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2 19:2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

第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期间

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2‟7号)精神,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目标,满足农村居民“病有所医”、“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疾病、晚生疾病”的基本健康保障需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以持续巩固新农合制度为基础,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桥梁,以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为抓手,逐步规范农村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十二五”卫生工作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广西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到2015年,在全区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

(一)健全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支持的项目,在完成县级医院建设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健全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二)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实施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完成项目任务要求,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

(三)巩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按照国家新农合筹资标准,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实行门诊统筹,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大限度保障民生健康。

三、保障措施

(一)抓实项目建设。

一是利用中央和自治区安排的乡村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资金,抓实标准化建设目标,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二是采取填平补齐的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为乡镇卫生院配备基本诊疗仪器设备。三是继续巩固和完善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二)加强人才培训。

利用中央给予的学历教育和培训项目补助,完成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农村医学学历教育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乡村医生、村级保健员的培训任务,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技术

水平。

一是实施乡镇卫生院人员学历教育培训,在“十二五”期间大专以上学历达40%以上,消除无学历人员。

二是开展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妇女儿童保健、五官科、急诊医学、护理、中医等业务科室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工作,用3年时间完成约5000名乡镇卫生院骨干人才、15000名乡村医生的培训任务。

三是采取专业培训、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县级各类卫生机构相关业务人员的能力培训,逐步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

四是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农村卫生活动”,组织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到县到乡、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到乡到村,开展卫生技术扶贫、卫生技术培训等活动,培养提高农村卫生管理和卫生技术业务水平。

五是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及时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提高项目实施质量,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完善保障制度。

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落实财政补助政策,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巩固新农合覆盖面,确保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随着筹资标准的提高,及时调整补偿方案,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全面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完善门诊统筹制度,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进一

步加强重特大疾病保障工作,逐步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试点的病种范围。强化与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加强新农合经办机构和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全区“一卡通”,提高新农合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新农合基金使用和管理,保障基金安全,提高农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四)规范服务行为。

1.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实行农村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诊疗收费标准,推进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病种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有效减轻参合农民疾病经济负担。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加强“乡村一体化”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满足农村居民“病有所医”、“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基本医疗需求,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

2.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切实实施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居民健康状况,为农村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农村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为农村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预防接种服务,建立免疫屏障,预防和控制疫苗可免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国家规定的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对农村0-6岁儿童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及时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等健康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为农村孕产妇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对孕妇进行健康评估,并对个人卫生、营养保健进行指导,提高婴儿出生质量;为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提

供健康管理服务,引导其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延长寿命;对农村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免费提供随访服务和健康检查;为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控制病情发展;建立健全农村传染病监测报告网络,及时报告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取防疫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提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及时发现传染病、职业病、学校卫生等卫生安全隐患,减少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实现“少生疾病、晚生疾病”的基本健康保障,保护农村居民身体健康。

3.规范工作绩效考核。制定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方案,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工作督查和绩效考核工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五)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卫生、扶贫、发展改革、财政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在政府领导下的部门协作机制,负责农村地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日常管理。

2.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农合制度,保障农民群众健康权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国民素质的大局之中,统筹谋划、安排、部署。要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新农合制度、保障农村卫生经费投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等,列入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内容。

3.规范部门职责。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制定促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政策。扶贫部门要做好贫困人口的调查摸底,落实贫困对象补助经费政策;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做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组织、实施、协调、督查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制定贫困地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政策;财政部门做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经费保障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篇: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格式

会议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

会议将于201X年X月X日至X日举行,为切实做好会场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负责本次会议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指挥和综合协调工作,下设二个工作小组,按照相应职能开展工作。

(一)医疗救治工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主要职责:负责会议的医疗保障及特殊的救护工作。……

(二)公共场所保障工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主要职责: ……

二、工作要求

活动期间,领导小组和各小组成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信息传送渠道畅通(不能关闭手机),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

医疗卫生保障联系电话: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 “十二五”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 “十二五”规划

