当前紧迫问题向建立长效机制转变,从解决城镇社会保障问题向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转变,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理论与战略研究滞后,社会保障规划和制度设计缺乏系统性,政策不衔接,责任不清晰,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迫切需要集思广益,推动社会各界深入开展有关社会保障的理论和战略研究。理论研究要着眼于总结我国社会保障的生动实践,充分认识社会保障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社会保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探索实现社会保障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和丰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以增强工作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战略研究要在认真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加强宏观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对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规划,明确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主要任务,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第二篇: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当前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福利权益,用制度来确保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由国家统管向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转变,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转变,由现收现付向部分积累转变,由政策调整向法律规范转变,初步构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经进入定型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时期。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着力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加快制度建设。要在继续完善已有制度的同时,抓紧制定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未参保人员和无工作老年居民社会保障办法,并妥善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各项制度的衔接工作。加快社会保障立法,形成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措施相结合的法律政策体系。二是建立长效机制。要在继续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统筹层次,抓紧制定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要着眼长远,抓紧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效机制、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社保资金财政分担机制和社会保障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

三是加强经办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社会保障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为核心,加强社会保障经办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服务体系。

四是加强基金安全监管。要建立制度、经办、监督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基金监督工作贯穿到社会保障的每个环节。制定基金管理监督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征缴稽核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要情报告制度,充分发挥行政监督、专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第三篇:对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

对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生活管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对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近些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上已趋于完整,制度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合理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均有重大突破,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跟国外相比,已经没有很大差别,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的缺点与不足依然明显。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目前通过立法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的范围及程度,也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伴随着近几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日趋完善,但是社会保障覆盖面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制度覆盖面小、覆盖人群分类不明确等。部分人群被排斥在社会保障覆盖面之外造成了贫困和严重的社会不公平问题。

加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的首要问题就是保障人群缺乏科学合理的分类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是单独进行,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相关人群,这使各种社会保障措施彼此孤立,有时造成重复,有时出现空白点,最终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效果。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还存在着明显遗漏的人群,例如,农民工、城镇非从业人员、儿童。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还存在重叠的问题。例如,政策未规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可能出现重复享受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首先是按户籍来划分的,分为城镇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项目又是根据就业来划分的。新出台的制度难免摆脱对旧制度的路径依赖,近些年的改革都可以称之为填补漏洞式的尝试。随着原有制度依托的环境的变迁,城镇非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就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也反映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缺乏事前整体设计,完全是被动地在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实践。近年出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都缺乏严格的精算,没有太多风险分散、互助共济的功能,更多的是公共财政支持,不具备社会保险的性质。

另外,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是遗漏了很多重要项目,例如,住房补贴,物价补贴。在当前房价、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完善这些社会保障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经济转轨的特殊性,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工、失地农民等。对于这些群体,地方上有各自的政策实践,但是缺乏国家层面的改革试点。

(二)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包含的项目内容十分复杂,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彼此孤立

这集中表现在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三大主要制度自成体系,独立运行,难免出现相互抵触、相互重叠。其次,社会保障机构繁多,管

理混乱。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医疗保险归人社部和卫生部管理,社会救助归民政部管理。

(三)现行制度设计的障碍

1、伴随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社会分层日益明显,收人差距也日益扩大 从收人水平角度来看,中高收入群体包含了绝大多数具有正式工作的全日制人员,而低收人群体则包含了绝大多数没有正式工作的下岗职工、个体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但是,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固定单位、需要自己全额缴费,他们无力承受20%的缴费率。城镇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策略是希望将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甚至是农民工吸纳进来,但社会分层导致这部分群体收人水平低,过高的缴费率为他们参加养老保险制度设置了门槛。由此可见,社会分层与收人分配差距过大是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社会与经济约束。

2、现行制度中对于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水平设计偏高

但实际上,个体、灵活就业等从业人员虽然只缴纳20%,但没有固定单位的人员只能自己承担社会统筹的12%缴费,也就是说20%的养老保险缴费全部要由个人承担。从辽宁试点的制度安排上看,个体、灵活就业等从业人员负担的养老保险成本明显高于城镇企业职工。

