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信用社人事管理的现实思考大全
农村信用社人事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农村信用社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通道,现代企业对人事管理的要求与农村信用社相对滞后的人事管理矛盾凸现,主要表现在:
1.职工思想和精神底蕴黑色扩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可以肯定的说,在这场中国史无前例的经济转轨过程中,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经受住了考验。但也不可否认,在少部分人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的思想弱化,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在不断的滋生和蔓延,携款潜逃、监守自盗、内外勾结作案时有发生,作案手段越来越恶劣隐蔽,金额越来越大,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原因,主要是忽视职工的思想治理和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流于形式。
2.员工培训教育缺乏系统规划。目前,从农村信用社人员结构看,已经开始呈现年龄断层,老一批员工是农村信用社的中流砥柱,工作经验丰富,但学识理论水平不高,新近招聘的员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工作经验不足,从业务素质上看,专业技术单一,特别缺乏计算机、法律、综合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从文化结构上看,与业务素质相脱节,尽管农村信用社员工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部分人为取得学历而学习,造成专业不对口,业务素质仅限于应付业务。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激励机制不足,缺乏与之匹配的职工业务技术衡量标准和分配制度;二是缺乏系统的培训计划和培训
1制度。目前的培训,对培训的内容、对象、时间均没有系统的计划性;临时培训多、以会代训多而且时间短,与业务没有直接联系的理论培训多,实际操作综合性的培训少,培训内容与业务发展相脱节;三是教育投入渠道单一,要么集体全额出资,要么个人全额承担,不能有效地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
3.人本管理错位。一是制度管理与人员管理错位。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制度的纲性特点明显,且细致入微,对职工的规范作用和制约力度不断加大。但问题呈现和案件高发的现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以贷谋私,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常规稽核很难发现,待问题暴露为时已晚。就其原因:主要是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丢开了人这个决定性因素,往往是解决了事件的现象,本质却未得到根本改变;二是干部与职工管理错位。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干部与职工这一对矛盾中,干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治理好职工,首先要治理好干部,然而,在现实的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中,却把职工作为管理的主要方面,甚至出现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问题,对职工中发生的问题往往是声色俱厉,面对干部身上发生的问题,却是避重就轻,结果是干部管理不好,职工管不了。三是人事管理错位。表现在:过分地强调个人的业务能力,而忽视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根本性的问题,重才不重德,导致案件高发状态不减,信用社巨额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
4.后备干部储备机制缺乏。一是缺乏衡量后备干部明确的标准;二是用工上的“瓶颈”,导致后备干部资源缺乏;三是缺乏对后备干
部的考核机制。
以上问题的存在,已经直接影响农村信用社事业的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笔者认为:现实的对策,就是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农村信用社人事管理,充分调动职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整体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进程。
一、加强和改进农村信用社政治思想工作方法
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性,是开展农村信用社政治思想的基础。因此,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政治思想工作的超前性、针对性、规律性、准确性、渗透性、灵活性、持久性等特性,既要制定长远的目标规划,又要有近期工作方案,要坚持系统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牢牢地把握员工思想脉膊,及时发现员工各种思想问题,并予以解决,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激励、鼓舞作用。
建立政治思想工作机制,是开展农村信用社政治思想工作的保障,要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责任制,把政治思想工作层层落实到人,从上至下形成一个政治指挥系统。同时,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及办法,防止政治思想工作形式化、片面化,保障政治思想工作顺利开展。
正确引进激励理论,是开展农村信用社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环节。要通过采取目标激励、强化激励、行为激励、感情激励、典型激励、竞赛激励等激励方法,充分激发员工内在潜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员工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功有所奖,自觉而努力地工作。
二、建立员工岗位培训机制
要根据农村信用社员工结构、文化结构和岗位结构等要素,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培训教育远景规划。把职工培训与职工个人工资晋级、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奖金所得紧密挂钩,充分调动职工主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培训中,要注重分门别类,对操作型人才侧重技能培训,使其迅速提高和掌握业务操作技能创新能力,掌握计算机使用和维护,加速电子化进程;对领导决策型人才,侧重提高政策、决策水平、组织能力、开拓创新、竞争能力的培训;对中层管理干部,侧重于提高处理复杂性事务的能力,进行多种综合能力培训。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要坚持长短结合,岗位与学历教育相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在教育投入上,要根据员工学业,采取集体、个人按比例分摊,对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的员工可提高集体出资比例,降低个人分摊比例,鼓励其学习;对学习培训不认真,得过且过的员工,要降低集体出资比例,加大个人分摊比例,鞭策其加强学习。
三、以人为本,强化内部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干部、职工人事考核制度,要根据岗位定职责、定目标,可半年实行考核一次,年度进行综合测评,考核采取本人述职、群众测评、个别谈话、百分制考核、稽核审计等形式,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续聘、解聘的依据。辅之开展优秀干部、职工评选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其次,大力推行干部交流、职工轮岗和重要岗位强制休假制度,通过定期交流和每年强制休假,消除干部职工侥幸心理,隐患事故于未然。
第三,全面推行岗位竞聘上岗制度,打破原有的用人框架,真正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转变“上面要我干”为“我自己要干”的思想,进一步调动人的主观能力作用,为信用社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四、建立健全后备干部管理机制
一是明确后备干部培养标准。具体选拔中,要综合个人文学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思想和工作作风等诸多因素,实行量化考核,在员工中形成一种公平、公开、透明的竞争标准。二是纵横交流加重担子。对已选拔上后备干部的员工,人事部门要建立一种以人才交流的机制,在一定范围,一定地区加强交流,开拓他们的视野,熟悉不同环境和岗位,以适应今后工作需要。三是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对后备干部要实行定期、定性、定量考核,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保证农村信用社后备力量的先进性。
第二篇:思考现实
思考现实
“见义勇为”与“见义智为”哪个比较好呢?以下这个事例引发了我的思考。
2007年7月26日下午放学后,同学张蒙建议:“不如去河边看看洪水。”此时的乐安河因几天来连降暴雨而水位疯涨。突然间狂风大作,一个浪头卷过来,张蒙被卷进了河中。慌乱的她大叫救命。其他同学见状,吓得一边往岸上跑,一边大叫救人,但这个时候附近并没有大人。稍微会一点水性的徐乐琴见张蒙在水中一沉一浮扑腾,一把抓住张蒙。徐乐琴个头较小,难以撑住张蒙。风浪越来越大,徐乐琴和张蒙渐渐沉了下去。这时,听到喊声的村民徐汉生划了一只小船前来施救,但由于他是肢残人,无法下水救人,只得用竹竿扔向落水的孩子,遗憾的是,转眼间两颗生命被激流吞噬。
正义是什么?字典告诉我,正义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可是,随着时间的飞逝,这种解释已经不适合用在现在了。以前,普希金说,正义之手不应当为了贪婪或者畏惧而稍稍姑息。现在,引用《增广贤文》的一句话,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我认为,人要有一颗正义的心,但坚持正义却要讲求方法,要量力而行,不能单凭血气之勇。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难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能对自己的“壮举”负责。如果不顾自身条件而奋勇搏斗、英勇救人,这种有“勇”无谋和有勇无“力”的见义勇为行为多半会造成无谓的牺牲。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孩子在“见义勇为”、“挺身而出”之后,都会遭受不同程度得伤害甚至死亡。就像徐乐琴一样,毫无思考地就跳下去救人,最终落得死亡人数增加至2人。不过徐乐琴舍身救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政府提倡,我们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英雄。但是,引用《为人民服务》中的一句“我们要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我们在平常的情况中,能做到以生命为第一原则来救人吗?其实有些时候,面对某些情况,我们都束手无策,都没有能力,那么如果是明知,又何必做无必要的牺牲呢?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在救人前要学会自救,才能做到一举两得:既救人成功,又保全生命。何乐而不为呢?
