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违法建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关于违法建设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滨湖大队
城市违法建设是困扰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城市违法建筑物不仅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环境,而且还带来了许多涉及城市管理的棘手问题。近年来,通过城管部门的执法查处,城市违法建设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控制。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区不断拓展,部分村镇两级政府及部分企业和老百姓为谋求更多的经济收入,把集体使用土地、划拨土地直接或间接非法转让和出租,兴建工业园区和厂房或者无审批手续随意建设房屋、搭建棚亭,形成了较为混乱的违法建设,从而导致城区规划功能紊乱,土地利用率低下,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现象屡禁不止。
一、违法建设形成的原因
1、利益驱使。近年来,由于城市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周边及各类市场、校园周边的一些村、社区大量土地被征用,不少企业在此安家落户、谋求发展。另外还有大量经营性建设用地走向市场和农村进城读书人员增多,这些都吸纳了数量众多的外来人员进城。一些居民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利用区域优势和外来人员租房需求量大的特点,纷纷抢占地皮违法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以赚取租金。还有部分人希望通过违法建设造成既成事实,获取更多的面积,想在拆迁中得到更多的经济补偿。
2、规划及政策限制。为了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从不影响城市形象和降低以后发展成本等方面考虑,相继出台了一些控制城镇居民和城郊结合部农民建房的政策,对这部分人的建房进行了规划控制,由于这些控制和制约,又未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进行疏导,导致规划控制区内一些符合建房条件的特别是家庭人口多且无法分户的和住房困难户无法申请建房用地,而这些人往往又无实力购商品房,于是迫于无奈违章占地建房,其他居民就纷纷效仿。
3、管理措施不力。目前,乱搭乱占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村、社区的第一道关往往没有把好,也没有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村、社区在制止乱搭乱占行为中又缺乏管理权,不能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相关部门查处一起违法建设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从立案到函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阻止进行拆除至少要二个月以上;如果发现后行政部门立即拆除,那么他们又要被违法建设户投诉行政执法程序违法,所以要处理面广量大的违法建筑往往力不从心。这样,违法建筑不能及时拆除,使得 群众认为行政执法不严不力,有机可乘,助长了他们违法乱搭建的嚣张气焰。
4、法律意识淡漠。部分单位、村民不了解国家关于城市规划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认为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旧房宅基上、院内建设并不违法,因而我行我素,随心所欲,私自建设。有的单位、村民虽然知道城市规划管理的规定,但感到报批程序繁锁,手续复杂,规费偏高,为图省时省事,因此不愿意申办规划审批手续,心存侥幸,先斩后奏,建了再说。
5、进城谋生群体庞杂。我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早,经济发达,大量外来人员涌入“淘金”。一部分人由于文化低,无技术专长,无法找到工作,处于无业状态。这部分人生活水平很低,一般没有固定的居住地。他们有的利用荒废破旧房屋进行乱搭乱建,在真空地带聚集,以拣垃圾为生,在搭建的简易窝棚周围堆放垃圾,久而久之便聚集了大量的无业人员;有的在城郊租地种菜、养猪,他们私自利用租地搭建窝棚,形成一个聚居地;有的利用对破旧房屋和闲臵空地的管理松懈,在城郊占地为牢,企图达到长期占有的目的。这些人员聚居形成一定规模后,治理难度大,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有损城市的形象,而且容易成为罪犯的窝点,危害社会治安。
二、违法建设带来的后果
1、引发邻里之间纠纷,激化干部群众矛盾。由于地方村民搭建房屋没有严格按建设规划实施,所以难免影响邻居及村民的通风、采光、通行,从而引发邻里之间的矛盾与纠纷。与此同时,一部分村民受地理位臵限制无法搭建房子,心理上不平衡,猜疑村干部从中拿了多少好处,指责他们无所作为,至于村级班子违章搭建的,群众意见更为强烈,所有这些都很容易成为激化基层干群关系的导火线。
2、加大城市管理难度。由于违章建筑选址随意、布局零乱、结构简单、质量低劣,加上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导致部分居住点污水横流、垃圾成堆、臭气冲天,环境卫生、火险隐患和社会治安问题非常突出,出现违法建设造成消防车开不进,污水流不出,开门见垃圾,进门不见光,环境差乱脏的城市“新死角”现象。
3、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与发展。从城市建设和发展来看,一处违法建设就是一处很大的障碍。它不仅会增加工程拆迁量、贻误工期,而且会大大增加城市建设的发展成本,从而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的资金压力,影响城市规模的扩张。
