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社会治安管理问题研1
关于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社会治安管理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加之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信息越来越通畅,农村流动人口增多,农村社会治安工作出现了新情况,遇到了新问题,农村社会治安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社会治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科学的防范对策。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治安;违法犯罪;基层组织;对策
社会治安是指社会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的约束下呈现的一种安定、有秩序的状态或状况,社会治安问题是指影响社会安定的各种矛盾、因素。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秩序的持续稳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做保障。当前,农村的治安工作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传统的社会治安控制手段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原有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一、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现状
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大局是好的,整体是稳定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利益分配方式的转变,城乡差距的拉大,流动人口的增多,农村社会治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遇到了新问题。
(一)侵犯财产的犯罪案件增多,方法手段翻新。集中表现在盗窃、诈骗、抢劫方面,以前在城市发生的如传销和团伙诈骗等犯罪形式逐步向农村转移。作案手段逐步升级,由过去的挖洞、撬门、别锁等单一方法发展到使用快速交通工具、制作专门工具、跨地区作案等。作案成员也由个别、少数人发展到团伙,呈现盗抢、窝赃、销售一条龙犯罪。
(二)农业生产资料屡遭侵害,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农村生产生活区域广阔,防范困难,农田水利设施、用电设备基本处于无保护状态,象变压器电线、水泵、拖拉机、耕牛等生产资料,是作案的首选目标。这些资产屡遭侵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给受害人及其家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极坏。
(三)封建迷信、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近年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封建迷信活动又有所抬头,一些不法”信徒”打着宗教旗号,坑蒙拐骗,聚众滋事,扰乱社会治安。农村赌博之风也屡禁不止,”大赌小赌到处都有”,严重的地方男女老少齐上阵,农闲时节更甚。这些现象不仅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而且诱发抢劫、盗窃等刑事犯罪活动的发生。
(四)群众内部矛盾错综复杂。目前农村中各类民间纠纷较为繁多,家庭成员间因为赡养老人、财产分割、恋爱婚姻、家庭琐事等经常发生矛盾;邻里之间因宅基地、农田土地、山林场地、建房修路、经济债务、用水用电等因素也常引起纠纷。在城市化过程中,涉及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移民安置等问题时,矛盾尤为突出,甚至引发治安或刑事案件。
二、当前农村治安问题频发原因分析
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我国目前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绝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转型期社会深层矛盾积淀后的集中反映。
(一)社会分配不公,积累社会不稳定情绪。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些分配不公的现象,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在人们的心理上有一种传递发酵作用,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人们的情绪,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尤其那些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身贫困命运的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劳动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基本社会保障欠缺,当生活消费欲望的膨胀在通过各种正当途径难以得到满足后,就容易产生使用不法手段达到快速致富的目的。
(二)农村基层组织涣散,农民法制教育滞后。由于村级干部的工资待遇较低,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后,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个人致富上,对社会治安问题视而不见,被迫处理些问题时方法也是简单粗暴,直接影响干群关系。有的村社由于连年更换村干部,遗留问题较多,班子软、散、瘫,缺乏凝聚力与号召力,对广大农民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是无法及时跟上,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教育和法制教育滞后。在农闲时间,农民们除了谈天、看电视外,基本上没有其它的娱乐方式,精神生活空虚、贫乏,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出现空白。
(三)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到位。目前在农村提抓社会治安普遍认为是警察的事,是政府的事,还没有真正形成”社会治安人人抓,社会治安人人管”的工作格局,农村社会治安管理机制相对滞后。有的村治保主任不明确,治保会成员也完全挂个名,有的长期在外务工,从未履职,不能正常工作;有些地方治保会、巡逻队的人员报酬得不到落实,大多名存实亡,治保、调解组织也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大量民事纠纷不能及时调解,大量不安定因素不能及时发现,出现问题无人管,使问题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导致村民治安防范组织处于无序状态。
四)”留守人群”防范能力不足。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家中留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即所谓“3861”部队。这些”留守人群”法制观念淡薄,自我防范能力较低,邻里互助能力较弱,给不法分子做案以可乘之机。
(五)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不够。农村警务室人员少、经费不足,一线干警人员短缺,无法适应”地域广阔,居住分散”的农村实情,无力承担细琐繁重的治安工作任务,工作成效不明显,不能有效震慑犯罪。农村不管大事小情,一有矛盾和纠纷,动辄就调遣派出所警力处置,也分散了仅有的警力。有些本来需要多部门联合解决的矛盾,如土地、房屋纠纷、路塘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让派出所介入,一旦处置不好,群众抵触情绪增长,有可能演化为刑事案件。
三、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尽快扭转不公平的分配格局。分配不公平是影响社会不稳定的首要因素,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改革分配机制会触碰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改革固然是艰难的,但如果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改革是势在必行。当前的首要问题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强城乡合理流动的社会机制,创造一种”勤劳才真正能致富”的社会大环境,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发展经济上来,推动农村经济更快发展,从而达到稳中求富,富而思进,繁荣农村的目的,消除一些人潜存的不劳而获的心理,化解社会不稳定的情绪。
