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工商局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9:1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诸城市工商局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诸城市工商局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诸城市工商局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诸城市工商局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中央一号文件出现“家庭农场”概念后,诸城市委、市政府积极把扶持发展家庭农场作为深化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重要举措,积极培育引导,大胆改革、创新,全面规范管理运营,家庭农场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家庭农场发展现状

自4月3日我市第一家家庭农场——诸城市丰盛烟叶家庭农场成立以来,到目前全市共注册成立家庭农场594家,出资总额33908万元,种植面积近11万亩,全市13个镇街中全部成立了不同数量的家庭农场。经营范围主要涉及农产品(粮食、蔬菜、食用菌等)、畜牧(养鸡、养猪、养牛、养特种动物等)、果品(苹果、桃、草莓、瓜果等)、茶叶、花卉苗木等多个行业领域。借助各级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全市家庭农场在数量、规模、地域、行业分布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涉及的产业广范。从家庭农场经营服务范围看,已基本覆盖了全市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包括黄烟、粮食、蔬菜、畜禽等多个领域。目前已登记的594户家庭农场中,1从事黄烟、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的439户,占73.9%;从事传统的粮食种植的39户,占6.7%;从事特种动物养殖的43户,占

7.2%;从事传统畜禽养殖的13户,占2.2%;从事种养结合的1户,占0.2%。

二是,覆盖面广。从家庭农场区域化布局看,全市13个乡

镇都因地制宜,依托优势产业发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家庭农场,最多的贾悦镇依托黄烟种植优势,发展黄烟家庭农场103家。

三是,组织形式多样。目前在我局注册成立的594户家庭农

场中,以公司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注册成立的分别为4户、17户、573户,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其中,以个体工商户形式居多,占96.5%,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家庭农场以家庭或家庭成员为主要投资、经营者,并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者,与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特点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个体工商户的登记程序相对简便,家庭农场的申请者可以就近到所在地工商所办理相关手续、领取营业执照。

四是,发展积极性高。近年来,诸城的“种养大户”发展已

初具规模,但其发展局限性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捕捉农业政策信息的敏感度较高的一些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的积极性较高,纷纷到工商部门咨询,申请登记为家庭农场。虽然“种养大户”与家庭农场两者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但是家庭农场是经工商登记的,具有名正言顺的法律地位,无论是在争取土地政策、农业补贴、融资贷款,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等均具有优势,促使越来越多的“种养大户”通过转型发展壮大,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业市场主体的转变。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是,强化宣传,推动发展。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

业组织化建设问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贯彻意见和推进措施,营造了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良好氛围。具体工作中,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开展家庭农场相关知识进社区、进农户、进田间“三进”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开辟宣传专栏、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形式,广泛宣传支持和鼓励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重要意义,并邀请省农工委的专家领导就家庭农场发展工作进行了调研指导。工商部门则发挥工商所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利用市场巡查、年检验照、社区走访等机会,深入讲解家庭农场的设立条件、登记程序等,引导农户走新型农业发展之路。另一方面,部门联合、推动发展。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题召开了工商、农业、经管、畜牧、财政和各镇街分管领导、工商所长、经管站长及家庭农场代表参加的全市家庭农场建设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诸城市家庭农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并将家庭农场建设列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在全市208个农村社区设立了家庭农场服务窗口,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沟通、材料领取等服务。工商、农业、经管、国土、畜牧等部门成立家庭农场发展联动服务小组,联合开展教育培训,共同出台帮扶措施,开展现场联合办公,为家庭农场申办等提供便捷服务。

二是,完善政策,扶持发展。诸城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家庭

农场作为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诸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建设意见》、《诸城市鼓励扶持家庭农场建设的暂行办法》等文件,从资金扶持、手续审批、管理运作等方面配套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在资金扶持方面,市财政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各类家庭农场

建设发展。工商部门则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了《关于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鼓励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简化登记程序,降低准入门槛;开辟了登记注册“绿色”通道,下放登记权限,坚持“零收费”原则,明确“家庭农场”的登记注册流程,从注册登记到发放执照实行全过程提供申请、受理、审批“一站式”服务,而且从注册登记、合同、商标、广告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三、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正处在探索实

施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是,各镇街发展不均衡。虽然全市13个镇街都因地制宜,依托优势产业发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家庭农场,但从数量看发展并不均衡。目前全市已登记的594户家庭农场中,最多的贾悦镇

103户,其次是石桥子镇94户,最少的皇华镇,仅仅发展6户。

二是,集约化低、经营规模小。全市已登记的594户家庭农

场,多数从事单一的种植、养殖,整体上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不利于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和抵抗市场风险。从组织形式看,多为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以企业组织形式登记的家庭农场很少;从注册资金(本)看,出资在10万元以下的124户,10万元至100万元的432户,100万元以上的仅38户。

三是,土地流转困难。近年来,虽然政府部门为优化农村土

地资源配臵,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通过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四种模式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但由于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多数农民仍然把土地看成是“老本”和 “保命田”,不愿也不敢轻易放弃土地使用权,特别是近两年粮食价格上调,部分农民工返乡,土地流转更

