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19:5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第一篇: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2007年09月28日 15时58分 267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 农业农村

“农村社会”

“养老保障”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的通知

津政发[2007]6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九月十七日

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多种方式并存,制度模式与当前生产方式相结合,保障水平与农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建立较低标准、广泛覆盖、统筹城乡就业、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第三条 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由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成。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为本制度实施初期的过渡性制度。

第四条 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全市统筹,分别执行统一制度、统一政策。对基金分别实行统一征收、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由各区县人民政府经办管理。

第五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工作。负责政策的制定和业务指导,根据区县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本市上年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指数等因素,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调整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和缴费标准以及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标准的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有农业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县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工作的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

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农籍职工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支付和管理。

第二章 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六条 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实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完全积累模式。

第七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应当参加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一)乡村中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及其职工;

(二)城镇中的乡村企业及其农籍职工;

(三)乡村中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

(四)其他符合条件应当参加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职工。

第八条 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以本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照8%的比例筹集,其中用人单位缴纳6%,职工本人缴纳2%。个体工商户按照上述基数和8%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6%作为用人单位缴费,2%作为职工个人缴费。

用人单位缴纳的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

第九条 本办法实施前成立的用人单位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30日内,本办法实施后成立的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持营业执照或批准成立文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用人单位终止或变更与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有关事项的,应当自终止或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注销或变更手续。

第十条 农籍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到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按月缴纳。个人缴费部分由用人单位从农籍职工工资中代扣代缴。

第十一条 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

(一)个人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费;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缴费额的85%,个体工商户缴费额的90%;

(三)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部分的收益;

(四)个人账户的利息。

第十二条 经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凡按照规定的标准累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15年的农籍职工,自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次月起,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货币的形式实行社会化发放。

农籍职工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但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经本人与用人单位协商,可选择延长缴费期限或一次性趸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满15年的方式,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也可以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三条 农籍职工基本养老金领取标准,按照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计发月数参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印发的《天津市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津劳局[2006]329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集体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缴费额的15%、个体工商户缴费额的10%作为储备金,用于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调整和对超过平均预期寿命参保人员的待遇支付。储备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农籍职工因用人单位破产、解散、撤销或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中断缴费的,保留个人账户,待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再办理账户转移手续,也可以由本人履行全部缴费义务。

第十六条 参加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又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保留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照参加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年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逐年折算缴费年限,符合城镇企业职工退休条件的,将其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符合城镇企业职工退休条件的,将其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和用人单位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纳的6%,一次性转入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享受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 参加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因户口迁出本市、或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或出国定居或死亡的,应当办理个人账户的清算。

第三章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十八条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实行个人账户完全积累模式。

第十九条 具有本市农业户籍或小城镇户籍,年满18周岁不满60周岁的下列人员,可以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一)从事农、林、牧、渔等劳动的人员;

(二)不在任何经济组织和非经济组织从业、工作或劳动的农村居民。

五保供养人员不纳入参保范围,仍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第二十条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根据预期的待遇水平确定,待遇水平不低于领取时本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线。本办法实施初期,按每人每月125元的待遇水平确定不同年龄参保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缴费标准随待遇水平的提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缴费差额,依据不同年龄参保人相对应的积累额重新核定。农村居民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标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布。

第二十一条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以行政村为单位,由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核准参保资格、办理登记、核定缴费额后,到指定的银行缴费。

第二十二条 农村居民可以采取按月、按季、按年或趸缴的方式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二十三条 农村居民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缴费。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按照本办法实施时农村居民实际年龄相对应的补贴标准对参保人员逐年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

(一)年满18周岁不满40周岁的,政府补贴缴费额的10%;年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的,政府补贴缴费额的15%;年满50周岁不满60周岁的,政府补贴缴费额的20%。

(二)年满45周岁无子女的人员、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员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政府补贴缴费额的30%。

第二十四条 政府补贴资金由市和区县财政各承担50%,纳入财政预算。对财政困难的区县,市财政承担70%,区县财政承担30%。

第二十五条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

(一)个人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费;

(二)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

(三)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部分的收益;

(四)个人账户的利息。

第二十六条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第二十七条 经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凡按照规定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农村居民,自年满60周岁的次月起,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货币的形式实行社会化发放。

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但缴费积累额未达到标准的,可以根据本人意愿一次性补足应缴费用,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也可以将其个人账户积累额中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每年根据农村居民的参保缴费额,按照3%的比例筹集储备金,用于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调整和对超过平均预期寿命的参保人员的待遇支付。储备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后,又参加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保留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照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当年的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逐年折算缴费年限。