(二)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其在治安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农村基层组织的选举工作,加强和完善农村治保会、调委会等基层治安防控组织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治安案件,避免事件升级。同时基层组织应依靠群众,引导群众,充分发挥群众在治安防范中的作用,让群众把治安防范变为自觉行为,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严厉打击农村违法犯罪活动,给犯罪分子以警示震慑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持对农村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对农村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发现一起尽快查处一起,以震慑违法犯罪,取信于民。一是严厉打击严重危害农民人身安全的犯罪。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原则,严厉打击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
感的恶性犯罪;二是严厉打击盗窃、诈骗、抢劫、抢夺等严重侵害农民财产安全的犯罪;三是严厉打击侵害”留守人群”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四是严厉打击非法邪教组织活动。在邪教组织活动猖獗的区域,适时组织力量展开专项斗争,并教育、发动群众自觉抵制邪教活动。五是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四)加强农村法制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教育机制,破除封建迷信活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使农民知法、懂法,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和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程序解决问题、矛盾的意识;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崇尚社会主义美德,发扬艰苦创业精神,鼓励自食其力,劳动致富;四是在农村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活跃乡村农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五)加强农村特殊人群管理,消除不稳定治安因素。一是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及违法青少年的帮教工作,会同司法部门、治保会等把工作落到实处,防止其再次犯罪;二是加强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及时掌握外出就业人员的流动情况,强化流出地和流入地公安机关的配合,预防犯罪;三是加强对”留守人群”的管理,做好”留守人群”的摸底排查工作,建立”留守人群”档案;加强对”留守家庭”的法制宣传,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尤其要与学校配合,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引导其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其违法犯罪。
(六)以农村公安派出所建设为中心,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是以警务运行机制改革为契机,规范农村派出所建设。按照”宁缺机关、勿缺基层”的原则,合理调配农村警力,做强做精农村派出所;二是警务前置,大力开展农村警务。通过警力前移,警务前置,民警进村,力争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由静态模式向动态模式的转变、工作作风由机关坐堂办公向现场处置模式的转变、打防脱节向打防一体化转变、为群众服务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三是联勤联动,建立农村治安防范长效机制。驻村民警要主动深入人民群众,广泛接触社会,做到有信息就收集,有隐患就排除,有问题就解决,有案件就查处,并及时动员、指导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和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形成联勤联动模式,逐步形成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群防群治长效机制。
第二篇: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根基,没有基层党建工作的健康开展,就没有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加强。进入“十二五”时期,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以及自身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当前青福镇党委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下面就如何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干部是基础,班子是关键。要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班子建设。
一是选好支部书记。基层党支书记人选很重要,选得准不准直接影响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村工作是否能够推动的问题,影响着党的政策是否能在农村贯彻的关键。因而要求支部书记:一要有大局意识,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整体为先。二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无条件地完成上级交给各项任务,服务于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的热点、难点问题。三要公度正派,作为支部书记领头羊,思想行为、作风直接影响着支部是否健康发展,支部战斗力是否坚强问题。按照以上要求,我镇各村支部书记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树立榜样,廉洁奉公,不断提高取信于民的公信度,真正成为了村集体发展的领头羊,昌福村支部书记刘耀成同志2010被评为“包头市十佳嘎查村书记”,二海壕村支部书记杜建高同志因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得到了上级组织的高度认可,现享受事业编制待遇。
二是高标准选拔农村干部。重点选拔那些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自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优秀人才进村级班子,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的结构﹔
三是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符合农村后备干部条件的优秀人才及时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和农村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为村级班子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二、抓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一是抓好党员队伍的建设。为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镇党委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采取四项措施。一是
加强教育。结合日常的组织生活和党员轮训,强化对广大农村党员的邓小平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教育他们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组织纪律观念。同时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充分发挥电化教育的作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二是强化管理。镇党委进一步明确抓党员队伍建设的责任,党委成员分头负责,齐抓共管,督促指导村党支部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组织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镇党委、村党支部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组织活动,引导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教育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四是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增加高中以上文化、35岁以下新党员的数量,从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入手,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今年累计发展党员7名;充分发挥村官、三支一扶及社区民生志愿者服务基层的作用。
二是提升党员干部服务水平。建立了村服务代办点,每月确定一个集中服务日,指定镇机关干部作为服务代办员,轮流坐班,强化服务型党委、政府的创建。严格落实干部服务责任制,下派9名干部包村包社区,深入一线开展服务工作,推行领导定期接访、一对一帮扶、村(社)情民意定期分析,收到良好效果。
