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赵妮妮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文章探讨其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探讨其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一、成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的原因
1.企业资金实力弱,自我积累意识差导致内源融资“源头不畅”。
2.中小企业大多数财务管理不规范, 资信情况不透明, 难以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资料, 使金融机构无法掌握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状况。信息不对称致使商业银行自然对其贷款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加剧了融资难度。
3.部分中小企业短期行为倾向严重。由于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信用环境。
(二)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完善
1.存在严重的“麦克米伦缺陷”。我国对利率的管制,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存在比其他国家更为严重的“麦克米伦”缺口。现实中,中小企业往往面临更多的约束性条款, 很难取得长期贷款, 而且其贷款比重明显偏低, 规模明显偏小,利率明显偏高。据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的满足率只有50%左右。加上对非国有经济认识上的误区和对“抓大放小”政策的片面理解, 妨碍了国有商业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信贷市场开拓的积极性,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
2.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是与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匹配。从金融机构的设置来看,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也没有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间接的综合服务机构。
(三)政府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一是有关中小企业的法规立法不规范。二是法律执行环境差。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制度尚未形成, 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和担保机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
2.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融资服务的机构不健全。一是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二是专门扶植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三是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辅导体系;四是高水平、权威性强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 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不健全。
3.从社会中介的担保功能发挥情况来看,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首先是担保机构本身的运作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既制约了资金的扩充,使民间社会资本无法进入,又使这一市场化的产物在行政管理的方式下运行不畅。其次是缺乏应对担保风险和损失的措施,政府财政资金一次下拨而没有定期的损失补偿机制和来源,基金风险只得采取简单的分担摊派而不是有效的风险分散。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1.加强内源融资,重视内部积累。根据Myers融资次序理论,企业融资的选择应该是先内源后外源。从经济发展历史和企业成长历程来看,企业融资都有从内源融资到外源融资再到更高层次内源融资的交替变迁趋势。我国中小企业无论是从自身的经营特点还是从外部的体制约束来看,外源融资的成本都是很大的,短时期内这种情况是难以得到改变的。因此,加强企业的内源融资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2.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信息透明度,提高自身的融资信誉度,形成双边信誉约束机制。“栽下梧桐树,不愁金凤凰”。通过上述做法,中小企业自身积累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这也意味着融资能力的相应提高。
3.中小企业应认真分析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努力克服一些短期心态和近视心里,不断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化,加强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加强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二)完善金融市场
1.放松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出席“微小企业贷款国际研讨会”时指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利率在资金配置中的作用,是解决小企业贷款难的有效途径。建立一个以央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金融机构存贷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改革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转变按企业所有制形式划分贷款的传统观念。
2.发展地方性中小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有些银行有了解中小企业信息的优势,那么这些银行就可能更多地向中小企业贷款,现实中,地方中小银行就有这种优势。因此,发展地方中小银行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三)有效地行使政府职能
1.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我国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使中小企业在就业、技术创新和搞活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和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已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人民银行也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这使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许多实施细则并未颁布,以后还应更加完善国家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2.成立专门机构全面负责中小企业事务。大胆借鉴国外经验,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从2003年起,我国各地政府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局,为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3.完善社会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确保担保公司得到协作银行、再担保机构的支持。首先是各级政府要在本级预算中编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支出预算,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其次是组建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为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最后是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制度和自律制度,并推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从业证书制度。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政府、银行和企业必须协同努力。首先,政府要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和银行改革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其次,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快改革,积极为中小企业服务。最后,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困难,企业还要从自身努力做起,不断改善自身区别于大企业的缺陷,提升自身实力。只有以上三个方面很好地协调起来,才能使我国的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参考文献
[1]刘丽华.对我国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几点建议[J].商场现代化, 2006,(8).[2]张章,顾晓蕾.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局[J].当代经济, 2006,(7).[3]张艳宁.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策略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9).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