(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地方政府及企业认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会加大用工成本,减弱企业竞争力,影响地区投资环境,他们甚至把社会保险发展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社会保障水平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产业结构正在进行大调整,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低。受目前企业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青年难以就业,中年职工面临失业,老年职工需要养老,致使失业人员增加,参保人员减少,在这种现实的大背景下,社会保险工作步履艰难。因此,笔者认为,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尽快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1、统一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方式

为规范基金的运营,可以对各项社会保险费实行合并征收,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对合并后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的确定,要从考虑本统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就业率等因素出发,确定社会保险总支出水平和合理的费用分摊比例,并做到有利于向“纯积累”模式过渡。

2、社会保险待遇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干的人收入没有不干的人收入高的说法,当然,这种说法不能算对,因为退休职工待遇是职工退休后应享受的待遇。但是,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财力等因素确定社会保险待遇,也是合情合理的。笔者认为,养老保险金的替代率一直较高,应逐步降低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另外,目前“个人帐户”中的利率大大高于银行同档利率,且推算的金额只是虚拟的空帐,没有基金保障,这样势必会加重企业和社会保险机构的负担,应加以改变。

3、千方百计地解决现有保险基金积累不足的问题

对于现阶段保险基金不足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筹集:⑴在国有资产方面,可以将国有资产存量变现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保险基金,这也是对当年低工资条件下工人劳动所得产权明晰化的体现;⑵在养老保险方面,可以通过制定指导性政策来鼓励、引导企业和职工参加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

险,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⑶在缴费基数方面,鉴借西方工业国的做法,可在部分具备条件的地方试行逐步取消缴费限额的做法;⑷在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里安排一块,或建立特殊税种,纳入财政预算;⑸在通过其他渠道筹资方面,可通过发行保险债券,或发行保险彩票等,解决临时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鉴于我国农村地域的广阔性及地区差异,我国可逐步地、有选择地、低起点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从富裕的、接近城市的农村开始,逐步建立起农村自助性社会组织,在银行中开设储蓄保险账户及商业保险,开办保障养老、医疗、意外伤害等与农村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基本项目,并给予其较高的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优惠以提高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适时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作出调整

近年来,许多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已经采取了签定双边协议的办法,解决劳动者在其他国家从事工作遇到的社会保障问题。德国、美国和韩国也对中国提出了类似的问题,要求中国在这些国家设立的公司为其员工参加所在国的社会保险。还有的国家为了增强本国对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其他国家的经济竞争力,采取了削减本国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的做法。我国为了更好的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必然要按国际规则办事,但我国的调整也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不可能与西方发达国家一较高低,只能站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与国际接轨。

(四)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

完善的法律制度必然要包涵着健全的司法机制,因为健全的司法机制是解决纠纷的法律武器,为法律制度的健康运行提供最终保障。当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也不例外,需要健全的司法机制。笔者建议在人民法院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庭,专门从事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案件,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伤害时获得有力的司法保护。在条件成熟后,可借鉴国外普遍实行的专门法院审判方式,建立我国专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院,在审判中充分体现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的特殊性。人民法院对社会保障领域里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对拒不缴纳法定的社会保险费、拒不履行支付保险金义务,不正当使用保险基金、贪污、挪用、侵占保险基金的行为人,应当依法分别追究其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现在,有些地方在人民法院已设立了社会保障法庭,对欠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采取强制的司法措施,追缴社会保险费。充分运用司法机制在保证社会保障法律实施方面具有的强制性和震慑作用。

(五)国家应重视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无论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司法还是其贯彻执行和广大公民的遵守都离不开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辛勤工作,因此,我国必须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对现有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及政策的宣传也很重要,这一点在广大农村地区显得尤其突出,许多农村的农民想参加社会保障,但由于不知道相关法律与政策或对当前的政策持怀疑态度而望而却步。因此,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宣传也迫在眉睫。

三、结论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它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制度之一。社会保障制度是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它为国家的战略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福利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为此,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有步骤的推进;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积极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完成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任务。

第四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的银行卡机会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的银行卡机会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这个转型包括经济机构的转型和社会消费结构等的转型。而以人为本的经济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成为所有政策的中心。在整个社会保障系统中,社会保障卡及其系统作为最前沿的基础工程,金保工程对高性能和安全的卡的需求成为银行卡发展的市场机会。