日期:2012-05-08 来源:广西扶贫信息网 作者: 阅读:2093次 字体:大 中 小

努力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抓住新机遇,深入贯彻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我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实现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期间,继续组织实施和全面完成《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意见》,战胜各种灾害,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的影响,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始终把扶贫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层层落实扶贫责任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整村推进和连片特殊特困区域开发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力量,集中资金,对406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和对连片特殊特困区域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实施大石山区特困村屯贫困家庭子女职业学历教育试点工程,培训和引导贫困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稳定就业。突出抓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综合素质提高,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和推行贫困群众参与式扶贫。整合各方面资金,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全区扶贫开发投入达296.8亿元,其中中央扶贫资金35亿元,自治区财政10亿元,扶贫项目贷款75亿元,社会各界等61亿元,水库移民投资115.8亿元。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按计划、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和继续开展连片特困的大石山区五县、桂西五县、距边境0—20公里范围内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区新、改、扩建通贫困村四级公路和通自然村(屯)道路2万多公里,使贫困村通公路率由2005年的47%提高到2010年的96%以上,贫困村20户及以上自然屯通简易公路率由55.61%上升到84.68%,贫困村交通难得到有效缓解;在贫困村建设沼气池92万座,4060个贫困村沼气入户率达50%,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55%,贫困地区的生态明显改善;解决了35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改造贫困农户茅草房或危房4.5万户;建设水库移民新村591个,建设库区村屯道路3958条、饮水项目1042个,搬迁安置水库移民6.49万人;对缺乏生存条件的18.5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同时巩固完善了部分历年扶贫异地安置场点的建设。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增加。加大扶贫项目贷款和到户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力度,扶持和培植了113家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新建、续建一批甘蔗、水果、桑蚕、中草药、香料、茶叶、剑麻等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产业生产基地,扶持贫困农户养殖一大批牲畜和家禽,扶贫产业覆盖95%以上的贫困村。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782元增加到2010年的3454元,年平均增长14.2%,增幅高于全区水平1.5个百分点;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536元增加到2010年的3037元,年平均增长14.6%,增幅高于全区水平1.9个百分点。

扶贫职业教育培训效果明显。认定了74个贫困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63万人次,转移就业率达95%以上;实施大石山区贫困村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试点工程,资助3万多名贫困村困难家庭子女就读中、高职学历教育,在城镇稳定就业率达90%。

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贫困地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适龄小学生入学率为99%以上,全面改造农村校舍,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新农合全面覆盖贫困县,农民参合率达90%左右,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乡乡建有卫生院,大部分贫困村建有卫生室,贫困群众缺医少药状况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大部分的乡镇和贫困村建有文化站,实施50户以上自然村屯通广播电视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0%以上。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8.5‰左右,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遏制,人口计生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扶贫开发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一是农村贫困人口多,发展差距大;二是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地矛盾突出,投入成本相对提高;三是返贫问题比较突出。目前,由于稳定增收的产业不多,社会保障体系弱,导致抗风险、抗灾害的能力差,已解决温饱的人口有较大的脆弱性,返贫问题突出;四是贫困地区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五是贫困群体需求呈现多样化,给扶贫带来更多更高的要求;六是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战略、守边固土的需要与扶贫开发措施的矛盾给扶贫工作带来困难;七是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建立给扶贫开发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八是有些地方扶贫意识比较淡薄,扶贫机构有弱化的趋势;九是群众参与程度低,等靠要思想仍有存在。同时,“十二五”时期我区扶贫开发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国家继续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二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的实施,将进一步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建设的扶持力度;三是国务院颁发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明确提出我区产业布局和发展战略,明确我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措施,为我区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四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有利于扩大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五是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将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加快扶贫开发进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抓住机遇,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统筹发展,以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贫困地区民生、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为核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政府主导,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继续加强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面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各级政府对本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扶贫开发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实行农村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把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大石山区、边境地区、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重点攻坚对象,根据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努力建设产业发展型、生态型、教育扶贫型、劳务输出型、科技扶贫型等扶贫模式。