作者:王增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1期
摘要: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增加就业、活跃市场及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个问题一直就困扰着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除了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外,金融机构、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制度摩擦造成的种种困扰亦不可忽视。文章探讨了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融资困境;应对措施
中国分类号:F276.3;F830.45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如何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困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对策。
关键字: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对策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然而,在我国深化改革、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很多,尤为突出的是融资困难,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不解决融资难,中小企业资金不足,周转不灵,正常运作就会困难重重;不解决融资难,中小企业设备更新、技术创新均难以实现;不解决融资难,中小企业就难以“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难以在全球市场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当前,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具有创业条件难、准入时间长、生存周期短的特点,发展形势并不容乐观。
1.1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站在政府的角度怎样协调好银行、企业之间的信任和沟通,是至关重要一环。当然企业自身的提高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两者结合起来,共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2融资难已经成中小企业心头之痛,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长期困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瓶颈问题。
2、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2.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因这些政策偏重于指导,可操作性不强,没能从根本上赋予中小企业平等的生存空间、融资待遇和发展环境,解决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融资服务的机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综合性辅导体系。政府财政资金一次下拨而没有定期的损失补偿机制和来源,基金风险只得采取简单的分担摊派而不是有效的风险分散。
2.2中小企业基础比较差,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底子薄,规模较小,自有资本偏小,基础比较差,再加上经营者的素质、经历等原因,内部管理不规范,不稳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透明度,并且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属于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低,成本相对较高,盈利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员工素质普遍低下,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负债率偏高,导致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大,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贷款风险,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2.3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普遍不高,机会主义盛行,缺乏长期发展目标,在财务方面人
为操纵利润现象较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经营信息透明度差,甚至出于自身短期利益的考虑,造假账、出假报表、偷税漏税,使企业信誉受损,整体形象不佳。据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有50%以上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B3以下,抵御风险能力不强。这样,大量的信用贷款也就很难投入到中小企业,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
2.4中小企业抵押难,担保难。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非常有限,再加上抵押物价值评估、登记的费用较高,抵押之路难行。从银行对抵押物的偏好来看,一般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抵押,往往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因此,担保难亦是中小企业的普通问题。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3.1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府应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设立专门管理中小企业的机构。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成立了包括中小企业委员会、中小企业会议和联邦中小企业局等部门。日本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免检团体的系列服务机构。我国有按城乡划分的乡镇企业局,有按行业划分的工业局、交通局、贸易局、港务局等,但是没有从业人数、销售额、资产额为划分标准的管理部门,使中小企业成为管理空白,形成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其次,政府应该从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从流转税到所得税,降低税率,税收减免,辅助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应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本市场,消除中小企业面对资本市场的进入壁垒,方便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积极发展二板市场,降低准入门槛,让市场前景好、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成长性中小企业直接进入证券市场融资。
3.2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提高融资能力。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融资能力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一定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资金管理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各企业应严格遵守,认真实施;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也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企业定期向银行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加强沟通,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同时,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信息透明度,提高自身的融资信誉度,也会形成双边信誉约束机制。因此,加强企业的自身管理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3.3加快信用担保体制的建设。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好、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以采取多元化形式,如完全由政府出资组建的融资担保机构或由政府牵头组织吸收民间资金组建的融资担保机构。此外,还要尽快出台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信用担保资金补偿、奖励机制等政策,引导和规范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担保机构应与银行等贷款金融机构密切协作,及时交换和通报投保企业的有关信息,加强对投保企业的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权益。
3.4创新融资理念,拓宽融资渠道。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是多渠道的,中小企业应改变过去完全依赖银行融资的思维方式,改变那种等、靠、要的融资行为,结合中小企业业务特点,大力发展保理、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产品业务,丰富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政府要开启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渠道,需逐步放宽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尤其是对于发行企业规模的限制;商业银行要研究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方法,用简便的程序、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较低的业务成本,实现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参考文献:
