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新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阿不都卡地尔·吐尔孙1艾热提·噢斯蔓2阿不力米提·乌斯曼3
1叶城县水利局; 2叶城县农广校; 3叶城县农业局,叶城844000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成因分析农业运作节水改造问题对策
1引言
周众所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又是农业的命脉。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灌溉面积”的精神我区农业节水灌溉,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管理和水的利用率方面有了长足进展,取得了革命性伟大成就,为大农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值得注意并应加以解决的不适人意或自然规律的一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理性思考并提出见解,以供同仁们参考。
2我区农业生态平衡相失调的成因分析
节水灌溉作为我区农业资源日趋短缺的一项革命性措施已取得极显著的成就,经过多年的各方面协调努力和共管齐抓共管,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配置管理水平和广泛推广应用渠道防渗,定额配水管理,微灌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挖掘地下水资源推行机械化水井已及相关的节约用水的农业灌溉技术措施,已有效促进了农业节水灌溉事业的长足进展,初步缓解了我区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取得了实质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就叶城县为例,从1990年到2003年底全县渠道总长为5 215km,近十年累计新修或改造防渗渠道1 774.38km,占水渠的34%,各种水利工程建筑2 202座,渠道水的平均利用率48.5%,全县总灌溉面积为5.23×104hm2,多年平均引水量为92 400×104m3,地下水年平均天然补给量为69 700×104m3,开采资源量为49 210×104m3,机井345眼,目前能够经常供水的有80%,节水面积达渠道防渗控制面积达13 111hm2,占全县灌溉总面积的25.1%,经过农田基本建设和精耕细作等农业措施节水灌溉面积达16 667hm2,占全县灌溉面积的31.9%,应用微灌喷灌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滴水灌溉新技术达到节水灌溉面积的面积达18 543hm2,占全县灌溉总面积的38.5%。可以说成果累累,形势喜人。但是,新疆本来就是个大荒漠区,“占中国沙漠的三分之二,166×104km的国土面积中沙漠化土地占47.7%,全疆86个县市和90多个农垦团场都有沙漠化土地分布。平面地区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和1 200万人受到沙漠化的影响,占全区总人口的〔70.6%,山区森林覆盖率17.%。”1〕随着人类征服和改造大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随之施加给自然界的不良
影响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对外围的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这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湿地减少48%,〔2〕沙漠化浮尘,草地年减退29×104hm2。扬沙,气温突变等恶性天气急剧增多。洪水,沙尘,干旱,风沙,盐碱等三大灾害,使致对本来就那么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面积80%以上的重要原因。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分析,人类自己造成的作用率为85%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在进行水利改造工程实施,改善灌溉用条件的途径中不尊重生态系统内在规律,没有把整个大农业看成一盘大象棋来对待,各自为政,急功近利不按科学操作等短期行为所造成的。比如:农业系统强调农田林网化,小田化以便进行精耕细作,节水灌溉,农机系统提倡大条田化,以求为大型农用机械进出和作业便利;林业系统和畜牧系统在喊叫大力发展林业,提高森林和草的覆盖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水利系统以调引水渠,改善灌溉条件,提高水的利用律为借口,电力系统以农村电网改造为由,均在毫无留情的大胆挖掘砍伐草木,就因缺乏科学修养和整体观,没有对人类世界负责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科学的发展观,甚至本来可以避免些损失的树木也被大量砍伐;畜牧系统在全力喊叫要退耕还草,爱护动物,禁止乱打猎,但有人以回归大自然,营养高为由,无视国法在侵犯动物界的生存权。再加工作作风上不正之风的原因,有许多没有必要的重复的无效的水利工程如一年到晚不会流一两次水的乡委门前的小毛渠边的那么好树木都被强行砍掉,有些因灌溉需要和地势风貌,历来就不在于县—乡公路边上的主干渠,就为了以便上级领导下来视察调研时观看,能够使领导“一目了然”突出自己,特意迁移到公路边上来,有一大批树木被挖砍掉,成了政绩工程的牺牲品,导致局部改善,整体恶化,退化远大于改善,渠道渗漏又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土