而作为成年人,社会上是赞成“见义勇为”的。因为大部分成年人有理智的头脑,健壮的身体,生理和心理都比较成熟,而且社会阅历也比较丰富,所以处事方法也比较成熟。对于“见义勇为”和“见义智为”,都是成年人比未成年人更适合,而且更主动,更成功。
而作为政府,应该要设立有关“见义勇为”的法律和奖励,鼓励成年人要量力而行地多做好事:例如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建立有关“见义勇为”的机构等等。对于未成年人,应在教材中设立专门课程,教会孩子们救人先学会自救,要量力而行,不要逞能。
我认为,在现实社会中,见义勇为的成功公式就是:见义勇为的勇敢+见义智为的理智=世间最完美的帮助。
第三篇:关于依法行政的现实思考
关于依法行政的几点思考
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所奉行的普遍准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责、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法律规定。在我国,依法行政的提出到实践虽然时间还不长,但已取得了较大成效,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仍需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对于象我国这样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依法行政体现了执政为民宗旨。依法行政保证行政管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人民通过权力机关制定法律,表达意志,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将保证行政管理遵循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使行政管理不致偏离航道。一切为了人民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使政府工作人员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全心全意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官僚主义和杜绝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二)依法行政是实现行政管理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保证。法治国家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国家一切活动的 1 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同时也是依法行政给行政管理带来的保障。政府工作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对政府的领导能力、工作标准要求更高了。而多年来行政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们。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保证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最重要的是要确立相对稳定的规则并且严格执行。管理国家的权威不是依赖于特定的人,而在于非人格化的法律,是一个国家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才能保证行政管理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从根本上提高效率,保证行政管理实现科学性、权威性、有效性的统一。依法行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政府普遍奉行的基本行为准则,成为衡量行政管理是不是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成为现代社会法制建设发展的大趋势。
(三)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根本途径。
依法行政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的根本途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政府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要不负人民重托,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各项职责,至关重要的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建设法治政府,可以促进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可以增强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依法行 2 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依照法律规定执法,以保证行政管理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公、错误和违法,减少纠纷和矛盾。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规则,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这也一再为我国历史所证明。
(四)依法行政是规范行政监督的有效手段。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专属权力。行政权在运行过程中,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支配权,有强制力做保障,容易和获取私利相连系。正确行使,能给民众带来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满足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需要。但同时,权力对某些人又有极大的诱惑力,在分配社会价值和资源过程中,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对行政权的运用加以控制、规范和监督。要使监督取得成效,必须要有监督的标准和程序。依法行政,正是防止行政权滥用的良药妙方。只有遵循法定程序进行监督,才能保障监督顺利、有效、正确地进行。
二、我国依法行政的发展现状
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现状是:成绩与问题并存、紧迫性与长期性并存、动力与阻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主要成就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依法行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依法行政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立法工作步伐加快,质量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体系逐步健全,执法力度加大,保证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逐步转变,行政监督制度 3 不断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有所提高。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制度建设逐步加强,依法行政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渐转型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工作越来越多地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行政的口号开始提出。这一口号的首次法律表述见著于1995年2月全国人大第三次修订的地方组织法。为了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近些年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执法部门结合全民普法的重点向行政执法人员转移,对各级各类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通过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和法制宣传培训,行政执法队伍的法律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依法行政的观念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法律制度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在制度建设方面,有三个显著变化:一是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相适应,用法律手段引导、推进、保障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二是增强立法工作的民主性和透明度。三是注重政府规则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行政诉讼法律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依法行政法律制度开始确立的开创性的标志。我国建立了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制度。自《法规规章备案条例》颁布以来,我国法规规章实现100%备案。
2.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和效率有所提高。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建立与WTO规则相适应的统一、规范、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设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4 素质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为了克服我国多年来形成的制约依法行政工作向纵深推进的体制性弊端,由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启动了几个方面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从2000年开始对省直各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清理,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和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创造了条件。二是1998年以来,根据行政处罚法关于“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的规定,先后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对解决部门林立、职能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等行政执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突出的效果。三是在连续几轮精简机构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确定了综合执法试点城市,这方面的深入探索正在积极进行。推行依法行政以来,我国已形成了纵横交织的行政监督网络,行政执法监督制度逐步建立和落实。从上到下建立起一系列层级监督工作制度,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行政执法矛盾协调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行政处罚统计、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一般行政处罚案件卷宗的调阅抽查等制度。既有以综合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行政监察等主要形式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又有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团体的监督、舆论的监督等形式多样、范围广泛的外部监督。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清理整顿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队伍,积极开展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把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和改革执法体制、机制作 5 为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机关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投资软环境的硬着子,努力营造最优效率环境、最佳执法环境和最好服务环境,促进了依法行政,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有所改善。
