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发展战略探讨

时间:2019-05-12 19:0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文化发展战略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文化发展战略探讨》。

第一篇:农业文化发展战略探讨

农业文化发展战略探讨

农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人类自从劳动开始就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某种意义上看,农业的发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和应用,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几千年的农业发展淀积了浓厚的文化。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自足自给的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农产品鲜食为主型向农产品加工为主型转变,在数量型农业向质量型农业转变的今天,弘扬农业文化,深入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文化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农业文化和饮食文化作为拓展农业功能、拓展农业市场的先导,从文化层面提升对农业的认识,是现代农业调整和发展的重要理念,这对于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农业应对入世挑战,走向国际市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农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文化,现代汉语词典的诠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粗粗一看,农业似乎与文化不沾边,但仔细一分析,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蕴藏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农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

(一)弘扬农业科技成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

界的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先进的农业方法与技术,从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到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有了详细的记载。现代农业科技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从农作物育种、耕作和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以及到农产品的贮藏加工,都具有庞大的理论系统和实践经验。此外,农业机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灌溉,河道疏浚以及抗御自然灾害的种种方式方法,更与农业生产活动不可分离。大力宣传农业科技成就,弘扬农业文化,就是要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是农业文化的最新体现,要积极加以推广和利用,从而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二)打造农业名牌产品。品牌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凝结,是农业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市场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活动的核心竞争力。要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培育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形成效益农业产业带,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要注重培育农业品牌,以产业开发品牌,以品牌促产业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格局。要注意农业品牌的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品牌农产品的规模优势。要提升品牌功能,完善品牌的科技支撑体系,实行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商标、统一销售的“三统一”服务,积累品牌的文化内涵,要积极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打造一批具有

地方特色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牌农产品。

(三)制订农业生产标准。从粗放型生产到精耕细作再到标准化是农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实行农业生产的全程标准化。要根据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准入”质量安全控制的要求,切实搞好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与安全、包装标识与贮运、检验检疫方法等标准的制订和完善工作,实行生产标准与生产过程的多环节有机衔接。要规范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生产技术标准,制订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同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稳定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以质量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要运用先进生产设备和种养、加工、保鲜、贮藏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推广应用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模式图,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

(四)建设农业数字平台。现代农业越来越注重数字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理念的不断深入,信息、价格、成本、效益等等越来越被农业经营者所重视,农业的数字平台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它对于农业生产的决策,对于指导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不可或缺。要通过农业的数字平台,建立农业的生产技术的应用系统,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建立农业市场信息反馈系统,使数字农

业在现代社会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外还要积极运用数字的形式,通过产地调查,开展农产品产地编码工作,开展农产品直接进超市的条形码设计试点工作,开展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等科技实践活动。使传统的农业文化能与数字系统有机嫁接,也使农业产业获得质的飞跃。

二、农业文化全方位攻略

(一)在耕作制度和产业结构上。耕作制度和产业结构是一种文化的凝结,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以粮为纲的年代里,农业生产成了单一的粮食生产,并十分重视高产品种的选育,重视“三热制”的推广,普通实行“大小麦——早稻——晚稻”的耕作形式。改革开放后,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大幅度的调整,农耕制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随着粮食统派购制度的取消,农民不再把种粮当成唯一的生产目的,除了能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以外,他们把更多的季节用于发展特色产业上,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由于粮价的低贱,有的农民甚至放弃粮食生产,使产业结构得到了彻底的调整。目前实行的一些耕作方式,如“菜——稻——菜”、“茭白——水稻”、“蕃茄——小黄瓜”、“菜——甘蔗”等形式,是农民实践经验的正确选择,是高效生态农业的必然趋势。有什么样的耕作制度和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农业文化,农业文化在耕作制度、产业结构上的反映正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改善,随着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设施

农业悄然兴起,农民们在田里架起了大棚,或者覆盖一层地膜,充分利用阳光、地热、调节温度和田间小气候,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优越的条件,因而反季节栽培也成了一种现实。反季节瓜果与时令瓜果争抢风头,成了当今农产品市场的一道风景线。

(二)在栽培模式和标准化生产上。根据农作物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在农作物生长的各个时期辅之以一定的栽培措施,制订出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是现代农业区别于粗放型传统农业的又一特色。现代农业是科技农业、效益农业,更是一种文化农业。通过科技专家的研究和综合,农作物栽培模式把该作物的栽培季节,各阶段生长规律、农作措施、防病治虫、除草施肥、疏花疏果,直到采收,各阶段的农艺作业绘制成一张图表,使人一自了然,可以说模式栽培,既推动了标准化生产,推动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也使造就新一代农民变得相对容易,这就是文化带来的功能!