壤肥力下降。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膜,施肥结构不良,施肥比例失调,不进行换茬轮作或倒茬还,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物理化结构恶化,水分移动不畅。那么强大的法律队伍未能治理好吸麻烟者就把无缘无故的生麻就被禁止种植,昆虫侵蚀加剧,造成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失调功能减退。除了上述相互矛盾一些做法以外,再加上退耕换林或改水工程都存在一些弄虚作假,只重表面不看本质等不良作风,就把本来就哪么脆弱的新疆农业生态系统,更恶化。当然还有许多原因不一一摆谈。所有这些问题综合影响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造成空气中的CO2减少,污染,海平面上升,沙尘暴多,暴雨暴风,风暴潮,地球变暖,旱涝频率高,病虫害发生频繁,其他大型自然灾害(如:地震,大洪水,全年降水特少,旱热,大冰雹,毁灭性破坏性鼠灾,虫灾,甚至火山爆发等不可抗拒的全球性灾难也不能说不可能再次发生。)使满美德“生命摇篮”人类“天堂”变的越来越糟糕,严重影响威胁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这样下去的话,大自然还会什么比这还要严厉的报应或打击,后果十分惊人,难以预料,根本不敢设想。因此,有必要再次提醒人类爱惜生命,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负责,为改善生存环境负责,为建设美好“地球家园”负责。这是个明知的选择,也是唯一的一条选择和出路。
3对我区农业节水改造工程与农业生态平衡协调发展的几点看法
3.1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力争把整个大农业看作一盘大象棋,统筹安排,确保农业内部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以及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各个因素的协调稳健发展。就象周光照院士所说的那样把“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作为重大科学问题,并把他看作一个人类本身保护严肃的系统工程来给予高度重视。一定要将把生态系统和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是谁也不可违背或改变的大战略和强硬国策,坚决贯彻下去并要长期坚持。
3.2改变目前的各自为政的隔阂局面,将把农业、林果业、水利、农牧机械、乡企副业、电网、乡村道路建设、农村五好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有限的农各种资源的最佳配置,发挥出最大限度的综合效应。
3.3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农业法、土地法、森林法、草原法等等涉农法虽说数目不少,但力气到是不大,未能发挥应有的强行限制作用和惩罚作用。说实话,从新石器时代初期开始,人类就有了火烧森林,开垦辟地,猛猎动物,开矿挖山谋取生存与发展的本领和传统,难以改变。但那时是原始社会,人们非常愚蠢野蛮,现在是高度文明时期,人们多多少少也有了科学修养的痕迹,千万不能再返回原始社会的状态。类似情况在国外主要靠自觉来预防,像我们这样法盲占多数的地方斩时主要还是要靠法律来实现。光有了几部法律还不行,必须加大法律的宣教力度和执法力度。
3.4坚决杜绝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努力把工作中的多余水分挤出掉,不能在做上骗党政,下骗百姓,骗自己的极不道德的蠢事。从研究制定政策到各个贯彻落实环节开始强紧抓硬,不得有马匹大意思想,从而总体上保障农业生态安全。这个毛病未能得到彻底改变,实现中华民族跨越试大发展把人民带入文明富裕的小康社会,不仅会成为一种美好愿望而已,而且生存环境也难以保证。
3.5再加大农业战略性调整优化力度,促使农业生态系统更加优化满美和谐。
3.6继续稳妥地抓紧搞好,以节水提高水利用率为核心的改水配水工程。水是不可取代的原始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生命起源和生存发展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更不用说什么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什么的。水是目前全球人类普遍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国际性大问题。有些地方的人们饮用水问题已短缺。甚至到了威胁生存保持存活的灾难,有些地方靠飞机进口引用水在维持生命的危险地步了。更何况提什么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其他方面用水问题呢!我们可不希望看到哪一天。因此,必须水利工作联系到自身存活的高度来认识,并要给予高度重视。我区水资源不仅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匀,降水量极少,蒸发量极多,水资源组合不平衡,加之水资源浪费和污染并重,更使加重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已成为开发我区农业潜力,增强农业后劲,保护农业生态平衡,确保农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最为敏感的首要问题(对此有人会认为农业科技应放首位的,但是再高新技术再高效率的技术措施都必须有水的支撑才能奏效,否则难以成效。)的核心问题。我区是农业大区,农业我区别超级用水大户,农业的节水改造工程应列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继续抓紧抓好。这是新疆这个内陆干旱农区的区情和水资源自然条件所决定的。节水灌溉作为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水资源的优化管理与配置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以已及相关技术设施和配套技术等等,其核心是灌溉优化管理和工程技术。要以人为本,围绕核心突出重点,搞好配套建设和优化服务与管理工作,将把水利实施建设与大农业的各大子系统紧密结合,共管齐抓,形成核心力量,同舟共济。确保和谐吻合的立体型良性循环运做。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更加完美的今世“天堂”,确保将宇宙生物圈所有众生和睦相处,时时代代安全和谐友好的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 许鹏主编.《发挥新疆资源优势坚持高校持续发展科学论坛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乌鲁木齐.2002.5出版.12~1页.