【1】高云 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局[J].当代经济, 2011,(3)
【2】李天.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对策.经济师.2009.2.【3】关玉荣.论中小企业筹资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商场现代化.2010.07
【4】姚东梅.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筹资中的作用.经济论坛.2012.05
【5】张立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12).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及对策探讨
(1)内源性权益资本筹集
中小企业获取权益性资本的渠道主要有两条:第一是通过发行权益性金融证券来获得;第二是通过企业内源性融资来获得,也就是把获得的利润不以红利形式分给股东,而是将其以股东权益的形式留存在企业内部,用以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由于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规模较小,其盈利空间小,盈利增长慢,因此,以各种方式发行权益性金融证券是中小企业扩张权益性资本的主要渠道。但我国相关体制还不健全,对中小企业限制较多,能够通过发行权益性金融证券来解决资金问题的企业比重较少。而由于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大部分企业股东将所得利润分光花完,很少存在投资意识,这也限制了内源性融资手段的实施。
(2)内源性债务资本筹集
内源性债务融资是指和企业有直接关系的企业主、股东、合伙人或业主的亲友向企业提供债务性质的借款。这种融资方式比较灵活可靠,利率水平灵活性大,借款人和企业之间几乎没有或较少有引起融资困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外源性融资渠道不够通畅或成本较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种融资方式是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这种融资方式常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90%以上的初始资本主要由业主、创业团队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另外,值得所提出的是内源性直接债务融资是在非正式金融安排下发生的,也即人们讲的“民间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常被人们指责为“高利贷”、“非法集资”等,这就严重抑制了“民间融资”的发展。对于这种融资方式,我们应该给予合理引导,并给以法律保护,它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外源融资
(1)间接融资渠道
从间接融资方面来看,企业融资渠道有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信用社贷款和非金融机构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政策性银行贷款偏向于政府扶持性项目和国有大企业,信用社贷款和非金融机构贷款所提供的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然而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渠道也并不十分通畅,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管理繁琐,运作费用高,因此,中小企业在间接融资方面也并不顺畅。
(2)直接融资渠道
从直接融资方面来看,中小企业要从资本市场筹集到资金是相当困难的。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发行债券和股票。由于国家对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融资的约束十分严格,且只有那些大型重点企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可能获批发行债券,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要求上市融资。就企业板市场而言,目前符合其条件的中小企业仅有1200多家,而我国实际上有1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具备上市资格。
(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1.内源融资的现状
内源融资的成本最低,而且无须复杂的手续,是最佳的资金来源。但在现实 中,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状况却令人担忧。
(1)中小企业自我积累意识差
中小企业为应付市场的变化,应该提高自我积累的意识,而很多中小企业在分配中存在短期化倾向,积累意识淡薄,很少考虑未来市场的变化对资金的需求,利润分配上几乎近于“分光”。这是由于企业经营者过于看重短期利益,或对未 来经营状况不自信,或没有长期的经营战略,客观上又缺乏上级部门的监督而造成的。还有,我国的有关政策和法律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利益没有切实得到保护,甚至有些地方的行政部门对效益好的企业“吃、拿、卡、要“、百般刁难、乱派杂税,这也是造成企业自我积累意识差的原因。
(2)新税制的实施使中小企业失去了往日的税负优势
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收增加。个 体、私营企业还存在双重纳税现象。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要重于一般纳税人。这 使得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源水”枯竭。
(3)折旧费率低无法满足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需要
折旧费用不仅要满足企业设备维护和更新设备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还应该在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保持企业竞争能力。长期以来,我国一直 实行低折旧制度,在折旧率的计算上只考虑设备使用中的有形损耗,而没有考虑 科技进步,生产力提高所带来的无形损耗,使不少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就更谈不上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了。由于折旧率太低,加上自留折 旧不多,使企业无法满足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需要,导致企业设备、工艺、产 品严重老化,技术改造不足,重置投资能力不强。有的企业被迫从银行贷款搞技术改造,却无法用折旧提成来归还。
2.间接融资的现状
中小企业由于底子薄,自有资金少,民间融资渠道又不畅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采用向银行贷款的方式。上海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的比重为73%,通过有价证券融资为2%。而德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中,银行贷款占57%,从证券市场融资的比重是16%。另外,国有银行改制后,对中小企业贷款 存在着种种体制上的障碍,从而使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重重。
(1)考虑中小企业规模小,银行贷款向大企业倾斜
第一,成本高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流动资金不足,其贷款的特点也正好表明为要得急、频率高、数量少。而对于银行而言每笔贷款资金量的大小都要履行复杂的审批发放程序。结果银行的贷款单位经营成本和费用上升,给大企业贷款是“批发”,给中小企业贷款是“零售”,没有规模经济性。大银行从节约经营成本和降低费用的“经济性”出发,不愿与中小企业打交道。
第二,风险大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帐目,也不能执行正规的财会制度,缺乏信用观念。有的企业甚至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银行贷款风险大。例如,某银行安陆市支行向武汉同济药业公司发放1年期抵押贷款100万元,另一银行分别向武汉华利房地产公司、海南三亚供销公司发放1年期抵押贷款1087万元和887万元,三笔贷款均为抵押,应该说安全系数较高,但都因贷后信息监测不到位,信息反馈不及时,贷后跟踪管理没跟上,对异地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掌握不及时,导致这三笔贷款均已列入呆帐类贷款。后来两家银行分别在当地法院对借款企业进行了诉讼,法院的判决均为胜诉案件,但借款企业均无可执行的资产。各大银行为保证贷款安全而采取的贷款权上收和瞄准大型企业的做法,实际上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银行贷款向国有企业倾斜
在我国,传统的办法是以所有制来划分企业。受计划经济影响及行政干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放贷时很大程度受所有制性质的影响。国有中小企业获得贷 款容易得多,而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就难得多。调查表明,国有及集体中小企业 的户数和贷款余额分别占统计样本总额的62%和83%,而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性质企业的贷款户数和余额分别占38%和17%,贷款明显向国有中小企业倾斜。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的经营者认为国企是国家的,银行也是国家的。贷款给国有企业收不回来也是“肉烂在锅里”没什么责任;贷款给非国有企业收不回来则责任重大。某些国有企业领导也存在同样的想法,结果造成大量贷款变成呆帐、坏帐。
(3)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难