——自力更生,社会帮扶。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处理好政府扶持、社会扶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继续推行参与式扶贫,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拓宽帮扶领域,提高帮扶水平。

——部门联动,资源整合。各行业部门要根据全区扶贫开发总要求,结合本部门职能,密切协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我区“两区一带”发展布局相结合。

(三)主要目标

围绕到2020年稳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重点县和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贫困人口健康水平、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明显提升,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发展差距。

到2015年,力争实现贫困户人均一亩经济林(园)或每户有一项以上增收项目,初步建立基本覆盖贫困村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贫困村通沥青或水泥路率比“十一五”期末有较大提高,有条件的20户以上自然村和连片自然村的片区通村屯道路,鼓励修建硬化路;基本解决贫困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所有的贫困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屯全部通电;已通电的村屯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改造农村危房(茅草房)50万户;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事业,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50%左右,继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贫困村公共卫生、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发展,每个贫困村有符合规定标准的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加强贫困村能源建设,改善贫困村用能条件;推进生态建设,改善贫困村生活环境;全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贫困村无劳动力或丧失劳动能力和特殊困难家庭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温饱靠救助,发展靠扶贫开发;力争对19万生存条件恶劣地区扶贫对象实行易地扶贫搬迁;新建2000个水库移民新村,累计培训水库移民50万人;实施30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对贫困村贫困家庭15万个富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并实现劳务输出;开展以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0万人次;职业教育移民5万人。

三、扶贫对象与重点

(一)扶持对象

在自治区制定的扶贫标准以下的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对少数民族、妇女、计生困难户、退伍士兵、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扶持对象的识别机制和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

(二)扶持范围

1.把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域的滇桂黔石漠化区及自治区划定的未列入国家片区规划的大石山区、边境地区、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等连片特困地区的县(市、区)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2.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村的扶持工作。继续扶持被调减出国家或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

四、主要任务

(一)专项扶贫

1.实施连片大石山区综合治理工程。根据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综合治理的计划,结合广西实际,实施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的大石山区、边境地区、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综合治理。坚持基础设施扶贫,改善大石山区、边境地区、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发展条件;坚持产业扶贫,走就地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教育移民、劳务经济相结合的路子,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努力建设产业开发型、生态型和红绿色旅游型的村屯。

2.继续采取大会战的方式,整合资金,集中人力物力,集中时间,对特殊困难地区、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条件。

——实施边境一线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工程。根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广西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边境地区发展的意见》(桂发〔2010〕24号)的精神,编制贯彻落实实施方案,并组织对距边境线0-20公里范围内的交通、能源通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土地开垦整理、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口岸、产业开发、农村低保、农村合作医疗、村干补助等13大项建设项目的实施,力争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任务。

——分期分批对革命老区村、少数民族县的贫困村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坚持自愿原则,力争对19万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扶贫对象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引导其他移民搬迁项目优先在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加强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衔接,共同促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考虑资源条件,着力培育和发展后续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引导向中小城镇、工业园移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搬得出、移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4.实施教育移民和雨露计划工程。以促进大石山区扶贫对象稳定就业,逐步缓解大石山区人地矛盾和生存难为核心,实施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移民工程和继续实施雨露计划。用财政扶贫资金或社会捐助资金资助贫困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中、高职教育,并实现毕业后稳定到城市就业;对贫困村富余劳动力实行中长期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同时,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劳务输出,发展劳务产业,走市场化、技能化、品牌化、产业化的路子,强化技能培训、组织管理、维权服务等关键环节,努力推进劳务输出由季节型向常年型、体力型向技能型、打工型向企业型转变,力争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45%以上。结合当地产业开发,整合各种资源,采取“农家课堂”和与行业部门、扶贫龙头企业联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贫困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扶贫开发管理水平的培训。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县以上扶贫部门干部的培训要纳入各级党政干部培训规划。资助贫困村一村一名村干部接受高等职业学历教育,逐步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5.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五年内,分两批对3000个贫困村进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实施水、电、路、气、房以及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自下而上制定整村推进贫困村规划,分两批实施,五年一次性验收。以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县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机关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资源,集中投入,确保村均整合项目资金3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整合资金200万元以上。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实行整乡推进、连片开发。加强整村推进的后续发展,巩固提高扶贫开发成果。