早期的社保卡采用较为落后的磁卡技术,大多由各地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机构独立或者联合银行发行,而随着信息技术和安全需求的提高,银行级别的高标准的CPU芯片卡、甚至指纹卡成为新一代社保卡的标准配置,尤其是对于社保、交通、金融服务等综合功能需求的扩大,银行在社保卡市场的地位、功能和机会越来越大。资料显示,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已经在社保卡的发放中走在前列,而其他银行也正紧锣密鼓,介入这个爆炸式增长领域。

一、社保卡的现状和未来

1、发了1亿张——社保卡持卡呈现惊人增长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全国的开展,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开始申请发放社保卡。有些地区则在社保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以市民卡、一卡通等多种新的称呼发放。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已批准140多个地区发卡1.9亿张,实际持卡人员达到7500多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今年8月19日在中国卫生论坛上表示,到今年年底全国预计将发放一亿张“社会保障卡”,即有一亿居民将实现医保报销直接结算。也就是说,2010年下半年社保卡的发行数量就将超过2500万张。

而根据人社部审核注册的数据,2008年具备发卡资格的地级以上城市有102个,实际持卡人数达到4400多万人。也就是说,从2008年以来的2年中,中国实际持卡人数量惊人地增长了3000万张。从历史数据来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发卡量全国社保卡是300万张,2007年发卡量是1300万张,2008年估计在1800万张左右。如果以2010年的发卡量3000万张计算,2009年的发卡量应该在2600万张。

图1.2006-2010年中国社保卡发放数量(数据来源:人保部)

发卡量300025002000发卡量***02006年2007年2008年

2、未来还有1亿张的规模

发卡量2009年2010年更重要的还是未来几年的发卡规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社保卡的发放进度还将加快,并将扩展社会保障卡发放人群,在面向城镇从业人员、城镇参保人员的基础上,符合条件的农村参保人员、农民工等群体也将被纳入发卡范围。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将社保卡发放到大多数社会保障服务对象,促进参保人员“人手一卡”。人保部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有一亿人没有参加医保,也就是说,即使不计算换发的数量,我国社保卡的需求绝对数量还有1亿张。

同时,目前,社会保障卡的应用环境也日趋成熟,全国基本形成了以应用软件基本统一、数据集中管理为特征的技术支撑平台。目前全国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中心的联网;89%的地市实现与省级数据中心的联网;城域网已经连接到89.3%的社保经办机构,并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和定点医疗机构。社保卡的发放将迎来爆炸增长时期。

3、银行在社保卡的机会

中国社保卡的发放经历过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相对落后,金卡工程没有很好实施,社保卡的发放一般以地方社会保障局负责,其载体是磁卡,银行作为结算交款等伙伴。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保卡出现了巨大变化,CPU芯片卡成为主流,搭载借记卡、甚至信用卡功能的社保卡已经开始被接受。

目前的基本定义来看,社会保障卡已经具有信息记录、业务经办、电子凭证和信息查询等基本功能,社保卡不但是医疗保险费用支付的重要工具,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业务中也应用了社会保障卡,还有一些地区将社会保障卡应用到劳动就业领域,甚至搭载了银行卡功能,可以支持养老金以及工资的发放。因此,人社部社保卡规范中,明确要求社保卡为接触式CPU卡,并且建议使用国有专用算法。而且,社保卡芯片必须采用硬掩膜工艺,即EEprom工艺。这种工艺和目前很多智能卡芯片采用FLASH工艺不同,对数据保护的安全级别更高,可以满足社保的应用环境和特殊要求。

而从目前各地的实施看,相当一部分地方,已经以社保卡为基础,将社保卡升级成为当地的市民卡,如江苏苏州、浙江嘉兴等城市。而在市民卡的操作中,银行的地位和机会更大。

图2、2008年中国社保卡市场按芯片类型划分的产品结构(按销量=数据来源-赛迪)