(三)在新品种选育和技术推广上。培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是现代农业的热点,也是提高农业自身生产力的亮点,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批农田被征用,如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如何选育优质良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根据现代人的喜好特点在水稻品种选育、瓜果蔬菜品种选育、畜牧业和禽类品种选育等方面把握好不同的育种方向,确定不同的育种目标。要根据农产品属于鲜食还是属于加工等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农作物品种的多样化。然后根据不同的农业区划要求,不同的产业发展政策和技术要求加以推广,以期发挥品种效益的最大化。

(四)在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战略上。要把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品牌建设放在农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重视,首先要根据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准入”质量安全的要求,切实抓好初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让人们普遍吃到放心菜、放心肉,让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要根据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的要求,着力培育农产品品牌,以品牌赢得市场,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要注重品牌的包装,注重商标图案的设计,使优质农产品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五)在农产品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上。要着力构筑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把安全优质的农产品配送到各大企业的食堂、超市、酒店、学校,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半径,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掀起“绿色旋风”行动,宣传绿色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弘扬绿色文化,配送绿色精品。还要掀起农业文化进超市、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行动。此外,政府部门还要为农产品的营销搭建良好的平台,举办诸如“柑桔节”、“杨梅节”、“西瓜节”、“茶文化节”等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产品节”促销宣传活动,使农业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第二篇:鄱阳湖生态区域农业发展战略(完整版)

鄱阳湖生态区域农业发展战略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从我所给的题目,可以清楚的发现,我演讲的重点在于“生态农业的发展”。顾名思义就是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兼顾生态建设,这是我国第一个冠名“生态”的经济区,也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渔民悠荡彩云间,顿顿佳肴作便餐。游万水,赏千山,丝网一拉鱼满舟山。”这是对美丽鄱阳湖的描述。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总括鄱阳湖)

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以松门为界,分为南、北、西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南面为主湖体。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因此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1636毫米,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鄱阳湖积温高,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土壤肥沃,农作一年两熟;地势平坦;农业灌溉用水充足。这些天然的自然条件养育一代又一代的鄱阳人。(鄱湖自然条件)

“美丽鄱阳玉米乡,一年四季有风光;蟹爬鲤越河虾跳,麦翠禾青油菜黄。”在江西省委、省政府以及鄱阳人民的努力下,鄱阳的农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人口较多,是我省水稻、棉花、水产、水禽的传统主产区,具有很好的生态农业发展

前景。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大发展的优选路径。他们立足自身优势,务实“政策促动,龙头带动,基地推动,品牌拉动”战略:强化政策扶持,优先发展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发展迅速,生态农业市场优势扩大,农业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大力扶持农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显现成效,带动效应明显;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提高生态农业经济效益;注重建设优势品牌,保证生态农业持续发展。这些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果。(鄱湖目前发展现状)

虽然政府的这些举措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沿用,应该不断创新,借鉴他乡的成功案例,促进鄱阳湖生态农业不断发展。然而,华西村、英美等发达国家、小岗村、农民外出打工等发展模式并不适合鄱阳湖生态农业的长久发展,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华西村在短短几年内,被推崇为中国最富村,推崇为共同富裕的样板,成为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当时改革的大环境,它的发展不是靠农业,而是靠工业,靠乡镇企业。因此,它是不可复制的。此外,它是利用低工资,低福利,高污染复制起来的,这种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使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但对自然的破坏非常严重。走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道路,让绝大多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但这会导致大量人口涌向城市,造成很多就业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农民工的问题。小岗村虽然依靠大包干跨过了“温饱线”,但却没有踏进“致富门”。如今的小岗村没有很多像样的楼房,没有一家正规的企业,没有学校,一条柏油马路还是为迎接国家领导人视察由省里拨