(二)我国依法行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依法行政状况总体上已大为改观,并在逐步向良性化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依法行政还处于初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依法行政意识不强,公务员法律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行政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还远远不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例如,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认识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变成自觉行动,或者把法单纯看作是治理老百姓的工具;对法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当法被用来管理经济和社会时能想起法的重要,当法被用来规范自身的决策和执行行为时又认为法束缚手脚;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还保留较深的“人治”观念,习惯于以言代法甚至以权压法。个别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素质底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唯上是从,唯利是从;“重实体,轻程序”,不告知、不听取相对人的陈述申辩,甚至对相对人争辩,认为态度不好而加重处罚;业务知识欠缺,赶不上时代步伐;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执法手段简单、粗暴,为民服务思想淡薄。有些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不按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执法。有的随意扩张权利,越位执法,执法不公,滥用查封扣押权、强制执行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6 有些执法人员不是本着管理、服务的目的,而是抱着挑毛病、耍特权、多罚款的心态,把法律赋予的权利,变成了罚款、谋私的工具。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体制原则,也有制度原因;既有行政执法人员自身的原因,也有行政机关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
2.决策程序不完善,政令不够畅通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的任用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一些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不完善,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科学论证不够,凭经验、凭好恶盲目决策;决策监督不到位,干部对决策的失误很少承担责任。二是对行政决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重视不够,决策程序不完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导致决策失误频频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权益造成重大损害。河南邓州市几家执法部门曾召开会议,对向城区护城河倒垃圾的多家饭店下达了“关门搬迁”的通知,结果造成饭店效益受损,差点引起行政诉讼。本应该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但决策失误却使政府部门变主动为被动,教训很深。政令畅通也是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有的地方,上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到了下级就得不到执行,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推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在统筹、指导、监督、协调经济社会事务中取得了 7 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一些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执法为民的观念不强、执法水平不高,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仍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存在,仍有政令不畅通、职责不到位的现象存在,仍有不接受监督、不倾听群众意见、不廉洁行政的行为存在,使得行政执法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政府形象。
3.依法行政体制不顺,监督机制不完善。我国现行的执法体制存在不顺的问题,既有政企不分(行政管理部门办企业),政事不分(一些事业单位行使行政职能)的问题,又有行政执法部门纵向集权,条块分割,部门壁垒,缺乏协作的问题,还有部门管理交叉过多,职责不消,甚至“利益型”(即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小团体利益)执法的问题。行政越轨,主要表现为越权执法,不作为违法、滥用行政权,乱施处罚,以及“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等。行政越轨,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党的建设、政权建设、行政机关建设都是极其有害的。我国现阶段已形成行政监督网络,但是绝大多数监督主体的监督软弱乏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实际运用很不够,所发生的实际效力极为有限;民主党派的监督流于形式,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名不符实,实际效力极低;司法机关困惑较多,实施自满荆棘不少;舆论监督受制较多,难于放手发挥作用;行政机关的职能监督、行政监察等内部监督由于受复杂情况和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虽然能够发挥一 8 定的作用,但力度不够。例如,作为行政系统内的专门监督的行政监察,由于它与行政机关有着行政隶属关系,使得这种监督在实践中很难真正履行其监督职责,以致弱监、虚监、失监现象相当严重。还有,行政复议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些同志怕麻烦、推诿等不愿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情况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在行政复议决定上,还存在该撤销或者变更而维持的情况,上下级之间“官官相护”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等。
(三)我国依法行政取得的经验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国依法行政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主要是: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遵循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宪法原则。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规定,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的根本活动准则,也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依据。一切推进依法行政的制度和措施,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3.始终坚持把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改革,维护稳定,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任务。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始终 9 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保持依法行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4.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推进依法行政。目前,我国经济体制还在转轨过程中,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因此,推进依法行政要结合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类进行。
5.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动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依法行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和方法。
6.依法行政的推进必须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和法律素质提高形成良性互动。应当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素质的培育,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使依法行政真正成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自学的行动。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树立依法行政理念