加困难。

四是,发展资金短缺。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比较效益低,回报见效慢,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贷款融资很困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

五是,缺乏高素质人才。由于家庭农场主体多为土生土长的农民,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抗风险意识不强,部分农户对机械化作业认知程度还不够,经营观念有等更新,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加快家庭农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通过广泛宣传,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什么是家庭农场,积极稳妥地发展。工商、农业等部门加大对“家庭农场”的行政指导和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家庭农场”,积极支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抓好示范引导,从培养典型入手,大力推进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围绕特色产业以及优势主导产业,扶持一批示范性家庭农场,发挥好其示范效应,改变农业生产低效现状,进一步提升农业收益,为全市农业生产发展注入活力。

二是,部门各司其职,确保农场规范经营。建立农业、农机、工商等部门联系沟通制度,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跟踪分析评估,创新管理模式,灵活处理家庭农场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回访服务,强化事后监管,主动与家庭农场建立联系点制度,对农场的经营方向、经营行为及经营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指导,制定回访计划,加大回访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建议由工商、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对登记注册的家庭

农场进行“定期回访检查”,要依照自身的职能进行回查,重点是宣传政策法规,检查其遵纪守法情况,帮助排忧解难,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农场规范经营。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资金周转困难随时危及到家庭农场的生存与发展,应将家庭农场等同于小微企业对待,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政策倾斜,拓宽家庭农场的融资渠道,建立经营扶持专项资金。各级政府应制定并出台地方家庭农场评估标准,健全和完善家庭农场各项登记备案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

四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加快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步伐。建立和完善市、镇街、社区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开展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提倡和允许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有偿转让;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交易平台,依法建立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标准化合约,严格合同管理,维护双方权益。

五是,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细化家庭农场扶持细则,财政补贴方面鼓励地方将新增农业补贴、财政奖补资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向家庭农场倾斜,不断扩大家庭农场发展数量和规模;积极争取设立财政专项发展资金,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

第二篇:家庭农场调查报告

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前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曾说,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家庭农场作为一个规模化的经济组织最早于十六世纪在英国出现,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奠定了基石,并成就了早期的农场主资本家。随后,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的典范在西欧乃至全世界发达国家广泛推广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道路并推动了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发展至今,土地规模化经营方式更加多样化,除了家庭农场制以外,还出现了专业合作组织、雇工农场制等形式。

“家庭农场”作为一个舶来品,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则表现为所谓的“种养大户”,然而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宁波试点以来,一直以地方实践为主,中央层面尚未对其作出明确定义。家庭农场当前在我国的兴起是有着深刻的现实和历史原因的:一方面,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动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外转移,形成了农村耕地的大量闲置,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联产承包制度,在本质是依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闲置了农业的商品化和规模化程度,同时造成了农村的普遍贫困,当前有必要进行适当引导以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2013年春,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由此成为一个新型的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并在全国兴起了创办家庭农场的热潮。

江苏有发展家庭农场的客观条件,首先,江苏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江苏省农业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其次,江苏在改革开放后,依托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人力和资金,大力发展工商业,并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具备经济优势;再次,江苏省城镇化建设和工商业的发展吸烟呢了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兼业,土地的闲置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具备了条件。

在当前政策鼓励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号召下,江苏省就家庭农场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于2013年3月份出台了关于家庭农场登记工作的有关意见和其他相关配套的政策建议,家庭农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空前提高,截止四月底,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已有两百来家。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家庭农场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发展尚不成熟,家庭农场作为一个新事物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之中,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我们不应该把它看做一个自然发展的成熟事物,也不应该过早地把家庭农场看做是解决农村农业发展问题的唯一道路并推而广之,应该通过具体而有效的实践来辩证的看待家庭农场对于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基于我国国情的局限性,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而这正是我们调查的意义所在。

一、研究方法

由于家庭农场在我国目前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并没有一个相当透彻的了解,因此作为一个探索性的调查,拟定采用访谈法比较适当,在获得充分的和深入的信息之后,可以考虑使用统一化和量化的问卷调查法。

费孝通曾在江苏进行田野调查时,根据工商业和农业发展状况将江苏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苏中和苏北在工商业的发展程度上弱于苏南,但农业的发展却走在前列,目前由于产业结构的转移和农业劳动力的流动,为苏中和苏北的农场化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分别选择了南京六合地区和扬州北部武坚地区以代表苏中和苏北地区,以此一窥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全貌。

在调查的内容上,我们主要就农场创办的条件、农场劳动力的来源、土地流转的面积和来源、农场的经济收益状况、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农场发展的技术和资金状况、农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销售渠道以及外流劳动力的保障和安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此来形成对于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一个整体性认识。

二、江苏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

目前,江苏省关于促进家庭农场的步伐走在全国的前面,在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不久就于2013年3月份出台了关于家庭农场登记工作的有关意见,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也如火如荼,截止四月底,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已有两百来家,其中登记注册的形式有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四种。