〔2〕 许鹏主编.《发挥新疆资源优势坚持高校持续发展科学论坛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乌鲁木齐.2002.5出版.建议书2. 〔3〕 艾热提·噢斯曼.”再论实施新疆农业科技创新战略.新世纪农业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讨会”.论文.2004.3.2.乌鲁木齐.
作者简介阿不都卡地尔·吐尔孙,大学学历,专业为农田水利,工程师,1967年5月生,多年从事水利实施建设和农村五好建设工作。电话:***,***7,***
第二篇: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与对策
班级:水利工程姓名:王鹏学号:28号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加强法制建设、普及环境教育、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推广科学技术等方面加大力度,从而进一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兴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业生产力,就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形势还相当严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987年2月,布兰特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长篇报告中最早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了“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DenBos宣言”,即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发展宣言。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农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和体制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农业;是一种能够永续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的农业;是一种环境永不退化、技术使用恰当、经济能够维持、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1994年7月,《中国21世纪议程》把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业投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以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水土流失、农业用水资源匮乏、土地盐碱化和农田污染等,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导致农业资源总量的减少和质量下降。水土是农业的基础,更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使土壤中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丧失,使土地变得贫瘠甚至荒废;蚕食耕地,可以说直接剥夺了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空间;农业水资源被污染,影响了农业灌溉,破坏了农业生态。对森林的滥砍滥伐、对草地的盲目开垦,使森林、草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的能力减弱,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和不合理的使用,使农业耕地发生大面积板结,致使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失调。
其次,导致自然灾难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危害程度加剧。森林、草地的减少,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蔓延。水土流失,使河床、水库、湖泊等淤泥增加,河床增高、水库库容减小、湖泊蓄洪面积减少,加剧了洪灾。土地沙化,使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可以说,如果目前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不能彻底改变,中国自然灾害频率加快,受灾、成灾面积不断扩大的趋势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最后,农业生物多样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下降,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维护它的平衡极为重要,保持农业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农业生态平衡的基础,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多年来,由于农业生态环境被破坏,使得许多地区自然资源调节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逐渐消退或者消亡。由于土壤成分的改变和化肥、农药等在农产品中的大量残留,使一些本来应给人体增加营养的农产品变成了携毒品。农产品质量等级下降,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造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包括人们的观念落后,传统观念、习惯以及错误的认识致使人们环保意识淡漠,无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法制和制度建设落后;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不够完善和成熟;生态农业和节约农业发展不够等。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必须根据造成环境问题的各种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法制建设,普及环境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截至2001年底,国家制定和完善了6部环境保护法律、13部资源管理法律。同时,国务院还制定颁布了有关环境与资源方面的30余部行政法规。这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既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也要加快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保护环境的强大舆论。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要做到严格执法,强化法律监督。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严格执行生态环境的有关法律法规。
同时,在法律进行完善的另一面,还要提高广大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就要求大力开展环境教育,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方面,政府必须在各方面强调农业环境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发展生态环保农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向人们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激发人们从事环保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必须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改变“战天斗地”、“人定胜天”的传统观念,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对人们有计划地进行环保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结构的调整要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来进行,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凭借自己的优势,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避免了结构趋同、供过于求、浪费资源,而且又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弊端。
例如,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山区适当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发展特色农业,既可以发挥区域优势,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中部和东北地区积极发挥固有的粮食优势,多生产粮食,保持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保证粮食安全。这样不同的地区各有所长,实现优势互补,既提高了经济效益,满足了市场,又实现了生态效益,形成了合理的生产布局。
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
通过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把现代科学成果与现代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我国长期存在的过度开垦和放牧使得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草原退化严重,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的生态建设工程。
同时,由于近些年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为了切实保护耕地,稳定耕地面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通过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对耕地进行定量、定位,并附以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措施,切实保护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耕地数量。建立和完善土地资源资讯管理系统,开展土地资源的详查工作。
4.大力发展科技,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及技术服务,有效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不到50%,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仅为40%左右,氮肥利用率仅为35%,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仅为17%左右。
“十一五”期间,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围绕国家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增收三大任务,大力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优势农产品核心生产、加工技术攻关。加大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力度。加强已有先进、成熟技术的中试、熟化、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创新推广机制,促进科技与农业经济紧密结合,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率和转化率。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农业科技新机制。最终使我国农业真正走上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综合生产能力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可持续发展思想概述[J].国土开发与整治,1995,(6):1-5.[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3]李锦顺.城乡社会断裂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05,(2):28-32.[4]张玉林,顾金土.环境污染背景下的“三农问题”[J].战略与管理,2003,(3):63-72.