4、部分城市和地区社保卡发放实例分析

表一是从一年以来的公开媒体报道信息统计的全国部分城市和地区社保卡发放的情况(数据来源,易繁咨询根据公开媒体报道统计)。根据统计,我们得出目前中国社保卡发放规律的几个基本结论。

a.全国发放:数据显示,1年来,全国22个省市都在发放社保卡(市民卡服务)。b.东部为先:从发展的规模看,福建、山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在社保卡的发放规模上最大,而福建、江苏、浙江、大连等地在社保卡和银行以及银行卡金融功能的接轨上最为积极和有效。

c.市民卡:在社保卡基础上发展成为市民卡已经成为江苏、浙江等地,尤其是二线城市最大的亮点。

d.银行介入: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在社保卡的发放和合作方面已经有一定规模。工商银行和山东省社会保障局和福建社保局等都有合作发放协议。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建设银行、南京银行、哈尔滨银行等银行也分别以各种方式和地方合作发卡。e.新农合:新农合是目前社保卡发放中一个发展最快的种类 f.地方性:地方性股份制银行在当地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对中国银行发展社保卡市场的建议

根据易繁咨询公司对目前中国社保卡市场的数据分析,我们对中国银行在发展社保卡业务方面提供以下战略和战术建议:

1、产品建议:中国银行的品牌

利用中国银行的品牌优势,针对社保卡市场,推出单独品牌以及和地方政府地方城市联名的中银社保卡、**中银联名社保卡、**中银市民卡。在社保卡和市民卡中嵌入中银理财、借机、信用卡等特殊服务,并根据地方的需求嵌入交通卡、借书卡等各种组合功能。让社保和市民卡进入中银银行卡系列。

2、技术建议:采用最新的技术路径

在符合社会保障部技术规范的前提下,以CPU技术为基础,以高规格的银行卡标准来推广。这样做的好处是在宣传的时候可以强调中银卡的绝对安全性。同时,从中国地方政府的竞争心态看,都希望自己的地区成为某种新技术的试点。

3、合作建议: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在决定社保卡发放合作银行以及技术路线等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银行可以依据其他业务在地方政府的影响力,提出社保卡、市民卡等合作方案。

4、目标建议:各类城市制定不同的战术

a.一线城市:一线城市以如何参与为主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特点是发卡数量庞大,但当地都有自己的股份制银行,他们的参与和影响力非常大。如北京的社保卡系统都由北京银行支持,虽然北京的社保卡目前没有金融功能,但当功能拓展时他具有重大优势。因此,在一线城市的发展应该和当地股份制银行以及社保系统合作,及早掌握当地的标准,在当地的发展中分到一定份额。尤其是上海和深圳,目前社保卡只是能够和银行卡绑定,如果转换到新一代社保卡,那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b.二线城市:在二线城市以主导推广市民卡为主

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等发达地区应该是市民卡发展的重点城市。这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最具竞争攀比示范效应。如浙江嘉兴发放了金融功能市民卡,那么相邻的浙江湖州就应该是可以发展的城市。

金保工程一期实施过程中,中央对中西部地区有适当的支持。在西部大开发继续加码的背景下,预计金保二期对西部的支持也非常大。可以选择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合作,中西部地区相对更具有计划经济色彩,可以通过金保二期的合作发放市民卡的方法突破。

c.突破城市:建立中国银行的社保卡示范城市。选择最有可能突破的城市,建立中国银行社保卡系统示范。从目前的信息看,海南省的招标工作即将启动,而重庆、大连、武汉、成都等地正紧锣密鼓的大发展之中,这些城市应该成为中国银行突破的重点城市和地区。

d.新农合市场:参与为主

新农合市场发展很快,但这些地区是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在营业网点和传统强势地区,因此,中国银行应该以参与为主。

社保卡市场的竞争体现技术、政府关系、服务等各个环节,在分析中国银行的竞争优势的同时,易繁咨询建议对目标城市做更一步的深入研究。

第五篇: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第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万州三中 郝朝霞

【课标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知道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战略方针,记住国家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提出的“两个确保”。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绩和人们就业观念发生的变化,理解我国初步形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典型历史图片,讲述典型事例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评价,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法与基本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打破“铁饭碗”、“下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面对社会竞争与挑战;使学生认识到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了职工离退休、失业、就医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二、难点: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和教材,撰写教案,收集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图片、典型事例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文件等。

学生课前调查自己身边人的就业情况和社会保障情况,了解一些流行词语产生的背景和含义,如大锅饭、下岗分流、民工潮等。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

