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改革促调整,以调整促发展。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开局是好的。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夏季粮油再获丰收,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强化,简政放权取得积极进展,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得到加强。但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稳中有进
GDP一季度7.7%,二季度7.5%。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6%,延续了自2011年来的放缓态势。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我国潜在生产率下降的客观反映,也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有关。同时,是中央主动调控的结果。
“平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基调,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速度总体上还是合适的,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速度增长并不低。中国经济增速步入筑底、平稳增长的新区间,正寻找新的平衡。
尽管仍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但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拥有充沛动力和巨大回旋空间,这是中国经济“攻坚克难”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对对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信心。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依然存在,关键是要通过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和城镇化潜力。
稳中求优
稳中亦有忧。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蕴含的隐患和风险需充分重视:经济放缓压力之下,产能过剩等“顽疾”当前越发突出;而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隐患也在积累;财政收入下滑比较明显。中国在坚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
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转型期。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失时机调整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化解风险、进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调结构看似是做减法,最终目的是为了做加法。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越早越主动,越晚越剧烈。
上半年的“调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挤水分。今年一季度,外贸的高速增长引发各方关注。通过打击套利贸易等行为,虚高的外贸数据显现“原形”,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下降2%。遭遇挤水分的不仅有出口,还有消费。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一些地方的高档餐饮消费下降了70%。
去杠杆。今年年中爆发的“钱荒”是一个警示,大量的信贷资源流向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行业,积累了不小的金融风险。“去杠杆”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这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去产能。近年来,我国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以及风电设备、光伏等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日益严重。为了化解这种现象,今年中央坚持不用刺激政策,并强化环保指标,将一部分落后产能逐渐淘汰出局。
主动调控造成的经济增速下滑,虽然会带来短期阵痛,但长期看却是有益的。目前,不但政府对于经济增长放缓的容忍度提高,市场各方也在适应这一过程。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后,上证指数呈现上涨态势。
稳中有为
稳中有为,“改革”担负重任。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单纯的政策刺激只能解燃眉之急,唯有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才是长远之策。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条主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我国正处于必须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在这样一个合理区间内,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此相适应,要形成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针对经济走势的不同情况,把调结构、促改革与稳增长、保就业或控通胀、防风险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采取的措施要一举多得,既稳增长又调结构,既利当前又利长远,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面对当前形势,要坚持依靠科学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依靠改革开放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通过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把握好、运用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政策和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同时,要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做到稳中有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要统筹“新四化”发展,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发展服务业、创新驱动、淘汰落后产能等为抓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行政管理、财税、金融、价格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有效地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更显著地增强市场活力。
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面对机遇,我们紧抓不放;面对困难,我们攻坚克难。只要坚定信心,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一、中国经济正处于双重转型过程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完成了由危机应对模式向常规模式的转型,但还需要巩固;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数量扩张为主向集约和质量效益为主转型。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相互消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形势空前复杂。
