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如何应对“免税时代”乡村新政

时间:2019-05-12 19:2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干部如何应对“免税时代”乡村新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干部如何应对“免税时代”乡村新政》。

第一篇:基层干部如何应对“免税时代”乡村新政

基层干部如何应对“免税时代”乡村新政

基层干部如何应对“免税时代”乡村新政

随着中央连续两个1号文件出台,包括我省在内全国已有25个省市宣布全部免征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免税时代”在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给基层干部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正确审视自

身工作职能,尽快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避免”。

一、思想认识要保持清醒,避免盲目乐观

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使农民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也使乡村干部从征收统筹提留款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这无疑有助于解决一些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矛盾。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新旧体制交替中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不要单纯的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现有的各种矛盾都会迎刃而解,乡镇干部的“春天”马上就要到来。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目前的现状与税费改革的要求还不很适应。就当前看,乡村负债在一些乡镇还比较突出,如何消赤减债,将是影响税费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税费配套改革中将碰到机构精简难、班子“消肿”难、人员分流难、村级干部队伍稳定难等突出矛盾。税费改革后还将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如乡镇财力减少后,教育经费和干部工资如何有效保证;“一事一议”制度后,涉及到乡村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公共事业如何组织协调等,都会使不少乡镇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农村传统的格局与市场发展的要求还不很匹配。长期以来,农村沿袭着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相当一部分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较强,不愿甚至不敢尝试一些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所以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导致农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而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社会现实驱动和市场发展的要求下,要求广大农民彻底打破传统格局,放开手脚,开辟产业门路,参与市场竞争,发展高效农业和非农产业,将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发展过程。三是乡镇干部的自身素质与群众的致富要求还不很合拍。主要表现在一些基层干部思想封闭,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还不很强,过分迷恋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工作模式,发展经济工作的能力较差,服务本领缺乏,难以解决新时期农民市场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结构调整不力、经济收入难增等问题。基于这些,所以说农村基层干部要保持头脑清醒,既要对税费改革满怀信心,又不能盲目乐观。

二、工作思路要及时调整,避免无所作为

随着税费改革的推进,乡镇的可用财力将逐渐减少,农村发展的便利条件将日渐增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将大大提高,乡镇将更能高效运转,基层干部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谋求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改革后新的体制也对基层干部推动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抓教育。要加强农民的法律政策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载体,确保群众对涉农法律和农业政策措施入脑入心,以此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要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快农村民主法制化进程。要加强信息引导,培养农民群众对市场信息的注意力和识别力,立足市场需求,合理发展农业生产,从而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目的。要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充分运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民夜校等载体,采取上门指导、示范办点等方法,使广大群众掌握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同时,积极鼓励群众大胆使用新技术,并在资金、后续服务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和优惠。二要着眼于发展农村经济抓服务。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立足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培育健全农产品生产结构体系,并依托形成的区域特色,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形成“公司 农户 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使农民依托产业和企业致富。要稳妥推进土地合法有序流转。中央“一号”文件和逐步取消农业税政策出台后,返乡种田的农民人数将会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土地纠纷将成为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必须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妥善处理土地纠纷,保障农民种田权利,维护农业经营大户的利益。要大力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对烤烟、杂交水稻等各类农村合作组织的组建和扶持力度,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三要着眼于优化农村环境抓稳定。要充分认识目前农村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XX”活动为契机,配合司法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危害群众生命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优化治安环境。同时,要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积极化解农村各种纠纷,把一切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要不断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要大力优化经济环境,杜绝“三乱”行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维护好农民群众利益和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

第二篇:“免税时代”乡村干部该干点啥?

“免税时代”乡村干部该干点啥?

笔者近日参加人大代表团例行活动,在与一些乡村基层代表交谈中,发现他们普遍流露出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和盲目感,对农业税取消后自己该干什么心里很茫然,认为现在“没权、没钱、没了管理农村和农民的‘杠杆’支点,如今当乡村干部真没劲。”

仔细分析,“免税时代”乡村干部进入“茫然期”,关键还是长期以

来乡村干部工作职能错位所致。“要钱、要粮、要命(计生)”曾经一直是乡村干部的主要工作,也衡量他们政绩的重要标志。为此,乡村干部工作主要集中在收税收费、维护社会治安和看管妇女的“肚皮”上。为了实现“政绩”,搞得乡村干部与农民群众之间情绪对立,甚至酿成恶性案件,影响很坏。事实上,这种职能定位本身就是“错位”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广大农民、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才是乡村干部真正的职责所在。免征农业税,实际上是为乡村干部“减负”,把他们从繁重的收费收税工作中解脱出来,密切与农民群众的关系,改进和加强服务农民的工作,这是职能的“回归”。