三、抓制度建设,不断规范管理一是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是我镇近年来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从“民主管理”要求入手,总结近几年来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中大力推行的一套工作思路和方法,是构建和谐农村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法宝。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农村乡风文明、农村民主管理、农村社会和谐。
二是积极推行“村财民理镇代管”制度。“村财民理镇代管”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强我镇村级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促进我镇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也使我镇村帐务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群众更加容易进行监督,增强了群众对村镇组织的信任,从源头上遏制了乱支、滥花现象的发生,在推行财务模式过程中,逐步总结完善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并加以积极推广,做到真正的村民自治。
三是积极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我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党务、政务公开,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信息公开制度、突出信息公开重点为主要措施。通过大力推行党务、政务的公
开,切实提高了我镇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树立党委、政府机关良好形象,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等民主权利。
四是积极推行村(社区)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实行村(社区)干部述职述廉制度,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并使之成为我镇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村干部述职述廉工作,着力解决当前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使广大村干部不断增强为民服务和廉洁自律意识,努力造就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农村干部队伍,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抓发展,基层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
近年来,镇党委积极探索一条“立足基层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路子,力求以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带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创新理念,狠抓发展,使得全镇的科学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昌福村的一体化建设已完成,并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赵家店农村社区包括村民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在内的21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17万平米已全
部封顶,明年7月正式交付。银海社区8栋村民安置楼也已封顶,新开工建设6栋保障性住房。
二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赵家店长途客运站项目建成后将为赵家店村集体年收益增加近一千万元,同时在各村积极推进标准厂房的建设,达到人均100平米的标准,为村民落实了人均30平米出租房、25平米商业店铺,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多方位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上成绩的取得正是镇党委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今后,青福镇党委将继续紧紧围绕区委的要求部署,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为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而继续奋斗!
中共青山区青福镇委员会二○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第三篇:城市社会治安管理范文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是指为了有效地建设和维护城市治安秩序,城市政府及其公安机关依法进行的对城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以及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处理。
加强城市治安管理是市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重要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1、城市治安管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2、城市治安管理是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3、城市治安管理是维护我国声誉和搞好对外开放的重要条件。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职责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和其他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的发展。
具体的说,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一般职责包括:
(1)执行和实施国家有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政策和法规草案。(3)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规划及其实施措施。(4)组织和开展城市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编辑本段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多,楼房逐渐取代了平房,人们都住进一幢幢的单元楼,城市社区建设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多,社会成分复杂,人际关系淡化,邻居间互帮互助、团结一家的特点减弱,给某些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犯罪机会。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犯罪在类型上的特点表现为以侵占财产为目的财产犯罪,如盗窃、抢劫、诈骗等居首位,约占80%左右,而且侵犯人身权利的伤害以及卖淫嫖娼等性犯罪日益增多。因此,社区治安“久治不安”和社区违法犯罪“常打不息”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顽症,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一难题,究竟是打击优先还是预防优先?值得我们思考。
党的十五大指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走“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之路,同样我们在处理社区违法犯罪问题也要以预防为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预防社区违法犯罪,保障社区健康安全文明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一、治安、文明和福利结合
城市社区要正常稳定地发展,首要的标准是安全,治安搞不好,群众就没有安全感,因而其他任何建设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以治安为突破口,加上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搞好公益福利,才能将城市社区搞好。