转型过程相对是短期的,一揽子计划、四万亿投资到2011年基本上结束了。这个政策的结束使我们企业感受到发展环境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来自于政策方面。如财政政策,在2009-2010年政府主导的财政性的投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2009年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2%。2009-2010年由于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整个经济发展还是比较活跃的。但到2011年政府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资比上年增长降低到个位数,从2009年的42%降到8%左右,其中对高铁的投资出现了负增长;电力、热力的投资只增长了3%左右;公立医院、义务教育的学校建设基本上处于收尾状态,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基本结束。整个政府投资的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这种变化对于建材企业而言,政府主导投资的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开始减少。
(一)货币金融环境处于较快变化中
2009年开始我们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是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下调,贷款的增长不断加快。但从2010年开始货币政策开始不断向收紧的方向调整,主要表现为:十二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最终提到21.5%,最近有两次向下调整,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存款的总量有20%多要上交到央行,这个数目的资金是非常多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看到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很快突显出来,这个变化对企业发展环境而言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变化,最容易感受到的变化。这个变化在2012年可能会有一些改变,收紧的过程停止下来,政策的调整从单向转向双向,既有收紧,又有适当的宽松。但是政策大幅度的放宽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现在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是非常大,到了去年年底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存量达到86万多亿,这个相当于去年名义GDP的180%,而2008年的时候,这两个指标的比值是150%左右。这相对于我们社会生产总规模而言,货币供给总量明显偏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选择货币政策大幅度地放宽,那么将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
另外,从经济发展的理念来看,既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不宜于以过多的经历追求过高的经济值。增长幅度过高往往导致市场过剩,导致人们浮躁的心态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利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政府的角度看,不是说要非去谋求一个高的增长点,今年各省的经济目标普遍有所下调。所以今年政府发展目标不期待高增长是一个方向性的转变。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调整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即2010-2011年,一揽子计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个一个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模式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
截止目前,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已经由扩大型转向中性,这个调整基本上结束了,未来来自政策调整方面对于我们企业发展的影响基本上告一段落,而且开始双向预调、微调。从企业角度看,感受到的政策环境与去年比有所不同的,但是,不是说向着非常宽松的方向发展。
(二)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过程中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中央经济会议中关注两点:
1、要保证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原来调整房地产市场的重点在于房价,现在的房地产调控是注重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这会使得在建保障房的资金得到保证。现在在建保障房规模为1800多万套,规模很大,房地产的投资会有所增长。当然,政策也要支持普通商品房的建设,从供给角度加快增长。因此房地产的投资在今年会有一定的增长。
2、保持货币供给量的合理,要和整个稳定增长的目标结合起来。一要保证企业必须的经营资金需要;二要对于合理的买房需求,在信贷政策上加大支持。
(三)市场条件和要素成本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发展困难增大。
企业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快速扩张的市场,而是一个相对平稳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找订单就要下一番功夫。企业还是按照过去数量的扩张、粗放的发展方式,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中不再支持。在成本方面,低成本的优势正在很快消失,劳动工资在提高,水资源、矿产资源价格在提高,所以依靠低价格来获取市场竞争力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变得比较困难。
(四)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在2012年会更加鲜明地突显出来。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趋势。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已经有15年以上的时间。但是,人们感觉到实际的变化并不明显。原因是决定过去粗放型发展方式的条件长期存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发面:
1、快速扩张的市场,2002-2007年,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9.2%,外部订单迅速增长。在国内,2010年之后,随着钢铁、水泥、汽车、石化等重工业的发展,国内投资持续地高增长,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一直在27%左右。所以,国内市场在全面快速扩大,带动企业数量扩张呈现比较粗放的发展方式。如钢厂,在2002年之后,钢厂的订单是应接不暇,因为供不应求,市场非常活跃,数量扩张非常快,很多质量不好的钢铁也被人们买走。所以,在那个时期如果让企业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扎扎实实地搞技术改造,搞质量提高,那是不被人接受的。
2、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处在一个低成本的发展环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价格,在很长的时间里,国外市场都明显高于国内市场,那个时候转方式也不被人接受,产品畅销靠的是低成本。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形成主要靠的是两个字眼:
1)价格,价格越低,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越高;2)质量和性能。性价比是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当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企业就获得一个比较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就不会在提高竞争水平、改进质量方面下功夫。
现在,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趋势,因为支持过去的发展方式的条件已经发生了改变。
二、2012年经济形势展望