4、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声誉。违法建设蔓延,助长了贪图不当利益风气,一些人利令智昏,顶风作案,铤而走险。少数干 部对管辖范围内的违法建设查处不力,有的怕得罪人,放任不管;有的包庇纵容,浑水摸鱼;甚至有的带头参与违法建设。如果再对违法建设处理不当、放任自流,必将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威信,必将严重践踏法律法规尊严,最终必将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环境。
三、遏制违法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为了有效遏制违法建设势头,打击各种违法建设行为,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特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辆、印发宣传资料、上街咨询、赴工地现场讲解等途径,加强对单位、法人、村民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对规划法的知晓率,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关注规划、参与监督,让所有单位、村民了解规划法,让所有单位、村民认识到依照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有所建设单位、村民明白违反规划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建设单位、村民乃至全社会的城市规划意识,使其自觉遵规守法,并积极配合和支持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2、齐抓共管,形成查处违法建设的合力。查处违法建设涉及面宽,工作难度大。从实际情况看,仅靠城管执法人员单枪匹马行动,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查处违法建设的强大阵势和合力。规划管理部门要及时对违法建设进行调查认定,作出处理决定;建筑业管理部门要对承担违法建设的施工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未取得合法规划手续、未通过规划验收或规划验收不合格的建筑,不得进行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房产管理部门对未取得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一律不得办理房产确权手续;工商部门不得为利用违法违规建筑进行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办理经营许可手续;纪检监察部门要对不听劝阻、强行违法建设单位的主要责任人进行处理;公安部门要对暴力抗法人员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法院要对申请拆除的违法建筑及时受理执行;违法建设所在地的党委政府,要做好违法建设当事人的思想教育,积极配合城管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
3、合理谋划,制定完善的相关政策。一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应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并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在建设单位、村民拒不停止违法建设时,应采取的强制措施。二是不断完善与规划相关的管理规定,坚决执行对违法建设一律不予任何补偿和安臵,以断绝违法建设者的“后路”,打破他们的发财梦,让其自食违法建设的苦果。三是建立违法建设通报制度,定期对各种违法建设及处 理情况在各个媒体或场所进行公开曝光,接受社会监督,形成违法建设人人谴责的态势。四是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程序,科学制定城中村及新开发区拆迁、建设方案,认真处理好临时建设、城中村拆迁、危房改造与长远建设的关系,解决好一些突出的矛盾,做到该批的批、该建的建、该拆的拆、该停的停,分类处理,疏堵结合,有序建设。
4、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城管行政执法职能。一是充实、加强城管行政执法队伍,提供执法工作所必须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城管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巡查力度,对各类建设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及时制止,力争把违法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执法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到动机与效果统一,教育与处罚结合,服务与管理并重,按章操作,依法办事,高压严管,多思善谋,严厉打击各种违反规划法的建设行为,坚决刹住违法建设的歪风,达到各类建设动工前有合法的规划手续,建设中按规划设计施工,建成后符合规划要求之目的,力保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5、疏堵结合,统筹安排各项职能。对于拆除后的违法建设,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到“无缝对接”,要把拆违工作与消除安全隐患、文明创建、重点工程建设、美化造景等方面相结合,切实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建立健全拆除后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拆得了、建得好、管得住,通过拆违促进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