我们所选择的南京仁河农场和扬州万年红农场都分别是南京六合区和扬州地区建立的第一家农场,因而比较具有代表性,同时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比较意义。在对个案现状的介绍中,本调查将从农场劳动力的来源、土地面积和来源、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

从农场的劳动力方面来看待农场的现状,就首先要分析劳动力的自身属性、来源和劳动力结构。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农场的建立者都是本村村民,多是下岗退休职工、原有的种植大户、经营乡村工商业的个体户和一些大学生村官等,从他们的职业特征看,一般都有同外界打交道的经历和较广的人际关系网络,也都比较有商业头脑和冒险精神,做事情比较深思熟虑,他们对中央政策和举措比较关注,同时也熟悉他们所从事的农业项目。如果按照陆学艺对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分层的话,他们应该属于农村精英,属于农村中的上层和中上层人群,因为建立农场首先需要必要的资金,其次还需要相应的农业技术,再次还要能够有相当的人脉来实现土地的流转和推动农产品的销售,最后还能够熟悉中央的扶持政策,而且具备对未来的眼光和冒险精神,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农场主的必要条件。农场的创办者一般都是男性,其中以四十岁上下的农民和大学生村官居多。

在农场的经营中,一般还是以家庭成员为主,在个案中,周大爷和张大叔既是农场的创始人,还是农场机械的操作者和技术员。但是,仅仅靠家庭起早贪黑管理农场的生产是远远不够的,在南京和扬州的农场中都普遍存在着缺少农业劳动力的情况,更加缺乏的是长期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使用以雇佣工为主,专业的技术活需要聘请专业技术员,简单重复的劳动以本村劳动力为主,这些劳动力一般都只是暂时性的,平素到外地务工,农忙时为农场打工,但在农场干活的工资一般不低于在外务工的工资,否则有缺乏劳动力的危险。在扬州地区,很多农民实际上都已经不再从事兼业行为而成为工厂的正式工人,这使得农场雇佣工人就更加困难,在一些情况下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妇女和老人也成为雇佣的对象。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两地的家庭农场主都是由先前本村的种养大户转化而成,在先前已经从本村农民的土地手中通过合同的形式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权,他们的土地面积和水面总面积分别为100亩和260亩。承包土地达到一定的规模是注册登记为家庭农场的一个必要条件,政府规定了最低标准但没有最高上限,但提倡一个适当的规模。规模过小就不成为规模经营,规模过大会由于没有精力和资金的支撑导致经营出现高风险,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面积浪费,就个体家庭而言,一个个体家庭的经营规模通常在100亩到300亩之间。

从农场的产业结构来看,两地的农场虽然经营生产的具体品种因地域而有所差异,但都存在着种植业和养殖业并存的情况。仁河农场种植谷物、高粱同时养鱼、养鸡,万年红农场在种稻子的同时也养羊、养鱼。从农产品的生产结构来看,这种农业近似于一种立体农业或循环农业,从有限的土地达到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是这种农业方式的显著特色。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结合企业可以达到互补的目的,水面、草地、树林和耕地是一个相互结合的整体,通过废物利用和肥料的转化可以使农场既有最大化的收益,也降低了来自于市场的价格风险,同时还保护了环境。

然而,在农场经营的经济效益方面,两地的农场有显著的差异。仁河农场基本上在收支上保持平衡,在扩大再生产和投资上存在着资金困难,目前周大爷对农场的发展正处于观望态度而万年红农场则净收益额达30万元,同时还准备在此基础上扩大投资兴建羊圈和鱼塘。农场经营的投入和产出比直接决定了农场的经济效益,并影响了投资者对于已有产品和产业的信心。仁河农场由于机械化程度受到较大限制,从而导致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而政府的补贴又没有落到实处,同时生产的产品还受到商贩和收购站的压价,导致农场的成本飞涨而收益受到限制,经济效益较低。万年红农场则不同,在受到政府补贴的同时,提高了机械化的水平降低了人力成本并努力开拓销售渠道,因此实现了盈利丰收的局面。

三、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在对家庭农场的实际调查中,农场主对国家在努力促进和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方面的意图是充满期待的,但是目前的困境也是阻碍家庭农场发展绊脚石,在对未来政策支持的期待中,必须要首先厘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访谈的资料中,以下几个方面是对农民农场建立和经营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一)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

从六合农场和扬州农场的对比来看,农村土地使用权是否能够顺利转让是家庭农场建立乃至经营的一个首要因素,也是一个前提条件。农村土地如果不能够顺利转让,会严重影响到农场主对于土地的自主经营权,田块之间的分割使机械化成为一个难题,也会影响到土地土质的改善,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会增加农场的经营成本,降低土地的利用效益和农场的经济效益。