2012年是构筑新一轮经济增长基础的关键之年。2011年宏观调控成效预计将继续显现,房价、食品价格和物价总水平同比涨幅预计将明显降低;出口、投资增幅预计也会下降,经济增长率预计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宏观调控的重点预计将由控制通胀转向巩固经济增长的基础。
(一)价格同比涨幅预计将持续下降
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不断显现,导致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逐步稳定。买房需求趋稳。从供给方面看,总体是不断增强的。从成本方面看,随着要素资源价格持续上涨,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资金、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很多行业抵消了成本提高的影响。从输入性通胀压力看,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方案通过后,美元会进一步增发,但制约美国政府开支增长的因素也增强了(政府支出规模受到更多限制,通货膨胀压力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约束增强),总体上美元快速扩张的势头趋稳,由此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计也将趋稳。
综合分析,2012年CPI涨幅预计在3%左右。
(二)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降
出口增长速度预计将继续回落,降低到15%左右。投资增速也会降低,由2011年的23%左右降低到18%左右。消费增长率较2012年将有所提高。2012年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3%左右,较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从需求角度测算,2012年GDP增长率略高于8%。
三、“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其中“稳”包含两层含义:
1、稳定增长,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滑坡。
2、不再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
“稳”创造的是一个环境,使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更为关键的是要“求进”。“求进”,从国家层面来看,强调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二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历史转型,这个转型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高的起点,奠定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平台。
“稳中求进”中“稳”作为“求进”的必要环境,进而保证长远的稳定,保证更高水平的稳定,保证以更小代价的稳定,保证更为和谐的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结束过去那种在非良性状态中追求高增长,追求订单扩张,追求利润增长再投资的状态,企业要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冷静,多一些理性。在大的市场发展环境变化中主动转型,为今后更长远的发展着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基础。
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为推动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为通过市场调节能力的提高,促进城乡区域布局的合理发展。所有这些都和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改革的重点:
1、要规范财产关系,财产关系已从国家所有为主转变到居民家庭所有为主,所以规范财产关系的重点是要从法律上保证财产使用的权益和安全,从法律上确定财产损失的责任。基于财产保护的行业准入要进一步放开,也要将市场投资的进入进一步放开,要将民间的投资主体更为充分地发挥出来。
2、强化政府责任。政府必须要承担责任,该责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社会公共服务,要加快建设政府保障线,这对于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很重要。2)社会管理政府要在各个活动方面建立一个规则和秩序并维护。3)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用长远规划来指导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紧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包括国土资源和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要建立责任的终生追究制度。
五、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相互消长,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与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相互转换,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增强与发展困难加大并存,这些给宏观经济政策的恰当把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综合分析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与市场需求增速和经济增速的变化趋势,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不宜进一步加大紧缩力度。宜稳定一段时间,视市场基础上消费、投资活动的恢复情况,以及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的进展情况再做调整。货币供给总量偏大的问题应放到一个更长时段,相对平缓地回收效果可能更好。
财税政策应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包括按照产业政策要求,进一步降低税赋,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通过建立完善担保、贴息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
等。
当前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通过深化改革、加强规划引导、完善体制机制和相关政策,尽快将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引入健康可持续轨道,规范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理顺市场比价关系(包括要素资源价格、利率、汇率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紧密依靠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和产业布局,加快构筑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基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转型。
第三篇:中国经济形势热点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热点分析
主讲人:杨帆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时 间:2005年3月31日 晚6点30分 地 点: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会
杨帆:今天晚上是一个综合的题目,没有很专,如果很专的热点就很多了。今天我们这个场合也不是一个经济专题,是一个热点问题。我想就做一个比较大视角的一个说法,最近有点新的思想。大家知道我们经济学界是由我们几个人组成非主流派和主流派进行着激烈的争论,特别是前几年,我们受到各方面的打压。
现在胡锦涛为领导的新一代领导人,最近提出几个口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观,以民为本。这是我们一贯的观点,我们非常拥护。大家看以民为本,这是我出的书,前年我主编十本,一本中国直面挑战是讲国家安全。2004年出一本合作的书,《与中国非主流经济学家对话》,要总结反思改革开放28年,开创一个新阶段。我们支持胡锦涛,适应新领导班子思潮转换。在社会利益上,我们代表弱势群体,代表国家安全利益,代表工人农民利益,反对腐败,反对少数人在中国搞权利寡头资本买办这个方向。在中国改革开放之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利益,不同的方向。前几年被这种思潮占了上风,经济学主流派实际是代表中国权利资本寡头,这个利益集团的利益。改革开放28年培养了一个新兴暴富集团,他们未来走什么方向,是买办主义,还是爱国主义?面临重大选择。