6、明确监管主体,做到拆违与管理相结合。违法建设和私搭滥建之所以屡禁不止,特别是在城郊结合部和市场、学校周边最为突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法不到位,城市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以及那些区域人员相对复杂。要避免出现“建了拆、拆了建”的恶性循环,杜绝违法建设行为,必须坚持拆管并重、拆教并重和拆建并重,把拆违的过程变成教育市民、提高市民素质的过程,变成规范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过程。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镇(乡)、社区、村要把制止违法建设列入村级、社区班子考核内容,实行各社区、村一把手负责制,促使村干部把好源头关,健全管理网络,做到守土有责。城管、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各类违章建筑、违法用地行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7、村镇建设数字化,做到执法管理有依据。以村、社区为单位,对辖区建筑物现状进行摄影摄像并存档,镇、街道建立村镇建设数据库,形成直观和明确的证据链,在城管执法部门查处违法建设时,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四、针对目前我区的实际情况,在违法建设的查处中作以下建议
1、在建住宅:强化社区责任。违建巡查及拆除依靠城管执法部门一家人力远远不够。需要各社区安排具体人员,落实巡查责任,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违法建设,协助镇(街道)城管执法中队拆除违法建设。实行保证金制度,各社区向所在镇(街道)缴纳保证金,由镇(街道)城管执法中队予以实绩考核。
2、在建非住宅:强化镇(街道)责任。实行保证金制度,各镇(街道)向区拆违领导小组办公室缴纳保证金,由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和区拆违办联合予以实绩考核。
3、历史性违法建设:各镇(街道)负责辖区范围内重点工程、拆迁地块违法建设的拆除,以拆迁带动历史性违法建设的拆除。各镇(街道)负责做好违建拆除前、中、后资料收集,每月把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对2003年10月1日以后的违法建设应坚决不予补偿。
4、特殊需要建设的。如招商引资、镇(街道)经济发展、生产需要、拆迁过渡、私家车停放、种田租住户等特殊需要建设的。种田租住户由村委统一办理审批临时手续后,再行建造以确保建设安全。其他必须由镇(街道)统一提出申请,经区违法建设整治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再由镇(街道)组织实施。建造时必须有合格的设计图纸、建造资质的建筑单位、质检、安检部门的监控。建造单位配合执法部门做好案卷,承诺在规划需要时无条件拆除违法建设。
5、现存违建分类处理。(1)、补办手续。对符合规划、用地性质,具备环保、消防、安全、通风、采光等审批条件的,已建成的违法建设允许补办相关手续;(2)、暂缓拆除。不在控制区范围内、无严重安全隐患、未严重影响市容和群众生活、居民无投诉等不具备审批条件的违法建设,由企业向所在镇(街道)提出申请,由所在地方政府核实情况,签署意见后,上报区违法建设整治领导小组,经区违法建设整治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后,抄报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备案。镇(街道)对实行暂缓拆除的违法建设必须报批质监、安全、消防等相关手续,并由所在企业作出承诺:今后若因规划建设需要,必须无条件拆除,并不作任何补偿;(3)、依法拆除。在控制区范围内、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市容和群众生活、居民热点投诉的违法建设,按照有关规定依法予以拆除。
第二篇:违法建筑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违法建筑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条:
一、利益驱动
一是房价的快速增长,使人们认识到做房子比存钱好,房子的储蓄收益功能远远大于银行储蓄收益功能,不仅升值快,而且能出租收益。二是县城工业园的建设使城郊结合部被拆迁农户从中收益不浅,特别是房屋这块,一部分农户钻拆迁政策的空子,在自家房前屋后,自留地甚至是承包地上大建“隔夜楼”、简易房、晒场、院墙等地上建筑物,赚取大量拆迁费,一夜暴富大有人在。同样,也有一部分农户遵纪守法,没有建设违法建筑,拆迁时经济上吃了“大亏”,安置上也吃了“大亏”。两种情况比较之后,自然使遵纪守法的农户也效法不遵纪守法的群众,竟相盖房,以至屡禁不止。
二、政府管理疏漏
政府对违法建设的管理一是缺乏公平。同样的违法建筑,有的拆了,有的不拆。不拆的自然感到幸运,感到有面子。拆了的心里就不同了,经济上损失不算,面子上也无光,心里老大的不快,对政府产生怨恨情绪,认为政府执法不公。二是缺乏统一尺度。农村建房大多数不能做到“两证一书”齐全。而什么样的房子是违法建筑,什么样的房子是合法建筑不清楚,导致一些早先建的房子拆了,后来建的房子反倒没拆。这促使群众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赌一把再说,不建肯定吃亏,建了还有一半的希望。三是缺乏长效机制,虽然有巡查制度,但仅仅是巡查发通知而已,不能及时制止和打击违法在建建筑,使建筑户加强了侥幸心理,日夜抢盖,形成无法确认是否合法的“隔夜楼”。四是缺乏监督机制。政府强拆过后,监督缺位,以至前面强拆,后面再建的大有人在,劳民伤财,不了了之。
三、客观需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民手中有了钱,自然要提高生活水平。而中国农民投资去向历来就是三件事:建房、结婚、养子。建房成了首选,一部分已有房子且有钱的人在房子上要更新换代,再建新房。一部分过去无房又无钱的人,现在铮足了钱,回家自然第一件事就是建房子,改善居住条件。还有一部分人,子女长大成人,需要成家分户,而我地农村婚俗习惯是儿女成亲首先看房子。这就迫使这部分人不得不建房。
而政府在建房管理上,一是多年来一直是禁止的,农民无法取得合法的建房手续,又是弱势群体,投诉无门,不得已而建筑违法建筑。二是在规划上现实性不足,前瞻性过强。在村庄规划上只注重集镇建设,不注重自然村整治规划,只考虑未来的发展,不考虑当前农业生产与自然村的关系现状,导致一方面农民住房要远离原来的自然村庄到集中点去,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依然要到原来的土地上耕作的矛盾,从而,既使集镇建设缺乏动力,又使农民建房愿望得不到满意的落实。这种情况下,农民为了生产的方便,选择就地建房自然在情理之中。而这恰恰是违法建筑。