首先,加强城市社区治安管理。第一,在社区中建立户籍民警执勤室,使民警紧贴群众,不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而且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群众有困难可以及时找警察;另外建立执勤室不仅维护了社区内部治安秩序,而且也加强了外部巡查,控制了周边环境和社区的各个社会层面,从而保障社区内外良好的治安秩序。第二,建立社区保安巡逻队,加强社区内部巡逻。确保社区内的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在力度、时间和空间上有绝对的优势。总之,公安民警和保安在城市社区内不断流动和频繁出现,不但会方便社区居民,而且还给犯罪分子极大的威慑力,减少犯罪得手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减少犯罪,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其次,搞好文明建设,培养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倡导社会新风尚。文明是一种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和状态,其中包括已经取得的积极成果,作为一个整体,它是进步的总体状态。③因而在城市社区中举办市民学校,不断对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意识教育;发展安全社区,卫生社区,植树美化环境社区等;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和群众志愿者活动等,使广大社会居民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
最后,促进城市社区的公益福利。美化环境,修整街道,搞好社区卫生,建立老年幼儿活动场地,开展扶弱助残的活动;设立社区的诊所,方便社区居民看病或急救,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的宣传;设置专人管理城市社区车辆的停放,使得城市社区给人一种安详和平、处处井然有序的美好印象,从而使得城市社区的违法犯罪的现象得以减少。
二、人防、物防和技防结合
第一,加强人防,强化动态防范。加强治安组织网络化建设,在社区关键部位配备人防力量进行控制,在社区设立户籍民警执勤室,组建保安巡逻队,白天有民警坐岗督促,晚上有保安分片包干。另外还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群众联防组织,选出楼栋值班人员等,这样的人防力量覆盖了整个社区,犯罪分子自然难以下手。第二,落实物防,加强防范硬件建设。我们可以要求社区居民大家出钱筹集资金安装防盗门、防盗窗,另外有辖区单位资助建立治安管理办和民警保安执勤室,安装单元电控门闸和围墙护栏等。实施封闭管理,形成立体的防范格局,预防犯罪。
第三,进行“技防”尝试,有选择地防范。因为“技防”需要大量资金,而社区很有可能承受不了,也不一定处处都需要,所以有选择性地选择重要地区重点预防,安装住宅区电子遥控门和对讲系统,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和电视监控摄像头,完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使得社区得到高层的保护,更加进一步地预防违法犯罪。
三、管理与服务结合
城市社区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要使管理工作及时到位,达到预防违法犯罪的效果,首先是要管理领导机构班子到位,制定出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完善自治管理制度,比如制定社区文明公约,规范居民个人行为;制定出入凭证制度,净化社区来往人员;制定治安联防队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制度,强化激励机制;完善外来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对外来人员控制;落实社区出租屋管理,杜绝将房屋出租给有犯罪嫌疑的人,有嫖娼、涉毒和参赌嫌疑的人等等。其次是要采集广泛信息,结合人口普查、户口调查和情况询查,建立综合信息网络。运用电脑管理,将外来暂住人口按照常住人口的方式管理,全部登记造册,输入电脑,并明确管理重点,有条件的还可以大力发展信息员,发展科技管理,使社区管理进入现代化。最后,要配合当地的公安派出机关,坚持走群众路线,建立一支高效的现代化治安管理力量。
在搞好城市社区的管理职能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城市社区的服务职能。众多公益福利性服务,不但体现了社区管理机构对广大社区居民的关心,也体现了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促进了新型人际关系的形式,改变原来的社区特有的疏远冷淡的邻里人际关系的特点,从而使社区居民感到生活环境的安全和人际关系的温暖,形成团结的一个整体,因而在必然减少犯罪分子作案的可能性的同时,维护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连心的传统美德。
四、宣传教育与重点帮教矫正结合 开展城市社区的宣传教育,是城市社区管理的基础,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来提高居民素质,消除产生犯罪的主观条件,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和积极性。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通过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及高尚情操教育,使居民了解目前治安状况及预防犯罪与本身利益的关系,树立共同创建美好家园的集体主义思想,净化社会环境,预防犯罪。其次是文化知识教育,通过对城市社区居民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法制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使社区居民自觉守法并懂得怎样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打击和预防犯罪。
除宣传教育以外,城市社区还应加强重点帮教,实现城市社区的矫正。在西方法治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国都早已经确立并都实施了社区矫正政策,以2000年数据统计为例,加拿大适用社区矫正的比例在全世界最高,达到79.76%,澳大利亚达到77.48%,新西兰为76.15%,法国为72.63%,美国为70.25%,韩国和俄罗斯较低,但也分别达到45.9%和44.48%。④因此,在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03年7月1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刑事政策逐步想科学化的方向前进。⑤城市社区帮教、矫正组织主要由社区户籍民警、社区管理干部、社区居民、有关单位人员等几个方面代表组成,对于处于违法犯罪边缘和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实行教育挽救和巩固作用,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更加要加强帮教矫正力度,关心他们的生活,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不良的苗头,应及时给予帮助,及时解决问题,促使其良性转化,减少犯罪和再犯罪的可能性。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城市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健全民间调解组织,发现矛盾,积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而化解矛盾,平息纠纷,防止事态的恶化,把问题解决在城市基层社区,预防民事纠纷转化为严重的刑事案件。
社会治安问题防治是一个系统,社会治安防治主体的块块、条条、点点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社会治安防治手段的防范、管理、惩罚三道防线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对社会治安防治对象同样要有一个有机的对策。社会治安防治上下、左右、前后之多极、多层、多变元素形成的一个系统,才能实现事物整体的稳定性、关联结构的协调性、功能目标的择优化与运动状态的有序化。⑥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治安综合治理的时候,要注重系统效应,从各个方面入手,从小事做起,搞好城市社区正体现了这一点,我们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政策,才能将城市社区治安搞好,才能将整个城市的治安综合治理搞好,从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城市繁荣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下去!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包括
(1)预防和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由于某种不特定原因引起而突然爆发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活动。如示威、游行、静坐请愿、骚乱闹事、到党政机关进行围攻搞打、砸、抢、烧、杀等行径。
(2)同刑事犯罪作斗争 揭露和打击犯罪分子是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首要任务。所谓刑事犯罪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列举的罪行,包括反革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妨害婚姻、家庭罪,渎职罪等.(3)同扰乱公共秩序和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作斗争 各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要有:
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包括扰乱正常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公共交通工具秩序以及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其他流氓行为。非法制造携带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殴打他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隐匿、毁弃或者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电报等。
侵犯公私财物行为,如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等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如购买赃物,倒卖车票、船票及其他票证,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偷开他人机动车辆等行为。
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如挪用、转借机动车辆牌证或驾驶证,无驾驶证的人、醉酒的人驾驶机动车辆,无理拦截车辆或者强行登车影响车辆正常运行,不听劝阻等行为。
违反户口或居民身份证管理行为,如故意涂改户口证件,出租房屋或者床铺供人住宿,不按照规定登记等行为。
卖淫、嫖宿暗娼行为。制作、复制、出售、出租、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其他淫秽物品的行为。赌博行为。
(4)同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
治安灾害事故主要指火灾、车祸、爆炸、中毒等各种人为的事故,这主要属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危险物品的管理等。(5)户口和特种行业的管理
户口管理包括户口登记、户口迁移、人口卡片、户口调查、居民身份证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包括特种行业的开业、登记管理等内容。编辑本段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1、城市社会治安的管理机构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是指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行使城市社会治安管理职权的专门机关。这些机构包括城市区划内的各级各类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除此之外,城市党组织、政权组织的领导机关负有领导和指导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责任,其他社会组织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2、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职责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职责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和其他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地发展。具体地说,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一般职责包括:
(l)执行和实施国家有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政策和法规草案
(3)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规划及其实施措施。(4)组织和开展城市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除了以上职责之外,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还需从事其他与城市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有关的活动,如户籍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武器管理、公共场所管理等。是指为了有效地建设和维护城市治安秩序,城市政府及其公安机关依法进行的对城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以及对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和处理。
加强城市治安管理是市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重要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1、城市治安管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2、城市治安管理是开展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3、城市治安管理是维护我国声誉和搞好对外开放的重要条件。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职责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和其他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的发展。
具体的说,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一般职责包括:
(1)执行和实施国家有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政策和法规草案。(3)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规划及其实施措施。(4)组织和开展城市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编辑本段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多,楼房逐渐取代了平房,人们都住进一幢幢的单元楼,城市社区建设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城市外来人口的增多,社会成分复杂,人际关系淡化,邻居间互帮互助、团结一家的特点减弱,给某些犯罪分子提供了良好的犯罪机会。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犯罪在类型上的特点表现为以侵占财产为目的财产犯罪,如盗窃、抢劫、诈骗等居首位,约占80%左右,而且侵犯人身权利的伤害以及卖淫嫖娼等性犯罪日益增多。因此,社区治安“久治不安”和社区违法犯罪“常打不息”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顽症,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一难题,究竟是打击优先还是预防优先?值得我们思考。
党的十五大指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走“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之路,同样我们在处理社区违法犯罪问题也要以预防为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预防社区违法犯罪,保障社区健康安全文明的发展,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一、治安、文明和福利结合
城市社区要正常稳定地发展,首要的标准是安全,治安搞不好,群众就没有安全感,因而其他任何建设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以治安为突破口,加上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搞好公益福利,才能将城市社区搞好。首先,加强城市社区治安管理。第一,在社区中建立户籍民警执勤室,使民警紧贴群众,不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而且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群众有困难可以及时找警察;另外建立执勤室不仅维护了社区内部治安秩序,而且也加强了外部巡查,控制了周边环境和社区的各个社会层面,从而保障社区内外良好的治安秩序。第二,建立社区保安巡逻队,加强社区内部巡逻。确保社区内的打击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在力度、时间和空间上有绝对的优势。总之,公安民警和保安在城市社区内不断流动和频繁出现,不但会方便社区居民,而且还给犯罪分子极大的威慑力,减少犯罪得手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减少犯罪,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其次,搞好文明建设,培养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倡导社会新风尚。文明是一种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和状态,其中包括已经取得的积极成果,作为一个整体,它是进步的总体状态。③因而在城市社区中举办市民学校,不断对居民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意识教育;发展安全社区,卫生社区,植树美化环境社区等;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和群众志愿者活动等,使广大社会居民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环境。