在中国安全问题上,也存在着激烈斗争。就是如何看待未来20年的国家安全形势,我们提出新改革开放观。28年以来新的利益集团,号称“精英”,他们聘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作为代表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误导。他们漠视工人农民的利益,把中央关心弱势群体污蔑为“民粹主义”; 他们自以为在中国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他们把自己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和政府干预对立起来,片面渲染政府垄断限制了他们的利益,而不承认国家对他们多年进行保护和支持的事实。民主,民生,民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已经被他们丢光了,更不用说社会主义了。
什么是精英?就是政治家、企业家和思想家。他们主张有钱的,有权的联合起来,收买那些依附于他们的知识分子,为自己争取利益。这个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但是在2000年左右,中国加入WTO,更早是1998年美国科索渥战争打中国大使馆,在力图遏制中国崛起,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外部的冲突必然加剧。
新起的集团有严重的缺点,就是所谓“原罪”问题。一部或大部发财的人钱的来路不正,他们拉拢一些主流派经济学家,在修改宪法时候说,我们这些人发了财,确实来路不正,不是偷税就是漏税,不是走私就是行贿。我们不放心共产党,今天抓一个,明天抓一个,我们觉得不安全,如果不赦免我们,我们就跑到外国去。原罪论对共产党不放心,共产党宣言里面不是说要消灭私有制嘛。他们说中纪委的“双规” 不符合无罪推定原则。他们的代表人物说,干脆来一个大赦天下。中国历史上新换一个皇帝上来,都是大赦天下。他们捧出来的主流派经济学家,出场费25万,大家排队给他鞠躬。他们自己承认自己有“原罪”,就把中国改革开放最大问题暴露出来。我认为这个问题只能够以中国智慧来逐步解决,也不能说,也不能全抓,也不能宣布大赦。他们把自己说出来了,说我们就是不干净,逼共产党和政府表态,究竟怎么办? 张维迎建议,新领导上来划一个线,比如2000年为限,20世纪的贪污腐败我们就不抓了,你们放心投资,赦免之后。,大家就应该老实起来,到二十一世纪就没有人贪污腐败了。
真正鼓吹这一套的,也不是什么真正的企业家,主要是一部分房地产商和金融骗子,他们在中国可不是什么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是一个对内腐败,对外妥协的“官僚资本寡头买办”利益集团,先天不足,后天误导。他们的代表人物以推动改革开放为名,一直把矛头指向政府,有一部分讲的对,比如反对政府垄断,反对政府官员敲诈勒索。经济自由主义在一直在中国有市场,确实由于政府垄断,滥用权力的问题还非常多。
但是直接把这个问题提到了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层面,那就错了。任何一个政府也不可能宣布贪污腐败合理。张维迎有重大误导,如果说对二十年之前的腐败赦免,难道以后的人就可以不腐败了? 那对年轻人岂不是太不公平? 如果大赦,恐怕会天下大乱,大家都出来偷骗抢,反正20年之后又可以大赦了。所以绝不能有什么大赦的说法。实际上可以不抓他,但不能说他没罪,这是永远不行的。只要这么一说,全国大乱,我们国家还有一百多万解放军,还有四百多万武警,大部分有权力的还没有腐败。如果全体腐败起来还得了吗?
目前暴富阶层大部分不敢露富,是聪明的。只有个别人自作聪明,不知天高地厚,敢出来捅共产党和国家合法性的马蜂窝。如果大赦,必定造成全国腐败升级,农民也出来抢,还不是有钱人倒霉。他们还提出用钱本位代替权本位,这是反对中央“ 以民为本”的方针的。
中国新兴企业家被他们误导是悲哀啊,主导的人也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是那些搞房地产和金融诈骗的。真正的企业家是搞生产,贸易和科技的,并没有参与他们这样的活动。这是一类右倾权力资本寡头,企图左右中国改革开放方向。这种误导是很高级的误导。实际我们现在政府对有钱人的实际的政策是非常宽松,在全世界最宽松。但这事儿不能公开,现在我们反腐败的办法只能抓5%,不是抓不着,是办法不行,为什么不行?有意不抓彻底。
我到中纪委讲课,他们说腐败不好抓,我说很好抓,不信你聘我。仨月解决问题,发动群众。他们说你是不是要搞文化大革命,我说不会这样,群众不能够抄家。公布一个奖励揭发条例,谁揭发有重奖,也不是发动群众,群众知道什么啊?是贪污分子内部几个人合伙作案,重奖完可以分化他们,告你的密。
很简单啊,说不行?办法有的是,重新登记财产。不用宣布大赦,解决腐败问题,只要有决心,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现在是这个腐败势力到了上层,有他们代表人物,登记财产不能登我们家的,那就完蛋了。
抓不了腐败,不是由于技术上找不着证据。可以财产登记,不敢登记的贪污财产就变成无主财产,国家收了,也不知道是谁的。你们别以为我说天方夜谭,现在炒房地产,现在国家禁止不了房地产热,准备征收财产税,说对股票存款房地产要征税,特别是对房产征收。因为好多外国人,中国有钱人,一买一百套几十套,把房价往上抬。国家想治这个就征房产税。
这么多年来,有些人徇私舞弊,家里弄了好几套房,用自己儿子孙子的名字,国家收重税,有什么不应该的,你交吧。交税说实话,是承受它合法,承认贪污是合法的了,很多人贪污的房子是不敢交的,不敢公开的。最后房子可能无人认领,不知道是谁的,他自己不敢报。一个处长报说我家有10套房子,你敢报吗? 比较聪明的就报三套,这是我分的,这是我爸爸给我留下的,这是我妈妈留下的,差不多也就三套,你要那么多房子干吗啊。那7套你就别要了,说不知道是谁的,也不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就算了,只要把7套房子交出来,你当处长还可以当处长,照当处长不误,你还是好干部,实际你贪污了7套,找个机会让你吐出来,难道这个房子可以不吐出来,当然你要吐出来,你凭什么贪污啊,但是吐出来可以不杀你,而且谁也不知道你,这个办法解决腐败问题,三个月就解决,有什么难的,有人说什么非腐败不可,解决不了的,哪至于啊。
最高领导决定,人大投票,或者是外国人打来,逼得你不得不干,中国的腐败必须要解决,如果三种条件不出现,中国继续腐败,走拉美道路,那是一个悲惨的情况,大乱起来还得解决,一样的,只不过损失太大,中国泡沫经济崩溃,照样得解决。精英集团不成熟,走向错误路线。所以我们呼吁中国企业家不要受他们误导,某些房地产商和金融骗子不能以“企业家领袖”的身份误导中国企业界。
再有就是买办化的趋势,想把这个新兴精英集团,不断制造政府和我们共产党对立的假象,同时认为外国资本和美国是依靠力量,在经济上依靠跨国公司,摧垮民族资本。中国企业界能不能抛弃新自由主义,走到我们非主流提倡的爱国主义路上来,是最重要的。因为中国老百姓说话没用,官员基本右倾或者中立。通过基层民主可以让工人农民的声音多一些。但特别重要的,是企业家也在争取民主,要制约政府行为。他们要求是有钱人的民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能不能走到爱国主义立场?因为跨国公司要消灭他们,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一点说全球化是双赢,竞争就是融入国际社会。中华民族资本家水平低。其实这么多年来,企业家没少听我课,极表欢迎。但是由于主流,有几个房地产大款拿钱捧主流派。
2006年这几年市场准入,跨国公司进来,挤倒大批民营企业,企业家就知道我说的对,那时候已经晚了,已经被挤倒了,那有什么办法,你早不听。经济学主流派宣扬大量错误观点,关于竞争全球化错误观点,课本误导学生。
中华民族资本能不能采取爱国主义立场,国家政策能不能支持民族资本,双方能不能摆脱新自由主义误导,现在是生死攸关。一些经济学右派新自由主义学者,都是高官厚禄,他们说不要提民族产业,没有民族产业,外国资本到中国注册,就是中国的企业,全球化了还分什么中国外国啊。说国有企业效率最低,搞MBO把国有企业分了。国有资产不能平分怎么办,就送给他们那些有权利力人算了,他们到处宣扬把国有资产送给经营者,经营者实际上要送股份给背后的权力阶层,不可能不送,所以在前几年,最高领导层交接的期间,出现大规模腐败,在省一级从贪污百万上了千万级,亿级,哪有这么腐败的?哪有国家腐败到这种程度的?为什么?这几年合伙图谋瓜分国有资产。
去年八月份,是我们策划支持郎咸平的讨论,形成网上人民反腐败,反对借改革机会瓜分国有财产的高潮,同时中共中央开十六届四中全会。这是历史重大转机,所谓精英寡头买办集团受到重创。主流正在变,但他们力量还很强大。就是要趁权力交接瓜分国有财产,一旦形成瓜分趋势,私有财产也保不住,那是分不开的。比如说银行,银行是谁的财产?国有银行的存款是老百姓的私有财产,国有银行亏本,还是要损失老百姓存款,怎么能分得开呢?一定要制止权力瓜分。左派说国有财产神圣,右派说私有神圣,根本是权力不能瓜分,所有财产都应得到保护。我们说好多年,只不过受到压制,去年由于特殊机会,出了郎咸平讨论。我认为国有企业需要改革,体制上确实有问题,但是不能被少数有权力的人瓜分。就算效率低,也不能从效率高低,来决定财产归属。那不成闹革命了?