四、解决违法建筑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农民违法建筑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即农民自身利益的需求和政府管理的不到位。那么要完全杜绝农村违法建筑,就要满足农民利益合理的需求,又要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双管齐下,才能凑效。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制定科学的建房管理制度,让农民合理的利益需求有着落
我们国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对待农民建房,应当看着是社会发展的表现,是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此要“决之使导”,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一味地去堵,只会“川壅而溃”,必然是违法建筑泛滥。如何“决之使导”?首先要有合理科学的规划。既要有中心集镇的规划,又要着力搞好自然村的整治规划,包括在自然村的原址整治或就地移位整治,满足不同人群对住宅位置的选择。规划要覆盖所有人群,阳光普照,不能挂一漏万。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定“一户一宅”的办法,允许无房户在本自然村规划区按要求建房;有房户需要重建的,须拆旧建新,并符合规划要求,但原宅基地须复垦为耕地;子女婚配分户建房的,须子女年龄在20周岁以上。建房样式应有所区别,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的人群的需要,体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别。十个指头有长短,整齐划一是不客观的,也没有体现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人群的关怀。
(二)在城市建设规划区制定科学严谨的拆迁方案
在城市规划区,不合理的拆迁方案,是助长违法建筑产生的原动力。当初如果没有汤山头大量违法建筑拆迁收益的先例,就没有后来十都桂花冲、中村等违法建筑的大量出现;同样,如果没有大量待安置拆迁户,就没有下四队等地大量的非法出租屋,以至于法不治众,无可奈何,陷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因此,拆迁行动组必须与拆违行动组紧密结合,界定为违法建筑的房屋,一律不予补偿,从根本上打消群众建筑违法建筑骗取补偿的侥幸心理。
第三篇:政府违法用地行为成因与对策
政府违法用地行为成因与对策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涉及地方政府和政府为违法主体案件的土地面积,占到了被查处违法用地面积的80%。当前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地方政府或相关领导。因此,探讨违法用地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对从源头和根本上治理违法用地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违法用地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概述
违法用地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在此称作政府违法用地行为),其含义是指政府这个特殊主体,在审批、使用、监督执行等各个环节,违反法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
政府违法用地行为与一般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土地违法行为相比较具有行政行为方面的特征,其主要形式:
一是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行政性。大量地、频繁地运用行政手段。实践中,地方政府极易凭借其权威性,通过发布文件、纪要、领导讲话等形式,出台与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相违背的政策性文件,注入下放土地审批权、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具有浓重的行政性。
二是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强制性。地方政府作为当地的最高行政机关,为了一时的政绩或地方局部经济的发展,很容易强令企业或下级政府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诸如修建道路、兴建农贸市场、兴办观光休闲产业等,具有典型的强制性。
三是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随意性。有的地方政府违法用地行为并无章法,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对自己经济发展有利就干,不利的就坚决不干,诸如为了招商引资,任意减免土地税费,个别甚至干脆免费供地,根本不受什么法规拘束,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四是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公开性。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该说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与政策的了解的,而且比一般的群众要深刻得多。但是,地方政府这个特殊的主体,为了发展经济,有的就是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及其有关政策于不顾,以致公然非法转让倒卖土地,非法占用耕地,往往伴有集体开会研究、召开动员大会、发布招商广告等行为,具有广泛的公开性。
五是政府违法用地行为执行难。由于此类违法用地行为大都属于政府行为,因此,即使在违法用地过程中被执法部门及时发现,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完全建成后,查处拆除时,又要依赖于地方政府,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成因与根源