款修的。家庭联产承包制也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土地权不明确,土地关系混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等。此外,还有人说让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和文化层次较高的劳动力到大城市外出打工,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在家务农,这更不可取。如果大部分青壮年都出去了,老年和妇女儿童是没有能力搞好农业的。这会导致效益低下、土地荒芜。另一方面,大量人口涌进城也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如就业问题、住房问题、治安问题、社保问题等。(多种发展模式分析)

通过分析以上几种发展模式可以看出,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结合鄱阳湖的具体实际以及鄱阳湖现在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出最适合、最有效的发展模式。十八大深刻指出在没有科学管理制度的掌控下,市场会出现短期化、掠夺性、不公平性、无序、浪费、破坏生态等发展问题,依靠科技发展才是长足之计。因此,鄱阳湖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农村发展应该总体规划,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借助农业高科技等发展适度规模的农副产品,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兼顾生态建设。(鄱湖发展模式的确定)

我们根据当地特色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农业的战略构想,提出特色是生态农业,核心是发展农业,关键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目标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生态农业规划。(鄱湖发展的战略目标)

当然,要达到这一科学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了解鄱阳湖当前存在的(发展问题),并找出相关的 解决对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首先,鄱阳湖在自然方面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湿地植被退化严重,长期以来,鄱阳湖洲滩植被基本上处于一种掠夺式的无序利用状态。水土流失不断加剧,洪涝灾害日益频繁,土地沙化日趋严重,鄱阳湖水质污染呈上升趋势,来鄱阳湖越冬的候鸟种类及数量也逐年减少。另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形势严峻,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基础亟待改善;农业效益与生态环保二者难以兼顾;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农资产品价格猛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挫伤农民的积极性。(鄱湖发展问题及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为加快鄱阳湖生态农业发展提出了以下未来发展战略:

首先,要明确环鄱阳湖地区生态农业发展重点,针对环鄱阳湖地区的资源条件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当地发展生态农业应重点发展以下四大产业:一是建设高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二是建设高效畜牧、水产基地;三是建设绿色蔬菜和林果生产基地;四是建设重要的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基地。(发展战略重点的确定)

其次,我们设计出以下具体战略步骤:

第一,完善环鄱阳湖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二是要制订科学开发治理的总体规划;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四是要强化资金保障。

第二,加强环鄱阳湖地区农业的基础建设: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民素质培养。

第三,发展过程中我们除了考虑经济效益之外,也应该考虑环境代价。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这值得我们借鉴。一,“猪——沼——菜”模式:猪粪入池,沼肥种菜,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二,“猪——沼——鱼”模式: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三,“生物链”模式: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这些都是相当环保和实用的措施,而且鄱阳湖的条件也很适合,我们应把这种模式运用进去。(“三步走”的具体战略方针)“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鄱阳湖的明天也会是这样欢乐的场景。“鄱区建设号声扬,低碳防污不可忘;护好湖乡天与水,宜居乐业万年长”。以科技为基础,发展生态农业,鄱阳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展望鄱湖未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第三篇:文化发展战略的5年规划

文化发展战略的5年规划 企业战略管理实战

1、为探究企业永续经营之道提供了佛法禅心的解决思路。

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创立后,争取用五年时间,形成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符合企业战略的、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策略,全面打造企业素质和形象;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策略,促使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员工自觉认知、认同和践行及养成习惯;通过“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策略,转变观念,规范行为,优化面貌,建立具有凝聚力的人文环境。另外,以文化力驱动学习力,以学习力促进创新力,以创新力提升竞争力,达到企业超越力和发展力显着增强,实现企业管理品质的飞跃。总之,在文化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促成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永葆企业鲜活而恒久的生命力。

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第一年:构建体系,强化宣贯。

1、目标

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含理念识别体系、行为识别体系和视觉识别体系);搭建企业文化建设平台(如成立企业文化部门);初步普及企业文化理论,宣传推广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内容。

2、内容

(1)构建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识别体系和行为识别体系。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公司基业常青的基因密码。优秀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是打造优秀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开端,它明晰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科学内容,明晰了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是塑造优质的企业形象和形成良好人文环境的基础。因此,公司首先要通过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在总结、发掘、提炼与继承企业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公司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识别体系和行为识别体系。