在南京六合区,村集体的土地是以户为单位的,每一户都有固定不变的土地,农场主为了取得土地的承包权首先不得不与一个大队(约30户家庭)进行协商和谈判,因为土地都是固定的,土地之间有明确的界限,所以必须同时处理好与30户家庭的关系,那么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得在处理农场经营事务上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分散了,而且如果处理不好和农户之间的人情关系,租赁便成为一个大难题。在扬州情况则不同,扬州市所属地区的耕地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五年将土地做一次调整,重新分配土地,耕地分配不以家庭为单位,而以拥有该村户籍的个人为单位,这样可以保证新出生的婴儿或因婚姻转入该村的居民尽快享有土地,对于户籍已离开该村或者去世者拥有的土地将做及时的重新分配。此外,因为同一个村耕地的质量没有太大的差距,所以在分配上,农户虽然拥有固定的亩数,但是没有固定的方位,每年耕种的田亩由村小组进行分配,这样可以实现村里的耕地合理流动,为家庭农场合并地块规模经营进行机械化耕作打下了基础。

土地使用权的转移还直接关系到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和使用权。在南京六合地区,由于土地转让是要逐个协商的,在协商过程中,每家每户承诺承包的年限不一,有的五年,有的是十年,还限制了土地上的作物种植的种类,农场主获得的只是经过合同确认的有限的使用权,在自主经营权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而且由于农民对于土地意识较强,通常不会全部转让,且不允许平整各地块之间的田埂,因而使得本村农业机械化的推广程度受到阻碍,这无疑增加了成本,影响了农场主的积极性。在扬州,因为土地的转让是以村集体为单位的,而且土地不是固定的是流动的,农户不需要担心自己会失去土地,这使得大规模的耕地集中成为可能,从而为机械化耕作打下了基石,而且由村通过招标转让的土地是比较稳定的,农场主不需要同每家农户去打交道,在土地的使用过程中,农场主的经营权是相当自主的。

土地的租金的发放也因土地转让的模式而异。在南京六合地区,因为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是不经过基层社区,村里对土地的转让也不知情,农场主对土地的承包取决了农场主与当地农民关系的处理,涉及到“理”和“礼”,土地租金的多少多少要考虑农场主与农户的人际关系的好坏。在操作的过程中,程序是冗杂繁复的,而且如果这种关系处理不好会影响到土地租赁的稳定性和村民之间的矛盾,通常这种利益的分配是非常复杂的。扬州的情况多少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它通过招标的办法,出价最高者可以获得土地的承包使用权,而且是经过合同承认的一口价,此外,如果农场主当年盈利,还有额外的红利按人头发放。这样,就杜绝了租金高低不平的状况,减少了村民之间的不平等感,农场主也不用因为要处理与农户大量的人际关系而劳心劳力。

(二)政府和基层社区对家庭农场的支持问题

来自政府政策的支持对于农场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落实上级的政策给予农场以支持可以为农场的发展提供政策优惠和项目倾斜,能够提供价格稳定、财政补贴和免税等措施,另一方面,政府也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提供者,道路的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灌溉工程和电力设备都要由政府来提供。然而,在我们实际的调查中,政府发挥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在南京六合区,政府在农场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够的,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基层政府与农场之间存在着一个断裂层,基层政府未能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农场的号召,基层“土政策”和中央政策存在着不一致,而这一点源于政府层面上“重商轻农”的思想,在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工商业作为政绩的一个主要考核层面受到重视和关注,而农业被认为是拖后腿耗费财政补贴和不能创造大量经济效益和政绩的弱势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因此,基层政府既对土地转让的情形不甚清楚,也不知道本地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政府与农场的联系较少。其次,基层社区领导班子老化,在思想上较为保守,行政效率较低。据农场主周大爷介绍,在当地的一些地区,大队长(或称组长)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他们比较关注自己在岗时的收益,对于农业的发展并不关心,并且从某种程度上阻碍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虽然可能有大学生村官,但他们通常只是将村官作为一个跳板,经常忙于处于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对于农业的发展不够关心,这就使得整个基层社区缺少真正能够支持农场发展的干部和官员。

再次,政府缺乏在公共服务上面的主导作用,这主要是指首先上级政府和基层社区对于家庭农场缺乏一个明晰的概念,另外,它不能在政策措施上起一个引导作用,缺少在政策和法律上对于家庭农场的支持,例如,它没有对村集体如何转让土地有一个相当成熟和可行的引导措施,也没有在提高和稳定农产品价格方面做出努力。而且,政府对农场的公共设施服务是不到位的,政府在财政投入方面明显不足,道路系统、灌溉系统和电力系统都没有进行有效的规划,这也与土地的转让情况密切相关,因为在土地使用权不能完全转让的情况下,政府如果不能和农户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很难在农户的地面上新建公共设施的。

最后,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职能划分条块化,在修建农用建筑如机库等等需要国土资源部门的审批手续,农业部门不能干涉。在农机机械、机械柴油和秸秆焚烧等补贴上,农机部门的补贴不是补贴给土地权利的使用者,而是给与出租使用权的农户,这就使政府的财政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真正种田的不得利,没有种田的拿补贴。

总而言之,地方政府和村庄对于农业发展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不重视不清楚,基层社区与家庭农场之间存在着断裂,领导班子缺乏改革和创新的思路,不能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服务,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责任不清,职能的条块分割使财政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无疑会加大家庭农场的运行成本,甚至会阻碍家庭农场的发展。