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经很少。据央行统计,到2005年一季度,中国内地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27650.6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又占据了房地产信贷的大半江山。可见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已经成为贷款的主要方式。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表现在抵押难和担保难上。抵押难,一是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旧率高。二是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担保难,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大型国营企业可以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撮合下,由效益好的企业来担保,甚至由政府机构出面担保。而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则完全是独立法人,不愿承担其他企业的连带责任,所以相互之间不愿担保。在自身资金短缺时也很难找到担保人。
(4)金融体系和信贷政策存在缺陷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但除城市商业银行明确规定为中小企业服务外,国家对其他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没有刚性的政策规定,中小企业融资的体系有待于完善。没有全国统一的信用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没有形成完善的全国性担保体系,缺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的原因。
3.直接融资的现状
中小企业对资金的渴望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客观上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了一 个有效的投资渠道。直接融资的方式主要有集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民间借贷和利用风险投资等。
(1)集资的范围有限
集资是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每个参与者可以按照自己所出资金的份额来分享以后的经营成果。集资又有合法集资和非法集资之分。合法集资一般由一人或几人发起在各自的亲友之间,或一个单位在职工内部 募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而非法集资是违反国家金融法规,高息揽资。非法集资 的存在也说明仅靠合法集资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而中国又缺乏一 个活跃的私人资本市场。私人资本的筹集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所以集资的范围 在不逾越法律的界限之内是相当有限的。一般人集资仅限于亲友之间,而企业集资多在内部职工这个范围内,所集资金难以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对资金的需求。
(2)股票融资门槛高
股票融资最大的优点就是企业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而且资金可以长期使 用。1990年12月,上海、深圳两地相继成立了证券交易所。截止2010年8月 底,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947家。但由于A股市场的上市门槛高,如我国《公司法》和《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发行股票
上市的审批条件之一:“发行后的股票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这对于资产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而言,是不切实际的。
(3)民间借贷负面影响大、风险大、融资成本高
在一些地方,民间借贷活动异常活跃,民间借贷成为私营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据《南方周末》2011年的报道,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占民间资本总量六分之一左右,且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五分之一。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民间金融机构具有许多符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如组织机制灵活、效率高,对于当地的中小企业资信比较了解等。所以尽管国家对诸如私人钱庄、农村合作基金等民间的非法和准非法的灰金融机构进行过清查、整顿,但这些非法金融机构却顽固地生存着。这是社会闲置资金增加和资金趋利性规律导致的必然结果,也反映出现行的金融体制和市场机制有相抵触的一面。由于民间借贷负面影响大、风险大、融资成本高i[i],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性大,终究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根本办法。
而债券融资和利用风险投资的融资方式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是不可行的。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对策研究
摘 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文章从融资难的现状入手,分析导致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缓解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问题。因此,剖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和成因,提出缓解融资难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比重过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所需的资金,很少提供长期贷款,而且中小企业很难满足银行信贷条件。
在股权融资方式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满足我国《公司法》规定条件。为了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利用股市筹集资金,中小企业板于2004年5月1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但中小企业板市场仍将执行主板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发行上市标准,无疑也只有少部分中小企业能达到上市标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债券融资受到排斥,从1994年到现在,基本上都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拿到发债额度,中小企业受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再加上中小企业规模小的限制以及信用风险大的特点,很难发行债券。
2.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获得的贷款比重偏低。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超过99%,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但在银行信贷资金的贷款结构中,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不仅存量比重低,而且增量也趋缓。
中小企业融资交易成本过高。从企业角度分析,中小企业创办时以自有资本为主,但规模普遍较小,通过担保、抵押贷款向金融机构筹资非常困难。从银行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的借贷资金少,但谈判、签约的程序与大企业是一样的,银行的交易成本较高,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缺乏积极性。从国家政策分析,银行贷款的重点及国家的优惠政策一般放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上。从贷款条件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贷款期限过短,贷款额相对较低,贷款成本偏高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回报期长、收益高的项目。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分析
1.政府方面的原因。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许多融资渠道与政府的政策法规有重要联系,政策法规不仅直接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某一方面,而且还有可能对其他方面的融资行为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在法律、法规上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视同仁,从而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配套法规。
政府给予的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缺乏大企业所拥有的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的手段,因而资金来源大大减少,从而使间接融资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渠道,主要表现为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
政府没有发挥民间资本潜力。在当前的国情下,民间资本的作用值得肯定,很多中小企业就是靠民间资本起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正规融资渠道不畅,一些中小企业往往通过民间资本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