1.树立法律至上理念。法律至上,是指法律取代其他社会规范成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宰,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效力。当前树立法律至上理念也是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在一个法律并不具备最高权威和效力的国度能真正实现依法行政,此时的依法行政只不过是权力的一个好看的摆设而已。我们要推进依法行政,首先就 10 必须培养起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因为没有被信仰的法律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并不能真正规范权力,而要使法律被信仰,一条重要的路径就是使法律(尤其是宪法)在行政中真正树立起至高无上的地位。法律至上不仅要求法律具有秩序意义上的最高权威和效力,而且还要求法律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而不是一种工具存在并发挥作用。当前,受制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人治传统、法律工具论思想在人们的心目和行为方式中具有极为浓厚的影响,现实中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等现象普遍,法律缺乏权威,得不到贯彻或被任意违反,其根源即在于法律缺乏价值属性而导致不被信仰,法律现实中没有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确立至上的地位,这反过来更强化了法律工具论、人治的意识和相应行为,形成了一种“怪圈”。要扭转这种局面,出路在于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和地位,使法律真正作为一个规则运行并发挥作用,分配权力、义务,实现自由、公平和正义,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最终实现人治文化向法治文化的转型,实现依法行政。
2.树立权利本位理念。当前我国行政现状中,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重视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行政立法上主要问题是对不同权利主体设定了种种区别待遇,重管理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具有义务本位、管理本位的倾向;行政执法上主要问题是粗暴执法、野蛮执法,任意侵犯相对人的权利。衡量良法与恶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权利本位要求,良法才能得到普遍的服从。树立权利本位思想,要求 11 政府在立法中,要制定有利于符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法,在执法中要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法律的权威和执法的成效,使依法行政与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协调。
3.树立社会和市场自治理念。正确处理政府(国家)与社会、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职能和权力的界限,是规范行政权力、促进依法行政的前提。树立社会、市场自治理念,是指对待社会和经济事务,应当优先由社会和市场自主进行处理,政府仅在社会、市场无法解决时起到“拾遗补阙”的补充作用,政府不能代替社会、市场的作用,不得任意干涉社会和市场的自由。20余年来,伴随着经济上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以及经济、政治领域改革逐步深入,政府取代市场、国家包办社会的一元化格局正在趋于解体,市场取代政府计划成为资源配臵的主要方式,社会主体的经济自由和社会自由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国家逐步弱化对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控制,正在实现由一个经营者向公共管理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市场经济经济体制和一个相对于国家的市民社会已初步形成。然而我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完全过渡并未最终完成,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另一方面一些阻碍市场经济的因素尚未被清除,现实中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国家过分干预社会、包办社会的局面,影响了社会自治能力的培养。要扭转上述局面,树立市场、社会自治理念,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界定政府职能和权力的范围、政府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 12 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政府政治文明的建设。
4.树立程序法治理念。程序法治是法治的本质特征。树立程序实体并重理念符合现代行政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尚缺乏一部完整的行政程序法法典,仅有行政程序规定散见于各个法律、法规、规章中,只有少数几个执法领域有较为完善的程序规定如行政处罚领域,程序的缺乏除了理论研究的不成熟以外,最主要原因还是程序意识的谈化,过分强调实体的法治,忽视程序的法治。程序的缺位是目前法律实施状况差的主要原因,而推进依法行政最有效、最直接、阻力最小的途径莫过于通过程序公正实现实体公正,制定《行政程序法》,通过程序的公正透明最大程度地消解直至纠正实体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行政由传统行政向现代行政的转型,保障依法行政各项实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多元化主体利益的反映和协调机制,使依法行政更贴近利益多元化的现实社会,最终使依法行政事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形成社会合力,为法治和宪政达下良好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利益分化、价值多元且正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程序能够保证我们的依法行政获得最大的开放性、包容性、正当性,在吸引社会参与的过程中稳妥地、和平地实现相互对立的各种利益之间、实体目标和价值、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以最小的转型成本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
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应以实施这部 13 规范政府行为的大法为突破口,按照“公开、透明、程序、规范”原则,加强依法行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取得实质性突破,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市场主体服务,从法制、制度上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1.依照法定权限设定行政许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许可法严格限制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严格限定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限,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在政府管理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的关系上,确立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上,确立了市场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的关系上,确立了社会自律优先的原则。这些制度和原则对防止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公民个人生活的过度干预,培育社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权限,自觉维护法制统一,确保政令畅通,消除市场分割、地区保护和行业垄断。
2.坚持行政许可原则,加快管理方式创新。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原则和建立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对行政机关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是观念的冲击和更新,将促使行政机关树立现代的行政管理理念。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来自法律的授予。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是对相对人的“恩 14 赐”,而是对申请人行使权利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一种核实和认可。行政许可法对需要由多个内设机构办理的行政许可,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办理,实现“一个窗口对外”,规定了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内容。这就要求行政机关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加快政府信用建设,通过制度创新促使行为规范,办事效率提高,方便群众办事。要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务中心建设,合理配臵行政权力,克服官僚主义和拖拉扯皮。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行政机关要将事前行政许可与事后严格监管、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加强管理与提高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间接管理手段、动态管理机制和事后监督检查,加强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3.严格行政许可法定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行使行政权要权责统一,不能只要权力,不负责任,不受监督,违法行政要承担法律责任。行使行政权既要遵守法律的实体规定,又要遵守法定程序,忽视法定程序,就难以保证实体的公正,也是一种违法。这些行政管理理念的确立,对于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保证行政权的正确行使将发挥重要作用。许可法规定的一系列方便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的制度和程序,以及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制度,对行政机关树立服务意识、改进作风有着重要的作用。严格公正执法,确保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合理。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要坚决克服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 15 章规定的方式、时限、步骤、形式、顺序作出行政行为,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救济权。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就是违法行政行为,得不到复议机关及审判机关的支持。各行政机关要结合实际,对本机关实施的执法程序按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进行分类细化,确保按程序作出行政决定。