6.深入实施以工代赈。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开发条件的改善,加强贫困地区村级以下道路、人畜饮水、水利、基本农田工程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片区综合开发,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夯实发展基础。

7.实施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本着“投资水平符合实际,项目储备调控实施”的原则,加大专项资金投资规模,着力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已建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移民教育培训等问题,集中资金建设水库移民新村,建设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增收项目,让广大移民群众得到更大的实惠。在重点解决纳入后期扶持范围的农村水库移民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上,统筹兼顾解决后期扶持政策实施连带影响问题,做好在建新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有发展、能致富。

8.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和推进旅游扶贫等。引导贫困群众从零星分散的产业开发转变为集约经营、连片规模开发和基地化建设;从粗放低端产品生产转变为生态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化生产、品牌经营;从重视种植、养殖环节转变为种养、加工、销售统筹考虑;强化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和互助资金组织等带动贫困农户的产业发展。继续探索实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加强产业发展的后续服务。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和帮助工商企业到贫困地区兴办利用当地资源带动贫困户增收的项目。自治区重点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工程,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十片以上特色优质高效、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或特色高效的养殖示范基地,每片示范基地辐射覆盖贫困户1000户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力争户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以上;扶持培植100家以上年销售额在一亿元以上,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扶贫龙头企业,到“十二五”期末,辐射带动的贫困村农户数增加一倍以上,力争农户增收一倍以上;通过示范基地和扶贫龙头企业带动1000个以上贫困村为产业化扶贫示范村,到“十二五”期末,力争示范村内贫困农户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以上。在有需求并具备条件的贫困村逐步实施互助资金试点,探索建立扶贫资金与农民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新型农民,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力度,大力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扶贫,不断增加对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扶持。

(二)行业扶贫

1.明确部门职责。各行业部门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向贫困村倾斜,并完成本行业的扶贫任务。

2.注重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林、牧、渔产业的指导和农村社会化服务。合理开发贫困地区资源,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在贫困地区发展的产业可实行联合开发的办法,财政扶贫资金与行业部门的资金捆绑使用,扩大项目规模和提高项目开发的成功率。

3.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技带动作用,继续围绕蚕桑、药材、水果、畜牧、水产、竹子、茶叶、油茶等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鼓励区内外科技人才积极参与科技扶贫工作,建立一批科技服务型专家队伍,培育贫困地区农村科技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完善科技信息、科技咨询社会化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在贫困地区、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进行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注重进行贫困地区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行政村的路网建设;大力开展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和基本农田整理建设;建设安全饮水工程等。

5.加大对贫困村农户危房(茅草房)改造力度,重点推进农村危房,特别是边境地区边民危房、少数民族村寨、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等危旧房改造。

6.改善社会公共服务。

——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继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相关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继续深入实施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普通高中免学杂费政策。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的统筹投入,完善贫困地区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边境县、民族自治县和革命老区实施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定期组织城镇医务人员开展“医疗下乡”活动;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户给予优先重点扶持。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贫困地区普遍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筹资机制;建立五保户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体系,全面覆盖生活困难且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抗灾救灾能力,尽力避免因灾返贫,建立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政策。

——支持文化事业。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强化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基层文化队伍服务能力,建立便捷畅通、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共享和传播体系,支持发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事业。

7.加强生态建设。继续深入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加大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力度,创新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模式,推进乡村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生态、资源补偿机制,增强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补偿功能,采取多样化的生态、资源补偿方法和模式,让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得到必要的生态、资源补偿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增强贫困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社会扶贫