(2)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机制。

以文化理念为指导,重新审视、修订和完善公司原有的管理制度、企业规章和企业规范,把文化理念融入具体的管理规章制度之中,促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另外,建立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如海尔集团先建立“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理念,然后建立“零缺陷”的管理机制,促使质量理念的落地。

(3)构建视觉识别体系,提升企业视觉识别质量。

根据企业文化理念,尤其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构建企业视觉识别体系,并逐步在公司内部和对外宣传应用和推广,统一企业整体形象宣传,树立公司新形象。

(4)搞好厂区建设,夯实企业物质层文化建设。

以文化理念为依据,做好厂区与厂房规划、道路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优美的厂区、文明的环境、文化的企业,提升企业形象力。

(5)成立建设机构,完善企业文化宣贯渠道。

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建设专职部门,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另外,多方面、多角度地完善企业文化宣传与推广的渠道,如企业文化宣传栏、橱窗、内刊、企业文化手册、电视台、广播台、局域网等,促使员工全面接触、认知企业文化理念。

(6)加强企业文化学习,促进企业文化觉醒。

理论培训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强化宣传、学习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理念及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掀起团队学习企业文化的热潮,促使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明确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及企业理念的内涵,全面增强他们的企业文化理论水平,提高他们对企业文化理念的接触与认知。

3、重点

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的构建;中高层领导的培训学习;企业理念的初步宣贯。

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第二年:加强学习,内化于心。

1、目标

通过深入学习宣贯,促使全体员工初步认知、认同和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优化物质环境,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及员工的士气和归属感,打造企业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精神和活力,促使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创造力、竞争力明显增强。

2、内容

(1)构建学习型组织,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以学习力促进文化力,以学习力推动创新力,以学习力提升竞争力。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学习体系,从理念识别体系、行为识别体系、视觉识别体系、管理制度与机制等领域全面展开团队学习活动,形成由上到下的贯穿、由下到上的默契、上上下下的融合与共识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2)重点培训,内化于心。

在第一年强化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理论教育和企业文化理念学习的基础上,实行重点培训,全面强化提高。培训内容以企业理念和行为规范为重点,采取专场培训、专题讲座、主题报告、共识讨论、模拟训练、行为演示、参观考察、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方式,狠抓培训。促使员工全方位接触企业文化理念,深刻理解与思考企业文化理念的内涵与价值,领会企业文化建设意义;促使员工掌握价值判断、评价、和选择的正确标准,掌握善待工作、珍惜工作、团队合作、共促发展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和艺术。全面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同、传播和履行。

(3)打造品牌,重点突破。

把企业质量理念,内化于员工的心中,外化于员工的行动,以及大力提高员工技术水平,以优良的工作品质与高端的工作标准,保证优良的产品质量。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以优良的品质,打造优秀的企业产品品牌。实施优质服务的客户满意策略,全方位提升企业的服务文化,为广大客户提供高标准、超价值的服务,使客户体验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树立企业形象。加强产品品牌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如此,通过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以及合理的品牌宣传,提高企业产品的忠诚度和美誉度,全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打造企业知名品牌。

(4)全力以赴,增强企业效益。

以文化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建设的作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掘员工的潜能与智慧,增强企业的活力。另外,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开发等相互融合,通过文化理念的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过程,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统一,促使员工既有价值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约束,制度标准与价值标准协调同步,激励约束与文化导向优势互补,增强企业经营效益。

(5)反复宣贯,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科学而合理地调整、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保障体系,统筹安排各种企业文化活动,如企业文化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技术比武、文艺演出、评选先进、树立典型等活动及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理念漫画化、理念人格化等举措,反反复复地宣传与推广企业文化理念,确保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连续性。

3、重点

以学习型组织的深度创建为抓手,突出员工企业文化的重点培训。

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第三年:提升形象,深植内心。

1、目标

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外显。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价值观的内化和丰富企业精神文化。通过全面提升企业形象,不断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及员工的自豪感、自信心、士气和归属感,促使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认同企业文化,把文化发展战略渗透于骨髓、流畅于血脉,自觉地把个人的价值追求统一于实现企业目标之中,外化于行,自觉践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促使公司企业文化的贯彻变得流畅而坚实。基本形成和谐融洽的人文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2、内容