“免税时代”呼唤乡村“新政”。免征农业税,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基层民主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政策的有效落实给农村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现实条件下的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如何正常有秩运行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当前,采取办班培训、领导帮带、考核激励、精简机构等办法,加强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推进乡村“新政”,要把功夫下在“一推双带”上。就是要在着力提高乡村干部素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力转移,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和增收致富。因此,乡村干部要变“管理型”为“服务型”,迅速从过去催种催收的“四季歌”,向急农民所需的“全天候”转变,从过去指挥农民的“司令官”,向帮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参谋”转变,从过去抓管理的“农业警察”,向农民群众贴心的“服务员”转变,以便更好地服务农民,指导农村工作,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吉林省梨树县乡村干部通过加强职能转变,采取“献策不决策、参与不干预,政府搭台不唱戏,服务不增负”的措施,指导全县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就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现在,乡村干部决不是无事可做了,而是轻装上阵,应该大有作为。乡镇政府也不是可有可无,不仅仅是取消的问题,而是要在改革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进行撤乡并镇,理顺体制编制,削减冗员。在此基础之上,大力强化乡镇政府建设,增强执政能力。

第三篇:后抗生素时代如何应对?

后抗生素时代,如何应对?

一、兽用抗生素滥用/乱用现状及危害

兽用抗生素通常包括两大部分,即注射用抗生素(治疗药)与饲料添加剂用抗生素(又称动物生长促进剂)。关于兽用抗生素中的饲料添加剂用途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新型抗生素产品(如头孢克洛、新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司帕沙星等以及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等),上市短短几个月即已发现有耐药菌株产生,其中很大原因与畜禽饲料中大量使用抗生素作为添加剂有关。动物肠道中的耐药菌会通过粪便进入土壤,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最终使人体内产生相同的耐药菌株。如几年前国外广泛报道的“超级细菌”(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出现即为一个典型例子。

动物滥用、乱用抗生素造成的危害比“瘦肉精”大得多,因为“瘦肉精”只会直接危害消费人群,而滥用、乱用抗生素不但直接危害消费人群,而且会导致耐药菌甚至超级细菌的产生,给人和动物造成潜在威胁。长期以来,制药企业都在和细菌的耐药性“赛跑”,最终的结果是制药企业“落败”。20世纪80年代,全球有40多家制药企业竞相研发抗生素,而现在,还在研发抗生素的大型制药企业不超过4家。

究其原因,是因为抗生素研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但是新产品上市仅仅两年,耐药菌就出现了,产品效力下降严重影响了销售。按照市场规律,创新药物至少需要销售5年才有利可图,而两三年的时间药厂根本就收不回成本,因此纷纷退出抗生素研发和生产“竞赛”。其中,抗生素的滥用、乱用也进一步加速了药厂抗生素研发不断缩水的进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抗生素是一种宝贵的医药资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耐药性的扩散和不同抗生素效力的下降,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医药资源的“耗竭”。

二、抗生素补充与替代

抗生素耐药的普遍化使有效替代药物的研究成为学术与产业热点。随着国内外对抗生素使用监管的日趋严格和公众意识的不断提升,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与应用正被业界和下游用户不断认可和接受。以下是一些有望成为抗生素的替代产品或抗生素的新型制造方法。

1.抗菌肽。抗菌肽是由宿主产生的一类能够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内源性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它与传统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不同,故细菌不易对它产生耐药性。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菌肽共有1700余种,并且不断有新发现的抗菌肽品种被补充到抗菌肽数据库中。由于从动植物中分离和化学合成抗菌肽成本高昂,因此目前主要通过蛋白重组和发酵工艺规模化生产抗菌肽。通过对抗菌肽分子的有效改造,能够提升其抗菌效力。

2.噬菌体。在所有抗生素替代品中,噬菌体(即攻击细菌的病毒)在临床上使用时间最久。与抗生素相比,噬菌体有很多优势,且每一种噬菌体只攻击一种类型的细菌,因此噬菌体治疗不会损伤机体内无害的细菌。另外,自然界为人们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噬菌体资源,在细菌出现抗性时很容易找到替代品。