(三)人力资本的缺乏问题

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和农村精英的外流,劳动力的使用是相当匮乏的,通常的情况是有的农场主既是技术员也是机械操作者。相比传统乡村里紧密的亲缘和地缘关系,家庭农场或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改变了传统的土地经营方式,以土地为纽带的农村社会关系发生了改变,这一改变强化了农村社会的业缘关系,同时加速了传统的互帮互助的交际关系向以货币为交流媒介的物质交换关系的转换,村民之间的交流更趋向去世俗化和城市化。

由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机械化的不断推广,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进入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传统农村里农忙时互帮互助的劳动关系逐步瓦解,遇到农忙时,传统的”换工”说法也就不存在了,雇佣劳动力成为解决农忙耕作繁忙问题的主要办法。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被雇佣从事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并非当地村民,而是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员,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青少年受教育年限的增长,当地大部分农村青少年没有种地的经验和技术,他们中的大部分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产业;另一方面,由于在当地工厂打工的农民工作时间固定,无法抽身农业生产。这两者原因导致了即使在农忙时也很难找到当地的人来进行农业生产。家庭农场主和大型种养户由于其经营的土地较多,农忙时自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在当地无法提供充足劳动力时,大量苏北或安徽的农民到这里给农场主或者大型种养户打工,形成“短工”,这些流动的农民有效地支持了农场和大型种养户的农业生产。在实际调查中,不仅缺乏简单的劳动力,而且更加缺乏技术型的人才和管理型的人才,对于高端的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在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对立的情况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农村精英大量外流,农村出现“空心化”的趋势。人力资本的缺乏将是今后制约农场发展的一个长期问题。一方面,基层社区缺乏一大批真正关注农业和农场发展的基层干部,基层干部的老化和传统思维使得他们缺乏落实中央政策的上进心和决心,而农村发展中的现实环境又使得城市精英和大学生村官不愿意扎根农村,使得农场发展缺少自上而下的基层支持。另一方面,农场在发展中缺少一批懂技术懂管理,能吃苦,愿意为农场服务的劳动力,长期劳动力的缺乏使得农场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后劲和坚固的支撑。

(四)家庭农场发展中的科技支持问题

农场主所具备的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的推广是一个直接和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相关联的问题,从而决定整个农场预期收益和效益。我们考察了两地家庭农场在农用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的情况,发现农场在技术的推广上还存在欠缺。在六合区,很少有人前去农场推广农业技术,农场缺少懂农业技术的人,而且很少有农场主参加专门的技术和管理培训,为了学某项技术,周大爷开玩笑说,不得不向南京农科院长期上门“取经”。在扬州,虽然有关于农技的培训和讲座,但是培训的内容和讲座很大程度上是与实际情况相脱离的,而农民真正想听到的内容却很缺乏,培训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周大爷向我们介绍说,除了特殊的技术需要专门向专业人员请教外,其他都凭借已有的经验来运作,不存在什么改良或引进品种以提高产量之类的想法。作为一个家庭农场,投入过多的技术会增加生产的成本,虽然市场上倡导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但是产品如果没有标识,就不会产生消费者对于特定产品的认同感,同时滥用农药、添加各种药剂或激素以谋取利润的侥幸行为也成为可能,因此,生产者生产健康的农产品不是靠技术,而是靠“良心”。这是一个关于技术的悖论:绿色低毒无污染的农药确实能够促使农产品更加健康和生态,但是却使成本提高了,农民出于逐利心理,仍会采用传统高毒高效的农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如何使科技真正为民所用并为大多数农民所接受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国家经常号召“科教兴农”和“科技支农”,但是科技对农民的支持还是很欠缺。农业科技在理论和实际上的落差有时会使科技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且科技对于农业的支持是很有限的,因为它首先缺乏一批能够学习科学技术并能够运用到农场的致富的人。而且,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在部分村庄缺乏检测生产资料的设备和简易技术,使科技在兴农方面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五)出租土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保障问题

费孝通说过,“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才不兴”,土地的转让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关系到出租土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保障,也关乎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没有相对应的配套政策,农村和农场也不可能顺利的发展。在当前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宏观背景之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他们虽然能够获得短期的受益,但长期来看,一个长期稳定的保障制度和促进出租地农民的长期就业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而目前我国在体制方面还是非常缺失的,在关于出租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上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体系和举措。

张叔叔认为,如果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养老保障和就业安置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一旦出现经济上的动荡,农民们很可能会单方面解除合同重新取得土地的使用权,会对农场未来的发展形成不稳定因素。因此,家庭农场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农业的问题,伴随而来的还必须要有相对应的配套措施。

四、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

家庭农场在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英美国家在享受了这种土地制度带来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尽管我们并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国外已有的做法,但通过有益的实践依然能够找到适合于我国的发展道路。在南京和扬州的调查至少给了我们一些启发,通过对于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下列一些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措施。