最后,促进城市社区的公益福利。美化环境,修整街道,搞好社区卫生,建立老年幼儿活动场地,开展扶弱助残的活动;设立社区的诊所,方便社区居民看病或急救,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的宣传;设置专人管理城市社区车辆的停放,使得城市社区给人一种安详和平、处处井然有序的美好印象,从而使得城市社区的违法犯罪的现象得以减少。
二、人防、物防和技防结合
第一,加强人防,强化动态防范。加强治安组织网络化建设,在社区关键部位配备人防力量进行控制,在社区设立户籍民警执勤室,组建保安巡逻队,白天有民警坐岗督促,晚上有保安分片包干。另外还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群众联防组织,选出楼栋值班人员等,这样的人防力量覆盖了整个社区,犯罪分子自然难以下手。第二,落实物防,加强防范硬件建设。我们可以要求社区居民大家出钱筹集资金安装防盗门、防盗窗,另外有辖区单位资助建立治安管理办和民警保安执勤室,安装单元电控门闸和围墙护栏等。实施封闭管理,形成立体的防范格局,预防犯罪。
第三,进行“技防”尝试,有选择地防范。因为“技防”需要大量资金,而社区很有可能承受不了,也不一定处处都需要,所以有选择性地选择重要地区重点预防,安装住宅区电子遥控门和对讲系统,安装红外线报警系统和电视监控摄像头,完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使得社区得到高层的保护,更加进一步地预防违法犯罪。
三、管理与服务结合
城市社区的管理工作涉及面广,要使管理工作及时到位,达到预防违法犯罪的效果,首先是要管理领导机构班子到位,制定出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完善自治管理制度,比如制定社区文明公约,规范居民个人行为;制定出入凭证制度,净化社区来往人员;制定治安联防队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制度,强化激励机制;完善外来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对外来人员控制;落实社区出租屋管理,杜绝将房屋出租给有犯罪嫌疑的人,有嫖娼、涉毒和参赌嫌疑的人等等。其次是要采集广泛信息,结合人口普查、户口调查和情况询查,建立综合信息网络。运用电脑管理,将外来暂住人口按照常住人口的方式管理,全部登记造册,输入电脑,并明确管理重点,有条件的还可以大力发展信息员,发展科技管理,使社区管理进入现代化。最后,要配合当地的公安派出机关,坚持走群众路线,建立一支高效的现代化治安管理力量。
在搞好城市社区的管理职能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城市社区的服务职能。众多公益福利性服务,不但体现了社区管理机构对广大社区居民的关心,也体现了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照顾,相互支持和相互帮助,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促进了新型人际关系的形式,改变原来的社区特有的疏远冷淡的邻里人际关系的特点,从而使社区居民感到生活环境的安全和人际关系的温暖,形成团结的一个整体,因而在必然减少犯罪分子作案的可能性的同时,维护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连心的传统美德。
四、宣传教育与重点帮教矫正结合 开展城市社区的宣传教育,是城市社区管理的基础,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来提高居民素质,消除产生犯罪的主观条件,提高预防犯罪的意识和积极性。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通过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及高尚情操教育,使居民了解目前治安状况及预防犯罪与本身利益的关系,树立共同创建美好家园的集体主义思想,净化社会环境,预防犯罪。其次是文化知识教育,通过对城市社区居民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法制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使社区居民自觉守法并懂得怎样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打击和预防犯罪。
除宣传教育以外,城市社区还应加强重点帮教,实现城市社区的矫正。在西方法治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国都早已经确立并都实施了社区矫正政策,以2000年数据统计为例,加拿大适用社区矫正的比例在全世界最高,达到79.76%,澳大利亚达到77.48%,新西兰为76.15%,法国为72.63%,美国为70.25%,韩国和俄罗斯较低,但也分别达到45.9%和44.48%。④因此,在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03年7月1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这标志着我国刑事政策逐步想科学化的方向前进。⑤城市社区帮教、矫正组织主要由社区户籍民警、社区管理干部、社区居民、有关单位人员等几个方面代表组成,对于处于违法犯罪边缘和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实行教育挽救和巩固作用,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更加要加强帮教矫正力度,关心他们的生活,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不良的苗头,应及时给予帮助,及时解决问题,促使其良性转化,减少犯罪和再犯罪的可能性。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城市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健全民间调解组织,发现矛盾,积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从而化解矛盾,平息纠纷,防止事态的恶化,把问题解决在城市基层社区,预防民事纠纷转化为严重的刑事案件。
社会治安问题防治是一个系统,社会治安防治主体的块块、条条、点点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社会治安防治手段的防范、管理、惩罚三道防线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对社会治安防治对象同样要有一个有机的对策。社会治安防治上下、左右、前后之多极、多层、多变元素形成的一个系统,才能实现事物整体的稳定性、关联结构的协调性、功能目标的择优化与运动状态的有序化。⑥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治安综合治理的时候,要注重系统效应,从各个方面入手,从小事做起,搞好城市社区正体现了这一点,我们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政策,才能将城市社区治安搞好,才能将整个城市的治安综合治理搞好,从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城市繁荣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下去!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包括(1)预防和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由于某种不特定原因引起而突然爆发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活动。如示威、游行、静坐请愿、骚乱闹事、到党政机关进行围攻搞打、砸、抢、烧、杀等行径。
(2)同刑事犯罪作斗争
揭露和打击犯罪分子是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首要任务。所谓刑事犯罪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所列举的罪行,包括反革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妨害婚姻、家庭罪,渎职罪等.(3)同扰乱公共秩序和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行为作斗争 各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主要有:
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包括扰乱正常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公共交通工具秩序以及结伙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其他流氓行为。非法制造携带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殴打他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隐匿、毁弃或者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电报等。