2.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经营理念尚未转变。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主要是面对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因为对其放贷风险相对较小,安全可靠,利润丰厚,而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获得的收益相对较低,承担的风险相对较高,使其收益与放贷所承担的风险不相称,导致“扶大冷小”倾向突出,对中小企业融资未给予足够重视。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小额贷款和大额贷款所要走的程序几乎是相同的,所花费的成本也比较高,而产生的效益却不可相提并论。金融机构往往从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实际出发,愿意做大企业贷款。
缺乏中小金融机构。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基本上是与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配备,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却未能相应的建立起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3.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经营规模及实力有限。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自身资金有限,技术水平落后,经营业绩不稳定;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科学管理体制,导致内部管理松散,没有章法,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企业组织结构单一,以至于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偏低,因而会大大降低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之经营的不确定性,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很大,倒闭率很高,金融机构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
财务制度不健全。部分中小企业财务运作不规范,报表不实,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缺乏财务人才,没有完善财务制度,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管,使其通过制造虚假信息来逃避征税,造成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难以控制信贷风险,导致金融机构宁愿放弃获利机会而不给中小企业贷款。
信息不对称。首先是在中小企业创业的早期阶段,通常没有经过外部审计的财务报告,其盈利能力很难预测;其次是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其三是中小企业经营活动的规模小,其经营活动外界不易了解;其四是中小企业产品质量较差,产品老化和档次较低等问题十分严重,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自然对其贷款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三、对策建议 1.政府方面。
(1)积极营造环境。一是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政府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政策环境。二是要优化行政服务环境。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简化行政审批,强化审批监督,推行“一站式”的服务,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三是要优化市场环境。要继续抓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要优化各种税费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在为中小企业办理注册变更、商标变更、税务登记、土地变更登记、房产变更登记时应减少收费,切实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五是要优化银企交流环境。采取积极措施构建银企沟通交流平台,使金融部门真正找准信贷投入的突破口,确保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真正落到实处。
(2)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工作,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企业上市引导、扶持和培育工作机制,制定企业上市激励机制,重点加强赢利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集合发债券,政府要研究解决好集合发债的担保问题,建议设立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补贴资金,降低中小企业集合发债的成本。
(3)发挥民间资本潜力。对民间资本一味的打压效果未必好,民间资本充裕,政府应一定程度发挥民间资本的潜力,这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对民间融资行为加强引导,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民间资本一旦被激活,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中小企业的一条重要融资渠道。2.金融方面。
(1)金融机构信贷管理要创新。国有商业银行要从实际出发,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专门研究、督促、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借鉴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营销市场化、效益化的经营原则,努力开展信贷创新,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完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制,及时了解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努力推出不同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要在加强贷款质量考核的同时,加强对效益和资金运用水平的考核,鼓励信贷人员发展新客户,增加新贷款。
(2)建立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的成立和发展,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能较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和成本管理上的优势: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合作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中小金融机构经营管理费用相对较低,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空间。因此,可使双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机构。一是应出台完善的信用担保机构建设的规章制度。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机构的行业准入标准、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担保机构资本实力。二是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三是信用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必须保证。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包括: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编列的资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其他经营性及非经营性国有不动产;社会募集的资金;国内外的捐赠等。3.企业方面。
(1)提高自身竞争力。政府的扶持政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等,诚然能够为中小企业的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但这取代不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一是狠抓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二是狠抓产权结构调整。三是狠抓资本结构的调整。
(2)提高中小企业信用度。随着高效、规范运作的国际金融服务机构的进入,对企业的资信评估、会计审核更加严格,企业为了减轻一时债务负担,不还贷款本息、逃债、废债,严重损坏了企业信誉形象,破坏了银行关系。作为中小企业自身来讲,必须深刻认识到信用就是无形的“营业执照”,要着力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切实做到有借有还、按期还贷,杜绝不良信用记录。在银行借贷过程中,企业的信用即贷款偿还能力是银行首先考虑的因素,只有信用好、效益好、偿贷能力强的企业,银行才会给予支持。因此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基础,有利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解决贷款难的有效途径。
(3)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而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企业信息的透明度,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和经营信息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
1.谈雪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解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
2.陈慧莉。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事业财会,2007,(5)。