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大规模地招商引资,通过多出政绩达到仕途升任,以及通过主导违法用地达到权力寻租,这几乎成了众所周知的主要原因。追根寻源,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方政府过多地直接插手、参与经济领域。政府对于经济领域的管理,主要应该是宏观调控、规范引导、提供公共服务、监督检查及相关行政管理。对于企业投资建设,除国家项目外,主要应由企业自己考虑,政府不应直接参与和干涉。而一些地方政府却直接插手、参与经济领域,热衷于招商引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绩考核的标准,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指标。为了完成经济指标,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甚至层层下达引资指标。招商引资之后,紧跟着就是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土地。由此造成涉及地方政府的违法用地大量发生,进而引发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是对地方相关领导缺乏有效的问责制。当前土地违法量大面广,除农民宅基地属个人行为外,几乎都与当地领导存在关联,或口头同意或支持默许,或暗中运作或私下指示。由于手法隐蔽,违法批地者往往不认账。用地者因为得到当地政府的关照,也不漏半点口风,使违法批地的证据难以查实。现行的处分规定,要求必须以查清批地者得违法事实并取得证据作为前提,而没有领导对本地所发生违法用地必须承担责任的问责制,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三是法律对规划调整存在漏洞。按照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省级政府享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地级市政府经省政府授权享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而对于规划调整(是否可以调整及由哪级政府审批)却没有作出相关规定。按照一般理解,有权批准规划自然也有权调整规划。而问题恰恰出在这个地方。当前,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当混乱,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各地规避法律的普遍手段,也是造成基本农田数量减少、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重要原因。过去,基本农田大都成块,质量良好。近年来为了迎合开发商的用地需求,动辄调整规划,质量好的基本农田被调整成建设用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质量不高的土地。这些规划调整,从表面上看,大都“合法合规”且数量没有减少。很难挑出毛病,但质量却大大下降,反应出法律在规划调整方面的重大漏洞。
四是执法效率低,土地执法障碍重重。由于法制不健全,干部群众的法律观念不强,再加上执法环境的诸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土地违法呈多发趋势,这是现实国情。加大打击力度,提高惩治违法的效率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必然选择。但按照现行规定,国土资源部门要经过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立案、调查取证、下达处罚决定(之前还有告知、听证)等一系列复杂程序。当事人不服,还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程序,到最后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而到了这个时候,违法占地已经由小变大甚至建成投产,实际已难以拆除。
五是一些地方国土资源部门不真心作为。近年来有一种新的倾向,一些地方国土资源部门尤其是基层土地部门出于保护地方利益的动机,对发现的土地违法故意不去及时制止,也不及时进行处罚,等到违法行为已经建成投产,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再申请法院执行。实际上,在当地一些领导的暗中作用下,法院根本就没有打算执行,国土资源部门也心知肚明。此种情况,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奈何不了,当地国土资源部门也不承担责任,最终使违法占地得以持续,违法者和地方政府共享建成投产后的丰厚利润,被毁坏的耕地却无法恢复。
三、政府违法用地行为的解决对策
上述问题,是地方政府违法用地行为难以根治最为实际的原因。如何抓住问题的本质,有效的解决地方政府违法用地行为,便成了当务之急。
首先,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不能仅仅根据数字“论成败”,必须推行综合性的指标评价体系,这一工程目前已经启动。
二是在有关法律法规中增加针对地方党政领导的土地违法问责制。当一个地方行政辖区内发生大比例土地违法或者重大土地违法案件时,要追究主要党政领导人的责任,剔除其中的权力寻租空间。监察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的通知》,就将问责制引入专项行动。
三是探索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切实解决执法和司法脱节及法院不作为问题。
四是科学设置行政执法程序,有条件的赋予国土资源部门对违法占地的“先行拆除权”。
五是建立和完善负有直接巡查责任的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及执法人员的监管、约束机制。对于不积极作为致使土地违法行为不断扩大,造成难以拆除等严重后果的,要予以处理。