符合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享受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符合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可将其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享受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符合城镇企业职工退休条件的,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符合城镇企业职工退休条件的,将其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和用人单位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纳的6%,一次性转入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享受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三十条 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因户口迁出本市、或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或被依法征用土地办理“农转非“手续、或出国定居或死亡的,应当办理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的清算。

第四章 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

第三十一条 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实行市和区县政府财政补贴,个人不缴费的保障模式。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实施之日前,年满60周岁、具有本市农业户籍、在本市居住20年、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享受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待遇。

本办法实施之日后,达到60周岁的人员,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第三章有关规定执行,不享受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待遇。

第三十三条 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费按以下标准发放:

(一)年满60周岁不满70周岁的,每人每月补助30元;

(二)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补助40元;

(三)年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补助50元。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建立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的区县,凡超过上述补助标准的,仍按照原标准执行;凡未达到上述补助标准的,应当按照上述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财政各承担50%。对财政困难的区县,市财政承担70%,区县财政承担30%。

第五章 基金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五条 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三十六条 农籍职工和农村居民个人账户储存额及其储备金,参考银行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实行分段、复利计息。

第三十七条 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值增值,所得收益并入基金,不计征税费。

第三十八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审计部门定期对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定期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报送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基金的收支和管理情况,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用人单位以及个人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基金损失的,依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和《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条 本办法所称的职工是指依法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并获得1个月以上工资收入的本市农业户籍的职工。

第四十一条 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县,可以在执行全市统一政策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补贴和补助标准。

第四十二条 依法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仍执行《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津政发[2004]112号)。

第四十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草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农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本原则)

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以家庭为主,多种方式并存,制度模式与当前生产方式相结合。建立较低标准,广泛覆盖,统筹城乡就业,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保障水平逐步与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三条(制度构成)

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由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构成。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为本制度实施初期的过渡性制度。

第四条(统筹层次)

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分别执行统一制度、统一政策。对基金分别实行统一征收、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由区县政府经办管理。

第二章 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五条(制度模式)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负担,实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完全积累模式。

第六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应当参加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一)乡村中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及其职工;

(二)城镇中的乡村企业及其农籍务工人员;

(三)乡村中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其职工。

应当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不得参加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第七条(基金筹集)

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以本市上年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照8%的比例筹集,其中用人单位缴纳6%,职工本人缴纳2%;个体工商户按照上述基数和8%的比例为本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6%的比例为其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本人按照2%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的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第八条(参保登记)

本办法实施前成立的用人单位应当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30日内,本办法实施后成立的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持营业执照或批准成立文件,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用人单位终止或变更与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有关事项的,应当自终止或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注销或变更手续。

第九条(缴费方式)

农籍务工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到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按月缴纳。个人缴费部分由用人单位从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

第十条(个人账户)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

(一)个人缴费的全部;

(二)用人单位缴费额的85%;

(三)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部分的收益;

(四)个人账户的利息。第十一条(领取条件)

经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凡按照规定的标准累计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满十五年的农籍务工人员,自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货币的形式实行社会化发放。

农籍务工人员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不满十五年的,经本人与用人单位协商,可以延长缴费或一次性趸缴满十五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也可以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二条(待遇水平)

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金领取标准,按照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算。计发月数参照《天津市改革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储备金)

用人单位缴费额的15%作为储备金,用于农籍务工人员养老待遇的调整和超过平均预期寿命的待遇支付。储备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保留账户)

农籍务工人员因用人单位破产、解散、撤销或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中断缴费的,保留个人账户,待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再办理账户转移手续,也可以由本人履行全部缴费义务。

第十五条(制度衔接)

参加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以后又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保留个人账户。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照参加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当年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逐年折算缴费年限,凡符合退休条件的,将其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符合退休条件的,将其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和用人单位缴费的6%,一次性转入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享受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六条(个人账户清算)

参加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因户口迁出本市、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出国定居或死亡的,应当办理个人账户的清算。

第三章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十七条(制度模式)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实行个人账户完全积累模式。

第十八条(适用范围)

具有本市农业户籍或小城镇户籍,年满18周岁不满60周岁的下列人员,可以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一)从事农、林、牧、渔等劳动的人员;

(二)不在任何经济组织和非经济组织从业、工作或劳 动的农村居民;

五保供养人员不纳入参保范围,仍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第十九条(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根据预期的待遇水平确定,待遇水平不低于领取时我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线。本办法实施初期,暂按每人每月125元的待遇水平确定不同年龄参保人员养老保险费缴纳标准。缴费标准随待遇水平的提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缴费差额,依据不同年龄参保人相对应的积累额重新核定。(缴费标准与待遇水平表附后)第二十条(登记参保)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行政村为单位,到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核准参保资格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登记参保手续。