(一)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为农村土地顺利流转创造条件

在土地的流转方面,扬州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借鉴。从某种程度上说,土地的自主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权密切相关,而无关于土地所有权,因此要实现土地顺利流转就是要实现土地使用权利的顺畅流动。要实现这种顺畅流转就必须要提供一个必要的前提:农场主只与一个代表大多数或集体的意志打交道,无论这个代表是政府还是村干部。这个前提能够减少农场主和农户协商的中间环节,减少协商中的难度和阻力,通过谈判或招标这种现代化的方式,将农场主和农户之间的这种物权转让关系以契约的形式规定下来。然而,要实现这个前提,就要依靠村庄内部的整合或者村集体的有效推动,以代表整体家庭的行动意志。

(二)稳步推进城镇化发展,顺利实现出租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城镇化发展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农业人口顺利转入城镇和实现安居乐业是实现城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首先,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对城镇化的发展做一个长期有效的规划,逐步推进城镇建设,适当放宽对农农村户口向城镇户口转化的政策,鼓励有能力的青年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减少流动农民对土地的依赖,避免土地的闲置,让土地流转到有经营能力的人手中,促进家庭农场等一批高效率的农业经营模式发展。其次,要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切实解决出租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为家庭农场的长期经营提供一个坚强的堡垒。最后,要加强对于农民的技能培训,推动一部分人成为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优秀劳动者,另一部分人则在城市稳定长期就业,以稳定家庭农场土地承包的使用权。

(三)加大政府对农场的支持力度

政府对于农业的引导和支持是促进农业和农场欣欣向荣的外在环境和客观条件,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支持。首先,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建设村镇的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对村镇整体土地格局进行规划,加大对灌溉水利设施、电力系统和道路系统的投资,为农场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在政策上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实施政策优惠和倾斜,对土地的实际使用者而不是出租土地者给予补贴,对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减免税,稳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户建立农场的积极性。再次,要从根本上转变当前“重商轻农”的思想,将农业的发展和农场的发展状况作为政绩考核的一大指标,真正给予家庭农场的发展以重视。最后,工商部门和质检部门应加强协作,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控和检测体系,以控制农产品的质量,激励农场主把好质量关。

(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减少家庭农场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

家庭农场在我国作为一个新事物,其发展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要减少这种经营风险,就必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形成成熟的农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稳定农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使得农场主能够从中获益。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业保险市场和农村融资市场,切实解决农户资金短缺、融资难、资金周转不畅的问题,减少农场在经营中面临的市场风险。在科技服务方面,可以与高校实施对口联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强项目的引进,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和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培育企业和行会等多种形式的农业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经营者的组织程度,实现信息共享,制定产品标准,提供科技和管理服务,增强收集市场信息、争取政府支持和保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五)实现产供销一体化,走品牌经营之路

家庭农场不同于种植大户的首要方面就在于,它是一个法人组织,其实质是一种现代企业的形式。家庭农场作为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不仅仅是能够存活,能够生产满足市场需要的农产品,而且是要能够走出去打响自己的品牌,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对于农产品的简单销售不足以走向品牌之路,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家庭农场可以自己或合伙入股进行深加工、包装和销售,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避免层层压价的现象,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建立自己的品牌,从而实现家庭农场的长远发展。

在当前城乡二元对立的结构性体制中,农村的发展同城市强劲的势头相比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农村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人们耐以生存的消费品,但农村和农户却处于一种被压制的地位而很少从中获益。要改变这种局面,走农业工业化道路是必然的,农村只有建立自己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才能获得独立的地位,才能与城市的农产品竞争。因此,农场主从长远利益考虑,只有在在生产农产品的同时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值打响农场的品牌才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第三篇: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平川区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我区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

一、平川区家庭农场现状

截至6月,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家庭农场37家,经营产业覆盖粮油、蔬菜、畜禽养殖、水产、苗木等产业。家庭农场逐步成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区

亩至

亩家庭农场家,占

%:

亩到亩家庭农场

家,占

%:

亩至

家庭农场

家,占

%:

以上家庭农场家,占

%

2019年,评定“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家。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引导,稳买推进土地有序流转。

我区坚持以市场导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推进士地流转工作,健全区乡村级士地流转服务平台等,积极引导地向家庭农场的有序流转。

(二)规范管理,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完善家庭农运营制度,健财务制度,建立全面的农业生产记录,规范家庭农场运营机制。

(三)强化服务,提升家庭农场综合实力。

加强培训提升家庭农场经营者素质,提高经营能力。

三、存在困难

(一)农业生产高成本、高风险,效益低。

一方面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成本逐年增加。

(二)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存在不确定因素。

一些农户对土地流转存在心存顾虑,导致一些农场流转来的土地不集中,有的租期短、变数大,农场主不敢投入,增加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制约了农场扩大经营规模。

(三)家庭农场融资难。

家庭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融资难,难以扩大生产,影响了农场的正常生产秩序和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

(四)家庭农场设施薄弱。

多数家庭农场的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基础设施修建费用较大,农场主因陋就简,基础设施薄弱,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五)受人才制约较大。