3.群体感应及生物被膜抑制剂。在自然界中,很大一部分的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生存,使其可以抵抗抗生素的作用以及人体免疫系统的清除。群体感应是指细菌能自发产生、释放一些特定的信号分子,并能感知其浓度变化,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任何能阻断病原菌对信号分子感应的方式都可以减弱细菌的致病力。相对于传统抗生素而言,群体感应抑制剂不会对细菌产生强烈的生存压力,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这类化合物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4.抗体。通过免疫刺激和被动免疫应答,可以获得具有预防、治疗效应的特异性抗体。其中卵黄抗体(IgY)更具商业优势,IgY能抵抗幼龄动物肠道中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的消化,故常在幼畜饲料或添加剂中加入一定量的针对某种特定疾病的IgY,以使其获得有效的被动免疫。此前认为因技术与成本障碍难以在兽医临床上推广的基因工程抗体现在也在兽医上逐渐看到应用前景。例如借助转基因技术,将抗体基因导入到饲料中,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5.天然产物/中草药。中草药是天然物质,通常具有低毒、无抗药性、功能性强、经济实用等特点,在杀菌抑菌的同时往往兼具促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抗病毒、增强免疫力、抗应激等功能。兽医临床上使用的中草药(或相应的饲料添加剂)或具有直接的抑菌杀菌作用,或通过抑制细菌的毒力因子从而降低细菌的危害,或通过改善、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而起到间接抗菌作用,或上述方式兼而有之。

6.菌影。菌影是革兰氏阴性菌被噬菌体的裂解基因裂解后形成的完整细菌空壳,不含有胞浆成分,但仍保持细菌细胞形态、黏附性、细菌表面抗原性等特性。与传统的灭活苗相比,其具有菌体表面抗原决定簇并保留天然构象,可同时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原性优于灭活苗。同时,菌影又可作为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理想载体,用于构建细菌多价或多联疫苗。

7.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可促进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生长繁殖、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从而达到调节肠道免疫和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微生态制剂虽然能部分替代抗生素,但目前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是相互矛盾的。在目前微生态制剂的基础上,也可考虑通过基因改造等方式,通过对一些优势菌种的遗传改造,导入优势基因如必需氨基酸合成酶基因、疫苗基因等,让微生态制剂在肠道内产生必需氨基酸或某些传染病病原的免疫保护蛋白,从而刺激机体对病原菌或其他病原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避免额外的疫苗注射过程。

8.饲用酶制剂。饲用酶制剂具有直接分解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消化机能、激活内源酶分泌和提高消化酶浓度的作用,可代替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类似功能的抗生素替代物还有合生元(素)、有机酸制剂、化学益生素(寡糖)和益生素制剂及其发酵饲料等。

9.开发新型抗生素。采用新型手段从微生物,尤其是从极端环境下的生物资源入手,寻找新型抗生素。现已开发出了新型杂合抗生素,即通过激活放线菌沉默基因生产新的抗生素。或利用现代化学与合成技术,在原有的抗生素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或人工模拟,合成新的半合成抗生素。

10.开发抗生素新剂型。老药新用,通过改良、优化剂型和给药方式,有助于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降低药物残留的风险。这取决于兽医现实需求,可以积极开发靶向制剂、局部给药制剂和纳米药物制剂等新剂型。

尽管当前有多种抗生素替代策略,但仍多处于研发阶段,上市使用的产品较少。同时,考虑到目前抗生素合理使用的不可替代性和畜禽养殖者的利益,并不宜全面禁止使用抗生素。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乱用,不只是过度使用,准确地说是不规范使用。使用抗生素最好是“一刀毙命”,最忌讳的就是“温柔一刀”。使用剂量不足或过量更容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养殖业使用抗生素需要科学、理性对待。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户,宣传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政府职能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兽用抗生素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全链条监管与跟踪。通过抗生素生产渠道的GMP制度、兽药销售渠道的GSP制度、抗生素残留的监测网络、动物免疫与用药建档、畜禽产品信息可追溯制度、抗生素残留监测技术与产品的开发推广、抗生素残留标准的制定等措施,严把兽用抗生素生产、销售和使用关,筑起“有抗畜禽产品”进入市场的“防火墙”。