第二十一条(缴费方式)

农村居民可以采取按月、按季、按年或趸缴的方式缴纳 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二十二条(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

农村居民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缴费。市和区(县)政府按照本办法实施时农村居民实际年龄相对应的补贴标准对参保人员逐年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标准:

(一)年满30周岁不满40周岁的,政府补贴缴费额的10%;年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的,政府补贴缴费额的15%;年满50周岁不满60周岁的,政府补贴缴费额的20%。

(二)年满45周岁无子女的人员、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病残人员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政府补贴缴费额的30%。

第二十三条(补贴分担)

政府补贴资金由市和区(县)财政各承担50%,纳入财政预算。对财政困难的区(县),市财政承担70%,区(县)财政承担30%。

第二十四条(个人账户)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包括:

(一)个人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费;

(二)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

(三)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部分的收益;

(四)个人账户的利息。第二十五条(公示制度)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第二十六条(领取条件)

经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凡年满60周岁并按照规定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农村居民,从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货币的形式实行社会化发放。

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但缴费积累额未达到标准的,可以根据本人意愿一次性补足应缴费用,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也可以将其个人账户积累额中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七条(储备金)

市和区(县)政府每年根据农村居民的参保缴费额,按照3%的比例筹集储备金,用于农村居民基本养老待遇的调整和超过平均预期寿命的待遇支付。储备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制度衔接)

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以后又参加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保留个人账户。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照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当年的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逐年折算缴费年限,符合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享受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符合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可将其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转入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享受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符合城镇企业职工退休条件的,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符合城镇企业职工退休条件,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和用人单位缴费的6%,一次性转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享受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九条(个人账户清算)

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户口迁出本市、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被依法征用土地办理“农转非”手续、出国定居或死亡的,应当办理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的清算。

第四章 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

第三十条(制度模式)

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实行市和区(县)政府财政补贴,个人不缴费的保障模式。

第三十一条(适用范围)本办法实施之日前,具有本市农业户籍、居住20年、年满60周岁、无固定收入的老年人,享受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待遇。

本办法实施之日后,达到60周岁的人员,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第三章有关规定执行,不享受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待遇。

第三十二条(生活费补助标准)

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费按以下标准发放:

(一)年满60周岁不满70周岁的,每人每月补助30元;

(二)年满70周岁不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补助40元;

(三)年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补助50元。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建立农村老年人生活费补助制度的区(县),凡超过以上补助标准的,仍按照原标准执行;凡未达到以上补助标准的,应当按照以上标准执行。

第三十三条(资金来源)

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资金,由市和区(县)财政各承担50%。对财政困难的区(县),市财政承担70%,区(县)财政承担30%。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三十四条(管理)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政策的制定和业务指导,根据区(县)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本市上年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指数等因素,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调整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和缴费标准以及农村老年人生活费补助标准的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有农业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县)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工作的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农籍务工人员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支付和管理。所需经费由财政预算解决。

第三十五条(基金)

农籍务工人员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国家和我市有关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第三十六条(利息)

农籍务工人员和农村居民个人账户储存额及其储备金,参考银行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实行分段、复利计息。

第三十七条(保值增值)

农籍务工人员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值增值,所得收益并入基金,不计征税费。

第三十八条(监督)

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审计部门定期对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定期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报送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和管理情况,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经办机构责任)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下列行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将基金及时划入财政专户的;

(二)不按规定支付养老金的;

(三)违反规定造成基金损失的;

(四)挪用、截留、侵占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基金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第四十条(用人单位责任)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和代扣代缴农籍务工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规定做出处理。

第四十一条(个人责任)

参保人员或家属以非法手段获取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由经办机构负责追回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享受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的人员应当定期接受经办机构的生存复核。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名词解释)

本办法所称的职工是指,依法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并获得一个月以上工资收入的本市农业户籍的务工人员。

第四十三条(补充政策)

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县),可以在执行全市统一政策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补贴和补助标准。

第四十四条

依法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仍执行《天津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第四十五条(组织实施)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第四十六条(执行时间)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七年八月三日

第三篇: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津劳社局发〔2007〕128号

关于印发《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及有关单位:

根据《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津政发〔2007〕65号),经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我局制定了《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本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津政发[2007]65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工作,负责政策的制定和业务指导;

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政策宣传、养老待遇审核、组织指导所辖各级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开展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负责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结算、待遇发放、基金管理,并对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办理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和缴费核定等经办业务进行指导和检查;

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资格认定、参保登记、缴费核定工作;

行政村或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以下简称“行政村或工作站”)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申报参保登记和申请领取待遇工作,并按向村民公示缴费及财政补贴情况。