(1)全面实施企业品牌战略,稳固提升企业形象。

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指南,以CS100客户满意信念为切入点,优化机制,完善管理,抓住重点,全面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增强企业科研实力及垄断产品的市场机会,促使企业在科技引领下,市场领先,一路超越,凸现行业领先地位;打造强势营销队伍,强化营销力量,提升产品销量,促使产品某项指标位居行业地方、全国、世界的前列,彰显行业地位;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增强管理,促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某项指标位居业内、业外的前列,显现企业的实力,全面提升企业形象,树立企业知名品牌。

(2)规范员工行为,树立企业人的形象。

企业员工的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等行为,时刻传播着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形象,反映着企业的素质与实力,是衡量企业文明程度的基础。从仪容、仪表、仪态、言语、接人待物、公关礼仪、职业道德等细节抓起,全面规范员工的行为,树立企业整体的良好风貌与形象。

(3)优化企业环境,传播企业文明。

致力企业全面进步,把企业理念融入“三个文明”建设之中,推进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企业人、事、物的和谐统一,树立企业人、事、物的良好形象;强化基础建设,净化生产环境、优化办公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努力建设花园式企业,塑造企业的文明公众形象。

(4)加强对外宣传,提升企业影响力。

发挥大众传媒力量,以活动为载体,统一思想,统一形象宣传,加强企业对外宣传告知的力度,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现代宣传工具和传统的宣传方式有机结合,做好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多渠道加强与中央、地方宣传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及时、准确地宣传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建设的优秀成果。

(5)深化宣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深化、细化各种企业文化建设的宣贯通路,反复加强企业文化宣传与推广力度,并强化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促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向前推进与落地。

3、重点

以企业行为规范为切入点,全面实施企业品牌战略,竭力提升企业形象。

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第四年:践行理念,养成习惯。

1、目标

通过完善企业文化宣传与推广体系和保障体系,全面践行企业理念,并养成行为习惯,形成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促使员工行为与企业文化的和谐统一,从心所欲不逾矩,全面激发企业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内容

(1)完善体系,全面履行。

全方位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与推广体系和保障体系,以保证各种企业文化宣传通路畅通无阻,让员工随时随处都能接触、感受和体验到企业文化的气息,从而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把理念当成工作的指南,自觉履行企业文化。

(2)创新制度,形成习惯。

在原有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基础上,以企业理念为依据,根据时代发展、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全面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促使员工坚持履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并养成了行为习惯,实现企业文化自觉。

(3)强化道德,提高自律。

道德是人们内心中深层次的永恒需求,它拥有了强大而深远的约束力。但良好的道德观念的确立和升华。需长时期培养。加强员工的道德修炼、学习自省、行为自律,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促使每个员工,上至企业领导,下至普通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同、履行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与完善自己,紧跟企业的发展步伐,与企业共命运、同发展。

(4)深入研究,文化整合。

从企业文化发展历史、最新成果和国内外着名成功并购案例出发,结合公司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建设经验,深入研究总结,把握不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统一的客观规律。在企业兼并过程中,采取措施,促进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冲突,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文化的平稳对接,促进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再造,推动兼并、重组的创新发展,为企业资本运营、投资并购、快速扩张、多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3、重点

制度的创新和企业文化理念的践行,并养成行为习惯。

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第五年:全面总结,规划发展。

1、目标

通过全面总结,充分展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增强员工成就感、自豪感,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员工发展的高度统一,实现企业管理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跨越,以及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下一个五年规划。

2、内容

(1)总结成绩,自我诊断。

全方位地对企业文化理念识别体系、行为识别体系、视觉识别体系、宣贯落实体系、保障体系,以及培训体系、考核体系等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纠正失误、吸取教训,形成自主发展、诊断、完善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2)展示成果,凝心聚力。

通过各种渠道,如局域网、宣传栏、橱窗、电视台、内刊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士气、自豪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推动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实施。

(3)吸取经验,制定新发展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企业要在总结前五年发展的基础上,明确新方向,厘清新思路,把握全局,统筹安排,制定企业文化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4)协调发展,永葆生机。

与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相适应,协调安排各种宣传与推广活动,大力宣传与发扬企业文化建设的个人和集体典型,发挥典型与先进的力量,永葆企业文化建设的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3、重点