第三篇:泸西县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泸西县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泸西县是云南省重要农业区域,健康、持续、稳定的农业环境对农业长足发展至关重要。为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要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为基础,集中整治污染较重企业,把乡镇工业污染防治作为根本,推进乡镇企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文章依据泸西县农业环境污染现状,简要分析成因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业环境;成因;对策
为达到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泸西县已建成遍及全县各乡镇的农村沼气28819口,减少化肥74923吨,每年可节约柴薪72047吨,统一筹划、系统安排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的农田、鱼塘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无公害畜禽养殖24.5万头(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认定面积60.0689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2.3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5.5万亩。市场趋利现象的存在,使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度时期经济盲目追求效益的不理性发展模式横行,对环境破坏大、经济利益见效快的产业日益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情况。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及简要分析
1.1 直接原因
农业方面内部污染逐步扩大。以农户为单元的养殖越来越少,在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的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下,集约化畜禽养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规模化养殖污染也越来越重,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加剧农业环境污染,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土壤板结和盐渍化现象严重,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农药的大量使用使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加之泸西县目前化肥使用量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超过发达国家设置上限,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影响土壤自净能力,此外,泸西县农用塑料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且大部分地膜残留于土壤中,极大影响了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功能,粮食减产、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1.2 环境原因
在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治污设施运行成本高的现实压力下,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仍呈增加?势,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治污设施不配套,运行难以正常,难以稳定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有增无减,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越来越多,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极度膨胀,产生大量的垃圾和污水,未作任何处理直接倾倒的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建城、铁路公路高速、机场水库等各类工程建设行为加剧农业污染。工程建设中,土地占用面积不断加大,河道过度采掘沙石,挖掘山体、凿山打洞、侵占河道、乱挖乱采等破坏现象严重,流自净能力下降,破坏环境来换取GDP的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为完全改善。
1.3 客观原因
区域内河流保护软弱乏力,水中含有粪大肠菌群、氨氮和高锰酸盐,生活废水排量多,废水处理站少,集镇河流水环境安全严重受制。历史上长期大面积过度砍伐和现阶段保护不力造成的森林植被保护力下降,地表水分蒸发流失快,林木偷采现象严重,林木结构不优,致使森林结构单一,蓄养水源能力差。河流流量不断减少,水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现象严重。区域性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影响环境现象频发,治理成本高,难度大,水利、公共设施、农作物及人民财产等灾害性直接经济损失较重。泸西县农业环境污染对策
2.1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
泸西县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要立足于农业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拉长产业链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优质农作物的产业化,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保障农产品安全,施肥用药讲环保,种养走向标准化,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为工业化造就资源优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化学肥料、农药、农膜的使用,积极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工作,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农民的环保教育和无公害生产培训,积极开展咨询、培训、示范与推广工作,建立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发布制度,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突破口,在土地承载能力范围内还田,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落实在粪污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施畜禽粪污能源利用工程的计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要防止土壤污染。