1.继续加强定点扶贫工作。自治区、市、县和中直驻桂各部门各单位、人民团体、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和国有控股的骨干企业、高等院校、驻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参加定点扶贫工作,承担相应的定点扶贫任务。实行区、市、县、乡(镇)党政领导定点联系扶贫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积极鼓励各类大中型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各帮扶单位要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扶贫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结合起来,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当地实际和新一轮整村推进目标,确保每个贫困村都要有一个县级以上部门定点帮扶,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整合资源,积极推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

2.深化东西扶贫协作。完善东西扶贫协作工作体系,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市、县列为扶贫协作重点。除了继续深化广东帮扶广西的扶贫协作工作外,自治区内实行经济条件较好的设区市结对帮扶一至两个贫困程度较深的,脱贫难度较大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在本市范围内实行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对口帮扶本市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着重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经贸合作、劳务输出、干部交流与培训、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协作,加强经贸、交通、教育、劳务、旅游、文化、卫生、环保、生态、城建等部门的协作,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人才支持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产业联动、经贸互动、技术拉动、就业带动的工作机制,密切沟通交流,推动协作事项落实,使扶贫协作取得更大成效。

3.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基金会、红十字会、侨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团体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我区扶贫开发,组织开展扶贫募捐、“村企共建”、区内对口帮扶等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扶贫志愿者活动。

(四)国际合作

多渠道、多形式争取国外政府、国际双多边援助机构及非政府组织对我区扶贫开发的支持和援助,深化减贫项目合作,积极广泛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探索新的扶贫方式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广西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在减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抓好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国际减贫培训实地考察基地建设,承办好“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及扶贫经验国际研修班等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扶贫开发责任

坚持中央统筹、自治区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各市负责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长抓不懈。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重点县的任务分解、督促检查、跟踪问效、行政问责体系。自治区实行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一名在职的省级领导挂钩联系,负责指导联系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各市也要参照自治区的做法,实行领导联系重点县工作。县(市、区)级党委政府要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工作考核目标,进一步完善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工作部门和重点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各市、县(市、区)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结合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规划,研究制定本级扶贫开发规划。

(二)建立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管理机制

建立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综合改善。把行业扶贫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列入部门绩效考评的指标,并建立健全奖励和问责机制,制订驻贫困村干部的选派和管理使用规定。

(三)完善金融、财税、土地服务政策

多方面拓展贫困地区融资渠道,建立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担保基金。继续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发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信贷和农村妇女小额信贷。认真落实国家涉及税收优惠政策,运用税收杠杆促进扶贫产业发展。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给予免税优惠。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贫困地区移民易地搬迁用地需求和扶贫产业发展需要。在有条件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排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四)完善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管理机制

不断提高扶贫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项目申报、审批制度。健全项目库储备制度。完善资金专款专用和报账制度。强化扶贫资金管理与使用,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加大对各行业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的整合和统筹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公告、公示制度。

中央专项安排贫困地区公益性建设项目,如彩票公益金等项目,逐步减少或取消市县两级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主要由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扶贫资金安排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的补助标准同等或略高于行业部门同类项目的补助标准。

(五)建立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加大扶贫资金投入

各级财政要逐步增加扶贫开发投入,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占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比例不低于30%。同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加大对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市、县级财政也要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履行扶贫开发职责。探索建立以激励地方政府逐年增加扶贫开发投入的政绩考核机制和扶贫资金随地方投入递增的激励机制。引导行业部门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并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扶贫产业开发。

(六)加强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加强贫困地区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为贫困地区培养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大、中专业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对长期在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党政领导干部制定鼓励政策,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职称等方面给予照顾。积极支持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医疗卫生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再教育。选拔一批懂农业科技知识、会经营管理的干部、能人及有一技之长的乡土拔尖人才充实到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发挥“能人经济”的作用。

(七)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

各级要明确承担扶贫开发工作职责的机构,并配备适应扶贫开发工作需要的人员。各市扶贫部门要加强对县(市、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同时抓好扶贫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扶贫开发管理水平。加强扶贫干部的培训力度,每年有计划地组织选派扶贫干部学习研修、挂职锻炼,积极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的干部交流。进一步加强扶贫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加强扶贫干部思想作风、廉政和效能建设。建立、完善贫困地区扶贫干部工作激励机制、贫困群众脱贫激励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强基固本为保证,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有效途径。选派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大学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帮助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