总结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和制定新的五年企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作为企业的管理核心之一,战略发展总监担负着企业战略研究、规划、制定的重任,要善于在大环境下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四篇:临安吴越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临安吴越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初探

作者:马 莉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1期

摘要:区域经济竞争的更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作为长三角都市圈中的临安如何能从中脱颖百出和在区域形象品牌中找准属于自己的位置,发展吴越文化旅游是一个很好的战略选择。文章在对临安吴越文化旅游的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对临安创建吴越文化名城提出一些宏观原则性建议,以确定临安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

关键词:临安;吴越文化;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G127;F59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论文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达国家都重视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途径。通俗文化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对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帮助巨大。特别是那些励志类的影视、音乐,富于民族文化特色的通俗小说和创新的故事,乃至餐饮文化等等,都是友好型的,同时具有强大的文化渗透力。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通过政府的计划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美国,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电影、图书、音乐、动画、游戏、体育、主题公园和其它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成为美国力量的象征,其影响力无远弗届,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展示了渗透力极强的软实力。英国从1997年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法国和奥地利等都举国之力做好重大文化产业品牌项目的扶持和经营。日本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十年持续经济低迷时,唯独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增长。特别是在以青少年和家庭为主要消费对象的动漫和游戏领域,取得了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日本政府的要员甚至提出了“动漫外交”的口号。亲和力强的文化产品的海外销售,极大地改善了日本国家的形象。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都开始重视文化产业及其影响的软实力,并且取得可喜的进展。韩国从政府作为服务者的立场出发,成立了专门性质的国家机构文化产业振兴院,制定了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孵化扶持、信息提供等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在短期内实现了文化产业从贸易逆差到顺差的飞跃,尤其在内容出口、增强影响力和数字内容产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甚至出现了部分领先优势。新加坡为了发展文化旅游,专门在旅游局下面成立了会展署,支持企业发展会展和娱乐产业。

从对外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来说,文化竞争力是文化软实力的源泉。文化软实力体现在文化竞争中。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格局中,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和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是文化竞争力的源泉。人们通过购买文化产品和服务来进行消费,谁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占领市场,谁就有竞争力。有了竞争力,我们就不仅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还可以籍此推广和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通过文化影响创造国际化的对中国文化亲近友好的环境。要想占领文化市场和保持文化竞争力,一个国家和该国的企业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就此而言,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提升当代的文化创造力来发展文化竞争力。

体现文化竞争力的战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目前,我国文化竞争力依然较弱,主要体现在文化贸易特别是文化内容产品和版权交易方面依然存在比较大的逆差,特别是在文化影响力较大的品牌内容产品方面如畅销书、电影大片、重大体育赛事等方面的逆差更加突出。因此,从对外文化竞争的角度来思考,我们需要转变一个基本的观念,就是不能再把免费文化交流当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而是要努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跨越本国市场的竞争力。人们不仅要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看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更要从文化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文化“越是超越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打造国家以文化竞争力为基本形态的软实力,包含着促进文化走出去。例如,姚明通过NBA这个文化产业项目活动和明星经纪活动所展示的魅力,对于人们理解中国人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对于文化交流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前,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文化建设和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发表讲话,提出“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不断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强调“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到,文化发展已经上升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构建中国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具有经济战略的同时,从全局出发为中国的国家文化战略谋篇布局,从长远着眼形成文化长期发展的决策,对文化发展的目标、途径和实施方式进行整体性的谋划,极具紧迫性和必要性。“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迫在眉睫。