2.2 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
积极宣传农业环境安全知识,明确环保就是保自己,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报纸、标语、宣传车等加强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建成长期、持续、普及的宣传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百姓人家。建立健全长效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机制,落实环保责任,整合监督资源,建立权责明确的目标考核和协调,着力开展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农村生态环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把环境看作是价值的中心,避免某些领导牺牲其他地区的环境谋求本地区的利益,肆意排放污水,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这就需要领导责任的落实,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责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2.3 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建成
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法制化建设是从源头上的重要制度保障措施。法律监督机关要常态化监督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相关法律规定的严格执行,着力从政策源头上把好关,改变过去忽视生态环境效益的做法,及时修订完善农村生态环保有关法规,建立综合决策和协调机制,开展地方建设与生态环境损坏、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损耗的评价,建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生态环保专项规划,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控制住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
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大产出效益、利用资源利用、培植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划生产示范区,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农业环保监测机构要抓好农业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检测对农业造成污染的其他因素,全方位多角度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覃主明;青海高原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逆转战略[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2]冯晔;陈仁忠;谢晓丽;骆伟尧;张文志;;广州市蔬菜产区环境质量评价与开展无公害生产对策[A];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发与管理论文集[C];2000年
[3]杜守建;王启田;水资源优化调度方法浅析[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第四篇: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国内当前医疗纠纷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医患关系紧张,医闹、恶性伤医案件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作者从事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医患矛盾双方的无奈和困惑。本文从不同角度探析医疗纠纷的成因,从而认清医患关系症结所在,全面把握我国医疗纠纷现状。以期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医疗纠纷 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 纠纷对策
一、医疗纠纷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媒体舆论导向。很多医疗纠纷病人在与医院对抗时,非常愿意将媒体拉进来,作为向医院施压的有效手段。在纠纷病人眼中,媒体的影响力巨大,不管医院诊疗行为有无过错,媒体舆论一旦介入,将是满城风雨。因此在医疗纠纷产生后,病人倾向于求助媒体而非法院。媒体记者介入医疗纠纷,更易将纠纷病人一方视为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背景,从而容易做出片面性的错误舆论导向。这就意味着医疗纠纷在医学鉴定或司法判决前,媒体的报道很难体现公正权威、合理合法,这种报道反而极易走向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歧途。不当的媒体舆论夸大了医疗纠纷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尊重医学客观事实,加剧了紧张的医患纠纷形势。
2.社会风序良俗的变化。随着我国法制的发展,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加上媒体错误的舆论导向,导致医患信任感的丧失,引发医疗纠纷。在一些地域的群众意识当中,如果人死在医院,又向医院要不回来一些经济赔偿,被视为无能的表现。这些意识和观念的变化,加剧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因素
1.医疗纠纷解决体制滞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调处需要。在当前的医患纠纷中,普遍存在着大闹大赔,不闹不陪的怪现象。究其原因,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严重滞后,医患协商和行政调解缺乏足够的公信力,医疗诉讼程序复杂,费力耗时、成本费用高昂,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更倾向于求助于私力救济,认为医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2.政府相关部门对恶性医闹事件处置不力。尽管公安部委联合下发了多个严厉打击医闹的通知,在过分强调和谐观念的大环境下,政府相关部门过度贯彻和谐而纵容了大部分医闹行为。公安部门的不作为,使医院在面对医闹时更多的是无奈,最后只有一赔了之,这助长了不良的医闹风气。
(三)医疗环节因素