家庭农场经营者多为种养殖大户型而来,文化素质偏低对农场的管理较粗,产品市场营销意识不强,产品没有向精深有效延伸。

四、意见建议

(一)加快土地适度流转规模。

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发展上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形式,推进承包上地向家庭农场规范流转,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入才流转土地,逐步建立士地向规模、向“能人”集中的激励机制。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围绕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困难,在农业补贴、资金奖补、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扶持,提高其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

(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形成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组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联合体,构建完善的新型衣业经营体系,实现三大主体融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四)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与技术指导,提升家庭农场生产平。

根据家庭农场类型,通过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家庭场主培训班,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培育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现代农业。

第四篇:家庭农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一、前言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促进家庭农场这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常宁市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实事求是,苦干巧干,发挥地区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不断改进生产方式,特别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次调查是关于常宁市家庭农场模式设计背景数据的调查,主要从畜禽养植大户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和概括。回顾中国共产党执政在中国的90年光辉历程,其中,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成立之初只有几人的小组织发展到如今拥有八千万党员的中国执政党。这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冲破重重困难,在夺取革命斗争以及追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让我们见证到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光辉历程。农业经济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农不稳”的想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要。近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改造建设,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宏图和农村经济政治改革的若干项措施,中央连续八年将“农业”问题列为中央一号文件中,所以,只有解决好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发展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在宏观发展上才能有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贯彻落实,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家庭农场发展概况

当前,常宁市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后5年常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发展为主题,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新城镇建设步伐,全面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水平。常宁市的经济发展将步入新的阶段,城乡面貌将发生新的变化,人民生活将提高到新的水平。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早期,家庭农场主是独立的个体生产,在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后,有的农户集体承包较多土地,实行规模经营,也被称之为家庭农场。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家庭农场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克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家庭农场比一般的农户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易于政府监管。

三、发展中的问题

家庭农场是2012年前后才兴起的新型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一直以地方实践为主,中央层面尚未对其做明确定义。尽管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和生产实践经验,但由于缺少资金,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长期性投入能力不足,加上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的隐忧,使家庭农场主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以下是一些明显问题:

1、家庭农场缺乏清晰的定义。对家庭农场的含糊定义,影响到如何界定、如何扶持、如何引入登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2、难以得到相应的扶持政策,缺乏设备和改善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一些农民流转了大量土地做农场经营,但是受没有进行土地整理的限制,地被分成若干小块,遇上机耕道,必须自己扛着小型农机到另一块田里去。昂贵的租金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搞土地整理自己又无财力完成。

3、融资难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一大障碍。一些试验阶段的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却遭遇了融资难题。农民很少有可以抵押的资产,靠少量贷款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4、土地流转不规范,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租地规模。面对农户承包地极其细碎的现状,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最大的困难就是租到成方成片的土地,并确保租期较长、相对稳定。但由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糊和农民的惜地意识,许多农户不愿长期出租土地,致使家庭农场难以稳定地保持足够的土地经营规模。

5、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落后。渠道淤塞极其严重,每到旱涝天气,农业用水根本不能保障。

四、实施建议

推广家庭农场,应明确家庭农场的定义,加大扶持力度,制定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探索建立注册登记制度,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定义明确后,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家庭农场等注册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

2、对符合以上条件的规模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同时接受行政部门的管理与监督。各地应落实中央关于各类补贴向种养大户倾斜的要求,将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有机统一,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明确家庭农场可以优先承担涉农建设项目。

3、应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引入事前准入审核、事中监督管理诸机制,规范土地流转过程,保护流转双方的权益。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疏通河道畅通,加快流转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家庭农场经营提供良好的基础。

5、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作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重点培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率先发展成为职业农民。

6、落实国家对农民的扶持补贴政策。特别是农机等补贴,优先补贴家庭农场等种养殖大户。

五、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据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各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中心环节,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这是中央下达给地方的政策指导,在这同时,常宁市结合自己的自身特点来建设带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和利用地区有限的资源发展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尤其可贵的是,常宁市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不忘农业,努力协调农业和工业以及服务业三者之间的发展,坚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以工促农,城乡结合,工农结合促进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经过常宁市党委和政府的努力,加上人民群众苦干巧干,迎头奋进,不畏困难,改革和发展取得瞩目的成就。到2012年上述目标实现时,常宁市的经济发展将步入新的阶段,城乡面貌将发生新的变化,人民生活将提高到新的水平,将呈现出经济更加繁荣、发展更具活力、人民更加富裕、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的崭新局面,出台的措施和政策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促进了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六、发展意义

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由于刚刚起步,家庭农场的培育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农业部将按照中央要求,着手研究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原则和实现途径,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工作,指导地方稳步培育家庭农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透过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一条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路径。