穷人的效率高比富人高。你们在坐有穷学生,有富学生,我问你们,哪个学生效率高啊?说了28年效率第一,什么叫效率啊?到现在还没反应。穷学生效率高,这还用说嘛,我到上海讲课一个博士说不对,我看同学里穷的和富的都挺好的嘛,同样的分数啊。我说那是效率的概念吗?那是分数的概念。效率是什么?分子是收益,分母是成本。同样分数,穷学生 花钱少一倍,吃饭就吃一个馒头,你们都打一百分,穷学生是富学生的两倍效率。是不是?穷孩子联合起来把富学生抢了。自由派的效率第一成革命言论了。国有财产效率高低,我们今天不谈这个,有的部门得国营,有的部门得私营,大部分竞争性部门不能国营,我知道。但是不能说国有企业效率低,就可以把它分了,或者送给有权力的,那不行。
这样的重大争论在去年我们取得了胜利,主流派跳起来急了,说搞乱了思想,还要不要改革开放了,改革受到冲击怎么办?他们提出2005年是改革年,吹了半年了,2005年是什么年? 我看应该是爱国年(鼓掌)。
今年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年,有些人说中国人有狭隘民族主义,为什么不忘记日本人的罪恶?中国人应该面向未来,共同繁荣,这也说得出来。
改革开放不能过分,走过分就出现马立诚这种汉奸,他觉得国内体制不好,得依靠外国势力才行,但是走过了。假设他原来是好心推动改革,他的逻辑就是错在这儿,老觉得中国制度不好,外国好,最后那就跑到那边去了。人民日报让他退休,凤凰卫视还要聘他,年薪50万,又风光了一阵子。没有人支持,凤凰卫视是不敢聘的。我看是精英集团某些人放气球试试,看老百姓什么反映,老百姓还是恨日本人。
以后海平线升高,日本岛可能淹没。全世界联合压日本人不能走右翼道路,一亿多人,分散移民,世界上有日本人生活,但是没有这个国家了。但是日本要武力打怎么办,你刺激他们不刺激他们都一样,核武装,想造出来非常容易,导弹他也有。
我们假设和平发展,外部没有敌人,这个前提是不是要修改了?马立成现象不是个人现象,代表中国精英集团一部分人,对内想压迫老百姓,对外想勾结强权,代表落后生产力,落后文化,背弃中国大多数人根本利益的一小撮人,在中国有市场,他们有钱啊。
今年不是什么改革年,改革是长期任务,而且需要总结和反思。今年第一是爱国年,第二是反腐败年,严格反腐败要持续三年,一直到十七大,彻底反一次腐败。日本人都这么气势汹汹了,中国再没有决心清腐败是不应该的,还有台独。对美国抱有幻想,提出20年机遇期,这种看法缺乏根据必须修改。对于未来二三十年的中国安全形势,要充分地评估。去年是陈水扁作弊打了一枪,现在也没有查出来。现在日本又咄咄逼人。
国内少数人暴富压迫老百姓,在经济上依赖外国,说是全球化了,没有敌人了。我们说有敌人,他们说没有,假设前提不一样。先不说代表谁的利益,只是澄清学术规范,他们的问题就大了,他们犯了虚假前提的错误。和平与发展是假设,前28年中国确实没有敌人,至少没打到家门口,后28年就不一定如此,我们不能假设还没有敌人。
为什么这样,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中,某些利益集团得到好处,和国际资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害怕和国际霸权发生对抗。他们假设反恐是美国主要任务,20年也胜不了。中国对美国要忍气吞声,千万别得罪他,因为中美在全球问题,经济关系有共同利益,要拉住美国人,来压制日本,压制台独。
争取美国我是同意的,因为美国毕竟力量很强。我们远交近攻是要争取美国。问题靠什么争取?我认为争取美国靠两条,一个靠中国人自己的国防力量,必须有战争能力,任何人争取任何人,自己不能打,是争取不来任何人的,这一点必须清楚。
第二条积极推进我们的民主建设,美国人是认民主的,你要想拉美国人,就要民主。这两条我都赞成,一手民主,一手武力,我们的主流派拉美国,一不要武装,二靠经济融合,要让出市场,让出市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自己企业倒闭。企业家下岗,中国工人下岗了之后,接着就是企业家下岗了,那还用说吗?
中国现在160个证券公司,由于股市被搞垮,濒临破产,只能让外资收购,再这么下去,就是我们的基金、金融、银行、保险,中国可能出金融危机。
新经济市场,10年前中国没有这个市场,是不是就不存在让的问题呀。比如说原来中国没手机,买外国手机,让摩托罗拉在中国办厂生产,在中国没有阻力,因为中国没有这个东西。问题在于要有限度,因为它占领了中国未来市场,现在没有,未来会有。看见手机没有,15年前我搞外资的,摩托罗拉进入天津,给中国带来进步,企业家用大哥大,七千块钱一个,现在那么小七百块钱一个。外资是有作用的,但是不能盲目依赖它。现在中国手机市场这么大的市场是外国人干,还是中国人干?外资早来了有核心技术,可以拿专利费用。国家要支持民族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升级,不能把什么都寄托在外国跨国公司上。
我主张对台湾进行经济封锁,前三年我写了一篇《经济封锁与反封锁》,通过5---10年长期封锁,国内调整启动内需,治水分地,经济还可以保持8%,但封锁起来台湾经济崩溃,日本韩国新加坡也下降,封锁起来就知道中国厉害了。那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所让步,以某种 “对等而且民主” 的方式统一祖国。这件事儿不是单纯军事观点,平常不备战,急了就冒险。打,要长期持久战,经济封锁。我这个东西在去年12月26号,纪念毛泽东有讲座,一位 90岁的元老特高兴,说你这个小伙子不错,把毛泽东思想学活了。我说老爷子,我不是小伙子,我都五十多岁了,再不行动我也老得不能动了。现在还要靠我们这一代,赶快赶快向中央推荐吧,我们应该成主流,成非主流这不对啊,什么人在中国是主流啊?大资本家,有钱的,新自由主义。解放军没成主流嘛,军费这么低,该转换就得转换,这是对外基本判断不一样,有没有敌人?应该假设有。
实际有没有我不知道。台湾什么时候独立,美国什么态度,日本什么时候发展核武器,我不知道,我们又不是算命的,但是你要假设他会这样做,就别在那预测了,好多事儿没法预测,不是预测的问题,是假设的问题。
毛泽东假设外面有敌人,就搞计划经济原始积累,是成功的。积累任务完成以后,邓小平假设没敌人,搞改革开放也是成功了,为什么成功?假设符合了实际。开始是假设,过了三十年真是这么回事儿,用实践来证明。
问题是领袖人物在开始时,只能冒着风险做一个假设。并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科学没有预测功能。假设三十年外部环境是什么?用经济融合,市场交易,消除中国战略产业,能不能赢来国际安全承诺,这是一种假设,要假设错了,台湾真独立了,就逼得我们国内到分裂的边缘。主战派和主和派自己先打起来了。现在许多人在欢,要把台湾打烂,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大话,因为心里认为不会独立,没有准备的。真出事儿就慌了。预测不出来,老是觉得国民党赢。多少个民意调查没有用。我不做这种预测,一直认为是绿方赢,他们说我没有科学根据,我说你科学没有能力预测,只是一种假设。
我为什么假设绿赢? 因为我希望它赢。我们就有理由打了。我的办法就是封锁,很简单。用我的办法,反腐败一年,封锁十年,中国崛起。一封锁他们全完,就是中国不完,这是中华民族最雄厚的基础。不知道这点就枉做精英。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什么地方,就不能在国际角逐中发挥优势,去打别人劣势。现在用劣势对人家优势,还告诉大家优势互补。竞争本质不是互补,没有双赢,有双赢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兼并破产?竞争是一个打倒一个。而且弱者可以抵抗强者,变成强者。
我们学毛泽东思想,讲中国文化就是这个以弱胜强的文化。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没有什么绝对的强弱。水以柔克刚。弱者就不能抵抗强者了?在中国文化里面没有这一条,相生相克。谁是最强的啊,最弱的可以胜最强的。中国人这些年不信,中了毒。
现在恐怖主义出来了,就是最弱的制约最强的。什么强者?高等动物有一个致命弱点,强到自己生不出孩子来,就濒临灭绝了。水能胜火,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长期持久斗争,一辈子几辈子的竞争,以弱变强,想办法在长期竞争中,制造局部和某时刻的优势,打倒对方。
毛泽东选集,日本人打来了怎么办,速胜是错的,亡国也是错的,打日本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我到解放军那讲课,推荐他们看毛泽东论持久战,长期封锁,把中国劣势变成强势。因为中国有农民,可以回乡分地。发达国家都不可能,因为他们没有农民了。在市场经济确立之后,发达国家先进,中国落后。但是一封锁全部颠倒过来。中国落后的,可以变成先进的。中国崛起就必须有这一场斗争。可以不占领台湾不伤平民,就封锁马六甲海峡。