进一步规范兽用抗生素的使用,有赖于建立兽用处方药管理制度和严格运行执业兽医师制度,将兽用抗生素的使用全面纳入医师处方记录和国家药物监控计划之中,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在遵循必要的治疗性抗菌药使用同时,逐渐降低饲料用抗生素的使用。加强执法,结合农业部近期出台的《全国兽药(抗菌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方案》,实施兽药标签和说明书规范行动,严厉打击标签和说明书擅自改变适应症、改变用法用量等严重影响兽药安全使用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引导,加强兽药安全使用技术培训和指导,组织开展兽用抗生素风险评估,及时淘汰存在风险的品种。从丹麦治理抗生素滥用的经验来看,在丹麦发布猪禁止使用非治疗性抗生素(尤其是阿伏霉素)之后的16年中,猪用抗生素的使用量下降了50%,产仔量却有所增加。虽然在禁用初期出现了动物死亡率增加的现象,但在禁用10年后恢复了正常。可见滥用、乱用抗生素是完全可以抵制的,但同时也是个长期的过程。

在畜牧业中,慎用、限用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应是一个有计划性和协调性的过程,过于急躁的行动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转变目前我国的饲养方式和加强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逐步找到饲用抗菌药物类促生长剂的替代物,并在兽医临床上规范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才有可能使抗生素这把双刃剑真正地为畜牧业保驾护航,造福人类。--

第四篇:微时代危应对

微时代危应对:高校舆情引导的变革之道

高德毅

传媒大师麦克卢汉说过,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 与运用,都宣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随着信息技术 的迅速发展,媒介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 的变化,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异军突起,重塑了社会的舆论生态,宣告了“微时代”的悄然 到来。高校是社会舆情的聚焦点和热源地,舆情引 导关系高校和谐稳定,关系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和舆论生态的时代变迁,思考 微时代舆情引导的变革之道。

一、微时代高校舆情引导面临多重考验

(一)自媒体的草根特质释放大学生网民的个 性表达,网络文化狂欢考验教育智慧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个人提供功能强大的 独立平台,摆脱了议程设置的圭臬,拥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主权,有人形象地将此描述为“全民 DIY”:“DIY 就是自己动手制作,没有专业的限制,想做就做,每个人都可以利用 DIY 做出一份表达自我的‘产品’来。”这种平民化、去中心化的草根 特质,使自媒体一经出现便迅速使一大批大学生 网民成为其忠实的拥趸,成为大学生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理想场所。面对喷涌而至的网络文化浪 潮,如何引导大学生在这场网络文化狂欢中冷静 围观、理性表达,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

(二)微传播的“蝴蝶效应”放大大学生网民的传播能量,信息“核裂变”挤压舆情应对空间“蝴蝶效应”原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 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在当下,微博、微信因其传播的即时性和 交互性,在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中不断发力,演绎 了舆论场的蝴蝶效应。大学生作为网络主体力量,年龄、经历及生活习惯趋同,情感立场容易产生共 鸣。在一定条件刺激下,一个热点事件加上一种情 绪化的意见,很容易“一呼百应”,成为点燃舆情的 导火索,网络传播能量可以瞬间得到释放。面对复 杂而瞬息万变的网络舆情,高校管理者应对网络 舆情的时间和空间更加有限,亟待合理和有效的 舆情研判与疏导。

(三)全民围观的“广场效应”激发大学生网民 的参与热情,网络问政倒逼舆情治理模式创新微传播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将众多用户 迅速拉进同一个正在发酵的舆情事件,形成一种 全民围观的态势;同时,微传播因参与成本剧降、话语权剧增,而进一步勃发了全民围观的热情。对 于熟稔地运用网络进行“人肉搜索”、“网络问政” 的大学生网民来说,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就极易被 认为“有猫腻”,以粗暴的方式打压、堵塞言论更容 易激起他们的逆反,引起舆情的强烈反弹。这对于 高校管理者来说,意味着观点的转变,变被动应对 为主动引导,变强制管制为互动交流,学会宽容舆 论,把网络舆情作为体察民情、疏导情绪、沟通思 想、凝聚共识的办学之道。

二、微时代高校舆情引导的实施路径

微时代的舆情治理,要适应舆情生态的变革, 根据舆情演变的生命周期和传播机理,针对舆情潜伏、发酵、爆发和衰没的不同时间节点,实施不同的 应对策略,做到准确研判、及时预警和科学引导。