(三)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
1.健全监督工作网络。必须健全监督工作网络,做到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社会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等全方位的工作监督网络,臵所有行政活动于监督之下,达到规范执法行为的目的。
2.完善自我约束机制。执法单位要把法律的、行政的、群众的、社会的、舆论的监督机制,综合性地加以运用,建立起监督的工作秩序,从源头和制度上预防、治理违规执法现象„注⑦‟。要继续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定行为规范,完善自我约束机制。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抓好行政系统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收费等行政管理行为的规范化,建立执法责任体系、目标任务体系和评议考核机制,彻底克服行政执法的随机性、任意性,统一制定履行各执法项目时的法定程序,规范标准要求,建立制约机制,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败诉率。
3.落实错案追究制度。要坚持重证据、有错必究的原则,实行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责任追究与改进工作相结 16 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在理顺行政执法主体关系,规范行政执法程序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促进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减少和防止行政执法过错,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执行。对冤假错案,要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精神,依法予以纠正。对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腐败行为,决不姑息养奸。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查办案件中,既要坚决,又要慎重,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必须注重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4.强化政府法制监督。强化政府法制监督,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实;积极探索政府法制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制度创新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促进政府法制工作再上新台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建设法治政府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主要是采取规范性文件备案、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常规性的执法检查、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等手段强化政府法制监督。严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政府法制监督力度。建立完善行政执法配套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是行政执法合法有效的保障。要把行政执法职责进行层层分解,做到职责明确,岗位明确,责任到人。要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将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个岗位和个人,杜绝只纠正错案不惩戒责任者、只考核不奖惩或者只奖优不罚劣。政府法制办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的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强化政府法 17 制监督,努力推进依法行政。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被检查单位限期整改,对贯彻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力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总而言之,重视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大力实施依法行政,才能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我国进入经济强国的最终目标。只要在依法行政中尽快挣脱由自身缺陷带来的阻碍,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就一定会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并成为保障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2014年12月16日
马波
第四篇:关于公司人事管理现状的思考
关于公司人事管理现状的报告
公司领导:
综合部人力资源管理组在三个月来的工作中,发现公司人事管理现状如下:
一、用工规模大:平均每月为1200人。其中工资性支出的员工平均为485人,劳务费形式支出工资的员工平均为715人。
二、劳动合同及劳动关系复杂:
1、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5月底的数据)有224人:也就是说企业为
这部份人承担了“五大保险”。这部份人其中电信划转员工(含内退的电信员工)46人,社会招聘员工为178人(其中物业部的主业外包驾驶员有27人,资源中心的主业外包仓储人员5人,所以真正属于实业公司的社会招聘员工为146人)。
2、签订了临时用工协议的员工:256人。但是这部份人虽然是签订了临时用
工协议,但是企业并没有为这部份人承担任何保险。
以上两项合计人数为480人(5月底的人数),在NC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有登记的员工。这部份员工允许每月以造工资表的形式支付工资。
3、劳务用工协议:约300份左右,这部份主要是工程类的民工。这部份人员
无法控制,还有可能增加。
4、签订了用工协议,保险以现金形式返给的员工有257人,其中有的是返
95元,有的又是返107元。
5、签订了用工协议,代扣代缴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 39人,其中有代扣代缴
95元的,有代扣代缴107元的。
6、签订了用工协议,补贴一定费用的员工90人。其中有补贴50元的、有补
贴95元、有补贴60元的。
7、没有签订用工协议员工有 147人。
三、用工风险大:从以上7种劳动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来看,除了第一种用工
关系规范外,其余五种都潜在着很大的用工风险。现在员工的维权意识相当强,法律意识也增强了,公司如果继续这样用工,其中隐藏着的经济风险、法律风险都是不可估量。公司已经出现的兰晓琳、杨波、西藏工程10几名劳动者纠纷案,给公司造成的影响,就是公司的前车之鉴。
四、人事管理痕迹不到位:某个员工何时进公司、进公司的原因是什么?谁批
准、谁审批?员工在公司的表现?工作能力?何时离开公司?为何离开公司?离开公司后其移交手续完清了没有?几乎找不到痕迹。
最近公司解聘的钟传彬,第一次辞退报告称该员工是2003年7月进的公司,但是经过财务人员艰难的查找,其2003年7月、8月、9月都没有该同志的工资出现。最近又据说该员工是2003年10月来的,但是财务最终查出该员工在12月才有公司出现。员工进公司的时间,全凭员工自己说、相关人员凭记忆证明。况且在财务上查询员工的工资也相当困难,如果每个员工离开公司都要经过财务去查询,如果员工本人能记清准确的时间、进的哪个分公司的哪个部门,对财务查找工作来说,相对要方便一点。反之,则会增加财务人员相当大的工作量。
还有员工离开公司,其移交手续不清,移交程序没有。比如郭陈离开公司,打个辞职报告,部门同意就走人,财务上还有借款都没有还清,就轻易地离开了公司。还有钟仲林离开公司,竟然把公司的资料带走后反而要挟公司。
五、没有人事管理标准:哪类员工该签规范的劳动合同?哪类员工不该签合同?哪类员工企业承担五大保险?哪类员工企业只能承担一种保险?或哪类员工企业什么保险也不承担?从目前已签订的各类合同的员工来看,根本看不出管理标准。
六、没有人才规划和人才激励机制。公司目前需要哪类人才?现有哪类人才重
要?为什么重要?如何留住重要人才?如何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人事管理人员更换频繁、管理工作无连续性。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与企业形成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其合同的条款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就属于无效合同。
省公司人力资源部规定,必须规范用工,如果不规范用工,造成的损失自行负责。同时NC系统中的人员不能再增加,对于多余的人员只能采取外包。
从劳动仲裁委员会了解到,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必须按国家的相关规定签订有效的合同,对于与法律不符的合同,是无效的合同。
公司领导:综合部人力资源管理组对于当前的人事管理现状,感到力不从心,是维持现有的各种劳动关系,还是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和劳动用工?请公司领导指示。
特此报告!
综合部人力组
2007年6月24日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几点思考
对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洗钱犯罪活动日益猖獗,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国家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因而,加强反洗钱工作,严厉打击洗钱犯罪活动,不仅是关系到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也是金融部门打击经济犯罪,整顿经济金融秩序的一个重要内容。农村信用社做为支农的主力军,又处在农村反洗钱工作的前沿阵地,所以它在反洗钱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就显得极其重要,不容忽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认识层次、人员素质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农村信用社在反洗钱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反洗钱效能的发挥。
一、存在的问题
(一)反洗钱意识淡薄,工作积极性不高