第二章 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三条按照《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参加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暂行办法》实施前已经成立的用人单位,应当自《暂行办法》实施之日起30日内,到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并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一)营业执照或批准成立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二)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三)银行开户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四)其它有关证件和资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在办理登记后,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发生解散、破产、撤销、合并及其它情形时,应当自变更或注销之日起30日内,到原登记的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每月25日前到所在经办机构申报缴纳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并采用下列方式缴纳:

(一)与开户银行签订委托收款协议,并与经办机构约定,采用小额定期借记业务方式缴纳;

(二)与开户银行签订委托扣款协议,并与经办机构约定,采用委托扣款方式缴纳;

(三)到相关金融机构采用现金、支票或者信用卡等方式缴纳;

(四)采用与经办机构约定的其它方式缴纳。

经办机构在收到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后,应当直接或委托相关金融机构为其开具社会保险费缴费凭证。

第六条 农籍职工因用人单位破产、解散、撤销、合并或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间断缴费的,如本人愿意履行全部缴费义务,可以到经办机构个人缴费窗口缴费。

第七条 经办机构应当自用人单位和农籍职工缴费之月起,按照农籍职工本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农籍职工个人缴费及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部分,同时记账,并开始计息。

第八条 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一)截止到本年末结转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计算公式:

截止到本年末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截止到上年末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本年记账年利率)+本年记账额本金+本年记账额利息

其中,本年记账额利息=本年记账月积数×本年记账月利率

本年记账月积数=∑[n月份记账额×(12-n+1)](n为本年各记账月份,且1≤n≤12)

(二)年内清算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计算公式: 年内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截止到上年末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本年记账月利率×N)+本年记账额本金+本年记账额利息

其中,本年记账额利息=本年记账月积数×本年记账月利率

本年记账月积数=∑[n月份记账额×(N-n+1)](N为记账月份,n为本年各记账月份,且1≤N≤12,1≤n≤N)

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本年记账月利率、本年记账年利率,每年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布。

第九条 农籍职工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用人单位应当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办理享受养老待遇审核手续,并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一)农籍职工《居民身份证》或者公安户籍管理机构出具的其它有效身份证明;

(二)经办机构提供的农籍职工缴费记录;

(三)用人单位填写的《天津市农籍职工养老待遇审核表》;

经审核,符合享受养老待遇条件的,发放《天津市农籍职工养老金领取证》。

第十条 农籍职工养老金由经办机构委托金融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发放日为每月20日。

第十一条 农籍职工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经本人与用人单位协商,可以一次性趸缴或者延长缴费满15年,享受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采取一次性趸缴方式缴满15年的,其趸缴额应当按照趸缴当年的月缴费标准乘以所差缴费月数的方法计算。延长缴费年限不得超过五年,延长缴费期间不享受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二条 领取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死亡的,用人单位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供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者其它有效死亡证明,经审核后停发死亡人员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三条 按照《暂行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清算个人账户是指清算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积累额,清算个人账户时,用人单位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户口迁移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三)国家公务员录用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或其它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五)出境登记卡和户口注销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六)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办理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清算后,经办机构应当将清算额发给农籍职工本人、指定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

第三章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十五条 按照《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行政村或工作站持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员的《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为参保人员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其中,下列人员还应当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提供区县劳动能力鉴定部门的鉴定证明及复印件;

(二)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提供民政部门有关证明和复印件;

(三)45岁以上无子女的,提供乡镇(街)计划生育部门的相关证明及复印件。

第十六条 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核定参保资格、缴费金额和政府补贴标准后,打印《天津市社会保险缴费通知单》,同时通过专用网络将农村居民核定缴费信息上传经办机构。农村居民持《天津市社会保险缴费通知单》到相关的金融机构办理缴费。

金融机构在收到农村居民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后,为其开具社会保险费缴费凭证。

第十七条 《暂行办法》实施当年符合参保范围并采取逐年缴费的农村居民,应当按照实际年龄相对应的年个人缴费标准缴费,政府按其应参保的实际年龄相对应的补贴标准给予补贴,补贴计入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农村居民采取趸缴方式缴费的,应当按照实际年龄相对应的趸缴标准缴费,政府按照参保的实际年龄相对应的补贴标准一次性给予补贴,补贴计入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际缴费年龄按照缴费与缴费人员出生的差额确定。

缴费和补贴标准见《天津市农村居民年缴费和政府补贴标准表》、《天津市农村居民趸缴费和政府补贴标准表》、《天津市农村居民年缴费和政府补贴积累额标准表》。

第十八条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预期待遇水平调整时,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相应调整参保人员缴费标准并予以公布。已参保人员的缴费标准应当按照调整后的待遇水平重新核定。政府根据重新核定的年缴费额按照不同年龄相对应的补贴标准给予补贴。