1.医患沟通。相关关资料显示,我国高达90%的医疗纠纷起因于医患沟通不足[1]。良好的医患沟通对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由于患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一切对疾病的认识都来源于主治医师的讲解,包括对愈后效果。某些医师对病人盲目乐观的诱导,会给病人造成较高的期望值,如果实际的治疗效果未达到病人的预期效果,在病人心理上产生巨大落差,造成心理失衡,从而与医院发生纠纷。
对于对医学有一知半解病人,需要更加充分的医患沟通,因为病人对医疗有一定的个人认识,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容易对医生的日常诊疗行为产生疑问,甚至误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解释沟通,很容易招致患者的投诉和不满。
2.服务细节。绝大多数医疗投诉产生于医疗服务细节,病人对医疗服务细节不满和抱怨的积累会直接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医疗服务细节中,小到挂号拿药,大到手术护理,如果医务工作人员态度傲慢、冷漠和不负责任,都会招致病人的不满和投诉。医疗行为是一种风险性行为,极小的细节失误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比如由于医务人员在为病人注射药物时,未仔细核对病人信息,把张三的药注射到李四身上,医生做手术时把左腿弄成了右腿等。细节决定成败,很多纠纷大发生就是医疗服务细节出了问题。
3.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核心制度医疗制度未落到实处,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导致医疗纠纷致赔偿的直接原因 [2]。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未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不及时书写病历,未贯彻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不及时,病人信息查对不仔细等,都会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4.病案管理。不规范的病历书写和混乱的病案管理也会引发医疗纠纷,比如由于医生在书写病历时将病人信息弄错,导致病人出院后无法正常医疗保险的报销或给病人造成其他麻烦,因医生乱开诊断证明而将医院卷入他人间的纠纷当中,病历因保管不善丢失或损毁导致诉讼中败诉等。病人原始病历具有证据效力,病历内容记录错误或被涂抹、篡改都会引起不利后果,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制度因素
1.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医疗保障制度存在过于强调职业和身份界限、医疗保险资源分配不合理、医疗保险覆盖面不广等制度缺陷,将人群分为三六九等,不同的劳动者享受不同的医疗待遇,医疗保险资源分配失衡,行业间、部门间、城乡间的差别悬殊,导致供大于求的一边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另一边却面对着看病难、吃药难的困窘,加上一些地域和群体医疗保障的缺失,一些人群根本享受不到国家医疗保险待遇。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如遇重大疾病,则可能导致整个家庭脱富致贫,甚至到无法维持日常家庭开销的地步。此类家庭中如有愈后不能自理的病人,对家庭来说将会是沉重的灾难,加上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病人本人和家庭都将陷入无尽的绝望和无奈。病人因看病花光了所有的钱,在离开医院就意味着生活都将无法维持的绝望时,最后不得已将责任转嫁给医院,因为赖在医院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2.医药制度不合理。由于国家财力所限,1954年出台了一项医药加成的政策,该政策已实施六十多年。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医药加成政策促进了公立医院的发展,但目前该政策已经发展为以药养医的现状,成为公立医院一项主要的收入来源。医院靠药增加收入,医生开处方提成,偏离了医疗服务的宗旨,医药加成政策加重了病人的医疗负担,损害了医生的良好形象,增加了医疗纠纷,同时也影响到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患者因素
1.病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病人入院前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在愈后效果不佳时,病人内心会产生巨大落差,认为看病付出了高昂的医疗费,而没有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便要求医院退回医疗费或补偿相关经济损失。另外,一些医师盲目乐观的诱导,也会给病人心理上营造很高的期望值。一旦实际治疗效果没有达到病人心理上期望值,病人便认为上了医生的当,从而产生受骗心理,当医患信任感消失殆尽是,纠纷由此产生。
2.病人医疗知识欠缺。由于病人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疾病发生发展机理缺乏科学的认识,一旦在治疗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或其他风险,便把全部不良后果归结于是医院的医疗事故,这需要医务人员提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不可预知的可能性[3]。手术后病情恶化可能导致病人及家属心理失衡,是导致医疗纠纷的直接原因。
二、医疗纠纷对策
(一)完善相关制度
1.建立高效、公信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我国交通事故纠纷数量远比医疗纠纷数量多,而交通事故纠纷双方的矛盾显然没有医患双方矛盾突出,其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有一个高效、公信的责任认定机制,而在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当中就没有这样一个快速高效的责任认定机制,这也与医疗纠纷本身性质有关。医疗纠纷具有专业性强、内容复杂、索赔金额高、处理困难等特点,医患双方责任认定的难度很大,耗时长,且认定费用相对要高。目前,涉及医疗纠纷责任认定的技术鉴定有两个:一是医疗事故鉴定,因新侵权法的出台,这种鉴定已经很少人做;二是医疗技术司法鉴定,但该技术鉴定耗时长,费用高,程序复杂。以上两种鉴定都是法院审判的依据,鉴定程序的复杂性和耗时性,增加了诉讼的难度和期限。一般医疗纠纷发生后,因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公信力较低,诉讼程序的复杂耗时、成本较高等原因,患方更倾向于私力救济途径—-医闹。如果在处理医疗纠纷当中,有这么一个高效、公信的医患责任认定机制,那么医疗纠纷也可以像交通事故纠纷一样快速有效的划清双方责任,纠纷很快化解。然而,医疗纠纷的认定难度大、专业性强、成本高,即使有这样一个快速认定机制,因其费用高昂,患方也未必乐于接受和选择这种责任认定途径。因此,高效、公信的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建立还应具备两个制度方面的保障,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消除患者经济方面的障碍。二是出台相关法律文件,将医疗纠纷责任机制的认定机构、认定程序、法律效力等内容写进法律,并规定该责任认定为医疗纠纷解决的必经环节。