海军敢不敢拉出来,和日本在钓鱼岛打? 一打就老实了,台湾绝对不敢独立。打日本是给台湾看的。毛泽东打仗就是给你看,我想打你但我不打你,我打他。(全场大笑)
真正的战略家都是这样,打这个给那个瞧的。美国用两颗原子弹打谁?打日本?你们又没反应了。日本已经完了,打日本给谁看?给苏联和中国看的。美国的核讹诈。德国日本败了,我是霸主,我借机找一个道德最差的人打。(笑)不可能打别的人,就找日本打,告诉苏联中国我是霸主,你们老实点,我有大炸弹,关键是我敢用。我们现在不仅比不上毛泽东,也比不上杜鲁门,有些中国人恨毛泽东,你不是崇拜美国嘛,美国是怎么打仗啊,杜鲁门怎么用原子弹,不是一样嘛。想当超级大国,没有这个狠劲当得了吗。杜鲁门结果装傻,说不知道军方的事儿。军方制造武器就是用的,那没有什么,制造武器,我们造炸弹,就是用炸弹的,这没有问题。记者说,你的炸弹也太大了。而且打的不是军人是平民。杜鲁门说是吗?我回去查查吧。又过了二十天又打了一个。日本投降了,美国说,以后大家都不许打。是不是这样?(大笑)
想中国崛起,你看不上毛泽东,跟美国人学学也行,原来我们说美国是老爷兵,少爷兵,怕死是美国人的致命伤,于是他们致力于发展高科技武器,在海湾战争中一战成功。现在,最爱打仗的是美国人。美国人称霸,根本就是靠这个,每届总统都打,这叫政绩。不打仗不能上台,也下不了台。第二点仗争取打到海外,就是在世界找一个地方打。最大效果就是,美国成为安全的投资场所,因为所有仗都打不到他那里,资本就去了。还可以用军事工业带动高科技发展。这就是美国经验,你学不学?讲美国经验,美国经验是什么经验,是自由贸易吗?不是。就是二话不说,先打了再说。打了说对不起,打大使馆说对不起,人家就敢动手。中国人怎么不敢动手?经济繁荣了,丧失了毛泽东时代精神。当年毛泽东在,蒋介石搞不过我们。现在解放军主战派开始说我们老被动,让台独玩弄,要掌握主动权。是不是主动练一下?我说那太好了,赶快来。他们说千万不能过火,不能失控。我说没关系,先练起来再说。(全场鼓掌,大笑)
毛泽东的时候就主动。蒋介石两个军舰老侵犯我们,有七个美国军舰护航,我们没有海军,快艇开不出去。有一次他们军舰开近了,毛泽东指示,只打蒋舰,不打美舰。打一上午,击沉两艘蒋介石军舰,我们的潜艇有受伤的,好像没有沉没的。美国七个护航的,我们没打他,他也没管,看热闹。(大笑)
这就启发了我,要有强大潜艇部队,航空母舰造不造无所谓,太费钱,少造一个航空母舰,多造几百个潜艇,可以打油轮,封锁住,让全亚洲经济下降。很简单的事儿,有什么了不起的。
由于缺乏安全观念,中国只存了 20天石油,却存了 6000 亿美圆外汇,八十八以为有钱就能买到一切? 2004年石油价格从28 美圆涨到 55美圆,开安全会议时候中石化总经理还说,会回落到均衡价格 25---35 美圆。什么是均衡价格?他们都是学西方主流经济学出来的,都是均衡论。结果今年没有下降,铁矿石又涨了70%。这是全世界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也有垄断的因素,和西方国家阻止中国发展的因素。
去年说台独真的迫在眉睫了,要做军事斗争准备。问题是存20天石油能打仗吗,十年前我就说多存点。即使没有台独,汽车发展这么快,早就应该存石油,经济增长这么快没法持续。
不一定着急统一台湾,即使他们独立,我们可以用封锁办法,也没有必要把台湾打烂。根本是要有长期战略,中国必须控制马六甲海峡,国家统一是表面说法,实际上背后是马六甲海峡,不能够让日本台湾美国的势力控制,控制不住中国没法崛起。什么和平崛起啊?无论国家制度好不好,我们中国,想发展崛起,三个安全点是:第一阿富汗,巴基斯坦。大量人口进新疆,住下来,和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搞好关系,这是中国西部战略。西藏是中国的水源,新疆是石油源,这是西部。在中国的西部安全范围之内,不能美国势力控制。美国以反恐为借口进入阿富汗,对我们安全是非常大的威胁。
北边是朝鲜半岛,决不能让美国和日本打掉朝鲜。先看今年下半年,美国联合以色列,先打伊朗。这边跟朝鲜谈判,现在毫无进展,朝鲜制度好不好另说,这支军队对日本形成最大的制约。中国经济学主流派老说朝鲜制度不好,这是他们内政,关键是能帮助制约日本。这是关键,这是地缘政治,和平主义吃迷混药吃多了,就没有战略思维。
当年抗美援朝为什么要去?我们解放军是打出了国境,像大国的样,打仗不能等别人打过来,应该主动出击。历史上毛泽东时期,朝鲜,越南,印度,三仗都是在边境或者境外打的,都赢了。现在经过三十年和平发展,弄得肥头大耳,没有尚武精神,不像一个男子汉样,我就看不惯(掌声),有什么害怕的,你害怕他就不闹了?
中国人还不觉悟。今年春节日本人在岛屿导闹事儿,中国人照样看春节联欢晚会-----好容易脱离苦海啊,好容易三十年繁荣啊,千万要保住啊,歌舞升平。在中国经济学主流派那里,和某些精英那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最大敌人,老刺激外国人,是义和团。我要问,是不是把爱国主义压制下去,日本美国就会对我们好起来?会帮助中国人崛起? 今年日本申请联合国常务理事国,6月份提名单中国有一票否决权,这是对我们一大历史机遇,可能改变历史,因为要求我们明确的态度,无法模糊。而且如何投票,会决定未来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方向。或许我所预言的 “ 设假想敌时代” 就真的来了。中国的调整方针就完整了。从民为本,到科学可持续发展观,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的国内方针非常正确,把经济学主流派气得大骂,说这是“民粹主义”。而我们的对外方针我认为还没有完全确定,还在调整之中。我预计是台独逼我们,在2008年左右。没想到日本在 2005年就咄咄逼人了,甚至在入常问题上逼我们使用一票否决权,这就使得我们没有退路了。这是日本人的 嚣张,也是他们的愚蠢。我一直着急的是,我们对日本的情况不太了解,现在看来他们更加不了解中国。他们的咄咄逼人,正好刺激中国进行外交安全方针的转轨。到时候,我们就可以丢掉这个 “非主流”的帽子了(鼓掌)。
第四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该指标对P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其中,6月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6.2%,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主要原因,且与宏观调控政策的“时滞”有关。全国食品类价格上涨11.8%,非食品类价格上涨2.7%;上半年,全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9%。
2011年上半年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3%。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月上涨7.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月上涨0.2%,比去年同月上涨10.5%。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6月份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9%,原料工业价格上涨0.1%,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1%。
从以上数据看,主要价格指数都在高位运行。与2007年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结构性通胀不同,本轮物价上涨更多地表现出“全面通胀”的特征,即不仅食品价格上涨,非食品价格也在上涨;不仅工业品价格上涨,服务类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
分类价格指数全面上涨。从分类价格指数来看,一方面,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均出现大幅度上涨。食品价格6月份同比涨幅为14.4%,达到近35个月以来的新高;非食品价格6月份同比涨幅为3.0%,创2001年公布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另一方面,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涨幅。6月份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7.4%,同样是35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服务价格6月份同比上涨4.0%,今年以来的整体涨幅已经远远超过2008年那一轮通胀。显然,食品和非食品、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同时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是此前的通胀周期不曾有过的特征,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通胀”时代。