侵犯公私财物行为,如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私财物,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等行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如购买赃物,倒卖车票、船票及其他票证,吸食鸦片、注射吗啡等毒品,偷开他人机动车辆等行为。
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如挪用、转借机动车辆牌证或驾驶证,无驾驶证的人、醉酒的人驾驶机动车辆,无理拦截车辆或者强行登车影响车辆正常运行,不听劝阻等行为。
违反户口或居民身份证管理行为,如故意涂改户口证件,出租房屋或者床铺供人住宿,不按照规定登记等行为。
卖淫、嫖宿暗娼行为。制作、复制、出售、出租、传播淫书、淫画、淫秽录像或其他淫秽物品的行为。赌博行为。
(4)同治安灾害事故作斗争
治安灾害事故主要指火灾、车祸、爆炸、中毒等各种人为的事故,这主要属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危险物品的管理等。(5)户口和特种行业的管理
户口管理包括户口登记、户口迁移、人口卡片、户口调查、居民身份证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包括特种行业的开业、登记管理等内容。编辑本段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1、城市社会治安的管理机构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是指国家政权体系中依法行使城市社会治安管理职权的专门机关。这些机构包括城市区划内的各级各类公安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除此之外,城市党组织、政权组织的领导机关负有领导和指导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责任,其他社会组织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2、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职责 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职责是: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社会主义公有财产和其他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地发展。
具体地说,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的一般职责包括:
(l)执行和实施国家有关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政策和法规草案
(3)研究制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规划及其实施措施。(4)组织和开展城市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除了以上职责之外,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机构还需从事其他与城市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有关的活动,如户籍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武器管理、公共场所管理等。
第四篇:浅析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浅析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城市社区治安管理
浅析城市社会治安管理
——城市社区治安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人口逐渐增多,尤其是外来人口的增多,社会成分复杂,人际关系淡化,邻居间互帮互助、团结一家的特点减弱,使得城市社会治安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最基本的城市单位——社区,它的治安管理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要了解城市社区治安管理,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大概念——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是指城市政府社会治安管理机构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城市社会公共秩序进行维护,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打击和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安全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所以,城市社区治安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呢?社区治安管理也可以称为社区治安,它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对社会治安问题进行治理,是社区治安管理主体依靠社区群众、协同公安、司法机关、对涉及社区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依法进行治理,促进社区秩序安定有序的过程。社区治安管理是维护社区正常社会生活秩序、保障社会安定团结的日常社会管理活动。良好的社区治安是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是社区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城市社区治安现象构成要素分为:城市刑事犯罪、城市社区治安违法和城市治安事故三大类。
完善,执法队伍不健全,使得社区管理法制性弱。这两点都极大的限制了社区治安的管理。
二、社区治安管理主体分散,权力小,缺乏强制力和约束力
从社区治安管理主体看,可以分为狭义的主体和广义的主体。狭义的管理主体为专司治安管理职能的工作机构及其派出机关(公安派出所、治安队、消防队、治安检查站等);广义的管理主体为除专司治安管理职能的机构,还包括与社区治安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基层政府组织和自治组织,如城市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区居民等。不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分类来看,社区治安管理是由多个主体负责的。这样,各个主体在管理社区治安时就会出现权力分散的问题。如果遇到特大、紧急的事故,整个管理运行机制就会缺乏协调性,管理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最终不利于社区治安的管理。而与居民密切相关的诸如街道办事处等,因其是政府设立在各个街道的派出机构,往往只是协助社区治安管理职能,对社区治安工作进行监督,执行政府下达的各项政策。其自身的权力非常的小,对上对下都存在一定的限制。以上现实情况使得社区治安管理主体缺乏强制力和约束力,在社区治安管理中自然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社区组织职能错位,行政色彩十分浓厚
现行的社区组织,也就是社区主体,是包含各个部门、单位的。它们往往隶属于不同层次的政府各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社区内的许多管理单位往往处于一种“全而封闭”的状态,即与自己所属的
制并没有根本性变化,仍缺乏相对于的职权,许多工作无法顺利执行。同时,居民参与自治较少,社区自治没有受到居民的普遍关注。
六、社区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低
社区管理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包含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有许多工作是有极强的专业性的。比如城市社区治安管理,社区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的。而目前社区管理工作者中,大多数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一方面,因为有许多老工作者留任社区工作,他们的知识更新较少;另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后,由于个人期望原因,往往不愿意到社区工作,使得社区少有新鲜血液。再加上社会对社区管理的不重视,使得社区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相对落后。
谈了这么多的城市社区治安管理的问题,我们对城市社区治安情况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既然看到了城市社区治安管理的问题,我们就需要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使得城市社区治安管理能通过改革,实现质的的改变。
一、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管理法制体系