(九)加强扶贫研究和宣传工作

加强扶贫理论和政策研究,注重扶贫实践总结,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决策水平和实施能力。加大扶贫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实行扶贫宣传工作考核机制,将扶贫宣传纳入各市、县(市、区)扶贫办工作目标任务,实行宣传情况通报评比制度,对扶贫宣传工作及时进行总结表彰。

(十)加大扶贫监测和督查力度

一是建立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做好扶贫开发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发布工作,加强对贫困县、村、户的动态监测和管理。二是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监测评估机制,对扶贫项目执行质量、执行进度、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估,提高项目实施绩效。三是不断创新督查工作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建立行业扶贫工作协调督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级扶贫工作进行全面督查、重点工作专项督查和项目检查、巡查、抽查等,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全面落实。四是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差的相关责任人以及违法违纪行为追究责任。

各市、县(市、区)要根据本规划,制定本级实施意见。

本规划由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篇:2012年攸县高考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

2012年攸县高考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

2012年高考即将到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县高考工作

会议精神,切实加强2012年我县高考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确保高考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每位考生顺利参加考试,结合我县实际,攸县卫生局特制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职责

(一)负责高考期间的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做好医疗保健、急救预防和防暑降温准备,特别要做好突发性疾病的救治工作。

(二)负责高考期间的食品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对考点学校的食堂及周边的餐饮业、服务业开展食品卫生大检查。采取积极防范措施,对集中接待参加考试学生的酒店等餐饮部门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确保饮食卫生安全。对不符合餐饮卫生管理条件的餐饮店进行严肃查处,直至停业整顿,严防考生集体中毒事件发生。

(三)负责高考期间疾病控制工作。重点做好突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卫生局成立高考期间医疗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汤大兴任组长,副局长丁志龙任副组长,吴林华、吴署明、樊荣、蔡文德、李志军、欧阳四新、李森健为成员,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由吴林华任主任,负责协调、指导高考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联系电话:24313606或***)。

(二)实行包保责任制

1、医疗救治。实行包点责任制。人民医院负责攸县一中考点;中医院负责攸县明阳中学考点的医疗保障工作,各责任医院需派救护车1辆驻各考点现场,同时配备医护人员各一名及相关急救药品,各120急救医院需畅通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做好院前医疗急救工作。

2、卫生监督。在高考期间,卫生监督所实行定单位、定职责、定人、定岗,安排卫生监督员,对考点学校周边的食堂及餐饮业进行公共场所和食品卫生监督检查,重点负责攸县一中、明阳中学考点的保障工作,确保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

3、疾病控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做好对本季流行性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工作。

(三)实行责任追究制。各相关医疗卫生单位的行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工作人员,是高考期间医疗卫生工作的责任人。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影响高考顺利进行,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做好高考期间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高考安全的重点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高度重视,保证医疗卫生保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

(二)各司其职,制定方案。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责,结合实际情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制定周密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精心准备,认真落实,确保高考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三)精挑细选,确定人员。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业务素质精,政治素质好,团队意识强,组织纪律性高的标准,挑选身体健康、听从指挥、乐于奉献的医务人员,从事高考医疗卫生保障的具体工作。

(四)履行职责,完成任务。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强化责任,重点做好高考餐饮食品卫生、医疗救治工作,切实履行报告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使每项工作任务按规范按程序落实到位。

二〇一二〇年五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保障和培养

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保障和培养

河北北方学院胡金萍

摘要:通过对农村医疗现状的分析,找出农村医疗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农村医疗人才缺乏、医疗技术低下,经费不足,布局不合理等。但以医疗人才缺乏,医疗技术低下最为突出。医疗人才缺乏已成为农村医疗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的缺乏、建立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保障和培养机制,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的农村医疗改革将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