(一)要在海量信息中准确把脉舆情

微时代信息海量涌现,伴随着信息泛滥的是 信息的泥沙俱下和鱼龙混杂,给舆情研判增加了 难度。要迅速辨别来势汹汹的“网络口水”是简单 情绪的宣泄还是舆论的风暴眼?这就需要建立多 层次、全方位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系统,通过计算 机辅助人工分析,对舆情的来源、真伪和走势进行 分析和评估,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节庆活 动、重大政策出台之际,更是要重点密切关注敏感 人物、敏感话题、敏感媒介平台,捕捉苗头性的负 面信息,避免其扩散蔓延。

(二)要在信息发酵前及时预警舆情

网络的聚合效应可以将一件小事瞬间放大成 一件大事,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发酵成舆情。面对突 如其来的网络舆情,必须有完善的分级响应、应急 预案,才能有条不紊地化解舆情危机。要在准确研 判的基础上,根据舆情性质、影响程度、涉及范围 等因素,梳理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 注焦点,区分不同的预警等级,针对不同情况,启 动相应的应对机制,实施差异化的处置方案。

(三)要在信息迷雾中科学引导舆情

面对无处不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公众往往面 临“信息迷雾”、“信息雪崩”的困境,迫切需要“信 息向导”帮助作出解释、判断和选择。在舆情热度 升温的关键时刻,务必要第一时间出面澄清事实 真相、主动回应网民质疑,尽快化解对立情绪,发 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主动设置议程,赢得舆论话语 权和引导主动权。

三、微时代高校舆情引导的策略优选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需要充分运用法律、行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多方面的力量,进行综合治 理、系统引导;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则要根据舆 情成因和发展态势,寻找最优化的应对策略。

(一)主动性策略:打好“提前量”

网络舆情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生 发展过程。无数事实表明,漠视网上民情,反应迟

钝,将贻误引导和处置良机,导致网上“小事情”演变为现实“大事件”。所谓“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要善于发现潜在的舆论热点,分析发生与发展脉 络,围绕大众关心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主动介 入应对,主动设置议题,主动对话交流,最大限度 将负面舆情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主导性策略:发挥“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 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在网络信息

传播中也存在“先入为主”的规律。当舆情事件发 生时,公众存在很多的疑问,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 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小道消息就会占上风。因 此,要利用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主动发声、主动出击,第一时间抢占舆论阵地。首先要及时公布事 实真相,主动回击网络谣言,真诚回应网民关切和 质疑;同时,要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积聚网上正能量。“意见领袖”一方面要靠“培养”,组建一支 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网络评论队伍,围绕 网上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发帖,澄清事实真相,引

导网民理性思考;另一方面要靠“争取”,在“公民 报道者”和“网络意见领袖”中发展“盟友”,使其实 现“舆论反转”,为我所用。

(三)预测性策略:应对“按图索骥”

凡事预则立,要想从容应对网络舆情,必须前 置舆情预防关口,形成应对预案,针对各种类型的 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必须紧扣 网络舆情的特点,把握舆情导向,按敏感程度和影 响大小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抓住网络舆情指向,充分运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 工具,形成上下一致、部门协调的联动机制。

(四)道德性策略:引导网民“自把关”一方面,要及时解答青年学生思想困惑,引导他们辨别是非、理性思考,筑起抵制负面舆情的思 想防线;另一方面,要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信 息的分析鉴别能力,自觉遵守网络舆论规则,形成理性的网络意见表达行为习惯,做守法纪、有道德 的网络公民。

(五)阻断性策略:建立有害信息“防火墙”网络上的虚假有害信息污染了网络环境,甚至可能危害现实社会秩序。必要时可通过“封”、“堵”、“删”、“禁”等手段,阻断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让虚假有害信息无处遁形。如,以“关键词过 滤”技术屏蔽敏感词组,通过“删帖”、“锁贴”、“沉 贴”的方式冷却、降温热贴,延迟审核和发布网站 新帖,限制浏览国外敏感网站,必要时经相关部门 批准,责令相关网站和微博关闭或暂停部分功能。

(六)技术性策略:警惕“技术万能”

除了上述“封”、“堵”、“删”、“禁”等阻断性技 术手段外,还有一些技术性的引导技巧,如“围魏救赵法”,主动放出一些新信息、新的新闻点,转移 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如“釜底抽薪法”,确保当事 人沉默封口,不参与炒作,媒体没有了采访对象,受众失去了关注焦点,可有效限制负面舆情的升级和扩散等等。但这些方法都是辅助性手段,如果 一味依赖技术和技巧,一删了之、一关了之,往往 会陷入更大的窘境和危机当中。