研究“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首先要深入思考国家意识形态意义上的文化战略,把

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目标是增强国家意识形态意义上文化发展的主动权,打造高端文化和时代经典,打造国家文化形象,形成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主体地位;第二,要深入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从国民素质提升、国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三,要全面研究中国文化影响力与传播力的建设问题,以文化产业为重点,发掘文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的作用,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的实践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参考国际经验可以看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为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进本国可持续发展,将文化作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提升到战略高度,确立“文化战略”。英国制定“艺术发展战略”,并率先在国家政策层面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日本在经历 “军事立国”“经济立国”等发展阶段后,提出“文化立国”目标。美国围绕国力是否衰败及未来发展展开讨论,提出“软实力”概念,提出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考虑运用能够左右他人意愿的能力和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制度等无形力量,即软实力,并在影视等文化产业发展中突出宣传和传播国家意识、国家精神。显然,文化战略在促进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但以文化为核心和基础的原创力不足,文化传播和产业发展受限。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文化与经济的联系,但存在商业化与平面化倾向。显然,当传统节日主要停留在享受美食和购物消费的“黄金周”意义上、城市建设中对传统建筑大加改造拆解、新建筑缺少内涵、文化节目中低俗风气仍占有一定的市场时,与文化紧密相关的国民精神和国民素质、民族的文化精华和国家文化形象都亟待提升、发展和加强,就此应进一步加强关于文化引导、文化服务和文化影响的研究与实践,在文化战略的层面谋划全局,深化发展。这一举动的意义不只在于发挥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创新力,更在于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这一主动权不只为抵御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产品的冲击,更在于保护和发展本民族的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风俗传统等文化积累发展而成的现实要素,保护文化传承的根脉。因此,必须加强全面系统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深入把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既着眼于高端的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建设,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又面向公众文化需求,完善文化服务和引导体系,同时真正通过产业化发展,贯通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的作用,“形成改革的合力,赢得发展的先机”。

具体而言,研究构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从国家意识形态意义上进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思考。这是总揽文化发展全局的制高点,也是提升文化实力、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需要深入把握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关系,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铸造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经典,打造国家文化形象。

应该说,核心的意识形态将关系到文化的凝聚力,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经典体现文化的发展高度,国家文化形象直接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基本认知并直接对具体领域产生影响。

二、积极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国民素质。如果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最大的展品是我国的文化品牌,那么与之相关的国民素质显然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具体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和维

护国家、民族的文化主权,更要着眼国民素质、国民精神的提升。因此,既要扩大接触文化的机会和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也不能放弃经典的、精英的文化艺术追求和品质;既要发展具有弹性的公共管理,也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服务的同时发挥引导作用。要以高雅的文化、高尚的追求、高层次的国民素质塑造和影响公众,提升国民素养、国民精神。

三、以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文化产品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知识经济”“创意经济”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关系经济效益,而且关系文化主权,关系自身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因为文化产品接受面广、大众参与度高,更具有文化传播和影响作用。从根本上看,如果不大力发展具有本国文化内核的文化产品,市场会为外国文化产品占据;如果不积极发掘整合文化资源,外国文化资本也会涌入并谋求资源整合,而且将输入其文化价值观,发挥文化心理、文化认同的影响力。所以,文化产业发展同样关系到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关系到文化主权。事实上,我国在文化产品贸易上存在着逆差,促进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意义重大。

总之,从文化大国发展为文化强国,需从战略意义上全面、深入、长远地进行规划和部署,真正发挥文化对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载农业文化发展战略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文化发展战略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发展战略

    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及发展战略摘要: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越来越注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要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需要有机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关键词:有机农业 产业化PTDFLE有......

    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探析

    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河北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本文在分析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问题的基础......

    形势与政策我国文化发展战略--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院系班级: 机电工程学院 姓名:xxx学号:xxx 辅导老师:xxx 完成日期:2013、04、11我国的文化发展战略 文化作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

    发展战略

    德阳“1358”战略解读 为了实现,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努力把德阳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经过冷静和科学分析后,今年4月29日,德阳市委在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明......

    发展战略

    1.定位 我们是一家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来解决中国大城市目前乞丐数量过多、经营乞丐现象、职业化乞丐增多等问题的社会企业。 2.资源 一.明确不同的扶助对象,......

    发展战略

    1.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的机构是(战略委员会)。 股东会监事会战略委员会经理层 2.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当可能导致的风险是(盲目发展)。 企业过度扩张经营失败......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大全五篇]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 陈 随 军12004年2月18日至2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管理科学部主办,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浙大“卡......

    关于移民后期屏山农业发展战略定位的思考(汇编)

    关于移民后期屏山农业发展战略定位的思考 屏山县委常委、副县长 石 进 2012年,国家重点工程向家坝水电站蓄水发电在即,屏山库区移民工作即将由搬迁安置阶段进入后扶发展阶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