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学生课前调查的结果或学生的感想认识,设问)什么叫“大锅饭”、“铁饭碗”?它有哪些好处和弊端?“下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你怎样看待“下岗”?(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大锅饭”、“铁饭碗”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随着改革的深化,调整企业结构、减员增效、职工下岗分流等现象出现,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又该如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一、就业制度的变化

(教师先利用文字资料、图片等或多媒体课件展示改革前后企业职工的工作、生活状况,然后设计提出一系列问题,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阅读教材,认识就业制度变革的必然性、变化及其成就,理解国家为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作出的努力,概括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明确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

1、就业制度的变化和成就

教师提出问题:

(1)“大锅饭”、“铁饭碗”要不要打破?为什么?打破“大锅饭”、“铁饭碗”后,该建立什么样的竞争淘汰机制?又应怎样安置大量的下岗职工?(学生讨论回答)

(2)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实现我国就业制度的转变,逐步建立了什么样的就业机制?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阅读教材了解)

(3)结合教材“说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教师可通过课件或其他方式向学生提供党和国家对我国就业制度转变作出的重要决策和重要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建立新的就业制度是改革发展的必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加深对持证上岗、培训、招聘的理解。(同时,适时地鼓励学生发奋学习,全面发展并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再就业工程

教师提出问题:

(1)如果你们作为国家或省市领导人,你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下岗职工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

(2)为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国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国家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具体做法有哪些?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提出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出台了哪些优惠措施?(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正文P141—142并概括、归纳)

(3)请结合课前调查的情况,举例谈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效果。(两三个学生讲述身边下岗职工再就业成功的典型故事,加深对再就业工程的认识,)

3、就业观念的变化

教师提出问题:

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怎样深刻的变化?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142的正文和小字讨论回答,再把大家列举的那些变化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得出人们就业观念主要有两大变化的结论)

(教师设问)中央再就业工作会提出的再就业问题,主要是城市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农民存不存在就业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实现这一新目标的关键是什么?由此过渡到农民的就业问题。

4、农民的就业问题

(针对农村和城市学生的差异实际,教师设计不同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民工潮”问题,进一步认识到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在整个就业制度变革和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中国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便是要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因为没有农民的小康,中国就不可能称之为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中国就不可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对此,党和国家正在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子目过渡)就业制度的变革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由此提出问题:下岗职工在再就业前没有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其生活该如何保障?其子女入学的费用该如何解决?在私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中就业的职工,退休后没有退休金的情况下该如何生活?取消公费医疗后,职工生病需要的大量医疗费又该怎么办?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

(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特别是与改革就业制度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系列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者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思考回答上述问题时,可能会说出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认识上可能有失偏颇,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加上人口

众多、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尚需一个过程,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此,党和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主要措施和重要作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教材并联系生活回答:

(1)党和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上做了哪些工作?

(2)国家提出的“两个确保”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提出有何积极意义?

(3)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举例引导学生比较新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前后,自身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的变化,体会)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一方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生活的关爱。

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除教材提出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外,还包括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教师可作适当补充,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通过口述或多媒体展示相关数据,进一步说明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到2007年末,全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亿人以上,参加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人数均超过1亿,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7775万。

小结新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就业制度的变化是引起社会保障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就业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二者相辅相成,不能截然分开。

【练习巩固】

1、我国开始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时间是()

A、1956年B、1978年C、1997年D、1998年

2、参加自学考试、技能培训等在青年中日益盛行,主要是为了()

A、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B、保住“铁饭碗”

C、提高素质,增加收入D、多拿文凭,提高收入

3、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B、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C、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明确提出的“两个确保”是()

(1)确保医疗保险(2)确保养老保险

(3)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4)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A、(1)(2)B、(1)(3)C、(2)(3)D、(3)(4)

5、课后思考:

推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将会产生哪些新的职业,这些职业会对我国人民的就业产生什么影响?

下载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

    文章标题:基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探索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探索。 我国社保制度的建立始于新中国的建立,从那时起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农村社保制度的探索。 改革开放前,农村的社保制度主要立足于集体经济,集体经......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从给定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政府已基本建立起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求助、社会福利和优质安置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如......

    社会保障制度

    摘要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

    社会保障制度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保障制度》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受到广大国......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1、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三大挑战。从长期看,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从中期看,要减轻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社会......

    社会保障制度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保障制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为了实现社会保障目标,由国家和政府成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组织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定义: 1、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