目前一部分信用社对反洗钱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不够,意识淡薄,特别是在认识上存有误区。一是对反洗钱工作一知半解,认识不够,认为我们农村信用社大都在农村,主要服务“三农”,与当地农民打交道,谁还会到穷乡避壤之处来洗钱。二是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不够,不少网点的管理人员把完成存款任务放在第一位,对存款的来源很少关心,很少过问。三是临柜人员普遍认为反洗钱工作与自身的业务关系不大,存有麻痹大意思想。所以,有些员工对反洗钱工作漠不关心,置之不理,甚至消极对待。
(二)缺乏反洗钱知识和技能
洗钱犯罪属于典型的高智能型犯罪,利用复杂的金融交易和种类繁多的金融工具,设立各种企业实体来洗钱已经成为当前洗钱犯罪的趋势。目前的这种趋势就对我们反洗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必须配备一支知识面广、业务精通,分析能力强的反洗钱队伍。而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起步晚,大部分信用社的临柜人员对反洗钱工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据调查,基层营业网点在日常工作中对大额和可疑交易基本上坚持了报告制度,但识别和分析可疑交易的能力明显不足。从而使信用社反洗钱工作更多的处于一种应付性、形式性的被动状态。
(三)反洗钱技术手段落后
当前,金融业日益现代化的技术,使资金大量流动成为可能,网络银行、电子货币、电子交易给洗钱提供了便利条件,洗钱手段更加科技化、智能化。而农村信用社一是现有的支付清算系统和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没有实行网络对接,缺少支付交易监测和账户监控。二是尚未建立本系统或本地区客户信息系统,无法共享客户信息,只能各自为政,搜集的客户信息、资金信息是零散的,既不系统,也不全面,无法对资金运行实施有效监控。
(四)大量现金体外循环
现金交易具有钱货两清、方便快捷的优点。信用社点多面广,特别是基层网点,由于管辖范围广,农户居住分散,许多客户不愿使用票据转账结算而偏好现金结算。而我国的结算制度又主要针对现金支取,现金收存几乎不受限制,从而出现“重现金支出管理、轻现金收入和大额转账业务管理”的现象,使大量现金体外循环。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犯罪分子利用巨额现金进行洗钱犯罪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增加了反洗钱工作的难度。
(五)违规操作、有章不循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金融业竞争异常激烈,揽储蓄、拉客户的现象十分普遍。信用社有些工作人员只顾个人和局部利益,常常将法律和规章制度置之不理,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为了竞争客户和拉存款,采取不同程度的放宽开户资料审核管理,违背“存款实名制”规定,放松现金管理,违规划转现金,为完成存款任务,不管资金来源如何,无原则地为存款大户“大开绿灯”。既扰乱了金融秩序,又给洗钱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反洗钱工作流于形式。
(六)很难真实地“了解客户”
反洗钱要求银行机构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客户。而信用社对客户的了解,大多数仅局限于客户开立账户时所提供身份证及营业执照等有限的资料,很难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关联企业、主要资金往来对象、营业范围等有真切的了解,难以获得“一法两规”中所要求的“完整的客户信息”。由于并不真正地了解客户,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判断客户资金的性质,从而让“一法两规”中报告“可疑交易”的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二、若干思考
(一)加强反洗钱工作的宣传
应进一步加强对反洗钱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上街宣传、“反洗钱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广泛宣传洗钱和反洗钱知识,洗钱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个人的危害,引起全社会对洗钱犯罪的广泛关注,提高全员反洗钱意识。
(二)加强对反洗钱专业人员的培训
一是要普及反洗钱知识和技能。反洗钱是一项复杂、量大、业务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要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分析能力,使信用社所有临柜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反洗钱技术,了解相关犯罪的特点,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反洗钱能力。二是反洗钱主管部门要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可通过培训、轮训、经验交流等形式,组织反洗钱工作人员系统学习反洗钱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让他们了解洗钱的常用手法和具体表现,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反洗钱技能。三是要设立反洗钱工作机构或者指定其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同时建立健全反洗钱制度,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对其所辖基层营业网点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
(三)加大科技投入,改进和完善反洗钱技术手段,提高科技含量。金融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服务范围及结算方式方便快捷加大了反洗钱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反洗钱的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实时网络监控。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应在综合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建立数据中心和客户信用系统。将客户信息、现金管理、账户管理、信贷管理、支付交易系统统归其中,实现对异常资金活动的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自动生成反洗钱有关数据表格,全面掌握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可疑资金的交易流动情况,逐步实现实时网络监控。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交换系统。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建立起金融机构与公安、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信息系统,方便对身份证、营业执照等开户需要提供的相关证件的查验工作。这样农村信用社在交易人开户时,通过信息系统与证件管理机关登记信息进行比对,核实身份证件的真伪。(四)加强现金和账户方面的管理 为防范和打击利用现金支取进行经济犯罪活动,更好地做好反洗钱工作,信用社在现金账户管理方面:一是要完善现金管理的目标和重点。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是现金管理的基本目的,但利用现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也是不容忽视的任务。对单位账户20万元、个人储蓄5万元以上的单笔现金收付的要严格执行登记、报告、审批制度,重点监控大额或可疑现金交易,对可疑交易按法律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二是要严格开户审查。信用社基层营业网点在为客户办理开户手续时,必须严格执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对个人开立存款账户,开户人必须出示能够确认居民身份的有效证件,同时开户人应填写具体内容,并留存复印件,严格实行实名制。三是要严格区分个人结算账户和个人活期储蓄账户。基层营业网点在办理个人存款业务开户手续时,应根据客户的需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区分个人结算账户和个人活期储蓄存款账户,活期储蓄账户仅限于办理现金存取业务,不得办理转账结算。四是推广信用卡等现代结算方式,拓展银行卡消费结算领域,并不断扩大信用卡应用范围,满足现代经济生活中不同层次、不同客户的需求。五是发展电子货币,实现个人收入电子化,对于企事业单位和私人支付给个人的报酬实行以卡代收,最终实现个人收入阳光化。
(五)加大督查检查力度
要建立反洗钱工作督促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开展专项检查,督促其制定和执行具体的反洗钱的规章制度,建立大额现金和可疑交易的及时申报制度,配备专职反洗钱人员,严格执行储蓄实名制。同时把账户管理、存款实名制、票据监管全部纳入反洗钱工作范围之内,内部稽核部门也要把反洗钱工作作为稽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违规开户,大额现金收付不登记、无审批、徇私舞弊等违规违纪的处罚力度。
(六)尽职调查,全面了解自己的客户
反洗钱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犯罪分子手段十分狡猾,发现黑钱很难,“客户”只要按照银行规定提供相应的证件、法律文件和手续办理业务,一切看来都是正常的、合法的,信用社很难断定其是否是黑钱。因此,为了从源头上防范和打击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信用社临柜人员要认真开展对客户情况的调查,全面了解自己的客户,及时准确、综合掌握特定客户在会计结算、支付清算等各部门资金运作的信息,掌握并保管好第一手资料,并做好每一笔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真正将反洗钱工作落到实处。
农信社 如何反洗钱
www.xiexiebang.com 2010-4-15 8:38:12 王海 金融时报 两市齐创新低 “国家队”再次精准抄底 揭秘重仓股 叶荣添:迎超级反击!基金经理5次加仓1股(速查)
[字体:大 中 小] 收藏 订阅 RSS 分享 打印 [网友评论0条] [
手机也能看] 目前,反洗钱工作已成为我国金融部门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整顿经济金融秩序的一项重要活动。然而,据调查,从目前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情况看,认识层次、人员素质及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反洗钱效能的发挥。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开展反洗钱工作当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反洗钱意识淡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村信用社员工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意识淡薄,同时,专业人才缺乏,培训力度不够。由于认识层次、人员素质等原因,大多数农信社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岗位,反洗钱人员大多数是兼职的,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实际操作和实战经验,难以适应当前反洗钱工作的要求。