为了使社区满足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我们应该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全面提高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同时,建立和完善社区治安管理的法律体系,将社区治安管理的制约监督机制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将居民自治管理、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制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法制化的社区治安防范和管理体系,实现社区治安有效有据管理。一方面,务之中,真正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
四、加快城市社区体制改革,增强社区管理工作的自治性和民主性
世界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从行政管理为主,逐步过渡到社区自治为主。要想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居民必须参与其中。只有居民参与其中,才能实现社区治安的全方位管理。首先,我们可以对街道办事处的建制、规模和组织结构进行改革,使权力重心下移,强化街道办事处的权限;其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社区治安管理中,仍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的指导协调作用,让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中,实现社区管理的自治性和民主性。
五、培育社区管理专业化队伍,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综合素质
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社区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首先,在选拔社区管理人员时,要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从招聘阶段提高人员的层次;其次,对于在任的社区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学习,及时更新相关管理知识和信息;最后,要建立起社区吸收优秀人才的固定渠道。国家可以在大学生就业时,制定相关的政策,吸引大学生走入社区,为社区人才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促进社区管理创新发展。
除了以上的措施,我们还需做到如下几点,才能更好的促进社区治安管理。
一、健全严管、严防、严治、严打的社区治安综合网络
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严管、严防、严治、严打。严管是指对特殊群体、特种行业的重点管理;严防指民众自我防范的心理防线、社
第五篇: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群众工作
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群众工作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目前,中国人口中70%左右是农民,基层群众对政策知晓却不全面了解,只谋一已之利不及其余,视政府权力无限大,仇权仇富。至使基层干部难当,群众工作难做。当前,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阶段,各种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诉求的相互叠加,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的相互纠集。因此,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的群众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维护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我认为:做好农村群众工作就要抓好24个字,即:有感情、会说话、守规矩、做示范、重能力、讲方法、办实事、促和谐。
有“感情”。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走近群众,与群众推心臵腹,既要教育群众,又要服务群众。忧民之所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所乐者,民亦乐其乐。要换位体验基层群众的生活疾苦,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不断增强农村群众工作的感召力和亲和力。
会“说话”。就是要学会用群众的语言,用田间地头的 1
话语谈群众的事情,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听到百姓的心里话。习近平主席曾说过:有些领导干部与社会新阶层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年轻人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年人说话,给顶了回去。根本原因在于不了解、没抓住群众的心理。要以深入浅出的道理、潜移默化的比方、鲜活的实例来把政策讲清讲透。充分宣传党的爱民、为民、富民和安民的好政策、好经验、好作法。
守“规矩”。就是要公开公正公平的开展各项工作。广大农民群众不仅关注村务办理的结果,而且更加关注村务办理的程序和过程。要做好群众工作,就要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坚持依法办事、民主决策,充分尊重和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凡是涉及村民利益重大事项的决策,都要进行集体讨论决定。
做“示范”。就是示之以行,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农村群众最讲实际,他们往往不是听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干了什么,干的成效如何。基层干部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实实在在的行动,多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重塑党员干部“亲民、为民、富民”的新形象。
重“能力”。就是注重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不会做群众工作就是“小学生”。要注重
煅炼“听”、“说”、“做”的能力。群众语言柴柴草草的多,需要干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适时善意的发掘。培养说服能力,敢说会说。要切实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办法、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才干和本领。
讲“方法”。就是讲究方法,善于借力。作为农村干部,要抓住“四种人”,一是有实力、善交往的人。引导其在维护稳定和发展经济中起领头人的作用。二是农村老干部、老党员、老代表。充分发挥政治强、经验多、威望高、智慧足等优势,提供有力支持。三是有可能危害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的人。尊重他们,发现其错误和问题及时告诫,做好工作。四是贫困户、五保户。关心其生活,最大限度的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善于借“四种力”,一是要借政策之力。灵活运用助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二是要借领导之力。对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如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历史遗留问题,主动向上级领导多请示、多汇报,以上级的支持,尽快解决问题。三是要借部门之力。对一些迁涉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难度较大的工作,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四是要借村级组织之力。发挥好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作用,激励感染群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群众。在农村当中由群众去做群众工作、由群众
团结更多群众的效果。
办“好事”。就是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现在农民缺路子、缺服务、缺资金。要为农民找项目、出点子,提供技术和服务,帮助农民尽快富起来。不变的是宗旨、是感情,求变的是方式、是方法。坚持的是原则,灵活的是思路。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让群众尝到甜头,看到实效,得到实惠,激发人民群众投身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促“和谐”。就是促进农村稳定安宁和谐。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群众经济利益的磨擦、思想观念的碰撞等引发的矛盾更加复杂多样。围绕农民难点热点问题,对群众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做到了胸中有数,把握预防和化解矛盾的主动权。发挥各方优势,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上来,促进农村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