最后,从司法上来监督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这主要在于违法占用土地往往都有相对的受害人,如失地的农民,这时就需要法律来保障他们有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制约地方政府的土地违法行为。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让受到损害的农民有权利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法院必须摆脱地方的影响,要真正依法办事的立场,而不是听命于地方政府。
第四篇:违法建设现状与对策
违法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随着江东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开发建设所带来的利益日益巨大,由此引起的违法建设滋生蔓延。针对今年来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江东区违法建设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带来的影响,思考日常规划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规范城市化建设。
一、现状
1、房地产开发项目
房产开发单位大多对项目建筑面积比较谨慎,把关较严,但往往对建筑高度、地面标高等其它内容认识不够,所以规划复核时发现的问题在建筑面积上基本上也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但也有个别开发公司存在侥幸心理,以提高建筑档次、客户有要求、已建好不能整改等理由,擅自改变规划内容,增加建筑面积。如华宏置业开发的华宏凯悦项目。
2、村级留用地开发项目
目前江东区村级留用地以商务办公为主,都需要引进投资项目。边建设边引资的特点,引进项目的不可预知,使得建设过程变数较大。建设方为满足引资要求,随意变更建设内容:增加建筑面积、提高建筑高度、改变建筑立面等,还有部分项目先将结构建好,等竣工复核后再行搭建;如仇毕村建设的现代装璜市场、徐家村开发的徐家综合楼。
3、现状地块改扩建项目
江东作为城市中心城区基本没有规划工业用地,对现有的工业地块来说,面临二难的选择:建筑破损,急需改造,因未能列入开发地块,或虽然已进入土地储备中心,却迟迟不开发,而作厂房已不适合现有生产、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因与规划用地不符,规划部门不予许可。产权方现在的对策就是:一是申报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规划要求进行报批,按自己需要进行建设,报批完全是应对检查。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二就是直接进行违法建设:改建、扩建厂房,改变使用性质,如江东水表厂。
4、开发建设后留下的零星用地
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区的改造和道路系统的完善,城市道路两侧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用地。这些土地有些是因为地块没有全部被征用,也有的是已被征用,因地块狭小或不规则而暂时不能开发建设。这些用地大多位于道路两侧,地理位置优越,由于近期没有明确的规划用途或没有及时进行绿化,被建成临时商业用房。这些商铺规模小,建造时就知是临时,所以建筑质量差。还因为没有规划控制,大多沿街而建,后退不足,没有停车位,经营时占用城市道路,妨碍交通,也影响城市形象。如中兴路(民安路北)、惊驾路(体育场处)、刚建好的沧海路两侧,有大量未经审批的建筑。
5、集体土地中的违法建设
随着江东区城市的发展,原处于城市边缘及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周边土地的不断升值,住房需求的提高,拆迁赔偿费增加,都让村民们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大范围违法行为随之出现,从最初在自己土地上扩建、加层,发展到侵占集体土地。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增加了交通、消防等安全隐患,还破坏了环境,也影响了他人的利益,引起邻里纠纷。此类违法建设多存在于尚未收储改造的城中村如仇比村、桑家、江南村、史魏家等城中村。
二、对策
1、对房产开发项目,应重视规划许可的各项内容,审批时在符合规划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余量,以防施工产生的误差;同时加强批后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而对以种种理由故意改变规划内容,增加建筑面积的行为,规划部门将按照城市规划的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处罚力度,不能让开发单位有利可图,以杜绝违法行为。
2、对作为村级留用地的开发项目,审批前主动联系,了解项目的真正意图,灵活布置各类建筑,避免建筑布局单一,以应对招商的需要。
3、对现有工业用地,应从实际出发,对短期不开发的地块,可以允许进行临时建设,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地块及周边环境。对这类用地,不能一味的堵,是既要控制,也要给出路,使企业在规划指导下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4、城市开发建设留下的不仅仅是零星用地,还有未被拆迁或拆了一半的建筑。这些留下的建筑与已开发的地块或已建成的道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影响了城市景观。因此,建议对这些用地分别对待:未被征用的土地,允许其在符合有关技术规定的前堤下自主开发建设;对已经征用的土地,在地块或城市道路开发建设完成后,尽快进行绿化,以保证城市规划顺利进行。
5、集体土地中村民的违法现象,涉及到很多村民的切身利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江东区均已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自1998年以来,基本未再进行村民住宅的审批,因此,会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会有建房的需求。对这些有真正需要的村民,政府是否可考虑先行安置,同时将退出的房屋给村里其他有需要的人,以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对那些仅仅只为自身利益的违法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以杜绝通过建造违法建筑来谋利的行为。