反洗钱的科技手段相对落后。目前,金融系统支付结算手段的改进和提高,加快了资金流动,网络银行、电子货币、电子交易也给洗钱提供了便利条件,洗钱手段更加科技化、智能化。而农信社现有的支付清算系统和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没有实行网络对接,缺少支付交易监测和账户监控,所有的营业网点的存取款业务还处在本系统内运行的状态,没有实现跨行、跨区、跨系统大联网,很难及时发现并报告涉及洗钱的可疑交易行为。
真实了解客户信息有难度。反洗钱工作要求银行机构全面了解客户,而信用社对客户的了解大多局限于客户开立账户时所提供的身份证及营业执照等有限的资料,很难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关联企业、资金往来对象、营业范围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很难按照“一法两规”所要求的获取“完整的客户信息”。因此,“可疑交易报告”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
加强农信社的反洗钱力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反洗钱管理机构。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反洗钱组织体系,设立专门的反洗钱职能部门,专司反洗钱工作职责。
建立和健全反洗钱规章制度。农信社要不断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根据反洗钱的规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订相关工作职责、岗位职责、内控制度管理等制度规定,使各岗位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权限、作用,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为反洗钱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加大反洗钱的宣传力度。农信社要根据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的要求,加大反洗钱知识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自身点多面广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广泛宣传反洗钱知识、公民义务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开展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洗钱活动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个人的危害,提高全民反洗钱意识。
加强反洗钱知识培训。市、县两级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反洗钱工作需要,通过以会代训、举行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员工系统学习反洗钱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认识和掌握洗钱的常用手法和具体表现,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反洗钱技能。
不断提高基层信用社反洗钱的电子化监测水平。针对目前监控系统滞后的局面,上级联社应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尽快研究开发实用、便捷的大额和可疑资金异动情况电子化监测系统,实现支付交易监测系统、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整合,借助现代化技术,及时掌握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情况。
建立反洗钱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农信社要将反洗钱工作的优劣作为岗位任职资格的重要参考指标,纳入员工绩效范围一并考核,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营业网点进行检查的工作制度,加大对内控制度和反洗钱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
对做好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的几点认识
反洗钱作为农村信用社一项法定义务,做好反洗钱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信用社风险管控水平,有助于建立国家金融情报数据库,有助于预防和打击犯罪,对维护农村信用社信誉,保障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能。要将反洗钱工作纳入信用社合规工作重要目标之一,牢固树立风险管控理念和合规经营意识,全面推进反洗钱工作。制定执行领导总负责,岗位人员具体工作指导方针,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由各法人单位与反洗钱报告员签订《反洗钱工作目标责任书》,法人单位根据反洗钱报告员的工作表现及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工作目标考核评定。
二、建立反洗钱工作体系和培训机制。一是通过加强反洗钱组织机构建设,明确部门间工作职责,设立专职反洗钱岗位,完善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反洗钱协调机制,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反洗钱工作体系,确保反洗钱工作有效开展。二是通过专题报告、定期轮训和集中培训方式,加强反洗钱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反洗钱工作人员的识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的反洗钱干部队伍,为提高反洗钱工作水平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把反洗钱培训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并将反洗钱培训作为新入社员工一项基本培训内容来开展。
三、做到三项加强,完善系统功能。一是加强客户调查和现金管理。反洗钱工作主要内容是:客户身份识别、客户风险分类、识别大额交易及可疑交易并上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其中最核心的应是大额交易及可疑交易的识别与报送工作。识别可疑交易关键是:要从源头抓起。建立接受客户政策;对客户风险进行分类;建立黑名单库;将反洗钱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将异常交易与客户身份或所从事的业务范围进行比对。要做好KYC(了解你的客户),逐步识别主观交易,理解《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二号》18条客观标准条款,以客观标准为主。抓好系统建设,建立黑名单库、PEPS(政治敏感人员)名单库、高风险账户识别系统、可疑交易识别系统、案件储存系统等系统。二是完善监测手段,提高反洗钱的实战能力。加强反洗钱技术手段建设,完善相关系统功能。制定详细的调查可疑交易流程,形成打击经济犯罪的先进理念。当前阶段信用社可通过公共信息、身份信息、信用信息、黑名单、补充调查信息等信息分析可疑交易,还可通过媒体报道、系统识别、政府及法院指令、其他金融机构信息等渠道分析识别可疑交易。三是加强反洗钱工作的协调机制及保密制度。积极配合人行工作,及时、完整地提供反洗钱工作资料、信息和向人民银行报送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认真对待人行反映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协助、配合公安机关工作,发现涉嫌犯罪,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加强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对客户提供的信息资料可疑的,可与相关单位进行佐证。应依法协助、配合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打击洗钱活动,严格执行保密原则,即保障相关人员权益,也维护了信用社信誉。
四、突出四个重点,强化日常监督。一要强化现金管理,管好反洗钱重点部位。对大额现金缴存实行登记,了解客户,问清来源,严禁为单位和个人违规提取现金,对超过规定金额起点的大额现金支付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登记备案。二要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反洗钱工作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信用社的反洗钱工作开展专项检查,严格执行储蓄实名制,认真开展对客户情况的调查,全面了解自己的客户,真正将反洗钱工作落到实处。三要强化账户管理,有利地打击洗钱活动。严格执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以“了解自己的客户”原则开立各类银行结算账户,严格按规定使用账户和办理各类结算业务;严格按照《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储蓄管理条例》为个人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和居民储蓄账户,对私账户的开立必须严格遵守“实名制”规定。四要强化和完善系统建设。强化和完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和反洗钱监测系统,使信用社更好履行反洗钱义务和有效预防洗钱犯罪,实现依法合规经营。
浅谈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8-12-15 来源: 作者:王海松、林炜、王盛谊 被浏览:9354次 【字号:大 中 小】 [发表评论] [
收藏本站 ]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反洗钱工作在当今复杂的金融和社会环境下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做好反假币工作是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根本客观要求,是维护金融机构诚信及金融稳定的需要,也是保证信誉支付稳定,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保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实施,农村信用社反洗钱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反洗钱内控制度,明确了内部反洗钱操作流程,基本上能按规定开展反洗钱日常工作。但由于反洗钱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要求,无论是工作力度、实效,还是长效管理机制建设,都未达到有关要求,亟待于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现结合工作实际,浅谈农信社在反洗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问题
反洗钱工作思想认识不深刻。思想认识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反洗钱工作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虽然反洗钱工作已开展多年,市(县)人行和联社也做了大量工作,并进行了多次培训,但缺教材、缺师资、缺案例、缺成熟规范的反洗钱技术模式,从而培训也只是停留在低层次水平,翻来覆去抄法规、读概念,对如何深化反洗钱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在实际工作中多数职工不熟知与其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办理,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强,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加之部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及员工对反洗钱工作重视不够,表现在:一方面认为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贪污、贩毒、走私、黑社会等犯罪分子不会通过本地信用社进行洗钱犯罪;另一方面是怕得罪客户,担心业务流失,影响自身经济效益,发现疑点后没有深入调查。