当前,网络发展已经进入微时代,微时代的危 处理考验的是高校舆情引导的大智慧。舆情的智慧应对不仅是引导手段和策略的变革,更深层次 折射的是高校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迁,正如人 民日报评论所言,“舆情不是敌情”,善待善用舆情,“舆论监督也是正面报道”

第五篇:正确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时代意义

正确理解“罗斯福新政”的时代意义

——兼论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得失

周化勇(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

辽宁 大连116100)

长期以来学界和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在化解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作用方面存在误解。一提到新政,就会想到国家干预经济这个法宝。例如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Ⅱ:就认为新政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恢复和发展了生产力,广大中下层民众也获得了一定好处,[1](p79)标志着自由放任时代的结束,国家干预时代的到来。似乎罗斯福新政的秘密就是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真的是经济危机的稳定器吗?理论和事实告诉我们:这其实是我们长期以来一厢情愿的认识。本文拟就此略作分析探讨。

一、罗斯福新政的手段、后果及延续

罗斯福新政(1933——1939)的政策概括起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层面,包括整顿银行维护货币信用,恢复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稳定价格等;第二方面是社会层面,包括规范劳资关系,发挥工会作用;税收改革调节再分配;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平常所认为的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就是用国家手段干预经济运行。其实际结果又如何呢?

实际是——就连美国人都承认——到“1939年,在新政实施六年之后,美国仍然有900万名以上的失业工人——这一数字比世界各国的失业人数总和还要多。”[2](p682)。要知道当时美国劳动力总人数才5000万左右,失业率约为百分之十八。并且“从1937年下半年起,英、美、法等国又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出现繁荣局面”[3](p260)。罗斯福在第二次当选总统后的就职演讲中也承认:“我看到数百万家庭收入微薄,勉强度日,每天都在家庭悲剧的阴影笼罩之下„„我看到数百万人缺乏购买工农业产品的手段,而他们的贫困又使更多的人失业,无从发挥生产力。我看到三分之一的国民住不好,穿不好,吃不好。”[4](p627)新政并没有解决经济危机反而制造新的危机。“换言之,新政无非只是一种权宜的解决办法而已,这种权宜之计经不起严峻的考验,迟早总是要维持不下去的。”5](p65)。甚至有经济学家认为:“事实是:那次经济大萧条像大多数其他严重失业时期一样,是由于政府的管理不当而造成,而不是由于私有制经济的任何固有的不稳定性。”“在1930和1931年,它行使它的职责如此不当,以致把否则会是一次缓和的经济收缩转变为一场大的灾难。”[6](p43)正当新政面临尴尬境遇被企业家抵制和民众质疑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成全了罗斯福新政。战争机器的开动,带动了军工企业扩大生产和相关产业发展,再加上参军参战才基本上解决了当时美国的失业人口。戴着战争的胜利的光环,罗斯福新政获得前所未有的美誉。新政在人们心中成了化解经济危机的特效药。加上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人们更加相信国家干预的力量。

就这样,人们简单记住了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的一面,却忽略了其在社会制度层面创新的深刻价值。

战后欧美各国纷纷扛起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的大旗,用国家的手段和力量干预和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随之而来的是20世纪50至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黄金时期。但到1973年前后,国家干预下的高速发展风光不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严重危机又一次到来。各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也无能为力:无论是减税计划还是货币增发,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直接投资都不能提振信心缓解危机,甚至国家干预的越多,危机越严重——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一直到80年代才有所缓和。这期间,有经济学家开始反对国家干预理论,要求恢复古典的经济自由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失去神圣光环。

二、为什么国家干预会失灵?

从理论上讲,任何经济理论都来源于对经济运行发展的经验的总结,因此理论往往是落后于发展着的实践。新经济实践的发展必然要求新的理论来总结,实践的发展必然推动理论的发展。从这个意义来说,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是永远正确的真理,没有一种理论能永远的完全的反映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存在。经济学理论也是这样。经济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是最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一,经济活动的运行是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合。影响经济的因素除了传统的资本、技术、工具、市场、劳动力、土地、环境等外,还和人们心理、观念、喜好及全球环境相关。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理论(也即凯恩斯主义)能在一定时期解决经济中的某些问题,但它解决不了经济的全部问题,更改变不了经济本身的运行规律。经济规律是不因人为因素的参与而改变的。经济天然就有发展——萧条——再发展——再萧条的起伏性,经济危机也有它自身的潜伏、出现、蔓延、结束的过程,也即经济自身拥有自愈性。从实践看,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和强化是一个误会。强调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是经济危机的产物,被称为“萧条经济学”。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国家干预是应对危机的产物,是经济出现危机时的补救,是用来应对经济危机的,它不该是正常状态下的经济发展的新手段。但是二战后,它竟被各国当作常态经济学理论。各国政府的职责从“守夜人”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发展到参与经济活动。这就打破了经济运行自身规律。使经济运行充满人为因素,市场信息往往失真。正常状态下,经济规律会自发调节市场秩序,价格作为市场信息符号会引导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用什么方式生产,也会引导消费者消费什么,消费多少。而有了国家加入,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生产与消费就不完全受市场的制约了。国家干预的有形手往往倒逼市场机制的无形手。市场会失灵,国家干预也会失灵。