第十九条 已参保的农村居民间断缴费后恢复缴费的,应当补缴间断期间个人缴费部分的本金和利息,政府对补缴额给予相应的补贴。

第二十条 经办机构应当自农村居民缴费之月起,按照农村居民本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其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农村居民个人缴费及政府补贴,同时记账,并开始计息。

第二十一条 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按照本细则第八条规定的方法计算。

第二十二条 农村居民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行政村或工作站应当依据经办机构提供的参保人员缴费记录,告知账户积累额不足的参保人员补足个人账户积累额金额。

第二十三条 农村居民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行政村或工作站应当向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办理享受养老待遇审核手续,并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一)农村居民《居民身份证》或者公安户籍管理机构出具的其它有效身份证明;

(二)经办机构提供的参保人员缴费记录;

(三)行政村或工作站填写的《天津市农村居民养老待遇审核表》;

经审核,符合享受养老待遇条件的,发放《天津市农村居民养老金领取证》。

第二十四条 农村居民养老金领取金额,根据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额和领取系数确定,并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养老金的月领取金额=个人账户积累额×领取系数。

领取系数根据本市平均预期寿命和利息因素确定,并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布。

第二十五条 农村居民养老金由经办机构委托金融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发放日为每月20日。

第二十六条 领取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死亡的,行政村或工作站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供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或者其它有效死亡证明,经审核后停发死亡人员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七条 按照《暂行办法》第三十条规定,清算个人账户是指清算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额中个人缴费的本金和利息,政府补贴部分并入储备金。清算个人账户时,行政村或工作站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供下列证明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户口迁移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三)国家公务员录用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四)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或其它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五)征地参保人员社会保障手册原件及复印件;

(六)出境登记卡和户口注销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七)其它相关证明材料。

第二十八条 办理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清算后,经办机构应当将清算额发给农村居民本人、指定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

第四章 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

第二十九条 按照《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凡符合享受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条件的人员,应当自《暂行办法》实施之日起30日内,持本人《户口本》、《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居住地行政村或工作站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十条 行政村或工作站对享受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待遇的人员进行初审,并按照《暂行办法》规定的年龄和补助标准分类进行登记、造册,报乡镇政府审核。

第三十一条 享受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的人员名单由行政村或工作站公示。

第三十二条 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由区县政府指定的部门管理。管理部门汇总补贴人数和补贴金额后,由区县财政部门向市财政部门申请补助资金,由管理部门委托的经办机构发放,发放日为每月20日。

第三十三条 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是本制度实施初期的过渡性制度。农籍职工和农村居民应当按照本办法分别参加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008年12月31日前年满60周岁的人员,可享受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也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009年1月1日年满60周岁的人员,不实行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制度。

第五章 制度衔接

第三十四条 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后又参加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领取农籍职工养老金年龄时,缴费年限满15年的,将其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享受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将其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每年缴费额,与相对应的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相比之和,逐年折算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折算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经本人与用人单位协商,可以延长缴费或者一次性趸缴满15年,享受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也可将其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按照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办理。

折算缴费年限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折算的缴费年限=∑(An /Bn);

An为n年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当年缴费额;

Bn为n年的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

n为缴费的。

第三十五条 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后又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时,将其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每年缴费额,与相对应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相比之和,逐年折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折算后,缴费年限满15年的,将其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的二十八分之八转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折算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将其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和用人单位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纳的6%,一次性转入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按照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办理。折算缴费年限的方法参照本细则第三十四条办理。

第三十六条 参加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后又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时,将其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每年缴费标准,与相对应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标准相比之和,折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折算后,缴费年限满15年的,将其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的二十八分之八转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折算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将其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和用人单位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纳的6%,一次性转入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将其与相对应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相比之和,折算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折算后,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享受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折算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可以参照本细则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的有关规定趸缴、延长缴费或者清算个人账户。折算缴费年限的方法参照本细则第三十四条办理。

第三十七条 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后又参加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时,其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额和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年缴费标准,分别参照本细则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的方法折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折算后,缴费年限满15年的,分别将其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的二十八分之八转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折算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参照本细则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六条的相关规定折算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折算后,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享受农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折算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可按照本细则第十一条、第三十四条的相关规定趸缴、延长缴费或者按照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规定办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待确认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后,再一次性转入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三十八条 符合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参保人员,在其间断缴费期间,其各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分别予以保留,并不间断计息。

第六章 其它

第三十九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线等因素,适时提出调整农籍职工和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条 农籍职工和农村居民领取养老金后,其个人账户继续计息。计息标准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布。