2.取消医药加价政策补贴。以药养医现状是滋生医药腐败的土壤,取消药品加成势在必行。取消医药加价后导致的公立医院收入的减少可以通过多种合理途径弥补,首先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其次提高医院综合服务类项目的收费,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的价值。
(二)加大对恶性医闹行为的处罚力度。尽管国家相关部委多次联合下发通知,严厉打击医闹行为,但部分地方政府部门过分追求和谐维稳,避免信访矛头转向自身,对医闹行为采取容忍,委曲求全,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医闹的发展。想要遏制医闹,杜绝恶性伤医案件的发生,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医闹采取零容忍,医闹不是合法的维权行为,而是扰乱公共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在维护公共治安秩序层面上,必须严厉制止,不能为了维稳就一味妥协,不能怕热火烧身就行政不作为。只有落实好医闹严打政策,真正实现医闹“见光死”的良好局面,才能有效规范医疗纠纷走合法途径解决。
(三)规范媒体行为
媒体舆论的影响范围广,对社会大众有较强的舆论导向作用,失实的报道严重干扰了医疗纠纷的依法解决,阻碍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医疗纠纷中,应当尽快建立医疗纠纷报道审查制度和医疗纠纷报道失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媒体报道行为。使媒体在医疗纠纷报道中,客观、公正、全面的记述医疗纠纷详细情况,合理、合法的分析医患双方存在的问题,引导社会公众正确、全面的看清医疗责任和医闹的界限,从而营造出健康的社会氛围,有效缓解当前紧张的因患者关系。
(四)规范医疗行为,注重细节化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遵守临床操作规范。违规的诊疗行为是导致医疗不良后果直接原因,必然会引发医疗纠纷,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遵守临床操作规范,杜绝医疗伤害的发生。各项医疗规章制度是医务人员从事医疗工作时必须遵守的规范性文件,是诊疗行为合理性、科学性、正当性、规范性的制度保障。
2.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医患关系建立的重要途径。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应当懂得怎样去与病人沟通,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较高的语言艺术能力必不可少,学会耐心的倾听病人对病痛的诉说,然后善意的病人,关心病人,用关切的语言温暖病人,逐步建立起病人对医生的良好印象和信心。充分的医患沟通可以建立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院履行告知义务和保护患者知情同意权的
重要环节,通过医患沟通可以普及患者医学知识,加强健康宣教工作,促进医患配合的默契程度。应把医患沟通纳入医疗质量范围进行管理[4],建立医院沟通制度。
3.规范病历书写,加强病案管理。病历是病人就医之间形成的医疗文书,除了医学研究价值外病历还具有证据效力,医疗纠纷发生后病历往往成为病人攻击医院的主要对象。病历应当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这就要求医生规范的书写病历,及时完成患者知情同意书等相关医疗文书的签署工作,如实记录病人的诊疗过程,提高病案质量。另外,医疗机构负有妥善保管病历的义务和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应当强化法律意识,完善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历借阅和复印行为,充分履行保密义务。
4.提升医疗服务细节管理。医疗服务细节管理贯穿于诊疗全过程,关注医疗服务细节,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可有效提高病人就医的满意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心理、文化和环境以及家庭等因素,对人们身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并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丰富。因而,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必须更加细腻,呵护人性,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结束语
当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不是某些单位和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相关社会体制出了问题。只有革新社会体制,改善社会风气,不断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医患互相信任和尊重,才能打破医患关系的僵局,彻底廓清我国医疗事业健康发展的障碍。
参考文献:
[1] 左建军.医患关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0,10(7):124-125.[2] 金庆芬.医疗纠纷现状调查与医疗纠纷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3] 黄桂珍.沟通在减少医疗纠纷总的作用[J].医学文选,2004,23(5):663-664.[4] 邵金花,孙伟,陈芬.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6):381-383
第五篇:阿勒泰生态环境现状及成因分析论文
在7个县域中,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哈巴河县为“一般”;富蕴县、福海县、青河县、吉木乃县为“较差”,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面积,已占全区总面积的70%以上。各县域年际间无明显变化。
1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根据2011年至2015年阿勒泰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库及其动态数据库显示,五年间本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特征是:动态变化主要集中在山区及其边缘地带,全区土地利用六大类型面积除耕地面积逐年递增,其开荒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递减,主要是农业开发及蓄牧业中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沙化、盐泽化和矿业开发造成,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明显,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影响因素不尽相同。