从其内容看,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国家干预理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国家干预是有成本的。国家刺激经济的办法有二:一是加大国家对生产建设的直接投资,而这又会导致财政赤字;政府赤字意味着收支不平衡,解决之道不外乎就是发行国债,多印钞票,提高税收,减少支出。这样一来不是抑制企业投资热情和消费者的信心就是流通货币超过经济总量而导致货币贬值引发通货膨胀——这显示国家干预的自身矛盾;二是减税并鼓励消费。用消费创造需求来重启生产,但是面对经济危机人们心怀恐慌工作难保对未来也是一片迷茫,如果没有完善社会保障,又怎么敢放手消费呢?现实往往是国家越鼓励民众消费民众越不消费。国家当然也可以发放消费券或直接给老百姓发钱发物来推动消费,但老百姓花掉政府给的消费券后还会继续花钱消费吗?显然不会。国家会一次又一次的给民众发消费券吗?也不会。因为政府的钱来自税收,政府花钱花的越多,征税就需要征的越多。这又与减税鼓励企业生产刺激民众消费的初衷相悖。

从社会心理看,人们对国家干预充满信任,导致人们经济行为膨胀。人性是贪婪的,在追逐财富人是会失去理性的。经济学里,消费者希望得到最大化的效用,投资者希望得到最大化的回报,生产者希望得到最大化的利润。这就会掀起经济发展中一波又一波的浪潮——经济泡沫——浪高处就是经济过热引起的危机:生产与消费的脱离,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浪低处就是危机后的萧条紧缩。潮起潮落,本由价值规律支配,人们也习惯坦然面对。现在有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人们把最坏的结果就托给了政府。认为政府比任何人都聪明,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出现。凯恩斯主义者,看到了市场的失灵,没有想到政府也会失灵。结果就是人们的投机心理更大胆,因为出事有政府兜着,因此经济的泡沫曾出不穷。人们在经济泡沫中失去理性,明明知道是投机是诈骗,但就是没有人愿意戳穿它,反而自欺欺人的相信和怂恿宽容。因为谁都想把水搅得更混,好摸把鱼分杯羹。由人来操作经济,只能制造经济波动而不可能是经济平衡。

从历史经验看,任何一种经济理论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都是带有阶段性和两面性的。我们知道在自然界有物质的能量守恒法则,而在人类社会也有一永恒法则——问题守恒法则。你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任何手段都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解决——新问题——再解决„„以至无穷。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16实际——18世纪中叶),各国信奉重商主义理论:利用国家手段和力量提高关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禁止货币外流,发放特许状实行垄断贸易,各国争夺殖民地并为此进行商业战争。重商主义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进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但保护主义政策却分割世界,阻碍更大范围经济交流与分工,长远看是不利资本主义在竞争中发展的。到了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时期,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工场,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商品的丰富要求在全世界进行自由贸易平等通商。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的重商主义理论,要求市场机制自动调节,推崇企业的自由竞争和全球的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理论从此成为资本主义最根本的经济理论。但自由主义主导下资本主义世界犹如丛林法则支配下的动物世界,相信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结果就是资本家为追求更多利润而拼命生产,进而出现生产周期性的过剩,出现经济周期性的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如前分析,它对经济危机的作用也只是扬汤止沸。

三、制度创新才是迎战危机的关键

经济危机自身总会结束,痛苦的只是危机的过程,艰难的是维持承受危机的信心。在罗斯福新政之前,当时的总统胡佛也曾经用过国家干预的手段。1929年当危机爆发危及国民经济各领域时,胡佛曾竭力说服企业界领袖自愿不降低工资和物价,也曾要求联邦银行为企业借款提供方便,鼓励联邦农业局给有关物价组织提供资金以便稳定物价,也曾提出减税方案。1930年危机加深,胡佛就任命了紧急就业委员会来指导救济工作,同时也开始修建公共工程来解决就业和经济恢复如修建科罗拉多河上有名的“胡佛水坝”。1931年又