第五篇:浅析网络违法药品广告的成因与对策
如今,在网上发布以“性药品”和性病治疗为主要内容的违法广告渐成抬头之势,一些不法经营者看中了网络媒介迅速传播、无限衔接的强大优势,纷纷抢战网络空间,大肆宣传那些低级庸俗、带有不良信息内容的“神奇”药品,不仅极大地误导和欺骗了消费者,而且严重污染了广大网民的网络使用环境。特别是当下许多青少年热衷于网上冲浪,那些污浊不堪的广告内容反复
刺激着未成年人的眼球,对他们的思想和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对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已引起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力度,网络药品广告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在一次次地打击整治之后,各种打着医疗机构名义兜售“神丹妙药”的网页、网站和文字链接仍会频频跳入人们的眼帘,治理网络违法药品广告成了当前的一大难题。
网络违法药品广告何以如此猖獗,屡禁不止,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准入门槛偏低。据了解,经营网络广告,无须像传统广告管理那样必须通过广告业资格审查认证,只要拥有网络使用权,几乎任何企业、经营组织和个人都可以从事此项业务。在这种没有对网上信息发布做全面的资格审查和许可的情况下,发布广告几乎没有什么“门槛”可言,这就为网络广告经营打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后期的规范管理留下了隐患。
二是眼前利益的驱动。网络广告的最大优势在于成本低、传播速度快,针对性和交互性强,外加它的便利性和时空无限性,一些不法经营者或个人认准的就是这些特点,完全不顾基本的商业道德准则,使用夸大、诱惑性语言在网络上进行虚假宣传,甚至虚构编造广告审查批号,兜售假药,凭借迅速攀升的站点访问量赚取高额利润。
三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网络药品广告违法是一新的监管课题,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网络药品广告管理的专门法律法规,无论是依照《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对违法者最高处以5倍的罚款,还是参照新修订的《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对违法发布行为最高罚额可达3万元,与他们的违法收入相比也只是微乎其微,过低的违法成本对违法者根本构成不了震慑作用。法律依据的缺失导致监管乏力。
四是监管技术手段的不适应。只要具备上网条件,随时登录上网,都有可能浏览或接触到藏身其间的网络广告,网络广告的分散性和隐蔽性,客观上增加了监管难度,无形中让那些违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再加上目前许多网络违法医药广告采取多重链接的形式,仅凭传统的监控手段很难监测到隐藏信息。
要加强有效监管,着力净化网络广告市场,笔者认为,还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一要全面推行网络广告经营资格认证。提高网络广告经营准入条件,尽快建立网络广告进入准则、经营准则和竞争准则以及网上广告经营行为审批、登记备案制度,规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和条件,尤其是网络药品广告,要严格相关准入规定、程序要求和发布标准,实行规范管理。
二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现行《广告法》与有关部门规章不能适应网络广告市场监管的需要,应尽快出台《网络广告法》,依法规范包括药品广告在内的网络广告经营行为。从法的层面上加大监督处罚力度,加大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让污染网络空间的违法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为推进网络药品广告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三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合协作。各级食品药品监管要加强与工商、信息产业、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合作,形成综合治理网络违法药品广告的合力;同时要探索建立整治网络违法药品广告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工作动态和通报案件查处情况,共同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要建立网络广告市场信用体系。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开展广告企业信用状况评估,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诚信广告企业给予通报表彰,对不讲诚信的企业降低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布。并通过建立广告市场退出机制,对屡禁不止,造成恶劣影响的广告企业责令暂停发布广告,直至取消资格,增加违法网络药品广告经营者的失信成本。
五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通过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化的网络广告道德教育活动,引导网络广告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由理性认知网络违法广告的危害性到自觉践行广告道德准则,履行相应的广告道德义务,抵制网络广告违法行为,促进网络经营行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