“家庭农场”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的经营特性明显,“家庭农场主”必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追逐利润,必须要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由于“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因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扶持下,“家庭农场”必将成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骨干力量。在这种模式中,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的性质是不变的,向外承包土地的一方在合同到期后可以收回土地。因而,“家庭农场”模式并不会伤害农业的根基,并不会伤害其他农民和村集体的利益,并不会伤害农业公平,即便在发展“家庭农场”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修正来进行完善——我们完全可以放下忧虑,迈开大步走下去。

七、结语

常宁市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少不了人民群众的奋发向上,少不了党员干部们的带头巧干,干群一心,其力断金,常宁市的经济发展作为他们的首要目标,让大家一起走上全面小康的富裕之路,人民安居乐业,就业民生保障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绩斐然,同时也实现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带有地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回顾以前,常宁市是一个典型的贫穷县,经济落后,对外封闭,人民生活水平处于温饱位置,但是现在,在党的领导下,一心一意搞建设谋发展,用实践成功解释了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事业发展的道路,并且从宏观上看,星火已成燎原之势,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东中西部共同促进发展,推动着中国物质、精神、生态三种文明建设,让中国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3】 《湖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李兴华

第五篇:关于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报告

**镇人民政府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报告

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市农业局《关于开展我市家庭农场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为了解我镇家庭农场发展状况,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并就此项工作专门召开了工作会议,要求按照家庭农场的条件标准,逐户进行调查,做到不漏登一户、不错登一户的总体要求做好本次摸底调查工作。同时,抽调专人负责对符合家庭农场条件的典型专业户入户走访,对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存在问题与取得经验进行调研。现将**镇家庭农场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本镇以绿色蔬菜种植为特色产业,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出现了一批从事蔬菜经济作物、林果业种植等多种经营的规模大户。随着大户的市场意识、经营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大户自发或在政府引导下,将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寻求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到目前为止,全镇从事粮食、蔬菜经济作物和林果业种植的家庭农场共有11户,其中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5户,未在工商部门注册的有6户。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产业呈现多元化,覆盖面逐步拓宽。种植业由单一种植粮食作物,逐步向多种经济作物拓宽,多元发展,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2、综合素质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大部分农场主都是乡土人才,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农场主产业规模都是从小做到大,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较强,懂政策、懂经营、会管理。

二、当前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对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性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作为家庭农场潜在发展对象的种养大户,普遍缺乏市场意识,满足于现状,缺乏组建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同时在发展家庭农场中,缺少系统的专门政策扶持。

(二)土地流转困难,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一是部分农户对土地存在思想障碍。有的是土地命根子思想浓厚,担心失了地、丢了根,不愿流转;有的是外出收入高,对那点田、那点租金无所谓,田放那也不用养它,还可以领补贴,也不愿意流转;加之政府对土地流转没有硬措施,没有办法制约农户。二是土地零散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使土地难以流转。三是流转价格逐年上涨快,特别是对从事种植业的农场发展带来压力,导致发展缓慢。四是不规范的土地流转与短期的流转期限的的限制,导致土地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家庭农场发展。

(三)种养行业的高风险低效益性,制约家庭农场的发展。因农业基础薄弱,受自然界约束,摆脱不了雨养农业的局面,风险增加。同时,的市场价格不稳定性,也直接影响家庭农场的巩固与发展。

(四)融资、用工等要素制约发展。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

(五)农场主经营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尽管大部分农场主多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毕竟受学历、理念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承担现代农业发展重任,需进一步提高经营素质。

三、引导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培育和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有条件的家庭经营专业大户,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顺势引导,为家庭农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有选择性的,对已经基本具备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的户,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积极营造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氛围和舆论环境。

(二)强化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市场,为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中介协调、代理服务、纠纷调处等服务,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保体系,解决离土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三)加大扶持,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生产力水平。要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升级为家庭农场;鼓励家庭农场增加技术、资本等要素投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四)健全服务,为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供坚强保障。搞好农业保险服务,杜绝入保容易,理赔难的课题,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加强培训指导,提高农场主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经验管理水平。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指导家庭农场应用先进适用新技术、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种养新模式,开展标准化生产;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

下载诸城市工商局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诸城市工商局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 — —基于资源禀赋视角□ 苏 昕 王可山 张淑敏内容提要: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这一基本资源禀赋下, 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人均耕地面积......

    石门县发展家庭农场之我见范文

    石门县发展家庭农场之我见 摘要: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农村土地小块分散及家家户户搞种养加的格局已无法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在适应这种转变的过程中,一种......

    家庭农场

    一、家庭农场的概念: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

    家庭农场

    材料一: 申请书 本人……,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家住……,原有土地亩……,流转土地亩……,农场位于……,用于种植……/养殖……,(猪/牛/羊/鸡……头/只,是/否具备《动物防疫条件......

    家庭农场

    [经济热点] 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家庭农场”概念理论上 毫无意义,实践上会引起混乱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在这个文件中首次提到了“家庭农场”,并且鼓励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

    关于湖南省家庭农场模式的调查报告

    关于湖南省家庭农场模式的调查报告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晏书诚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

    年度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例文(汇编)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 ?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1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

    淮北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解放思想务实创新 促进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 ——淮北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有利于发挥规模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