反洗钱工作宣传力度不到位。反洗钱工作的艰巨性,决定了加强力度宣传相关知识的必要性。由于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而农村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都是文化素质较低、体弱病残的老人或留守儿童,再加之农村地区大多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群众基本不知道洗钱为何物,更谈不上了解或熟悉反洗钱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而农村信用社的反洗钱相关知识宣传只局限在信用社所在场镇或结合悬挂横幅标语等方式宣传,也没有深入到偏远的、交通不便的乡村,没有真正把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没能在社会上营造出 “打击洗钱犯罪”强烈之势。
反洗钱工作岗位履职不落实。一是县级联社制订的相关制度中,虽然明确了牵头组织部门的工作职责,相关部门的职责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而在实际工作中都未得到落实,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推委, 工作效率低。二是县级联社指定信用社主管会计为反洗钱岗位兼职人员,但主管会计既要承担会计职责又要履行出纳复核职责,工作量大;再则对反洗钱的相关业务知识了解只来源于上级联社转发的文件,对可疑交易的辨别能力较差;加之反洗钱相关案例学习较少,缺乏反洗钱的工作经验,这些都直接影响反洗钱工作的开展。三是信用社存在“重现金支出管理、轻现金收入和大额转账业务管理”的现象,联社虽制订了相关审批办法,但信用社科技手段相对落后,对上报联社审批的大额现金及转账业务需电话请示后方可办理,而联社相关人员无法现场审核交易的真实性,只得事后补批,一定程度上致使审批流于形式。四是虽制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信息报告、分析程序和操作规程,但只停留在操作人员的口头汇报上, 且只进行了简单的登记、审批和汇总,操作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强。五是未制定内部反洗钱工作激励约束办法,未将反洗钱工作纳入部门、员工日常和考核,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导致反洗钱工作不能高效开展实施。
反洗钱工作资料审查、保管不规范。由于农村信用社机构人力资源不足,客户经理配备不齐,而客户经理面对的客户对象多且杂,于是对客户的了解有限,柜面也只对客户开户资料进行了即时的完整性审查,没有实地调查开户资料真实性和开户单位经营状况,因此开户资料真实性调查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同时,个别信用社对开户资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开户单位有关证件审查不严,开户资料档案的保管不规范,造成开户资料档案缺失,不能及时有效排查风险。
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不完善。一是各金融机构之间缺少协调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农村信用社与其他商业银行、工商、税务、纪检监察部门没有实行横向联网,无法真正实现客户身份识别的资源平台信息互通,对客户身份无法有效识别,对大额资金的来源无法进行辨别分析,给一些洗钱犯罪分子造成可趁之机,反洗钱工作没有形成联动。二是由于县级人行与反洗钱的联系机构属于同一级别,制约了区域性人民银行反洗钱联席机构,不能有效发挥反洗钱联系部门的职能,难以将金融机构、工商、公安、纪检监察部门联合起来,无法形成强大的反洗钱社会联动网络,无法营造良好的社会反洗钱氛围。
对策与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反洗钱社会氛围。一是加大社会公众宣传力度。在集镇、闹市和营业窗口宣传的同时,联合人行、公安、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在媒体上做公益性广告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反洗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对偏远农村反洗钱宣传教育的投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反洗钱宣传,使偏远农村的农户更多地了解反洗钱知识和反洗钱的重要性;三是充分利用自身网点多、人员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向广大群众宣传洗钱活动对社会的危害性,重点要向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宣传洗钱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营造浓厚的反洗钱社会氛围。
规范完善制度,明确反洗钱业务流程。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一是制定行之有效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以及反洗钱业务学习制度和违规违纪操作处罚制度,将反洗钱工作纳入内部稽核范围,增强反洗钱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徇私舞弊,违规违纪操作的处罚。使反洗钱内控制度与信用社的业务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系统做到有机结合,两者共同进步,相得益彰,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和发展。二是将存款实名制、账户管理、票据监管全部纳入反洗钱的管理范围之内。三是在财务会计部门尽快设立专职反洗钱监管员,专门负责反洗钱的非现场监管、检查、辅导以及基层信用社反洗钱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明确各信用社的会计为反洗钱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的原则,每月发放一定的风险岗位津贴,主要负责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的甄别、分析、报送工作,不断增强反洗钱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四是由人民银行、财政和县联社共同出资设立反洗钱奖励基金,对那些工作责任心强,准确甄别大额和可疑交易,发现可疑的洗钱犯罪人员,及时报告上级进行处理,挽回国家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重视人员培训,培植反洗钱骨干队伍。人民银行应制定和实施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县级联社的反洗钱由浅入深的系列培训计划,尽快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反洗钱业务骨干,再由这部分人员负责指导、培训基层营业网点的反洗钱人员,不断增强和充实一线反洗钱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可疑交易的甄别能力。通过采取举办多层次的反洗钱业务培训班、编印反洗钱教材、组织反洗钱知识竞赛、在金融机构开展巡回指导、案例剖析、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丰富和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反洗钱知识技能,提高处理、甄别、审议可疑支付交易的能力,培养出一批批反洗钱骨干精英,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员工反洗钱工作水平。
强化现金管理,管好反洗钱重点部位。农村信用社通过近几年的规范管理,对大额现金支取能按照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审核、审批程序,但对缴存现金却不够重视,而现金缴存恰好是反洗钱的重要环节。为此农村信用社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大额现金存取均应严格按照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管理办法要求及时上报,同时更要强化现金管理:一是坚持对大额现金缴存实行登记,了解客户信息,摸清资金来源;二是严禁为单位和个人违规提取现金,对于超过规定金额起点的大额现金支付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登记备案;三是对发生频繁的存取现金业务进行重点监管;四是建立覆盖所有营业网点的金融网络,有效监控和管理资金账户系统,积极引导客户使用先进的电子化非现金结算工具,不断改善支付清算环境,减少社会现金持有量,防范和打击利用现金结算进行套现、洗钱、逃税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支付结算秩序和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
加强客户身份识别,构建反洗钱坚固防线。一是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客户对象等实际情况,尽快配足客户经理,对于一些大客户个人和对公客户进行统一细化管理,特别要加强对重点客户的业务经营、营业收入、资金使用及周转和新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真正做到了解自己的客户。二是加强客户身份识别登记制度,特别是对于一次性服务的客户、现金兑换、大额现金存入和支取的客户要认真实行客户识别,进行认真分析和甄别,严格管理身份识别资料,防患于未然。三是从源头上杜绝公款私存,私款公存现象。四是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门柜业务系统与公安、税务、工商和人行的相关系统联网,以便加强对客户和身份识别和核查。
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反洗钱工作合力。一是农村信用社要发挥与其他金融机构、工商、税务、纪检监察等部门反洗钱协作机制的作用,密切与公、检、法、司的联系,定期研究布置反洗钱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实现农村信用社与政法部门的通力合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按照“一个规定一个办法”要求,在现行公安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的基础上,扩大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覆盖范围,在当地政府牵头下,逐步把检察、法院、工商、税务等单位吸纳进来,建立反洗钱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部署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制定和落实反洗钱工作举措;三是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技术手段,完善反洗钱软硬件措施,推行完整、规范和真实的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不断完善数据筛选和分析工作,提高数据筛选的准确性和分析报告质量,增强反洗钱监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