关键词:农村医疗现状;医疗人才缺乏;农村医疗人才的保障和培养。

一、农村医疗现状的分析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增进农村居民健康,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农村的社会稳定。近几年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村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卫生队伍建设都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及前几年国家对医疗投入的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仍存在以下的几个问题:第一,农村医疗人才缺乏,卫生人员素质低。截止至2007年末,全国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1.4万人,比2000年底的106.7万人少15.3万人,比1990年的77.7人,增加了29万余人;平均每村乡村医生数为1.34人,比2000年的1.56人,降低了14%,比1990年的1.01人,提高了33%,;根据卫生部《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表明,我国乡镇卫生院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为零,大学本科学历人员1.6%,大专学历人员17.1%,中专学历人员59.5%,高中以下学历人员21.8%人。以笔者所在的河北省赤城县为例,全县共有医生和卫生员506人(包含3所县医院),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为零,本科学历人员33人(全部集中在3所县医院),约占6.5%;专科学历人员125人,约占24.7%;中专学历人员183人,约占36.17%;高中以下学历人员165人,约占32.6%。全县共有441行政村,平均每村医疗人员为1.15人。以上数据反映出中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是:医

第1 页

疗人员数量不足,高学历人才奇缺,卫生人员素质低。第二,医疗设备差,缺少基本的医疗检查和化验设备,至今看病还是老三样。第三,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1990~2002年,占中国总人口60%~70%的农村人口,只消耗了32%~33%的卫生总费用。以2000年为例,农民人均卫生总费用为188.60元,城市居民人均卫生总费用为710.20元,前者仅为后者的1/4。农村卫生事业费占全国卫生事业费的比重仅为32.72%。卫生资源分配极不合理。

综合分析以上三大问题,农村医疗人才缺乏,卫生人员素质低最为严重,医疗人才缺乏已成为农村医疗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的缺乏、建立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保障和培养机制,国家投入农村医改的大量资金将化为泡影。

二、原因分析

1、乡村医生起点低。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队伍的最重要力量,乡村医生实际上大部分是过去被称为‘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经过相应的培训和注册后,申请正式营业执照执业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医生至今仍是无证执业。因此大部分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较低,医疗技术较差。

2、大中专毕业学生和高水平医疗人才下不来。基层医院工作、生活条件差,管理混乱,存在的问题很多:如不允许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进修学习;缺乏必要的医疗器械,医疗工作很难开展;工资低,甚至没有“三金”;生活条件差,甚至洗不上热水澡。诸如此类医疗、住、吃、行各个方面的条件限制,使基层医院招不到大中专学生和高水平的医疗人才。

3、农村医疗机构留不住人才。多年来一直存在这种情况农村医生一旦医疗水平高了,名气大了,就千方百计找机会往大医院挤。这样就促使农村基层医院不愿把钱花在医疗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学习上,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使农村医院,既引不到人,也留不住人。

三、关于建立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保障和培养机制的几点建议

国家新出台的医改方案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列为一大工作重点。按照计划,中国政府将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用3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

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无疑,如何培养这些人才,如何使用好这些人才,让国家投入的巨大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是非常关键的。除此之外,还必须建立起一套长效的农村医疗人才保障和培养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的供给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国家有关部门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结构和生源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要突出重点,不要平均分配,应该把县一级的医院,或者较大的乡镇中心医院重点建设和发展,为他们定向培养或招聘一批有研究生学历的或有高级职称的医疗人才,逐步使他们达到二甲以上的水平;为乡镇医院培养一批大专学历的人员,逐步使他们达到一甲以上的水平,村卫生室应立足当地的乡村医生解决,对他们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后,在乡村卫生室执业。因为县一级的医院是整个基层医疗体系的龙头,它可以辐射到附近的乡村医疗服务网点,把这一级的医院重点建设好把它做强,能够治疗大病、疑难复杂的病。目前绝大多数的县一级的医院,没有很好的技术,也没有很好的设备,更没有很好的人才,这些病人不得不跑到城市的大医院里去,所以一定要把中心医院,也就是说县级医院作为重点的中心医院建设,才能真正解决农村基层看病难的问题。另外,国家在委托大专院校定向培养农村卫生人才时,在选择生源方面也应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尽量选择自愿献身农村卫生事业的当地的农村生源。因为一些偏远地区的乡镇医院生活条件还非常差,连水冲厕所和浴室都没有,城市或外地人员往往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只有选择那些能吃苦耐劳的当地生源,才能培养出能够扎根农村的医生,保证这些地区医疗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