第四十一条 参保人员可以通过对账单、电话等形式查询个人账户的记载情况。经办机构和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应当保存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料,记载缴费和个人账户等数据信息。

第四十二条 领取养老金人员被人民法院宣布失踪的,经申请经办机构应当暂停其养老金的发放;经人民法院确认返回的,经办机构应当恢复并补发其暂停期间的养老金。

第四十三条 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对领取养老金人员进行生存认证,无法确认其生存的,可以暂停其养老金的发放,待确认生存后恢复并补发其养老金。

第四十四条 本细则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天津市农村居民年缴费和政府补贴标准表

2.天津市农村居民趸缴费和政府补贴标准表

3.天津市农村居民年缴费和政府补贴积累额标准表

4.天津市农籍职工养老待遇审核表

5.天津市农村居民养老待遇审核表

6.天津市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费补助人员花名册

发 布 人:laodong 发布时间:2007-09-21

第四篇:农村养老保障

养老保障

人老后,体弱多病,又没有固定收入,极容易陷入贫困。所以,如何养老成为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事情。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障公民年老后有获得救助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有成绩也有挫折;尤其是,1992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于制度设计的先天缺陷,在向全国推广过程中被紧急叫停;农民本是交钱养老,却为制度设计的失误买单……

共和国辞典:养老保障

2011-10-26 第 52 期 共和国辞典.50到80年代 :农民养老没保障,职工国家全包

我国首部宪法明确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虽然宪法开宗明义规定了人年老后有获得救助的权利,但是并不是所有劳动者都能享受得到。在长达四十多年里,农民养老只能靠儿女,没有得到任何制度性保障。而国企工人及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获得

国家的财政支持。

探访“五保户”成了风景线

国有企业职工及事业单位人员养老由国家全包

1951年2月,我国颁布了第一个劳动保险方面的管理规定,即《劳动保险条例》。《条例》在养

老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由于历史条件原因,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制度,没有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是以单行法规和条例的形式逐步形成的。建国初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多数人员实行供给制,对其生、老、病、死、伤、残等各方面的困难由组织保证供给。1950年《中央级直属机关暂行供给标准》规定的供给项目,就包括老年优待金、保健费等等。

195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

处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正式规定了退休职工的待遇标准。

根据规定,国有企业职工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由国家财政拨款,个人不需缴纳任何费用。

农村养老的制度缺失

建国以来,农民为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相关专题:《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二元户籍制度》、《二元义务教育》),年老后,理应获得国家的保障。遗憾的是,50年代至80年代,农民养老只能“自力更生”,只有极少数老弱孤寡残疾才获得集体的保障。

对于老弱孤寡残疾的保障,主要依靠“五保”制度。这项制度始于1956年。1956年6月,一届人大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其第53条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对于缺乏劳动力或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的社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和柴火的供给,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他们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

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借口,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条件已成熟

农村养老保险长达四十多年的制度缺失,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借口,而是政府的失责。

“从一些欧洲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丹麦、瑞典、葡萄牙与西班牙分别于1891、1913、1919与1947年开始通过立法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当时这四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中国1999年可比值水平的79.3%、99.9%、46.6%与73.3%.欧盟15个成员国中大部分国家最初没有将基本养老保障制度。15个成员国将农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在时间上也存在着差别,大致从20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末。但同这些国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平均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业产出、人均收入等比较,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水平都达到或超过这些国家的条件。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制约因素,中国农民之所以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是因为中国社会背后的价值追求。”(焦开山:

《中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终结》,光明网)

80年代后农民自费养老,公务员养老国家全包

从80年代起,我国开始改革原有养老保险制度,大体方向为从国家全包转为个人、企业、国家三 方承担。养老保险的改革进程不一,大部分地区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仍然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退休金制度,即个人无需缴费,各级财政承担退休人员的所有退休金。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建立农

村的养老保障制度。

养老双轨制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后,职工养老需自己缴纳部分

改革开放后,中国老龄化问题凸显,原有的养老保险模式难以为继。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改革养老制度,先后出台了若干文件,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1991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要求基本养老保险实现社会统筹和部分积累。1997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金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号),确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方向。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采取“老人”老办法,“中人”过渡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且规定个人缴费为工资的8%,并全部进人个人账户;企业缴费全部进入统筹账户,养老金的月标替代率为59.6%。(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缓慢: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仍是国家全包

1997年,国务院公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金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后,要求统一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养老制度。此后,“十五”计划纲也明确提出“适时改革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十七大报告再次要求