[7](p270-271)组建复兴金融公司帮助银行,1932年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纵观胡佛四年任期(1929-03-04——1933-03-04)内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措施和后来的罗斯福新政中国家干预部分如出一辙,但经济危机依然在加剧。胡佛也因此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败给了罗斯福。胡佛的失败不是因为我们习惯上认为的不干涉主义,而是其政策只是裱糊资本主义的漏洞而没有新建资本主义制度之基。人们看不到改变的希望因而失去对胡佛的期望。

罗斯福一上台就大刀阔斧改革:有问题的法律、制度推到重来,社会缺失的另起炉灶,[8](p291)“1933~1938年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罗斯福就任第一天(1933年3月4日宣誓就职)就起草《紧急银行法案》,四天后国会批准发行新货币改组银行重建金融体系,8天后发表“炉边谈话”唤回民众信心:银行重新开门,人们排队来存款而不是提款。“正如罗斯福智囊莫利以后所指出‘资本主义在8天之内得救了’”[9](p282)。其后经国会批准,罗斯福颁行了诸如取消《禁酒法》,制定《农业调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房主贷款法》、《白银购买法》、新《证券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新《财产税法》、新《银行法》、《公平劳动标准法》、《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等法律。如此强有力国家干预措施到1936年的第一个任期结束时,结果如何呢?如前所述,连罗斯福本人都心有惭愧,危机依然很严峻。但为什么美国人民没有像当初抛弃胡佛一样抛弃罗斯福而另选他人呢?这是因为新政虽然没有即刻结束危机但从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层面弥补了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直接的经济伤害,让危机中的人们享有了基本生活保障,也就有了面对危机的勇气和信心。为什么今天我们记住了罗斯福而忽略了胡佛?就是因为罗斯福不是简单干预经济而是重建了资本主义的秩序和制度基础。

罗斯福新政以其制度创新来推动社会进步,增强美国人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化解人们对危机的恐慌,重建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信心,使得社会趋向公平公正。就像罗斯福所说:“我看到一个合众国,它能证实,由政府采取民主方式,国家财富可转换为越来越多空前美好的人民生活条件,把最低的生活水准提到远远超出仅能维持生计的水平”

[10](p627)

。这是罗斯福新政最大的意义。不是国家力量参与经济活动救了资本主义而是新制度重建了资本主义。罗斯福成就了现代资本主义也成就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因此只强调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干预而忽略了制度创新,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我们今天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时很容易联想到历史,想到历史上久负盛名的罗斯福新政。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我国最应该学习的不是干预经济的措施而是建立创新和完善社会制度。因为干预经济是我国几十年来计划经济的强项。用创新制度推动社会进步,这才是我们学习罗斯福新政这段历史的启示。

(作者简介:周化勇,男,四川双流人,1977年生,200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现为大连市金州高级中学一级教师)

联系电话: ***

电子信箱:jy_jgg_zhy@dl.gov.cn

参考文献:

[1]《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的历程》[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4年

[2](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下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3]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4](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 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第四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5][10](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第二次就职演说》,见戴安娜·拉维奇《美国读本·下》[Z],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第一版

[6](美)米尔顿.弗里德曼 《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二版。

[7] [8][9]何顺果《美国史通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下载基层干部如何应对“免税时代”乡村新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干部如何应对“免税时代”乡村新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发言稿

    基层干部乡村振兴心得体会发言稿“撸起袖子”——做新时代先干敢干的“弄潮儿”。党员干部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凡事“想......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七篇【篇一】为期7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农村基层工作实务知识、浅析中国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模式探究、美丽乡村与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小镇xx经......

    基层干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心得体会发言

    基层干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心得体会发言乡村振兴集产业发展、社会繁荣、环境宜居、文化复兴、人气集聚、组织建设完善等内容于一体,是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振兴。美丽乡村......

    基层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计划汇报

    基层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计划汇报范文四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区城管局深刻领会、吃透把准要求,按照“产业兴旺、......

    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

    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乡积极行动,各负责人组成的调研工作小......

    关于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

    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专题调研报告

    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专题调研报告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专题调研报告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

    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

    **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