三、经济大势: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速放缓为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某些方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消费对GDP贡献率提高、贸易账户的平衡等),但整体来看,结构性问题仍然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两高一剩”行业再度抬头、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中小企业困难加大等,下半年需要进一步着力解决。
1、“两高一剩”行业的再度抬头,加大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转型的难度
4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淡季电荒”现象,从供给层面看,煤电未能联动导致火电企业积极性不高,南方旱灾限制了水电企业的发电量,导致电力供给减少;从需求层面看,部分高耗能行业在节能减排压力减轻后再度抬头,导致用电量激增。今年以来部分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量较去年年底出现明显的加速,这是导致出现淡季电荒的重要原因。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去年底曾降至10.6%,但今年以来增速明显加快,6月份已经达到13.9%。从产量来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年初的产量同比增速较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从3月份以来,累计同比增速明显加快。
“两高一剩”行业是我国此前粗放型发展方式的产物,随着资源供给约束的加强,其发展空间逐渐缩小,政府也将压缩“两高一剩”行业作为节能减排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但今年以来它们的再度抬头,加大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转型的难度。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经济重心仍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偏慢,投资增速和占比均在下降。“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经济重心仍然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对速度仍然偏慢。
今年上半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3.2%、11.0%和9.2%,分别比去年底下降了1.1、1.2和0.3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7.7%、50.0%和42.3%,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了2.5和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无论是增速还是占比,都弱于第二产业,显然与中央政府提出的三次产业平衡发展目标相悖。从投资结构看,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下降到24.7%,比同期的第二产业低2.4个百分点。从占比来看,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从2月的57.8%下降至5月的53.9%,而同期第二产业则从41.0%上升到43.8%。产业的投资结构同样没有表现出改善的迹象。
2、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和“招工难”两个最大的难题
今年以来,受要素价格上涨、电力短缺、信贷紧缩、贸易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经营困境,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又首当其冲。在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中,“融资难”和“招工难”是两个最大的难题。去年以来,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和贷存比等监管措施的严格执行,银行的可贷资金大幅减少,这种情况下,银行必然会优先考虑规模大、资质好的企业,从而大幅提高了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而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些企业又很难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所以被迫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今年以来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江浙地区甚至达到了月息30%。
“招工难”是另外一个难题。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50%的中小企业反映普通劳动力供应不足,47%的中小企业反映技术人员供应不足。与招工难相对应的,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大幅提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
四、政策展望:抑制通货膨胀兼顾结构调整
当前的经济放缓是政策调控和存货周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倒是抑制通胀和调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预计下半年仍将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总基调,调控方向不会贸然改变。
1、货币政策:预计下半年至多加息1次,存款准备金率或视情况上调1-2次。
利率仍有上调的必要,下半年至多再加息一次。首先,央行的重要政策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保持实际正利率状态应该是利率水平确定的最基本准则。但从我国的现实来看,随着物价水平不断上升,负利率缺口正在不断扩大。其次,价格持续上涨将危害到社会稳定,最终会伤害经济增长。再次,从就业角度看,劳动力需求供给比持续在100%左右的高位水平,加息不会带来就业问题。最后,加息有助于解决央行票据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问题,为公开市场操作打开空间,恢复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的功能。
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上调1-2次,继续上调空间不大。上半年央行共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原因有三:一是外汇占款较多,今年月均外汇占款增量约比去年多900亿元;二是央行票据发行不畅,由于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商业银行对购买央行票据积极性不高,导致央行只有依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强制性手段来回收流动性;三是在加息质疑声音较大的情况下,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推高市场利率,可以间接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