“促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可是,由于这种改革是既得利益向自己开刀,养老保险改革困难重重。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并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试点。但是到目前为止,该项试点工作进展缓慢,试点政策至今还未正式实施。所以,时至今天,大部分地区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仍然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退休金制度,各级财政承担退休人员的所有退休金。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民全部承担养老费用

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1986年 12月,民政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报告》。1987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并确定

“以民政部为主先行进行探索和试点”。

经过试点的经验积累,1992年民政部颁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下文简称“农保”),确定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开始向全国推广。

按照《农保方案》,养老保险费的筹资上,实行“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实际上,国家并没有提供财政支持,集体补贴只是镜中水月,农民个人交费为主”实际就是农民

自已养活自已。

<

农村养老保险:失败探索 问题多多

1992年开始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由于制度设计的先天缺陷,在向全国推广过程中被紧急叫

停;农民本是交钱养老,却为制度设计的失误买单……

3元养老金,不如半天讨饭钱

“农保”方案向全国推广,1998年覆盖全国65%乡镇

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颁布后,农民养老保险逐步推广到全国。到1997年,农民养老保险发展到高峰,积累金额140亿元,全国参保人数超过8000万,试点县(含县级市、区)达2000多个,约占全国县级单位的三分之二。虽然名为试点,但其覆盖面已经达到中国农村人口的10%左右。到1998年底,全国已有21个县(市)和65%的乡(镇)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加社会养老

保险的农村人口有8025万人。

急刹车,1998年朱镕基叫停“农保”推广

就在农保高歌猛进时,巨大的财务风险也在悄然聚集。农保于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时,正值中国经济周期处于高通胀阶段,最初以非专业方式承诺的计息标准和增值收益必然地偏高。随着1997年中

央银行多次降息,农保基金的支付风险显著增加。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来临,随之,国内开始金融领域的整顿。“农保”被列为保险业整顿的工

作之一。

1998年8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对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上报的《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不同意见》做出批示:“农村目前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两天后,时任总理朱镕基对同一份材料做出批示:“农村实行社会养老保险不具备条件”,“要逐步过渡到商业保险”。

1999年,国务院要求清理整顿“农保”,政府主动退保

在领导层定调之后,1999年《国务院批转整顿保险业工作小组保险业整顿与改革方案的通知》要

求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

据《财经》2006年《农保不相信乌托邦》一文显示,内陆省份“清理整顿”的通行做法是简单退保。“株洲市郊区是湖南省最早推行农保的地方,目前农保的“退保率”高达90%以上。原因是政府“主动

退保”,即地方政府主动把保费退给农民,也不再承担责任。”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下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保司)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参加农保的农民达到5442万人,占农民总数的5.8%,基金积累达到310亿元。在1997年农保“高潮”期,全国参保农民曾高达8000多万人。目前已退保的农民为2000万左右。”(常红晓 何禹欣:《农保

不相信乌托邦》,《财经》,2006.9.4)

退保时只退本金,农民:不给利息,这不是坑农民吗?

按照相关政策,退保时是连本带利的。可是,一些基层政府在实际操作中,却只退本金,许多农民

颇有怨言。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农民袁金玉对记者说:“1993年的200元保险费,如果存到银行,现在也有三四百元了,但是政府退保却只给本金,不给利息,这不是坑农民吗?”

“农保本来是上级强行推进的工作,后来出了问题,却谁也不管。我们在基层做具体工作的夹在中间,既要面对农民,又要应付上级,真是左右为难。”株洲市民政局工会主席、原农保局局长陈一匡叹道。”(常红晓 何禹欣:《农保不相信乌托邦》,《财经》,2006.9.4)

农保问题基金被挪用

农保制度向全国推广后,由于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监管,部分地区农保基金被挪用。

“今年2月,云南省红河州民政局局长罗理诚擅自挪用农保基金4280万元被判无期徒刑,引起国内舆论高度关注。其实,这只是全国农保基金挤占、挪用之冰山一角…………据中国民主建国会湖南省委课题组2001年调查,当时湖南省农保基金共计4.84亿元。其中违规存入非银行金融机构8367万元,占基金总量的17.2%;地方政府挪用4197万元,占基金总额的8.7%;农保机构挤占挪用1204.4万元,占基金总量的2.5%。上述三项占基金总额的28.4%。”(常红晓 何禹欣:《农保不相信乌托邦》,《财

经》,2006.9.4)

农保“保小不保老”,60岁时投保每月拿不到1元

除了农保基金被挪作他用外,此《县级农村社会养老方案》存在着“保小不保老”的问题。由于农村养老保险采取的是完全积累型模式,即建立在个人账户基础上的先积累后受益;积累时间越早获益也就越多,短期积累几乎是无意义的。农村养老保险规定投保对象为20-60岁的农村居民,如果一次性缴保费100元,对于现在20岁的人来说到60岁开始领保险时,每月将能拿到14元;对于现在是40岁的人来