1.1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一种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被当作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则是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2011年到2015年五年间,阿勒泰地区净增加耕地面积5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增加了15.96%,这五年期间的开荒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草地、林地面积减少,因为阿勒泰地区作为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我区牧区现阶段仍然是以粗放经营的草原畜牧业为主,在广大的天然草地上除极少数有围栏放牧外,基本上没有正规轮牧。另外,长期以来,牲畜数目的上升和存栏头数目被设为评价生产经营优良差的重要指标,单一的注重牲畜数目的高速发展,致使草地超载过牧,导致天然草场退化和沙化及草地变为耕地是草地减少、生态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草场、河谷生态脆弱。1.2政策影响。“十二五”期间,我区有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和工程,不断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水域面积净增38平方公里,增加了1.82%。未利用土地净减少323平方公里,对我区局部生态环境的增加与减少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近几年以退耕还林还草、人工生态林建设、区域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主要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使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1.3自然因素。阿勒泰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中,纬度不低,其气候被列入大陆性温带寒冷区行列,春旱多风,夏短炎热,秋凉气爽,冬寒漫长,年蒸发量大于年降水量,由于降水量少,在牧草抽青期间,得不到足够的降水,加之气温偏高,不利用牧草生长发育,是中高山草原牧业区植被下降的因素之一。阿勒泰地区的自然气候也是影响我区生态环境形势的重要原因。
2阿勒泰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阿勒泰地区属脆弱的干旱生态环境区,生态环境的好坏,与生存环境的长治久安存在密切联系,因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则因对生态保护与发展给予重视,目的在于为社会今后的发展打下夯实基础。通过对2010-2015年阿勒泰地区土地利用类型转化表可以看出,我区的草地面积急速下降,而从目前情况来看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仍为游牧,与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草地资源对其十分重要;而草地生态资源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例为34.93%左右,充分体现出了在整个地区生态平衡维持中草地资源占重要地位,以及与气候环境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草原生态可直接评价整个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的优良差。针对目前形式而言,草原生态的情况并不乐观,导致草原生态出现恶性循环的原因呈现多样化,如:草地面积的急速下降、草地可利用面积和质量减少、牲畜数目过多等。耕地面积有上升趋势,但由于受到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干旱、风沙和盐碱等,导致农田开垦和撂荒同时存在,直接对宜垦荒地资源和荒漠草地造成巨大的影响。森林在我区脆弱生态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在“十二五”阶段,我区林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因水土的过度开发以及放牧范围和数量逐渐增加,河谷林和荒漠灌木林存在极大的消耗,导致河谷两岸荒漠区逐渐沙化。对以上列举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以下策略:其一,在实施农业开发途中,尽量降低已开垦的土地弃耕面积,将新开发3845382土地与保护现有耕地、收复弃耕地与改造盐碱地合理融入在一起,在农田附近需创建合理有效的防护林和排水措施,合理实施区域土壤改良工作,采取节水灌溉和加强排灌配套的方式,尽可能避免土壤出现沙化和盐渍化的现象。与此同时,对广大灌区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正确管理,并充分掌握农田投入品的使用情况。目前,大自然污染现象逐渐从城市蔓延到农村,尤其是针对个体小企业而言,需加大管理力度,最大程度减少农区环境污染的情况,维护“绿色”农牧业的持续发展。
其二,给予草地最好的保护,特别是针对高、低覆盖度的草地应加强保护力度,降低各种因素对自然草原带来的负担;开设农区畜牧业,增加优质品种,改善牲畜质量和产量,严格完成牧区水利和围栏建设工作,合理处理退化草场,预防夏牧场的水土流失和沙化现象。
其三,近几年来,阿勒泰地区得到全面发展,城市人口呈现递增趋势,污染物排放量随之上升,污染情况逐渐严重;因此,合理控制城市污染情况,及时实施城市集体供暖、垃圾清除和供排水工程建设等工作,使城市环境得到美化,创建健康、安全和稳定的城市生态体系与人居环境。其四,由于近几年矿业开发行业、公路建设行业以及其它一些行业的施工力度逐渐加大,导致植被情况受到严重破坏,合理实施工程开发建设的“三同时”管理制度,对工程作业范围进行约束。维护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开发的多赢局面,为本区的持续发展做铺垫。其五,尽最大努力维护和改善戈壁、绿洲周围的自然植被,得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效果;禁止出现砍伐和挖掘荒漠植被的现象,帮助退化植被尽快恢复,禁止出现破坏沙漠植被的现象,在原来的保护基础上增加力度,严格遵循以下原则:生态移民、水土维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维护与轮牧、休牧、禁牧,重视林区分类建设环节;针对有条件的区域而言,应实施荒山造林和林草兼作的措施,使生态环境逐渐恢复正常。就本地区而言,生态环境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具有一定战略性,只有合理维护生态环境,才能维护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我区虽具有地域辽阔和资源丰厚的优势,但存在环境脆弱的劣势;想要进行经济开发和利用,需全方位分析局势,统筹规划,严格管理,以生态环境的治理与维护工作为中心轴,在面临环境恶化现象时,应保持积极态度,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达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社会持续发展的目的。
作者:张万华 雷蕾 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环境监测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