2、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强化继续教育制度。应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乡村医生,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档案。一是根据人员结构情况,制定合理的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比如对大中专毕业生或水平相对较高的医生,采取到城市大医院进修的方式进行;对医学知识素质较低的医师采取定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进行;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医生接受医学学历教育,力争大部分乡村医生都获得医疗执业资格等。二是要做好乡村医生的职称管理工作。要积极做好乡村医生的职称评定申报工作,帮助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申报专业职称,做好服务工作,通过职称评定工作鼓励农村医务人员自觉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医学素质修养。

3、建议将乡村医生定为国家公职人员,给与合理的工作报酬和待遇。不断改善乡村医院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消除后顾之忧。吸引一部分高素质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大医院的高级离退休人员到乡镇一级医院工作,提要农村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

4、落实好城市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中心医院,县级中心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医院,乡镇医院统一管理乡村卫生室的制度。建立巡回医疗制度,采取援赠医疗设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对口重点支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建设。让基层医院不仅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将大医院向辖区周围的基层医院辐射成为网点,形成小病小医院诊治,大病向大医院汇集的有序流动;通过大医院医生有组织、有秩序轮流坐诊基层医院等方式,分散病人过度集中大医院的拥挤现象,也能不断提高县级和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也可借鉴国外做法,制定政策,要求医学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工作3--5年,充实乡镇医院人才队伍,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5、充分利用农村原有的医疗人才资源,大力发展中医治疗。在我国农村有大量的通过祖传方式或中医带徒方式教出的中医人才,他们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医学教育,不具备医疗从业资格,但他们往往有很丰富的乡村从医经历和经验,有一定的中医治疗知识,加上农村有较好的中医治疗需求,所以在农村医疗改革中应充分考虑这部分医疗人员的存在,应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培训,把培训合格取得职业资格的人员吸收到乡镇医院或较大的乡镇中心医院,成立专门的中医门诊。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农村现有医疗资源,有满足了老百姓看中医的需求,从长远的角度看,对发展我国的中医事业有这重要的意义。

6、基层医院不仅需要高技术的医务人员更需要好的管理人员。基层医院一般只有十几人甚至几个人,有很多矛盾得不到解决,比如领导和职工的关系很矛盾,甚至是水火不相溶,工作很难做。比如药品进购和定价领导说了算,没人监管,进药房的药品只有调货单没有税票,过期药品不登记销毁,拆了包装卖给农民等,基层医院缺少有效的监管,没有好的管理人员工作很难开展工作。所以必须引进好的管理人员,把医院管理好,让国家投入巨大资金建立起的农村医疗机构发挥最大的效益。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农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发区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共五篇)

    开发区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方案 各医疗卫生单位: 国家、省重要领导人将于2011年11月18日对东海岛重点项目进行视察。按照上级部门指示,为保障国家、省重要领导人视察期间......

    农村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2011年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 农村医疗卫生调查报告 ——下车镇医疗卫生情况分析 主题实践服务队:彭永胜 指导老师: 刘红良 韩冬......

    农村医疗卫生提案

    关于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的建议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告诉稳定持续的发展,各项事业也得到长足进步。然而,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日益......

    保障工作方案

    保障工作方案范文1 为加强高、中考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高、中考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

    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竞聘上岗工作方案

    为深化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根据《云南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试行)》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能源管理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九届第33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5月26日通过,现......

    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方案

    某区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我区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安全为本、因地制宜、农户主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