说,每月将只能拿到1元;对于59岁的人来说,到60岁时每月拿不到1元。

参考文献;常红晓,何禹欣:《农保不相信乌托邦》,《财经》,2006.9.4;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袁志刚:《养老保险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障十分不公平,农民养老基本没有保障,城镇居民需自己缴纳部分,体制内人员养老则是国家全包,这种附加身份限定的养老保障制度,有悖于宪法精神。

第五篇:六安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六安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六安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六安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被征地时年满16周岁且未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均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

本办法所称被征地农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经依法批准征地后,失去全部土地或人均实际耕地面积不足0.3亩的农业人口。

第三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

财政、国土资源、农业、民政、公安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

第四条 鼓励被征地农民向城镇转移。被征地农民申请办理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登记的,由公安机关本着就近、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为其办理手续,办理机关不得收取费用。

第五条 被征地农民转为非农业人口且生活困难,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依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定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第六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由统筹资金和个人账户资金两部分组成,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具体标准。

第七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资金来源:

(一)政府出资部分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列支;

(二)村(组)集体出资部分按照被征土地补偿费15%的标准缴纳。

第八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的个人账户资金由被征地农民自愿缴费资金及其利息组成。个人缴费标准分为三档,一档为3600元;二档为6600元;三档为10800元。

第九条 参加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从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

被征地农民领取的养老保险金由基础养老保险金和补充养老保险金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保险金从统筹资金中支付,补充养老保险金从个人账户资金中支付。个人账户资金支付完毕后,从统筹资金中支付。具体发放标准为:

(一)个人缴费3600元的,每人每月发给120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险金90元,补充养老保险金30元。

(二)个人缴费6600元的,每人每月发给155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险金100元,补充养老保险金55元。

(三)个人缴费10800元的,每人每月发给200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险金110元,补充养老保险金90元。

(四)本办法实施后对征地农民达到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年龄的,个人未缴费的,从达到规定年龄的次月起,每人每月发给基础养老保险金80元。第十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达到或超过规定年龄的被征地农民,从本办法施行之月起享受基础养老保险金待遇。首期基础养老保险金在3个月内发放到位。

本办法实施前的被征地农民也可按照第八条规定的个人缴费标准自愿缴费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十一条 对已转为非农业户口的被征地农民,符合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不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养老保险待遇;已按本办法建立个人账户的,其个人账户资金可一次性退还给本人。

第十二条 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农民死亡后,其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可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第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统一纳入市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户存储,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调剂和挪用,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个人缴费和政府、集体的出资实行分账管理。

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政府出资部分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中划入专户,村(组)集体出资部分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代扣后划入专户。

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的个人缴费,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分别由金安区、裕安区和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农村保险具体办理机构负责收缴,缴入市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

第十四条 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和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程序:

(一)被征地农民个人申请;

(二)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召开村民(居民)全体会议或村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并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花名册;

(三)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研究后,向社会公示;

(四)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

(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复核后报市政府审定;

(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市政府审定意见进行批复;

(七)金安区、裕安区和开发区农村保险具体办理机构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批复,为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发放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手册和养老保险金。

第十五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不得虚报、冒领,违反规定的,除依法予以追回外,同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致使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受到损害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六安市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其它城市(建制镇)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的具体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省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

第十七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解释。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1]

下载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暂行办法[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现状调查问卷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现状调查问卷 2009年国家推行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这是有史以来又一重大惠民政策。那么农民是怎么看待这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呢?于是我们开始了对农......

    天津市基本住房保障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54号 【发布日期】2012-08-17 【生效日期】2012-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天......

    关于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5月 调查地点:山东省临朐县龙岗乡 调查对象: 常住农民调查人:张冠玉 调查内容: 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调查方式: 问......

    农村社会养老-申论(精选合集)

    农村社会养老 >> 热点分析 在农村,家庭养老是绝大多数家庭唯一的养老模式,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虽然两个老人居住和一个老年人独自居住的情形也存在,但他们都需要......

    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探究论文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农村养老保障极为重要。目前存在着农民参加养老保障统筹的积极性不高,家庭养老矛盾多,社会养老困难大等问题。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农......

    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困境的分析 1991年6月,民政部在山东省组织了较大规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并于1992年制定颁发了《县级......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农牧民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外,他们的生、老、病、死基本上由个人或家庭来承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非农化......

    浅谈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分析

    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正处于一个转折时期。文章对我省农村养老的现状、特点和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设立进行了论证 一、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