目前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的历史高位。准备金工具调控货币总量,优点是见效快、力度大,能够深度锁定流动性;缺点是副作用大,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较差,容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的剧烈波动。表现在,第一,尽管目前银行流动性总体宽裕,但大中小银行之间冷热不均,小银行资金明显偏紧,容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的剧烈波动。第二,准备金率过高会导致资金脱媒,随着资金脱媒的不断加剧,部分社会资金甚至外汇占款资金并不绝对会以一般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而是流到基金、信托、民间借贷、大宗商品等领域,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结果是银行流动性紧张、社会流动性宽松,难以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第三,与公开市场操作不同,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具有政策风向标的指示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将降低后续调控政策的灵活性,一旦出现小的风吹草动,将面临是否下调的两难选择。
由于外汇占款仍在快速增加,预计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仍有可能会上调1-2次,但再继续上调的空间不大。与存款准备金工具相比,央行票据具有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特征,而且转向容易,所以我们建议通过加息和适当提高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的方式,解决利率倒挂问题,进一步发挥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作用。
2、财政政策:预计将更加“积极”,并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尽管“积极”是财政政策的主基调,但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并未体现出积极的特征,例如,今年中央公共投资计划支出金额仅为3826亿元,比上年还减少了100亿元。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4万亿投资计划已经于去年结束,另一方面,则是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显著加强。
在面对成本推动型通胀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困境时,货币政策的单兵突进或许难以保证效果,必须要求财政政策的配合。第一,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水利设施和保障房建设等,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臵;第二,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完善和改革中央、地方财政制度,强化地方财政的风险预警和约束问责。这样才能在避免经济失速的同时,防范风险和促进结构改善。
第五篇: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9.4%,CPI上涨5.5%。
2012年,我国将呈现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双降”态势,预计GDP增长8.7%左右,CPI上涨4%左右,经济运行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但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更大。2011年全年经济走势呈现以下特点:
1、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取得成效;
2、经济增长平稳减速,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力度把握适度;
3、保障房投资成为新亮点,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4、汽车消费退潮明显,其他消费增长波澜不惊;
5、受国际市场影响逐步加大,进出口增速前高后低。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有效解决;
2、成本上升压力持续存在导致经济步入结构调整阵痛期;
3、房价居高不下仍然是广大百姓最为关切的社会问题;
4、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中小企业经营最为困难;
5、国内部分地方和企业对全球经济调整的趋势性要求反应迟钝。
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将表现出以下三种趋势:
1、全球经济将低速增长。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一方面,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私人需求尚未接过拉动经济增长的接力棒,经济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货币政策依旧宽松,甚至存在出台新的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通胀压力相对较大。新兴经济体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大量热钱冲击以及政策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等问题,其经济增速将继续呈放缓态势。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
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2、国内经济环境总体良好。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地方财政风险和土地市场交易趋冷对地方投资融资能力形成制约,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压力。
3、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预测。如果2012年欧美债务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主要发达经济体整体不出现二次衰退,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把“调结构”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有所减弱,财政赤字率略有下降;货币政策则主要加大对表外业务的控制力度,使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进入真正稳健状态。在这一国际环境和政策假设情景下,经模型测算,我国经济可望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增长8.7%左右;且经过精心调控,妥善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可以将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